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核心理念教育观。现结合我的一节公开课,谈谈对这一理念的体会感受。

一、以生为本,定位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于在第一次试讲中,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参与听课的朱怡梅、陶春如和蒋晓玲老师给了我答案:课堂内容与教材相比,拓展得太多,内容太深,对于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用原版视频让学生视听感恩节的起源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感恩节的起源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何进行讲述,我在备课的时候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总体来说,内容都很深,生词量很大。即便我挑选了最为简单的视频,效果仍然不理想。所以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我将视频删掉,改用PPT讲述,学生较易接受。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堂的英语教学,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因此,这节关于节日内容的公开课的选材是我备课的重点。选择哪些内容?怎样组织教学内容?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备课组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首先,选用牛津教材中的节日内容进行概述,然后将话题引至中国的新年,因为学

生对新年有切身体会,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让学生讲述,学生会有感而发。接着由圣诞老人等学生喜欢和熟悉的事物导入,让学生讲述圣诞节,最后引入本课的难点――感恩节,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以生为本,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头脑风暴(Brain Storm )和小组竞赛(Group Competition)是两种较好的激发学生潜力的方式。在这节Festivals课中,我在对圣诞节话题的引导部分,采用了Brain Storm,通过提问“When I say Christmas, what do you think of?”让学生自然讲出和圣诞有关的事物,成功地导入到对圣诞节进行细节描述的第二环节。在节日概述部分,我用小组竞赛方式,让学生竞争答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

四、以生为本,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对于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这节课试讲的过程中,我做了三大改进。第一,将一一呈现节日相关竞赛题改为将所有题按主题内容呈现在一张题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后再答题。第二,讲述圣诞节话题时,由原来的单张图片改为设置了9张图片,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图片的同时,再自由选择会话的方式:Make a dialogue or say something in your own words.第三,感

恩节呈现部分,由教师讲述改为学生自学后制作PPT,采用生问生答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真正的主角。

五、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这节公开课是第二课堂的一节活动课,除了在课堂上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我还努力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这节课的第四模块“感恩节”部分,我选用了一首简短的英文歌Thanksgiving Song for Children ,学生在简单的旋律中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在最后部分,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择感恩方式的活动,给学生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英语课堂,使学生不再是课堂的看客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合作、讨论和探索的参与者和构建者。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多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今后仍需要继续探索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周侯辰)

