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荐]

作者:徐卉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7日

评论(0)|阅读(131)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影响

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

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学习上的压力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

3、学校教育方面

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4、社会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

生活方式,如不遵守社会生活秩序,损人利己,不顾公共道德等现象,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些来自影视的色情、暴力,黄色书刊,“三室一厅”的不良刺激,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

二、方法及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的思想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来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2、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及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3、教育孩子与挫败作斗争

有许多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这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打击和失败,成为生活的强者。

例如,某校有几名六年级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组织集体服毒自杀,后因老师发现及时,立即抢救,才幸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事后,通过老师用他们熟知的张海迪、高士其、爱迪生等身残志坚,刻苦学习,与失败抗争的例子来启发教育他们,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来在小升初考试中,这几名同学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4、与家长配合教育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知道: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净化学习、活动环境

呼吁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学校附近那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三室一厅”,禁止孩子看黄色书报、杂志,尽量避免孩子与社会上那些无所事事的青年接触,使孩子不受到来自他们的不良影响。

6、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

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既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意识,又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看点书,或者参加一些体育项目活动,到大自然去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一些书法、绘画、演讲等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抓落实。

论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摘要: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自我训练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并对其心理问题作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心理现状、原因分析、提高心理素质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长时间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一贯性的个体素质,它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以后自己的整个人生。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我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三、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Ⅰ、了解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我想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焦虑,看到题目就忘答案,越做越紧张。而可能他在人际交际上却轻松自如,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人际问题,他也能不急不燥,游刃有余的化解开来。 因此,首先要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心理把握能力的弱项,哪些是强项。中国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看清自己的弱项和强项是第一步。只有看清楚了缺点才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开题报告汇编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课题,是经教科所于2011年6月批准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最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友好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优良品质。如在低年级开展“评、比、看”活动: 比不说脏话,看谁最有礼貌; 比出旗做操,看谁最守纪律; 比清洁卫生,看谁最爱整洁; 比上课听讲,看谁作业最好。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对行为问题要具体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学习走上轨道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个性培养的关键一着。如要求学生做的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

言,当天的功课独立完成等。平时还要求学生多项生活学习。常言:“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不懂的地方,不能视而不见或冷漠视之,多想多问,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去探索思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如计算商品房的面积,怎样存款,怎样算利率等,做到学而有用。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受用一生。在一年级下期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格林童话选》、《三百六十五个故事》等,阅读时要求学生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好吗?有哪些可以值得学习的?在中高年级则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阅读内容。在讨论中,老师欣慰地看到学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阅读作品,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时,老师结合平时生活中、学习中的经历教育学生,使学生再次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事事如意,次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做好随时与困难进行斗争的精神准备,只有从小接受磨练才能养成敢于克服困难和善于困难的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体贴父母。要保持校园整洁,看见纸屑在地上马上捡起扔进垃圾箱;扫把倒了扶起放好;同学摔倒流血了刀上帮助;班上的课桌椅坏了积极主动修理;父母生病了在病床前问寒问暖,关心体贴父母等等。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让关心与爱充溢心灵,在关心他人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五、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乐观、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 学生的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抵制各 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以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政治 思想素质和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个性心理品质。 2,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教书育人功能。高校要 立足制度创新,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建 构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新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 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高校应设置危机干预机构,对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失恋、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等大学生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设立咨询电话、咨询信箱,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要逐步完善学校的 心理咨询机构,至少配备专职教师,完善教师待遇、职业技术职务 评聘、工作量计算方法等措施,以推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发展技能、技巧的普遍培养和训练:要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 工作。运用会谈法、测验法等个别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感受困惑、迷茫、痛苦或受到挫折时,帮助其分析产生苦恼的原因,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4.增大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含量,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网络大趋势,高校要积极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和拓宽心理素质教育渠道。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 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孩子的心理健 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1家庭影响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 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 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 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 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 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学习上的压力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教育方面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4、社会环境影响孩子 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 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生 活方式,如不遵守社会生活秩序,损人利己,不顾公共道德等现象,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 定的影响。另外一些来自影视的色情、暴力,黄色书刊,三室一厅”的不良刺激,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二、方法及措施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对孩子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 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 力,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的思想状态, 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来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2、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 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 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达 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及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内容摘要]: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课题,也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掌握学生易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密切配合,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进而使他们初步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的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新任务。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学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于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他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谁敢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好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会对教师傲慢无礼。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中最好的,一切荣誉非他莫属,一旦有谁在某方面超过自己,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迁怒于超过自己的人,对其加以诽谤中伤。 有些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或爱调皮捣蛋,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甚至有时成了教师的“出气筒”;有的学生在生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有些学生智能水平不是很高,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容易引起低人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 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分析其情况,从而探究出其解决对策,希望能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为其拥有美好的未来打下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原因对策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大学生不能将这些压力化为动力反而是让它左右自己的情绪,那么会对他们的学习和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现在一些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交际困难。同时又害怕遇到困难,虚荣心有强烈,对一些细小的问题无法进行冷静的处理,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先偏激。还有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再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随即产生抑郁,茫然,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一些学生来自农村的,要靠国家的贷款才能维持学业,为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愿和他人交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担心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这些,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不良状况,出现心理障碍。从这些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查是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针对“你有自己的特长并对未来充满设想吗“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的同学有目标但经常换,仅有%的同学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事。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待生活特别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意志健全,并没有让大学环境将自己的激情消磨殆尽。值得重视的是针对”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经常会出现郁闷、茫然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有些出现敌对情绪,只有极少数人保持愉快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享受所谓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相反他们因为诸多原因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同时也表明了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要想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其原因是最关键的步骤。针对“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观点集中在经济以及人际交往、自我形象、将来就业这几个问题上。确实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在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担心着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将来的出路问题,考虑这些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出现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对心理压力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心理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对于压力的态度和处理方法。针对“你认为心理压力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有%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有较为负面的影响会产生情绪,有%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动力仅有%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完全负面的影响以至于无心学习。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情绪会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荐] 作者:徐卉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7日 评论(0)|阅读(131)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为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作简单分析。 一、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影响 许多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小题大做,经常为一点小事或孩子的偶然失误打骂、训斥子女,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孩子有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委曲感”和“压抑感”。一些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的孩子,如离异、父母去世等,由于自卑,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品德

