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显微鉴别技术培训

中药材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一、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就是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确定其真伪优劣、产地、规格等,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工作者鉴别药材经验精华的总结,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它是从事中药经营、采购、验收、保管、鉴定、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 1、眼看 眼看就是凭借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性状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方锥形等等。如炉贝母呈圆锥形,平贝母扁球形;天麻长椭圆形,假山麻紫茉莉根呈圆锥形。有些品种老中医师鉴别时使用的语言很形象,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易懂易记。在观察外形时,有些叶、草、花类药材很皱缩,可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平观察。如参叶、金钱草、凌霄花等。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值。例如黄芪、党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枸杞有大有小,乌药片有厚有薄等。 (3)表面;药材的表面特征各异,尽管是同一品种也常因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等因素,表面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光滑、根痕、粗糙、皮孔、皱纹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天麻与假天麻紫茉莉根,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紫茉莉则无。 (4)颜色: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较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玄参、生地色要黑,红花要红,山药要白,青黛要深蓝,紫草要紫,蒲黄、黄连、松花粉要黄,如果加工不好、贮藏不当,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颜色,降低药材的质量。如黄芩变绿不能药用,构杞因保管不善由红变黑,牛膝变黑等。 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干燥,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在描述药材颜色时,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还应说明以哪一种色调为主。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泰顺县中医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项目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3年内,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覆盖面达到100%,村卫生室推广覆盖面达到70%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技术,并及时做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总结工作;同时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骨干。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 1、培训范围 泰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 为本基地培养10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每人掌握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开展10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骨干1名,每人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 1、建立推广培训师资队伍及专家组 师资队伍由本院医护人员及参加了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学习班的成员组成。并以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组成专家指导组。 成员:林军祥、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柳世海、许年彬、周春玲、周密、刘琼、蓝秀娟、齐丽花、刘月霞 专家指导组: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 2、培训教材 按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使用《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浙江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社区中医实用技术》。 3、培训内容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泰顺基地合同选定的10类47项内容。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 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 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 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 山药 B. 茯苓 C. 熟地 D. 牡丹皮 E. 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 金银花 B. 桔梗 C. 连翘 D. 甘草 E. 淡竹叶 4. 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 牛黄 B. 大黄 C. 雄黄 D. 冰片 E. 朱砂 5.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 5 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 mL ,加水至25mL。在283nm ±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B. 冰片 C. 三七 D. 丹皮 E. 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 UV法 B. Vis法 C. TLC法 D. HPLC法 E. 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 中药制剂 B. 中药材 C. 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 合成药物 E. 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 最常用 B. 最少用 C. 一般不用 D. 不常用 E. 从不使用 10. 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 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 彩玻 E. 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G B. 微晶纤维素 C. 硅藻土 D. 氧化铝 E. 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 少用

中药材真伪鉴别基本知识

中药材真伪鉴别基本知识 历来鉴别中药材的正品、地区习惯、混淆品、伪品、劣品无统一明确的划分界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以下简称图典)采用正品、非正品和伪制品三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将每个中药材品种分为三类,其分类的依据如下: 正品: 系指《中国药典》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部标准》和《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所收载的品种及虽未收入国家级标准,但已被广泛公认的品种。凡属《中国药典》、部颁标准收载品,均在品名后加括号着重指明收载出处,其它则略去。 非正品: 泛指中药材的劣品、地区习惯用品和各种原故造成的中药材混淆品种。这些品种一律列入[非正品]项下,以示与正品区别。 伪制品: 系指经过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此类实属无可争议的地地道道的伪品。 一、降香(图典① 第73 页) 【正品】 降香(药典、部颁品) 药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 n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本品呈圆柱形,类圆柱形,长条形稍扭曲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紫色,棕紫色或红褐色,有纵长线纹,有光泽。断面粗糙,能沉于水。气芳香,味稍苦。烧之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非正品】 紫檀 为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本品呈条块状,长短不一,内外均呈鲜红色,久置者呈暗红色至带绿色光泽。横断面具孔点,纵剖面呈线条状纹理,并有油滴状的红字树脂样物质。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溶液不显赤色。气

