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含解析)

1.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恢复共和政体

B.重建封建王朝

C.推进宗教改革

D.维护革命成果

2.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

A.恢复英国国教

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实行军事管制

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

3.在英国复辟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二世推行的政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的是()

A.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

B.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用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者

D.在英国全面恢复天主教

4.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在护国政体下()

A.议会行使立法权

B.“护国公”四年一任

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5.议会方面允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目的在于()

A.结束护国政体

B.恢复君主制度

C.实现社会稳定

D.维护既得利益

6.英国新贵族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

A、拥有世袭爵位

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C、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D、从事海外贸易

7.查理二世重登王位前,向议会方面表示“不准备重复他的经历”。他的“经历”是指()

A.被议会俘虏

B.在国外流浪

C.受到法律限制

D.在宫廷政变中下台

8.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的法律文件是()

A.《三年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权利宣言》

9.英王詹姆士一世公开打出“君权神授”的幌子,主要目的不包括

A.向议会重申王权的至高无上

B.否认议会干涉王权的权力

C.缓和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冲突

D.给王权披上神圣的外衣

10.在詹姆士赴伦敦登基的途中,随行人员抓到一名小偷。按照英国的惯例,小偷应该经法庭审讯后判罪,但是詹姆斯直接下令对小偷处以绞刑。这反映了()

A.王权的专制B.国王秉公执法

C.英国没有法律D.英国王权小于议会的权力

11.在17世纪的政治斗争中,英国议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力盘

B.一度是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其

C.随着议员成分的变化发挥不同的作用、

D.多次被封建专制势力所解散

12.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点是()

A.是土地所有制的资本主义改造

B.给工业革命直接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触及了封建贵族地主的利益

D.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合国情

英国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反复斗争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回答21、22题。

13.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对抗中央王权B.人人生而平等

C.保护私有财产D.反对君主专制

1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

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15.某书中有这样的描述:“1661年1月的伦敦……一群面露凶相,怀着强烈复仇情绪的国王的忠实部属……将克伦威尔、爱尔顿和布拉德肖的尸首拖了出来,装上木架,拖着游街,然后裹上镣铐,吊在土贝恩的绞刑架上。这是对已死的‘弑君者’宣判和执行的所谓‘绞刑’……”文中的“国王”应该是()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

16.下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查理一世的审判现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查理一世的判决是()

A.叛国罪

B.宗教异端

C.君主专制罪

D.擅自征税罪

17.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并用如下图表加以说明。下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A. 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B. 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专制

C. 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

D. 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幕政蹂确子民,就成了基君。……在执行法

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但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戏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英国的法律与惯例》材料二:“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里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

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利,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房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三:1604年(房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扰辫书称:“无论就羊严或威

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杭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它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表达出对待国王的态度如何?

(4)上述材料反映出英国国内政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1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男子的选举权,却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在英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根植于习惯法中。一旦婚姻关系确立,则男女双方的权利合二为一,实属男性主导。英国男人的傲慢使妇女选举权被长期搁置。甚至宪章运动也成为了“男人的事业”——妇女的选举权没有被提上日程。宪章运动中,尽管某些妇女政治团体也开展了活动,但她们的声音被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的声浪所淹没。

——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一,总结英国的人权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英国为什么“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4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人权发展的看法。(3分)

2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原罪观念经过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基督教文化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外在功能,不主张通过内在的完美人格去净化权力,而是强调对危险的权力施行外部的制度约束。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认为,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是其文化中对人性不信任的必然结果。

——平建东《黑暗中的曙光——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宪政的贡献》

材料二克洛德·德马尔指出:“西方的民主制度要求遵守以宪法为最高准则的各项法规,行政和立法职权的执行者的选定以及职权本身的行使都是以这些法规为依据的。”根据罪感文化的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而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势必造成社会冲突与矛盾。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所以,西方的宪政自始至终就是一种“设防”的学说。但基督教信仰全人类之神和天国福音、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主张个人意志的主体性的和独立性。每个人的主体意志又要求社会生活中彼此之间尊重和保护,不强制别人服从权威。这种宽容精神对欧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材料。

——陈德顺《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举一例史实说明“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不得照抄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基督教文化对西方近代宪政民主产生的影响。(9分)21.材料一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亨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832年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6分)

(2)与《权利法案》内容相比较,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不同。(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

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8分)

23.(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国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有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复辟初年,议会和王权关系极为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都能保持合作。在经济政策上,复辟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支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符合议会的要求。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拥护对荷战争。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力关系作任何实质性调整。

材料三“光荣革命”吸取了四十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

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通过三方面的革命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贯穿这一过程的根本问题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因。(6分)

(3)就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目的在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维护革命的成果。

2.C

C项是克伦威尔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

3.D

A项属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采取的措施,B、C两项是复辟后查理二世推行的反动措施。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从更大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4.D

护国政治下,克伦威尔的话就代表法律,凌驾于议会之上,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5.D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议会方面允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危害,而急于选择一个“保护者”。

6.B

7.B

斯图亚特王朝的几任国王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查理二世在复辟时登上英国王位,在此之前鉴于国内对王党分子的打击,查理二世一直在海外流亡。

8.B

9.C

10.A

根据材料中的叙述,詹姆士直接下令处死排除了法庭的审理可见王权的专制,A正确,BCD不符合事实。

11.C

在17世纪时,英国议会的成分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是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因为此时期没有新的阶层成长起来。

12. B

A、C、D是相同点。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而法国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自由劳动力相对缺乏。

13.C

14.B

15.C

16.A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战败被议会军俘虏。叛逃时又被抓,故以叛国罪判决

17.B

题目中要求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在此之前英国的宗教运动是清教运动,可以否定AC项,其中议会政治针对的是君主专制,所以选择B项。

18.(1)限制王权。

(2)“君权神授”。“君权神圣”.

