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症状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症状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谢谢。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症状

小编希望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症状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文章导读:相信大家对于风疹这种疾病肯定不会陌生吧,风疹病毒容易危害到幼儿以及孕妇,一旦孕妇感染上了风疹病毒,那么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而且也

相信大家对于风疹这种疾病肯定不会陌生吧,风疹病毒容易危害到幼儿以及孕妇,一旦孕妇感染上了风疹病毒,那么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而且也会影响到胎儿,所以我们建议孕妇一定要多知道一些关于风疹的知识,一旦感染上了风疹病毒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症状。

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曾感染过风疹,但由于临床症状轻,而且有些人呈隐性感染,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孕妇患了风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风疹病毒可影响腹中的胎儿,造成严重后果。

孕妇风疹的症状很典型,疹子会在你接触风疹病毒后12~23天左右的时间出现。你可能会先有低烧、精神不振、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耳后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肿胀、眼部红肿、流鼻涕等风疹的症状,然后过1~5天才会出疹子。

疹子持续的时间常常在1~3天消退,通常先出现在脸上,然后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及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星期。风疹病人在出疹前1周开始至出疹后1周左右具有传染性,其中,出疹期间的传染性最强。

感染过风疹病毒的育龄妇女即使再被感染,怀孕后也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但是约有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临床症状轻微,但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因此,风疹的早期确诊及预防极为重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克洲、张礼璧。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疹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予以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 3.1.2 临床症状 3.1.2.1 发热。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1.3 实验室诊断 3.1.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见附录A),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1.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见附录B)。3.1.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B)。 3.1.4 病例分类 3.1.4.1 疑似病例:具备3.1.2.2条,同时伴3.1.2.1或3.1.2.3条。3.1.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1.1条。 3.1.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1或3.1.3.2或3.1.3.3条。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2.1 临床表现 3.2.1.1 新生儿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线骨质异常。 3.2.1.2 紫癜、脾肿大、黄疸、精神性迟缓、脑膜脑炎。 3.2.2 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3 实验室诊断 3.2.3.1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 巨细胞病毒(简称CMV)对全世界人群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都能感染的一种疾病。大多数人(包括妈妈)感染后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对于免疫机制发育不成熟的胎儿和新生儿,包括先天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以及艾滋病患者则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病变。目前对于CMV研究一直是国际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CMV感染是CMV侵入人体,在人体细胞内繁殖,造成组织病变。病变不但可以侵犯人的脑实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包括肾上腺、生殖系统,怀孕的妈妈巨细胞病毒还能侵犯胎盘以及胎儿。对于小儿来说CMV最容易使肝脏受累,造成肝细胞坏死。严重者危及生命。 CMV传染途径: 主要是母婴传播:1,宫内传播。宫内感染可以发生在怀孕的各个阶段,所以我国产科建议育龄妇女在准备怀孕前最好做CMV检查,如果处于感染阶段就要治疗后再怀孕。如果已经怀孕建议大约在孕21周左右做TORCH筛查。2,经过产道筛查:新生儿在娩出时吸入了被CMV污染的母亲宫颈、阴道分泌物而感染。3,母乳传播:专家的科学研究证实母乳传播存在。 其次是水平传播,即家庭内传播、集体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等通过玩具和环境相互传播、医源性传播,CMV通过输血、血制品以及器官和骨髓移植传播。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感染,。成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小儿感染后病毒终身存在体内,一旦小儿患其它疾病,CMV可以活跃起来。 2,有症状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造成脑膜脑炎、小脑畸形、颅内钙化、脑积水、脑瘫、视神经萎缩、智能或体格发育障碍,癫痫发生。 3,耳聋 4,肝炎,婴儿时期感染CMV,尤其是先天性和围产期感染对于婴儿来说常常累计肝脏,发生四种肝炎:①亚临床型肝炎。孩子可能没有症状,也没有肝功能损伤,但是常常伴有肝硬变或者脾肿大。②无黄疸肝炎可以出现肝炎的症状,肝功能异常伴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③黄疸型肝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同时具有无黄疸肝炎的所有症状。④急性淤胆型。症状重,黄疸较深,出现类似肝内胆汁淤积的表现。 5,还包括体内其它各系统的感染。这里就不一一再述。 治疗:对于CMV感染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都不能彻底消灭病毒而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 孕21周需要做TORCH筛查 今天女儿打电话着急地告诉我,前几天抽血做的TORCH筛查今天出结果了:巨细胞病毒(CMV)血清抗体IgG阳性,其余是阴性。女儿一看是CMV抗体阳性心里没了底,虽然医生告诉她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不懂的医学的人来说,唯恐这个“阳性”对胎儿有影响,于是赶紧给我打电话咨询。 我教给女儿如何看这个化验单:目前一般医院筛查是否有病毒感染主要时通