微,味淡。 二、大黄(图典② 第6 页) 【正品】 1.掌叶大黄(正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多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或一面隆起一面平坦的纵剖面。直径3-9 cm。除去外皮者表 面黄棕色,可见网状纹理。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和纵沟。根茎近顶端横切面“星点”为2 环,其下1 环或散在,根的横切面无星点。新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2.唐古特大黄(药典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ta ngguticumMaxim.Ex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多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直径5-11cm。根茎近顶端横切面星点1-2 环,其下为1 环。渐成散在。 新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3.药用大黄(药典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 in ale Ball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多为圆柱形或类圆形的横切段或块片,似马蹄形。去净粗皮。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根茎横断面星点 凸起,成环或散在。 1新断面在紫外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非正品】 1.藏边大黄 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根茎多呈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cm。表面多红棕色,偶有灰褐色的,多具纵皱纹,新横断面多呈淡蓝灰色至灰蓝带紫色,有明显环纹及半径向放外射的棕红色射线。根茎黄切面无星点。新断面在紫外灯(365am)下显兰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0h

目录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1-2页 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 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 h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 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 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 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施术中不允许吸烟,食点心,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 3、手法要得当: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 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 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 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症:1、有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3、皮肤病,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 1h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中药饮片鉴别常用的方法以中药的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手摸、眼看、鼻嗅、口尝、辅以耳听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韩店中心卫生院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试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穴位热敷现象不包括() A、透热 B、扩热 C、传热 D、散热 2.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的是()。 A、三阴交 B、渎鼻 C、足三里 D、外膝眼 3.雷火灸的作用不包括() A、活血化瘀 B、祛风除湿 C、消肿止痛 D、通络散结 4.钩活术疗法中局部放血目的是() A、祛瘀生新 B、活血散结 C、消肿止痛 D、活血化瘀 5.平衡针灸的作用机制就是针刺() A、中枢神经靶点 B、外周神经靶点 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 6.带状疱疹常选用以下哪项疗法() A、平衡针 B、火针 C、铍针 D、雷火灸法 7.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 A、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温和灸。 8.钩活术疗法中进针钩治中不包括() A、钩治 B、割治 C、挑治 D、灸疗 9.头针疗法中治疗对侧下肢瘫痪选择的区域()

A、运动区上2/5 B、运动区中2/5 C、运动区上1/5 D、运动区中1/5 10.下列不属于头针疗法禁忌症的是() A、孕妇 B、囟门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 C、70岁以上的老人 D、心衰患者 11.火针疗法中细火针的直径() A、0.5mm B、0.8mm C、1.1mm D、1.5mm 12.火针疗法中散刺法常用于() A、头晕 B、心悸 C、呕吐 D、麻木 13.腕筋结常用的取穴是() A、神门 B、列缺 C、内关 D、阿是 14.腹痛为主的患者常选用雷火灸中() A、雀啄法 B、小回旋法 C、摆阵法 D、螺旋灸法 15.铍针整个治疗的关键步骤是() A、定位 B、消毒 C、进针 D、松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针灸是和的合称。 2. 中医六腑是指:、、、、、。 3.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4.毫针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 、、、 、。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考点 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 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 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 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 4.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 银柴胡:“珍珠盘”“砂眼”。 6. 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 防己:“猪大肠”“车轮纹”。 8. 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 人参:“芦头”(根茎)、“芦碗”(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 甘草:“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殊。 11. 黄芪:嚼之微有豆腥味。

12. 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 白芷:“疙瘩丁”(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 当归:“归头”(根上端)、“归身”(主根)、“归尾”(支根)、“全归”(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 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17. 玄参: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18. 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 党参:“狮子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 茅苍术:“朱砂点”“起霜”(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 川贝母:①松贝:“怀中抱月”(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梢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2. 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23. 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4. 草乌:形状如乌鸦头,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25. 羌活:“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 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27. 桑白皮: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28. 牡丹皮:内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 29. 杜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30. 白鲜皮: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 【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 【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 【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 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 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连的根茎--云连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 【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 【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苦参 【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外皮多破裂反卷,味极苦。 葛根、粉葛 【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 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 【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 山豆根 【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 【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

