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设施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栽培技术及采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蔬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NY 5005-2008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菜

NY 529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早熟:指通过设施保护措施及与之相配套的特定栽培技术使正常的露地春茬辣椒供应期由原来的6月上中旬提前到4月上市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

4产地环境

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294的规定,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3-5年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块,以pH值为6-7的沙壤土和壤土较为适宜。

5设施条件

以跨度4.5米ⅹ长50-80米、顶高1.9米的双畦或跨度6.3米ⅹ长50-80米、顶高2.6米的三畦南北向拱形钢管塑料大棚为宜,畦面铺设两条微灌软管后覆盖地膜,棚两侧设立高60-80㎝的围裙膜,冬前在棚内畦上按间距60㎝插拱杆建小拱棚,覆盖小拱棚膜,寒冷时再在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地膜以白色无滴地膜为好,棚膜以白色无滴长寿高保温多功能膜为宜。

6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耐低温弱光、易座果、高产、大果、商品性好的品种。

7育苗

7.1采用套钵法或有机基质穴盘育苗(育苗移栽)

7.1.1营养土配制

一般于播前1-2个月,按60-70%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土、30-4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lm3营养土中再加入2-3kg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并充分拌匀过筛。或采用育苗专用商品有机基质。

7.1.2苗床准备

每667m2栽培田需播种苗床8-10 ㎡,播种苗床应于育苗前5-7天,搭育苗棚并扣膜,清理排水沟,用营养土做成宽1.2-1.3m、高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

分苗前7-10天,搭建分苗大棚并及时扣膜,整平棚内畦面,用10cm×10cm左右的营养钵灌入营养土并于畦面排放,每排13-15钵,前后排错位排列挤严,每667m2栽培田需制钵4500-5000个,分苗棚与栽培棚的面积比约为1:10。或采用32-50穴/盘的穴盘,灌装有机基质后于畦面排好,打透水后准备分苗。

7.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6715.3中二级良种以上的要求。

先将种子在弱光下晾晒2-3h,然后用约55℃的热水烫种并不停地搅拌15min,再用清水浸种2~3h,略加揉搓后洗净捞出,即可播种。

7.3播种

播种期10月上中旬。

每667m2栽培田用种量60-80g。

将水喷透床面,均匀撒播种子,并在播种前后以事先按每平米苗床5g50%福美双和3 g3%地虫杀星配好的营养药土下垫上盖

1cm厚,再覆盖地膜,搭盖小拱棚,夜间加盖草帘。

7.4苗期管理

50%种子出苗时,揭除床面覆盖的地膜。

日历苗龄35-40天、具2-3片真叶时,选晴天分苗,边起苗、边移栽、边浇水。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埋至子叶节下1-2cm为宜。于分苗床上插拱杆建小拱棚,3-5天内加盖草帘,闭棚,缓苗后,进入苗床管理。定植前5-7天逐渐在13℃~15℃条件下低温炼苗。

8定植

8.1定植准备

栽培田应尽早腾茬,清洁田园后深耕,定植前再深耕细耙,并结合耕耙,每667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50kg,肥土混匀,耙碎整平,做成宽1.8m、高15-20cm 的栽培畦,同时在畦间留出宽30-40cm的操作沟。

定植前7-10天搭建栽培棚并扣膜闷棚。

8.2定植操作

于12月中下旬,选择具有所选品种特征、具6-7片真叶,叶色浓绿、茎杆粗壮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壮苗,选连晴天按株行距

33cm×45cm开穴定植,并及时浇透定根水、盖土雍根平穴,然后在畦面行间铺设微灌软管、覆地膜并放苗,随即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

9栽培管理

9.1环境调控

9.1.1温湿调节

定植后闷棚3-5天,缓苗后恢复适温管理,即白天22-25℃,晚上15-18℃。当夜温低于8℃时,晚间于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草帘应适当加密。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应适时适当通风,保持适温管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9.1.2光照调节

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尽量确保每天必要的光照时间。尤其是寒冷阶段的连续阴雨天,应通过草帘揭盖时间的掌控,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

9.1.3肥水管理

根据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长相,把握在植株定植活棵、初果期及盛果期等关键点实施追肥。一般定植活棵后每667㎡棚地以4-6

kg的氨基酸活性液肥追一次发棵肥,盛果期每采收两次后追肥一次,一般每667m2棚地追施三元素复合肥7-10kg。结合病虫害防治,于初花期至盛果期,叶面喷施0.2%的硼肥和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结合追肥实施微灌,灌水以透而不渍为宜,并在追肥灌水后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10.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5年轮作、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清洁田园等措施。

10.3物理防治

采用阳光晒种,温汤浸种,夏季休闲曝晒并灌水高温闷棚,银膜驱避,防虫网阻隔,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

10.4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采用性诱剂诱杀害虫,使用生物农药。

10.5化学防治

10.5.1主要病虫害

和县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病毒病、灰斑病和蚜虫、茶黄螨、烟粉虱等。

10.5.2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执行。

11采收

于翌年4-5月期间适时分批采收,门果及下部果实宜尽早采收,采收标准按NY 5005-2008执行。采收及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二次污染。

采收完毕应及时清洁田园,无害化处理秸杆和废地膜。农业企业、农业合作化组织还应及时完成和完善全程无公害生产记录及统计备案工作,并及时录入质量追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