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水平。在小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培养中,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各种素质的发展便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学生心理世界,培养具有针对性

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个体心理因素。事实上,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而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各异,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育人工作。例如:对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要增强其自信心;对那些好强自负的学生,可以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使其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够使个性各异的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丰富师生感情生活,培养具有民主性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班主任往往是一种威严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小学生很少会想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尤其是感情交流。班主任只有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生活,增强民主意识,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向他们所认可的良师益友开启心灵之窗。事实上,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感情交流,是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丰富师生之间的感情,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促膝谈心,也可以用文字交流感情,还可以借助文体活动、家访活动来沟通。作为班主任,更要有民主意识,自己做错了什么,要敢于向孩子们道歉,这不仅不会破坏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还会使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形成一个更完美的形象。

三、创造优良心理环境,培养具有自主性

我们常把一个班集体比作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班主任便是“家长”,作为“家长”的班主任必须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创造一个优良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才会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天使,纯真可爱,顽皮活泼,他们需要一个既轻松又愉快的心理环境。班主任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有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孩子们支撑着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创造一个自我调控的心理环境。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要求班主任在集体中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控的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知、情、意、行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

最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小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表时间:2013-07-09T14:55:42.01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土旦才仁[导读] 当今社会上人们议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己家孩子的吃喝拉撒。 土旦才仁(曲麻莱县教育局教研室青海曲麻莱 815500) 当今社会上人们议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己家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最关心的事情当然应该是如何把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做好。现如今21世纪的社会发展之迅猛,各种信息报道如洪水猛兽涌入我们每个人的视野,但是最让我关注的还是听到哪个大学生投毒杀人,哪个小学生因为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的……这些信息让我感到一阵悲凉寒心啊!为什么如此小的孩子能有勇气跳楼?为什么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还能做出如此低能的事?归根结底,我想可能还是从小到大的受教育过程有关系吧!我认为都是现在的孩子缺少心理素质的训练。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些应该是从小就应该给他们培养起来的。所以针对现在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在平时注意从几个方面去培养。 1.健全主体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核心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但是,心理活动却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人格也有健全不健全,成熟与不成熟之分。他是一个人更本质的,更持久的,有别于他人的特征,这是人素质中最核心最复杂的部分。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是学习,这是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大量事实表明艰苦而愉快的学习是锻炼人格的最好场所;其次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最能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因而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还有组织学生适当地参与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人民保持亲近的态度等,这对于健全主体人格的形式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故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 2.能适应环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脆弱,依赖性大,怕困难,怕艰苦,其心理素质发展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部分需要。竞争不仅需要敢于取胜的勇气和本领,也需要面对挫折承受失败考验的不屈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我国的奥运冠军们能取得奥运会金牌那在平时得要吃多少苦,要承受很多失败与身体的痛苦,如果他们不是从小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运动技能,和从小就锻炼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怎能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呢?而就在去年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才小学四年级,就因为成绩没考好,被家长或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跳楼自杀……类似的事情近几年也是频频发生。尽管也许是家长或老师太以成绩来看待孩子了,但是从这件事情上也说明了这孩子害怕面对现实,连一句话的委屈都难以承受的脆弱心理,就无法适应多变复杂的竞争世界。 为此,我们要控制心里不健康的各种因素,防止学生因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自控能力不足而带来的不能抵抗自身情绪的周期干扰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民主气氛,增加双向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成功的愿望和要求激发出来,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室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期望的要求,主动争取成功机会。但是也要让他们经历失败,正确引导他们去对待失败,失败在任何时候都会有的,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面对,只要正确认识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总有成功的时候,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尝试到各种遭遇,会让他们的内心强大起来。才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他们做事也不会那么不思考后果了。也就能勇于承担责任了。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内因,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热情地关心他们,严格地要求他们,摸透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友好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优良品质。如在低年级开展“评、比、看”活动: 比不说脏话,看谁最有礼貌; 比出旗做操,看谁最守纪律; 比清洁卫生,看谁最爱整洁; 比上课听讲,看谁作业最好。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对行为问题要具体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学习走上轨道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个性培养的关键一着。如要求学生做的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

言,当天的功课独立完成等。平时还要求学生多项生活学习。常言:“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不懂的地方,不能视而不见或冷漠视之,多想多问,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去探索思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如计算商品房的面积,怎样存款,怎样算利率等,做到学而有用。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受用一生。在一年级下期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格林童话选》、《三百六十五个故事》等,阅读时要求学生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好吗?有哪些可以值得学习的?在中高年级则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阅读内容。在讨论中,老师欣慰地看到学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阅读作品,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时,老师结合平时生活中、学习中的经历教育学生,使学生再次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事事如意,次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做好随时与困难进行斗争的精神准备,只有从小接受磨练才能养成敢于克服困难和善于困难的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体贴父母。要保持校园整洁,看见纸屑在地上马上捡起扔进垃圾箱;扫把倒了扶起放好;同学摔倒流血了刀上帮助;班上的课桌椅坏了积极主动修理;父母生病了在病床前问寒问暖,关心体贴父母等等。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让关心与爱充溢心灵,在关心他人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五、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乐观、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素质

