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指将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吸引投资者参与,实现对

电影作品的融资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金融操作方式。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电影版权证券化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将综述电影版权证券化相关的文献,以期更好地了

解这一新兴领域。

一、电影版权证券化简介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指将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发行证券,并在证券市场流通,以吸引资金投入,实现对电影作品的融资和价值最大化。通常情况下,电影公司或制

片公司将拥有的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打包,将其分解成若干份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发行,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即可享有相应的收益。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好莱坞制片公司试图通

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了电影版权证券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

断发展和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版权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融资方式。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不少电影公司和制片公司实施了电影版权证券化项目,获得了成

功的融资效果。在中国,电影版权证券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扩

大和成熟,电影版权证券化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优势

电影版权证券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为电影制作公司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使

得其可以更灵活地获取资金,推动更多优质电影作品的制作。对于投资者来说,电影版权

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使其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证券化方

式也可以为电影作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2. 挑战

电影版权证券化也存在着一些挑战。电影作品的创作和市场风险较大,电影版权证券

化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管理。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市场需求和流动性也是一个

挑战,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电影版权证券化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挑战。

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电影版权证券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

展空间。未来,随着金融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影版权证券化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国

际合作和国际交流也将为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实施电影版权证券化项目时,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措施。制片公司和电影公司需要对

自身拥有的版权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打包,确定适合证券化的项目。需要对投资者的需求和

市场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适合的证券化方式和策略。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环境的建设,保障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一种将电影版权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和交易的新兴财务手段。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本文旨在探讨电影版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现实运作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可以总结为三方面:一是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理论,二是特定于电影产业的理论,三是结合当代经济环境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理论认为,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并在证券市场上交易,可以实现规模化的融资和高效的资本配置,从而优化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相应的,电影版权证券化也具有规模化金融融资、证券化资产管理和重视风险控制等优点。 特定于电影产业的理论则主要探讨为电影产业开展证券化创新提供的实践背景和经济基础。其中,重要的因素有电影产业的内容、风险特征和价值规律等。 结合当代经济环境的实践探索,则主要探讨电影证券化对于当代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市场化的加速,电影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证券化也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和鼓励。 二、现实运作: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可以概括为:电影公司将其拥有的版权资产打包成证券进行发行,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以此为基础进行金融融资。其中,电影公司的版权资产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交易模式包括公开发行、定向发行和私募等模式。目前已经有不少电影公司和机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和交易,如美国的法拉利媒体集团、中国的作为影视等。 然而,当前电影证券化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市场信息不透明、资产证券化标准尚未建立、投资者人群受限等问题。同时,电影产业的特殊性也限制了证券化运作的深入发展。 三、风险管理: 电影版权证券化涉及多方面的风险,如市场、信用、流动性和操作等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电影证券化的重要课题。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指将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吸引投资者参与,实现对 电影作品的融资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金融操作方式。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电影版权证券化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将综述电影版权证券化相关的文献,以期更好地了 解这一新兴领域。 一、电影版权证券化简介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指将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发行证券,并在证券市场流通,以吸引资金投入,实现对电影作品的融资和价值最大化。通常情况下,电影公司或制 片公司将拥有的电影作品的版权进行打包,将其分解成若干份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发行,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即可享有相应的收益。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好莱坞制片公司试图通 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了电影版权证券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 断发展和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版权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融资方式。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不少电影公司和制片公司实施了电影版权证券化项目,获得了成 功的融资效果。在中国,电影版权证券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扩 大和成熟,电影版权证券化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优势 电影版权证券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为电影制作公司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使 得其可以更灵活地获取资金,推动更多优质电影作品的制作。对于投资者来说,电影版权 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使其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证券化方 式也可以为电影作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2. 挑战 电影版权证券化也存在着一些挑战。电影作品的创作和市场风险较大,电影版权证券 化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管理。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市场需求和流动性也是一个 挑战,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电影版权证券化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挑战。 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电影版权证券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 展空间。未来,随着金融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影版权证券化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国 际合作和国际交流也将为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实施电影版权证券化项目时,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措施。制片公司和电影公司需要对 自身拥有的版权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打包,确定适合证券化的项目。需要对投资者的需求和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Chidambaran、Fernando和Spind(1999)研究了信用增级的新方法,他们指出,证券发行人可以在不改变产品交易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增强信用。 针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风险,Halladay(2005)分析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明确指出了其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法。Sylvain Michael(2013)发现,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对冲租赁合同到期时的剩余价值损失,从而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逐渐发展成为最活跃的场合,2007年到达发展规模的最高峰。但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经济危机,使其逐步下滑。再看欧洲资产证券化市场,自欧元诞生后,其资产证券化也开始飞速发展,但由于欧洲各个国家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致使其融资租赁业资产化的总体规模产生差异。