(3)以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为由,同国王抗辩。

(4)主要矛盾:“王在法之上”还是“王在法之下”—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后果:矛盾激化,最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第(1)(3)问主要考查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加以分析作答的能力。第(2)问要明确詹姆士一世的基本观点以及对阿奎那思想的继承。第(4)问则需要结合所学教材知识回答。

19.(1)特点:伴随着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而逐渐发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权;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要内容,逐渐扩展至政治权利;由传统的人身和财产保护逐渐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人权。(8分)

(2)原因: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植于习惯法中;英国男人的傲慢和在家庭中占主导。(4分)

看法:英国的人权推动了近代人权的发展;推动了英国民主法治的进步;人权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人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3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大宪章》”“《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可以得出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等可以得出伴随着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而逐渐发展;“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可以得出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要内容,逐渐扩展至政治权利;由传统的人身和财产保护逐渐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人权。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在英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根植于习惯法中”“英国男人的傲慢使妇女选举权被长期搁置”分析原因。第二小问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人权发展的看法,注意一分为二的分析,既要看到英国人权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曲折性。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20.

(1)观点:西方的宪政论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4分)

举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所体现的分权与制约、选举、政党政治等。(举一例即可,2分)

(2)影响:基督教文化赋予宪政以法治精神;基督教的罪感文化是西方宪政产生与存在的思想基础;基督教中体现的宽容精神、仁爱、平等思想成为西方宪政的人权基础。(9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指出:“原罪观念经过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也就是说,西方的宪政论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考生可以列举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所体现的分权与制约等特点说明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归纳基督教文化对西方近代宪政民主产生的影响:根据罪感文化的

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基督教的罪感文化是西方宪政产生与存在的思想基础;基督教信仰全人类之神和天国福音、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主张个人意志的主体性的和独立性,基督教中体现的宽容精神、仁爱、平等思想成为西方宪政的人权基础。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近代宪政

21.

(1)变化:改变了选区分布不合理的状态,调整选区,重分议席(或取消且些旧的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2分);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2分,回答选民资格有财产限制可得1分)

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城市和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工人群众支持改革。(6分)

(2)《权利法案》重在限制君主的权力(2分);1832年以后的改革重在主动争取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3分)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及材料二的内容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一些老城市衰败,人口较少,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但已回电选举制度、选区划分、代表的分配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这引起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要求进行议会改革。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注意联系《权利法案》的内容,再结合材料“……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亨有选举权”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的议会改革·认识

22.(1)内容: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4分)

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议会政治的传统。(4分,任答两点)

(2)关系:继承发展。(2分)

特点: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6分,任答三点)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材料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材料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要冲君主专制、社会矛盾、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英国有议会政治的传统。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概括材料可知《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是继承发展的关系。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要结合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法律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英国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英国民主政治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权利法案》

23.

(1)经历了共和国时期的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三个阶段。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所属问题。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尚不成熟;英国有尊重议会的历史传统,崇尚中庸;共和国试验和“复辟解决”相继失败,光荣革命成功。

(3)一中新的政体的确立要经历曲折和反复;一定的政治体制最终能否确立主要取决于国情。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选择题 1.对下面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 A.两者的“角力”可追溯到《大宪章》 B.“光荣革命”结束了二者的角力 C.《权利法案》使国王失去了全部权力 D.议会的胜利完成了英国民主的进程 解析:漫画描述了17世纪英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这与其历史传统有关,也就是限制王权的传统,可追溯至《大宪章》,故A项正确;英王与议会的斗争持续至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仍然保留了很大的权力,例如行政权,故C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具有渐进性,议会的胜利只是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A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议会的组成人员在当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此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答案:B 3.自1629年起,英国经历了11年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其直接原因在于( ) A.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B.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 C.查理一世擅自征税D.议会号召人民抗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查理一世于1629年将议会解散。 答案:D 4.英国议会先后通过《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其核心的要求是( ) A.拒绝缴税B.保护人权 C.限制王权D.议会定期召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议会通过的两个法律性文件都是在国王厉行专制统治的情况下通过的,因而主要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答案:C 5.长期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B.国王企图以武力镇压议会 C.议会得到了城乡群众的支持 D.议会逐渐把持了全国政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由此可判断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利请愿书》本已在议会全体会议上批准,但由于一项非法宣言而遭毁坏,该宣言使请愿书对其本身、对议会权力、对臣民自由以及对发布此请愿书的目的都起了破坏作用;现在这请愿书已经毫无用处,而只能说明:在法律和自由已经严肃而明确的宣示之后,那些大臣们依然飞扬跋扈,竟敢破坏王国的法律和压制王国的自由。 材料二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议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材料三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议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权利请愿书》为什么已经毫无用处。 (2)材料中,议会是怎样抗议国王的? (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17世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两部文献反

