《苏武传》挖空练习+答案

《苏武传》挖空练习+答案
《苏武传》挖空练习+答案

《苏武传》挖空练习

武字子卿,少以( )父任,兄弟并( ) 为( )郎,稍( )迁至栘中厩监。时( )汉连伐胡,数( )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 )汉袭之,乃( )曰:”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尽( 全部) 归( )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 )其义,乃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 )厚赂( )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 )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单于益( )骄,非汉所望也。方( )欲发使送武等,会(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 )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 )相与( )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 )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与副张胜相知( ),私( )候( )胜曰:「闻汉天子甚( )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 )其赏赐。」张胜许( )之,以( )货物与( )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 )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 )死,虞常生得( )。

单于使卫律治( )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 )我,见( )犯乃( )死,重( )负国!“欲自杀,胜、惠共( )止之。虞常果( )引( )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 )皆降之。“单于使( )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 )何面目以归汉?“引( )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 )其节,朝夕( )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 )愈。单于使( )使( )晓( )武,会论虞常,欲因( )此时降( )武。剑斩虞常已( ),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 )相坐( )。“武曰:”本( )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 )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 )汉归匈奴,幸( )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

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 )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计,后虽( )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 )主背亲,为( )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之)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 )欲斗( )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 )匈奴未耳。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单于。单于愈益( )欲降( )之。乃( )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 )武北海上无人处,使(之)牧羝( )。羝乳,乃( )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 )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草实而食之。杖( )汉节牧羊,卧( )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 ),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 )纺缴,檠( )弓弩,于靬王爱之,给( )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 )穷厄( )。

初( ),武与李陵俱( )为( )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 )谓( )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 )足下(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 )自苦(于)亡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 )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 )下除( ),触( )柱,折辕,劾( )大不敬,伏剑自刎( ),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 )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 )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 )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 )蒙斧钺汤镬,诚( )甘乐之。臣事( )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请毕( )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 )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 )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始以强壮出,及( )还,须发尽( )白。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 非汉所望也(非..也 .表否定判断)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表判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表判断) 兄弟亲近(直接表判断)

(2)疑问句

??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语气词“乎”,表疑问)

? ?信义安所见乎 (疑问代词“安”与语气词“乎”,表疑问)

子卿尚复谁为乎 (疑问代词“谁”与语气词“乎”,表疑问)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 省略句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去) (省谓语“去”)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 (省介词“于”)

??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省介词宾语“之”)使(汝)决人死生 (省兼语“汝”)?

使(苏武)牧羝 (省兼语“苏武”) (我)何以汝为见 (省主语“我”)

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去) (前省介词宾语“之”,后省谓语“去”)

惠等哭,舆(苏武)归营 (省宾语“苏武”)?

(4)被动句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之意,意念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介词“见”表被动)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被杀之意,意念被动句)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

(5)宾语前置句

①何久自苦如此(苦自,宾语“自”前置) ②引佩刀自刺(刺自,宾语“自”前置)

③何以汝为见--以何见汝为?--我为什么要见你呢?(见汝,宾语前置)

④何以过陵---以何过陵?(用什么超过李陵我?)? ⑤空自苦亡人之地 (苦自,宾语“自”前置)

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以何复加-用什么惩罚再增加(如果要谋杀单于,那还能定什么样的罪呢)

⑦信义安所见乎(见安所,疑问代词“安”作宾语前置)-- 你对汉廷的信义体现在哪里呢

⑧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何面目归汉?(即使活着,用什么面目回到汉廷?)??

⑨子卿尚复谁为乎(为谁,宾语前置)--你(苏武)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6)定语后置句(划线部分为定语)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拥众数万

(7)状语后置句

1、为降虏于蛮夷?

2、效死于前 3.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

?4、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于)他所? 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于)亡人之地

6、?覆武(于)其上?