资本练成华谊兄弟(盈利模式)

作者:文芳 近年来,影视业成为各路资金角力的又一战场。在资金推动下,影视制作、发行、院线等影视产业链三大环节已初步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类似华谊兄弟这样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巨头,有望成长为中国未来的娱乐大亨。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执掌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不仅通过推出《手机》等贺岁片、《夜宴》等大片等晋身中国一线影视制作公司之列,二人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和艺人创利等方面,也体现了出色的财技。通过充分利用资本,华谊兄弟实现了超常规的成长。华谊兄弟能够持续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得益于其在影片运作、资金链管理、版权经营上的独到模式。 以股权回购融资引入多轮资金, 王中军兄弟持股不减反增 2003年电影制作环节对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开放,为影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华谊兄弟的迅速成长就得益于这两类资本的推动。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 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而在融资过程中,王中军兄弟的股权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从50%上升到77%(图1)。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于1994年创办。2000年3月,王中军和太合集团各出资2500万元,将其重组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中军兄弟持有50%的股权。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拥有了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主业为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正是它的2500万元,使华谊兄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在制片领域,到2003年,华谊兄弟已占国内30%的票房,2004年继续增长到35%,其2004年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至2004年12月,华谊兄弟已成为年均制作3-4部影片、100集电视剧的内容提供商老大。其迅速成长得益于设立导演工作室、联手冯小刚打造“贺岁”系列,从2001年的《大腕》到2003年的《手机》(1700万元)、2004年的《天下无贼》(3000万元),票房节节攀升。 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兄弟2000年底买下一家仅7个签约艺人的经纪公司,到2004年,其签约演员已包括陈道明、胡军、王姬、李冰冰、范冰冰等40多位;此外,华谊兄弟还涉足音乐领域,2004年与战国音乐组建了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并向发行环节延伸产业链,2003年5月,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股份制改造中,华谊兄弟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之后增持到取得控股权,并将其改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2003年,其发行的三部影片《卡拉是条狗》、《手机》、《天地英雄》赚得1亿元票房,在发行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11%。 随着实力的壮大,华谊兄弟开始进入加速扩张阶段,为解决所需资金,公司又进行了三轮私募,先后引入了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传媒集团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与合资时相比,王中军兄弟的财技已然提升。在这三轮融资中,华谊兄弟均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手法操作,公司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由此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二人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 2004年底,华谊兄弟从TOM集团募得1000万美元,以约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公司手中45%的股份后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此后,TOM又以6倍市盈率即500万美元获得华谊兄弟27%股权、以500万美元认购年利率为6%的可换股债券,华谊兄弟承诺TOM 转股后股权可达35%,信中利以70万美元获得3%的股权,王中军兄弟持有的股权则上升到70%。这样,太合以300%的投资回报率退出。 得到资金补充的华谊兄弟,开始在制片方面向大片转型,有了《情癫大圣》、《夜宴》等投资过亿的大制作,并起用了章子怡、成龙等明星以打开海外票房,《夜宴》的海外版权预售高达4亿元。同时,其拍片数量也增长到年均4-5部。2004年,它又启动合拍机制,与索尼-哥伦比亚、香港英皇等欧美、港台片商合拍了《功夫》、《情癫大圣》等。 2005年,华谊兄弟开始进攻电视剧领域,通过并购天音传媒,收编了张纪中和黄磊。相比电影,电视剧的盈利模式简单、回报快,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对电影业绩的起伏能起到平滑作用。电视剧的回收周期在两年左右,比电影起码快一倍。据分析,如果年产量达到华谊兄弟设定的800-1000集的目标,以平均20%的行业利润率计算,一年后每个季度都能为其带来可观的现金回报。目前电视剧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年出品剧集超过150集的不过十几家,低于40集的占到近50%,70%的公司都不赚钱,其原因是成本压缩后内容粗制滥造,这种状况有利于华谊兄弟的整合。

