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岗位考核分析总结报告 补充

人力资源部岗位考核分析总结报告 补充

人力资源部岗位考核分析总结报告〈补充〉按照公司领导的安排,我们在人力资源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岗位考核,

重点考察了该部门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工作饱和度及完成情况等内容,并提交了相应的总结报告。针对现人力资源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大胆设想了进行相关机构重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使此项工作更进一步完善,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部目前开展的工作,我们又对该部门的岗位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现行各岗位基本上都有业务流程(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内容都是根据公司目前的部门设置和操作者的业务能力设计的,本身不存在多大问题,关键是流程中各环节操作者的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加强推行服务承诺制和强化培训。

目前的人力资源部所担负的职能繁多,本部人力资源、电脑课、安全课、总务课、小车队等五个小部门。其中总务课的保安、食堂等运作相对较好,问题较多的是本部人力资源、小车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已有的制度执行不够。如某些违规处罚措施,人力配置,培训考核评估等等。在保留人力资源部现有各项职能的前提下,并且不降低其现有管理水平,又能正常开展工作,我们拟打破现有条框,重新进行岗位设置,以饱和其工作量,裁减冗员。通过对人力资源部的最新组织架构图和职能的详细分析,我们提出下面的建议:

说明:

1、各课主任必须承担具体工作任务,不能只进行简单、笼统、空洞的管理。

2、按本部人力资源课目前开展的工作范围,宜设4名职员,其中人事高级

干事(或主办)全面负责外联、保险等福利、协助招聘培训主办工作等。

3、电脑课宜设4名工程师(不含二厂),重点在于电脑的维护管理,至于高

级程序的开发设计,应借助于高层次的“外脑”。

4、安全课只设1名主任职员,主要对安全生产和生产卫生进行不断地培训、

监督、检查、制定相关制度以及落实安全责任制等。

5、总务课的工作繁杂,相关合并后宜设6名职员,其中主任须兼行政主办。

6、小车队的司机和车辆目前都比较多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

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 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00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 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

招聘工作效果评估报告

A 、 74%,各部门急 在今后的招聘活动中将就这些岗位 2420人应聘,为各部门的筛选工作 招聘工作效果评估报告 一、招聘活动概述 2006年5月1日起人力资源部开展了一系列招聘活动, 现就此期招聘活动作以汇总分析 ? 此次招聘活动计划招聘 48岗127人(生产部工人由原来的计划招聘 100人改为80人), 主要招聘对象为技术、管理人员及操作线工人。人力资源分别在前程无忧招聘网上海页面, 上海体育馆新发现人才交流会, 公司公示板进行三次招聘活动, 总计应聘人数约为 2420人, 其中通过网络应聘人员 1940人,通过人才市场及公司公示板提交简历人员 500余人。经各 部门招聘负责人甄选后确定技术、管理初试人员 >人,工人初试人员 徐人。经复试、笔试 甄选最终录用从,其中技术、管理人员 X 人,工人心人。此期招聘活动所产生费用(直接 费用)共计5955元人民币,其中前程无忧网络招聘信息发布费驶 元人民币,上海体育馆 新发现人才交流会展位费 2800元人民币,布展费 755元人民币。 二、数据统计 招聘成本评估 总费用(直接费用) A 元人民币,总录用人员 B 人录用人员平均费用: 平均费用比=总费用/实际录用人员数X100% 招聘完成比率 招聘完成比率: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员工录用率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该指标越小,说明录用者素质可能越高。 应聘者比率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 00%,该指标反映招聘信息的发布效果 三、数据分析 1、 成本分析:此次招聘活动共花费人民币 5955元,实录用人员94人,平均每人花费用63.4 元人民 币 2、 录用人员分析:通过以上录用人员评估中的三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三点 此期招聘活动基本满足各部门的人员需求。在数量上 达到计划招聘数量的 需人员基本到岗,部分非紧急岗位尚未甄选到合适人选, 的轻重缓急程度陆续招聘到岗。 B 、 此期招聘活动公司筛选余地较大。此期招聘工作中共计 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从而保证了此批录用人员的质量。 招聘工作效果评估 报告 一、招聘活动概述 2006年5月1日起人力资源部开展了一系列招聘活动, 现就此期招聘活动作以汇总分析 ? 此次招聘活动计划招聘 48岗127人(生产部工人由原来的计划招聘 100人改为80人), 主要招聘对象为技术、管理人员及操作线工人。人力资源分别在前程无忧招聘网上海页面, 上海体育馆新发现人才交流会, 公司公示板进行三次招聘活动, 总计应聘人数约为 2420人, 其中通过网络应聘人员 1940人,通过人才市场及公司公示板提交简历人员 500余人。经各 部门招聘负责人甄选后确定技术、管理初试人员 >人,工人初试人员 X 余人。经复试、笔试 甄选最终录用XA,其中技术、管理人员 X 人,工人X 〈人。此期招聘活动所产生费用(直接 费用)共计5955元人民币,其中前程无忧网络招聘信息发布费驶 元人民币,上海体育馆 新发现人才交流会展位费 2800元人民币,布展费 755元人民币。 二、 数据统计 招聘成本评估 总费用(直接费用) A 元人民币,总录用人员 B 人录用人员平均费用: 平均费用比=总费用/实际录用人员数X100% 招聘完成比率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 公司组织结构图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 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例图(仅供参考): 三、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 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 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 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 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 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 人工效率指标完成情况 1 2 3 2 3 5 4 5 6 0 1 2 3 4 5 6 7 201X 201X 201X 人均净利润 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 人均销售收入

