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县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湖南长沙县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一)语

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

高二语文周测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西汉到清末,造成万人以上死亡的重大自然灾害大约有190起,其中最多的一次死亡人数为2290万,有21个年头发生旱灾,63个年头发生水灾。旱灾多发生在河南、山东、山西、四川4省,水灾主要发生在江苏、河南、浙江、河北、湖北5省。而1912年到1949年年年有灾,除1920年、1941年仅发生旱灾外,其余各年均有水灾或水旱灾害发生。还有10年既有水灾,也有虫灾。中国历史上大的自然灾害有很多,由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导致粮食减产,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从而引发饥荒和死亡的情况也很多。但是饥荒灾难的发生次数要远少于自然灾害。也就是说,自然灾害不会必然导致粮食不安全,甚至形成饥荒灾难。

(摘编自张成志《反思历史上的饥荒事件》)材料二:

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一个矛盾的局面交织于几千年的中国农业生产史中:长期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粮食供需经常性失衡的两极现象,使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始终挣扎在安全与危机之间。

在专家看来,我国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农业时代,中国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以前,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在中国近2000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大的技术进展是宋代以后在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基础上确立的江南稻作农业技术体系。这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不但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大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因此其被称为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在此阶段,中国传统农业单产水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亩产量90多市斤,上升到仅江南地区稻谷亩产量就达337市斤的高水平。我国粮食生产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依然

具有明显的优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1950-1951年的粮食生产水平计算,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印度谷物单产只有当时中国的52%。

因此,传统农业生产为古代社会提供的粮食数量在过去的2000年里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不但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性因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对我国历史上饥荒的发生,产生了积极的制约作用。

然而,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没有把中华民族从长久的饥饿中拯救出来,相反,中华民族的持久性饥饿与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存于中国历史中。纵观中国粮食安全的历史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缓解饥荒,甚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加大了饥荒的范围、加深了其程度。

从气候条件上看,我国农耕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我国粮食生产的节气与自然条件往往不相符,春夏时期是北方作物需要雨水浇灌、南方作物需要光照的关口,而夏季风集中于南部沿海地区,致使北旱南涝;夏秋时节北方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南方作物需要充裕的水分,雨带却又推移到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北涝南旱的不利局面。因而在传统农业时期,自然灾害的高风险性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

尽管我国幅员辽阔,但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人口往往会随之增长。“人地矛盾”这个很现实的字眼较早就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是传统社会解决粮食安全的主要着眼点。

为了适应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形势并缓解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从宋代起,中国境内适宜农垦的土地基本得到开发垦植,明清时期的农业开发范围和程度大大超过此前任何时期。但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并没有缓解饥荒的压力,相反,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

在耕地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历代农民主要通过垦荒毁林扩大耕地面积。汉代中后期,因为大量森林被垦辟为农田,政府再也无力像汉朝中前期那样给无地流民发放公有林地和皇家园林,此后的农业资源开发逐渐向边荒地带扩展。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进入自然条件异常

严酷的高寒地区和山谷地区继续扩展生存空间,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环境灾害因此日渐加剧。据统计,公元1世纪至9世纪,每百年旱灾的发生频次都在100次以内徘徊,到了17-19世纪增加为300-500次。

(摘编自洪蔚《古代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危机》)

材料三:

,面对疫情和汛情,公众关心粮食安全并无不妥,但大可不必恐慌。非常之年农业依然有望丰收,凸显了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从生产方面看,农业的保障能力处于历史高水平。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从库存方面看,粮食库存处于高位,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吨。以此计算,仅库存量就可以确保全国人民一年的口粮消费。

当然,粮食安全问题极为复杂,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一方面,我们有实力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口粮绝对安全有充分保障;另一方面,要把粮食安全这根弦绷得再紧些,把保险系数提得再高些。粮食产量大落容易,起来很难。所以在农业形势好的时候,更不能麻痹松懈。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心存侥幸,一旦出了大问题,往后的许多年都会处于被动状态。

(摘编自乔金亮《把粮食安全这根弦再绷紧些》)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西汉到清末,造成万人以上死亡的重大水旱灾害大约有190起,说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B.隋唐以前,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从而影响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C.疫情和汛情叠加,农业依然有望丰收,体现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对饥荒产生的积极的制约作用。

D.从宋代起,中国境内适宜农垦的土地基本得到开垦可能与江南稻作农业技术体系的确立有一定关系。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如今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强,公众不必因疫情而恐慌。

B.饥荒和自然灾害频发与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存于中国历史中,凸显了我国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

C.传统农业社会时期我国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缓解饥荒,中华民族也没有因之摆脱长久的饥饿。

