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质的量,十字交叉法练习题

高一物质的量,十字交叉法练习题
高一物质的量,十字交叉法练习题

例1.用A N 一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 .A N 个H +

的质量为1 g

B .2 L 0.5mol/L 24Na SO 溶液中含A N 个Na +

C .32 g 2O 中含有2A N 个O 原子

D .标准状况下,1 mol 2H O 中含有A N 个分子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0.5N A 个氮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1N A 个氦气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约为1.204×1024

C .20g

D 2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D .5.6g 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标准状况下,33.6L 水中含有1.5N A 个水分子

B .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个

C .1L0.5mol/LFeCl 3溶液中含有0.5N A 个Fe 3+

D .16 g O 3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氧原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常温下,22.4L 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N A 个

B .0.3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 0.3N A 个

C .4.6g NO 2气体中可能含有0.08N A 个NO 2分子

D .5.6g 铁粉与硝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N A 个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在20℃,101.325kPa 时,1g 氢气中一定含有N A 个氢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5.6g 苯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为1.2N A

C .1molCl 2在反应一定得到2N A 电子

D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1molH 2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1mol C 10H 20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一定为29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 三氧化硫含分子数为N A

C .常温下100mL 0.1mol/L 醋酸溶液中含醋酸分子0.01N A

D.0.1mol 过氧化钠固体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电子数0.1N A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常温常压下,52g乙炔气体中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对数为10N A

B.常温下,1molNaHCO3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后,可逸出N A个CO2分子C.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时,若溶液的pH变为13时,则电极上转化的电子数目约为3.01×1022(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D.用含有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数一定小于0.1N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29.0g 2CaSO4·H2O晶体中结晶水的数目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18 g铵根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11N A

C.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D.1mol乙基中含电子数目为15N 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16g CH4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1N A

B.7.8g Na2O2固体中所含离子的总数为0.3N A

C.标准状况下,3.2g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0.1N A

D.在标准状况下,H2和Cl2的混合气体22.4L,光照后得到气体中原子总数为N A个

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1升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升氯气的质量小

C.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碱中所含的氢氧根离子数一定相等

3.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D )

A.同体积、不同质量的C2H4和C3H6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D.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4.标准状况下,3g气体A与5g气体B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5

B.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质量比为3:5

C.同质量的气体A与气体B的分子个数比为5:3

D.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5:3

5.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A、B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若A为O2,B为O3,它们质量相等时则容器中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B.若A为NO2,B为N2O4,它们压强相等时则质量相等。

C.若A为C2H4,B为C2H6,它们密度相等时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为CO2,B为C3H8,它们密度相等时则分子数相等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a molN2和a mol14CO相比较,在同温同压下体积和密度都相等

B.对相同状况下的12C 18O和14N2两种气体,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C.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用P表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O2)>P(Ne)

D.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C2H6或NO或C2H6与NO的混合气体

7、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体积

C.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D.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1、16g氢氧化钠溶于一定量水中得到200m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 B.2mol/L C.3mol/L D.3.6mol/L

2、200mL密度为1.20g/mL、质量分数为31%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 B.3mol/L C.6mol/L D.7.2mol/L

3、将aL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中制得100mL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22400mol/L B.a/2.24mol/L C.a/22.4mol/L D.a/11.2mol/L

4、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0mL0.1mol·L-1的AlC13溶液 B.20mL0.2mo1·L-1的CaC12溶液

C.30mL0.5mo1·L-1的KClO3溶液 D.100mL0.25mo1·L-1的NaC1溶液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数目相等的是()

A.200 mL 1 mol·L-1的NaCl B.75 mL 2 mol·L-1的NH4Cl

C.150 mL 3 mol·L-1的KCl D.75 mL 2 mol·L-1的CaCl2

6.某10% 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得到80mL20%的NaOH溶液,则该20%

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25mol/L B.12.5mol/L C.7mol/L D.7.5mol/L

7、某300mLKOH溶液中含有84g溶质。现欲配制1mol/LK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水的体

积比约为()

A.1︰4 B.3︰4 C.2︰1 D.2︰3

8、把5%的Na2CO3溶液蒸发掉64.3g水后溶液变为31mL,质量分数变为14%(整个过程

无晶体析出),则浓缩后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8.52mol/L B.4.26mol/L C.1.52mol/L D.3.04mol/L

