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顺德区政府网站链接资料1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简本)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文本目录

第一部分目标 (1)

1、项目概况 (3)

2、目标与策略 (5)

第二部分协同建立适应都市圈发展的区域交通设施 (7)

3、积极引入国家铁路系统 (8)

4、加强与城际轨道交通衔接 (9)

5、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 (11)

6、完善物流货运交通体系 (12)

第三部分构建支持城市整合的轨道和道路网络 (14)

7、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布局 (14)

8、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 (17)

9、构建一体化的城市道路网络 (18)

第四部分提升交通设施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2)

10、创新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31)

11、完善慢行交通设施 (33)

12、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34)

13、打造平衡协调的静态交通 (35)

14、实施积极有效的交通管理 (36)

第五部分行动计划 (39)

15、近期行动 (38)

第一部分目标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加快推进,顺德区列入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努力争当“五个示范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2009-2020)》提出“由街镇群到大都市区”发展战略,实现从镇街到城市的发展、从城市到都市区的融入,城市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面临重大转型。

1.2规划目标

(1)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构建有辐射力的区域对外交通体系。

(2)协同顺德区城市总体规划、顺德东部新城规划等同期开展的城市规划,构建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交通体系。

(3)衔接和协调上层次《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轨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合重点交通设施和近期城市交通热点问题,制定详细规划方案。

(4)制定顺德区近期交通行动计划,指导顺德区交通规划建设。

1.3规划范围、年限

规划范围为顺德全区十个街镇,总面积约806km2。

规划年限2009-2020年,近期2009-2015年。

1.4指导思想

(1)战略提升-把握机遇,将顺德的发展上升到区域层面乃至国家战略层面

(2)理念更新-以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为核心,支持城市布局结构

(3)突出重点-面向中心区等热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4)重在落实-强调规划的控制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5)协同规划-与顺德总规密切互动,实现由单向规划向双向互动规划的转变

1.5工作过程

项目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5—7月,开展顺德全区综合交通调查,涵盖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运行等各个方面,其中开展的居民出行调查范围覆盖全区200个村居,抽样约1.8万户,调查5.3万人。

第二阶段:2009年8—9月,编制规划工作纲要,并制定交通战略、区域交通、城市道路、轨道、公交等初步方案,并与各部门及街镇进行汇报和沟通。

第三阶段:2009年9—10月,编制完成规划中期成果,向区领导进行汇报,获充分肯定。中期成果于2009年10月28日经专家评审通过。

第四阶段:2009年11-2010年4月,广泛征求了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个街镇意见,根据各方意见,并协调总体规划(修编)、东部新城和西部产业园区等相关规划,深化完善规划方案,形成规划终期成果,并于2010年4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

第四阶段:2010年5月-8月,再次征求相关单位、各街镇意见,进一步落实道路等设施规划红线。根据专家、部门及各街镇意见对规划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报规委会审查。

2、目标与策略

2.1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2009—2020)》,未来顺德逐步向都市圈一体化、城市化整合、创新基地和岭南魅力水乡的方向发展。

挑战一:都市圈一体化。随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广佛都市圈融合,都市圈向心化发展和区域协作关系不断加强,顺德区对外的区域性交通需求增长迅猛,仅靠目前区域交通体系难以满足要求,亟需城际轨道和区域高快速路体系来承担。

面临问题一:城际轨道(走廊)不能满足区域客运交通的需求(都市圈向心化)。随着区域进一步融合,区域客运逐步呈现通勤化特征,按照50%的公交分担率考虑,主要交通轴向客运交通需求将达到3万人次/h,常规公交无法满足;而在建广珠城际轨道偏离顺德城市中心,难以适应顺德区域化发展的要求。

面临问题二:高快速路网体系不能适应区域交通需求的增长(区域协作关系)。未来对外和过境交通需求将增长到现在的3倍左右,现有的以国、省道承担方式严重影响城市内部交通运行,必须合理规划对外和过境专用通道,提高货运交通的运输效率,并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挑战二:城市化整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空间整合,未来顺德中心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外围各街镇亦快速城市化,亟需构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来适应其城市化整合发展的要求。