D.要想不因粮食问题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必须把饭碗端在自已手里,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险系数,不松懈,不侥幸。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保证粮食安全应具备的要素的一项是______

A.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诗经》)

B.《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春秋左传》)

C.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论衡》)

D.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

为什么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遏制饥荒,甚至还会加大饥荒的范围、加深饥荒的程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蚂蚁

赵淑萍

货卸完了,拉着空车明显轻松不少。他又经过那个小屋,但是,小屋门已上锁。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他感到惆怅。同时,暗暗怨恨起自己的父亲,明知道那么远,却要他去受那份罪,还不如一个外人。

学校危房改造,要重新装修。废弃的木板,由造房子的工程队收购,送货的钱则另算。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想不想赚钱买书?”父亲问他。他当然愿意。12岁时,奶奶中风躺在了床上。父母都是老师,晚上经常要在学校办公。于是,父亲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让他放学以后少出去玩,尽量陪在奶奶身边。“爷爷在爸爸8岁时就没了。长辈中,奶奶是爸爸唯一的亲人了。你能不能替我们尽一点儿孝心,做一点儿事?”于是,他听

父亲的话,经常给奶奶翻身,还帮奶奶洗衣服。但是,酷爱看书的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星期六可以进学校图书室去看书。秉公无私的父亲唯一一次破了例,每个星期六都拿来图书室的钥匙。

也就是那时,他染上了“书瘾”。一星期一次,总觉得看不够,他好想拥有自己的书。可那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不怎么样。经常有乡亲来向父亲借钱。父亲或多或少,从不让他们空手回去。一个月的工资,没到月底就被借光了,常常捉襟见肘。

天刚蒙蒙亮,他拉着一车的木板去送货。他读初二,个子已经很高了,俨然一个小大人。父亲说目的地是一个叫“红联”的地方,并告诉他,走了大路,看到山时,就沿着山路一直往西走,出了山又是大路,在大路上问一下路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路就这么一条,不会迷路的。他拉着手拉车,没走几公里就气喘吁吁。他咬着牙一直往前拉。可是,这条山路好像无穷无尽,肚子咕咕作响,他实在拉不动了。这时,来了一个看山人,帮他推了上去。一问,知道他要去“红联”,说:“小阿弟,还有很远的路,你一定饿了吧?不如先在我这里吃点饭,吃饱后有了力气再上路。”于是,他跟着看山人来到一间小茅屋。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小床、一张桌子和几把自己做的椅子。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了他。他连吃了三碗。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看山人又帮他推车,翻过三个起伏的小山坡才回去。晚上7点,他终于到了目的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16元。天黑的时候,他不敢进山,就在附近的野地里,搬了些稻草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路过看山人的小屋,门已上了锁。

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

后来,一天夜晚,有个老师来叫父亲。原来,有个学生是孤儿,是父亲捐助了学费让他读书。这学生得了中耳炎,耳朵流脓,突发高烧,很危险。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

镇里医生说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父亲

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

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那位看山人,也一直印在他心里。他记得看山人放柴刀的套子上有个“何”字,成年后的他也曾去大山附近的何家村打听,但都没打听到。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看山人却拿出了他的所有来招待一个陌生人。

现在,他是江城最大的一家书店的老总,而父亲也退休了,住在江城。父亲退休后的待遇很好,劳碌惯了的父亲,总觉得日子过得太闲适。一个周末,他和几位老友相聚茶馆,言谈甚欢。他想,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如果大家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说说新闻,那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社区里成立一个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把老年人凑在一起,目的是互访互帮,情感互动。

后来,加入互访团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想组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取什么名字呢?他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蚂蚁。“叫红蚂蚁吧。”他说。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中写“他”12岁时就担负起照顾奶奶的重任,“他”因为替父亲尽孝,所以得到了周六去学校图书室看书的机会。

B.“老年互访团”是父亲退休之后成立的,而很多青年志愿者积极加入,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父亲身上正能量的感召。

C.“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的结论不仅能从打听不到看山人的消息得出,还能从前文中的“只有一张小床”进行推断。

D.“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原因是父亲明知道去“红联”那么远,却还要“他”去受那份罪,“他”觉得父亲还不如一个外人。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开头写“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

意在与“他”的惆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父亲让“他”拉木板挣钱一事。

B.文中类似“小屋门已上锁”这样的描述前后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安排旨在强调“他”想再次见到看山人,而又不得见的遗憾之情。

C.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书店老总埋下伏笔,揭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主题。