美术史基础知识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l.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___ 。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_____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学习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________,儿子小米名叫________。 6.画家________的素描画《________》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面。 7.________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方绘画中多用——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________透视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________所作,他画的虾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名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 12.《流水别墅》是________建筑师________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________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书画同源”的体现。14.青铜器饰以饕餮纹,是我国________制时代青铜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色彩三要素指( )。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 D.原色、问色、复色 2.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它出自古代画论 A.《画山水序》 B.《林泉高致》 c.《画山水赋》 D.《历代名画记》 3.李公麟创作的动物画珍品是( ) A.《牧马图》 B.《五马图》 c.《五牛图》 D.《照夜白》 4.荷兰一位善于应用局部光照明暗对比的画家是 A.哈尔斯 B.蒙德里安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二)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GREAT BRITAIN

【注1】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 (2)Normandy诺曼底:英吉利海峡的历史地区,以前为法国西北一个省。古代高卢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相继被罗马人、弗兰克人和诺斯人征服,诺曼人征服(1066年)后和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归属英格兰,于1450年归还法国。二战中联军登陆(1944年6月6日)地点即为诺曼底海滩 (3)Plantagenet (1).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理查德三世(1154-1485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 (2).[英]【史】金雀花王朝的, 安茹王朝的, 不兰他日奈王朝的(指由12世纪亨利二世即位至15世纪查理三世死的王朝) (4)Lancaster兰开斯特王朝:从1399年至1461年的英格兰王朝,产生过三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它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5)York约克王朝: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年),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德三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6)Tudor都铎王朝:英格兰统治王朝(1485-1603年),包括亨利七世及其后代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7)Stuart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1371年-1603年)及英格兰和苏格兰(1603-1649年和1660年-1714年)的王室 (8)Hanover汉诺威:英国统治家族(1714-1901年)。当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王位时,汉诺威与大不列颠的王权相分离 (9)Windsor温莎:英国的统治家族(从1917年始),包括1917年采用这个名字的乔治五世及他的后继者,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 【注2】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时期(802 - 1066)对应中国唐朝(618 - 907)至北宋(960 - 1127)时期 (2)诺曼底王朝时期(1066 –1154)对应中国北宋(960 - 1127)至南宋(1127 - 1279)时期 (3)金雀花王朝时期(1154 –1359)对应中国南宋(1127 - 1279)至元朝(1271 - 1368)时期 (4)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399 – 1461)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5)约克王朝时期(1461 – 1485)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6)都铎王朝时期(1485 – 1603)对应中国明朝(1356 - 1644)时期 (7)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 – 1714)对应中国明末至清(1636 - 1911)初 (8)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 – 1910)对应中国清初至清晚期 (9)温莎王室时期(1910 - )对应中国民国至今 【注3】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Danish 丹麦的,Dane 丹麦人:9-11世纪入侵英格兰

(人教版)选修二检测:第2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含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其中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的是( ) A.国王独断专行 B.农民的大量破产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D.贵族和商人拥有雄厚实力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答案:C 2.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为“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可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是农业人口,可排除C、D两项。答案:B 3.查理一世登基后要求人民“自愿”向王室交纳“恩税”,不料此举引起全国的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须通过议会!”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府征税必须经过人民的普遍许可 B.政府征税必须经过议会的授权 C.议会有征税的权力 D.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中世纪的英国形成一种传统:政府征税必须经议会通过。 答案:B 4.1628年,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议员,在议会中因税收权问题和查理一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实际是反对封建专制,以掌握政权,故B项反映了斗争的实质。 答案:B 5.“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权利请愿书》中的这条规定说明( ) ①宣布国王不经议会同意随意征税是非法的②国王任何时候都不能征税③税收问题一度成为双方斗争矛盾激化的因素④议会对国王的胡作非为提出严重抗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6.《大抗议书》对《权利请愿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发展之处是( ) A.反对国王滥用王权 B.谴责国王滥收捐税 C.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D.政府对议会负责