八种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预防麻疹的方法: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胡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应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脑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但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国际孕妇及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国际孕妇及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最全版) 尽管已知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对于该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的最佳方法仍在探索中。2015年国际上成立了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专家建议组,通过对目前的研究证据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价,在2017年发表了孕妇及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诊断与治疗共识,并按照"牛津证据中心循证医学证据水平(the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 Based Medicine,简称OCEBM)"系统对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证据水平Ⅰ:证据至少来源于1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水平Ⅱa:证据来源于未随机分组的对照试验;证据水平Ⅱb:证据来源于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证据水平Ⅱc:证据来源于时间序列分析实验(包括不是由随机样本得出的新理论);证据水平Ⅲ:证据来源于有经验的专家、描述性研究及专家委员会报告。专家组主要建议内容如下:一、重点内容及专家建议 (一)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1.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如果母亲被诊断为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怀疑胎儿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建议就诊于对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有经验的医生。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确诊时间应在胎龄20~21周后,且需在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6周后通过核酸分析(如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水中巨细胞病毒诊断。(证据等级ⅡB)

2.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当妊娠期妇女存在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疲劳和头痛)并可排除其他病原感染,或影像学检查(超声、MRI)提示胎儿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建议孕妇进行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和IgG 抗体亲和力)。建议对母亲妊娠前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者进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免疫状态不明确者诊断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应以检测到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及轻-中度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亲和力为依据。(证据等级ⅡB) 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可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新生儿生后3周内的唾液或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或两种样本同时分析来确诊;其中优先选择唾液样本,应注意唾液样本采集时间需与哺乳时间至少间隔1 h,以排除母乳中巨细胞病毒的影响。(证据等级ⅡB) 4.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 应普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以便尽早发现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及生长发育迟缓,从而尽早干预;但不建议对孕妇进行普遍筛查来诊断孕妇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证据等级ⅡB)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 1.所有孕妇及卫生保健人员需接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及预防的相关知识教育。(证据等级ⅡB) 2.不建议已有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孕妇常规使用巨细胞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证据等级ⅡC)

成年人风疹如何诊断

成年人风疹如何诊断 对风疹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大家都是不能够忽视的,因为感染风疹面对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不管是谁,一定要注意治疗,但首先你就需要注意了解一下,风疹的一些诊断还有治疗,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健康,以下就是成年风疹的诊断治疗。 诊断 典型的风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病人和隐型感染患者

远较典型病人为多,对这类病人必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测定,方可以确定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有诊断价值,此IgM抗体于发病4~8 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妊娠期怀疑感染风疹的妇女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体征,均应作风疹病毒分离和测定IgM抗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时特异性IgM抗体与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儿16周龄时,即有他自己的特异的IgM,出生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此后渐下降,但一岁内均可测得,自母体来的IgG抗体生后数月时即下降而婴儿自身的IgG风疹抗体同时持续上升。 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相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表2),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ECHO)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之症状。 因为不管是什么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治疗,而且在生活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减少不利的影响,保证身体健康。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新选

第15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学习要点 一、虫媒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为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E 蛋白、M蛋白、C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NS)。E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并可诱生中和抗体。小鼠和乳鼠是易感动物,病毒培养常用C6/36细胞。 (2)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带毒的蚊子和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病毒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所以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相一致。易感者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 (3)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多为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少数免疫力不强的感染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增殖,损伤脑实质和脑膜,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惊厥或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4)防治原则:防蚊和灭蚊是关键。在易感儿童接种灭活疫苗。在流行地区可给幼猪接种疫苗。 2.登革病毒 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有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性。病毒易在C6/36、Vero等细胞中增殖,亦可在蚊体内和乳鼠脑内增殖。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引