面临问题一:各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不足。预测客运需求总量由2009年的282万人次/日增加到2020年的426万人次/日,增长51%,且镇街之间的出行比例从15%上升到20%-30%,各街镇城市化融合趋势加强,现有以国道为主的交通体系将难以适应相对融合的城市化进程,需增加相应的通道以满

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面临问题二:中心城区的交通体系(路网、公交)不完善。预测中心城区交通需求由2009年的121万人次/日增加到2020年的211万人次/日,增长74%,呈现强中心趋势,主要通道上的交通需求超过了普通公交承受的能力,亟需引进大(中)运量的公交系统。

面临问题三:外围城镇路网体系难以支持其城市化的发展。目前各街镇各自为政,道路交通衔接不畅,且各街镇内部的现有路网不成体系,难以支持其城市化的发展和用地开发的要求。

挑战三:创新基地与岭南魅力水乡。顺德将逐渐建设成为珠三角创新基地和岭南魅力水乡,城市发展逐步向品质化方向推进。现有交通品质无法支撑顺德创建珠三角创新基地和打造岭南魅力水乡的要求。

面临问题一:公交系统覆盖率不高,服务水平较低。公交站点300米、500米覆盖率仅为41%、78%,均低于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公交日客运量仅15万人次,总体规模较小;公交方式占居民出行中比例仅占2%左右(全方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面临问题二: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安全性较差。顺德区现状干道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缺乏,过街设施指标低于相关规范值,行人过街困难。

面临问题三:中心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突出,违章停车现象严重。根据估算,顺德区最大停车需求(含夜间、日间高峰)约23.5万个停车位,缺口达15万个。

2.2发展目标

1、都市圈交通

顺德与广州、佛山中心区之间30分钟可达;顺德与广佛都市圈内主要区域1小时可达;铁路(包括城际、大铁路)承担客运比例提高到20%左右。

2、城市化交通

顺德中心区与周边片区之间30分钟可达;高峰期间干道平均车速不低于

30km/h;2020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分担率达60%。

3、交通服务创新

引进新型环保的交通工具,创新交通营运管理政策(推行公交TC模式),打造环保、安全、舒适的高品质交通运输体系。

2.3发展策略

(一)协同建立适应都市圈发展的区域交通设施

策略1:积极引入国家铁路系统,提升顺德区域地位

策略2:加强与城际轨道交通衔接,密切与区域核心城市的联系

策略3: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

策略4:完善物流货运交通体系,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二)构建支持城市整合的轨道和道路网络

策略5: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布局,支撑引导城市整合

策略6:构建完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

策略7:构建一体化的城市道路网络,支持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

(三)提升交通设施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策略8:创新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改善公交服务水平

策略9: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构建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

策略10: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顺畅转换

策略11:完善停车系统,构建平衡协调的静态交通体系

策略12:实施积极有效的交通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第二部分协同建立适应都市圈发展的区域交通设施3、积极引入国家铁路系统

顺德区综合实力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但境内目前尚未有国家铁路,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区域地位不相适应。目前广东西部沿海铁路正在筹建,顺德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铁路的引入,适应顺德区未来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要求,提升顺德区的区域地位。

3.1引入国家铁路的重要意义

(1)满足顺德区未来对外客货运交通需求,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2)成为衔接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提升顺德区域地位。

(3)便捷与珠江东岸交通联系,弥补近中期珠三角城际轨网服务不足。

3.2协调落实顺德境内国家铁路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城市用地布局以及交通设施分布情况,顺德境内国家铁路的具体布置需重点考虑如下三个方面:

(1)考虑与顺德东部新城、西部产业新城等重点发展区域结合,支持带动顺德重点策略区域的发展。

(2)尽可能考虑与顺德境内规划高速公路、快速路结合,避免铁路对城市用地、环境的产生较大影响,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与城际轨道、城市内部轨道、中运量公交、道路等交通方式和设施形成良好对接,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转换。