D.文章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正直严格、乐于助人、尽职尽责的特点。

“看山人”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为什么以“红蚂蚁”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武帝起兵,憺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憺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人甚安之。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批教,决于俄顷。六年,州大水,江溢堤坏,憺亲率将吏,冒雨赋丈尺筑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憺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辍膳。邴洲在南岸,数百家见水涨惊走,登屋缘树。憺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估客数十人应募,洲人皆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又分遣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槥,失田者与粮种。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武帝优诏勉之,使摄州任。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九年,拜益州刺史。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憺至州,停断严切,百姓以苏。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十四年,迁荆州刺史。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憺闻丧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赙送,部伍大小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十八年,征为侍中。薨,二宫悲惜,舆驾临幸者七焉。赠司徒,谥曰忠武。憺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节选自《南史.萧憺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

B.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

C.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

D.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留守,古代帝王离开京城时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平时在陪都也有大臣留守。

B.屯田,汉代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饷或税粮由政府或个人组织经营的集体耕作制度。

C.席稿,坐卧在稿席上,是古人居丧的一种礼节。稿,用禾秆编成的席。

D.舆驾,帝后乘坐的车,亦借指帝后。驾,古代车乘总称,亦指帝王的车,也借指帝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萧憺精心为政,百姓安定。萧憺被封为始兴郡王时,天下处于战争后,国家、个人物资困乏,萧憺提振精神处理政事,百姓十分安定。

D.萧憺积极防汛,毫不惧怕。州中发大水,大堤多处损毁,萧憺亲自率领将士官吏修筑大堤,因雨大水多,有人请求退避,萧憺严厉批评了他们。

C.萧憺关心民生,注重教化。担任益州刺史时,萧憺严禁官吏过

年时向百姓讨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积极兴办学校,有好多人向正直的人学习。

D.萧憺孝悌双全,居丧过礼。母亲陈太妃去世时,萧憺六天没喝一口水;兄长萧秀去世时,萧憺好几天不饮不食,倾尽财产帮助办理丧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批教,决于俄顷。

②憺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始兴王萧憺在积极防汛时,为受灾百姓做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李白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注】傅说:殷商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奴隶出身,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也是李白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后的作品。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欻(xū):忽然,迅疾。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呈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与艰难现实之间的矛盾。

B.“开轩”四句,诗人借助视觉与听觉描写刻画了诗人惊醒后悲凉的状态。

C.“何必求知音”一句直接表达了被现实击败的诗人缺少友人关

怀的孤独。

D.本诗一反李白诗歌意象新奇、诗风豪放的特点,借用朴实话语表情达意。

本诗意蕴丰富,发人深省。请谈谈本诗给你的人生感悟。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直接点明宋荣子和列子分别存在“______”和“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李白《蜀道难》中借助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凿之困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又冷又硬的被子以及小孩子蹬破被子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一个世纪斗转星移,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称得上是奇迹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民族独立之路,人民解放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归集到一起,就是一条信仰之路。靠着这样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伟大诗篇。

也许,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或许你听过这样的共产党人的故事。作为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新时代青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书写你心中对党最真挚的情感。请用尽量多的关于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纪念活动中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到了峄城,才知晓这里的石榴树不是以株来论的,①_____。【甲】

十二万亩石榴园,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株石榴树?【乙】你看,前边、后边、左边、右边、近处、远方、路旁、山坡上、沟涧里,全是繁茂的石榴树。那古朴苍劲的树干上,枝条纵横交错,树枝或围拢一起,或旁逸斜出。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丙】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丁】古人曾绘写过石榴花胜景:“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我顿时感到,这些诗词,描绘的正是眼前这壮美景象。

文人们②_____。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赞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朵朵石榴花,开在历代文人的笔尖之上。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四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文中第二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_____

B.设问比喻引用

B.顶真反复排比

C.拟人比喻排比

D.排比顶真比喻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8. 下面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即使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②8月份国民经济仍旧保持稳定复苏,③需求端出现积极改善,特别是供需

两端加速回暖。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⑤消费和投资继续好转。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⑦使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增加,⑧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的投资力度,⑨资金保障和相关要素保障得到了有效加强。

9.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近年来,我国网剧发展迅速,成就喜人。不少作品口碑热度双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在不同媒介融合发展的态势下,手机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视频网站弹幕、话题等互动方式迭出,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来,网剧成为最受益的网络文化产品之一。网剧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市场的推动。从完善申报备案公示、制止创作“跑马圈地”,到反对内容“注水”、规范集数长度,再到落实“限薪令”、严防天价片酬反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坚持网上网下“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导向管理,实施一系列举措推动网剧行业良性发展。从市场趋势来看,观众更青睐具有内容创新与价值表达的精良之作。同时,创作者的创新、努力与坚持,也让网剧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展现更多亮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D