7、乃幽武置(于)大窖中

1、置若罔闻:对别人的话,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熟视无睹:对所看到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看见一样。

2、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重在镇定。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勃勃。

3、一挥而就:指写文章、写字、画画、等一下子就成功了。

一蹴而就:指除写文章、写字、画画以外的其它事情而言。

4、耸人听闻:指夸大事实或离奇的话,使人感到震惊。

骇人听闻:指某件事使人听了震惊。

5、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具体的东西)

应接不暇:①指一路风景,看不过来。②.指人和事很多,应付不过来。

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不见了。不胫而走:指消息传播迅速。

7、不以为意:不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不以为然:不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

8、不名一文:形容以一个人十分贫穷,身上一文钱都没有。

不值一文:形容这件东西没有价值或一个人没有价值。

9、另眼相看表示对一群人中的某个人的看法不相同;刮目相看表示对同一个人前后看法不同。

10、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安之若素表示处于困境,仍能象往常一样。

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不一定有所指。

11、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

含沙射影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针对某人某事的意思。

12、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都表示经常变卦

出尔反尔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偏重于行为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13、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见,看见,受没受影响则不管。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见,看见,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

14、刻不容缓重在“不许拖延”多指情势紧迫。迫不及待重在“不及等待”指心情迫切。

15、徇私舞弊、营私舞弊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徇私舞弊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是书面语,后者使口语。

16、同日而语:用于否定句或反义句。句式:“岂可.....?”“岂能...?”

相提并论一般带有时间差别,如今与昔的比较。

把两个人和两种事物不加区别的放在一起谈论。既可用于否定句,也可用于肯定句。

17、不约而同、不谋而合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不约而同指人的行动和看法一致。不谋而合多指计划、理想、见解相符合。

18、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短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

但一语道破能带宾语而必须带宾语。一语中的不能带宾语。

19、无与伦比、无以复加,都有“达到顶点”的意思。无与伦比褒义,无以复加贬义。

20、都有积细小而成多的意思。但积少成多是口语,集腋成裘是书面语。

21、形影相吊剩下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指一个人。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极好经常互相伴随。指两个人。

22、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责难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

无可厚非:表示虽不很圆满,但不能过分责备。

23、责无旁贷(客观) 义不容辞(主观)

均属主谓结构,都有不能推脱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责无旁贷强调的是本身责任范围内必须做的事情.如父母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多从客观角度要求做的。

义不容辞强调的是道义,即按理应该做的事情。多从主观角度要求做的。如:提高名族素质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后可加责任,“责无旁贷”不可加。对某某来说后应用“义不容辞”不用“责无旁贷”

《苏武传》挖空练习

武字子卿,少以( 因为)父任,兄弟并( 一起) 为( 做.. \担任... )郎,

稍( 渐渐)迁至栘中厩监。时( 当时)汉连伐胡,数( 屡次)通使相窥观。匈奴留

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 )

汉袭之,乃( 于是)曰:”汉天子我丈人( 长辈)行也。”尽( 全部) 归( 使..归\让..回去)

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 赞赏)其义,乃遣武以( 凭借)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 趁机)厚赂( 赠送丰厚的礼物)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 在...之后)至匈奴,置币

遗( 赠送)单于;单于益( 愈加)骄,非汉所望也。方( 正要.. )欲发使送武等,会( 恰逢)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 一起)降汉,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 暗地里)相与( 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 恰逢)武等

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向来、平时)与副张胜相知( 有交情),私( 私自、私下)候( 拜访)

胜曰:「闻汉天子甚( 非常)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 希望)蒙( 蒙受)

其赏赐。」张胜许( 答应)之,以( 把)货物与( 给)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 在夜里,名作状)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 都)

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被动句)。

单于使卫律治( 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被揭发),以状语武( 把情况告诉苏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 涉及、牵连)我,见( 被、遭受)犯乃( 才)死,重( 更加)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 共同)止之。虞常果( 果然)引( 告发)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