某某岗位评价报告

一、岗位评价的意义 (一)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岗位评价作为确定薪资结构的一个有效的支持性工具,可以清楚地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对岗位的责任、能力要求、努力程度与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定量的评价。 (二)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岗位评价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公正、平等的工资结构,使员工在工作中体现的能力、绩效与辛苦程度可以在收入上得到相应的回报。目前本公司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从而确定一套有良好激励作用的薪资方案。2001年8月ZZ开发部员工调查问卷显示,一半多的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实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我公平。员工对薪酬普遍不满的深层次原因是现有薪酬方案不合理、不透明的结果。开发部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制定薪酬体系,以提高员工对于收入的满意度和公平感,实现充分的激励作用。 (三)奠定等级工资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讨论,开发部与北大纵横项目组达成了共识,即目前最适合开发部的工资改革方案是等级工资制。确立等级工资制需要岗位评价这个有力的支持性工具,因为岗位评价可以衡量出各岗位的排序和量化差异,并将之对应到各个职系中相应的职级,从而确定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 二、岗位评价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就事原则岗位评价针对的是工作的岗位而不是目前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 一致性原则所有岗位必须通过同一套评价因素进行评价。

完备性原则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上的各项因素,彼此间是相互独立的,各项因素都有其各自的评价范围,这些范围彼此间是没有重叠且没有遗漏的。(参见附件1 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 针对性原则评分因素应尽可能结合企业实际,这需要在实际打分之前,对专家小组成员进行培训。项目组与专家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的各类因素的权重和各个因素的定义进行协商讨论,尽可能切合实际。 独立性原则参加对岗位进行评价的专家小组的成员必须独立地对各个岗位进行评价,专家小组的成员之间不应该互相串联,协商打分。 保密原则由于薪酬设计的极度敏感性,岗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评价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是处于保密状态。当然,在完成整个薪酬制度的设计之后,岗位的分布应该公开,使全体员工都了解到自己的岗位在公司的位置。 三、岗位评价的流程 根据经验,这次开发部岗位评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清岗、撰写职务说明书、组建专家组和操作组。 培训阶段这一阶段需要确定评价表的因素定义和权重,确定标杆岗位,进行试打分并统一专家组成员的评判标准。 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是岗位评价的核心阶段。专家们按部门对岗位进行打分,操作组需要并行工作,对评价结果及时处理并反馈。 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对打分的结果进行排序,对不合理的岗位/因素重新打分,并对排序进行相应调整。至此,整个岗位评价工作结束。

(最新)某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报告

浙江X X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报告

目录 (1)岗位价值评估过程概述 (003) (2)岗位价值评估结果排名 (014) (3)岗位价值系数测算 (019) (4)岗位薪酬层级关系图 (020) (5)岗位价值评估模型 (032)

第一部分:岗位价值评估过程概述 1、岗位价值评估又称职位价值评估或工作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过程。 2、岗位价值评估的三个基本特点: (1)岗位价值衡量的是公司所有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不是某一个岗位的绝对价值,如果岗位价值的结果脱离了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则没有任何意义; (2)岗位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3)岗位价值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 3、关于岗位价值评估的理解: (1)岗位价值评估是解决公司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 (2)岗位价值是对不同岗位价值的定性判断,而非定量分析; (3)岗位价值评估主张以工作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 (4)岗位价值评估是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模型在不同岗位之间使用同一尺度进行衡量,而非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衡量尺度。 4、XX岗位价值评估是由公司评价小组共同评价的结果,共分为10组,共有20位员工参加了岗位价值活动,公司高层又对部分岗位(包括B层级及个别C、D层级岗位)进行了评价。 5、在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大面积的不合格数据,所以我们视本次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为有效。 6、XX的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将为下阶段进行薪酬层级关系图设计与市场薪酬水平的接轨,以及整个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数据基础保障。 7、为了体现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保证与市场接轨,人力资源部建议XX每隔1~2年进行一次岗位价值评估。

