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析运动过程)(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析运动过程)(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析运动过程)(人教版)(含答案)

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析运动过程)(人

教版)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6分)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cm,在等腰Rt△EFG中,∠EGF=90°,FG=4cm,且点B,F,C,G都在直线上.△EFG从点F与点C重合的位置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直线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到点G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s),△EFG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这里约定点或线段的面积均为0.

(1)运动过程中,当点E分别落在边CD和边AB上时,所用时间为( )

A.4s,8s

B.8s,4s

C.9s,4s

D.4s,9s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计算碰撞时刻)

2.(上接第1题)(2)要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需分______种情况来考虑,时间段的划分为______.(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段)

3.(上接第1,2题)(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表达面积)

4.如图,在矩形EFGH中,EF=3,FG=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6,,

∠ABC=45°,现将矩形EFGH和平行四边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使点G和点B重合,且点F,G,B,C在同一条直线上,矩形EFGH从该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匀速运动,当边GH所在直线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矩形EFGH与平行四边形

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当点A和点C分别落在GH所在直线上时,t的值为( )

A.3,6

B.3,9

C.6,9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计算碰撞时刻)

5.(上接第4题)(2)要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重叠部分图形形状的变化,时间段的划分应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段)6.(上接第4,5题)(3)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表达面积)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七、分别画出向右平移10格和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八、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26.8+(5.36-3.95) 24.36-(18.08-13.95) 1-0.68+0.32 5.63 + 2.3﹣2.63 15. 76 ﹣(4.7 + 5.76) 60﹣ 5.38﹣4.62 100﹣28.4﹣1.6 88.26﹣27.26﹣8.26﹣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来源:《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2008年第2期) 一、填空题。 1.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 )的线 段。 2. 下图中,∠1=( )度,∠2=( )度。 1 30 2 3. 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5. 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 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 少( )平方分米。 7. “”和 “”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8. 左图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 画一个周长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 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估一估图①中“福娃”的面积,算一算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 一个梯形,上底长a厘米,下底长b厘米,高h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形。 12. 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 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4. 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了解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运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有趣的图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和具体情景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的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整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整理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

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新授时已有较好的掌握。本节复习,重点是运用。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提纲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观察给出的图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图形运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同学们已经将记忆中我们学过的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调动起了,下面我们将这些知识系统的进行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空间与图形试题 一、填空题。 1,下左图中,∠1=()°,∠2=()°。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3,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a,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a>b)的小正方形,用字母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面积是120平方分米,高是()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6,如下图(单位: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9,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16平方厘米,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1,如下图所示,用棱长分别是1米、2米的两个正方体组成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12,用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分米。 13,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4,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15,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经过平面上的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所以房子的梁架做成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5,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三次,展开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1 。() 8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 图形的运动 复习 教案

1 / 3 《图形的运动》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画图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在认识图形基本图形运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结合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更深入地感悟图形变换的思想,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初步形成动态地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画图题: 1.在图(1)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5个方格,向左平移4个方格后的△111C B A . C B A 图(1) 图(2)

2 / 3 2. 在图(2)中,△ABC 的∠A 是直角,画出△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o后得到的△111C B A 1补充:(1)若∠B =30°,∠A=80°,11C A =2.3cm,则AC=_____cm,∠=_____°. (2)若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111C B A ,请画出平移的方向,量出平移的距离。 2补充:(1)若∠11C AB =60°,AB=2cm,1AC =3.5cm,则∠C=_____°,C B 1=_____cm. (2)若延长交BC 于P ,则BC 与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 3. 在图(3)中,画出△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B ’C ’. 4.在图(4)中,已知四边形ABCD ,如果点D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1) 画出直线MN ; (2)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画图和补充思考题,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为后续综合分析打好基础。 二、综合练习: 1. 如图,一块含有60°角(∠BCA =60°)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的桌面上 1C 11B C 1 1B C 图(4) 图(3)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7------------ . / ------------ 7 / \ / \ / / / \ L ------------------- A z------------- f A B C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图形的运动 )图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

()()()() () (1) (2) ⑶⑷C5) ⑹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8+(5.36-3.95)24.36-(18.08-13.95)1-0.68+0.32 5.63 + 2.3 - 2.6315. 76 - (4.7 + 5.76)60 - 5.38 - 4.62 100- 28.4 - 1.688.26 - 27.26 - 8.26 - 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 一 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3、四个周长为17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所示,求大长方形的周长。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

