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目录

1人工湿地的定义 (1)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

2.1按湿地植物种类 (1)

2.2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2)

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2)

2.2.2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3)

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3)

2.2.4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4)

2.3按水的流动状态 (4)

2.3.1 表面流湿地 (4)

2.3.2 水平潜流湿地 (5)

2.3.3 垂直潜流湿地 (6)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人工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类湿地。美国湿地专家博士Hammer等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一个为了人类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具体地,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因此,人工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防灾、污水处理等目的人工修的湿地(如塘坝、鱼塘、水景、稻田、水库、潜流湿地等)。它以人类利益为主要目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营造景观、恢复自然湿地等,因此可称为“功能性人工湿地”。其中,主要用于实现水质改善功能的人工湿地,可以称为水净化人工湿地。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系统(包括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湿生(耐湿)植物系统。

本文所指的人工湿地是狭义的人工湿地,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人工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对水的净化是填料、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2.1 按湿地植物种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不同种类。如按湿地植物种类可分为

挺水植物人工湿地系统、浮生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和沉水植物人工湿地系统。

图2-1 按湿地植物种类分

2.2 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若按湿地的功能定位和用途,人工湿地又可分为水质处理型湿地、生境支持型湿地、景观游憩型湿地及雨洪调蓄型几种类型。

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是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等的人工湿地。该类型小微湿地选取特殊的填料作为基质,并采用针对性的结构设计,为水质处理型植物及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使其可以极大地发挥湿地的生物净化能力,使水中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沉淀、降解或进入生物循环链,实现污水的低成本生态处理。

图2-2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因湿地处于水陆系统的过渡地带,湿地中动植物的性质、结构兼有两种系统的部分特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的营造主要通过对湿地中水源、地形、土壤、动植物因子的设计,以期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境。生境支持型小微湿地适用于人为活动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

图2-3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的建设侧重于为当地居民提供游玩嬉戏的场所,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景观需求较高的区域。景观游憩型小微湿地在实现生境支持、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等湿地功能的同时融合人文景观,具有生态、科学、教育以及历史文化等多重价值。

图2-4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主要突出小微湿地吸收和存储洪水、调节小环境水位的作用。雨洪调蓄型小微湿地的构建可结合湿地景观及湿地净化功能,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池,即平时可发挥正常的水体净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在暴雨发生时着重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图2-5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2.3 按水的流动状态

在污水处理领域,按照系统布水方式及污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也可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和适应性,其水质净化效果亦有差异。

2.3.1 表面流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自由水面,所以也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其与自然湿地相类似,采用表面布水的设计方式,水面暴露于大气,水位通常较浅(一般为0.1 m~0.6 m);污水经布水渠进入湿地床体,污水在整个人工湿地的表层水平推流式流动,通过湿地植物、基质及内部微生物间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作用得到净化,然后,水流至湿地末端而流出,完成整个污水净化过程。

图2-6 表面流人工湿地机构示意图

由于与大气具有广阔的接触面积,使得表面流湿地系统氧气供应充足,对悬浮物、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氮、憐的去除率相对较低。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投资低,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同时有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夏季蚊绳滋生、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等缺点。该系统多见于北美地区,一般应用于江河湖泊的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

图2-7 表面流人工湿地构建意向图

2.3.2 水平潜流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一般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的基质层、表层种植的湿地植物及其深入基质层的发达根系构成的根区微生物组成。底部一般设有隔水层,用于将系统底部与地表分开,防止污水渗入地下;且系统纵向有一定的坡度保证污水顺畅流过。污水一般由沿湿地床构建的布水沟(内置填料)或布水管进入湿地系统内,沿基质层下部形成潜流并呈水平渗滤推进,通过基质表层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基质的截留等作用得到净化,然后,从系统末端集水管流出。为节约湿地面积可设计为多层潜流方式,在出水端填料层不同高度处设置出水管,

从而达到控制、调节系统内水位的目的。

图2-8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与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由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基质填料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故系统、、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该系统还具有保温性良好,水力负荷高,运行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特点,但其存在投资较高、管理相对复杂、且对氮、磷去除效果欠佳等缺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常见于英、德、丹麦等欧洲国家,目前己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造纸、制革、钢铁、制药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图2-9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构建意向图