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XX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1.1公司背景....................................................... 2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1.2.1管理人员..................................................... 31.2.2技术人员..................................................... 41.2.3市场人员..................................................... 5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62.1概述........................................................... 6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6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72.2.3组织结构..................................................... 72.2.4人力资源规划................................................. 72.2.5工作分析..................................................... 82.2.6员工培训及开发............................................... 92.2.7绩效考核................................................... 112.2.8薪酬....................................................... 14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 17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分析报告模板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分析报告模板人力资源部月聘请分析报告

目录1、简介 1.1 目的 1.2 范畴 2、衡量指标定义 3、数据源 4、衡量指标分析 4.1 简历初选通过率 4.2 有效简历率 4.3 初试通过率 4.4 复试通过率 4.5 报到率 4.6 聘请打算完成率 4.7 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 4.8 聘请渠道分布 4.9 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4.10 月聘请指标汇总 5、发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问题一 5.2 问题二 5.3 问题三 5.4 问题四

人力资源部月聘请分析报告 关键词: 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初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聘请打算完成率、 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聘请渠道分布、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摘要: 本月人力资源部共对份简历进行了初步选择,简历初选通过率为,有效简历率为,初试通过率为,复试合格率为,报到率为,聘请打算完成率为,最终录用人,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为元。 缩略语清单:

1简介 1.1目的 本报告是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聘请工作的衡量和分析,适用对象为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聘请专业人员等 1.2 范畴 本报告衡量和分析的范畴为年月及各子公司聘请打算完成率,并通过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笔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聘请打算完成率、人均直截了当聘请费用、录用人员信息渠道分布等指标进行说明。 2 衡量指标定义 本报告使用的衡量指标的定义可见各表标题 3数据源 本报告运算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为由拟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的月聘请打算、月份聘请工作总结。 4衡量指标分析

4.1简历初选通过率=人力资源部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的简历总数 自月日-月日 图表1:简历初选通过率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公司组织结构图(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分析: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样本

XX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 1.1公司背景 (2) 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 1.2.1中高层管理人员 (2) 1.2.2技术人员 (4) 1.2.3一线生产人员 (6)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7) 2.1概述 (7)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 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7) 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 2.2.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8) 2.2.4组织结构 (9) 2.2.5人力资源规划 (9) 2.2.6工作分析 (10) 2.2.7招聘与选拔 (14) 2.2.8员工培训及开发 (15) 2.2.9绩效考核 (19) 2.2.10薪酬 (25) 2.2.11企业文化 (32) 2.2.12结论 (33)

前言 为了更好地深化XX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XX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02年10月—2003年5月,XX大学MBA人力资源课题组本着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和保密性的原则对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诊断。 本次诊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课题组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X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公司HRM分析报告 本次HRM分析主要采用了员工代表面谈、员工行为观察、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HRM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HR的结构情况与分析 1.各层级人员比例:截至到2016年5月12日,公司在册员工2163人(含人事代理员工131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基层人员人。 2.干部与工人比例:干部1093人,工人1070人。

51% 49% 干部1093人 工人1070人 79% 21% 在岗1705人非在岗458人 84% 16% 男职工1817人女职工346人

6.人员年龄结构:50~60岁的有889人,46~50岁的有375人,41~45岁的有149人,36~40岁的有168人,31~35岁的有334人,30岁及以下的有248人。 7.公司所属各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机关及二级机构212人,分公司387人,项目部1042人,助勤人员64人,非在岗人员458人。

8.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84人,助理级职称405人,员级职称106人,没有技术职称的干部89人。 9.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高级技师50人, 技师145人,高级工608人,中级工215人,初级工52人。 二、公司HRM的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

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只是事务性职能工作而已,还没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公司管理层很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本职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二)目前还未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不断的改革发展,需要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往往造成人员与职位匹配度不高,产生“凑

公司岗位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浙江X X公司 岗位价值评估报告

目录 (1)岗位价值评估过程概述 (003) (2)岗位价值评估结果排名 (014) (3)岗位价值系数测算 (019) (4)岗位薪酬层级关系图………………………………………………………………………………………………………………………

(020) (5)岗位价值评估模型 (032)