9.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则原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可能是()

A.均为0.3mol/L B.分别为0.1mol/L和0.4mol/L

C.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D.均为0.6mol/L

10.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的体积;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摩尔质量;

⑤溶液的密度;⑥溶质的溶解度。从以上条件的组合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D.④⑤⑥

11.将0.1mol/L的K2SO4溶液、0.2mol/L的Al2(SO4)2溶液和纯水混合,要使混合液中的K+、Al3+、SO42—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1mol/L、0.2mol/L,则所取的K2SO4溶液、Al2(SO4)3溶液、水三者体积比约为()

A.1:1:1 B.1:2:3 C.2:1:1 D.4:1:2

12.分别用0.05mol/L的AgNO3溶液20mL与相同体积的下列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物

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NaCl B.MgCl2C.BaCl2D.AlCl3

13.某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

〔K +〕=〔Cl -〕=1/2〔Na +〕=〔SO 42-

〕,则其溶质可能是( ) A .CuCl 2、Na 2SO 4 B .KCl 、Na 2SO 4、NaCl

C .NaCl 、Na 2SO 4、K 2SO 4

D .KCl 、K 2SO 4、Na 2SO 4

14.200mL 硫酸铁溶液中含有Fe 3+为28g ,取20mL 溶液加水稀释到400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O 4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16mol/L B .3/16mol/L C .1/64mol/L D .0.2mol/L

15.将标准状况下,将VL HX 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为( )

A .)

2240(1000+MV V ρ B .)2240(100+MV V ρ C .ρ)1.0(4.22+V MV D .100V ρM (MV+2240) 16.已知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 1,密度为d 1g/cm 3,体积为V 1L,另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 2,密度为d 2g/cm 3,体积为V 2L,两者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d 3g/cm 3,用数学式表示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122112211-?++L mol d V d V V M V M B .132211-?+L mol d V M V M C .1322112211)(-?++L mol d d V d V V M V M D .12

21132211)(-?++L mol d V d V d V M V M 17.某结晶水合物化学式X ·nH 2O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 ,在25℃时,Ag 该结晶水合物溶于Bg 水中即可达到饱和,形成密度为D g/cm 3的饱和饱和溶液VmL ,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8(100MV D n M A - B .X 在25℃时的溶解度为An

BM n M A 18)18(100+- C .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1000-?+L mol M B A DA D .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000-?L mol MV

DA 18、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 -1和b mol·L -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b =2a ,则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ω2 =2ω1

B .ω1=2ω2

C .ω2>2ω1

D .ω1<ω2<2ω1

十字交叉法解题两个易错点

十字交叉法解题 十字交叉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速解巧解方法,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计算问题。对于等量关系:ma+nb=(m+n)c 整理得:m n= c-b a-c 可写成图式: a c-b ↘↗ c ↗↘ b a-c 其中a、b为分量,c为平均量,一般只写其数值。因图式成十字交叉形,所以叫十字交叉法,多用于计算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一般用起来比较简捷,但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十字交叉法也不例外,有时候不仅不能起简化作用,反而会造成失误。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采用。下面就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二元混合物反应的有关计算,通过例题加以分析。

1.十字交叉法比值的含义 例1:镁和铝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0 g氢气,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解析: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关键是定好基准,找出分量和平均量。该题以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作为基准,求出所对应金属的质量。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电子的金属质量称作该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则镁和铝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g/(mol e-)、9g/(mol e-)作为分量,1.0 gH2是H+得到1.0 mol电子所生成的,说明10 g镁和铝的混合物共失去1.0 mol电子,即镁、铝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0g/(mol e-),作为平均量,即两个分量值分别为12和9,平均值为10,用十字交叉法图解如下: Mg 12 1 ↘↗ 10 ↗↘ Al 9 2 那么比值1/2的含义是什么?是镁和铝的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还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这就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地方。十字交叉法的解题要点是“斜向找差值,横向看结果”,指的是:十字交叉所得的两个差值与它横对的物质成正比例关系,两个差值比的含义取决于分量和平均量单位的分母,即该比值是产生分量的基准物的分配比,并且是基准物所对应的物理量之比,它与两个分量比值的乘积有一定的物理意义。本题所得比值1/2显然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原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1×12∶2×9=2∶3。 如果本题由十字交叉法所得比值求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据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很容易求得:n(Mg):n(Al) =1×1 2 ∶2× 1 3 =3∶4。