2.3.3 垂直潜流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工艺,兼具水平潜流湿地和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的特征。污水经地表布水装置,垂直下行渗流入床体底部,通过系统地表与地下渗滤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得到净化,最后经底部集水管或集水沟流出。垂直潜流湿地通常采用间歇进水,氧通过

空气自由扩散与植物根茎运输进入湿地内部,使整个系统处于不饱和状态或半饱和状态,故该系统硝化能力强,氮去除效果较好。

图2-10 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2-11 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同样,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水力负荷较大,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优点,存在施工要求高、操控复杂、有机物去除能力欠佳、易发生堵塞及蚊幡滋生等问题,目前主要用于富营养水体、景观水体处理,不如水平潜流湿地应用广泛。

图2-12垂直流人工湿地构建意向图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1总则 33≤2000m/日处理水量。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2术语 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 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 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1. 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 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 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 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 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1.预处理pretreatment 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栅、沉砂、初沉、均质、水解酸化、稳定塘、厌氧、好氧等。 2.后处理aftertreatment 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

常见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常见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得发展,污水排放与治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处理污水的方式,因其独特的净化机制,正不断地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本文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的类型及特点以及我国人工湿地现在所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叙述,并对人工湿地的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 标签:人工湿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 1、人工湿地的概念 人工湿地也叫构建湿地,它是一种人工建造的、通过在人工管理方式下运行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是我国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运用人工湿地可作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二级和三级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将污水有控制的排放到土壤(滤料)—植物—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并以不同的方式来控制污水在各区域的有效停留时间,并使污水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从而在物理、化学、生物三者的协调关系的作用下,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来对废水进行处理,使污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而且,在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中,污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湿地的生化循环作用,从而促进湿地中绿色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产量,从而使污水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水的资源合理化利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始于1953年德国科学家Seidel提出根区法理论之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人工湿地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我国开始进行人工湿地方面的研究,起始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接触人工湿地,学习了解该技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却是非常迅速。人工湿地具有因地制宜、污水净化效果好、出水稳定、水质良好、抗冲击力强、氮、磷去除效果强、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和运转维护管理方便、湿地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够很好地适应负荷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适于处理非连续性排放的污水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等主要特点。同时,人工湿地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以及对局部地区景观美学的价值提高也有很大益处。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对于我国污水的治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我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 2、人工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从人工湿地的流态构造、组合以及水流的流动方式等因素多方面综合考虑,可将现在的人工湿地分为4种类型:一是以自然泥土为基质的、水流在湿地表面流动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二是以不同粒级的砂石为基质的,水流在基质中沿纵向垂直流动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是水流在基质中沿水平方向或与水平方向呈较

湿地类型及其分布

湿地类型及其分布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1990年尚存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该区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本区以富营养草本泥炭沼泽为主,复合沼泽体发育。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

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3%。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资源利用以调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资源利用以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黄河、长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40个,面积3955.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本区湖泊汛期(6-9月)入湖水量为全年水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目录 1人工湿地的定义 (1)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 2.1按湿地植物种类 (1) 2.2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2) 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2) 2.2.2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3) 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3) 2.2.4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4) 2.3按水的流动状态 (4) 2.3.1 表面流湿地 (4) 2.3.2 水平潜流湿地 (5) 2.3.3 垂直潜流湿地 (6)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人工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类湿地。美国湿地专家博士Hammer等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一个为了人类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具体地,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因此,人工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防灾、污水处理等目的人工修的湿地(如塘坝、鱼塘、水景、稻田、水库、潜流湿地等)。它以人类利益为主要目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营造景观、恢复自然湿地等,因此可称为“功能性人工湿地”。其中,主要用于实现水质改善功能的人工湿地,可以称为水净化人工湿地。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系统(包括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湿生(耐湿)植物系统。 本文所指的人工湿地是狭义的人工湿地,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人工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对水的净化是填料、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2.1 按湿地植物种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不同种类。如按湿地植物种类可分为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可行性。通过对现有人工湿地项目的案例分析和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总结了人工湿地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在水处理、生态恢复和生态景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并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功能。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速,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系统被破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工程手段,被认为是解决湿地退化和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报告将评估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潜在应用领域。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人工湿地是指人为构建、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水处理系统。根据其功能和目的,人工湿地可以分为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水文生态系统工程。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能够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比如净化污水、改善水质和增强生物多样性。 二、人工湿地的优势