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实施方案 (2010-2011上学期)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根据学校2010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及临沂市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从而进一步推进全街道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 二、活动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各科教学策略,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扎实有效的教学氛围;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开放月”的实施,为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突破,此次教学开放月活动是实施新课改、落实新策略成果的一次验收和提高。同时提供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 高的目的。 三、开放主题: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四、开放形式及活动时间: 以联小为单位展开,具体时间为9月15日—10月15日 五、活动原则: 1、开放性原则:面对校内、校外开放课堂。 2、规范性原则: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开放、班 班开放 4、层次性原则:骨干教师引领(市区级、校级)——青年教 师研讨——所有教师常态三个层次。 5、实效性原则:开放活动的主题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而确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避免出现“做课”现象。 六、组织的系列形式: 活动一:分层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活动二:家长开放日活动。 七、活动的具体实施与要求: 1、各校根据开放活动安排,成立课堂教学开放月工作小组,并上报活动实施方案及安排,9月17日(下周五)报教研室。 2、各课型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开放月”期间,所有教师务必认真研读各科教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4:59.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作者:管宁生[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223218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寻找快乐、获取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英语课堂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而怎样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这些理论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深刻的贯彻和落实呢?这就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会学、乐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一、更新教师的观念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什么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试想一个没有素质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师怎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许多教师习惯了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知。殊不知这种全方位的“关心”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双手,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让本该生动活泼的学生唱主角的英语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更新教者的观念。要通过学习、培训使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位教师的灵魂,呼唤他们转变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充分调动每位“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这台大戏越演越好。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缺乏批判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不足,学生的主体失去了!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我们教者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要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自身分析和探索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教者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法,多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现欲、自信心。要鼓励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提问,引导他们积极地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想学、会学、善学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精神需要。反之,如果学生要为每天机械枯燥地背单词、句型、语法所累,他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对语言的兴趣这一起码的要求,主体性的发挥又从何谈起。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所教内容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多开口。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板着脸,动不动就批评打击,而应该多给学生微笑,化解他们心中的惧怕和胆怯。要多看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发言。由于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多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他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运用教学技巧,比如简笔画、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认。如果不认可这一点,而是想让学生都成为听话的乖娃娃,把他们都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圆脑袋”,那就会扼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这样做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把握的层次、对语言运用技巧掌握的程度等。对能力强、层次高、运用语言熟练的学生,老师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努力;而对于那些能力弱、层次低、运用语言不熟练的学生,老师不能对他们心灰意冷、放弃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在课堂上要把那些较易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点留给这部分学生去回答和操作,以保护他们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想法设法鼓励他们多听多说,融入情境,多表演。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调动,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发展。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 商都二中生物赵丽霞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学的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那么具体地说,我在教学中是从这么几方面做的。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呢? 1、要和学生真诚交流。课余时间我喜欢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自习与下课时间也喜欢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总是尽心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哪些来自农村,离开父母庇护的住校生更是给与特别的关照。记得有一次,我有点胃痛,上课的时候手不自主捂了几次胃,下了课,就有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去问候我:“教师,今天你是不是不舒服?”我当时很感动,感觉有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过心间,与学生

朝夕相处,学生都把我当成朋友了。他们真诚的关心我的一举一动,有什么话都愿和我说,有困难就来找我帮忙。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在课堂上要有激情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和我们一起表演情景剧,一起做游戏或进行擂台大比赛,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很多学生对你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你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对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眼睛望着你,心已不在课堂上了。教师的情绪更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教师特有的宽容之心的体现。有教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所以为了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实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忘记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忘记学生的过错,做个宽容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并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3、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进行鼓励,学生的想法独特时也可以进行表扬,教师的鼓励可以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580516.html,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作者:刘淑洁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我常以郭教授的这段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名师的课,让我对“以生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合理制定学习内容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指点,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一节课,它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一般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学生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教学生如何吟唱古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两位名家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赵老师不局限于这一首古诗,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欣赏更多类似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以致用到更多的古诗中。接着,他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送别的文化。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听完这节课后,也了解了很多文学常识,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起了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怎样的一节课?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古诗吗?显然不是。这节课一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学习、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看到课后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诗词离开了会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古诗有了新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想想平日的课堂,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一遍遍读诗、释词、体会情感,可花费的这些时间、精力,真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吗?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

生本课堂教学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1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1] 2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 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如何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和谐政治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设计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

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 2、问题难度要适度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