行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备考: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题型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列方程做比较困难,十字交叉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十字交叉法经常运用于浓度、比重、人口、平均分等问题的求解,同时也可以运用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在数学运算及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达到行测考场上的“秒杀”。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下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右侧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应用。 【例1】有100克溶液,第一次加入20克水,溶液的浓度变成50%;第二次再加入80克浓度为40%的同种溶液,则溶液的浓度变为( ) A. 45% B. 47% C. 48% D. 46% 【解析】本题相当于是120克50%的溶液与80克40%的溶液混合,我们利用“十字交叉法”,把选项代入到其中,很明显只有D选项46%得出的比例等于120:80=3:2. 【例2】红酒桶中有浓度为68%的酒,绿酒桶中有浓度为48%的酒,若每个酒桶中取若干混合后,酒浓度为52%;若每个酒桶中取酒的数量比原来都多12 升,混合后的酒浓度为53.2%。第一次混合时,红酒桶中取的酒是( )。

A.17.8 升 B.19.2 升 C.22.4 升 D.36.3 升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第一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4, 所以假设第一次分别取x,4x升,再用十字交叉得到第二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3:37,所以(x+12):(4x+12)=13:37,得到x=19.2,选择B。 【例3】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 A.6 B. 5 C. 4 D. 3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至少要加60克,每次最多14克,至少5次。 以上就是我们的十字交叉法在溶液问题中的运用,做题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解答起来就比直接列方程要省时省力一些。

(新)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运用

?? ?=+=+平 a x a x a x x 2211211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十字交叉法运用——1 二. 教学要求: 1. 能够理解十字交叉法的原理,此法的适用范围。 2. 较为熟练的使用十字交叉法。 三. 知识分析: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交叉量的含义。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质量平均值求体积或物质的量的比时,用此法并不简单。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应用于综合计算之中,适用范围列表如下: 【典型例题】 1. 有关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1] 在容积为1L 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 3NH 后, 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2H 的相对

密度为7.9,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 54,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4.197.92=?=M 17 6.9 4.19 14? 29 4.2 故烧瓶为含3NH 为: L L 544141=+? 氢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后,烧瓶内溶液应为L 54 L mol L mol L L C /045.0544.22/54 1 =?=- 2. 有关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应用。 [例2] 晶体硼由B 10 5 和B 115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g 4.5晶体硼与2H 反应全部转化为硼烷 )(42H B 气体,可得标况下426.5H B L ,则晶体硼中B 10 5和B 11 5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 A. 1:1 B. 3:1 C. 4:1 D. 2:1 解析: mol mol L L H B n 25.04.226.5)(142=?= - 由42222H B H B =+知: mol H B n B n 5.0)(2)(42== B 的摩尔质量 mol g mol g /8.105.04.5== 即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10 B 11 5 11 8.0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0.3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 6 1,加 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 3 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0.3× 6 1=0.05(元);老三0.3 × 3 1=0.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0.3× 2 1=0.15(元)。兄弟一共付了0.45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0.3元,为什么多付0.45-0.3=0.15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解: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练习1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 3、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纯酒精。

