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答案

北大国际关系考博备考指导(3)

——报考统计、历年真题

本文目录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招生报考统计复试分数线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历年真题

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复习规划

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节选)

正文部分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招生报考统计复试分数线(育明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

1、北大国关学院共有6个博士招生专业,从报录比大小来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比较大的,之后是外交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最后是中外政治制度和科社共运。

2、北大考博英语难度非常大,每年初试中都会有近1/3的考生英语不过线。专业课的分差比较大的,想要进入复试,必须在英语过线的基础上专业课得到高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考试信息确定了正确的复习方向才能够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3、根据育明教育得到的内部信息2016年国关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将会继续实行“考试制”,最新的考试变动欢迎关注育明教育陈老师发布的信息。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独家)

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理论”

1、简要介绍建构主义学院派,并运用其观点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实。

2、“安全困境”概念能否解释中国国家安全状况。

3、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

1、试论述均势理论在19世纪欧洲大国外交中的实践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主权的影响

3、论欧盟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2010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理论”

1、论述为何国家间有时合作有时不合作。

2、温特如何论述“无政府状态由国家建构”,其论述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有何不同,他的这种思路对我国国关研究有何启发?

3、论述“世界体系论”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

1、工业化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

2、论述从1919年到1939年是一个和平期?

3、分析历史上国际体系的几次转变。

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

从2012年开始,北大国关学院的考博试题的命题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贴近时政热点。为应对这一出题的变化,各位考生一方面要在复习中关注出题导师的最新学术动态、阅读一些权威期刊;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的“专题整理”环节也需要更加具有深度、更加贴近热点。建议考生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考,减小个人备考的压力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2007年-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及解析,可咨询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北大国关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育明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复习规划(育明课程规划)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深入解构核心参考书,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理清楚学

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根据专业课老师讲解借

鉴前辈经验最终形成学员的专属笔记。

第二阶段:专题整理和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专业课老师带领整理重要常考的学科专题,进行各个知识模块的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时事热点和出题人的论著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重要的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察角度。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演练和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绝密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

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结合最新的内部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北大国关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复习资料2(育明课程中心)

第二讲大国外交思想·欧洲经验·全球视野

英国与均势外交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三方面的优势奠定了英国的辉煌的历史。首先,英国是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其次,岛国的优越地理位置。第三,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并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英国形成了一种务实的政治文化。经验主义、务实精神,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为英国的政治文化,甚至引导英国国民性的形成和发展。由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英国人讲求的是实际利益和实际效果,而不是某一条可以普遍适用的理论原则。这种重视经验的思想传统,在外交上

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实用主义”。英国“实用主义”外交思想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在历史中形成的基本点:即“力量均势”,“自由贸易”,“超然的地理优势”。这三个基本点有一个前提:即英国能否保持它的首强地位。“光辉孤立”政策是其均势外交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法国与欧陆霸权

法国是别具一格的西方大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其国威国力达到了顶点。尽管法国曾经被打败,但在法国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政治思想却传遍了欧洲,法国人以为他们是塑造了现代欧洲历史的人。法国人既为欧洲塑造了一个最伟大的封建文明,又为现代世界树立起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法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欧大陆的代表自居,它不能容忍大陆以外的强权——先是英国,后是美国——涉足和“包揽”西欧事务。换言之,法兰西的民族情感从历史上便是在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抗争、对立和争夺中得到了滋养。法国欧陆霸权的外交政策取向使法德两大民族的关系成为法国对外关系中的有一个重点。基于上述原因,法国是“欧洲主义”加法兰西“民族主义”的民族。法国的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为“欧洲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

德国与东西方政策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崛起打破了欧洲大国传统的力量均势,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由于德意志在历史上的长期分裂,使德国成为是一个晚熟国家,并有着改变民族分裂的历史情结。德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西南北之交,英、法、俄、奥、意等强国环伺。德国地缘政治对外交思想的影响是有延续性的——即竭力维持原状,同东方和西方的大国开展关系,缓解和消除别人对德国的疑惧,来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宽阔的活动天地,稳步地谋求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世界政策”外,德国在其余的大部分时期的外交都或多或少地遵循着这样的外交传统——一项东西贯通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与海陆扩张

广袤无垠的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处于东西方的结合部。作为一种文明,俄罗斯具有东西混杂的特点。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有宗教、泛斯拉夫主义、民粹主义和村社精神以及地理环境与专制皇权等。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与西方式的基督教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对“基督教世界”这一概念的与众不同的理解。到了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基督教世界合法继承者的“第三罗马”理论应运而生。泛斯拉夫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每当俄罗斯与欧洲文明冲突时,它独特而顽强的民族特性总是强烈地表现出来,凸现出一种异质性,同时,在各斯拉夫民族中,俄罗斯又一直以领袖和解放者自居。彼得大帝是斯拉夫扩张主义的奠基人,他被后来的俄罗斯人当作民族英雄和近代俄国的缔造者来称颂、讴歌,他因而也为俄罗斯树立起一个致富致强的传统——陆路蚕食加水域开拓,构成了从彼得大帝起的一贯政策。