1. 水处理: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和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这种自然的水处理过程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 2. 生态恢复:人工湿地可以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动植物的繁殖和迁徙,恢复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管理: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储存雨水和洪水,调节地下水位,提供干旱时期的水源。此外,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有限水资源的依赖。 4. 生态景观:人工湿地具有美学价值和生态教育意义,可以成为城市绿色景观的一部分,吸引游客和居民。 三、人工湿地的限制 1. 建设成本:人工湿地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特别是大规模的人工湿地工程,其建设和维护费用较高,需要长期投入。 2. 土地需求:人工湿地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作为基地,这对城市化进程较为困难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限制因素。 3. 运营管理:人工湿地需要良好的运营和管理,包括定期维护、监测水质和动植物群落健康等。这需要专业团队和人力资源。 四、潜在解决方案

人工湿地技术操作说明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使用操作说明

目录 一、人工湿地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造 (1) 三、人工湿地基质的作用 (2) 四、人工湿地的分类 (2) 六、人工湿地的植物选型与种植 (3) 6.1人工湿地植物种类选择 (3) 6.2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方法 (5) 七、人工湿地的运行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 (6) 7.1温度、溶解氧和P H值的影响 (6) 7.2悬浮物固体去除机理 (7) 7.3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7) 八、进水水质要求 (7) 九、人工湿地的运行与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系统的启动 (8) 9.2人工湿地植物的维护 (8) 9.3人工湿地基质的维护 (9)

一、人工湿地原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植物的作用。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造 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 ①具有各种透水性的特殊基质,如砂、砾石等; ②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美人蕉、风车草、芦苇等; ③水体(在基质表面下或上流动的水); ④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 ⑤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菌种; 三、人工湿地的基质作用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又称填料、滤料,基质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潜流人工湿地以SS、COD 和BOD为去除目标时,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占地面积和出水水质等限制因素,可以选用特殊填料为基质。 四、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对BOD、COD、TSS、TP、TN、藻类、石油类等有显著的去除效率;此外该工艺独有的流态和结构形成的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区对TN、TP、石油类的去除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

人工湿地的发展、分类及机理

人工湿地 1人工湿地概念及其发展 一、人工湿地的概念 人工湿地是人们有目的地建立一种与天然湿地相似的人工生态系统,水特征为水饱和或淹水状态,植物是具有耐湿或水生植物,土为水成土。人工湿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根据《湿地公约》,广义的人工湿地包括:①养殖池塘;②池塘:小水塘、灌溉池塘,面积<8hm2;③灌溉土地:灌渠、水稻田;④季节性泛滥的农田:湿草地、牧场;⑤盐业用地:盐生洼地、盐田等;⑥蓄水用地:水库、水坝、库区、河堰,面积>8hm2;⑦低洼地:泥土、砖块、砾石等洼地、矿区池塘;⑧废水处理区:沉淀池、氧化塘等;⑨运河、水沟等。狭义的人工湿地是指用于降解污染物的人工湿地。本文设计的湿地为此类湿地。 狭义的人工湿地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和理解角度,所产生的人工湿地概念也不尽相同。功能上概念:人工湿地是依据土地处理系统级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原理,由人工建立的具有湿地性质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结构组成上概念:人工湿地是由独特的土壤(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耐湿或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有人为参与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净化机理上概念:人工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二、人工湿地的发展 最早的人工湿地是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该系统一直持续运行到1992年,但这只是人工湿地的雏形。1953年德国的Dr. Kathe Seidel 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和无机物,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现,在60 年代中期,Dr. Seidel与Dr. Kichuth合作并由Dr. Kichuth 开发了“根区法” (RZM)——在水平潜流湿地中种植芦苇,降解有机物,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氮,通过沉淀作用去除磷。“根区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机理的初步萌芽。与此同时,出现了“厌氧微生物和芦苇处理污水”复合系统,由美国的国家空间技术实验室研究开发。自西德1974 年建成第一座完整的人工湿地以来,人工湿地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也叫人工生态系统。它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水体、保持水质,同时作为景观水域来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都不受外界污染,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污水得到净化。但这种人工湿地容易滋生藻类,使水质恶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影响城市生态平衡。人工湿地通常由人工铺设的基质构成,可分为水流系统和动植物系统两大部分。人工湿地技术是对原来天然湿地技术的改造,并且模拟了自然湿地中植物、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1、人工湿地定义:人工湿地是指在城市和近郊区建设以人工材料为基质,以高等植物和动物为主体,辅以基质、土壤和水共同组成的湿地系统,将其营造成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殊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建设方法。 2、人工湿地应用:人工湿地已经开始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湿地修复领域,目前,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城市防洪除涝、景观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诸多方面。 3、人工湿地特点:人工湿地是由植物根系、地表渗水层、土壤层和地下蓄水层组成。人工湿地具有自动维持人工环境的净化能力。人工湿地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和营养关系与自然湿地的生物群落十分相似,这就保证了水质和生物的良好循环和发展。人工湿地比自然湿地更能适应人类需求,可控性强。人工湿地是人工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各异,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

