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118477.html,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作者:刘淑洁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我常以郭教授的这段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名师的课,让我对“以生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合理制定学习内容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指点,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一节课,它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一般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学生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教学生如何吟唱古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两位名家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赵老师不局限于这一首古诗,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欣赏更多类似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以致用到更多的古诗中。接着,他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送别的文化。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听完这节课后,也了解了很多文学常识,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起了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怎样的一节课?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古诗吗?显然不是。这节课一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学习、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看到课后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诗词离开了会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古诗有了新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想想平日的课堂,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一遍遍读诗、释词、体会情感,可花费的这些时间、精力,真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吗?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

让学引思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让学引思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暑期培训期间,县教育局教研室魏加华主任提出了“让学引思”这个概念,并详细讲解了有关内容。我们学校李旭校长具体部署实施,从今年秋学期开始“让学引思“走进课堂,改变原来的课堂模式,整体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让学引思”呢我的解释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怎么做呢主要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要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思想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学生,研究课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二、理念解读

1.“让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让”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3.“让”与“引”的关系:“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实施原则 1.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为学设教:把学习还给孩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得失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得失 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引思的课堂里面。从2016年开始全面落实。经过经过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我们不断将这改革深入教学,在教学中用让学引思的理念,在备课中想着如何使用让学引思,在课堂上想着如何用让学引思来教。 开始使用让学引思课堂手段时,要克服陈旧的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就想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课堂开始学生很沉闷,不知怎么说,后来说的习惯了,学生就任意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还会离奇的说。这种情况下就反思是不是让学引思的理论错了,发现问题是我们让的多了,没有让出技术性更忘记了引的内涵。我们要让出时间引发引导引领学生参与课堂参与问题的思考。 课堂上的让不是盲目的让,没有方向的让。而是要在合理的问题串的引领下,有效地让学生进入理性的探索活动,设计问题要贴近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度能使学生的参与度更广。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让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我也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要让学生能够聆听别人的见解,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多么精彩的时刻,当学生找出自己的理论来反驳别的学生的理论时,其实是对自己已知知识的重新认识,要指出别人的错误所在,还要保证自己的理论正确,如果自己理论的错误就会重新认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能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深刻理解数学本质,使数学知识相互间能够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专家型的学者。 让学引思教学手段能否更好地发挥有两个重要因素。一,学生素养问题,1如何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树立自己的信心。2怎样开启学生智慧大门,提高学习效率。3如何减轻学生负担了,培养个性发展特长。二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符合国家教育方针;2教师专业知识不能只仅限于课本,要更广泛的吸收知识的延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3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拿捏要准确,形成自己教学风格。