十字交叉法解析

十字交叉双乘法没有公式,一定要说的话 那就是利用x^2+(p+q)x+pq=(x+q)(x+p)其中PQ为常数。x^2是X的平方 1.因式分解 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而且可以肯定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唯一,因为:数域F上的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f(x),如果不计零次因式的差异,那么f(x)可以唯一的分解为以下形式: f(x)=aP1k1(x)P2k2(x)…Piki(x)*,其中α是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P1(x),P2(x)……Pi(x)是首1互不相等的不可约多项式,并且Pi(x)(I=1,2…,t)是f(x)的Ki重因式。 (*)或叫做多项式f(x)的典型分解式。证明:可参见《高代》P52-53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等 要求为: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2.方法介绍 2.1提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各项都有公共因式,则可先考虑把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因式分解,注意要每项都必须有公因式。 例15x3+10x2+5x 解析显然每项均含有公因式5x故可考虑提取公因式5x,接下来剩下x2+2x+1仍可继续分解。 解:原式=5x(x2+2x+1) =5x(x+1)2 2.2公式法 即多项式如果满足特殊公式的结构特征,即可采用套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故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要求熟悉,除教材的基本公式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的一些基本公式现整理归纳如下: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3±3a2b+3ab2±b2=(a±b)3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an+bn=(a+b)(an-1-an-2b+…+bn-1)(n为奇数) 说明由因式定理,即对一元多项式f(x),若f(b)=0,则一定含有一次因式x-b。可判断当n为偶数时,当a=b,a=-b时,均有an-bn=0故an-bn中一定含有a+b,a-b因式。 例2分解因式:①64x6-y12②1+x+x2+…+x15 解析各小题均可套用公式 解①64x6-y12=(8x3-y6)(8x3+y6) =(2x-y2)(4x2+2xy2+y4)(2x+y2)(4x2-2xy2+y4) ②1+x+x2+ (x15) =(1+x)(1+x2)(1+x4)(1+x8) 注多项式分解时,先构造公式再分解。 2.3分组分解法 当多项式的项数较多时,可将多项式进行合理分组,达到顺利分解的目的。当然可能要综合其他分法,且分组方法也不一定唯一。 例1分解因式:x15+m12+m9+m6+m3+1 解原式=(x15+m12)+(m9+m6)+(m3+1) =m12(m3+1)+m6(m3+1)+(m3+1) =(m3+1)(m12+m6++1) =(m3+1)[(m6+1)2-m6]

”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计算中“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和应用 一. “十字交叉法”简介 “十字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很多习题中采用十字交叉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下面先从一道简单的例题来介绍何为十字交叉法。 例1、50克10%的硫酸溶液和150克3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格式如下: 设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则可列出如下十字交叉形式所得的等式: 10%的溶液 10 30 — x X = 30%的溶液 30 x — 10 由此可得出 x = 25,即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以上习题的计算过程中有一个十字交叉的形式,因此通常将这种方法叫做“十字交叉法”。然而怎样的计算习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且在用“十字交叉法”时,会涉及到最后差值的比等于什么的问题,即交叉后所得的差值之比是实际中的质量之比还是物质的量之比?这些问题如果不明确,计算中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可能往往让学生从具体的习题类型死记差值之比的实际意义。由于十字交叉法常用于: ①核素“丰度”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②混合气体不同组分体积之比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③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混合后质量分数与组分溶液质量之比的计算等类型的习题中。 因此可以简单记忆为前两种类型中,差值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第三种类型差值之比为质量之比。这种记忆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十字交叉法”的使用范围。实质上“十字交叉法”的运用范围很广,绝不仅仅只能在以上三种类型的习题中才可运用。然而不同情况下,交叉后所得的差值之比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该怎样确定其实际意义?是我们应该探讨和明了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明了“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然后再从原理的角度去分析,便能确定差值之比在何时为组分的质量之比,何时为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 50g(10%的溶液质量) 150(30%的溶液质量)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题目,而计算中的巧解巧算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在选择、填空题中体现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来对付这类题型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咱们就来讨论“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十字交叉法这个名词大家很熟悉,在许多的资料中也都有论述,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按十字交叉法求出的结果往往有出入。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共同商讨一下。 一、 十字交叉法公式(大家很熟悉) 二、 十字交叉法适用范围 凡是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三、 防止滥用 防止滥用是十字交叉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在教学 中是先给学生写出两句话: 1、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就是什么比,不是想是什么比就是上什么比。换句话说不是题中求什么比就是什么比。 2、每几份(始终不变的物理量)是多少(不断变化的物理量),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是不变的物理量之比。 然后通过实例加以分析理解: 例1:若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100g ·mol -1 则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呢? 如果我们把摩尔质量拆开来理解的话,就是:其中的物质的量是始终不变的,即都是1 mol ,而质量是在不断变化者,分别是106 g 、84 g 和100 g ,所以按十字交叉法公式求出的比值应该是始终不变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可以是以物质的量成正比例的物理量之比,如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 练习1:已知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则空气中N 2和O 2质量比为 , 体积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忽略空气中的其他气体)。 X 2 X 1—X X X 1 X —X 2 ( ) 注:推断号,不是等号 摩尔质量 :106 g ·mol -1 84 g ·mol -1 100 g ·mol -1 物质的量: 1 mol 1 mol 1 mol (始终不变) 质量: 106 g 84 g 100 g (不断变化) { 物质 Na 2CO 3 NaHCO 3 混合物 [ 分析 (分析上述数量及其单位) 2 1 X X → X X X X --12 我常写成