目前铁道部、广东省正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西部沿海铁路线路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下阶段顺德区应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按照上述选线原则和基本要求,协调落实国家铁路在顺德境内走向、线位方案,更好发挥国家铁路对顺德区城市

发展的支持带动作用。

4、加强与城际轨道交通衔接

4.1规划目标

衔接上层次规划要求,结合顺德区城市发展要求并协调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落实城际轨道在顺德区内线站位,并加强城市交通与城际轨道的衔接。

4.2规划方案

《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规划》、《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在顺德区境内共规划有4条城际线路:广珠城际(在建)、广佛环线、广佛珠线、肇顺南城际线。顺德可通过在建及规划城际轨道线路,实现与珠三角中心城市及广佛都市区内的区域交通设施建立城际轨道交通联系。

规划方案问题检讨:(1)在建广珠城际偏离顺德中心城区,不能为顺德中心城区及沿线各街镇提供直接的区域交通服务,必须通过交通接驳才能利用城际轨道对外出行;(2)顺德中心区向东与东莞、深圳等珠江东岸地区的轨道交通联系,需通过广珠城际换乘广深港客运专线,距离上存在较大绕行。

4.2.1建立广珠城际轨道站接驳交通体系

接驳服务范围:主要为东部沿线各街镇及番禺临近街镇。

接驳客流需求:包括直接利用广珠城际至中山、江门、珠海;至广州新客运站转乘客流,预测2020年15-20万人/日。

接驳策略、沿线各站的交通接驳通道安排、接驳站场设施规模布局、周边路网完善、接驳交通组织。

4.2.2优化肇顺南城际线站位方案

协调城际轨道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根据顺德区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优化调整上层次规划中杏坛以西部分线位走向,即沿杏坛二环路和勒流、龙江龙洲路,

向西北方向连接勒流、龙江中心区,之后再向南折向九江、高明至肇庆方向。

调整肇顺南城际顺德以东线位,使之与广深港客运专线东涌站衔接,通过肇顺南城际换乘广深港客运专线实现顺德中心城区与珠江东岸东莞和深圳快速连接,避免线路绕行。

4.2.3优化广佛环线线位方案

综合线路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要求及工程拆迁等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上层次规划中广佛环线在乐从、北滘镇内线站位布置,在325国道乐从北(平步村)及美的大道附近设置乐从站和北滘站,并与规划轨道6号线和轨道3号线进行换乘。乐从及北滘镇中心区的城际轨道交通服务,可通过轨道6号线和3号线换乘广佛环线。

4.2.4规划方案汇总

规划4条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路,顺德境内总长约117公里,共设置车站20座。

表4-1 规划城际轨道线路一览表

5、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

5.1发展目标

构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高快速路体系,加强与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重要枢纽的联系,支持顺德产业经济更大范围的融合发展;实现顺德中心区与珠三角主要中心城市1小时可达,与广佛区域枢纽和广佛中心区半小时可达。

5.2规划方案

在上层次规划基础上,规划提出顺德区“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三横四纵”的快速路网络,满足顺德与珠三角中心城市、广佛城市中心区,以及与广州机场、新客站、南沙港等区域设施的快速联系要求,承担顺德与广州番禺之间、顺德与佛山中心组团及佛山其它外围组团之间的长距离联系。规划重点对江番高速、广明高速等选线方案进行落实。

表5-1 顺德区高快速路网络规划一览表

6、完善物流货运交通体系

6.1发展目标

顺德区现状物流货运交通存在货运方式结构不合理、道路货运交通网络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货运站场及物流设施以及货运市场行业集中度低,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足等问题。