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实施方案 (2010-2011上学期)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根据学校2010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及临沂市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从而进一步推进全街道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 二、活动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各科教学策略,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扎实有效的教学氛围;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开放月”的实施,为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突破,此次教学开放月活动是实施新课改、落实新策略成果的一次验收和提高。同时提供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 高的目的。 三、开放主题: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四、开放形式及活动时间: 以联小为单位展开,具体时间为9月15日—10月15日 五、活动原则: 1、开放性原则:面对校内、校外开放课堂。 2、规范性原则: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开放、班 班开放 4、层次性原则:骨干教师引领(市区级、校级)——青年教 师研讨——所有教师常态三个层次。 5、实效性原则:开放活动的主题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而确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避免出现“做课”现象。 六、组织的系列形式: 活动一:分层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活动二:家长开放日活动。 七、活动的具体实施与要求: 1、各校根据开放活动安排,成立课堂教学开放月工作小组,并上报活动实施方案及安排,9月17日(下周五)报教研室。 2、各课型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开放月”期间,所有教师务必认真研读各科教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4:59.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作者:管宁生[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223218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寻找快乐、获取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英语课堂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而怎样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这些理论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深刻的贯彻和落实呢?这就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会学、乐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一、更新教师的观念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什么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试想一个没有素质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师怎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许多教师习惯了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知。殊不知这种全方位的“关心”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双手,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让本该生动活泼的学生唱主角的英语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更新教者的观念。要通过学习、培训使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位教师的灵魂,呼唤他们转变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充分调动每位“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这台大戏越演越好。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缺乏批判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不足,学生的主体失去了!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我们教者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要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自身分析和探索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教者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法,多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现欲、自信心。要鼓励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提问,引导他们积极地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想学、会学、善学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精神需要。反之,如果学生要为每天机械枯燥地背单词、句型、语法所累,他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对语言的兴趣这一起码的要求,主体性的发挥又从何谈起。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所教内容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多开口。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板着脸,动不动就批评打击,而应该多给学生微笑,化解他们心中的惧怕和胆怯。要多看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发言。由于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多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他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运用教学技巧,比如简笔画、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认。如果不认可这一点,而是想让学生都成为听话的乖娃娃,把他们都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圆脑袋”,那就会扼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这样做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把握的层次、对语言运用技巧掌握的程度等。对能力强、层次高、运用语言熟练的学生,老师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努力;而对于那些能力弱、层次低、运用语言不熟练的学生,老师不能对他们心灰意冷、放弃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在课堂上要把那些较易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点留给这部分学生去回答和操作,以保护他们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想法设法鼓励他们多听多说,融入情境,多表演。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调动,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发展。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 2、引发“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设计思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让学引思”模式,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交流 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思”——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 (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2、学生活动: (1)走进情境,激发兴趣。 (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4)边读边品,体会感情。 (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一组鸟类图片。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 商都二中生物赵丽霞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学的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那么具体地说,我在教学中是从这么几方面做的。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呢? 1、要和学生真诚交流。课余时间我喜欢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自习与下课时间也喜欢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总是尽心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哪些来自农村,离开父母庇护的住校生更是给与特别的关照。记得有一次,我有点胃痛,上课的时候手不自主捂了几次胃,下了课,就有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去问候我:“教师,今天你是不是不舒服?”我当时很感动,感觉有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过心间,与学生

朝夕相处,学生都把我当成朋友了。他们真诚的关心我的一举一动,有什么话都愿和我说,有困难就来找我帮忙。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在课堂上要有激情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和我们一起表演情景剧,一起做游戏或进行擂台大比赛,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很多学生对你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你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对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眼睛望着你,心已不在课堂上了。教师的情绪更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教师特有的宽容之心的体现。有教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所以为了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实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忘记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忘记学生的过错,做个宽容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并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3、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进行鼓励,学生的想法独特时也可以进行表扬,教师的鼓励可以

2020年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摘要学校充分宣传“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实践的典型示范。以下是带来的让学引思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一) 我有幸成 为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在实施“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的路上,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想法,这需要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必须找着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比如,针对“疑似学习”的学生,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关注他,对他多提问,多一些表扬,让他获得成功感,这样以后上课肯定会认真听讲,针对“学困生”,我们要更多地关心与爱心。 二、尊重学生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找出进步,指出亮点,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 三、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我觉得“让学引思”更需要小组合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尤其需要小组合作,因为乡村这一块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居多,所以更多的学习是在学校,需要学校做这个大家庭来帮助他,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学引思”理念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尤为重要。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二) 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118477.html,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作者:刘淑洁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我常以郭教授的这段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名师的课,让我对“以生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合理制定学习内容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指点,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一节课,它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一般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学生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教学生如何吟唱古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两位名家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赵老师不局限于这一首古诗,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欣赏更多类似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以致用到更多的古诗中。接着,他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送别的文化。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听完这节课后,也了解了很多文学常识,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起了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怎样的一节课?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古诗吗?显然不是。这节课一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学习、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看到课后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诗词离开了会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古诗有了新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想想平日的课堂,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一遍遍读诗、释词、体会情感,可花费的这些时间、精力,真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吗?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

生本课堂教学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1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1] 2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 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如何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和谐政治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响水实验初级中学钱青林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学生掌握知识手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让学引思”教学理论的阐述,结合一节化学教学案例从师生交流、小组讨论、问题设计等三个方面谈“让学引思”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课后的反思。探讨“让学引思”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践行“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让学引思 一、“让学引思”的理论基础 “让学引思”是盐城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这些!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让”的解释有这样一个义项: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由此可见,“让学”就是把学习的方便或好处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简单从字面理解:“让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 “引思”即学生遇到问题,发现困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解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形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 “让”与“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所谓“学习”,一般定义为“基于经验的行动变化,即便当事人未经觉察或并无学习意图,但在一定的经验前后在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变化”。然而这种界定缺乏对于学习者的整体把握,也缺乏奠定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视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无助于学习者智慧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让学引思”教育理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让学引思”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研究》一课为例,谈“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在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两个方面的实践过程。 1.从师生交流看“让学引思” 在师生交流的环节中,学生先列举自己知道的气体制取方法,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确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点与障碍点,为教师接下来的“引思”做好准备,使教师的教恰如其分,讲到点子上。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设计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