(2)A

(3)D

(4)①我国农耕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②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口日益增长,而我国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③为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农民过度毁林垦荒,加剧了环境灾害,进一步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5)①首先总说中国农业生产史存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粮食供需经常性失衡的矛盾局面。②然后指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③接着又指出高水平农业技术并不能遏制饥荒,并分析了原因。

2.【答案】

(1)B

(2)C

(3)①推动情节发展。在“他”又饿又累时,看山人的出现将“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然后帮助“他”顺利完成了送货工作。②起桥梁作用。正是看山人对“他”的无私帮助,才使“他”原谅了同样无私的父亲。③深化主旨。通过描写看山人对“他”的帮助,赞扬了看山人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而多年后念念不忘这一恩情的“他”继承发扬了这一精神品质。

(4)①“红蚂蚁”寓意志愿者团队的团结、热心,表达对志愿者团队的希冀和祝愿。②“红蚂蚁”寄托“他”对自己当年去“红联”那段成长经历以及对“看山人”的怀念之情。③作者借“红蚂蚁”表达了对乐于助人精神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3.【答案】

(1)C

(2)B

(3)B

(4)①萧憺从年轻时就开始担任要职,劝解人心,诉讼的人都站立着等待批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

②萧憺对西土的百姓有恩惠,荆州百姓听说他去世,都在街巷中哭泣,出嫁娶妻选有吉日的,也改换(时间)来避开哀思。

(5)①招募人解救被困百姓,救一个人奖赏一万;②让受灾的各郡官员给因遭遇水灾而死的百姓提供棺材;③给田地失收的人提供粮食种子。

参考译文:

始兴忠武王萧憺字僧达。梁武帝起兵时,萧憺担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萧伟留守。天监元年,萧憺被封为始兴郡王。当时(处于)战争之后,公家和私人(的物资)缺乏,萧憺提振精神处理政事,广泛开垦屯田,减少劳役,慰问兵卒死亡的家庭,供养其中贫穷困难的人,百姓非常安定。萧憺从年轻时就开始担任要职,劝解人心,诉讼的人都站立着等待批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天监六年,州中