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素质. 素质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天赋、素养、才智和能力。一位合格的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思想素质是指人对社会善美丑恶以及其他现象的认识、行为和做法。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 业务素质包括: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和动手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我个人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养和素质: 一、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做教育教学工作,它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的。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全心全意做都未必做得好,另外一个我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我认为我们教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而且还应教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如何与家长、同学、教师相处。如何有礼貌。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小事等。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符合我们本地习俗,打扮得要得体,凡是叫学生不违背的自己先做到,如叫学生不留长发怪发,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不说谎话,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好。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为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如果一个班考试试卷成绩不错,纪律也很好,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能力差,回答问题换一种说法就做不来,这样的教育观行不行?)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如上课学生说出老师的缺点,指出教师的不足,老师就认为没面子,就要狠狠批评学生,一切行为必须服从老师的行吗?);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

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

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 傅小兰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处于现代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社会中的青少年,大多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素质问题。例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中小学生辍学、轻生、暴力指向家庭等悲剧事件,使得青少年心理素质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大问题。下面,我就围绕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建议这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约有17%到20%的学生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人格问题。 1、智力问题。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忙碌不停,静不下来;学习技能障碍属于感知统合失调引起的心理障碍;智力异常是指有些学生的智力可能发育不良,智商在70以下;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与逃学现象存在。除去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外,主要问题出在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学,不好好学,因而学业成绩很差,不得不转学、退学或肄业,令老师和家长极为痛心;创新能力不足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并已成为全社会质疑应试教育的矛头所向。 2、情绪问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老师和家长们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变得不听话了,你要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心理学上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内容摘要]: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课题,也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掌握学生易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密切配合,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进而使他们初步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的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新任务。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学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于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他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谁敢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好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会对教师傲慢无礼。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中最好的,一切荣誉非他莫属,一旦有谁在某方面超过自己,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迁怒于超过自己的人,对其加以诽谤中伤。 有些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或爱调皮捣蛋,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甚至有时成了教师的“出气筒”;有的学生在生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有些学生智能水平不是很高,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容易引起低人

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

浅谈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三、育人为本,良好的职业操守。 “育人为本”是党和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办学宗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就是说“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 四、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个体品德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优与劣来体现。“学高为师,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开题报告汇编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课题,是经教科所于2011年6月批准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总会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有的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思想敏锐、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 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班级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各有各的兴趣、思想。如果群体之间的心理协调一致,顺利合作,这就形成了和谐的集体氛围。 首先,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注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把自己当成班级群体的一员,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劳动、做游戏,当他们最热心的听众,从闲聊中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爱好,掌握班级群体的思想动向。 其次,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内的课堂教学中要废除注入式教学,杜绝把学生放在“消极客体地位”,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严格控制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等,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浅析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翱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我们每个青年教师,从踏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称得上优秀呢?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要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在依法执教,热爱、关心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不是把教师这个工作作为跳板、临时的落脚地。选择了教师,终生无怨无悔。教师对教育、对