以生为本,打造个性化的情境课堂

以生为本,打造个性化的情境课堂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 之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尊重学 生的主体性出发,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生为本主题情境生活探究活动差异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 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 生才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越灵活,学习就 越富于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建构政治知识体系。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教学目标 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围绕相关主 题开展探究活动,共同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本里的核心知识,实现师生共 同发展。 要打造富有个性化的情境课堂,必须以生为本,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传统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抽象、生硬、高深,严重脱离生活,使学生以为他们平时在课 堂上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进而导致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情境式教学是 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为依托,把整个教学活动建立在现实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来开 展的。 试以《经济生活》第五课《公司的经营》教学为例,笔者选择了四个非常经典的 生活化情境。 情境探究一,多媒体视频短片简介苹果公司。 情境探究二,PPT幻灯片简介乔布斯的创业史。 情境探究三,视频简介多名专家对苹果公司经营成功的策略的观点。 情境探究四,教师口述大学生杨品之创业开房产中介一年赚80万案例。 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典型生活素材,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刺激学生的感观,触动 学生的心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 促使他们通过学习先进、追赶先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大大提升了这节课 的教学效率。 二、围绕教学主题设置精巧得当的问题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新课改尤其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一切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由于不当的课堂提问导致教学“卡壳”,课堂气氛变得尴尬,从而影 响教学的进程、美感和效果。相反,精巧得当的“智问”,能吸引学生自觉进入情 境角色,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 力和智慧魅力。 何为“智问”,笔者认为,必须符合两大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这是情境问题设置的基础性原则,它包含这么几个具体的要求:1. 遵循思维规律;2.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3.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是启发性,这是情境问题设置的核心原则,它必须具有这几方面的作用:1.有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浅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学本课堂”的研究与思考》 文化小学孙丽娟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生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过去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过分地占据主要地位,学生思考少、交流合作少,探索过程少、发展个性少、体验过程少。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淡化自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学定教,以需选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要表现出善意的唤醒与鼓励,传递出真情的关爱与温情,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启迪、激励和力量,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让课堂连接生活 如今的数学教材编选,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但不可能做到适合每个学校或是班级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甚至于改变教材的内容,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比如:在教研室开展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活动中,对小学五年级的《可能性》这节课,就有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而且而且都在努力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相融合,

如:学生游戏,足球比赛等蕴含着可能性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原来就在身边。我们应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以便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材中有些事例并不适合我班学生。如一年级(下册)教材,学完单数、双数后第20页有一个练习:两个小朋友分别拿着10号、13号电影票不知从单号门进还是从双号门进,让学生为他们选择。这题的编排并不适合我班学生,因为我班农村的学生多,大多数都是长托生,根本没有拿着票进电影院的生活体验。那么我抛开教材,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两棵苹果树,让学生说说希望一棵树能结多少个果子,并把希望的这个数写在苹果卡片上,然后判断一下自己写的数,是双数的把它贴在左边苹果树上,是单数的把它贴在右边苹果树上。结果学生写出了很多两位数,还有三位数、四位数,并正确地判断出了是双数还是单数,不仅达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超出了本课教学目标,而且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与学生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改编教材,学习难点不攻自破。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课堂上必须让他们来当“主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不仅仅是吸收知识,而是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主体。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