发大水,长江涨满,大堤毁坏,萧憺亲自率领将士官吏,冒着大雨(按照)分派的丈尺数修筑大堤,但是雨大水多,众人都很害怕,有的人请求退避。萧憺说:“王尊尚且想要用身体堵塞黄河大堤,我难道还有什么心思来躲避?”于是登上大堤叹气,整日停止吃饭。邴洲在南岸,几百家百姓看见水上涨而惊慌逃跑,爬上屋顶,攀缘上树。萧憺招募人去解救他们,救一个人奖赏一万。大概有几十个商贩响应招募,百姓都得以幸免于难,官吏、百姓赞叹佩服,都称颂他神勇。他又分别派遣各郡(官员)给因遭遇水灾而死的人提供棺材,给田地失收的人提供粮食种子。天监七年,慈母陈太妃去世,他有六天没有喝一口水,守孝超越礼数,梁武帝用嘉奖的诏书勉励他,让他代理州务。这年冬天,下令征召他按原来的封号回到朝廷。人们歌颂他:“始兴王,是百姓的父亲,救人急难,如同水火。什么时候再来哺育我?”萧憺性情喜好谦和,屈意接待士人,常常与宾客连着床塌而坐,当时的舆论称赞他。天监九年,担任益州刺史一职。旧时地方县丞、县尉过年时讨钱,亲自到村子中,老百姓都以此?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创新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B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词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词描写元宵节花市灯光明亮如白昼,写灯会是为了设置背景,渲染氛围,因而一笔带过,着力不多。 B.欧词下片,词人委婉含蓄地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C.苏词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D.苏词为“有境界”之作,写出了词人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 15.这两首词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描绘金陵图景,既有平面铺展,又有立体呈现 C.作者在上阕以“残阳”意象奠定悲伤基调,引出了下文对六朝灭亡的感慨 D.“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过渡到登临所想,使上下两阕紧紧相连在一起 15.有人评此词下阕“妙用典故而各具深意”,请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忌讳.(huì)苟.安(gǒu)怯.懦(qiè)蹑.手蹑脚(niē) B.遗诏.(zhào)崩殂.(cù)契.合(qì)赫.赫扬扬(hè) C.臧否.(pǐ)適.戍(zhé)睥睨.(nì)信手拈.来(niān) D.稽.首(qí)夙.夜(sù)诘.难(jié)镗.镗鞳鞳(t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惦量寂寥烟囱铢两悉称B.劝戒惆怅渲染狂妾自大 C.驾驭坎肩滞碍文彩藻饰D.统筹笼统径自一气呵成 3.古诗文默写。(8分)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寒冷、寂静的西湖雪景图。 (4)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英雄的民族。《雁门太守行》里有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死报国;《过零丁洋》里有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舍生取义;《渔家傲·秋思》里有范仲淹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矛盾心情下的执着坚守。 4、名著阅读(4分) 《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既可怜又幸运的人。简·爱在做小学教员期间,意外地获得了她叔叔的遗产,简·爱在得到叔叔给她的两万英镑遗产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简·爱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5.请仿照划线句续写(4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一本好书,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读书吧,少年!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新闻聚焦)阅读下面几则新闻,请你说说沉迷网络会造成哪些危害。 新闻一: 从四川偏远农村考入集美某学院的小邓,是家乡父老眼中的天之骄子。可进入大学后小邓却在虚拟的网游中享受着精神上的安慰和刺激,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他甚至直接带着父母给的5000多元学费去上网,学费没有交给学校,而是成了上网的费用。花光了钱,他只好流落街头。 (《厦门日报》)新闻二: 一位女孩为了去网吧会网友不惜从医院逃出,被父母发现后,因不满家长阻拦,当街对母亲进行打骂。 (《寿光日报》)新闻三: 桂林一网瘾少年洪某深陷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结伙街头抢钱,锒铛入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南国早报》)(1)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网上跟帖) 东方卫视消息8月2日,广西15岁的少年邓森山,为了能戒除网瘾,被家长送到了没有营业资质的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进行封闭式的辅导。但是,仅仅13个小时之后,邓森山就因辅导老师的殴打而意外身亡。消息发布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请你跟帖。 秋雨潇潇:拯救“网瘾少年”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蛮干。 霜寒剑冷:一个花季少年因为管教不当而失去生命,令人震惊! (2)我来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智囊献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400万“网瘾少年”,他们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请你为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献上两条计策。 (3)我的建议(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玻璃外的世界 安潇和 ①我想到外面去,哪怕只有瞬间,哪怕不能回来。 ②一层玻璃隔绝了世界。玻璃里面是黑色的土地、污浊的空气和颜色诡异的污水,而玻璃外是金黄的草原、绿色的树以及未知的远方。我向往着外面,但我却出不去,父亲拦着我,玻璃拦着我。 ③我出生在这里,一个用玻璃保护着的脏兮兮的世界。母亲在我刚断奶时就去世了,只留下父亲辛苦地将我养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