数学十字交叉法

备考之数学十字交叉法 2015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慢慢临近,笔试中十字交叉法是数学运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熟练运用可以大大提高部分题的答题速度,甚至达到“秒杀”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在“溶液问题”中引入“十字交叉法”,原理如下所示: 重量分别为A和B的溶液,浓度分别为a和b,混合后的浓度为r。可得: Aa+Bb=(A+B)r??A r b B a r -= - 十字交叉法主要用于解决加权平均型问题,即由两个不同的“数值”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平均值”的问题。十字交叉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比例,关键在于确定这个比例是什么量的比例!想要取得2015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好成绩的朋友要仔细注意了,十字交叉法常用的情况有以下五种: 一、溶液混合问题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得到的混合浓度大小居中,十字交叉所得到的比例为混合前溶液的质量之比或体积之比。 【例1】要将浓度分别为20%和5%的A、B两种食盐水混合配成浓度为15%的食盐水900克。问5%的食盐水需要多少克?() A. 250 B. 285 C. 300 D. 32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混合。浓度为20%的溶液与浓度为5%的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5%,混合浓度大小居中。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 =A B 即A B = 10% 5% = 2 1 ,故B溶液的质量为 1 3 ×900=300。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例2】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

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A.6 B.5 C.4 D.3 【答案】B 【解析】浓度为10%的溶液与浓度为50%的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25%,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 =A B 即A B = 25%5 15%3 =,可得50%浓度的溶液需要60克。60÷14=4……4,即至少需要加5 次。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增长率混合 总量的两个分量增长率混合,得到的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十字交叉所得到的比例为两个分量的基期量之比。 【例3】某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而其他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0%,那么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 A.3920万元 B.4410万元 C.4900万元 D.549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率的混合。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 2 1 = 可得2010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比为2:1,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 入的比重为2 3 。201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650÷(1+2%)=7500(万元),主营业务收 15% 25% 25% 50% 10%

十字交叉法

某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0人,其中55岁以上共有70人。现拟进行机构改革,总体规模压缩为180人,并规定55岁以上的人裁减比例为70%。请问55岁以下的人裁减比例约是多少?() A.51% B.43% C.40% D.34% 裁人后比例为50%— 55以下 280(4)50%-X 55以上70 (1)50%+20% 十字交叉 4 对应20% 1对应X 即5% 裁人后比例为50%—所以选43% 不是十字相乘应该为十字交叉法不过我研究的时候给他起的名字叫权重法自己起的名字,感觉这个更恰当 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 男生:75 5 80 女生:85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90% 2% 82% 男运动员: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

国考行测:十字交叉法在各种题型中的应用

国考行测:十字交叉法在各种题型中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做为数学运算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思想,老师会在基础班型中向学生重点讲述。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在“溶液问题”中引入“十字交叉法”,我们简单把“十字交叉”法的原理重述一遍。 例:重量分别为A和B的溶液,浓度分别为a和b,混合后的浓度为r。 例:A个男生的平均分为a,B个女生的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均可以用如下的关系表示:(此处假设a>b) 上述“十字交叉”法的操作过程很简单,但是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很难把握A到底放哪个量,因此就很难将复杂的计算转化成简单的“十字交叉”法来操作。如果学生能理解“十字交叉”法到底适合哪类题型,并且记住接下来讲的做题套路,就可以从“战略”层次提升“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例题1】(山西路警2010-12)现有含盐20%的盐水500g,要把它变成含盐15%的盐水,应加入5%的盐水多少克? A.200 B.250 C.350 D.500 【答案】B 【华图公务员[微博]考试研究中心解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溶液问题,溶液由两部分混合而成,我们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操作,如下:

此题在溶液问题中是一道非常基础的题。其特点是:难度较低,考察溶液混合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在国考中类似难度的题不太会出现,但确是我们掌握“十字交叉”法的典型例题。 【例题2】(河北选调生-2009-47)一只松鼠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4个,雨天每天采16个,它一连几天共采168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个,这几天当中晴天有几天? A.3 B.4 C.5 D.6 【答案】C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一个整体由两个部分组成。 根据倍数特性,晴天的天数能被5整除。选C。 此题符合“十字交叉”法的特征,考生抓住A与a分母的关系,很容易将题目求出来。本解难度不大,在国考中出现类似题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类似的题目是考生得分的题。 【例题3】某地区按以下规定收取燃气费:如果用气量不超过60,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超过60,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某用户8月份交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则8月份燃气费为多少? A.66元 B.56元 C.48元 D.61.6元 【答案】A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供参考)