第一部分:岗位价值评估过程概述 1、岗位价值评估又称职位价值评估或工作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织中的阻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过程。 2、岗位价值评估的三个差不多特点: (1)岗位价值衡量的是公司所有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不是某一个岗位的绝对价值,假如岗位价值的结果脱离了企业那个特定的环境,则没有任何意义; (2)岗位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3)岗位价值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 3、关于岗位价值评估的理解: (1)岗位价值评估是解决公司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 (2)岗位价值是对不同岗位价值的定性推断,而非定量分析;

(3)岗位价值评估主张以工作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 (4)岗位价值评估是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模型在不同岗位之间使用同一尺度进行衡量,而非不同岗位采纳不同的衡量尺度。 4、XX岗位价值评估是由公司评价小组共同评价的结果,共分为10组,共有20位职员参加了岗位价值活动,公司高层又对部分岗位(包括B层级及个不C、D层级岗位)进行了评价。 5、在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觉大面积的不合格数据,因此我们视本次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为有效。 6、XX的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将为下时期进行薪酬层级关系图设计与市场薪酬水平的接轨,以及整个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数据基础保障。 7、为了体现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保证与市场接轨,人力资源部建议XX每隔1~2年进行一次岗位价值评估。

综合部岗位评价分析报告

综合部岗位评价 分析报告 一、概述 根据集团企管部制定的岗位评估方法指导书,依据指导书中岗位评价的意义、原则、流程,做出综合部岗位评价分析报告。 二、岗位数量 经过前期定岗定编方案的执行,制定了综合部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岗位数量。 通过整理和统计,综合部数据如下: 1、综合部4块业务,分为:行政办公、人事、企管、安全; 2、综合部岗位:本次岗位分析共计15个岗位,见综合部定岗定编计划表。 三、评价依据 本次岗位评价主要依据为综合部岗位说明书、日盛达集团岗位评估方法指导书。 四、评价方法与工具 本次评价选用了指导书中的因素评分法,根据指导书中岗位分析评分表模板,确定了七个主要因素: (1)对企业的影响:通过比较一个岗位影响力的范围和程度衡量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影响)以及对企业效果贡献的大小。 (2)监督管理:通过比较一个岗位包含直接和间接下属的人数与级别衡量其在监督管理方面体现的重要程度。 (3)责任范围:通过比较一个岗位涉及的独立性、管理范围、控制主体级别等方面衡量其责任范围的大小。 (4)沟通技巧:通过比较各类沟通对一个岗位的重要程度和频繁程度反映该岗位对沟通技巧的能力要求大小。 (5)任职资格:通过比较一个岗位所需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衡量其

对任职资格的要求。 (6)工作难度:通过比较一个岗位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程度衡量其需要解决问题的难度。 (7)环境条件:通过比较一个岗位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和危险程度来衡量其工作环境的条件状况。 以上七个主因素又划分15个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对应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权重。 1、本次岗位评价的总分数为1500分,七大因素的分数比例为100:200:300:300:200:200:200,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子因素上。同时确定了各子因素的分数权重,见岗位分析评分表。 2、进行评价的时候,只要针对每一个岗位的每一项因素给出相应的分值,然后将每一个岗位各个子因素的权重得分加起来,就是该岗位的评价得分。(注:评分表模板进一步细化,打分均按从高原则,尽量避免主观因素打分不公平) 五、岗位评价结果 通过前述岗位评价过程(详表见综合部岗位分析评分表),综合部岗位评价汇总表如表1所示: 序号主要因素 岗位 因素得分 总分对企业 的影响 监督 管理 责任 范围 沟通 技巧 任职 资格 工作 难度 环境 条件 1 办公楼保洁 2 2 10.5 2 1. 3 7.5 1.3 26.6 2 厂区保洁 2 2 10.5 2 1. 3 7.5 1.3 26.6 3 保安 2 2 10.5 3 1.95 6 1.75 27.2 4 厨师 2 2 10. 5 2 3.5 9 1.3 30.3 5 办公室内勤 3 2 10.5 2.5 3.25 9 1.3 31.55 6 保安组长 3 4.5 13 3.3 3.05 7.5 2.35 36.7 7 保安队长 4.5 5.5 16 4.7 3.7 9 3 46.4 8 人事干事 4.5 4.75 14.5 4.7 3.25 13.5 1.3 46.5 9 企管干事 4.5 4.25 14.5 3.5 3.55 15 1.3 46.6 10 现场检查 4.5 4.75 14.5 3.5 3.25 13.5 2.75 46.75 11 后勤主管 4.5 4.5 17.5 4.7 3.7 13.5 1.3 49.7 12 安全员 4.5 5.5 16.5 4.7 3.7 15 2.75 52.65