人教版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检测卷及答案

【志鸿优化设计】2018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其中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的是( )。 A.国王独断专行 B.农民的大量破产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D.贵族和商人拥有雄厚实力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答案:C 2.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为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可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是农业人口,可排除C、D两项。 答案:B 3.查理一世登基后要求人民“自愿”向王室交纳“恩税”,不料此举引起全国的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须通过议会!”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府征税必须经过人民的普遍许可 B.政府征税必须经过议会的授权 C.议会有征税的权力 D.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中世纪的英国形成一种传统:政府征税必须有议会通过的征税法案,而非议会有征税的权力。答案:B 4.1628年的某个夜晚,伦敦商业区张灯结彩,直到深夜人们还成群结队举着火炬,挤满了首都的街道。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 )。 A.《权利请愿书》获准成为法律 B.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C.查理一世在《大抗议书》上签字 D.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 解析:发生在1628年的事件只有A项。C项阐释错误,查理一世并未在《大抗议书》上签字;B项发生于1649年;1628年时英国在位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答案:A 5.《大抗议书》对《权利请愿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发展之处是( )。 A.反对国王滥用王权 B.谴责国王滥收捐税 C.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D.政府对议会负责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含义,相同之处可谓是“继承”,不同之处可谓是“发展”。A、B两项是两文件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C项是两文件在斗争方式的相同之处。只有D 项是不同之处。 答案:D 6.标志着议会反对派与英王彻底决裂的事件是( )。 A.查理一世撕毁《权利请愿书》 B.詹姆士一世迫害“清教徒” C.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6.3.1《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练习题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处死了封建君主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2.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3.一位老师在上历史与社会课时,出示了两段材料:①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据此判断该老师授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B.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C.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D.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4.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查理一世亲自带兵进入议会,企图逮捕议会领袖②查理一世被处死③克伦威尔率议会军作战④《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英国的资本主义比其他国家发达 C. 人文主义的影响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率领议会军队英勇作战,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领袖人物是( ) A. 威廉二世 B. 克伦威尔 C. 拿破仑 D. 华盛顿 7.《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 A. 保证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 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D. 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8.小李找来《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他准备研究的主题是( )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9.下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 A. 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 D. 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资产阶级不想推翻旧王权 10.有人把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这是因为( ) A. 它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六年级美术检测试卷知识点

六年级美术检测试卷知识点 1、《虎座立凤》是漆器,年代为战国中期。是楚文化鼎盛时期的象征。 2、邮票始出英国,中国邮票发端于清代,1878年第一枚“大龙邮票” 诞生 3、构图形式有:水平线构图、s形构图、对称构图等。 4、《干草车》——19世纪英国、康斯太勃画。 5、最早的首日封:1840年,英国,名为“黑便士”。 6、中国最早的首日封:1957年,名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 7、首日封五元素:邮票、邮戳、邮编格子、主图、主题。 8、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 坊。距今约600年的历史。始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顶峰。 9、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称为脸谱。 红脸——关公(耿直)黑脸——包公(粗豪) 蓝脸——窦尔敦(勇猛)白脸——曹操(奸诈) 10、电话亭三结构:亭顶、电话、亭身。 11、路灯三结构:灯罩、灯体、灯杆。 12、适合纹样是:将一种纹样适当的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内,适合装饰 需求。 形式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 13、泼墨画代表人物:张大千——《春水归舟》(国画) 14、指墨画代表人物:潘天寿——《睡猫图轴》(国画) 15、《衣纹习作》(素描):达芬奇(意大利) 《草垛》(油画):莫奈(法) 《骑士》(版画):埃舍尔(荷兰) 典型正负图形——太极图 16、《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意大利) 《椅中圣母》(油画)——拉斐尔(意大利)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列宾(俄罗斯) 《三个乐师》(油画)——毕加索(西班牙) 《加莱义民》(雕塑)——罗丹(法国) 《国王与王后》(雕塑)——亨利摩尔(英国) 《大卫》(雕塑)——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论中世纪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关系_王立

