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语言学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

词尾

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一般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单纯的词汇性成分、提供形态性语法意义的部分。后者就称为变形语素或构形语素,如果构形语素出现在一个词中最后的位置上则称为词尾。与所有的构形语素一样,词尾只给词语增加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

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句法多义(句法歧义)

一个词语序列中内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法结构关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句法多义或句法歧义。比如“一个学校的老师”内含两个句法结构关系“一个|学校的||老师)”、“一个|学校的|老师”。在前者中“一个”意义上指向“老师”,是整个“学校老师”的定语;在后者中,“一个”直接限制“学校”,意义上相当于“一所”。

“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国际音标

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音素

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和ü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语素

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语音

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世界语

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模拟

自然语言;简单易学。

非音质音位

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音位

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

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

系统论有一观点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语言符号的特点也符合系统论的观点。语言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开放的倒三角形,越往上层,数量越多,到句子则完全是开放的,无穷的。

语言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

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语言符号所独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

什么是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4)脱落

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wom/、/nimn/,把“豆腐”说成/touf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说成“I’m”,把“I shall”说成“I’ll”,等等,都是脱略。什么是形态?形态变化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许多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

附加法:在词干后面附加成分,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slow-slower-slowest

内部曲折法:通过词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如foot-feet

异根法: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如i-me,we-us-our

重音法:export-ex'port

重叠:employe-employee

零形式:sheep-sheep

语言符号的特点。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

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约定性: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比较:a—p。(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我们可以拿一张纸放在口腔前面测试,发元音时,纸张只是轻微颤动一下,而发发音时,纸张在突然放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平时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模仿,教师一般使用呼读音,就是辅音加上元音教读,例如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声母[p、p¢、m],读作[po、p¢o、mo],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普通话[p]的音质就是[po],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属性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划分依据:音素是按照发音动作划分的,音位是按照音素的对立互补关系划分的。

区别意义:音素是针对所有语言。音位是针对具体语言。

联系:一个音位可以概括两个以上的一组音素。

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

(1)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英语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

(2)词缀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4)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位词,这个词位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_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 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 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 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

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 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24.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25.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 向介绍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102) 1.应用语言学方向 应用语言学方向是适应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需要设立的研究方向,它以“人机交际”和人际交际的语言理论和技能、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跨学科的语言应用学科,它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本方向有社会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两个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应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总结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如旅游、交通、商贸、公关、司法、教育等)人际交往中语言应用的特殊规律,对语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服务。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类自然语言处理和加工的科学,它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是本方向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方向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文、理、工多科院校、以及与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合作的优势,为二十一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重点。汉语教学法历来都是汉语言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法研究,也是汉语言基础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现代汉语诞生之日起,其教学过程即随之开始;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汉语教学研究的理论升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研究,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角度说,我校有国内著名语言学家为学科带头人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的深厚基础,最近又增添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雄厚实力,如果再加上汉语教学研究理论的参与,必将使汉语语言理论研究体系更趋完善。我校作为全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一直担负着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把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多年来面临的理论与实际的大问题。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提高,矛盾日益突出。汉语教学如何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应用实际,力求走出一条新路子。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加大,国内各汉语教学机构为了在来华留学生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份额,都纷纷把对外汉语教学高学历师资的竞争放到了首位。此外,全球性“汉语热”方兴未艾,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本方向将竭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 语言信息处理方向 语言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语言学教程中文版

将英语译成中文(简体)胡壮麟“语言学教程”课后答案 定义以下条款: 1。设计特点:是他们的特点来定义,如任意性,双重性,创造性,位移,文化传播等,我们人类的语言, 2。功能:语言的使用ommunicate,思考,等anguage功能inclucle imformative 功能,人际功能,表演功能,人际功能,表演功能,情感功能,寒暄交流,娱乐功能和工具功能。 3。客位:在与主位是从美国语言学家派克的语音和音位的区别源于长期的对比。作为客位芒作出太多,以及behaviously无关紧要,鉴别,就像是多嚼不语言学与语音正确vx.phonemic分析实例。 4。主位:在与客位的是从美国语言学家派克的语音和音位的区别源于长期的对比。作者:主位言语行为和事件必须被作为一个有意义的资源,验证通过的最后一次演说communith本地成员,而不是通过qppeal到研究者的ingenuith或直觉孤单。‘ 5。同步:一类是描述以一个固定的瞬间(通常,但不一定,目前的)作为观察点。大多数语法是这样的。 6。历时:一种语言的研究是通过其进行的历史过程。 7。规范:一种语言的研究是通过其进行的历史过程。 8。规范:这类研究的语言,一切事都应该是如何规定的,ielaying下来的语言使用规则。 9。描述:这类研究的语言,一切事都只是描述。 10。独断性:一种人类的语言,这是指语言符号的脸,不承担任何形式的关系,其意义自然的设计特点。11。对偶:一种人类的语言,这是指有两对是二次元素组成的各级物业设计功能。水平和两级各有自己的组织原则。12。排量:一种人类的语言,这意味着人类语言的设计特点,使他们的用户,象征着在目前的通信对象,事件和概念并不在时间和空间目前?。13。寒暄交流:人类语言的一种功能,它是指语言的社会互动。14。元语言:语言符号或特定的分析和研究方面的某些种类的描述。15。macrolinguistics:他的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法学和人工智能等门类的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 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 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 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 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 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语言学方向论文框架