发展目标:建立高效、快捷与城市客运交通协调发展的货运交通体系,缓解

道路货运交通压力,支持顺德经济产业发展。

6.2策略及方案

6.2.1加强与南沙港等区域货运交通枢纽的联系

规划三乐路、龙洲路、五沙大道、高富路以及江番高速等高快速路与东新高速连接,通过东新高速接南沙疏港快速路至南沙港。

6.2.2加强和完善港口货运,优化货运交通方式结构,减轻道路货运压力

完善港口货运布局,协调港口与城市发展,规划搬迁现状容奇港至了哥山。规划进一步扩大提高勒流港设计货运吞吐能力。

6.2.3建立完善货运通道及站场设施布局

依托高、快速路,建立完善三级货运交通通道。根据主要产业园区、货运港口分布,结合对外高、快速道路网布局,规划布置“六大物流园区和六大专业货运中心”。

6.2.4加强货运行业管理,促进物流业发展

大力发展专业运输,优化货运行业结构。加强货运市场信息化建设,成立货运服务信息中心;规范货运代理业发展,鼓励开展多式联运代理,引导和培育货运代理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第三部分构建支持城市整合的轨道和道路网络

7、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布局

7.1发展目标

建立与城市布局形态相适应,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顺德城市轨道网络,促进中心城区发展,加快顺德区街镇的发展融合。

7.2规划方案

上层次规划中与顺德相关的轨道交通线路有5条,分别为轨道1、2、3、6及7号线。为更好适应顺德城市发展要求,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地引导和带动作用,根据对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及交通需求走廊分析,对既有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7.2.1轨道3号线

既有规划中轨道3号线定位为轨道快线,沿三乐路和105国道等快速干道布设,偏离顺德中心城区及沿线各街镇中心区,不能提供直接的轨道交通服务。为支持顺德东部新城发展,更好服务于东部沿线各街镇客流需求,促进顺德东部各街镇融合发展,结合顺德东部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将原轨道3号线向东侧偏移并引入顺德东部新城,并在顺德学院站与广珠城际轨道进行衔接。

根据顺德东部城市发展轴线和客流需求主方向,规划增设沿北滘—陈村—广州新客运站方向的轨道3号线支线,形成“Y”型线路,加强顺德与广州方向的联系。

7.2.2轨道6号线

既有规划在顺德西部轴线(乐从-龙江)规划有广佛珠城际和轨道6号线2条轨道线路。但从规划期内实际客流需求来看,西部轴线仅需一条轨道交通即可满足需求。鉴于广佛珠城际线将先于轨道6号线建设,为充分发挥城际线功

能,规划期内轨道6号线仅考虑建设乐从段,并在乐从南市场与广佛珠城际衔接,通过换乘广佛珠城际实现乐从中心区-龙江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基于远景年交通需求发展存在一定的弹性,规划仍将预留轨道6号线,沿325国道继续南延至龙江、九江,支持顺德西部轴线发展。

7.2.3轨道2号线

既有规划轨道2号线在顺德陈村镇境内主要沿花卉大道布置,偏离陈村镇中心区。为更好服务陈村中心城区,并充分利用广州新客站和佛山禅桂中心城区带动陈村发展,结合陈村镇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将轨道2号线在陈村镇内走向调整为沿佛陈路及其东延线布置。

7.2.4轨道7号线

既有规划轨道交通7号线终止于大良凤翔工业区。为支持顺德中心区西部产业新城的发展,加强西部产业新城与顺德新旧中心城区,以及产业新城内各功能片区间联系,规划考虑预留轨道7号线远景年向南延伸,经富安工业区、马岗新区至容桂西部,并在马岗与肇顺南城际形成换乘枢纽。

