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教育的思与行

生态体验教育的思与行
生态体验教育的思与行

生态体验教育的思与行(讲稿提纲)

安华水

一、什么是生态体验教育

(一)什么是生态体验

生态体验的核心就是让幼儿主动亲近自然、零距离亲近生态环境,全息感受生态环境。通过不断地、充分的探索、运动、操作等体验活动,增加生态阅历,获得经验,实现大脑神经元的充分连接,达到智力发展的目的。

(二)什么是生态体验教育

1、三重生态观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

自然生态体验教育推进幼儿智力层面的发展;类生态体验教育增进幼儿道德层面的发展;内生态体验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层面的发展。

2、体验的本体观

教师的帮助和引领,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参与。

3、生命样态观

可分为三种类型:

健康润泽靓丽态

萎缩萎靡多病态

平常平实平和平凡态

二、孩子为什么要接受生态体验教育

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一生命形态--身体

第二生命形态--智慧、心理、精神、心灵等

第二生命形态的两大类信息

生动类信息机械类信息

生动类信息是指大自然中本来存在的,自然生成的所有物质。比如山、水、树、草、花、鸟、鱼、虫、云、雪、雨、雾等等,凡本来存在于自然中的,都是生动类信息。生动类信息的采集会让人变得“灵活、变化、富于创造力”等。如果长期缺少生动类信息的采集,人就会失去创造性,不灵活,少变化,变得固执、木纳。

机械类信息是指人为制造的,比如电视节目、书籍、光盘、电脑游戏等等。机械类信息的采集,可以让人变得有秩序、严谨。但要配合生动类信息,才能更多变化的灵活运用。因为生动类信息是机械类信息的粘合剂,没有生动类信息的黏合,机械类信息在头脑中存的再多,也是一个书呆子。就象背了无数菜谱的厨师,无法做出好吃的菜。

三、怎样开展生态体验教育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一)、接受生态体验教育的最佳时机

(二)、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方式方法

1、生态体验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

⑴、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内容

⑵、根据孩子年龄阶段的不同,选择活动的内容难度。

2、生态体验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

⑴、活动前准备

⑵、活动中的指导

⑶、活动后的交流

3、生态体验教育活动的开展

⑴、让孩子的眼睛动起来

⑵、让孩子的耳朵动起来

⑶、让孩子的手动起来

⑷、让孩子的嘴动起来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在生态体验中,他们尽情的玩耍、活动,满足了他们的天性。这样的活动促进了他们的骨骼和大肌肉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情趣。天上的飞鸟、昆虫,地上的小草、蚂蚁,都成了他们探索的对象,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提升。生态体验教育是提升孩子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环保,对于世人来说,这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语。保护环境。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敲响警钟,加强环保意识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因而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是则无旁贷。从环保意识的普及度来看,虽然人人知环保,却大多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学生自身的环保素养不够,很多环保知识非常匮乏。 2. 尽管我们学校绿树成阴,但在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方面力度还是不够。组织中学生环保的活动缺乏。 3.社会媒体对环保的宣传不透彻。针对以上现状,学校应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宣传教育活动。并增加相关关于环保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结合与环保有关的国内国际节日积极展开宣传,通过广播站、电视台等数字媒体以及学校报社、杂志专刊等纸质媒体,双管齐下,宣传环保知识。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的讲座,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环境现状,认清基本事实,为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

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作为当代学生,只有首先在思想觉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环保”。更重要的是,将环保的理念与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二)落实点滴,从小事开始,从你我开始 环保不是作秀。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不要过多的追求回报,只有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端正热忱的环保心,才能更多的去要求别人。学生首先要转换自己还比较传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不污染环境,还包括“不浪费资源”,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等,自觉的把环保习惯容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让环保成为大家共同的生活工作习惯。作为当代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环保是日久天长的工夫,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小事情,一步步的实现预定的小目标,最终,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志愿服务,有你有我 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者也是大学生可以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一名环保志愿