两种方法教您简易鉴别当归、独活 当归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当归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传统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辛,性温,作用趋向能上能下、可攻可补,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润肠通便之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或血瘀、闭经腹痛、崩漏带下、目眩头痛、血虚肠燥、大便干结、毒痢后重以及痈疽疮疡、跌打损伤之症。近年来,由于当归价格上涨,不少黑心人将独活加工后冒充当归出售。独活和当归在形状上十分相识,特别是以饮片形式存在时不易区分。因此,我们今天就重点说说当归和独活的区别。 这两者都是伞形科植物。独活为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当归为当归的干燥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这两种药在加工时多会用硫磺熏,残留硫磺或变质时就会有酸味。 要区分这两者,我们可以采用尝和看的方法。 尝:“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当归尝之先苦辛后微甜,而独活先苦辛后麻辣。 看:观察比较是识别药物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的方法。当归头部环行皱纹不明显,支根较多,断面黄白色;独活头部有多数横行皱纹、身较粗长、支根少、断面灰黄色。 当归的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 ①根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全归长15cm~25cm.②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③根上端膨大,钝圆,直径1.5cm~4cm.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④主根粗短,长1cm~3cm,直径1.5cm~3cm.⑤支根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⑥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质部色较淡;根头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 ⑦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2.【显微鉴别】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得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 得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XXX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XXX卫生院组织员工及乡医参加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老师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深深地影响了大家,特别是对养身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培训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中医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疗效明确。 针对亚健康人群、疾病恢复期康复理疗、防病保健的一个治未病中心。充满中医药文化氛围的门诊,安静整洁,各具特色,为病人提供贴心的个体化服务。不仅仅在病房,把中医特色服务延伸到门诊,在门诊设立专区,中医特色治疗室,还有几张理疗床。体现出中医专科康复医生在中医特色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另外心科的药物罐、中药定向透药、耳穴压豆、足浴推拿等,妇科的各种大小封包、气压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理疗科的宫廷正骨手法,疼痛科的万维注射止痛疗法、弧刃针刀治疗等都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大家,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

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

中药材鉴别培训试题(含答案).doc

中药材鉴别培训试题 部门:姓名:年月日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 3 分) 1、除哪项外均为板蓝根的性状特征(B) A.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B.质坚实,不易折断C.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D.木质部黄色E.断面皮部黄白色 2、木香的主产地是( E ) A.广西B.山西C.四川D.西藏E.云南 3、川芎的形状为(C) A.圆柱形B.圆锥形C.结节状拳形团块 D.细长条形E.须根状 4、取药材少许,浸入水中,散出橙黄色色素呈直线下降,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是( B) A 金银花 B 西红花 C 菊花 D 款冬花E槐花 5、西红花的来源是( C) A.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序B.菊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序 C.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D.鸢尾科植物红花的干燥柱头 E.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序 6、白术的形状是(D) A.圆柱形B.圆锥形C.卵圆形 D.不规则肥厚团块E.纺锤形 7、西红花为哪科植物(B) A 香蒲科 B 鸢尾科 C 忍冬科 D 菊科E豆科 8、断面中心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 轮,该药材是( D ) A.白芍 B.赤芍 C.板蓝根 D.牛膝 E.川牛膝

9、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C) A 周皮 B 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C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D 落皮层E韧皮部以外的部分 10、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C) A 花蕾 B 花C头状花序 D 未开放的头状花序E花冠 二、多选题(每题 4 分) 1、大黄的特征是(ABDE) A.断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颗粒性 B.根茎髓部有星点 ( 异常维管束 ) 环列或散在 C.粘液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 D.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 E.主含蒽醌类物质 2、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 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3、白芷为(AD) A. 药用部分为根 B.菊科植物 C.气微,味苦而微甜 D.气香浓烈,味微苦 E.主产云南、广西 4、木香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BCDE ) A. 圆柱形、枯骨形或半圆柱形 B.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 C.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断 D.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可见褐色油点 E.气香特异,味微苦 5、大青叶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B CD) A.完整的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形倒披针形 B. 外表面暗灰绿色 C.质脆 D.叶基部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E.味微甜、涩 6、桑螵蛸的商品规格有(AB D) A、黑螵蛸 B、、长螵蛸 C 海螵蛸 D、团螵蛸E、以上均是