被遗忘的十字交叉法 山东临清一中高泽岭 十字交叉法是进新型两组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但是由于两种量交叉出来后的比容易混淆,或者不知道是什么之比,在近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一般老师都在回避这种方法,而改用列方程组法。其实,如果我们把握好,十字交叉法依然是我们解题的一把利器。 凡可按a1X + a2Y = a ( X +Y ) 关系式的习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中a为a1和a2的平均量。在计算过程中遵循守恒的原则。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三、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四、有关相对平均原子质量的计算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现举例如下: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5%的稀硫酸(密度为1. 1g/cm3)混和,配制59%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4g/cm3),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A. 1∶2 B. 2∶1 C.3∶2 D.2∶3 [分析]用硫酸的质量分数作十字交叉: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 满足此式的是:98%X + 15% Y = 59%(X+Y),X 和 Y 之比是溶液质量比,故十字交叉得出的溶液质量比为:44 ∶39 。换算成体积比:(44/1.84)∶(39/1.1)≈ 2∶3,答案为D。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例2.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6mol/L和1mol/L的硫酸溶液,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mol/L的硫酸溶液? [分析] 用物质的量浓度作十字交叉: 根据溶质物质的量守恒,满足此式的是6X + Y = 4 (X+Y),X 和 Y 之比是溶液体积比,故十字交叉得出的体积比为3∶2 ,答案:6mol/L,1mol/L的硫酸溶液按3∶2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mol/L的硫酸溶液。 三、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 一、适用范围: “十字交叉法”适用于两组分混合物(或多组分混合物,但其中若干种有确定的物质的量比,因而可以看做两组分的混合物),求算混合物中关于组分的某个化学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等)的比值或百分含量。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 A.25.0% B.27.6% C.72.4% D.75.0% 解析:要求混合气中乙烯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十字交叉法先求出乙烯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也可以求两组分的质量比,但较繁,不可取),再进一步求出质量分数。 这样,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ω(C 2H 4)=32 1283283?+??×100 %=72.4% 答案:C 。 (解毕) 二、十字交叉法的解法探讨: 1.十字交叉法的依据: 对一个二元混合体系,可建立一个特性方程: ax+b(1-x)=c (a 、b 、c 为常数,分别表示A 组分、B 组分和混合体系的某种平均化学量,如:单位为g/mol 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g 的质量分数等) ;x 为组分A 在混合体系中某化学量的百分数(下同)。 如欲求x/(1-x)之比值,可展开上述关系式,并整理得: ax -bx=c -b 解之,得: b a c a x b a b c x --=---= 1, 即:c a b c x x --=-1 2.十字交叉法的常见形式: 为方便操作和应用,采用模仿数学因式分解中的十字交叉法,记为: 十字交叉法应用于解题快速简捷,一旦教给了学生,学生往往爱用,但是也往往出错。究其原因,无外乎乱用平均量(即上述a 、b 、c 不知何物)、交叉相减后其差值之比不知为何量之比。 关于上述a 、b 、c 这些化学平均量,在这里是指其量纲为(化学量1 ÷化学量2)的一些比值,如摩尔质量(g/mo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关于物质组成、变化的其它化学量等等。设计这些平均量时应优先考虑待求量和题给条件,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的将C 2H 4 O 2 29 3 1