语言学方向论文框架: 1> 实证性论文框架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R esearch Background 1.2R esearch Objective( Motivation ) 1.3R esearch Significance 1.4S 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2.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Methods 3.4 Research Procedure 3.5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s 4.1 Analysis on………. 4.2 Results 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2>文本分析性论文框架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R esearch Background 1.2R esearch Objective( Motivation ) 1.3R esearch Significance 1.4S 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具体阐述文中要用的理论)3.1… 3.2… 3.3…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s 4.1 Analysis on………. 4.2 Results 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语言学纲要习题答案

导言 一,名词解释(分,每小题分) ,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历时共时历史描写 .历史比较 .《语言论》 .索绪尔 三,问答题(分,每小题分)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举例说明略,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

什么是语言学

1、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2、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心理学功能可被描述为人与现实世界沟通的途径,而社会学功能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心理学功能的本质可被视为内向和主观的,社会学功能则是外向和人际的。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约定俗成说明了语言的本质:第一,意义任意性,没有本质联系;第二,音义结合关系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说明它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08-08-23 16:57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黄伯荣《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 胡裕树《现代汉语》

语言学纲要各章名词解释

导言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 *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 *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些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坚守不见尾的语言找出来,使它的整体和每一片鳞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当然是复杂细致的任务。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化学公式等。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而且要面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非语言:手、眼神)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的各组民族不同的。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最灵活的,最方便的,信息量最大的,所以是最重要的。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靠语言来维持。 2、语言是为满足人类交际的组要而产生的,其他动物是没有的。 3、其他的交际工具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第二章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约定俗成、重复使用。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必须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这装置的重要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氛围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两种最根本关系。 第三章 *音素:是从音节中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 *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是国际语言协会于1888年制定的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言的的进展过程。三个环节,三个方面,三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交界领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实验手段。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 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辅音受阻。 2、发音器官紧张状况。发元音时各器官的各部分都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特别紧张。 3、气流强弱不同,发元音气流弱,发辅音气流强。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的分析对拼音文字的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综合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综合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英语语言学试卷 (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I.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2%X10=20%) 1.Saussure’s distinction and Chomsky’s are very similar, but they differ in that ____________. A. Saussure took a soci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B. Saussure took a psych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C. Saussure took a pragmatic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emantic point of view D. Saussure took a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2.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____________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 unnatural B. artificial C. superficial D. arbitrary 3. We are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_______________. A. an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 therefore, we needn’t learn the details of our mother tongue C. but the details of language have to be learnt. D. and the details are acquired by instinct 4. A(n)________ is a phonological unit of distinctive value. It is a collection of distinctive phonetic features. A. phone B. allophone C. phoneme D. sound 5. The morpheme –ed in the word “worked” is a(n) __________ morpheme. A. der ivational B. inflectional C. free D. word-forming 6. WH-movement is __________ in English which changes a sentence from affirmative to interrogative. A. obligatory B. optional C. selectional D. arbitrary 7. Naming theory, one of the oldest notions concerning meaning, was proposed by _____________. A. Grice B. Plato

北京大学语言学参考书目

综合考试语言学书目 I普通语言学 1)Bloomfield,https://www.360docs.net/doc/5d3712046.html,nguage.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Chomsky,N.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4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Robins,R.H.1989.General Linguistics.4th ed.London:Longman.(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Sapir,https://www.360docs.net/doc/5d3712046.html,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Saussure,F.de.1916/1960.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W.Baskin).London:Peter Owen.(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Whorf,https://www.360docs.net/doc/5d3712046.html,nguage,Thought,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Mass.:M.I.T.Press.(高一虹等中译本2001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7)胡壮麟、姜望琪(主编),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句法学 8)Baltin,M.R.&Collins,C.(eds.)2000.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Cambridge,Mass.:Blackwell.(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Cook,V.J.&Newson,M.1996.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2nd.ed.Oxford: Blackwell.(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Radford,A.1997.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1)van Valin,R.D.&Lapolla,R.J.1997.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 Fun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温宾利,2002《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II语义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