水源、净化废水,而且还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 4、人工湿地缺点:人工湿地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人工湿地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大,冬季会产生大量淤泥,春季会产生大量沼泽,极大地增加了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的难度;人工湿地一般适用于有稳定或者少量变化的地表径流和季节性径流,一旦某些地方的地表径流或者季节性径流突然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或者变化,很难及时地进行处理和恢复,容易造成水质恶化;人工湿地管理复杂,维护费用高,处理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5、人工湿地解决措施:人工湿地的完善和发展,可以解决传统自然湿地建设难度大、维护管理费用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湿地类型(地类)

湿地类型(地类) 湿地是指水体中或潮湿的土壤中存在着的一种特定生态系统,它们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根据其特征和功能,湿地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沼泽 沼泽是一种由淤积的有机物质形成的湿地类型。它们通常位于河流、湖泊或海洋附近,水分供应源源不断。沼泽地有丰富的水草和附着生物,是许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地。 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是指位于河流边缘或洪水平原附近的湿地。它们通过沉积物的逐渐沉积形成,通常在洪水季节扮演着重要的调节水流的角色。河流湿地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鱼类的繁殖地。 湖泊和水库湿地

湖泊和水库湿地是由水库或天然湖泊形成的湿地类型。它们通 常具有丰富的水草和浅水区,是许多鸟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湖 泊和水库湿地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沿海湿地 沿海湿地位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区域,包括河口、河流三角洲、潟湖和滩涂等。它们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生物和候鸟 的栖息地。沿海湿地还具有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和海潮侵蚀的作用。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类建造或改造的湿地类型。它们可以是人造湖泊、人工河流或人为修复的湿地。人工湿地常常被用于处理污水、 提供洪水保护以及增强生物多样性。 湿地保护与管理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得到保护和管理。保护湿地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污染等方式实现。有效管理湿地可以确保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同时满足人类的需求。 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区的合作和努力。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保护和维护湿地,确保其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湿地是地球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湿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方面有所不同。了解湿地类型及其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同时,湿地的保护也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构造,通过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水质、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特征,可有效净化污水、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人工湿地的类型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其应用。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水质特征、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使用目的和管理要求。根据水质特征可将人工湿地分为污水处理湿地和雨水处理湿地两类。污水处理湿地主要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而雨水处理湿地主要用于城市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净化。土壤条件主要包括湿地的渗透性、保水能力和含水量,这些特征决定了湿地的水文特征和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等。使用目的和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湿地的功能需求和管理成本,如是否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需要额外的维护工作等。 接下来,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人工湿地类型选择的过程。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湿地。该厂的污水处理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目标是净化水质、保护周边水环境。基于此目标,我们选择了人工湿地中的人工湿地过滤系统。该系统包括水预处理、植物滤池和后处理等单元,适用于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植物滤池采用芦苇作为主要湿地植物,具有出色的吸附和降解能力。该案例表明,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过滤系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选择。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城市雨水处理湿地。该湿地用于收集、储存和净化城市雨水,以减轻城市洪涝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选择人工湿地类型时,我们考虑了场地限制、运维成本和覆盖面积等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我们选择了人工湿地中的渗滤式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较小的面积上收集大量的雨水,并通过渗滤层将雨水过滤净化。该案例的结果表明,针对城市雨水处理,渗滤式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益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考虑水质特征、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使用目的和管理要求等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人工湿地类型选择的过程和效果。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人工湿地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是一种经济有效且可行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类型,如人工湿地过滤系统或渗滤式人工湿地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保护周边水环境,并减轻城市洪涝问题。在选择人工湿地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特征、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使用目的和管理要求等因素。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人工湿地在各个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因此,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将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