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前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后者病情较重,可出现皮肤大片紫癜及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并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DHF/DSS的重要的发病机制。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无免疫力,可再次感染。 可用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防蚊和灭蚊是主要措施。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防治方法。 3.森林脑炎病毒 蜱是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多种野生动物是其传染源,人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脊髓炎和脊髓炎。特异性预防方法是对有关人员接种灭活疫苗。 二、出血热病毒 1.汉坦病毒 (1)生物学性状:为单负链RNA病毒,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基因组分为L、M、S三个片段。分为十多个型别。 (2)致病性与免疫性: 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传染源为鼠类,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病毒在鼠唾液、尿、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等污染环境,人和动物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等方式被感染。 HFRS是以肾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HPS是以肺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临床特征为高热、肌痛、头痛等,并迅速出现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而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在美洲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流行。 汉坦病毒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3)防治原则:可用灭活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2.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又称为新疆出血热病毒。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野生啮齿类动物以及羊、牛、

风疹病毒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目录 1.用途 2.诊断意义 3.赛润 ELISA classic- 检测原理 4.试剂盒组成 5.检测所需物质,试剂盒未提供 6.储存和稳定性 7.赛润 ELISA classic的检验步骤 7.1注意事项 7.2样品准备和储存 7.3试剂盒反应试剂的准备工作 7.4检测程序概要 7.5检测过程 8.检测结果评估 8.1 4PL单点定量法 8.2检验有效性标准 8.3计算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定量) 8.4检测结果分析 9. 性能特性 9.1重复性 9.2 敏感性和特异性 10. 风疹病毒IgG抗体的亲和力评估 11. 警告 11.1警告和安全措施 11.2废料处理 12.参考文献 V9.03/07-1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酶联免疫测定法体外诊断人体抗体(IgG/IgM) - 只限用于体外诊断- IgG试剂盒(定量)编号 ESR129G IgM试剂盒(定量)编号ESR129M 检测评估标准: Dade Behring BEP ? III / BEP ? 2000, DSX, 手动操作 1.用途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用于定性和/或定量检测人体内血清、脑脊液或血浆中抗风疹病毒的抗体。检测抗风疹病毒IgG和IgM对于风疹病毒的血清学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如判断机体免疫状态及初次感染。 2.诊断依据 风疹病毒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属于RNA病毒的披膜病毒科,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 大约50%的感染病例初期伴有弥散性斑疹,随后这些微小的斑疹可能融合。出生后感染通常并无大碍,有25-30%的患者尽管出现心肌炎,神经炎,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并发症,也属于亚临床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都应有血清学证据的支持,因为皮疹和关节炎这些临床症状也可以由其它病毒引起。(见1.,2.) 妊娠期风疹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受到严重损伤及多系统疾病。因此,妊娠期风疹的诊断就尤显重要。 当其他的检验系统(如血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的结果为弱阳性或可疑,不能由此判断免疫状态的时候,免疫球蛋白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G-Elisa)在确认检验结果和判断免疫状态方面就非常重要了。

风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附件2-1 风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报告日期:年月日 2.调查日期:年月日 3.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 4.现居住地址: 5.户籍地址: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 6天天天-3月月 7.是否在集体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工厂等): 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 8.发热:;如是,发热日期:年月日 9.出疹:;如是,出疹日期:年月日10.其他临床症状: 咳嗽 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等) 结膜炎 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淋巴结肿大 关节疼痛 11.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剂剂2剂 免疫史来源: 如接种过,a. 首剂次接种时间: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b. 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2.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剂剂2剂 免疫史来源: 如接种过,a. 首剂次接种时间: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b. 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3.发病前7-21天是否去过医院 若是,医院名称:

14.发病前7-21天是否接触其他发热出疹性病人 15.是否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______ 16.是否为麻疹暴发疫情中的病例 17.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二、标本采集情况 1 2.标本类型:________ 3.采集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初步调查结果:________ 调查人员签字:调查单位: 市疾控中心收到本表的时间:年月日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信息 1.血标本: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 基因型:_____________ 基因型:_____________ 五、病例最终分类:(市疾控中心根据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订正) 1.最终诊断: 2.病例分类:

风疹病毒阳性

风疹病毒阳性 对于参与过孕前检测的女性朋友可能会知道优生六项检查,在这六项检查中就有一项是风疹病毒的检测。据了解,我国女性中风疹病毒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而孕妇一旦感染上风疹病毒,就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及一些先天性疾病。 目前判断孕妇是否感染,主要是通过风疹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所以常常会出现风疹病毒阳性、阴性的字眼。那么,风疹病毒阳性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其实,风疹病毒抗体主要包括igg、igm抗体。若风疹病毒阳性,则说明风疹病毒igg阳性和风疹病毒igm阳性;而风疹病毒igg阳性表明孕妇既往有过这种病毒感染或接种过疫苗;风疹病毒IgM阳性表明孕期近期有这种病毒的活动性感染。 一般认为,孕妇的活动性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有关,约40%的活动性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所以,孕前和孕期主要检查孕妇血中的igg、igm抗体。 而正常的检测结果应该是风疹病毒阴性,一般情况下,风疹病毒阳性表明有风疹病毒近期感染,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宜怀孕的;而风疹病毒阴性表明没有受过风疹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阳性怎么办 风疹病毒阳性的检测结果是令人堪忧的,该结果表明,近期有风疹病毒感染,这种情况是不适宜怀孕的。如果是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测出风疹病毒阳性,那该怎么办? 据我们所知,妊娠早期患风疹的妇女,风疹病毒可传染至胎儿,使胎儿产生严重的全身感染,引起多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头小畸形、发育障碍等;内脏损害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性脑炎,肝脾肿大等。 而风疹无特殊治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预防妊娠期感染风疹的方法: 1、妊娠早期妇女,不论是否患过风疹或接种过风疹疫苗,均应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因妊娠时易患本病或再感染。 2、妊娠早期妇女如果没有患过风疹,又是风疹易感染者,而与风疹患者有过接触,应做人工流产;如无条件做人工流产,可肌内注射成人血清80毫升或丙种球蛋白,以防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11年晋江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晋江市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往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3.8%;发病数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主要集中在5~19岁人群(70.89%),以学生为主(58.3%);仅1.94%病例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轻微,23.3%病例除出疹外无其他伴发症状;1起学校暴发疫情。结论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明显上升,不排除2011年晋江市风疹流行可能,目前5-19岁人群应为风疹重点免疫人群,以防风疹向育龄年龄迁移,以降低在风疹流行周期内育龄妇女的易感性比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痛)和呼吸道症状。在应用疫苗前,风疹呈世界范围内的周期性流行,每5~9年流行1次,具有季节性(如温带地区冬春季高峰)。感染风疹病毒后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但近年来在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若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容易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1],2005-2010年晋江市风疹年报告发病率呈较平稳走势,但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平均发病率明显升高,学校等机构风疹暴发时有发生。现对2011年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晋江市风疹疫情现状,为今后制定和调整晋江市风疹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风疹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疑似麻疹个案调查。晋江市人口数据来自晋江市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1 流行强度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80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2010年(1.47/10万)相比上升了25 3.1% ,同2005年-2010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时间分布2011年风疹发病与2005 -2010年发病时间大致相同,具有较明显季节性。2011年风疹发病4月、5月为最高峰,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 3.8%(图1)。

风疹诊断标准

风疹诊断标准(Rubella)【WS297--2008】 (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 3 诊断依据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既往未患过风疹,在发病前14d~21d内与确诊的风疹患者有明确接触史。 3.1.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3.1) 3.1.2.1 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1d~2d。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1d~2d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 3.1.3 实验室检查 3.1.3.1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3.1.3.2 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 毒活疫苗)。 3.1.3.3 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或风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 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1.3.4.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3.2.1 流行病学史 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3.2) 3.2.2.1 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青光眼,视 网膜病,神经性耳聋。 3.2.2.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肿大,黄疸,精神发育迟缓,小头畸形,脑膜脑炎,X线 骨质异常。 3.2.3 实验室检查 3.2.3.1婴儿咽拭子、鼻咽吸出物、血/淋巴细胞、尿液、脑脊液或脾脏活检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RNA。风疹病毒的分离按附录B中B.1进行,风疹病毒RNA检测按 B.2规定进行。 3.2.3.2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检测方法按附录C进行。 3.2.3.3 婴儿风疹IgG抗体水平持续与母体抗体水平持平或更高。 4 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根据血清风疹 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原学检测结果予以确诊。. 5 诊断 5.1风疹