数学之十字交叉法

如果题目中给出两个平行的情况A, B, 满足条件a, b ; 然后A和B按照某种条件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情况C, 满足条件c. 而且可以表示成如下的表达式.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判断式: A*a+B*b=(A+B)*c=C*c 用十字交叉法表示: A a c-b c A/B=(c-b)/(a-c). B b a-c 我们常见利用十字交叉法的情形有: 溶液混合问题, 增长率问题, 收益率问题, 平均数问题等. 【例1】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克。 A.14.5 B.10 C.12.5 D.15 【解析】假设加盐x克, 15%的盐水200克, 100%的盐x克, 混合成20%的200+x. 满足: 15%*200+100%*x=20%*(200+x),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200 15% 100%-20% 20% , 200/x= (100%-20%)/(20%-15%)=80/5 x 100% 20%-15% 解出x=12.5克. 【例2】一块试验田,以前这块地所种植的是普通水稻。现在将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水稻总产量是以前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A. 5∶2 B. 4∶3 C. 3∶1 D. 2∶1 【解析】假设超级水稻的产量是x, 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 超级水稻是1/3, 普通水稻是2/3; 产量分别是x, 1; 那么混合就是1,产量是1.5,满足1/3*x+2/3*1=(1/3+2/3)*1.5, 所以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法. 1/3 x 1.5-1 1.5 , (1/3)/ (2/3)=(1.5-1)/(x-1.5). 解出x= 2.5, 比是2.5:1=5:2. 2/3 1 x-1.5 【例3】在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中,甲机关20人参加,平均80分,乙机关30人参加,平均70分,问两个机关参加竞赛的人总平均分是多少? A.76 B.75 C.74 D.73 【解析】假设总平均成绩是x, 满足20*80+30*70=(20+30)*x,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做. 20 80 x-70 x , 20/ 30=( x-70)/ 80-x). 解出x=74分. 30 70 80-x 【例4】某市现有人口70万, 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 农村人口增加5.4%, 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 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多少万?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解析】假设现有城镇人口x万, 农村人口70-x万,满足: 4%*x+5.4%*(70-x)=(x+70-x)*4.8% 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x 4% 5.4% -4.8% 4.8% , x/ (70-x)=( 5.4% -4.8%)/ (4.8%-4%). 解出x=30.

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讲课教案

2011国考冲刺: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84分 B.85分 C.86分 D.87分 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华图教育希望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练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场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祝所有考生马到成功。 【例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浓度混合问题,大部分考生在30秒的时间都可以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浓度公式求解:设混合后的浓度为x%,根据题意(不管怎么混合,溶质总量不变)则有100*70%+400*20%=(100+400)*x%解得x=30。然而在这里引用这道题,笔者是想想引出关于比例混合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十字交叉法。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的解题板书过程:

高中化学计算-十字交叉法

一. 本周教学内容: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二:十字交叉法(上)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具有实用性强、能迅速求解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代设未知数列方程的传统方法,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适用X围 十字交叉法立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并把该过程抽象为十字交叉的形式,所以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此法。 三. 表达式的推导 如果用A B 和表示十字交叉的二个分量,用AB表示二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用 x x A B x x A B A B 和分别表示和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1,则有: AB A B AB x x B AB x AB A x x AB x AB x B x A x x x x AB x B x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把上式展开得: ,其中 若把AB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用A B 、与其交叉相减,用二者差的绝对值相比即可得到上式。 四. 二个分量的确定和平均量的确定 以基准物质一定量为依据(通常以11 mol L 、、一定质量为依据)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基准物质是指在分量和平均量确定时提供一定量做为依据的物质。在确定这些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统一的基准。 五. 比的问题 1. 谁与谁的比二元混合物产生的二个分量与相应平均量的十字交叉所得比值,是基准物质在二种物质中或二个反应中的配比。 2. 什么比基准物质以什么物理量为前提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得出的即是什么比,以物质的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一定质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质量之比。 例:铁、锌合金8.85g溶于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制得氢气0.3g,求合金中铁、锌的质量。 解析: 以产生为基准:产生需(分量); 1156 22 mol H mol H Fe g 产生需(分量);产生需混合物: 平均量则有: 1651 885 2 03 59 22 mol H Zn g mol H g . . ()() ?= 6 3 2 1 = ,此比值不是Fe Zn 和在混合物中的质量比,而是达到题干所给数据要求,基准物质H2所必须遵循的在Fe Zn H SO 和与 24反应中产生量的配比,由于基准物质 H 2以物