图形的沪教版七年级 《图形的运动》单元复习-带答案

注意:画图要保留痕迹,最后要有结论。 热身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α(00<α<3600),这 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 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5、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 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对称点。 二、选择题: 1、如图:△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0到△OCD的位置。已知∠AOB =350,则∠AOD=( D ) A. 450 B. 200 C . 400 D.250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D ) A. B. C. D. 3、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 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C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在下列三角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6、将一张纸片沿图1中①、②的虚线对折得图1中的③,然后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的图形如 图1中的④,则图1中的③沿虚线的剪法是(A )

图形的运动练习(六年级数学)

《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一、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1)画出三角形AOB 绕O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4格

四、画出三角形沿直线轴对称后的图形。 下列各题中图形旋转都是绕中心点进行的。 (1)图A 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2)图A 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3)图B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4)图B 逆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5)图C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6)图B 顺时针旋转18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三个格得到图D.( ) (7)图A 顺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六.请将方格中的小旗子先向右平移8格,再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画出按2∶1扩大后的图形。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出三角形A 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B 。 (2)画出三角形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C 。 (3)画出三角形A 按2∶1放大后的图形D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2页及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复习知识】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 (1)按方向、距离确定;(2)用数对确定.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12d. 2.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5.扇形的认识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3页第4题. (1)分析: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形围墙的周长. C=2πr=2×3.14×1=6.28(km) (2)正北,2km (3)3.14×1×1-3.14×0.2×0.2=3.0144(km2)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第14题.(1)略. (2)小猴住在小熊的东偏南50°,距离是400m; 小象先向西偏南40°走300m到小猴家,再往东走400m到小鹿家. 小鹿先向西走400m经过小猴家,然后向北偏西40°走500m到小熊家. (3)略. 第15题.(1)1∶2 (2)π∶1 (3)2∶3 2∶34∶9 第16题. (1)图一:C=πd=3.14×1.8=5.652(m)

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docx

七年级数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 A、(13,13) B、(﹣13,﹣13) C、(14,14) D、(﹣14,﹣14) 第1题第6题第9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1、f(a,b)=(﹣a,b).如:f(1,3)=(﹣1,3); 2、g(a,b)=(b,a).如:g(1,3)=(3,1); 3、h(a,b)=(﹣a,﹣b).如:h(1,3)=(﹣1,﹣3). 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3,2)=(3,2),那么f(h(5,﹣3))等于() A、(﹣5,﹣3) B、(5,3) C、(5,﹣3) D、(﹣5,3) 3、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a,b),若ab=0,则P点的位置在() A、原点 B、x轴上 C、y轴 D、坐标轴上 4、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一定为()A、(3,2)B、(2,3)C、(﹣3,﹣2)D、以上都不对 5、若点P(m,4﹣m)是第二象限的点,则m满足() A、m<0 B、m>4 C、0<m<4 D、m<0或m>4 6、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08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16,16) B、(44,44) C、(44,16) D、(16,44) 7、已知点P(3,a﹣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为()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图形的运动(含答案)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 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2)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3)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平移。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3)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知识点一: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例一: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练习一: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练习二: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备课稿班级:四(2)、(3)备课人:周舒 单元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数3课时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这一内容,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编排如下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根据轴对称补全对称图形。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2)、(3) 备课人: 周舒 课题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P82-8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 标 1.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 核心任务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怎样? 你能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随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92-93页的内容。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感受图形运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的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能开放性地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找出各自的特点,为弄清图形运动的几种方式的特征作出有益的探究。最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了解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运动得到美丽图案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图案分别是怎样变换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的方法。 二、质疑回顾: 1.平移。 (1)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2)什么是平移?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在方格纸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如何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 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随堂演练1: 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 2)再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过渡到平移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旋转。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 (3)判断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4)随堂演练2:将△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先复习图形旋转特点及注意的问题,再在方格纸中作图,易于学生突破画旋转图形这一难点。 3.轴对称。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什么?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复习题及答案