低下,行为不检,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学习上的压力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 3、学校教育方面 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使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误解而挨了批评,从此萎靡不振,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一些后进生由于被歧视,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行为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4、社会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家庭结构的演变,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心理超载等等,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巨变适应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少数人不良的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2020字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2020字 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 做一个健康的、自知的、快乐的人!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认为,除了减少人们的消 极情绪,心理学还应该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除了帮助病患过上正常 生活,还应该帮助正常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理论生动诠释了心 理学和生活的关系,探寻了个人心理的正能量对其积极人生的重要 作用。 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忙碌的工作、生活的重担,身心俱疲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获取开启生活的金钥匙,全力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增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的许多缺 点与不足,今后,我将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提高自己! 我相信,我的人生之路将更加精彩! 说实话,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之前,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许多误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收益匪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 的定位与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 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就教师而言: 其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其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其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其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 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如何解决: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 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觉得在当下,我们应该 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 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 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 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 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总会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有的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思想敏锐、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 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班级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各有各的兴趣、思想。如果群体之间的心理协调一致,顺利合作,这就形成了和谐的集体氛围。 首先,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注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把自己当成班级群体的一员,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劳动、做游戏,当他们最热心的听众,从闲聊中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爱好,掌握班级群体的思想动向。 其次,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内的课堂教学中要废除注入式教学,杜绝把学生放在“消极客体地位”,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严格控制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等,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多方面。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评估。 (3)增强自信。 A、关注自己的优点。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想想自己的优点,有助于提升从事这些活动的自信,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 B、与自信的人多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对增强自信同样有效。 C、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 D、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 E、.不可谦虚过度。谦虚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度,过分贬低自己对自信心的培养极为不利。 F、学会微笑。微笑会增加幸福感,进而增强自信。