7.2.5规划方案汇总

顺德境内共规划市域城市轨道线路5条,即轨道1、2、3、6、7号线,其中轨道7号线为顺德-番禺之间城市轨道线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总长约93.6公里,共设置车站53座,具体如下表所示。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日前,《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未来3年,高新区将斥资 3亿多元进行公共交通的升级改造,新增13个公交枢纽站、10个公交首末站,新辟59公里公交专用道,新设近20条公交线路,新增210辆公交车。 根据规划,至2015年,高新区将设置A类公交枢纽新区城际站,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集散点;B1类枢纽苏州乐园站,作为高新区内外客流最大转换点;另设B2类 湿地公园、生态城、华山路、汾湖路、竹园路、新亭路枢纽和B3类管委会、大阳山、通安、阳山花苑、白马涧枢纽。另外,高新区将结合公交枢纽场站所处区位和用地条件,对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办公、居住等综合开发。与此相关,高新区将在未来3年新增10个公交首末站。分别为:汽车城站、理想城站、文昌路站、华为路站、湿地公园东站、玉屏路站、湿地公园枢纽站、生态城站、大阳山枢纽站、石湖 景区站,并改建兰凤寺公交首末站。 在公交线网方面将做进一步优化。按照规划,高新区未来3年将新增苏州乐园至苏州北站、生态城至东南环立交枢纽站的主干线;新增分别串联北部商贸点、南部商贸点的环线;新增苏州科技城至湿地公园、兰凤寺至苏州乐园、理想城站至苏州乐园线路,以加强山河佳苑、理想城等区域的公交联系;新增金市站至玉屏路首末站线路,以加强苏州科技城南北联系;新增中心城西部环线(新区公园站-何山路-长江路-马运路-珠江路)、科技城环线、大阳山站至白马涧枢纽线路,以方便有轨电车换乘; 新增东渚站至生态城站,以加强龙景花园公交覆盖;新增浒墅关工业园环线,以加强该工业园公交覆盖。另外,353路、333路与有轨电车重合的太湖大道段,将改线走马涧路西延伸段。 在便利高新区新行政中心交通方面,将新辟苏福路至科普路(经滨河路、马运路)、青花路至科普路(经浒杨路、兴贤路)、建林路至科普路(经通浒路、中唐路、松花江路、五台山路、金沙江路)的公交线路。 目前,高新区公交专用道总长度为16.8公里,占高新区主干路长度的比例不足7%,分布零散,未形成网络。针对这一现状,高新区将在2020年结束前新建共计约59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其中,未来3年内,将对长江路、何山路、苏福路等路段进行改造,至2020年,建林路、苏浒路、兴贤路等路段也将开辟公交“专属通道”。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一个广东中山项目的策划案

一个XXXX项目的策划案 一、市场概况-----------------------------------------------------3 〈一〉 XX概况---------------------------------------------3 〈二〉 XX市经济消费状况------------------------------6 二、项目优劣势分析-------------------------------------------10 三、项目定位---------------------------------------------------13 四、营销策略----------------------------------------------------14 (一)目总体营销概念设计------------------------14 (二)项目卖点挖掘及组合方式------------------20 (三)项目品牌的建立极其过程------------------22 (四)项目入市时机与姿态---------------------------24 (五)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断修正市场目标-------24 前言 承蒙XX市君悦房地产开发XX赏识,本公司有机会参与君悦豪庭商场(以下简称本项目)的商场提供推广策划意见。敝司将以素具之专业精神及经验,为贵司详细分析现XX情况;继而,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及优势,提供一系列的销售及推广建议,务求协助贵司凭着周详而紧密的推广计划,成功策划XX君悦豪庭商场项目。 XX市“君悦广场”初步策划建议书 一、市场概况 〈一〉XX概况 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XX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北接番禺市和XX市,西邻江门市、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连接XX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XX市和XX相望。全市行政管辖X围面积1800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分 位于中部的城区分为东区、南区、西区、中区、北区共5个区、是XX市的***、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北部有小榄、南头、东凤、黄圃、东升、阜沙6个镇。小榄是全国百强镇之一、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十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五金业为特色工业;南头、东凤、东升等镇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已成规模。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则,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 园区。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基础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 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

建设同步,保证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 (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具体见《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立交桥匝道入口应大于50米,距离交叉口应大于80米。 表1 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米)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目录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1.2 规划背景 1.3规划依据 1.4规划理念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二、规划目标 2.1区域发展现状 2.2交通愿景 2.3远期发展目标 2.4近期发展目标 三、交通发展战略 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 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 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 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 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 五、交通发展趋势 六、综合交通规划 6.1 对外交通规划