百花园地2014年6月8日 新课程学习论中世纪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关系 文/王立 中世纪英国政治机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议会的兴起。议会逐渐成长为定型的政治实体,在封建时代已发挥作用,并一直保存下来,构成了近代英国代议制政府的基石。可以说,关于“议会与王权的关系”的研究史学界是见仁见智、争论颇多,甚至出现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提法。 一种认为“议会是与王权相对立的政治机构,议会有力地限制了王权,贵族和教会在议会中始终扮演着法律之代表的角色”。执意要将中古的议会君主制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君主立宪制联系起来,西方学者持此观点者居多。 另一种则认为“议会始终是作为王国政府的一个政治机构而存在的,并非是王权的异己力量,它具有既限制王权又维护王权的双重政治功能”。中国的很多学者持这种观点。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理解议会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呢?窃以为不应夸大中世纪议会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的“宪政”意义,中世纪的英国议会制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下面本文就议会的职能作一分析,来阐明自己的看法。 14世纪时法律和法令有了区分。法律由国王和大会议制定,已是普遍性的,不受时间的限制的;而法令是由国王和其御前会议制定,是临时的行政命令或专门为某事颁布的规章等。议会兴起后,立法也有时有议会的参与,即请愿书通过成为法律,但其书面语言仍然是说明经下院请求,上院同意,由国王制定的。后来下院利用请愿书设法取得法律的创制权。1327年,爱德华二世被废,反对党控制局势,议会以下院全体名义提出请愿书,要求改革,这是认为下院全体提出议案之始。在当时的语言中,请愿书和议案是可以互换的,其意义并无什么不同,都是指一种抱怨、申诉,到15世纪才有了向议会提出请愿书的习惯法,才有了公法案和私法案的称呼。请愿书如被通过,即可成为法律,下院通过提出请愿书而逐渐争取获得法律的创制权。但这种立法的创制权并不巩固,其形式仍是下院向国王提出请愿,国王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也可对请愿书作出修改,而且即使接受,这种请愿书也不能原样作为立法通过,还必须由御前会议成员改写成为一种法案,再由议会通过。在改写时,会把原来的要求改得面目全非,与下院的本意完全背离,或者只取其有利于国王、大贵族的方面。而在法律通过后,国王还有废除它或限制、停止它的特权,所以这方面也时常引起纠纷。1341年,爱德华三世与大主教斯特拉福的冲突,因为支持大主教的贵族控制了议会,迫使爱德华通过了限制王权的立法。不久,爱德华就以御前会议的名义制定法令,废除了1341年法律,因为它明显地违背了英国的法律和习惯,也违背王权和王的特权。可是1343年的议会,又提出请愿书说这一法令不应该被废除,但国王没有接受。另外,国王还有对法律的部分中止权和搁置权,前者是指他可使该法律对某人或某案不生效,后者是指他可使该法律暂不实行。这种权力的运用也往往可以使议会的立法无效。所以,在中世纪的英国,立法权仍然控制在国王的手中,法律的制定只有通过“国王在议会”这个形式方能成立。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议会仍是国王的议会,是国王的下属政府机构,当时并没有后来的权力制衡观念。议会由国王召集、延期和解散,如无国王召集,议会不得召开,当然也不能行使任何权能。虽然十四五世纪几乎每年都要召开议会,但即使国王不召集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迫使他召集。议会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执行机关,而不是国王的反对派。正如塞勒斯所说的,这时离议会民主还十分遥远,议会所表达的是国王的特权,而不是国民的意志;没有国王,议会什么也不能做;可是没有议会,国王仍然能做。英国杜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M.普里斯维奇(Michael Prestwich)教授也指出:“实际上,在当时的议会中,国王的地位是至为关键的,没有国王,就没有议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 誗编辑段丽君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初中学生有着求新立异的愿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创。在日常教学中,我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因势利导,把课堂变成吸引孩子们向往的乐园,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一、在游戏中“活”起来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以交际法为主要原则,在PEP教材第一册Unit2中,学习了有关脸部的几个单词:eye,nose,mouth,ear,head。我领读了几遍后,又让学生读,当学生开始出现怠倦情绪时,我就说:“OK,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I have some picture. They are about our heads,and the words we have learned”然后就讲清楚了游戏规则:把这些图片贴在黑板上,每一组各选一位代表上来,我说“Touch the head!”谁先用手拍到这个单词的图片,谁就可以为本组获得一分。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单词,一举两得。 二、在情景表演中“活”起来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采用情景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例如,练习“Is this your...?Yes,it is/No,it isn’t.”这个句型,我一边走进教室一边举起手中的尺子问:“Whose ruler is it?Is this your ruler?”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把尺子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帮忙找尺子的主人,学生拿着尺子去问别的同学:“Is this your ruler?”被询问的同学回答:“Yes,it is./No,it isn’t.” 三、在绘画中“活”起来 孩子对于形状各异的图画比平淡呆板的板书更感兴趣,教师要能善于绘出所授内容,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教学内容,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数字和人体部位的单词后,可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画出monster:“Draw a big round face.Draw three heads.Draw five arms.Draw eight ears...”最后大家评选出最可怕怪物小画家。 四、在吟诵中“活”起来 通俗易懂、节奏欢快的英语韵律歌谣既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又为英语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上课前,先让学生声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文/秦露梅 176

摩尔的雕塑

摩尔的雕塑 作者:朱国荣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英国雕塑家摩尔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雕塑家了。摩尔继毕加索、米罗之后,也来到了上海,虽然晚了一点,但毕竟是带着他的118件作品来了,这就是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摩尔在中国》--亨利·摩尔大型雕塑展。 从雕塑的孔洞中露出他的脸,是摩尔最乐意让人摄下的镜头。“一块石头上可以有一个穿透的洞而不会因此被削弱,只要这个洞的大小、形状、方向是经过充分研究的,按照拱门的原理,它就能保持强有力。”摩尔如是说。由于孔洞经常出现在摩尔的雕塑中,以致成了摩尔雕塑的最鲜明的“注册商标”。 摩尔的雕塑,在许多人的眼中是抽象的。但是摩尔本人从不承认他是一位抽象雕塑家。他认为他的雕塑毫无疑问是具象的。他只是将表现对象通过他的感受来进行艺术提炼,把对象本质的东西用单纯的手法表现出来。确实,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所表现的对象:人物、骨骼、石头、贝壳等,然而摩尔的艺术追求并不到此为止,他要表达的是富有象征意味的更为宽广的含意。摩尔在一次放大他的一个《斜卧像》的稿子时,感到形体与风景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女人的膝盖和乳房犹如山峰,而一旦这两个形体分开,人物的概念消失了,它就更变成了大自然的景色,甚至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景象。摩尔的雕塑,可以说是从具象出发,而一旦当他完成了的时候,他的作品不再是简单地再现所表现的对象,而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英国美术史论家阿兰曾对摩尔的一件作品《家庭》评论说:“他表现的是一对夫妇并肩而坐,孩子抱在他们中间的情景。但是雕塑一点不像真的人。摩尔不想再现真实的男女的特征,脸上只用几条细线来表示。但是曲线和孔洞、角度以及雕塑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好看的、有趣味的形状。虽然没有逼真地去表现他们,但他们确实像一家人”。 摩尔的雕塑有着鲜明的系列,诸如“卧像”系列、“母与子”系列、“家庭群体”系列、“国王与王后”系列、“骨骼”系列等。作品的系列化,往往是艺术家对艺术探求的一种深入持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展示。摩尔的系列化的作品清晰地展示了他在雕塑艺术上不断探求的历程。例如,摩尔在他的“母与子”系列中,研究的是母亲与孩子一大一小双人像的组合形式,感悟到了纪念碑性的稳重和富有韵律的艺术形式,而在“家庭”系列中,则是尝试将群像如何统一起来的实验课题。摩尔前后一共做了17件“家庭”雕塑,第一件草稿模型是近乎自然主义式的,到最后的一件已是超现实主义风格了。而“家庭群体”系列最终又导致了“国王与王后”系列的产生。 摩尔对雕塑环境的重视胜过当时其它的雕塑家。他认为雕塑必须是自由的,要能够从360度的任何一个角度去看。为此他总是想让他的雕塑置身于大自然中,能够得到天空、草地、树木的陪伴和关照。并且他的雕塑在造型上也多与大自然有着某种联系。