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 应该)皆降之。“单于使( 派遣)卫律召

武受辞( 受审讯)。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即使)生( 活着)何面目以归汉?“引( 拔出)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 认为..壮,意动用法)其节,朝夕( 在早晚,名作状)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 渐渐)愈。单于使( 派遣V. )使( 使者n. )晓( 使...知晓,通知)武,会论虞常,欲因( 趁机)此时降( 使...投降)武。剑斩虞常已( 完毕),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判处)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 判处)相坐( 连坐治罪)。“武曰:”本( 本来)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 又)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 辜负、对不起)汉归匈奴,幸( 幸而)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也是这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 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计,后虽( 即使)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 通”叛“,背叛)主背亲,为( 做... )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之)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 反而)欲斗( 使..争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 唯独、仅仅)匈奴未耳。若( 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告诉)单于。单于愈益( 更加)欲降( 使..投降)之。乃( 于是)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下.. ;名作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 迁徙V. )武北海上无人处,使(之)牧羝( 公羊)。羝乳,乃( 才)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 在..之后)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通”弆“,收藏)草实而食之。杖( 拄着)汉节牧羊,卧( 睡觉)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 过了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 织网,名作动)纺缴,檠( 矫正弓弩,名作动)弓弩,于靬王爱之,给( 供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 再次)穷厄( 陷入困境)。

初( 当初),武与李陵俱( 一起)为(担任、做.... )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第二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 趁机)谓( 对...说)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向来交好),故使陵来说( 劝说)足下( 你),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 白白地,徒然)自苦(于)亡人之地,信义安( 哪里)所见( 通”现“,表现)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 皇帝的车子)下除( 殿阶),触( 撞到)柱,折辕,劾( 被弹劾,被指控)大不敬,伏剑自刎( 自杀),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逃跑)。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去世),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 改)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 开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 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 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 即使)蒙斧钺汤镬,诚( 的确,确实)甘乐之。臣事( 侍奉)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 料想)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 结束)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 于是)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欺骗说)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 请求)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按照)惠语以让( 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年),始以强壮出,及( 等到... )还,须发尽( 全、都)白。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doc

11、过秦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错,“过”是指出过失。“论”是一种史论(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B)。 1、找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大约20字左右) 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大约六个)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6. 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 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 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 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揣度(du ? 溃围(ku 1) 瞋目(ch 密) 坐骑(q 1) D.舣船(y 1) 创伤(chu eng) 披靡(m 1) 绐骗(d ①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 宠幸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随从 B . 田父绐曰:“左” 绐: 欺骗 然今卒困于此 卒: 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 期: 期待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 率领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 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 若: 如果 直夜溃围南出 直: 当 骑能属者(sh u ) 刈旗(y i) 唱和(h e) B.麾下(hu i 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g ci) 乌骓(zhu i) 数阕(qu e) 田父(f u) A .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 D .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A.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岁 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吾知公长者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靡 A.此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B.虞兮虞兮奈若何 吾为若德.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项王瞋目而叱之 D.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有二十八骑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 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包括翻译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

2、翻译文中划“”的句子: 1  2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9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负蓍囊药笈 负:失败 B.造其卧内造:到……去 C.刘山人来省女省:探望,问候 D.因格其命格:搁置,阻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②卒以俊为景州刺史) B.{①方与诸姬争宠②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 C.{①宫中以为笑乐②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 D.{①其战于胡柳也②封赏未及于一人)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很喜爱戏剧,又懂音乐,当时的老百姓都常常能唱他制作的曲子。 B.有一次庄宗扮成皇后刘氏父亲的模样,让他的儿子提着破帽子跟随,到刘氏卧室内说:“刘山人来看女儿。”结果刘氏很生气,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来。 C.周匝是庄宗手下一个很受宠爱的戏子(演员),由于陈俊、储德源两人的帮助,他没有死于仇人之手。获救后,他在庄宗面前为陈、储两人求官。郭崇韬进谏后,庄宗便把那两个人杀了。 D.庄宗把个人情感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明知郭崇韬的话是对的,但还是以“吾已许周匝矣”为由,要他屈从自己的意志。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A项,负:背着。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 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 D. 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B.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 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 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及(包括翻译答案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培训资料