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式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觉是“权成”,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期末总复习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浩浩汤.汤(dāng)更.定(gēng)毳.衣(cuì) B.岸芷汀.兰(tīng)野蔌.(sù)伛偻 ..(yǔlǔ) C.觥.筹交错(gōng)隐曜.(yuē)岩穴暝.(míng) D.雾凇沆砀.(dàng)酒洌.(liè)阴翳.(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经历了全民抗疫与全部脱贫之后,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B.中美贸易摩擦,经过一轮轮反复谈判与较量,最终峰回路转 ....,达成第一阶段的协议。 C.入冬以来连续的干旱少雨,北方的一些河流水落石出 ....,人们在河床上游玩捡石子。 D.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岁月洗礼,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意志在乘风破浪 ....中得到新的升华。 3.下列对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香气) C.气象 ..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天气情况)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勉强;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4.下列对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烟一.空(全,都)/惟长堤一.痕(一片)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吾谁与归.(一道) C.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过) D.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有人) 5.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每晚八时左右为更定。 D.庙堂,指朝廷;丝,弦乐器;竹,管乐器;璧,圆形的玉;弈,古代围棋和象棋。 6.默写填空。(7分) (1)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2)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3)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 (4)?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月”是古人常常描写的一个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福;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表达了旅人早行的艰辛。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 (五)语文试题 语文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严肃这个观念在我们现代文学开始发展时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当时与新文学的创造方面对抗的是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的小说。他们的态度,不论对文学还是对人生,都是消遣的。新文学是严肃的。在严肃与消遣的对立中,新文学运动开始了,尤其是新文学的创作方面。 本来在传统的文学里,“文”的地位不是很高的。文章,小道也。在宋朝还有人说作文文对道学有害,这是一种极端的看法,文章至少是小道。文章里面的小说,更是小而又小了,在新文学运动开始时,对人生先有一个严肃的态度。对文学,也有一个新的文学观念,这观念包括文学不是专门只为消遣,茶余酒后的消遣;他们认为文学有重大的使命和意义,这是一层。再者,文学并非小道,有其独立的地位。从前是不承认的,就是诗与文在文学中的地位很高,但比起道来,仍然很不低。五四运动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文以载道使文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道占据主要地位。道把文压下来,所以要反对。但当时新文学运动如何表现这两个观念呢?这还得和鸳鸯蝴蝶派对比着来看。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写的多是恋爱故事,但不是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总带点把恋爱当游戏的第一态度。看小说的,也是茶余酒后,躺在床上看看。看到悲哀的时候,虽然也流几滴眼泪,但总不认真似的。他们的文学大部分是文言,就是用白话,也是从旧小说里抄来的,不免油腔滑调。新文学在文字方面的态度很认真,教你不能不认真地看。有的人看惯了旧的,看新的作品觉得太正经,不习惯。在内容方面,新文学注重攻击礼教,讽刺社会,挖掘中国社会的劣根性并表现出来,这些方面看出其认真的态度。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倒合乎中国小说的传统,中国小说本来是注重“奇”的。如唐朝的“传奇”,明朝的短篇集“拍案惊奇”。“奇”就是不正经,小说就要“奇”。我们幼时,看小说还叫“看闲书”。小说自身就以不正经自居。明朝虽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名称上似乎注重社会的作用。但这三种书被选出编成《今古奇观》,足见仍然也是以“奇”为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在于满足好奇的趣味,所以能收获许多读者。新文学却不要“奇”。“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大。新文学要正,要正视生活。反礼教,反封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他们在写作上是写实的,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面虽然运用了象征意义,但用了写实笔法来写,这种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直到后来,社会比较安定些,知识阶级的生活也安定下来,于是严肃的态度改变了,产生了言志载道的问题。 新文学初期反对载道,这时候便有人提倡言志。所谓言志,其实是玩世不恭,追求趣味。趣味只是个人的好恶,这也是环境的反映,当时政治上还混乱,这种态度是躲避。他们喝酒,喝茶,谈窄而又窄的身边琐事。当时许多人如此,连我也在内,但这种情形存在的时间很短,从言志转到了幽默。为幽默而幽默,一面要说话,一面却要没有意义,这也是一种极端。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一切都没有意义,变成耍贫嘴,说俏皮话,这明明白白回到了消遣。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反封建、反帝更是迫切。于是文学运动又回到严肃。现在更是严肃的时期。新文学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但反对的是载封建的道。到现在快三十年了,看看大部分作品其实还是在载道,只是载的是新的道罢了。新文学运动三十年间虽有许多变迁,但文学大部分时间是工具,努力达成它的使命和责任,与社会的别的方面是联系着的。 一九四七年五月五日 (摘编自朱自清《文学的严肃性》) 材料二: 文学的严肃性,首先在于文学的真诚性。一位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可能不会对严肃与不严肃做太多的考虑,或者根本就不必去考虑,但他对自己创作所持的态度真诚与否是清清楚楚的。同样,真正有鉴赏力的读者也能够体会和感觉到这一点。艺术作品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是否具有自身内在的艺术生命力,这是作为人学的文学基本生命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民歌俚由未必不严肃,奉命之作甚至圣人或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雅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雅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注意纠正生活中的误读,如:“唠.(1āo)叨”应读成“唠.(láo)叨”,“熏陶.(tāo)”应读成“熏陶.(táo)”。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契诃.夫(hē)”应读成“契诃.夫(kē)”“骊.山(1ì)”应读成“骊.山(1í)”。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洋溢”不能写成“扬溢”,“盘桓”不能写成“盘恒”。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屑置辨”应写成“不屑置辩”,“无原无故”应写成“无缘无故”。 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给辛弃疾的颁奖词,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他抗战爱国,壮志未酬,却异想天开 ....收复中原大业; 为民造神福,战战兢兢 ....,他的人格精神是世人楷模。他,是慷慨悲壮一代词豪。他歌咏 抗金,悲壮激越,谴责朝廷,一气呵成 ....;赞美河山,妙手回春 ....。 A.异想天开B.战战兢兢C.一气呵成D.妙手回春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漂流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今年是我们学校的校庆20周年,我很荣幸参加了校庆的文艺演出活动。②为了提高演出水平,几个学校的老师都来指导我们的节目。③我深知责任的重大,演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刻苦训练。④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学校的爱又加深了。 A.①B.①C.①D.① 4.“新冠”肆虐,我们应该更注重个人卫生,但有的同学还是不规范佩戴口罩。若年级组要在醒目位置贴一张带好口罩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禁不带口罩进校园。 B.为了你的健康,必须佩戴口罩。 C.带好口罩,才是合格的中学生。 D.“罩”顾好自己,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按照国别体编写的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周测英语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 学期10月周测英语试卷 A "I'm ready." said Alyssa Carson,a now 17-year-old astronaut-in-training from Baton Rouge,Louisiana.For her,riding the most aggressive(刺激的)roller coaster in the park is not a big deal.If all goes according to her plans,NASA will send her to Mars in 2033,making her the first human to step foot on the planet.She will spend two to three years doing something on it,growing food,performing science experiments,and searching for signs of life."The Martian is actually very accurate." she said,"A lot of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he movie are similar to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She's devoted her entire life to preparing for this journey. Her love for space started when she was 3 years old and watched a cartoon called The Backyardigans.Five animal friends go on imaginary adventures in their