伦敦简介

伦敦简介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 伦敦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其在政治、经济、人文、娱乐、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伦敦不仅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还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由于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因此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化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伦敦亦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气候 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非常小,夏季很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 伦敦夏季(6-8月)的气温在18°C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C或更高。在春季(3月底-5月)和秋季(9-10月),气温则维持在11-15°C左右。在冬季(11月-3月中旬),气温波动在6°C左右。在伦敦冬季有罕见结冰的情况,但潮湿和阴冷的空气会使人一个冬天内得2-3次感冒。伦敦全年都可以旅游,但在冬季一些观光景点会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一般天气好的时候都会开放。7-8月是伦敦的观光旅游旺季,但这几个月中除了有不确定的阳光外,还有拥挤的人群和被抬高的价格。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称呼。 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厌倦伦敦,就是厌倦生活”。温文尔雅又个性十足,内敛矜持又前卫张狂。看似矛盾的特质交织杂糅,不经意间成就了伦敦独一无二的气质。从声誉鹊起的牛津街到鳞次栉比的品牌店,从不知疲倦的Camden市集,到烂漫温馨的诺丁山,伦敦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惊喜! 泰晤士河两岸,气势磅礴的议会大厦与熠熠生辉的伦敦眼交相辉映;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和特拉法加广场上奈尔逊勋爵的铜像遥遥相望;当考文园里好奇的人群目睹一暮暮匪夷所思的街头杂耍时,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却默默无闻地阐述人类的文明……到伦敦塔或威斯敏斯特教堂去探寻游览,刹那间觉得,回到了数百年前。 300多家博物馆和画廊,400多个音乐现场,让人沉醉在艺术的迷宫里;6000多家花样百出、吊足胃口的餐馆酒吧,让人在一次次饕餮中历练;购物者们更是沉浸、徜徉在30000多家商店和不计其数的集市间。“雾都”早已因各种环保措施而一去不返,即使阴雨绵绵,街头的时尚男女也会让伦敦显得亮丽夺目,而英航伦敦眼、伦敦市政厅等标新立异的建筑,更展现出现代伦敦的全新面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检测练习(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单元质量检测(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图是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解析:选B 英国16世纪农业人口减少与这一时期贵族地主“圈占农民的土地养羊”“土地减少,农业人口减少”有很大关系。B项正确。 2.1628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根据《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查理一世的下列哪一行动是合法的( ) A.不经议会同意,开征船税,并把征税地区从沿海扩大到内陆 B.因为议员约翰·汉普登领导人民抗税而逮捕了他,并把他的财产没收充公 C.公民杰克在英法战争中因出卖情报给法国军队而遭受到本国军事法庭的审判 D.在英法战争中未经公民同意让军队占用民房 解析:选C 《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不允许随意征税,随意逮捕任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因此,只有C项按《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是合法的。 3.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大抗议书》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要求( ) A.废除王权B.废除封建特权 C.进行改革 D.掌握政权