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兴起背景与发展趋势美国是最早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国家,也是最早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和尝试的国家。1960 年,美国启动了信用卡应收账款的证券化。1981 年,按揭贷款的一派繁荣景象催生了房屋贷款证券化。从1997 年鲍伊证券正式登台亮相开始,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经历了一个萌芽、成长、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历程始终与技术创新遍地开花、知识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制度、市场、技术创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与、资产评估方法的日新月异融合、交织在一起的。从美国的实际运作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电子游戏、音乐、电影、娱乐、演艺、主题公园、时装设计的品牌、最新医药产品的专利、半导体芯片,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等。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迄今为止,美国涌现出的一系列案例,加总起来也不过几十起。 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和热情。在鲍伊债券诞生后一段时间内,围绕如何将知识产权资产包进行证券化,美国许多法律、金融和商业期刊、杂志上涌现了大量的学术和非学术文章,对其深入探讨和研究。1999—2002 年是热衷探讨和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巅峰时期。而后,专家学者研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激情锐减,回归常态,相关文章数量也日益衰减,见诸报端的重大交易案也寥若晨星。近几年来,知识产权证券化重新回到人们的视域,复苏迹象明显。2005 年,首例软件证券化融资案,即Tideline 案现身美国,BCBG Max Azria 誉为年度最佳交易案。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在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 年,日本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此后,鉴于日本拥有数量庞大的知识产权资产需要进行商业化、产业化运用,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2 年4 月发表声明表示,拟对信息技术和生物领域等专利权实行证券化,富有成效地对光学专利实行了证券化。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始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国家。自Bowie Bonds案以来,美国在版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领域均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1997年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金额为3.8亿美元,2000年则达到11.3亿美元。知识产权证券化对象资产非常广泛,从游戏软件、音乐、电影、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到时装品牌、最新医药产品专利、半导体芯片,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以成为证券化的对象。尽管目前其在证券化市场中的比例不大,但其增长速度较快。当前,美国尚无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而是在个案中适用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联邦破产法、美国统一商法典、

关于网络小说改编文献综述

关于网络小说改编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些年来,网络小说改变成影视剧登上荧屏或大银幕的事例屡见不鲜,这种热度不见下降反而如火如荼。网络平台带来不仅是经济革新还有影视文化的创新,收视群体的更新换代,观众主体的年轻化都促进了网络小说改编的大流。面对如此影视新势力,我们必须慎重挑选,严格把关,杜绝浑水摸鱼的低劣作品,从创作群体到监管部门,再到观众,我们都应把持正确的审美和价值观,为中国影视文化和影视力量注入力量。 关键字:网络小说改编IP 影视剧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的现象到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从最早引起广大关注的《步步惊心》到引发收视狂潮的《甄嬛传》,青春题材的电影诸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去年上映的《匆匆那年》等等,从荧屏到荧幕,由网络小说脱胎换骨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1]。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最高可达500万元。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广泛素材,改变了传统的影视剧产出模式,让资本、观众、读者、小说、影视之间实现了亲密接触[2]。同时,在改编过程中,也存在着抄袭模仿、粗制滥造、低俗恶俗的不良倾向,值得创作者反思。 我们先说网络小说为何如此之火,网络小说可以说是搭载着网络这个新媒体飞速的走进了网民们的文化世界,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范