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 2、问题难度要适度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让学引思”之我见 响水县实验相初中钱青林 盐城市今年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让学引思。通过暑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行和紧迫性。现在把我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体现生本课堂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往往不高。新的课堂形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回归,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 例如在新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有问题不懂,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讲解,应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引思”是一种手段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

何引”两个方面,追求“让”与“引”的最大效益。小组合作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最基本课型。 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问引思、以理导想”启发思考、灵活讲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运用辅导和辅助等手段诱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反馈,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进步。 三.如何真正让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4. 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像牵牛,更应该像牧羊。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实验让学生做,重难点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收获让学生说。这样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适当的加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

以生为本,打造个性化的情境课堂

以生为本,打造个性化的情境课堂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 之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尊重学 生的主体性出发,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生为本主题情境生活探究活动差异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 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 生才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越灵活,学习就 越富于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建构政治知识体系。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教学目标 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围绕相关主 题开展探究活动,共同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本里的核心知识,实现师生共 同发展。 要打造富有个性化的情境课堂,必须以生为本,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传统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抽象、生硬、高深,严重脱离生活,使学生以为他们平时在课 堂上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进而导致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情境式教学是 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为依托,把整个教学活动建立在现实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来开 展的。 试以《经济生活》第五课《公司的经营》教学为例,笔者选择了四个非常经典的 生活化情境。 情境探究一,多媒体视频短片简介苹果公司。 情境探究二,PPT幻灯片简介乔布斯的创业史。 情境探究三,视频简介多名专家对苹果公司经营成功的策略的观点。 情境探究四,教师口述大学生杨品之创业开房产中介一年赚80万案例。 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典型生活素材,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刺激学生的感观,触动 学生的心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 促使他们通过学习先进、追赶先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大大提升了这节课 的教学效率。 二、围绕教学主题设置精巧得当的问题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新课改尤其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一切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由于不当的课堂提问导致教学“卡壳”,课堂气氛变得尴尬,从而影 响教学的进程、美感和效果。相反,精巧得当的“智问”,能吸引学生自觉进入情 境角色,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 力和智慧魅力。 何为“智问”,笔者认为,必须符合两大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这是情境问题设置的基础性原则,它包含这么几个具体的要求:1. 遵循思维规律;2.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3.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是启发性,这是情境问题设置的核心原则,它必须具有这几方面的作用:1.有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浅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学本课堂”的研究与思考》 文化小学孙丽娟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生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过去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过分地占据主要地位,学生思考少、交流合作少,探索过程少、发展个性少、体验过程少。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淡化自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学定教,以需选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要表现出善意的唤醒与鼓励,传递出真情的关爱与温情,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启迪、激励和力量,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让课堂连接生活 如今的数学教材编选,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但不可能做到适合每个学校或是班级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甚至于改变教材的内容,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比如:在教研室开展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活动中,对小学五年级的《可能性》这节课,就有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而且而且都在努力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相融合,

如:学生游戏,足球比赛等蕴含着可能性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原来就在身边。我们应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以便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材中有些事例并不适合我班学生。如一年级(下册)教材,学完单数、双数后第20页有一个练习:两个小朋友分别拿着10号、13号电影票不知从单号门进还是从双号门进,让学生为他们选择。这题的编排并不适合我班学生,因为我班农村的学生多,大多数都是长托生,根本没有拿着票进电影院的生活体验。那么我抛开教材,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两棵苹果树,让学生说说希望一棵树能结多少个果子,并把希望的这个数写在苹果卡片上,然后判断一下自己写的数,是双数的把它贴在左边苹果树上,是单数的把它贴在右边苹果树上。结果学生写出了很多两位数,还有三位数、四位数,并正确地判断出了是双数还是单数,不仅达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超出了本课教学目标,而且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与学生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改编教材,学习难点不攻自破。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课堂上必须让他们来当“主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不仅仅是吸收知识,而是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主体。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