摘要: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悟生活、生成知识、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舞台。为此,构建灵动而高效的课堂便是重中之重。笔者立足教学实践,从“生本”出发赋予课堂以灵魂、层疑推进巧设问赋予课堂以灵性、生活体验蕴生成赋予课堂以灵感,在课堂操作层面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实效,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词:灵动课堂教学设计情景生成生活逻辑作者简介:李志涛,男,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要从理念到行动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悟生活、生成知识、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会、学通。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课堂,才能有如此魅力,可以使学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而不再感觉枯燥死板、索然无味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索构建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以期顺应新课改之潮流,提高课堂实效。一、有灵魂:摄之以神,神聚而情生一堂好课,犹如一首动人的歌曲,在第一时间用美妙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扣人心弦。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灵动课堂必须蕴含“摄人心魄”之魂,即以“生本思想”为统领,以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创新设计为架构,以生活化的情境设置为依托,展开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因其奇而兴趣突起,因其新而精神专注,因活动而探究生成,因不同于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而对政治课顿生好感,最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经济生活》“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目题,看似清晰的逻辑和简单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去加以精巧设计、深入挖掘,只是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简单识记,不仅枯燥无味,更无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此,笔者遵从“生本教育思想”,不仅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更视为教学资源,设置了“伤不起的中秋节——调研问题出点子”的探究活动,按“调研问题——生成案例——探究生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加以突破。在课前,我基于学生正在经历的中秋节消费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们布置了几个调研问题:“今年中秋节你家的花销是多少?占到家庭当月收入多少?都花在了哪些方面?用在文化消费与吃喝上的比例是多少?浪费掉的食物有多大比例?精包装的礼盒月饼价格与简装的有多大差距?”各小组带着问题与兴趣积极展开调查,在课堂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数据案例展示。随后,我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让学生整理观点并分别陈述。课堂在此时完全成为了学生自由思维的平台。学生自主总结出“节日消费不堪重负、透支严重”、“大吃大喝、浪费严重”、“过度包装浪费资源、超越价值”、“传统佳节没有文化氛围,只是吃喝玩乐大杂烩”等等观点,并据此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金点子”加以解决,知识生成“水到渠成”,情感态度自然升华。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不是“知识容器”,而是探索未知、感悟生活的“鲜活生命’’。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现实,带着感悟回归课堂,带着思考参与探究,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感情、懂生活、有知识的社会公民。不仅如此,课堂虽是“主阵地”,但不是“孤岛’’,要引导学生向社会生活进行“战略延伸”,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动态生成情景案例,能让学生感觉亲近、易于接受、倍感珍惜,也更能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兴奋点,感受知识生成与应用的乐趣,既避免了教师大包大揽的生硬式教学,也避免了简单识记课本知识的乏味学习。由此可见,简单的一个情境一个活动,就像一个火源,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点燃思维火花,绽放五彩缤纷的智慧之光,化平淡为波澜,变枯燥为精彩。二、有灵性:可以设之以疑,有疑则有进灵动的课堂应该充盈着授课者别具匠心的精巧构思,以及外显于形的灵气和灵性,让课堂真正由一潭波澜不惊的池水变成一泓激荡学生思维跳跃的清泉。事实上,学生思维的潜力和张力是巨大的,但要激发智慧的火花,还需要启发和创设条件。以情景案例为载体,进行“设问层疑推进’’,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深入,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的形势和局面,让学生在不

“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理念课堂实践反思 “以生为本”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核心理念教育观。现结合我的一节公开课,谈谈对这一理念的体会感受。 一、以生为本,定位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于在第一次试讲中,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参与听课的朱怡梅、陶春如和蒋晓玲老师给了我答案:课堂内容与教材相比,拓展得太多,内容太深,对于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用原版视频让学生视听感恩节的起源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感恩节的起源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何进行讲述,我在备课的时候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总体来说,内容都很深,生词量很大。即便我挑选了最为简单的视频,效果仍然不理想。所以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我将视频删掉,改用PPT讲述,学生较易接受。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堂的英语教学,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因此,这节关于节日内容的公开课的选材是我备课的重点。选择哪些内容?怎样组织教学内容?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备课组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首先,选用牛津教材中的节日内容进行概述,然后将话题引至中国的新年,因为学