围都是传统纸媒没发相比的[3]。而且熟悉网络小说的都知道,这些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力度强,也就是说作者会根据读者的评价和期待来调整剧情的走向,这样产出的作品是符合读者预期的甚至让读者更惊喜,这样更容易获得读者的拥护和支持。改编完成后,由网友票选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演员担纲男女主演,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制造话题,再将触角延伸到游戏、话剧、动画等多个领域[4]。这样就改变了从前“我拍你看”的影视剧制作模式,并且形成一套新的操作模板。当下“90后”“00后”逐渐成为影视产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这一代是看着网络小说长大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仍不稳定,乐意接受和跟风追捧新鲜的文化。有了这些,这样的影视剧在收视上基本有了保证,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5]。 网络小说创作者的广泛性,题材的多样性,为影视剧题材和内容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如穿越、架空、玄幻、修仙、科幻等等。一些网络小说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也是值得捍卫和推崇的[6]。 中国网络小说的生产和改编机制位于世界前列,它为中国电影弯道超车好莱坞提供了可能性,为中国故事的内生提供了动力,也为传承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7]。近两年改编较为成功的几部作品都较好地做到了上述几点,如《古剑奇谭》的一些场景设置与《山海经》勾连,这是对中国上古神话的影像化展示,并且把民间文化以亚文化的形式呈现给青年观众,更易被接受[8];《甄嬛传》文白相间的对白无疑是对中国语言魅力的最好代言,其播出期间,更是引

金融中心文献综述

金融中心研究综述 金融中心问题是介于金融学和城市经济学之间的边缘问题。国际上对于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发展起来,9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 20世纪70年代之前,不少学者对金融中心问题的研究已有所涉及,虽不系统完善,但已经认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是金融机构的一个聚集的过程。相关文献最早的是英国学者Powel(1815年)在其著作《货币市场的演进:1384一1915年》中,描述了银行聚集并集中到伦敦的过程。1933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Christaller 提出并证明,城市的形成主要遵循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1940年德国学者Losch运用企业区位理论,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提出了生产区位经济景观。1960年Vemon提出了金融机构聚集的原始动机,并认为这种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便利,吸引了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公司或金融机构的集中,能够促进为熟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20世纪70年代后,对金融中心的系统理论阐述首先来自美国著名金融学家Kindleberger(1974)。他认为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他指出:“单一金融中心的效率性类似于增加单一法币的效用。每个地区在对外收付时,并不是分别与其他地区进行结算,而是与单一金融中心进行结算;如此,只需要n-1个渠道,而非n(n-1)/2个。”Kindleberger认为金融中心以集中交易为其显著特征,集中交易必然提高市场流动性,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金融中心理论不断发展,同时在这一阶段,用量化的手段研究金融中心的组织结构和随着时间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一种趋势,产生了如成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主要因素分析法等一些较为流行的数量方法,丰富了对金融中心进行研究的方法,拓宽了金融中心研究的视野。H.C.Reed(1980)试图为金融中心的界定确立一套客观标准,他采用层级研究法对金融中心分级并运用阶梯式的综合判别法检验,证明形成该类结构的成因。1981年他将样本扩大到全球80个国际和地区性金融中心,发现这些金融中心有明显的层级结构特征,这一时期他利用成簇分析法比较76个城市9个金融和银行的变量,按照1900-1980年期间所指定年份的数据将金融中心分成均等的簇群,最后用分层的辨别式分析法确立了主要变量并对金融中心进行评估和排序。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将金融中心分成五个级别:省市一级的金融中心、国内地区性金融中心、全国的金融中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性金融中心。这五个级别既可以是某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也可以是世界上同时存在的金融中心的不同级别。 80年代另一个比较显著的是韩国学者帕克(Y.S.Park)将微观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指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优势。即当某一行业的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地区,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企业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具体来讲是指当企业的产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节约各方面的费用,使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设备和劳动力得到合理配置,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规模经济会对特定行业的企业产生三种引力,从而吸引该行业的企业聚集到统一地区。三种引力是:自然优势聚集力、外部经济效应和人文凝聚力。伊利森和格拉泽(Ellison and Glaeser)通过对美国产业聚集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自然优势聚集力可以解释20%左右的产业聚集现象,外部经济效应是产业集中除自然优势以外的另一个主要动力。帕克认为银行也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同样会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其具体步骤通常是在不同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将其服务的成本分散到更多的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的跨区域甚至