某市建设发展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报告(DOC 19页)

某市建设发展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报告(DOC 19页)

某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报告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四年七月

1. 概述 北大纵横项目组在杭州城建领导和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结合我们的经验,编写了38份岗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对全部38个进行了岗位评价工作。 本次岗位评价采用了评分法。参加评估的专家10人,岗位评价阶段实际操作过程用时1天。岗位评价涉及岗位有38个,由于岗位有新的调整及专家组成员对个别评价因素理解偏差比较大,对综合管理部的岗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对个别因素进行了重新打分。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此次岗位评价结果反映了杭州城建岗位间的相对价值。为我们下一步薪酬体系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本次岗位评价的原则 ?对事不对人 岗位评价针对的是工作的岗位而不是目前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评价是以岗位说明书中

的职责范围为基础,抛开现任职人的个人因素。 ?评价因素保持一致性 所有岗位通过同一套评价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因素涵盖了所有岗位薪酬因素,但是对于不同的岗位来说,重要的薪酬因素有所不同。 ?评价因素具备完备性 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上的各项因素,彼此间是相互独立的,各项因素都有其各自的评价范围,这些范围彼此间是没有重叠且没有遗漏的。 ?个性化设计 根据杭州城建的业务性质和战略重点,确定符合实际的评价因素。另外,在实际打分之前,对专家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向专家们解释了评价体系,力求使得每位专家能从战略的高度来理解评价因素和岗位设置。 ?专家独立评判 要求参加岗位评价的专家小组成员独立地对各个岗位进行评价,禁止专家小组的成员之间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 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

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四)岗位类别分析 公司现有员工162人,按岗位类别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经理级人员、其他人员四个类别,各类别人数分布情况见下图: (1)从管理幅度(管理岗位人数与其他岗位人数的配置比例)上看,我公司的管理幅度为1:2.4,科学的管理幅度一般为1:5~7,最合适的比例为1: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因部门分散,架构不清晰,造成管理岗位人员过多,此种情况导致头重脚轻、交叉管理增多,有时会出现员工无所适从的现象;同时也会造成沟通不畅、部门协作不得力、相互推诿等不良现象。 (2)从管理层级上看,职位层次比较繁杂。 (3)从岗位结构上看,综合管理、后勤等支持类岗位过多,专业、销售类岗位配置不足,应适当优化人员结构。 (五)司龄分布分析 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可以看做是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认同,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任,也是对企业忠诚的表现之一,老员工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渠道,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延续,也是企业发展的助力,我公司员工的司龄分布见下图: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截至2016年7月) 分析的目的: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总结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人力资源动态,使人力资源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时提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建议,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一、公司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 截至2016年7月11日,公司员工合计64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比9%,中层人员(核心员工)19人,占比30%,基层普通人员39人,占比61%。 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或核心员工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二、人员组织分布 从人员的组织分布上看,64人中福州总部31人,占比48%(其中研发14人,占比21%,不包含黄总监);厦门运营中心5人,占比8%,各大区办事处(四川、江西、安徽)28人,占比4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员组织分布较为合理。作为公司核心的研发团队占比21%,各大区办事处占比44%;研发部门保障了公司产品品质及产品创新,各大区办事处为公司创造了直接效益。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看,公司应走集团化发展思路,集团各职能部门主要起监管与规范作用。 随着公司的不断的发展、新市场的开拓,公司人员配置应向各大区办事处倾斜,占比由现在的44%逐步提高至50%~60%。随着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及储备人才招聘工作的开展,大区办事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各部门人才需求上看,招聘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区域销售经理(储备)需要从外部补充3-4人,客服专员补充1人。 三、年龄结构分析 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部门负责人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从公司年龄结构分布上看:各层级年龄分布较为合理。高层、中层队伍是公司各项工作具体指导和推进的两个层级,平均年龄为43.3岁及32.2岁,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作为执行层的基层队伍平均年龄26.8岁,以青年工作者为主。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书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31.1公司背景.............................................................................................................................. 3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31.2.1管理人员........................................................................................................................... 31.2.2技术人员........................................................................................................................... 51.2.3市场人员........................................................................................................................... 6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72.1概述....................................................................................................................................... 7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7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2.2.3组织结构........................................................................................................................... 82.2.4人力资源规划.................................................................................................................. 92.2.5工作分析........................................................................................................................... 92.2.6员工培训及开发......................................................................................................... 122.2.7绩效考核....................................................................................................................... 142.2.8薪酬................................................................................................................................ 17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