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含答案

11《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知识链接】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环节主要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

散文的知识如下: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

意境:雄浑或质朴典雅

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作家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写作背景】《春》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自主预习:

1.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

蓑.衣()抖擞

..()()笼.罩()朗润.()烘.托()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3.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互动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二)、美读课文,品味探究:

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

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我推荐:

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

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三)、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1.欣赏结构美:(构建画面,拟好标题,配好音乐)

A.读(1—1),展开想象,构建画面,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B.读(2—7)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C.再读(8——9)同学诵读,构建画面,取好题目

四、课堂练习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所了解的作者:

7,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想对《春》这篇文章进行创意阅读,有没有兴趣?

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

三、自主探究

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二、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检查一下你的知识积累: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1)

(2)

(3)

(4)

3. 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 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 “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 “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 “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 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4、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赏析:

5、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比喻原句:

赏析:

拟人原句:

赏析:

排比:

赏析:

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5. 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六、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睡(shuì)醒赛(sài)跑蝴蝶(di?) 捉迷藏(cáng)

B胳膊(bo) 抚摸(mō) 应和(h?) 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 薄(báo)烟黄晕(yùn) 抖擞(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润 (rùn)湿眨(zhǎ)眼

2. 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3. 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的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 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 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 “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A. 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 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 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 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4.阅读理解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2)解词:

卖弄——宛转——

(3)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4)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

(5)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七拓展阅读

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就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断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稍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屋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意见里说的景象”中的“景象”是指什么说的?

3.“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这里的“不像”,除了时间的长短不同以外,其主要特点是:(1)南方的春天:________

(2)北方的春天:________

4.“褒贬”在这里是________意思。

5.“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色香味”是指()

A.“色”是阴暗的天色,霉烂的气味。

B.“色”指绿树和鲜花相映衬,“香”和“味”指鲜花的芳香气味。

C.指“老窖名酒”而言。

6.从第⑥段到第⑧段写北京的春风,依次写了春风的________,春风的________,春风的__ ______,是按照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的。

7.第⑩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

A.“回到江南”后面

B.“整天”前面

C.“怎能不”前面

8.作者怀念北国的春风,主要是因为()

A.北国的春风帮助农民把粪肥撒匀净。

B.北国的春风及时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作者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C.北国的春风来势凶猛,粗犷,觉得解气。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自主预习:1..积累词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应和

..( yìng )( ha)

蓑.衣( suō)抖擞

..(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三、互动探究(一)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明确: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美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词语:盼望—期望—希望:都可做动词,“盼望、期望”含有殷切等待的意思,语意较重,只能对别人涌对自己,“希望”只是一般的想想,语意较轻,对别人,对自己都可以用,

“盼望”只作动词,后两都还兼做名词。

朗润—湿润:都有“润泽”的意思,前者还有“明朗”的意思,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

润泽;后者有潮湿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湿程度。

“吹面不寒杨柳风”:见注释⑤,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

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见注释⒀。语出萧绎的《纂要》其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

之计在于晨”

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用,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

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

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

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点,让人产生遐想。

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臭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先写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密、细、柔;

再写了雨中的景色,让人感觉温馨。要读出喜爱之情。

我推荐:第⑦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来。

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出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

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我觉得《春》像一首轻快明丽的乐曲。

我觉得《春》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歌。

(三)、品读赏析课文

A.明确:东风送春——表达人们急切的盼春之情。突出一个字“盼”厅主旋律:欢快

B.明确:春绿江南——展示春回大地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的蓬勃生机。突出一个“绿”字为何要用“绿”字——展示新,力,美。主旋律由舒缓,甜美到激越。

(提示:我们可以按总写、写景,写人把(2—7)分成三个层次。

明确:(2—2)春回大地——抓住山、水、阳光等来展示春光灿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人们欢欣突出一个“回”字——张开了眼,朗润、涨、红(主旋律:舒缓欢乐)(3——6)春色醉人——展示春天的明丽和无限生机。(提示:按所描绘的四幅图画分

四小层次)

明确:春草篇:春草报春——清新柔软,精神愉悦

春花篇:春花争春——热热闹闹果香满园

春风篇:春风唱春——轻柔和煦心情舒畅

春雨篇:春雨润春——润物无声和谐静谧

主旋律:(欢快,甜美)

明确:(7—7)春到人爽——展示人们在美丽的春天里充满活力,奋力向上。突出一个“爽”

字(主旋律:激越)

C.明确:春意催人——展示春天的新、美、力,以及春天带来遐想,并启人深思,催人奋进。

突出上个“催”字——一年之计在于春领着我们“上前”主旋律:刚健

四,课堂练习1. B 2. D 略

第二课时二、自主探究

1.A.拟人 B.拟人 C.拟人 D.比喻、排比 E.拟人

3.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 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 密密地斜织着

D. 吹面不寒杨柳风

E.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5、略

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提示: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

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提示: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提示:第3段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提示: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

五、拓展延伸1.盼春(总写)——绘春(分写)——赞春(总写)