生态体验心得

我的培训心得 这次,我参加了一小的全封闭式的、高质量的、全生态体验式的“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专题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已经结束,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真的很不舍离开培训现场,这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培训,也是我见过的运用最新颖、最活泼的形式的一次培训。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真的是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的生命感动。 专家由浅入深、精辟、精准的讲解,让我对“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了解。经专家的陈述与介绍,我知道了:“生态体验式德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生态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0余年形成的学术品牌。它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又是一种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它汇聚当代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上升为本体性理念,既包含中国元素,具有名族精神血脉,又面向世界,具有原创性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气质。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生态体验式德育针对区本、校本真问题,注重实效;是基于脑、培育脑的有效教育模式;是融通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样态;是师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的科研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触,从而获得精神领域的一次次升华。生态体验式德育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生命样态观”。姚教授温婉提出为了保证体验者能够“全息沉浸感受心灵震撼分享生命感动”,要求全体学员遵守体验活动公约: 1.尊重生命感动:全程参加,不得中途退出,不可私下分组,认真倾听他人诉说不要鼓掌,分享不要有声响; 2.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生命奉献,谢绝录像、摄影、录音,关闭手机,分享他人情感感动的保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 3.尊重自己:放下自己,全身投入;珍惜自己的生命时间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4.尊重自然馈赠:保持体验场的安静,不吸烟,自己使用的一次纸杯请重复使用等原则。 这次体验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营造体验场----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诱发生命感动------形成体验之思。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形象设计是体验者的群集作品,是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创作群集作品的过程,是提升个体生命力量,调适群集关系的有效载体。组际展示是组群生命向更大的类生态群落融入、并奋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导引者)要善于营造体验场的氛围;体验场不仅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话语冲突,也是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的场所;导引者的真功夫就是理解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并从学生(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经验,调整师生关系,诠释生命意义。 而在大型亲验活动“心灵之旅”给我的感触最深,在这活动结束后,许多老师踊跃地将自己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位老师谈到:在现实学习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形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还不足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还是未知数,需要他们去摸索,他们就像“落后者”,在探索未来的过程中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更需要有人关心爱护他们,而这个人就是我们教师,引领他们走过人生最初的这段路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帮扶”,更多是适度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答案

1.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1.0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我的答案:B√答对 2.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1.0分) A.能源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我的答案:C√答对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A√答对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6.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A√答对 7.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我的答案:A√答对 8.()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1.0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我的答案:D√答对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

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生态结构方面,包括教育生态的锥体结构、宏观生态(学校、家庭、社区等生存环境)、微观生态(课程、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的行为生态(个体行为生态和集群行为生态)等。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方面。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在1976年刊布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 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美国另外一位教育学家克来因在谈到教育生态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我们是不是与莎士比亚、牛顿和甘地有一样的潜能?如果是,那么莎士比亚们只是有比较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罢了。也许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克来因在这里谈的其实就是适合学习者的教育的或学习的生态问题。 总之,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我们的视野所及,目前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只是处于理论研究状态,还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研究,实践层面缺少必要的探讨,更没有初级学校生态的要研究的领域。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绿色学校,长期以来我们对绿色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发开发研究,形成我们关于绿色教育经验和基础,深化绿色教育研究突出绿色教育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有特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学校生态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形成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校本理解,可以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结合学校绿色教育经验,将绿色教育融入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实践模式,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3 、借助学校生态研究这一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升。课题研究对于我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教育理念是指绿色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思想,绿色教育原意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生态教育。实践中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生态体验感受

“生态体验式德育”感受 延庆一小王纪凤 这次,我参加了一小的全封闭式的、高质量的、全生态体验式的“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专题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已经结束,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真的很不舍离开培训现场,这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培训,也是我见过的运用最新颖、最活泼的形式的一次培训。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真的是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的生命感动。 一、专家由浅入深、精辟、精准的讲解,让我对“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了解。经专家的陈述与介绍,我知道了:“生态体验式德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生态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0余年形成的学术品牌。它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又是一种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它汇聚当代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上升为本体性理念,既包含中国元素,具有名族精神血脉,又面向世界,具有原创性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气质。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生态体验式德育针对区本、校本真问题,注重实效;是基于脑、培育脑的有效教育模式;是融通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样态;是师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的科研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触,从而获得精神领域的一次次升华。生态体验式德育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生命样态观”。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更是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的有效办法。 二、培训的形式很新颖,与培训内容协调一致。我们这次培训,不是像以往的培训那样很严肃的排排坐,我们参加培训的70名学员按每组8人,抽签分到8组,分组围坐在一起。培训过程中不仅仅是专家的讲解,其中还穿插了很多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有关的亲验活动,这些亲验活动是全员参加体验的活动,在亲验活动中,组织方还适时调整灯光、播放音乐,把我们的体验场的氛围营造的很和谐、舒适,不自觉的就让我们这些体验者全身心投入到亲验活动中去。 这次体验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营造体验场----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诱发生命感动------形成体验之思。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形象设计是体验者的群集作品,是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创作群集作品的过程,是提升个体生命力量,调适群集关系的有效载体。组际展示是组群生命向更大的类生态群落融入、并奋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导引者)要善于营造体验场的氛围;体验场不仅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话语冲突,也是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的场所;导引者的真功夫就是理解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并从学生(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经验,调整师生关系,诠释生命意义。 这让我想到班集体建设初期,我们做班主任的也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效果真的很不错!