backyard including in one part,a mission to Mars. "I thought 'This red planet is so cool,'" she said. "I started watching videos of rovers' landing on Mars.I had a large map of Mars in my room I would look at.We started getting telescopes so we could look at space." At 7 her father took her to space camp in Huntsville,Alabama. "That was the weekend of my life," she said. "I got to learn everything I had been wanting to know and more...I got to see a life-size rocket." She cherished the rocket so much that she returned 18 times.At the age of 12 she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in history to attend all three NASA space camps in Huntsville,Alabama;Quebec,Canada;and Izmir,Turkey. At first she mastered the basics of space and how humans have explored it throughout time.As she got older she simulated(模拟)missions,trying to reach a destination in gravity-free,weightless zones. When she was 9 she met NASA astronaut Sandra Magnus.The experienced explorer told her she was her age when she decided to go to space.At that moment Alyssa knew her love of space was not a passing hobby."I did the same thing as other kids,like switching my mind about careers,wanting to be a teacher or the president one day," she said. "But the way I always thought about it was I would become an astronaut,go to Mars,come back,and then be a teacher or the president." 1.After being sent to Mars,what will happen to Alyssa Carson?______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和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坚强自信、乐观洒脱的道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guān 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dú()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3)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jǎo róu zào zuò(),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4)否则,鸠占鹊巢,lǐdài táo jiāng(),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优良学风的熏陶、濡养 ..与学生良好品质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张老师讲课太幽默了,同学们都忍不住嗤笑 ..起来。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下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时量: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吴敏文 ①著名的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说:“我觉得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看到这话,不禁让人击节赞叹。 ②什么是节制呢?《文心雕龙·议对》里有“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之说。宋代沈括在《<孟子>解》中说:“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其实,社会生活中,节欲、节食、节声同属节制,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 ③君子当节欲。欲望是人所共有的,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必然后患无穷。明代的海瑞两袖清风,为民请命,流芳百世;清朝的和珅聚敛无数,富可敌国,但终至殃祸,留下骂名。 ④君子当节食。周恩来总理谦谦如玉,有口皆碑。他一生都崇尚节俭,饮食上更是从不讲究。电影《周恩来》中有一个镜头:总理忙于公务误了吃饭时间,到厨房时,师傅急了:“饭菜都没了,如何是好?”总理毫不在乎:“有一个馒头就行啊。”师傅想赶紧做个汤,这时秘书来催,总理顺手拿出干净的手帕,将吃剩的馒头包好,装入小包之中,疾步而去。周总理急匆匆离去的身影,留给观众的是对美德的敬仰。 ⑤君子当节声。节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以把事情说清楚为度,为显示水平动辄长篇大论,无异于向听众申请厌恶;二是声音以对方能听清楚为度,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中,还是在自己办公室内,哗啦哗啦声震屋瓦,不仅处事不密,而且显得缺少涵养。 ⑥不仅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节制,西方经典作家同样崇尚节制。著名法国作家蒙田在《论节制》中说:“用力过猛的射手同射不到靶子的射手一样,都命不中靶子。”这几乎就是中国成语“过犹不及”的法国版。蒙田还说:“要是我们怀着过分热切强烈的欲望将美德拥进怀里,这美德就会在我们的搂抱下变成恶行。”节制的哲学讨人喜欢,适当得体,这方面东西方几近相同。 ⑦有节制,说话才有分寸。有时一句话境界全出,有时一句话教养尽显。保持节制,可以藏拙,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精通娴熟;保持节制,可以藏锋,以免刺伤他人乃至累及自身。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大凡做事皆难完满,更难周全,有意留白,才显智慧。 ⑧有节制,才会在喜悦时保持平静,避免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思之所得并非必得,有同事的帮衬,家人的付出,朋友的相助,以感恩之心敬谢自然,回报社会。有节制,才会在愤怒时保持克制,在克制中反躬自省。思之若是换位,自己说不定反应会更激烈,说不定正是自己的无理,才导致对方的过激反应。 ⑨有节制,才会在遇到顺境时保持平和。思之世事不如意者十八九,如意者十一二,自己本是常人,上苍不会特别垂青;于是面对成功,做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有节制,才会在遭遇逆境时保持信心。思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心诚则灵,暴雨之后必有霓虹;于是面对失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⑩节制有为,愿我们言行得体,心静如水,臧否有度,成君子之德。 (选文略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湖南省资兴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年初中毕业会考科目第一次达标检测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填涂和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 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不留痕迹; 3. 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本试卷共8页,有三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3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8分)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4分)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犹如cuǐ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岭山脉上。它融“山奇、水秀、林幽、石怪”于一体,为南国自然风光一绝。尤其是春日莽山,薄雾缥缈,流云奔涌,莺燕呢.喃,溪水歌唱,更有五指峰上的十里杜鹃花海,仪态万千,摇yè多姿,其幽美风光令游者流连忘返。 (1)文段中加点字“呢”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lí B.ní (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2分) cuǐ()璨摇y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那些童年往事历历在目 ....,我好像回到了从前。 C.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 ....,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D.东江湖烟波浩渺,两岸青林翠竹,风景如画,但有个别游客乱扔垃圾,其不文明行为令 人叹为观止 ....。 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 ...的一句是(2分) (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B)读者读书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如果没有从小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4.下列语句填入下文横线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德市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水平检测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由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Ⅱ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多数时候,___①___,譬如树叶轻柔的沙沙声;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 大脑对信息流的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它们中的一些会抑制信号传输,___②___。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是大脑高速运行的保障。 科研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___③___。这些常驻免疫细胞通过与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21.下列各项中,与画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仔细观察身边运动的人,你会发现一天中①,并且都说自己选择的时间段是最合适的。那么到底什么时间运动最好呢?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最好至今没有定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可以保障运动进行的时间段。 若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为目的的运动,推荐早上。因为,身体经过一晚上的消耗,正处于低血糖状态,体内糖原较少,这个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会加速体内糖原的消耗,伴随着糖原的消耗,身体会适当提高新陈代谢率。适当有氧运动会通过增强人