2. 不能,它们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由花草到天气到人更符合逻辑。

六、达标检测 1.(1)繁多(2)C (3)B 4. (1)④②①③(2)有意显示、炫耀。形容声音圆润动听。(3)触嗅听(4)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5)春风春鸟喜迎春

七1.持续的时间。比喻。

2.起风、刮土。3.(1)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草长、花开、莺飞……(2)只见起风、起风……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4.贬 5.C 6.形象作用影响景人 7.C 8.B

朱自清《春》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2、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迷藏宝藏 散步散在草丛里 薄烟薄弱薄荷 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 2、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写嗅觉的: 写听觉的: 写触觉的: 3、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给每副图加个小标题 5、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并摘抄在下面。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读春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

11秋天的雨

小学师友互助“四步八环节”导学案模拟设计 设计人:何华课题11《秋天的雨》课型精读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能力。 5、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策略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课前预习配乐《秋日私语》、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词语、句子等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 3.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种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师友互查(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师友交流学习: ⑴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⑵师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根据上下文或借助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师教友写一写你认为难写的字。 (二)师友互查 1、屏幕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读课文。 3、师友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4、师友交流识字方法。 5、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合作探究, 师友互助(一)合作探究, (1).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逐段读文,随机正音,认识、书写生字词。 (3)到课文中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的句子。读完后师友交流读后感受。(4).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请从每个自然段找出中心句,加以朗读、体会。 (二)师友互助 1、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1、再次默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精讲点拨 总结提升(一)精讲点拨 1.抓“钥匙”,赏秋雨:(1)秋雨是怎么来的呢?(2).钥匙,是一件常用的东西,它有什么作用?(3).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秋天像一把钥匙”?(4).指导学生再次读文 2.抓“五彩缤纷”,品秋色:(1).秋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它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多媒体展示:秋天美丽景色)。(2)还有其他颜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了?(3).引导学生用“五彩缤纷”说话。(4).秋天的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送给谁呢?请根据课文内容或课前赏秋色__离开的经验,运用文中的句式“它把给,像,。仿写句子,描绘自己心中的秋色。 3.抓“气味”,展秋收:(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你闻到了那些好闻的气味?写了那些事物?(2).你还能闻到那些香味呢?请把喜欢的香味的果子贴到板画上的相应的果树上。(3).读文 4、抓“小喇叭”,悟秋趣:(1).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冬天快要到了,动植物做了那些准备呢?(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秋雨吹起了小喇叭,她会对动植物说些什么呢?(3).点评学生的表演。 (二)总结提升 1.回读全文,说说:这真是一个的秋天啊! 2.指名答,板书答案。 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春导学案课时

春导学案课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春》朱自清导学案第1课时月日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___小组____组长签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理清脉络,把握感情(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师友合作,答疑解惑。 导学过程:(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完成问题,看哪组又快又好) 1、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哪个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并准确的读出来吗?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 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 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窠.巢. ()() 3、解释字词。 ①欣欣然:②朗润:③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酝酿:⑤黄晕: ⑥一年之计在于春: ⑦呼朋引伴: ⑧花枝招展: ⑨卖弄:⑩抖擞: 4.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出来吗?可爱的孩子们。 花技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软棉棉吹面不含杨柳风 二、自主合作,相互探究(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2、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并且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可能的话请给这几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吧!【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春 第三部分(-10):春 3、朱自清的散文“ 《春》是 三、巩固加深:(相信自己,我能行!)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仿佛”能否删除?理由。 四课后反思:(坚信自己,我真行!)

春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 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 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 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 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 雄气概。” 2 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 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15分 A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抖擞.()应和.()黄晕.()酝酿 .. 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A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 (1)涨(2)散 ()() _________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重点)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重难点) 3.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积极向上的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难点)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指导朗读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预习检测,梳理生字词(全组参与,最后5/6号组员展示) 迷藏()朗润()蓑衣()烘托()抖擞()黄晕()水涨()酝酿()应和()薄烟()巢()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3.理清写作思路(全组参与,最后3/4号组员展示)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提示: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____春、春、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春,第三至七自然段春,第八至十自然段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全组参与,最后1/2号组员展示)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比较前四幅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前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目标,看看是否完成。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做上批注,分析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 ()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 (3)晕(4)藏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在描写春天景物时分别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春》导学案含答案

11《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 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知识链接】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 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环节主要帮助考生把握 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 散文的知识如下: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 意境:雄浑或质朴典雅 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作家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 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 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 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写作背景】《春》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 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自主预习: 1.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 蓑.衣()抖擞 ..()()笼.罩()朗润.()烘.托()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寂静的春学案及答案