一、在括号内填上加点字词的含义 《伶官传序》挖空练习 呜呼!盛.(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哉!原. (推其根 本)庄宗之所以.. (……的原因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介词,拿)三矢赐庄宗而. (连词,表承接 )告之曰:“梁,吾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连词,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无忘乃. (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 之于庙(句式:省略句 )。其.(代词,代赐三矢之事)后用兵,则遣从事.. (一般属官)以一少牢..(旧时祭祀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介词,用)锦囊(句式:状语 后置),负而前.(名作状语,在前面)驱,及凯旋而纳. (收藏)之。 方.(当)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函. (名作动,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意志、气概)之盛. (骄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 已定,一夫夜.(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名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相对而视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多么)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 ).本. ( 推究)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 )国,逸豫可以亡. (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 所有的)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被 )天下笑(句式:被动句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被动句)岂独伶人也哉! 2、翻译文中划“ ”的句子: ① 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9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苏武传》人物

全文共有十八个小节,外加一个赞语。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二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第三部分共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 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缑王原是归附汉朝的匈奴贵族,他重新陷没匈奴中是因为汉武帝派他随浞野侯赵破奴去接应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事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臣。苏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苏武在解决这道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他的光辉形象。 首先,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苏武是将门之子,禀性刚烈,视死如归。他知道,自己是汉朝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当他听到张胜报告以后,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这是严于责己之意。对于私自种下祸胎的张胜来说,苏武的话中还包含着什么意思,心里不会不清楚,但他却像常惠一样来劝阻苏武自杀。苏武明白,这场乱子必须由他单独来收拾了,因此只好暂时不死。暂时不死,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说明他在“死”的问题上还要权衡,究竟如何“死”才能对国家有利。在卫律开庭审讯的场合,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白自己没有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而且也不赞成有人这样做;二是表明汉廷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副使张胜不要贪生怕死。在说过这番话以后再引刀自刺,情况就不同了。他自杀的行动,大大增强了说话的分量。不仅足以为国雪耻,扭转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赢得了敌国的尊敬。这从后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可以看出。他把本来可能会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误解与争端的危机大大缩小了。匈奴单独“收系张胜”一事,说明匈奴方面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其次,通过两次劝降,突出了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按理说,汉朝方面既然没有指使苏武等人参与匈奴国中的谋反事件,预知此事的仅是副使张胜一人,这纯粹属于他个人的错误行为,匈奴方面应该单独留下张胜治罪,而把苏武等人遣送回国才是。遗憾的是匈奴违背了两国通好的宗旨,粗暴地把苏武等人一概扣留,而且要强迫他们投降,企图以此来羞辱汉朝。这时,理屈的已经不是在苏武方面,而是在匈奴方面。苏武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投降,就能为国争光;丧失民族气节,接受投降,必然给祖国丢脸。苏武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为了让匈奴知道汉使的骨头有多硬,他不再考虑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匈奴对苏武的劝降使尽了解数。第一次让卫律出面。卫律使用的方法比较拙劣。一是威吓。先将虞常斩首,造成恐怖气氛,然后胁迫张胜投降,最后硬说副使有罪,正使应该连坐,遭到苏武驳斥后,“复举剑拟之”。想把苏武一举吓软,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答案版)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