巨细胞病毒怎么引起的

巨细胞病毒怎么引起的 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不过它是隐性基因,有的女性朋友好不容易怀孕了,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自己感染上了巨细胞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可怕,担心会不会影响肚子里面的宝宝,所以着急的的想知道巨细胞病毒怎么引起的?巨细胞病毒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 巨细胞病毒怎么引起的 母婴垂直传播是巨细胞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包括: 1、官内感染:通过胎盘感染,尤以妊娠最初3个月胎儿感染率最高,妊娠后期常不引起胎儿感染; 2、产道感染:隐性感染的孕妇,在妊娠后期巨细胞病毒可被激活,从宫颈管排出巨细胞病毒,胎儿经软产道分娩时,接触或吞食含病毒的宫颈分泌物和血液而感染; 3、出生后感染:产妇唾液、乳汁、尿液中均含有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哺乳等方式而感染。 如何照顾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的孩子 1、听从医生的安排 确诊巨细胞感染后,医生会根据宝贝的感染或患病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不过,由于抗病毒的药物一般对身体都有很大的伤害,症状较轻的,医生大多会建议,通过休息和食疗方式,辅助身体的自我修复。 2、注意休息,多喝温水 几乎每次有孩子生病,我都会首先告诉宝妈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这是因为,身体是有很强自我修复能力的。在睡眠状态,细胞的自我修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就像平时再累,一觉起来,也觉得全身舒畅。就是这个道理。而水分呢,则能加速运送细胞修复所需要的营养。 3、少食肉蛋,多吃果蔬,粗细搭配 宝贝生病的时候,消化吸收能力会大大降低,这时应该让宝贝少吃一些肉蛋鱼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免造成身体的负担。谷物类不但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以为宝贝身体的自我修复提供充足而无负担的能量,而粗杂粮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对细胞粘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因此,充足且粗细搭配的主食对宝贝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巨细胞病毒怎么引起的?大多数人都感染过巨细胞病毒,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隐性感染,不会致病,一般人不用太过担心。对于备孕的女性朋友来说,建议去医院做一个更加详细的检查,根据结果再计划备孕。如果是已经呈阳性的孕妈妈最好是不要继续母乳喂养,以免将巨细胞病毒传染给宝宝!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风疹疫情 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风 疹疫情资料,对2008-2011年全区风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 年共报告风疹病例4491例,发病率4.6/10万。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 在4~6月份。发病以10~20岁为高发年龄组,主要集中在学生及青少年。全区 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风疹的发 病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重点控制青少年学生发病。实施含有 风疹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有效的措施,提高风疹、麻风和麻风腮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查漏补种工作,防止风疹的暴发流行和先 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生。 【关键词】风疹流行特征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 02-0084-02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风疹临 床症状轻微,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妊娠早期 初次感染RV后,可造成早产、死胎、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等,风疹的早期确诊 及预防极为重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1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内内 实现消除风疹综合征的目标,在2020年再少在世界卫生组织5个区域内实现风 疹的目标。为了解近4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风疹流行提供 科学依据,现对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 源于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0年统计年鉴。 1.2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风疹病例4491例,年均发病率为4.6/10万。2008年由于局部地区风疹暴发,发病率最高为8.0/10万,从2009、2010、2011 年发病率风别为4.8/10万、3.8/10万、1.9/10万,风疹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2008~2011年全区12盟市均有病例报告,不同地区发病情 况相差较大,年均发病率阿拉善盟最高为9.7/10万,巴彦淖尔市最低为0.4/10万。 2.2.1 时间分布全区风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月份集中在4-6月,共3471例,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 77.3%,见图1。 图1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发病率时间分布 2.2.3 人群分布全区4491例风疹病例中,男性2566人,女性1925人,男 女比例为1.3:1。病例主要集中在10~20年龄组,占全区病例的56.3%,其他年 龄组发病较少,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基本为零。不同年龄发病率见图2。 图2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发病率年龄分布

风疹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585148659.html,/ 1 风疹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风疹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一、诊断 风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很强,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疹在冬季最为多见。大风降温之后,就开始感觉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来发展为全身皮疹,瘙痒难忍。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 组中2、4、9、16型及B 组中1、3、5型,埃可(ECHO)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之症状。 二、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快速诊断: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子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体,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3、病毒分离:一般风疹患者取鼻咽分泌物,先天性风疹患者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系(vero cells)或正常兔角膜异倍体细胞系(SIRC cells)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4、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个月后降至开始时的水平,并可维持终身。用以测风疹特异性抗体IgM 和IgG 。局部分泌型IgA 抗体于鼻咽部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检测风疹病毒RNA 。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甚至惟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粗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5、其他辅助检查: 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85148659.html,/86fz/2014/0807/189512.html