常用中药鉴别的经验

常用中药鉴别的经验(1) 【摘要】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以及通过使用水火等简便易得的工具进行鉴别。经验鉴别对基层中药材的鉴别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常用中药;中药鉴别;经验 《本草衍义》记载“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同,误即便隔生死。”中药的鉴别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其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 1 眼看 用肉眼直观中药材的特征,包括看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六个方面。(1)形状:三七的形状特征为“乳包”(顶端茎痕极其周围的溜关突起)“钉头”(底部支根痕)“铁皮”(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松贝的形状为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现新月型),可与青贝、炉贝及其伪品区分开来。味连积聚成簇,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肾形的沙苑子、心形的细辛叶、箭形的淫羊藿叶、手形的佛手和纺锤形的胖大海。(2)大小:指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可允许有少量稍低于规定的数值。有时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如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3)颜色:黄连黄色。丹参红色。玄参黑色。厚朴内表面紫色或紫褐色,有油性,故亦名紫油厚朴。鸡血藤溢出树脂色泽似鸡血。(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慥,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天麻的表面特征为“鹦哥嘴”(指天麻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和“肚脐眼”(指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可与伪品马铃薯、紫茉莉和红薯区别。(5)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何首乌断面皮部可见“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与伪品“红花子”和“朱砂七”区别。(6)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厚朴的油润、山药的粉性、天麻的角质、珍珠的珠光。 2 手摸 天仙子手握有粘性;羚羊角手捏合把;真鹿茸毛光滑舒适;土茯苓折之具弹性。木瓜、白芷用手触之表面似硬,用手捏之觉有软意;荆三棱坚实体重,而炮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肉桂水浸后手感粗涩。 3 鼻闻和口尝 药材的气味与所含的成分有关,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试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有四个答案,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答案。总分60分,每题4分。 1、青黛散外用主治:(C) A,积滞 B.痛经. C.痄腮. D.泄泻. 2、针刺中脘可治:(A) A,胁痛. B.感冒. C.咳嗽. D.中风. 3、风寒咳嗽选用中成药:(D) A,羚羊清肺丸. B.川贝枇杷膏. C.二陈丸. D.通宣理肺丸. 4、风寒感冒主证:(B) A,发热、咽喉疼痛、痰黄粘稠. B.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C.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D.发执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 5、痰湿阻肺选用中成药:(C ) A,羚羊清肺丸. B.川贝枇杷膏. C.二陈丸. D.通宣理肺丸. 6、风热感冒主证:(A) A,发热、咽喉疼痛、痰黄粘稠. B.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C.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D.发执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 7、视物眩转,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属那种证型眩晕。(D ) A,肝阳上亢. B.心脾两虚. C.肝肾不足 D 、痰浊中阻 8、饮食停滞胃痛证型选用中成药(C ) A,三九胃泰颗粒. B.四君子汤. C.保和丸. D.附子理中丸. 9、脾胃虚寒胃痛证型选用中成药(D) A,三九胃泰颗粒. B.四君子汤. C.保和丸. D.附子理中丸. 10、八纲辨证中,哪一种是总纲:(C) A,表,里. B.寒,热. C.阴,.阳 D.虚,实. 11、中医病脉有多少种:(C) A,20. . . D..27. 12、寒凝血瘀型痛经使用中成药:(A) A,艾附暖宫丸. B.益母草膏. C.元胡止痛片. D.宁坤养血丸. 13、浮脉的特点:(A) A.轻取即得. B. 浮大满指 C.浮散无力 D.浮大中空 14、固摄作用是哪一和物质的功能(B ) A.血B气. C.津液 D.痰液 15、痰饮的形成与哪三脏密切相关(C ) A,心,肝,肾. B.心,肺,脾. C肺,脾,肾. D.肺,肝,肾 二、填空题。总分30分,每空1分。 1、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2、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3、瘀血致病特点:(疼痛,肿块,出血,其他方面) 4、中医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5、中医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6、中医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三、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