【语文】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很快就会消亡,孙犁的小说正是以其风格的独特性成为文坛上的“这一个”。 抒情的风格使作品贮藏着浓郁的诗意。孙犁的小说一向被称为“诗意小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诗意体现在写景和抒情上,而有的人认为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胡明珠在《孙犁小说的“诗美”》中对孙犁小说“诗意”的特点进行了专门论述。孙犁的小说往往凭借“心源”和“物象”的接触,去把握生活的闪光点,写出温馨飘逸的意境。同时孙犁小说总是倾注一种近于狂放的热情,因而他的小说往往有浪漫主义气息,诗一样的调子和对于美的追求。这样的评价是立足于孙犁小说本体上的论述,遗憾的是胡明珠虽然指出了孙犁小说诗意的凭借,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深入开掘,探索孙犁小说诗意的根源。郭志刚的《论孙犁的“诗意小说”》不仅具体分析了其诗意所在,又指出这种诗意来源于生活,包括童年的生活。 牧歌式的抒情,诗意的小说,使孙犁的小说带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孙犁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散文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呈现出散文的韵味和气质。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叙写还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上运用的都是散文笔调,孙犁用感情驾驭小说文体就像是在驾驳散文文体,因此他的小说就像散文一样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追求一种自由旷达的散文境界,来表现真善美的生活本质。 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孙犁并不是对假恶丑视而不见,但他固执地背过了身去,表现出了对美的事物近于"狂热"的追求。正是因为他对美的事物的这份狂热使孙犁的小说有了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点。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崇善弃恶的浪漫计情。自然自造的或情升华。孙犁小说中体现这种美学理想的原因,不是对假恶丑视而不见,而是要以真善美压倒假恶丑。彭漱芬在《孙犁个性气质与其小说的审美情趣及风格》中专门从孙犁的个性气质方面对孙犁小说具体美学追求进行了论述。 (摘编自李玉霞《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材料二: 《荷花淀》自发表以来便被视为革命文学经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人。小说表现了战争年代最大的政治:抗击外敌、保家卫国。作家聚焦于那些最普通老百姓们的生活、情感、欢乐以及内心波澜,书写时代精神如何涉及人民生活,同时也书写人民如何影响我们时代的走向。作为主体的农民形象被重新构建。他们勇敢,团站,深具主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