项羽之死阅读训练

《项羽之死》配套练习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 骓不逝( ) 田父绐曰“左” ()( ) 项王嗔目而叱之( )( ) 扛鼎之作(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自刎( ) 自矜功伐( )歌数阕( ) 悲歌慷慨( ) 辟易数里( ) 项王自度不得脱( ) 汉军皆披靡( ) 所当无敌( ) 泥淖( ) 桂棹( ) 粘贴( ) 登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黄澄澄( ) 无色无臭( ) xiāngqiàn()( ) 怅wǎng() 空méng ( )qiú( )曲wòchuò( )( ) 刚bì( )自用xiāo()勇善战ju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jī() 铁骨zhēngzhēng ()( ) 优róu( )寡断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属垣有耳(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坐骑(qí) D.舣船(yǐ)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C 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 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 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 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 3、. A 4、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练习及答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训练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有以也良:确实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迎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面积 D.古人秉烛夜游秉:持,拿着 2、对下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名词,原因) B.阳春召我以烟景(表承接,“而”) C.开琼筵以坐花(表承接,“而”) D.大块假我以文章(表对象,“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大块假我以文章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5、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按类型可分为书序、诗序、赠序、宴集序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应归类为宴集序。 B.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别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开启先河。 C.《伶官传序》,是为《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所作的序,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D.《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有识见、有气节、精武艺、识文墨,使用铁椎的大力士的“异人”的形象 6、下列对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狱中杂记》中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这里的“五城御史司坊”是指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B.《狱中杂记》中的“极刑”是指凌迟之刑,“大辟”是指斩首之刑。 C.《春江花月夜》中有“碣石潇湘无限路”的感叹,其中的“碣石”和“潇湘”分别代指天南和地北。 D.《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指迎客之旅社。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假:借,这里可译为赐予 B.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写诗 C.序天伦之乐事序:顺序 D.群季俊秀季:弟弟 (2)下列关于文中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若梦”出自《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过秦论》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A层同学完成) 一、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甿隶(méng)万乘(shèng)锄耰棘矜(yōu qín) B.鞭笞(chī)从散约败(zòng)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长絜大(dùjié) 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shǐ iú)逡巡(qùn) 二、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 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 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 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徘徊) 三、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内立流度,务耕织。 D.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E.收天下之兵。斩木为兵。 F.振长策而御宇内。因遗策。 G.赵奢之伦制其兵。履至尊而制六合。 H.序八州而朝同列。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五、以下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六、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F.孝公既没。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 1、制:①终岁不制衣则寒()

项羽之死同步练习答案

《项羽之死》小测 一.选择题(共10题,5*10=5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 D. 舣船(yǐ)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 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退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应为“损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名状(其它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亦足王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C.然今卒困于此。状后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BD定后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名词用作动词,修筑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C. 吾知公长者年高有德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古今义相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项王乃大惊曰于是②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B.①以故汉追及之因为②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凭 C.①汉军围之数重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都作代词)项羽 D.①我为公取彼一将替②我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解剖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①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①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本来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D ①若非吾故人乎?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9.与“然今卒困于此”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苏武传的人物描写手法