为高二生准备有关十字交叉法讲解

引 钾和另一种金属组成合金18.0g ,与足量水反映完全后。生成氢气0.2g ,问另一种金属是? 产一克氢需钾1/39,设需另一种金属1/X ,由题需合金0.2/18=1/90,已知是相对质量39和X 混合形成一种相对质量为90的合金,则X 必须大于90,碱金属中只有铯Cs ,钫Fr 符合,钫会衰变不考虑,故应为铯(也是平均值原理应用) 有关十字交叉法讲解 化学中的化学中的十字交叉来源于数学中鸡兔同笼问题 例:镁和铝的混合物10g ,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0g 氢气,求混合物中镁和铝的混合比为多少? 解:在标准状况下,以混合物总质量10g 作为基准物再根据镁铝与盐酸的关交叉式如下: 生成一克氢气所需镁12g , 生成一克氢气所需铝9g , 混合金属生成一克氢气需10g (把混合物质看作新物质,定义平均量为其属性) Mg 12(假设全是镁) 10-9=1 10 Al 9 (假设全是铝) 12-10=2(做差进行交叉作比) 求得镁与铝的混合比例为1:2 此题与鸡兔问题类比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假设全是鸡:2×35=70(只) 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 (只) 假设全是兔:4×35=140(只) 如果假设全是兔那么兔脚比总数多:140-94=46(只) 则鸡的数目比兔的为46:24=23:12 由类比知,十字交叉法是对鸡兔问题假设法的一种化学上的拓展。 若用A 、B 分别表示二元混合物两种组分的量,混合物总量为A+B (例如mol )若用M1、M2分别表示两组分的特性数量(例如相对分子质量),x 表示混合物的特性数量(例如平均分子量)则有: M1×A + M2×B = x ×(A + B )将此数学表达式变形即可转化为下式: A/B = (x - xb )/ (xa - x ) 此式又可由十字交叉法推导得出。 A 组分 xa x - M 2 A 即: X = B 组分 xb M 1 - x B 两组份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各自摩尔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之差的比 由于十字交叉法常用于: ①核素“丰度”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②混合气体不同组分体积之比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③不同浓度x M M x B A --=12

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问题中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问题中的应用 上一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十字交叉法”如何解决溶液混合的问题,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下“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的相关题型中的运用。由于平均数的相关题型数量关系复杂,列方程做比较繁杂,十字交叉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相关题型中的应用。 【例1】某单位共有职工72人,年底考核平均分数为85分,根据考核分数,90分以上的职工评为优秀职工,已知优秀职工的平均分数为92分,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数是80分,问优秀职工的人数是多少?( ) A.12 B.24 C.30 D.42 【解析】本题相当于是优秀职工的平均分与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混合,我们利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优秀员工共有30人,选择C. 【例2】某工厂共有160名员工,该厂在7月的平均出勤率是85%,其中女员工的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出勤率为70%,问该厂男员工共有多少人?( ) A.40 B.50 C.70 D.120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男员工共有40人,选择A。

【例3】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34 B36 C35 D37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ABC三个部门的人数比为3:4:5,假设ABC三个部门的人数分别为3、4、5人,总平均=(3×38+4×24+5×42)÷(3+4+5)=35岁,选C。 以上就是我们的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相关题型中的应用,做题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解答起来就比直接列方程要省时省力一些。

(完整)上海汇百川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经典练习题

十字交叉法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98%的浓硫酸与密度为1.1 g/cm3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为1.4 g/cm3 59%的硫酸溶液,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A.1:2 B.2:1 C.3:2 D.2:3 2.在苯和苯酚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2.5% B.5% C.6.5% D.7.5% 二.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标准状况下,在容积为1 L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9.7,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所得溶液体积为_____L。4/5 L。 4.Li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同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则混合物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A.3:5 B.5:3 C.7:5 D.5:7 三.有关平均相等原子质量的计算 5.晶体硼由10B和11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 g晶体硼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乙硼烷(B2H6)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5.6 L,则晶体硼中10B和11B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3 C.1:4 D.1:2 6.已知Cl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由23Na和35Cl、37Cl微粒组成的NaCl晶体29.25 g中含37Cl的质量是_____g。4.625 g。 四.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7.在1.01×105Pa和120℃下,1 L A、B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 L CO2和3.5 L H2O,且A分子中比B分子中少2个碳原子,试确定A和B的分子式和体积比(A、B两种烷烃在常温下为气态)。1:3,3:1。 8.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 (1)将1 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 L 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1:3,1:1,1:1,3:1。

行测-数学之牛吃草、十字交叉和浓度问题

一、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数算里面的一个重要方法,很多比例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很快地解决,而在资料分析中,也能够派上很大用场,所以应该认真掌握它。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例: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男生:75 5 80 女生:85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二)例题与解析 1.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 90% 2% 82% 男运动员: 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 A.2∶1 B.3∶2 C. 2∶3 D.1∶2 答案:B 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 男职工工资:580 30 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