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问题,是不热爱自己的岗位;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心;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尊敬与热爱。教师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工作态度、治学风格,让学生在师生学、教互动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方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他们高尚道德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师德,首先体现在忠于自己选择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当前,在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良好风气日渐败坏的环境中,应带头学习、执行胡总书记倡导的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仪荣辱观。我们作为教师更应具有诚实守信,正直、热情的品格,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见异思迁,不见利忘义,随时保持教师应具有的良好的品质形象。用自己的人格素质、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人的培养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学习理论文字方面,一条是人格魅力影响方面。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无人(忘我无私)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自然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就少一些,进入无人境界的则更少。我们作为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示范性特点。一位教育家讲:“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师德(20分) 1、热爱本职工作。...........................................................................................(5分) 2、有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主动乐观。...................................................(5分) 3、恪尽职守。...................................................................................................(5分) 4、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5分) 二、形象(10分) 1、穿着得体,大方整洁,与为人师表相适合。..............................................(5分) 2、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可亲。..........................................................................(5分) 三、业务水平(60分) 1、课前准备: a: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目标、过程清晰。.............................................(6分)b:重难点突出。..............................................................................................(4分)2、授课过程: a:对内容的熟练程度。.................................................................................(10分)b: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情况。........................................(5分)c: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能否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而改善教法。.................................................................................................................(2分)d:对学生的掌控能力。包括课内、课后和在晚自习时候的掌控。........(3分)3、课后反馈 a:教学成果的考核:测评(章节小测、单元大测,每月至少一次)、所学内容的抽查。...............................................................................................................(5分)b:教学效果分析:(教的好的原因、不好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法。(10分)4、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定期回访,每月最少一次) a:沟通方法可通过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5分)b:掌握信息:(1)学生:个性、习惯、爱好、特点等 (2)家长: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以及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5分) 5、学生评价: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6、同事评价: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教研小组评价: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3分) 海誓教育 二0一三年三月七日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 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孩子的心理健 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1家庭影响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 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 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 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 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 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学习上的压力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教育方面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4、社会环境影响孩子 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 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生 活方式,如不遵守社会生活秩序,损人利己,不顾公共道德等现象,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 定的影响。另外一些来自影视的色情、暴力,黄色书刊,三室一厅”的不良刺激,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二、方法及措施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对孩子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 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 力,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的思想状态, 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来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2、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 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 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达 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及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A : 家长 B : 校园环境 C : 教学设备 D : 学校风气 E : 教师的心理素质答案:BDE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A : 角色扮演法 B : 认知法 C : 榜样引导法 D : 讨论法 E : 行为强化法答案: A B C D E 。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 A : 社会服务形式 B : 活动形式 C : 训练形式 D :实践形式 E : 渗透形式答案:B C D 4、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 A : 不稳定 B : 范围小 C : 容易转移 D : 分配能力强 E : 分配能力不强答案: A B CE 5、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 A : 发展性功能 B : 提高性功能 C : 预防性功能 D : 维护性功能 E : 矫治性功能 答案: A B D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A : 激励性原则 B : 平等原则 C : 尊重与理解原则 D : 愉悦性原则 E : 支援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7、心理咨询的模式主要有 A : 互动模式 B : 指导模式 C : 发展模式 D : 社会影响模式 E : 治疗模式答案:B C D E 8、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A : 改过自新的意向 B : 醒悟 C : 反复 D : 转变 E : 巩固和稳定答案: B D E 9、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启发性原则 B : 师生协同原则 C : 批判性原则 D : 激励性原则 E : 开放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10、在共青团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需求原则 B : 可行原则 C : 普遍原则 D : 批判性原则 E : 趣味原则答案: A B C E 1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 A :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B : 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 : 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 : 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E : 常规教育与随机应变相结合 答案 B D E 12、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日期: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 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 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 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 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 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 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心理 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进行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健康杂志、书籍、学习资料等。在学习中认真做笔记,把好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学习。?到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

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掌握一些指导的方法、途径等。 二、创设多元环境,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都注重把科学的辅导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和谐发展的成长氛围。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程。?在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①、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自身科研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并积极投身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他们不仅采取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而且亲自带头做研究,表现出了一种极大的科研热情和浓厚的科研兴趣.然而,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与创新性的工作,仅有较高的认识和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包括校长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就是指教师的科研修养,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源于教育实践而又超越和高于实践的内在综合素质,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方法知识、科学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收集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开发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理论勇气等。 2.特质 教育科研素养一般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内隐性;2综合性;3积淀性;4敏锐性;5实践性 二、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构成 1.思想素养 (1)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科学的价值观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于以繁荣发展教育科学、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以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推动教育实践服务、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为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形成学术梯队,特别是促进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快速成长。在这样的价值观下,要求我们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探究科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2)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良好的科研动机。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科研冲动和欲望,这种冲动和欲望即科研的意识与动机,是建立在教师的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教师实现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需的。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育科研的公益性而忽视自我性,只看到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为教育实践服务的一面,看不到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的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挫伤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与积极的科研动机.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发展则学校发展”的理念,使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获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要有浓厚的理论研究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说,做理论研究就是做学问,而做学问首先要对这门学问感兴趣,不感兴趣是做不成好学问的.中小学教师平时在教育实践方面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缺少理论的归纳与思考,重视做忽视写,因而大大地影响了科研成果的理论品位与价值,也不利于教师的科研素养的培养。 (4)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教育科研追求的是真善美,需要我们教师严谨治学,脚踏实地。求“真”就是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重复与再现;求“善”就是力求完善,包括完善我们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完善具体的研究计划与行动,完善预期的研究成果设计,不要有明显的研究“硬伤”和缺失;求“美”就是指我们的研究成果应尽可能完美,成果的内容富有创新和特色,外在表现形式新颖独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文字表达严谨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5)遵循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科学是研究人的培养、人的发展的科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这里所指的“德”就是要讲学术道德.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遵守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