6.2 干路网规划 6.3 公共交通规划 6.4 停车规划 6.5 交通管理规划 6.6客货运系统 6.7近期建设重点 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图集) 南朗镇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2007年9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项目委托:中山市南朗镇人民政府 南朗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甲级0010001 深圳市深临字第200114号 编制时间:2007年8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工: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总工:杨律信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魏正波城市规划师 孙昊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李鑫城市规划师 王晋暾城市规划师 项昺城市规划师 李轲城市规划师 何斌城市规划师 张迎规划师助理 协编单位: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参加人员: 给水、排水工程:聂洪文(总工、高级工程师)陈天凌(工程师) 电力、通信工程:肖珈琦(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方阳生(工程师)燃气工程:王引平(燃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冬青(高级工程师)环卫工程:曾新民(副总工、高级工程师)邓永华(工程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人: 规划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给排水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电力电信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燃气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1) 第一节城镇发展目标 (1) 第二节城市发展策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空间政策管制规划 (4) 第一节“三区”划定 (4) 第二节“四线”管制 (5) 第三节空间政策管制分区 (5) 第五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6) 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区域协调 (8)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1) 第十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第十三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 (15) 第十五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6) 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7)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8)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8)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9)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9)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0) 第十七章城镇防灾规划 (21) 第一节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1) 第二节人防设施布局 (21) 第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1)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一节近期发展目标与规模 (22) 第二节分区发展策略 (22) 第三节近期重点控制与建设地区 (23) 第四节政府近期行动与土地供应计划 (23) 第五节近期建设与中远期发展的衔接 (23)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4) 第二十章附则 (24) 附录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5) 附表1:现状用地汇总表(2006年) (31) 附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远期2020年) (31) 附表3:近期用地平衡表(至2010年) (32) 附表4:规划城镇主次干道一览表 (33) 附表5:配建停车场指标标准一览表 (34) 附表6:公共设施标准一览表 (35)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VIP专享】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文本 (公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2)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 (6)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石家庄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有关上位规划的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促进石家庄高新区合理地开发与 建设,特编制《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第1.2条: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 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1.3条:规划范围:北至北二环路东延,南至南三环,西至现状京珠高速公路,东至东三环,规划面积为74.68平方公里。 第1.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2012.3);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002年版);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1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 13.《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9.6); 14.《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2009.7.1); 15.《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12.1); 16.《石家庄市城乡规划条例》(2014.6.1); 17.《河北省城市红线管理规定》(2012.12.1); 18.《河北省城市黄线管理规定》(2012.12.1); 19.《河北省城市蓝线管理规定》(2012.12.1); 20.《河北省城市绿线管理规定》(2012.12.1); 21.《河北省城市紫线管理规定》(2012.12.1); 22.《石家庄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2.5.1); 23.《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3); 24.《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程序规定》(2015.3)。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2.1条:功能定位:集优良的生态环境、前沿的新兴产业、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优质的生活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城。 第2.2条:发展目标 1.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 河北省自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示范基地; 3. 石家庄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标杆。 第2.2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用地规模为74.6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 60.10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规模14.58平方公里。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附件2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总计35项10152877 一基础设施工程(6项)2142827 (一)公路工程(2项)970527 高速公路项目805700 1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山翠亨至 珠海唐家) 高速公路20.56公里。8057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普通公路项目164827 2中山市南外环互通工程南外环改线长度约为2.47公里,设一座约850米长 隧道,5座匝道桥共计长度约3020.3米,匝道长度 总计约5.1千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164827 市交通运输局 (二)水利工程(1项)15300 水利防灾减灾项目15300 3中山中顺大围福兴至石龙堤段达标加固及河岸 整治工程 堤防达标加固和河岸整治总长度为3315米,堤身加 高培厚,堤顶防汛道路拓宽至15米,对堤外滩地及 河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交通桥、人行桥各两座; 福兴堤段背水侧给水管改线等。 15300 小榄镇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三)城市建设工程(1项)58200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582000 4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14.1公里。