美国与“天定命运”

尽管美国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青的国家。但扩张却是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史的最明显、最永恒的主题。

早在独立以前,北美各殖民地就追随英国进行了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为了促进北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北美殖民地卷入了英国为争夺海上优势的多次商业战争。独立以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年)、海外扩展时期(1898-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至今),分别以“孤立主义”、“门户开放”政策和“遏制与领导”为口号或标志。

驱动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和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商业精神与重商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重商主义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商业为杠杆,发展贸易顺差,在国内实行关税保护和垄断专营制度,在国外开拓和建立殖民地并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以此来增加国家财富。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本国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使来到北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自认为血统高贵,他们以“上帝的选民”自居,相信他们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是上帝赋予的使命。经过在北美筚路蓝缕的开拓,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与刻苦勤俭的清教主义结合在一起,锻造出了美国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统一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在美国对外扩张的历程中不时闪现。

日本与“岛国心理”

日本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经历的国家。日本的历史具有其独特的内在特点:首先,日本群岛的孤立,使它的历史非常单纯而完整。其次,日本处于中国文化圈的遥远的边缘地带,使其有可能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紧紧抱住自己的主要制度和价值标准。第三,日本的政治和社会进化特别缓慢。但日本在现代又异乎寻常地迅速崛起,在非西方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作为一个表现突出而潜力有限的文明,日本在外交思想上凸现了两大特征:一是体现了“岛国根性”的狭隘心理,即不愿对世界负责;二是“强者崇拜”的心态,即缺乏是非善恶感。

中国与“天下观念”

中国是当今世界历史最为悠久、连续性未被打断的惟一大国。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步被纳入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经过100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1949年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革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性都被赋予了性的时代内涵,并正在整合的过程中。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中华帝国观念”、“王道”与“霸道”的对外政治文化,与发韧于西方的现代国家主权观念相互撞击有可能对国际关系的未来产生和提供一种新的思想资源。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规范、制度甚至目标的“天下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正面临着新的批判和整合。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这一术语,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特定内涵。在国际关系史的语境中,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尽管第三世界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并且在世界体系中都处

于边缘位置,但是,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因为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它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以及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段也不一样。第二,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这究使我们不能简单化、模式化、概念化地看待第三世界问题,而和系统必须采取综合的、历史的和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第三世界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对第三世界的深层思考也已提到时代的日程上来。

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博专业课专题整理——美国与中国台湾关系研究(育明课程中心)

美国与中国台湾问题的发展过程: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六二七”声明,命令美国空海部队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形式上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事业;命令加强美国驻菲律宾的军队和扩大对印度支那法国军队的援助。

杜鲁门为侵占台湾制造了种种借口,其中包括:1、台湾地位未定论;2、所谓美国军事力量进入台湾是为了保持太平洋的安全,是由于朝鲜战争所引起的临时措施,是为了使朝鲜战争局部化;3、所谓美国出兵台湾是为了使台湾在军事上中立化。

中国政府表示了解放台湾的决心后,美国也加紧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其所采取的一系军事行动包括:1954年8月3日杜勒斯公开宣称要用美国海空军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8月17日,艾森豪威尔宣布要以第七舰队武装干涉中国内政;1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率领美国军舰6艘侵入浙江前沿的大陈岛海面,并有飞机160架次在大陈岛海面上空活动;24日杜勒斯承认对美国海军的基本指示是保卫台湾本岛。(北大国关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辅导课程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

(1)美国维持并发展蒋介石集团的武装力量;(2)规定缔约国之领土被武装攻击时,应采取共同行动;(3)条约里的领土一词为台湾与澎湖列岛以及双方经共同协议所决定之其他领土。这一条约实际上就成了把蒋介石集团与上述国家连在一起的战略同盟纽带。这一条约企图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合法化,它既为美国干涉中国解放台湾作出了安排,又为美蒋在必要时共同对中国大陆采取军事行动留下了伏笔。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的行动,美国采取了外交欺骗和政治讹诈两手:在外交上,美国总统艾森谊威尔在中国解放一江山岛的次日对记者发表谈话鼓吹停火,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斡旋来停止中国沿海的战斗;1月28日,新西兰向联合国安理会提提出提案,声称中国的行动可能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持,要安理会出面干预台湾海峡问题,这一提案包含了极深刻的政治含义如果海峡两岩果真经安理会来斡旋停火,台湾海的停火药味状态从此就有了别可资引用的国际文件,别国干涉中国内政从此有了文件依据,台湾问题也就国际化了。