生态名词解释

1.scale尺度:一般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 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2.system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3.species 物种:形态学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 生物个体的总和 4.edge effect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 边缘效应。 5.disturbance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正常的进程被打断或妨碍。 6.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 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7.environment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 作用的物种 9.ecotone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10.niche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11.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 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12.population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3.sex ratio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14.desert荒漠: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大片缺乏水分以供 动植物生长及人类饮用的土地。) 15.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 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16.age pyramid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 作者:校长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14-10-11 ★★★【字体:小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 质,广泛宣传和彰显盐城天蓝、地绿、水清和“秀 美城市、田园乡村”的地域特色,培养具有强烈生 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新一代盐城人, 为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的美丽盐城作出积 极贡献,现就全面加强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和幼儿 园,下同)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 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

学校的通知》等文件为指导,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全市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

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基色和城乡最靓丽的名片,充分彰显新一代盐城人的气质魅力。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地、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范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是七年级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中的第四节。这一节是对前面“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节的总结和深化,又是学习后面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因此在第二章中起到了归纳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2、应用所学生态平衡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起环境

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所以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探究性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幼儿园生态教育研究

幼儿园生态教育研究 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幼儿园生态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某些教育内容和方法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而环境教育成了一种灌输或变相灌输。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是从宏观的、抽象的,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有的教师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试图想幼儿介绍这些抽象的知识,结果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能力之所及。很多教师片面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把环境教育等同于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教育。教师认为要让幼儿认识当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但这些内容常常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正在萌发的时期。他们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幼儿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我们利用幼儿这一发展特点,激发其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并甬自己力所能及地行动(如:保持生活环境地清洁、爱护小生命等)去关心这个世界、通过研究来验证我们的教育理念:在这个日益受污染的世界上,我们需要绿色的教育。绿色的儿童,因为,绿色代表希望。 一、主题探索,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很大的激发,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对简明事物的认识,他们正积极能动地探求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奇妙,主题教学的形式顺应了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的需求。主题教学的内容不仅体现出它的全面性、整体性,更体现出是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现代人的教育内容,不仅广泛地向幼儿反映了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生态关系。 传统的常识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主题教学中不仅考虑让幼儿获得知识,而且更注重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掌握,从而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不仅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微生物,人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生存中的发展和带来的破坏,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鱼水关系,而且更注重教幼儿学会一些保护环境、保护自我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从而使幼儿的情感受到感染,学会思考哪些行为是有利于大家的,会克制自已以及拒绝做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事懂得欣赏、赞赏大自然的和谐,憎恨扰乱和谐的行为。 幼儿能否在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素质发展和生态意识的培养,与教师的教

最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意见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广泛宣传和彰显“大湖湿地、水韵”的城市名片,培养具有强烈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文明习惯的人,为建设和谐、生态、幸福的美丽作出积极贡献,现就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园)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2013—2023)》等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实际情况,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

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按照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求,实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要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基色,深度宣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生态旅游名片。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体验式职业道德试题与答案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体验式职业道德试题与答案 ? 1.生态体验式职业道德的(),是领悟和融通三重生态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核心内容 o B.主要内容 o C.基本内容 o D.思想框架 ? 2.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可从()、禁止性规范两种境界去理解和践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倡导性规范 o B.规定性规范 o C.传统性规范 o D.创新性规范 ? 3.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德商是生命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生态导航系统 o B.生态制导系统 o C.生态疗愈系统 o D.生态恢复系统 ? 4.当自觉臻于生态体验之境时,专业技术人员即超越了任务式工作状态,摆脱职场倦怠情绪,而渐次步入()之中。(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职场艺境 o B.职场意境

o C.职场心境 o D.职场美境 ? 5.生态体验式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顶层哲学命题是()优化生命样态。(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三重生态圆融互摄 o B.生态环境和谐 o C.生态文明形态 o D.生态因子和谐 ? 6.专业技术人员有了使命感,并做好(),时间就变成了稀缺资源,且时间的管理日趋有序、科学、合理、高效能。(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职业生涯计划 o B.职业生涯方案 o C.职业生涯规划 o D.职业生涯教育 ?7.生态体验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场发展具有根据性的意义。(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原创 o B.继创 o C.模仿 o D.拓展 ?8.生态体验理论有其独立的理论范畴和思想逻辑体系,形成了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等()。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环境诚信建设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0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环境诚信建设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 的债券工具是(绿色债券)。 2.(2015 年10 月)中Guo 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3.2019 年2 月,Guo 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6)大类别。 4.(1987 )年,联合Guo 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 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5.(《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2020 年)》)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 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Guo 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Guo 和网络强Guo 建设。 6.全球每年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23% )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7.《中华人民共和Guo 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2018 年1 月1 日)。 8.2017 年6 月1 日,(美Guo )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9.(室内空气污染)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 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永续发展)。 11.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杜绝城市环 境污染问题)。 12.(《中华人民共和GuoGuo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Guo 第一个Guo 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