5820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四)环保工程(2项)575000 污水处理项目575000 5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 域) 整治小隐涌流域火炬开发区内30条河涌,河涌总长 度66.15公里,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15.45公里, 泵闸新(重、扩)建9座,新开渠道500米,清淤 296119.5立方米。 383000 市水务局 6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南朗流域)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面保洁工程、水质监 测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68.23公 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3座,河道底泥清淤 量为16.62万立方米。 192000 市水务局 二产业工程(23项)5504480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1项)350000 人工智能项目350000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通方案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 通方案 1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通方案 1.1.项目概述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陕西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相得益彰的。经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使道路交通朝着“有序、安全、畅通,充分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改进交通环境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的需求。 1.2.项目的整体规划 1.2.1.建设目标 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交通管控效率为目的,建设一套符合西安高新区实际需求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高新支队交通指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交通管控中心的工作效能。 1.2.2.建设内容 1.实时、自动的交通信息采集 采用线圈、视频等检测手段,实时自动的采集道路交通的流量信息 实时的采集区内停车、占道停车信息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图规划背景:为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市政府建设“省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中山市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了本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活力、环境品质和改善民生,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研究范围: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主城区为规划研究重点范围。本次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目标:践行“公交都市、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集约、绿色、和谐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中山市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内涵发展、低碳理念,强化“多元网络体系、设施支撑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实现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精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中山市“公交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与方向。 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客运走廊为纽带,以换乘枢纽为节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化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层次分明、模式多元、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大公交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结合中山市“两轴两带、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城市向东发展及“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线网串联城区以及各主要镇区,并全面对接周边广州、佛山、珠海、深圳、江门等周边城市。快速公交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公交骨干走廊,全力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同打造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快速公交网络覆盖全市80%公交骨干走廊,快速公交通道网络化。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外围组团至主城区控制在60分钟以内,市中心至主城各主要枢纽30分钟可达。 常规公交规划:针对多样的交通需求,以提升公交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推动公交网络融合、提升公交服务覆盖为重点,形成“层次合理、城乡一体”的地面公交系统,建立与小汽车相比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近期规划快线23条,其中新增4条、保留19条,规划支线微型巴士线路13条。 公交场站规划:规划公交场站362处。以铁路、城际轨道、港口码头、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规划布局为基础,规划形成“9主21副32节点”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结构,总面积约为37.1公顷,其中独立占地型公交枢纽站29个,用地23.8公顷;项目配建型公交枢纽站33个,用地13.3公顷;规划公交首末站277个,其中新增与调整公交首末站144个;规划公交停保场23个,总用地规模约为57.3公顷。 水上巴士规划:根据中山市水域现状、沿线岸线和用地规划,规划6条水上巴士航线;规划6条跨市水上巴士航线。 主城区出租车规划:出租车停靠站规模达到235处,其中石岐区65处,东区85处,西区50处,南区35处。 公交行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分区经营、公交公益”的原则,分区域整合城市公交资源,完善票价和补贴机制,推动全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材料2015130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为加快高新区发展转型、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编制将合理挖潜存量用地,科学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彰显山水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4年5月份启动,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专家论证。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2015年2月27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535960146.html,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狮山街道行政边界、西至金枫路(中环快速路)、北至枫津河,总规划用地面积19.0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州主城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发展高效、乐活宜居的生态型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25.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55.75公顷;军事用地1.93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45.23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十字、一环、八片”的空间结构: 1、“一带”: 即运河景观带,沿京杭运河构建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将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居民,对话主城,彰显特色。 2、“十字”: 由东西向狮山路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向长江路片区发展轴形成十字型发展主轴,依托轨道交通及城市中心建设,沿轴线集中布局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 3、“一环”: 即两山周边的环状发展公共设施,以两山城市中央公园为核心,环狮山和何山布局文化、体育、创意、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打造围绕两山的中央活力区。 4、“八片”: 即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狮山路商务商业区、狮山-何山活力休闲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金山浜总部经济区、向阳路创意研发区以及南、北两大生活区。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