G、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稳定情绪,学会控制情绪。遇事沉着、冷静思考。 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 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1.高度重视培养成就激动"动机+智商=成功"。现在不少大学生缺乏"巅峰体验",原因是没有全力以赴去做某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成就需要理论",其要点为: ①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是可以培养的。有了它,就拥有三种最重要的东西: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②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2.将成就动机转化为现实追求--P.T.战术所谓人才包括两种:普 通型(P)和特长型(T)。理想的情况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日常的学习、工作,合乎规范,又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建 立自己的信誉。信誉是将高成就动机要转化为现实成功的关键。如 果你能够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创造条件把它发挥出来,你就能够逐步 赢得自信,取得成功。 3.保护你的小环境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指出:人 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是 同等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 人的意识。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 学生应着力培养周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4.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感,真正站在顶峰的总是少数人,因此成功感总是相对的。人生难免有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必须做到: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做“人”,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理顺班风,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满足学生交往、友谊、娱乐、成就、自尊和荣誉等精神需要,感染熏陶学生,发展个性的主要场所,所以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学期初,我举行了竞选班干部的活动,先让学生自由写演讲稿,然后上台演讲,再由学生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班干部比较有魄力,有胆量。有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的管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我还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室里开辟各种各样的学习园地,如“读书林”、“阅报栏”、“作品园”、“百花园”等,“读书林”“阅报栏”给学生营造了精神的乐园,“作品园”、“百花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班风主要表现为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较稳定的集体心理特征,从而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使个体产生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力量感,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它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展了竞赛活动,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哪一组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时就给予加十分,下课时宣布哪一组为优胜组,一学期总结两次,对优胜组给予奖励,为了获得优胜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过去积极多了。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回答得怎么样,我总是仔细倾听,及时鼓励。 在读写的基础上,我常让学生上台复述课本内容、演课本剧,使阅读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比如我将《草船借箭》、《将相和》改成编课本剧让学生演出。而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则更指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比如《人与环境》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素材然后归类整理拿到班上交流,对《开卷有益》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在思维的对抗中丰富学生的个性。 上活动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先放映有关的剧本、歌曲,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三、设置心理咨询处,当学生的“心理医生” 当学生的“心理医生”,是本学期我的一项新的举措。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识到用语言文字和学生沟通会收到口头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因为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些事情当面对他们说一说,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有时还可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她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参加实践活动,她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而存在。而且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 关于什么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解释都有着不同的说法。首先在心理学上,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教育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等……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在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看做素质的形成,否则不是。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整体里面也分不同层次的,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而且也在不断发展的…… 另外,还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但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应用和素质教育的研究联系起来。如果不将大学生心理

素质结构的研究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必要。这种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中所提出问题的回应。至于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而不是一种具体素质! 学生的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婴儿出生时,脑内绝大多数神经细胞已基本形成,但还没有发育完善。神经细胞的突起和突触连接以及微小神经环路的建立在后天发育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人脑在一生中都有可塑性,脑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特性都在变化。但是,在出生后至7、8岁这一段时间特别敏感,其可塑性最大。就素质教育而言,丰富的感官刺激,学校的各类教育和训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通过儿童生理素质,特别是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成为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应重视运用大脑发育的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发展。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一个系统的大学素质教育。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社会学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一项以全国 12.6 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据北京 16 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 37.9%和 64.4%。清华大学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 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 33.3%。有关单位对南京 4 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有 11.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 608 名同学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 75%。最近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会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也显示,95% 1 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 20 所高校 2.3 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 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已经开展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切实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摧残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有的开始感到茫然、疑虑、紧张、压抑、空虚,从而造成信仰危机,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言谈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对子女管教特别严格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对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不给予支持,缺乏沟通,经常用命令、指责的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这样的结果是使得子女往往性格上很不自立,不能适应社会,没有棱角和个性;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依赖性极强, 2 缺乏同情心,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的父母对子女放任不管,对孩子缺乏约束,这样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任性自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还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孩子脾气暴躁,心理压抑,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极强。 (三)校园环境的影响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的不适应。需要的百依百顺没有了,原来过分的依输 [生与现在必须的独立陆;原来的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与现在必须过的集体生活,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些反差和矛盾使他们对新生活感到迷茫。再加上学习内容复杂,学习方式和中学时代的不同,随时面临着不及格、降级和退学的危险,这样的大学生活打破了他们的浪漫想象,滋生了孤独和怀旧情绪,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考试,害怕各种活动,这种情绪不紧妨碍了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的一些低级庸俗潮流通过多重渠道向校园辐射,使原本清净的校园滋生了不健康现象。一些学生热衷于追求新潮,热心于牌桌、酒楼,流连于花前月下,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而“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则更是不、堪入目。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一些大学生变得颓废沮丧,失去了朝气和活力。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很好的定位,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3 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