寂静的春天 【学习要求】 1.把握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依据,体会作者在理性的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述事理的方法。 3.品味本文形象的语言表达。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观点及所用的论据,理解关键语句。 【建议学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主旨。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蕾切尔·卡森及其著作的相关情况。 2.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括各段重点,继而理清文章思路。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瞬间()锶()流淌()啮齿()拨弄() 滞留()步履()牲畜()畜牧()急躁( ) 辐射()短暂()隐秘()栖居( ) 螺旋() 2.解释下列词语 连锁反应: 不可逆转: 一丝不苟: 屈指可数: 3.填空 (1)本文作者蕾切尔·卡森是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她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成了轰动全国的畅销书,激起了公众的人环境保护意识,并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回响,至今仍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2)课文题目“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来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4.阅读课文,疏通语句,理清课文结构 请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并分析层次。 ①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系,生物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在漫长的时间里,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战争。 ⑦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11. 秋天的雨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能正确读写“清凉、六一、五彩缤纷、香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重点) 3.理解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秋天的语句及其表达的情感。(难点) ●课堂学习 ●●字词学习 ●●●生字学习 扇 shan1 枚 mei2 邮 you2 爽 shuang3 柿 shi4 仙 xian1 梨 li2 菠 bo2 萝 luo2 粮 liang2 紧 jin3 杨 yang2 钥 yao3 匙 shi0 趁 chen4 喇 la3 衔 xian2 裳 shang0 ●●●多音字 扇sh n sh n āà ???()扇风 扇动()电扇 折扇 sh n sh n sh n sh n āààā??? 扇()风便凉爽,电扇()嗡嗡响。透过窗扇()看,蝴蝶扇()翅膀。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留意—留心 凉爽—凉快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反义词 紧—松 炎热—寒冷 欢乐—痛苦 美丽—丑陋 仰—俯(f ǔ) 笔陡—平坦 奋力—松懈 ●●课文全解 11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y ào )匙(shi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ch an )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 īn )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 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 ín )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b ō)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l ǎ)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xi án )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shang ),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钥匙]开锁用的东西,有的锁用了它才能锁上。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反义词:闷热。 [留意]注意;小心。例句:趁同学们没留意,小明已经把教室里的坏桌椅修好了。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例句:走进花园,我仿佛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扇] sh n sh n āà ???:扇风:扇子 风扇 [枫树]落叶乔木,叶子通常三裂,边缘有锯齿,秋天变成红色,花黄褐色。叶、树皮、树脂、果实、根可入药。 [邮(y óu )]不读y ōu 。 [爽(shu ǎng )]不要读成su ǎng.它的笔顺为: [ch ?ng] ???橙:橙色 橙味澄:澄碧 澄澈 [摘(zh āi )]不读z āi ,也不读zh ái 。右下部里面是“古”,不要写成“”。 zh i d āī??? 摘():采摘 摘录滴():滴落 水滴石穿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除供观赏外,有的品种可入药,有的花可冲泡供饮用。 ['频频]连续不断地。 w n ji n éā??? 闻():新闻 闻名间():中间 课间 [菠萝]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边缘有锯齿。果实供食用。 [勾] g u g u ōò ???:勾住 勾画:勾当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课-朱自清《春》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3)比喻知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 ùn ( ) w ǎn ( )转 h ōng ( )托 静m ò( ) ji ànzhu àng ( ) 应和( ) 风筝( ) li áo (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 áo (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 áo ( )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 指 。 宛转:形容声音 。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 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部编版《秋天的雨》教案设计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学生自由朗读。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秋天的色彩)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一样,说得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春》导学案答案

《春》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学习重难点】 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2.九叶诗派 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歌赏析】 一、初读:疏通诗意 1. 给下列划线字标注读音。 摇曳(yè)蛊惑(gǔ) 2. 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 3. 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 4. 学生齐读诗歌。 二、精读:整体把握 1. 作者写春用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提示:草、花朵、暖风、你。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二节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11、秋天的雨

11. 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口述)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一)读文感悟 过渡: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让我们赶快走进这美丽的世界吧。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4自然段,边读边完成: (1)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秋雨送出了那些颜色,在这些词下面打上点。同时想一想: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 (2)假如你是银杏树、枫叶、橘子和柿子、菊花仙子,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3)同桌说一说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4)冬天快到了,动植物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同学读出表示颜色的词。(黄黄的、红红的、金黄、橙红色、雪白、淡黄色、紫红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了谁?同时理解词语“五彩缤纷”:像这样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还有那些?交流你想对银杏树、枫叶、橘子和柿子、菊花仙子说的话。 (2)全班交流: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引导:秋天,果子熟了,香香甜甜的,小朋友来到果树下会想什么?并引读最后一段来概括总结,感受秋天的美好。) (3)交流动植物们在秋天里所做的准备(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二)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过渡::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同学们美妙的读书声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A 计算 B 打算 C 计谋 D 设计

秋天的雨(赛课详案)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秋天的美好。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秋雨 1.孩子们,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可是刚刚过去的秋天,依然会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留恋。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次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雨。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大家把书翻到4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谁能说说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出示课件)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11课《春》导学案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学案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秋天的雨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秋天的雨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朱自清《春》导学案

11《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 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 ___的情怀。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 “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 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