海勃湾区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海勃湾区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海勃湾区风疹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资料,包括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收集资料。结果:海勃湾区2006年共报告风疹确诊病倒282人,年发病率为115.95/10万,3月至5月发病数占95.4%,12~18岁人群占84.04%,主要为中学生。结论:应加强中学生风疹疫苗的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对疫情的应变控制能力。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风疹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因素等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研究内容 疫情基本情况,描述海勃湾区风疹疫情流行的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1.3 病例诊断及爆发定义 按照《常见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预防和控制手册》,风疹病例包括经血清学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以及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的其它出疹性疾病。风疹爆发的定义为:村(居委会)或1个集体单位10天内发生2例(包括2例)风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风疹即为爆发[1]。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海勃湾区2006年共报告风疹病例282例,发病率为115.95/10万,明显高于2003-2005年各年的发病率(2003年为0.1329/10万、2004年为0.04212/10万、2005年为0.2486/10万),故为该地2006年发生风疹流行。 2.2 季节分布 2006年风疹按时间、性别发病数见表1。由表1可见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4月、5月份,发病数占95.4%,1月份仅1人发病,2月无发病,8月份以后无发病;男性发病数148例,女的发病134例,男女比例为:1.1∶1。表1 报告风疹病例时间、性别分布(略) 2.3 年龄分布 2006年风疹病例年龄分布见表2。在282例风疹中,6~11岁的儿童占12.06%,12~18岁的发病数所占比例最大,为84.04%,19岁、20岁的发病数占3.90%。表2 2006年风疹病例年龄及构成比(略)

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操作规程

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操作规程 一、检测目的 规范风疹病毒IgG抗体的检测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 三、检测原理 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重组RV抗原包被反应板,酶标记的鼠抗人IgG为示踪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色系统,ELISA间接法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风疹病毒IgG抗体。 四、实验条件 (1)实验室应具有空调、离心机、加样器、水浴锅,酶标仪等设备。 (2)检验人员应经过操作前培训。 (3)用酶标仪测定。 五、操作程序 (1)样本采集。无抗凝静脉血2ml,当日不做的标本4℃保存,必要时,-20℃冻存。 (2)操作步骤。 ○1平衡:将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使用。 ○2配液:将浓缩洗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0倍稀释,摇匀备用。 ○3稀释待测血清:将待测血清分别用标本稀释液稀释作1:101稀释(1ul 血清加入100ul标本稀释液或者5ul血清加500ul标本稀释液),混匀。 ○4加样:预留一个空白孔,不加任何液体(每次实验设1孔阴性对照、1孔阳性对照及2孔Cut-off值对照)将阴、阳性对照及Cut-off值对照各取100ul/孔加入反应孔内,稀释好的待测血清各取100ul加入反应孔内。 ○5温育:在反应板上加盖封板膜,置37℃温箱或水浴锅中,反应60分钟。 ○6洗板:甩去孔内液体,用洗液加满各孔,静止30秒,甩去板内液体,如此反复洗板5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7加酶: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00ul。 ○8温育:加盖封板膜,置于37℃反应30分钟。 ○9洗板:同操作步骤○6。 ○10显色:每孔依次加入底物液A、B各50ul,振荡混匀,37℃避光反应15分钟。 ○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振荡混匀。 六、参考值:○1采用酶联仪(波长450/630nm或450nm)测定各孔OD值。(结果须在终止反应后30分钟内测定完毕)。○2临界值(Cut-off)=两孔Cut-off对照OD 值的均值。 检验结果的解释: ○1测定标本OD值<临界值时为RV-IgG抗体阴性; ○2测定标本OD值≥临界值时为RV-IgG抗体阳性。 七、质量控制 阳性对照OD值应≥1.00,阴性对照OD值≤0.05,Cut-off对照OD值≥0.16,否则实验结果无效,应重新试验。 八、临床意义 风疹病毒可由感染者的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给易感人群。抗风疹病毒IgM抗体在发病2--5天即可测出,6--25天检出率可达高峰,常用于风疹急性期或新近感染的诊断。抗风疹病毒IgG抗体用既往感染,一般在感染后2--3周血清中出现抗风疹病毒IgG抗体,6个月达高峰,并且阳性结果可持续数年。孕妇在妊娠开始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易引起流产、死胎、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神经发育畸形。同时,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导致胎儿器官缺陷或畸形,如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RuV-IgG、RuV-IgM 用于对早孕妇女产前筛查和监测十分必要。 鉴于技术上的原因和生物学上的交叉反应,对阳性结果的意义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孕妇不能仅以此抗体阳性作为终止妊娠的依据。