解析: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实质”。《大抗议书》是为限制王权而提出来的,从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愿望。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税收问题是国王和议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该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 A.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宗教势力之间的矛盾 C.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新思想与封建专制理论间的矛盾 解析:选A 议会主张限制国王征税的权力,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因此,税收问题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是在1642年;组建“新模范军”是在英国内战中;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是在1653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是在1649年。 6.德国历史学家兰克认为,英国内战初期,双方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双方的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是在( ) A.查理一世统治时期 B.克伦威尔统治时期 C.詹姆士二世统治时期 D.玛丽和威廉统治时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既有君主,又有议会,而且议会还维护君主制,君主又保留议会,这种现象只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出现,故选B。 7.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流亡海外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达成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这种做法的初衷在于( ) A.维护政局稳定,保护既得利益 B.恢复专制统治,维护政局稳定 C.维护既得利益,扩张海外力量 D.扩张海外力量,改变国际形象 解析:选A 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士兵发动反政府活动,农民举行起义,政局混乱,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的统治深表不满,希望通过恢复王权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A项符合题意。 8.“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2.1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选择题 116世纪,新贵族逐渐登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与该阶层的产生直接相关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圈地运动 C.海外扩张 D.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形成了与资本主义联系密切的新贵族。 2英国有人曾经对圈地运动做出这样的描述:“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残,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该描述直接反映出( ) A.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 B.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迅速发展 C.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阶级关系 D.圈地运动给英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实际上反映了农民对圈地运动的痛恨,把“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等信息反映了圈地运动给农民带来的灾难。 ★3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导致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对立。这里的“英格兰的国情”具体指( ) 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 B.英国资本主义发达

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尖锐 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 ,国王的独断专行导致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说明议会对王权有一定的限 制作用。A、B、C三项都没有说明国王和议会之间矛盾的核心——权力,因此D项是正确的。 4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宗教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 A.国教徒与清教徒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矛盾 D.清教徒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反映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51629 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英国从此经历了11 年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国王解散议 会主要是因为( ) A.履行《权利请愿书》的约定 B.尝试新的政治模式 C.议会反对国王擅自征税的行为 D.抛弃旧的不良习惯 年,为了解决税收问题,查理一世接受了《权利请愿书》。此后,他故意曲解请愿书的原意,擅自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他解散了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王与后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

国王与王后 常春晖3120100081 在英国英格兰地区一个贫瘠的山坡上,两尊形状怪异的青铜像并肩而坐,模糊的不清的眼神好像凝望着远方。国王和王后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荒漠中的遗迹,与天地形成了一幅肃穆而神秘的画面。那青铜仿佛融入了空间,融入了时间,甚至融入了历史,就像千年来一直静坐在那里,亘古不变。 这便是著名现代派艺术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国王与王后》。我虽未真正目睹它的壮观,但仅是那张画面,已足够将人打动。 亨利摩尔,英国当代雕塑家。他熟悉各种不同的雕塑艺术传统,喜欢标新立异,善于把原始的或古代早期雕刻以现代风格表现出来,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西方现代雕塑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创作的灵感来自深远古老原始艺术的美。他着迷于神秘的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等史前艺术,非洲原始艺术和亚洲原始艺术,也都成为了他的艺术源泉。1925年,亨利摩尔创作了著名的环境雕塑《国王与王后》。

下面谈谈作品本身,这件作品高161.3厘米,雕塑的灵感来自英国古老传说中的亚瑟王和他传奇的王后。两个人物的面部呈古怪的扁平状,各有一个孔眼和一个穿环,从侧面看去,极像两个人的眼睛。两个人物的躯干也成扁平状,四肢细长,身上的长袍从膝部垂直地往下垂。雕刻线条流畅精炼,手法质朴,充满原始雕塑的意趣。这种雕塑手法近似乎是抽象的。但却生动的表现出了国王和王后的一种独特的既尊严又神秘的气氛。它以一种极特殊的方式反映着英国古老而神秘的历史,国王与王后以这样一种形象俯视着众生,引发着人们对权力,尊严的思考和对艺术的遐想,具有很大的公共性和艺术价值。 这件作品在利用与空间的方式上亦十分独特,国王与王后并肩坐在荒芜的山坡上,虽为巨大的青铜造像,但在这空间中却十分和谐。就像天地间矗立的被风雨打磨过的古老神像,亦像正襟危坐的国王和王后巨大的身影。国王与王后位临高地,青铜材质庄重肃穆的感觉与天空的飘渺遥相呼应,使雕像越显凝沉柔和,神秘莫测。整个空间成为了他们画像的布景,作者把自然也当做了他创作的一部分。 最精妙的,是亨利摩尔凿穿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体,让观者感觉到了另一个空间的存在,雕塑以古怪的形式巧妙的利用了负空间,使雕塑更具思想与意义。 原始雕塑的造型有许多是抽象神秘的,但在意义与作用上还脱不出古典雕塑的范围。国王与王后突破的方面我认为还有其现代性,亨利摩使原始雕塑与现代雕塑完美的融合,把雕塑与空间完美结合,从而使国王与王后成为了杰出的艺术作品。

