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论教养利哈乔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

没有教养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

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

..(gān’gà)

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等。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扭捏作态: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结果。

1.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应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2.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有无教养的具体事例进行对比,从而使有教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

3.“优雅风度”和“有教养”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优雅风度是外在的。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是一种关照的态度,即:动作举止、衣饰服装、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不是徒有其表的举止,而是凭借举止表现自己的素质,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就是注重自我修养。一句话,“有教养”是本质,“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

4.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的风度?在论述优雅的风度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

明确:优雅的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5.如何理解“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

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句话?

明确:修养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一切的行为

举止都是自我修养的表现,修养的本质是尊重,有修养的人会珍惜世间万物。

步骤二:结合文本,拓展探究

1.作者通过一系列身边小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养”。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

为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增强自我修养呢?

明确:示例: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提高审美追求。经典

既是民族与人类的文化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的人文和语言的顶峰。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不断增长经验,从而增强

自我修养。

2.文中作者举了大量的有教养的例子,请你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

体现一个人有教养。

明确:示例:①认真接过路上兼职人员发的传单。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报以微笑,表示感谢。②在饭店吃饭时对上菜的服务员说“谢谢”。③进出公共场合的大门时,帮别人扶住门,方便他人进出,尤其是带小孩的或手里拿着东西的路人。④公共场合洗完手不随意甩手,防止水溅到别人。⑤递剪刀、刀子等尖锐物品时,把尖锐的一边朝向自己。

⑥上下楼梯脚步轻;敲门一次敲2到3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

3.作者告诫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学过本文,你打算以后怎样做呢?

明确:一是尊重别人的底线;二是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和个性;三是尊重别人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四是不过问、不谈论、不干涉别人的私事。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非常细致,全文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对我们大家都有着深刻的教育与指导意义。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当中,都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五、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都有哪些缺乏教养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附:板书设计

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分析问题教养

无教养的例子

有教养的表现风度

优雅的举止

优雅的素质

得出结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入手,让学生带着直观感受进入课文,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并讨论、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即“教养”和“风度”,理解其含意,并明确其具体的表现。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教养”,并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反思自己,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课堂转入生活,从而实现学习本课的真正意义。

不足之处: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教师代替了学生思考。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参考教案 备课时间:2018.9.4 授课时间:2018.9.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法: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二、相关资料 1928年,利哈乔夫因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研讨会上质疑了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人集中营。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理解词义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3.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4.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5.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8.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9.恪守:严格遵守。 10.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1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12.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13.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14.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引出论题——什么是教养。 第二部分(③-12):列举了“无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8):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号召人们把保持优雅风度的做法付诸实践。 五、问题解疑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段(句)作用分析法。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愿意交换意见”是作者的诚恳态度。作者这样说,既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5.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

《论教养》说课稿

《论教养》说课稿 犁川镇中陈晋龙 一、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有过初二演讲稿得读写演讲基础,再加上本文为自读课文,观点材料与行文思路都有旁批导引。而本单元写作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写作600字议论文,所以,可充分利用文本学习,训练学生思考,(口头)提出观点,并简单论证. 2、议论文就是培养学生思辨力得最佳文本,青春期得孩子,有很强得思考力,适当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得批判思维.既就是学生兴趣所在,也就是培养正常公民之职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得音形义。 2、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德育:明确作者得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得人。 4、重点目标: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理解什么就是真正得教养与优雅风度。 5、目标难点: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三、说教材

本文虽为大家之作,但上世纪得苏联,人生观与价值观与今日得世界与中国已有诸多差异。也许还有译者缘由,细读观点与论证,有一些值得商榷恰当之处。比如 13自然段,作者说“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得著作有个缺陷,就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第14段隐约有解说,但不明晰.作者最后得结点:“只需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得态度对待别人。"我们今天得时代,早已为“教养与风度”注入了更鲜活与人性得内涵。人怎样才能有教养?(即尊重别人)真正得教养就是对这个世界持有得长期得稳定得爱;在爱得基础上自然而然得生发得对世界得宽容与悲悯。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养”即“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及过程(4次活动支撑) (一)如果您来“谈教养” 1、教养就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得词语,如果叫您来谈教养,您会怎么说? (学生可能会回答教养就就是尊重,会列举什么样得行为就是有教养,什么行为就是无教养,会说出自己遇到过得一些经历……)无论学生怎么答,老师都不用否认,因为她们得回答一定会在“教养”这个大范围内. 让学生板书她们得重点词,如尊重,有修养,优雅……