生对新年有切身体会,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让学生讲述,学生会有感而发。接着由圣诞老人等学生喜欢和熟悉的事物导入,让学生讲述圣诞节,最后引入本课的难点――感恩节,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以生为本,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头脑风暴(Brain Storm )和小组竞赛(Group Competition)是两种较好的激发学生潜力的方式。在这节Festivals课中,我在对圣诞节话题的引导部分,采用了Brain Storm,通过提问“When I say Christmas, what do you think of?”让学生自然讲出和圣诞有关的事物,成功地导入到对圣诞节进行细节描述的第二环节。在节日概述部分,我用小组竞赛方式,让学生竞争答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 四、以生为本,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对于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这节课试讲的过程中,我做了三大改进。第一,将一一呈现节日相关竞赛题改为将所有题按主题内容呈现在一张题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后再答题。第二,讲述圣诞节话题时,由原来的单张图片改为设置了9张图片,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图片的同时,再自由选择会话的方式:Make a dialogue or say something in your own words.第三,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0-10-20T13:35:45.483Z 来源:《学园》2010年第8期上供稿作者:李朝[导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李朝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对教育对象——学生缺乏正确认识,教学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这种师本教育模式中,教学工作的重心还未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上。因此,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构建生本教育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急切呼唤教师要具有生本教育思想,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生本教育思想体系。 一树立起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教师为学生的发展主动服务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人物,但要真正做到这样确实是一件难事。老师们曾经对听到的一堂公开课感到很满意,理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全面依靠了学生,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老师规定了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学生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很难说这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因此,也就谈不上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心理学家坦恩鲍姆曾经检讨自己的教学说:“我过去一向是欢迎最广泛的讨论的,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我还是要求并期待我的学生了解我指定给他的课文和讲授材料。更糟糕的是,我虽然欢迎讨论,但是在一切都说完做过之后,我首先还是要求班级得出与我的思路一致的结论。因此,从他们是否坦率、自由和具有探索性这几个标准来衡量,这样的讨论都不能看作是真正的讨论;从是否启迪思想来看,那些问题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别有用意,因为我对这些问题的满意答案,有时甚至对其正确答案都有相当明确的见解。因此,我带着教学材料来到班上,实际上把学生当作工具,我掌握情况,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和中心内容。”我们许多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实际上整堂课都是教师在管制着的那种玩偶式的活动,仍然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无非是多绕了几个圈子,最后仍将钻入教师提前就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教学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先拟好了预习题、思考题,然后在课堂分析时,引导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令教师满意的答案(这答案必定暗合教师早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尽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也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回答问题,但归根结底,这样的课堂教学,只不过是表象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学生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和主动的尊重,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独立性的肯定学习最需要自主的行动,而我们的行为却往往与之相反。譬如,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总是隐含着某种假设,似乎学生必须接受老师和课本所设定的一切,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其实,这种观念早就滞后了,这种做法早已过时。叶澜教授说:“人的自然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他能自动地呼吸..但当问题扩展到精神生命发展等领域时,这一结论却常常被人遗忘、丢弃,甚至违背、践踏。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被剥夺。 ” 教育之道,在于启发潜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去保护和开发它。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苏格拉底说:“教育者的这种地位犹如产婆,产婆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教育的本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服务于本体的,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他们的潜能。 三注重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譬如,在学习诗词中,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类资料,我们可以把这些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组在业余时间完成收集指定资料的工作。每组成员通力合作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合作意识的良好体现。在课堂中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孩子们是在游戏中学习的。 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保证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正确认识生本理念,改善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使评价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本体、注重隐蔽,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将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性真正地交还给学生。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为目标。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使小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不强,更需要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中,合理安排,着力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实际中该怎样具体做呢?我认为,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首要的是应该时刻做到“以生为本”,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直至高效。 一、充分准备,精心预设,设计详实 备课一定要充分,这个“充分”,不只是指围绕一课书查了多少资料,想了多少种方法,它还包含许多重要方面: 其一,要树立终生备课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讲到一位教师,上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有人问他:“这节课你一定准备了很长时间吧?”他笑了笑说:“我只用了15分钟。”原来,他一生都在备课,都在不停地学习、储备,上这节课,自然能厚积薄发。由此可见,你如果是一名语文教师,千万别等到该给学生讲《景阳冈》一课时,再去阅读《水浒传》,那样你的教学就显得被动,甚至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其二,备课时要综合考虑学生、教材学法这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在把握学生、教材等特点的基础上,要重点选择好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 备课时一定要精心预设,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实现有效的生成,预设不充分,随机出现的“生成”,价值是不会高的。 预设的重要形式,就是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次好的

预演,这样的预演多了,教师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缜密,课堂实战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合理定位,以生为本,上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体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教师应该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课堂不能是自己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指导的地方。“教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能否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检验教案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三、运用有效形式,做好课后反馈。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可以及时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节下一步的教学方案,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家庭作业”这一反馈的重要形式,很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和研究,有些做的好的教师,运用了师生互动的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不再成为枯燥的负担,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一种重要桥梁。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