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填空(27﹪) 1、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 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体的高是()厘米。 判断(27﹪)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圆柱体积比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多2\3 。() 6、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侧面积扩大9倍。() 选择(16﹪) 7、比较右图中二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结果是()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B、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C、面积不相等周长相等 d面积不相等周长不相等 8、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的体积最大。 A、圆柱 B、正方体 C、长方体 解决问题(30﹪) 9、在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0、一种易拉罐高12厘米,底面直径6厘米,生产一个易拉罐需多少平方厘米的铝合金材料?如果把24罐装一盒,你准备怎样包装,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请写出你的包装方案)

评分标准: 填空题每空9分答案:①72 ②6.28 ③900 60 判断题每题9分④×⑤×⑥× 选择题每题8分⑦ B ⑧A 解决问题每题15分⑨ 3.14 ×4×1/2﹢4﹦10.28分米 3.14×(4/2)(4/2)×1/2=6.28平方分米 ⑩ 3.14 ×(6/2)×(6/2)×2﹢3.14×6×12=282.6(平方厘米) (36×12﹢12×24﹢36×24)×2﹦3168平方厘米=31.68平方分米 (答案不唯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归纳整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做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1. 下图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在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现象的是( ) ①方向盘的转动,②电梯的上下移动,③保持一定姿势滑行,④钟摆的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 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4. 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 ,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 )

A.4 B.12 C.8 D.16 5. 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80° 6. 下列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角 C.等边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7. 4张扑克牌阵图(1)所示放在桌面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到右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 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的△AB′C′,则∠BAC′等于() A.60° B.105° C.120° D.135° 9. 如图,该图形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 2.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归纳整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 在旋转方向上有几种情况?(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教师小结: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转不同的角度。 3.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第三种几何变换——平移。教师予以板书。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来源:《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2008年第2期) 一、填空题。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 )的线段。 2.下图中,∠1=( )度,∠2=()度。 1 30 2 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5.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7. “”和“”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8. 左图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 )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画一个周长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 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估一估图①中“福娃”的面积,算一算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 一个梯形,上底长a厘米,下底长b厘米,高h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 )形。 12.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 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5. 如下左图,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 厘米。用字母表示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 (上右图)根据左图估计右图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1. 小青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明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应当表 示为( )。 A. (1,3) B . (3,1) C. (1,1) D. (3,3) 2. 在同一平面内,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 A. 1条 B . 4条 C . 2条 D. 无数条 3. 用100倍的放大镜看40°的角,这个角的度数是( )度。 A. 4 B. 40 C. 400 D. 4000 4. 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D C B A 5.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一、旋转 1.旋转的概念 1.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 转到位置P ′,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rotation ),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意味着图形上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2.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2.旋转的决定因素: 如图(1),点A 绕着点O 转过80°到了点A ′的位置,那么点A ′与点A 称为对应点,点O 就是旋转中心,而∠AOA ′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 绕着点O 转过60°到了线段A ′B ′的位置,那么线段A ′B ′和线段AB 称为对应线 段,而点B ′和点 是对应点。 如图(3),△AOB 绕着点O 旋转45°到了△A ′OB ′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的角度是 ,对应点是 ,对应线段是 ,∠A 与∠A ′ 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 归纳 从三个图形中我们 可以发现: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 , 图形的旋转是由 和 决定的。 3、操作探索活动 1、将三角尺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EC 的位置,度量∠ACD 与∠BCE 的度数,线段AC 与DC ,BC 与EC 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将△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 B ′ C ′的位置,度量∠AOA ′ 、∠BOB ′ 、∠COC ′的度 B D A C E A (1) (2) (1) (3)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5.2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拼图,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组成(或变化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点、线、面和体等图形可组合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纸板、方格纸、彩纸、彩笔、剪刀,相关课件。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欣赏老师手中的剪纸。(由剪好的简单图形,慢慢打开后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剪纸图案) 生:(欣赏) 师:再来看这幅杂乱的图片。(点击:运动,就变成了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奥运会的五连环标志图) 师:这些图形美吗? 生:美 师: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设计和变化,就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大家想不想做这样的设计师呢? 生:想 师:那就跟我一同走进今天的这节课:图形的变化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 一条边旋转1周, 形成怎样的几何体?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想一想 师: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想一想。(点击) 师:这是一个点,想一想:这个点运动后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线(师演示) 师:这条线运动以后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师演示) 师:可以看成是一个面,这个长方形的面如果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 生:(讨论)圆柱(师演示) 师: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呢? 生:圆锥(师演示) 师:圆呢? 旋转 旋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设计思路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轴对称图片,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2、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7)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