孕中巨细胞病毒阳性怎么办

林芳李小姐怀孕四个月了,一次孕检时报告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呈阳性。拿着报告,李小姐网上搜了一下“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果显示,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除了会对孕妇造成某些损害外,还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流产或死胎。先天性感染的患儿中,约有10%左右出生时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肝脾肿大、黄疸、小头畸形、生长迟缓,听力、视力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意识、运动障碍,智力迟钝等。这对李小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让她忧心忡忡。其实,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是非常常见的,它有个特点,一旦感染后,大部分人只是呈现出一种隐性感染状态。多数人在感染巨细胞病毒后仍会反复感染。隐性感染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会长时间处于带病毒的状态,病毒可以长期或间歇性地通过唾液、乳汁、尿液等体液,因性交、输血、器官移植等行为传播。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孕妇本身免疫反应功能下降,容易使得潜伏的病毒被激活。那是不是所有孕期发现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孩子都不能要了呢?据统计,孕妇中约有85%都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这部分孕妇即使孕期复发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获得宫内感染几率也较小,通常小于1%。但如果是孕期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其胎儿获得宫内感染的几率就大得多了,通常为40%~60%。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判断孕期感染的巨细胞病毒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呢?这就得看看孕期所感染的病毒是属于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通常医生会建议在孕前先做一个巨细胞病毒igg的检查。如果巨细胞病毒igg呈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巨细胞病毒并已有抗体,怀孕后出现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就属于复发或再发。由于继发性感染发生宫内感染的几率小,我们可不必太过担心。但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还可考虑抽脐血或者超声检查进行产前诊断。另外,到了孕36~ 39周时,可行宫颈分泌物cmv-pcr的检查,选择分娩方式,避免发生胎儿通过产道感染巨细胞病毒。如果孕前巨细胞病毒igg为阴性,孕期发生了巨细胞感染,则要提高警惕了。这种情况下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多为原发性感染,建议再抽个脐带血检测以排除胎儿受到宫内感染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当脐带血检测出胎儿已存在宫内感染的风险时,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建议终止妊娠。目前,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如果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发现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制剂等治疗,待复查巨细胞病毒转阴,向医生咨询如没问题后才可以考虑受孕。如果是孕期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为了避免胎儿通过带有病毒的产道而受到感染,最好选择剖腹产。孩子出生后,如果母亲乳汁的cmv-pcr为阴性且igg阳性的话,母乳喂养一般是不禁忌的,但具体的喂养方法最好咨询专业医生。巨细胞病毒感染重在预防。计划怀孕前,应该要在生理、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有意识地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免疫功能及抗病力,同时最好能到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巨细胞病毒igg为阴性的女性,在怀孕时要高度警惕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孕期要注意卫生、均衡膳食,避免感冒等病毒性感染的发生,并定期做好产前检查。(编辑/李靖)

麻疹风疹诊断标准

麻疹风疹诊断标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麻疹(Measles)【WS296--2008】 (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在出疹前6d~21d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3.2临床症状(见附录C) 3.2.1发热体温≥38℃。 3.2.2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3.2.3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3.2.4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d~5d内波及全身。 3.2.5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3.3实验室诊断 3.3.18d~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见附录A)。3.3.2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 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A)。 3.3.3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参见附录B)。 4诊断原则 典型麻疹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轻型麻疹病例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结果或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或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5诊断 5.1疑似病例 具备3.2.1 5.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5.2.1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5.2.2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5.2.3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5.2.4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5.3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3.1者。 5.4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3.1 5.5排除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5.5.1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5.5.2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 5.5.3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 6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风疹进行鉴别,参见附录C。 风疹(Rubella)【WS297--2008】 (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