《论教养》 教学设计

8* 《论教养》教学设计 广水市骆店镇中心中学晁莹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修订后新增的篇目。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谈的是对人生的态度。通过第6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论证方法,为第8课《论教养》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论教养》是20世纪俄罗斯的作家利哈乔夫的作品,是围绕“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一道德论题展开的议论文。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本已司空见惯的行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比照着呈现出来。学生读后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诸多令人不悦的言行,竟是教养与风度的缺失而造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文章的正确观点的引导下,最终达成德育目标“努力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列举的事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强的针对性;表达的观点关乎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设计思路】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发展,并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要组合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兼顾男、女生的性别搭配。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教养》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平实、内容生活化。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导学案的引导,通过自学完成“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这一教学环节。在教授本课前,布置自学任务,扫除生字词障碍,并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原文阅读

论教养 [俄罗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可能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该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论教养优秀教学设计 (1)

一、情境导入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二、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讲解课文 1、.给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7)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层(13~17)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三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主要从6个事例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的怎样才算有教养。 3、.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4、作者由“教养”转向“风度”的论述,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体现形式。 5、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6、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怎样做到的? 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7、判断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1)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得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理解什么就是真正得教养与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得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得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就是一件很重要得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得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与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

乔夫得眼里,怎样才能算就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得《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得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就是20世前苏联著名得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与基督教活动家。她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得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得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她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她把她得一生都献给了她得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得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 í) 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8论教养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8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论教养

【授课内容】《论教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重点)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难点) 3.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2.能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尴.尬(ɡān)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ɡ)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8* 论教养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学习目标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2018年审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论教养》是第二单元第三篇,为“自读”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基本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及之间的关系、理清论证的思路等。故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为主,结合文本和旁批思考探讨,经教师点拨,进一步提高议论文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利哈乔夫(1906—1999)是苏联文化大师,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他的文章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学习他的作品,还应透过方式方法理解教养的本质,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中心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众多事例的对比、分析,得出自己观点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在餐厅就餐有人大声喧哗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出的念头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你一定在心里想,这个人没教养。那么,什么是教养?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论教养》,领会作者对教养的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精品教案】8论教养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 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 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 —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 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 检查预习 (1 )订正字音 贸然(m e)疲惫不堪(k 01)大发雷霆(t mg)涵养(h cn)恕我直言(sh u) 自吹自擂(I百)恪守(k e)允诺(n u b)自持(ch i)汲取(j i)矫揉 造作(ji e)扭捏 (ni e) J原处(ch u)L 处境(ch t)1(2)词语释义箴言(zh en) 教书(ji 0o) 教养(ji '

部编版《论教养》教案设计

8论教养 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论教养》教案-word

《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论教养利哈乔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

没有教养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 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 ..(gān’gà) 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等。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九上论教养课文原文完整版

九上论教养课文原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8.论教养 [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着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

论教养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论教养》 1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难点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议论文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及其作用)的考查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抄写重点字词。2.完成练习册《论教养》习题检测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情景导入(2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8分钟)—整体把握(8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主旨归纳(2分钟)-拓展研究(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师: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 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 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的念头是什么? 学生倾 听。 通过教师的引 发学生的深思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 能力目标: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 的人。(重点)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1.词语积累 2.预习检测 学生回答 检测内 容,在相 关位置做 笔记,并 按要求诵 读诗歌。 了解并熟记与 作者相关的文 学常识,通过 正确、有节奏 地诵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 文。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教养(jiào)灾难(nà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三、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