知识产权证券化资产池构建的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证券化资产池构建的影响因素 谭文俊;陈菊红;史童 【摘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针对在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过程中资产池创建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共选取30个主要影响因素指标并进行筛选与排序,建立关于资产池创建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最终具体分为:基础资产自身性质、基础资产归属、基础资产风险、基础资产市场因素、被许可人及管理人相关影响、证券化后影响因素六类,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This study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of asset pool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and on the basis of screening and reordering of the 30 main factor indexes,builds an evaluation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sset p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This paper finally defines 6 categori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nature of base asset,ownership of base asset,base asset risk,market factors of base asset,the licensee and management related influences,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 in China.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8(038)007 【总页数】4页(P206-209) 【关键词】知识产权;证券化;资产池 【作者】谭文俊;陈菊红;史童

内地与香港影视公司对影视版权不同的会计处理比较研究

内地与香港影视公司对影视版权不同的会计处理比较研究 作者:宋少颖朱元梁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11期 摘要:A股影视企业对影视版权通常使用存货计量,而H股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电影及电视版权及投资”计量。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资产流动性的划分、后续计量以及减值等。以A 股上市企业光线传媒与H股上市企业阿里影业为案例做比较研究,结合两家企业关于影视版权的不同处理方式,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报表的影响,并提出内地影视企业关于影视版权的计量改革可以参考香港会计准则。 关键词:影视版权会计计量光线传媒阿里影业 一、引言 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两地多方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符合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不断交流与合作的趋势[1]。但两地企业仍然存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这必然导致两地企业跨市场融资成本的提高,同时降低了两地企业报表的可比性。两地影视公司对于影视版权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判断。 大多数的国内学者认为,内地采用的库存商品法不适用影视版权的计量,应该选择无形资产模式。2005年贾立权提出影视版权更符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后续计量应采用直线法摊销[2]。宋瑞、韩存等(2016)从新准则的角度再一次提出影视版权作为特殊著作权[3],因其精神产品的属性[4]应当被确认为无形资产。高熙浓(2017)指出《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2004》年代久远,在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一成不变的准则并不符合影视企业的发展现状,库存商品法变革是必然趋势[5]。范玉刚、左岚(2019)等则从影视版权数字化[6]的角度阐述了影视版权的无形资产模式更贴近未来的主流[7]。 上述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似观点,但库存商品法究竟有无可取之处,无形资产模式又是否真的可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本文选取A股光线传媒与H股阿里影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二者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的解读与文献综述研究。探讨两地影视企业关于影视版权会计核算的差异,就对差异的分析提出内地影视企业会计处理改革的相关思考。 二、光线传媒与阿里影业的会计处理

国产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文献综述

国产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动画产业已经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品。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动画电影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就国产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1. 国产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国产动画电影要想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成功,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传播策略。文献表明,以下几种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1 多方面的宣传营销 宣传营销是国产动画电影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制定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宣传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宣传方案需要包括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才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国产动画电影。 1.2 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可以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知名度和声誉,并结 合这些企业的全球市场渠道来推广电影。例如,国产动画电影《哪吒 之魔童降世》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作,在美国等国家上映,这种合作 对于电影的全球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拓展海外市场 拓展海外市场是实现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可 以通过一些途径,如将电影推荐给国际电影节、参加行业展览、与海 外媒体进行合作等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电影在中外观众中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 2.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虽然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不少挑战。文献分析表明,以下几个方面是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所面对的最 大的挑战。 2.1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导致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 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导致国产动画电影在跨国传播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大地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范围内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范围内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