《苏武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典型环境。通过典型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 (2)细节描写。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苏武的语言也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武岿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3)善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塑造形象,在言与行的比照烘托中,见出人物的正邪之别。这对比、映衬分见于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同场合。 其一,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比。苏武使匈奴,适遇缑王与虞常谋反的突发事件。副使张胜与虞常有旧,卷入其中。因谋反事发,虞常被捕,苏武知之。料必牵连自己,有负于国,欲自杀。卫律召苏武受辞时,苏武深责自己屈节辱命,引刀自刺。苏武伤愈之后就是“会论虞常”和再度逼降,虞常被斩,张胜心惊,当卫律“举剑欲击”之时,“胜请降”。反观苏武,在卫律“复举剑拟之”的生死关头,却是“不动”。作为副使,张胜背着苏武行事,置两国关系于不顾,欲贪功而陷于虞常谋反之事,累及苏武,在匈奴的威逼之下,贪生请降。而苏武在得知真情后,首先想到的是“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立下竭忠尽节之志,自杀未果,更不为敌方剑刃相加所动。通过与张胜的对照,更可见苏武 其二,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卫律因李延年推荐,出使匈奴,还汉之时,延年因罪全家被捕,卫律逃奔匈奴,被封为丁灵王。在剑斩虞常、张胜请降之后,卫律先是以言相逼:“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据理反驳,卫律理屈词穷,举剑威胁,苏武“不动”。威逼不成,卫律转以利诱来劝降,降之则是“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拒降则是“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但苏武仍是“不应”。卫律见恬不知耻的现身说法不能奏效,又转为威胁:“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对这种无耻之尤的言行,苏武先是指斥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叛变之举,继而痛责卫律“反 其三,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李陵与苏武在汉时俱为侍中,相处素厚。他原来愧见苏武,受单于指使,以“置酒设乐”之举与苏武相见,道明“说足下”之意,和单于“虚心欲相待”的诚心。他先晓之以“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之理,再动之以情,陈述了苏武出使以来所未知的家庭变故:兄弟屈死,母亲亡故,妻子改嫁,子女走失,继而将心比心,陈述自己初降时的心情,最后又指出汉武帝年事已高、喜怒无常、大臣安危难卜的朝中实况。所说的这些,情理俱在,且陈述委婉,虽心如铁石亦不能不为所动。但是,苏武却置家中命运和个人恩怨于度外,他所说的“臣事君,犹子事父也”,虽不无愚忠色彩,但为国事甘赴汤镬,不避斧钺,“杀身自效”,坚贞不屈,却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芒。在连饮数日之后,仍陈其“必欲降武”惟有“效死于前”之志,终使李陵赞叹与自责并作,与之泣别。李陵虽有韬略武功之长,但自恃太过,以致兵败投降。苏武并无过人之才,却能在处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囊括拱手要害.... B.合从逡巡遗镞鞭笞.... C.藩篱锋镝劲弩瓮牖.... D.墨翟行伍万乘作难.... 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蒙故业,因遗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逡巡而不敢进...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将数百之众... 蹑足行伍之间揭竿为旗...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 5.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

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的败因。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的历史事实,突出了“ ”这一中心,说明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蹑足行伍之间 D.百有余年矣 7.请选出句中没有词的活用现象的一项 A.会盟而谋弱秦 B.追亡逐北 C.天下云集响应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委命下吏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9.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项羽之死》练习题

《项羽之死》习题一 一、知识梳理: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 赤泉侯为骑将()吾为若德() 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 ..南出() 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 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6、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之死》习题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

(完整版)六国论伶官传序挖空训练

六国论挖空训练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 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通:)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句式:),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成语:),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 ..()燕虽 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句式:)。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 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通:)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句式:),而犹有可以不赂 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句式:)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文言知识: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重点句子翻译: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一、在括号内填上加点字词的含义

苏武传人物形象

《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一、导入 十九年的艰难困苦,没有使他倒下,十九年的威逼利诱,没有使他屈服,十九年的孤独寂寞,没有使他忘却那远方的祖国。历史用丹青铁笔镌刻下他的名字----苏武。如此之人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瞻仰苏武的光辉形象。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苏武真挚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学会描写人物 三、检查预习 1、总结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畅谈苏武给我的第一印象 四、人物形象分析 1、本文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比反衬的方法。 2、那么我们来看语言描写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语言描写主要体现在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3、请分别找出卫律与苏武、李陵与苏武对话的段落,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特点。 明确: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措施是软硬皆施、威逼利诱的方式。语气中透着嚣张的气势、不可一世的傲慢。李陵在劝降苏武时是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小结: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的悲痛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一位忠诚爱国的君子!(PPT) 4、在这几处语言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苏武形象。我们再看细节描写中又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苏武。先请大家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 明确:武不动。武不应。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基础巩固层次(A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 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 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 之 面:面对 【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 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A 项,代词,你。C 项,语 气助词,呢。D 项,介词,把。 【答案】 B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 A .直夜溃围南. 出 B .项王则夜. 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 D.我何面目 ..见之 【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 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 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 【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答案】 D [阅读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 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 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