英国旅游资源介绍

世界旅游地理

英国旅游资源介绍 ( xxxxxxxxxxxxxxxx学院 xx级xxxxxxxx班 xxxxxxxx xxxxx ) 摘要:英国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自然风景秀色可餐,还有着独特的社会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论文将从英国的自然环境、人文概况、社会风情、著名景点四个方面来分析英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英国景点旅游资源 一、自然环境 英国是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雾。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塞文河、泰晤士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湖泊众多。 东南部的田园风光有“英格兰花园”之誉,“花园”中一座四季如春的小城坎特伯雷是英国基督教圣地;西南拥有全国最温暖的海滨和历史名城巴斯;北部奔宁山西侧是山清水秀、风光迤逦的大片湖区;南部的埃夫伯里及巨石阵遗址世界闻名;苏格兰地区山高谷深、林草茂密,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尼斯湖水怪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南部的爱丁堡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其峭壁嶙峋的死火山、冰川侵蚀的山谷、巍峨的宫殿教堂和丰富的收藏以及古风犹存的建筑使爱丁堡赢得了“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及“北方雅典”的美誉。 二、人文概况 英国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许多城市,如“万城之花”伦敦、“北方雅典”爱丁堡、大学城牛津、剑桥、古色古香的约克城、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游名城。 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着历尽霜雪的风采。如果到伦敦塔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你会觉得似乎又回到了数百年前,而为迎接千禧年而建造的英航“伦敦眼”则会令你为之一振。 而伯明翰呈现出来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只有少数的高楼大厦,大部分建筑都是维多利亚式的二层楼房,古朴典雅。伯明翰是英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文化

英国伦敦桥介绍

敦桥(London Bridge)是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桥,它将伦敦和南华克(Southwark)地区连为一体。Cannon大街地铁桥位于它的东侧;著名的伦敦塔桥位于它西面。 伦敦桥所在的地方在近2000年来一直有不同的桥。第一座跨泰晤士河的桥是木桥,由罗马人在50年左右搭的。这个位置的河够窄可以搭桥,也够深,允许海船进入。罗马人撤离英国之后,这座桥逐渐失修,但是在1014年前重新修建或修理完好。1014年,英国国王Ethelred抵抗入侵的丹麦人Svein Haraldsson时下令烧毁这座桥。这次摧毁很可能是知名的童谣“伦敦桥要倒了”中描述的故事。 伦敦桥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也是该河上28座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桥。地处伦敦塔附近,连接着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伦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老伦敦桥由科尔彻奇的彼得建造(1176~1209),以代替罗马晚期和中世纪早期先后建造的木桥。它的19孔桥拱跨度不同,架在大小不同的桥墩上,由于桥孔太窄,涨潮时河水往往形成一道道急流。最大的桥拱跨度为10.4米,最窄的为4.6米。在河中心的最大桥墩上还建有一座小教堂。竣工后3年,因火灾严重损坏。以后又发生多次灾难性事故,尽管如此,老伦敦桥一直是几个世纪内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交通纽带,是伦敦泰晤士河上唯一的渡桥。18世纪50年代,桥的很大一部分由C.拉贝利重建。19世纪20年代,将旧桥拆除,改建新伦敦桥,由伦尼设计,他的儿子建造。经8年施工,于1894年竣工通行。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新桥共有5个拱,其中位于河中间两座主桥墩之间的拱跨度最大,达46米。两座主桥基分别高7.6米,而桥基上又建有两座花岗石和钢铁结构的方形5层高塔,两座方塔上再建4座白色大理石尖阁和5座小尖塔,望去仿佛两顶皇冠。两座主塔各高42.67米。桥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起支撑双塔的作用,桥面为一条宽阔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桁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每当巨轮通过时,只要高塔内机器一动,中间的桥面便一分为二,慢慢向上掀起,船过后,又慢慢落下,恢复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重1000吨。伦敦塔桥是英国首都一大胜景,游人可登桥观看附近古城塔群景色,也可参观设在主塔内部的博物馆和展览厅。原来旧桥的饰面石块拆下后运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城,砌在一座钢筋混凝土桥的外面,以吸引周围游客。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含解析) 1.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恢复共和政体 B.重建封建王朝 C.推进宗教改革 D.维护革命成果 2.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 A.恢复英国国教 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实行军事管制 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 3.在英国复辟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二世推行的政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的是() A.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 B.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用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者 D.在英国全面恢复天主教 4.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在护国政体下() A.议会行使立法权 B.“护国公”四年一任 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5.议会方面允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目的在于() A.结束护国政体 B.恢复君主制度 C.实现社会稳定 D.维护既得利益 6.英国新贵族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 A、拥有世袭爵位 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C、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D、从事海外贸易 7.查理二世重登王位前,向议会方面表示“不准备重复他的经历”。他的“经历”是指() A.被议会俘虏 B.在国外流浪 C.受到法律限制 D.在宫廷政变中下台 8.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的法律文件是() A.《三年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权利宣言》 9.英王詹姆士一世公开打出“君权神授”的幌子,主要目的不包括 A.向议会重申王权的至高无上 B.否认议会干涉王权的权力 C.缓和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冲突 D.给王权披上神圣的外衣 10.在詹姆士赴伦敦登基的途中,随行人员抓到一名小偷。按照英国的惯例,小偷应该经法庭审讯后判罪,但是詹姆斯直接下令对小偷处以绞刑。这反映了() A.王权的专制B.国王秉公执法 C.英国没有法律D.英国王权小于议会的权力 11.在17世纪的政治斗争中,英国议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力盘 B.一度是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其 C.随着议员成分的变化发挥不同的作用、 D.多次被封建专制势力所解散 12.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点是() A.是土地所有制的资本主义改造 B.给工业革命直接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触及了封建贵族地主的利益 D.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合国情 英国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反复斗争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回答21、22题。 13.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对抗中央王权B.人人生而平等 C.保护私有财产D.反对君主专制 1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