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与国际金融权力集中相对应的是发达国家内部的金融权力集中。20实际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兼并活动频繁,尤其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三爷并购,形成了混业经营的“巨无霸”金融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兼并的结果表现为大多数国家的少数几家金融巨头垄断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虽然这种资源和权力的集中有利于保持和加强金融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但也存在以下弊端: 1)金融服务功能的异化,金融中介的本意是依靠专业化服务为供需双方搭 建资金融通渠道。但垄断地位的形成,使得大量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信息 不对称和资源不匹配的优势获取超额利差,其收入更多来源于信息和资 源优势,而非服务质量。 2)金融资源分配失衡,金融垄断导致市场失灵,金融资源大量向优势行业 和区域的集中导致低收入区域、弱势群体出现金融服务的可及性障碍(包 括地理障碍、价格障碍等)。由于资源分配失衡,无论国内和国际范围内 都存在着供应过剩和供应不足同时并存的现象,前者易于引发金融泡沫,后者则加剧贫富分化、导致区域金融荒漠化,二者均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新媒体时代影视剧的传播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新媒体时代影视剧的传播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当下传播学的研究范围领域中,“新媒体”已经就能否区别于大众媒体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事物的传播离不开媒介,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在其代表性著作《艺术起源》1已经明确点出了审美活动本身是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审美活动表现与现实是恰恰相反的,反而常作为目的出现。 国外网络影视剧行业发展相较于中国,发展道路略微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依靠电视网,一条是Youtube网络用户自制视频。美国网络影视剧是依附于电视台网站或者是影视制作公司而发展的,而中国是基本依靠于网络播放视频软件作为平台。且美国网络影视剧和传统影视剧制作方式类似,都是季播剧,只是将网络作为新的播放媒介。2017年,Lígia Campos de Cerqueira Lana在《Contradictions of Female Audiovisual Production on YouTube.Estudos Feministas》2中指出Youtuber作为自制视频最大的网站在全球的影响力,且具备了极强的素人造星能力。表明了有些Youtuber明星甚至还可以与各种奢侈品牌合作,例如Michelle Phan——Youtuber3最早一批出名的美妆区Youtuber,在成名后和兰蔻合作,成为兰蔻的代言人,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美妆品牌。与此同时,Youtube作为国外最大的自制视频传播网站,也有许多Youtuber自己自制影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上传。但与此同时Youtube也非常注重版权问题,注重创作者的版权。这也是国外视频为何能一直保持创作和创新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美国网络影视剧是作为对传统影视剧的补充,例如《纸牌屋》是NetFlix 推出的以美国政治幕后操作为卖点的影视剧,不同于ABC等电视台经常播放的合家欢电视剧。而CW电视网推出的《闪电侠》作为漫威电视剧《绿箭侠》的衍生剧,却一改写实阴郁风,走明快路线。这根本就是一部科幻青春偶像剧,填补了美剧在科幻偶像剧的空白,而且不像《吸血鬼恋人》等传统偶像剧具有混乱繁杂的感情线和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国外资本也在慢慢渗透入网络影视剧,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国外网络影1Patricia Tegler.Speaking of Soap Operas by Robert C. Allen.The Library Quarterly: Information, Community, Policy, Vol. 56, No. 2 (Apr., 1986), pp. 197-198 2Lígia Campos de Cerqueira Lana.Postfeminist Heroines: Contradictions of Female Audiovisual Production on YouTube.Estudos Feministas, Vol. 25, No. 3 (setembro-dezembro 2017), pp. 1359-137 3郭建斌. 如何理解“媒介事件”和“传播的仪式观”——兼评《媒介事件》和《作为文化的传播》[J]. 国际新闻界,2014,36(04):6-19.

金融创新文献综述

金融创新下的金融管制研究文献综述 1.金融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上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上都是从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衍生出来的,差异不大。 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认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结构”。 在美国《银行词典》中,金融创新被定义为“支付制度促进银行及一般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中介作用的减弱或改变”。按照它的定义,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四类: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增强创新、信用创新和股权创新。 西方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在1986年编写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研究报告中认为,金融创新从广义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另一种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即金融领域的证券化趋势、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的趋势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学者厉以宁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在金融领域内存在许多潜在利润,但在现行的体制和手段下无法得到,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是金融创新。 徐进前认为,“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发生的金融改革”。 综上所述,所谓金融创新也就是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将金融领

可证券化知识产权资产的标准类型及选择策略

可证券化知识产权资产的标准类型 及选择策略 关于《可证券化知识产权资产的标准类型及选择策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自产生之日起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具有其特殊性,而作为一种证券化的资产,拟证券化的知识产权需要符合证券化资产的共性,在这个意义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以证券化。