在政治讹诈方面艾森谊威尔在鼓吹安理会斡旋停火的同时,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正在台湾海峡发展的局势的特别咨文,公然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动美国军队来保证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安全,至于沿海各岛,艾森豪威尔要求国会让他来判断,如果中国对沿海岛屿采取的行动是对台湾及澎湖主要阵地戟的一部分或肯定是其预备步骤,总统就可以随时动用美国军队来干预。1月25日和28日影视项提案先后被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这就是美国国会关于中国问题有名的“福摩萨决议”,直到70年代初美国开始改善美中关系时,美国国会才通过新的授权法案,实际上废除了这个决议。

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主张:台湾问题上,美方代表提出要以第一项议程的执行作为讨论第二项议程的先决,声称“在达成协议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声明得到履行之前,讨论其他问题未免为时过早”。

10月8日,美方代表建议中美双方分别首先发表声明,“表示除防御外将不在台湾地区使用武力”;11月10日,美方又建议中美双方大使代表各自国家宣布,一般来说,并特别对于台湾地区来说,除了单独和集体防御外,放弃使用武力。

美国这些建议的用意是清楚的,这就是要中国接受美国武装侵占台湾的事实,至于提出所谓“单独和集体自卫”的权利,则更是要中国承认美国在台湾有所谓防御的权利,而对台湾使用武力是其防御权利的行使;放弃使用武力的另一层用意即反对中国采用包括武力方式在内的手段以解决自己的内容台湾问题。

1956年1957年间,在第16届奥运会、戛纳国际电影节、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专门委员会等活动中美国通过它的追随者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承诺,中国作了必要的斗争。

1957年10月在新德里召开的有83个国家参加的第1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美国亲自出马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活动在会上要求大会“按昭各自的正式名称”邀请各组织的代表团参加会议,这实际上是想使蒋介石当局能以所谓中华民国代表团的名义出席会议,从面出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同时出席大会,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但是美国的提案在大会即将闭幕时的表决中,在135票的总票数中仅得了62票,以失败告终。

1958年“八二三”炮轰事件后美国对中国内政和的干涉:8月27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重申美国将不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责任”;9月4日,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会谈后授权杜勒斯发表声明,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中国沿海岛屿,并宣称已经为此作出军事上的部署。

9月7日,美国军舰竟开始为蒋介石军队到金门的船队护航。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阐明了双方对国际形势的各自立场和态度;(二)双方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准则而就某些问题作出共同声明;(三)就两国关系之间一些问题或双方共同作出声明或者各自分别作出声明,在《上海公报》中美国第一次公开正式表示,它认识到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肯定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从台湾全部撤出的最终前景。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建交公报中美国明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建交公报比上海公报前进了一大步,在台湾问题上上海公报只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并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1979年3月1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卡特总统于1979年4月10日予以签署。该法的许多规定直接违反中美建交公报所确定的原则。

首先,美国反对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前途总是,为此美国要向台湾提供武器和防御服务;该法规定,美台之间在1978年以前有效的条约协定,除《共同防御条约》及其有关协定外,一律继续有效,这实际上是企图不论只有一个中国,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中美建交后,美国政府为了就今后美台关系作出安排,国务院根据哥伦比亚特区的法律组建了民间的非赢利机构“美国在台协会”,任务是处理美国在台湾的事务。“美国在台协会”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暂时离职的外交官和其他政府人员。

10月2日,美国政府与台湾的代表进而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在台协会与北美事务协调和会之间的特权与豁免协定》,协定规定台湾驻美机构的人员享有免税免予起诉和搜查等外交特权,美国方面这么做实际上就使台湾驻美机构有了官方的地位。

80年代,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制造的事端:里根政府上台后采取了被称为“双轨”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表示要继续发展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另一方面声称要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1981年12月底,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国会对援外法案的一项修正案,规定对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每年给予不超过2万名的签证限额,按照美国的移民法,只有被视为单独的外国的独立国家或自治领,委任统治地、联合国托管地等政治实体能获得每年不超阶级过2万名向美国移民的限额,美国决定单独给台湾移名额,实际上就是把台湾当作单独的外国对待。

美国方面采取的有损于中美关系的最严重的行动是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

90年代,美国干出了两件最大的坏事:1992年向台湾出售150架高性能的F-16战斗机和1995年5

月美国政府允许台湾当局最高官职的李登辉以访问母校名义至美国逗留,并发表政治演说。

美国对台湾总是的干涉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首先,违背《八一七公报》的承诺,在90年代的后半期继续向台湾出售大量高性能武器;与美国售台武器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区导弹(TMD)的问题;美国国会不断通过专门的法案,或者在国务院授权法或国防法中增加一些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