2020继续教育生态系统题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 1.0 分) A.绿色信贷 B.绿色债券 C.绿色发展基金 D.碳金融 我的答案: B √答对 2.()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1.0 分) A.2014 年 8 月 B.2015 年 6 月 C.2015 年 10 月 D.2018 年 6 月 我的答案: C √答对 3.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 分) A.5 B.6 C.7 D.8

我的答案: B √答对 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 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 B √答对 5.()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 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1.0 分) A. 《“互联网 +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 2020 年)》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 我的答案: C √答对 6.全球每年 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1.0分) A.10%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 式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

生态体验教育

生态体验教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由沙丘 2005年7月,我校荣幸的被中央教科所批准成为"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学校,并确定了"生态体验下"健康课堂"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随着对课题研究和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将课题研究重新定位在"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上。对于生态体验教育的认识还是来自于中央教科所刘惊铎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科研课题。我校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在课题专家的高位引领下,两年来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感悟,现总结出来,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生态体验教育相关理论简述 (一)"生态体验教育"的涵义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主张师生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学习与生命质量,需要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 "生态体验教育",既注重做人的基础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又注意德育先进理念的引领,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中小学德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从当代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人格和生态智慧。它以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教育哲学为指引,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与德性发展,恢复道德的自觉性、生成性和互惠共生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把外求与内求有机耦合,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德育形态,促成德育从知性论到体验论的转向。 "生态体验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合理内核,在师生、生生和亲子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导引体验者融通和澄明现实世界的生活关系,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题以德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追求由约束性道德教育向发展性道德教育转变,由单向式道德教育向双向互动式道德教育转变,由单一道德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道德教育模式转变,由封闭式道德教育向开放式道德教育转变。 "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 开放式对话+ 反思性表达。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 (二)"三重生态"的含义 所谓"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自然生态因子包括:水、土、气、生等环境

教育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文介绍了生态学应用的发展状况、教育生态学的历史根源,并对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程和成果进行了概述,最后探讨了新形势下教育生态学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关键词:生态学应用;教育生态学;研究综述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利用多门学科的优势,超越单一学科思维方式的局限,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正体现了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的趋势。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教育规律就成为一种新的视角。本文希望通过对教育生态学研究进展的概述,使人们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并吸取已取得的经验,找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深入开展教育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一、生态学应用的发展状况“生态学”源于希腊文,最早是索罗在1858年提出的。就其本意而言,生态学是“研究住所”的学问。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下了一个较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现在,对生态学较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r¨。20世纪初,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此后,其在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2个领域发展迅速。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其所著的《社会学科学导论》中首次提出“人类生态学”的概念,标志着人们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的开始。1935年,英国学者比尤斯的《人类生态学》问世。在这以后,不仅有关人类生态学的著作日渐丰富,“社会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也相继问世。到20世纪70年代,生态学已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踏上了与人文学科融会贯通的新道路。生态系统的含义也逐步广义化,不但指生物学方面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工生态系统,甚至包括任何组织的动态开放系统。二、教育生态学的历史根源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在《论语阳货》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言论说明,他当时已经意识到环境因素对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孟子(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在《孟子滕文公》中强调的“后稷教民稼墙,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以及“孟母三迁”的典故,也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教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古希腊,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47年)提出:“为身体的健康而实施体育,为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音乐贵在能抒发豪迈的情感,培养勇敢的德行,摒弃萎靡哀叹的歌曲。”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公元前322年)于公元前335年创设了利森学院,聚集门生在绿荫树下讲学。这与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兴起的学园计划类似。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维多利诺、拉伯雷和田蒙为代表的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最先表达了活动教学的某些观点,主张儿童通过观察、游戏和劳动等来理解事物并获取经验。裴斯泰洛也主张教学必须以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来开展,强调多感官学习的重要性。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应注重实物教学,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体现了生态学精神。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阐述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原理和态度迁移,以及教学方法中的发现法。这些教育家、心理学家的论著和观点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生态的观念[2]。三、国外的教育生态学研究(一)国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概述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源于对人类行为的生态学研究,教育者开始关注学校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但那时万方数据还没有自觉地运用“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布泽曼等人试图建立“教育环境学”,以研究教育与各种宏观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期,德国出现了关于环境教育、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在英美,关于学校环境的研究有韦德的《作为学生环境一部分的中学测量》(1935),主要是对学校管理、教师、学生、物理环境、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要素的评价;在日本,有学者细谷俊夫的《教育环境学》,论述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对教育的影响。1959—1965年,密西根大学建筑研究实验室进行了著名的学校物理环境研究。20世纪70—80年代,沃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1.()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3.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0分) 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 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 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 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1.0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1.0分) A.2 B.3 C.4 D.5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1.0分) A.节水排污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人口协调 8.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1.0分) A.《巴黎协定》 B.《京都议定书》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0分) 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