因此,适格资产的选择问题就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起点。 一、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的基本特点 知识产权在基本形态上表现为无形资产,“严格来说,无形资产是会计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则称其为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 ①在无形资产的框架内,涉及到三类非物质形态的财产权:一是知识类财产权利,该类财产主要由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利益所构成,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着作权等;二是资信类财产权利,该类财产主要是经营领域中的商誉、信用、形象等具有经济内容的商业人格利益,包括商誉权、信用权和形象权等;三是特许类财产权。由于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容和特征,与传统的金融资产相比,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知识产权资产的权利状态复杂,资产收益不稳定 首先,与传统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权利状态更加复杂,可能的存在状态多样化,差异大。例如,一件作品可能是单位作品,也可能是职务作品或非职务作品,可能受着作权法保护,也可能受商标法保护,还可能受专利法保护;一项专利既可能是发明专利,也可能是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既可能是刚获得授权的专利,也可能是行将期满的专利等;一个商标,既可能是已注册商标,也可能是未注册商标等。其次,由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这个无形资产,它只有通过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其价值才能得到创造和释放,从而,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基础资产虽然以知识产权为主,但往往会延伸到相关的必要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例如,一项专利,从获得到形成完整的技术,到推出成熟产品,再到打开市场,整个路程长远,伴随诸多风险,而且通常还要结合企业生产设备等其他有形或无形资产才能发挥作用。知识产权资产这种权利状态及价值实现的复杂性,使其市场价值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其产生的现金流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文化投融资方式

所谓产业化经营,就是让人看到一种完整的商业模式。如果以市场为主导发展文化产业,企业会综合多方诉求,给投资人一个主题,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利用资本规律,把文化做起来,实现各取所需。 只有寻找出产业化途径的文化形式,才能够延续、创新、发展壮大,因为产业推动是靠利益把创意拿进来之后去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需求不完全是意识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消费行为。比如,动漫在美国是很大的产业,除了线上看电影,围绕创造出来的狗熊等形象,可以卖大量的相关产品,把一个形象作为商业概念用不同的收入模式做活。对文化产业的评估不能仅仅看它在这个片子上花多少钱。 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又能反作用文化的繁荣,我们怎么能促进这种关系呢?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安排,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要确立“资金跟着人才走”的投融资理念。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进一步激活文化活力。通过金融创新,实现和放大金融的“融制、融资、融智”三种功能。 一是融“制”功能。以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作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安排,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融资制度安排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要素组合、改善产业运行。应确立法人产权制度,理顺出资者、管理者、法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加快文化企业制度创新,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微观经济基础,使各类利益相关者真正关心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确保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树立文化类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良好声誉;注重优化文化企业资本结构,引导文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兼顾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综合考虑自身积累和外部资金的成本收益等,使融资行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以金融为支撑、产业链整合为目标,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资本运作,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赴海外募股融资,倒逼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加快培育纵向一体化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发展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电影版权证券化文献综述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电影版权证券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该投资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一、电影版权证券化的概念和意义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指把电影版权转化为证券产品,即将拥有电影版权的权利人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将版权产权化、证券化以便于交易和投资。电影版权证券化能够将电影版权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分拆出来,不仅促进了投资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为电影版权的所有权和权利使用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意义在于:其开创了新的融资渠道,扩大了融资标的范围,丰富了融资手段,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此外,电影版权证券化还能够提高电影版权的流通性,降低资金的流动成本,增加了电影行业的资金流动性,增加了电影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国内电影版权证券化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如版权缺乏标准化,投资者和所有权人的信任缺失等问题。尽管存在困难,但电影版权证券化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在国外,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如美国电影版权证券化公司FilmBuff 和ContentFilm等,它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一部部好莱坞电影的版权以证券的方式在全球销售。此外,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电影版权证券化市场。 三、电影版权证券化的优缺点分析 电影版权证券化的优点主要包括:其融资速度快,能够优化资金的配置,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版权的流通性和使用效益;而缺点则在于:其市场主体多数是专业人士,相对小众化,缺乏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电影版权证券化正面临着发展到新的阶段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版权的保护,建立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在机遇方面,则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完善电影版权证券化的市场构建和投资模式,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电影版权证券化无疑是推动电影行业发展和建设电影权益保护体系的一种有益探索,尽管存在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了制度保障,有了专业团队的管理,电影版权证券化将会成为电影行业中重要的融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