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自然湿地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处理污水、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 人工湿地是模仿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一般由人工建造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人工湿地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建造不同的类型,如生态塘、人工河、人工湖等。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处理污水,还可以改善水质、储存雨水、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的构建原理主要包括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土壤是人工湿地的基础,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来维持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 构建人工湿地需要以下步骤:

1、场地的选择:应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形开阔、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场地。 2、土壤的准备:选择适当的土壤类型,并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调整pH值等。 3、植物的选择: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植物,并确定植物的种类和种植密度。 4、湿地的构建:将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布局进行构建,以实现最佳的处理效果。 5、调试与运行:对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测。 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园林、农业、环保等。在园林领域,人工湿地可以作为水景园、生态公园等的组成部分,提供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作用。在农业领域,人工湿地可以用于灌溉和水产养殖等方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环保领域,人工湿地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人工湿地还可以用于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为社会带来多重效益。 例如,某城市为了改善水环境,在市区内建设了一座人工湿地公园。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前言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工艺几乎全部采用化学工艺,这样处理有一定的弊端,如:原料成本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染废弃物还要经过深度处理等。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在迅速发展,各种水污染处理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基建投资低、运行费用省(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氨氮去除率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同时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等特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目前,在美国约有600多座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每个国家也都至少有200个地下潜流湿地系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个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2、人工湿地的定义 用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来处理城市污水是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处理法,是由人工建造的具有自然湿地系统综合降解和净化功能且可人为控制的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不同材质、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净水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从而成为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积、过滤、吸附和分解等作用得到净化。同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了增加湿地基质的透水性,还能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通过氧的传递,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这一微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研究表明,城市污水在3~5 h 内流过200 hm2 以上的沼泽湿地后,硝酸盐即可减少63%,磷减少57%。 3、人工湿地的构成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介质以及生长在人工介质上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微型动物组成。 人工介质又称填料或滤料,一般由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构成,其作用是为水生植物的根提供物理固定和支持、同时也为各种复杂离子、化合物提供反应界面、位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填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气固定床体表面、提供良好过滤条件、防止湿地被淤泥淤塞、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根区环境以及冬季运行支持冰面的作用。水生生物还具有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将大气氧传输到底部、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等作用。 微生物和微型动物以有机污染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细胞质或分解获得能量,从而去除湿地中的水溶性有机物。 4、人工湿地的分类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浮游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其中沉水植物系统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浮游植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目录 1 人工湿地的定义 (1)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

2.1 按湿地植物种类 (1) 2.2 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2) 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2) 2.2.2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3) 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3) 2.2.4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4) 2.3 按水的流动状态 (4) 2.3.1 表面流湿地 (4) 2.3.2 水平潜流湿地 (5) 2.3.3 垂直潜流湿地 (6)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 人工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水域。 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类湿地。美国湿地专家博士 Hammer 等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一个为了人类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具体地,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因此,人工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防灾、污水处理等目的人工修 的湿地(如塘坝、鱼塘、水景、稻田、水库、潜流湿地等)。它以人类利益为主要目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营造景观、恢复自然湿地等,因此可称为“功能性人工湿地” 。其中,主要用于实现水质改善功能的人工湿地,可以称为水净化人工湿地。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系统(包括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湿生(耐湿)植物系统。 本文所指的人工湿地是狭义的人工湿地,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人工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对水的净化是填料、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2.1 按湿地植物种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不同种类。如按湿地植物种类可分为

湿地类型划分为4大类23个小类.doc

湿地类型划分为 4 大类 23 个小类,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 表湿地类型代码表 湿地类湿地型代码 1 代码 2 湿地类湿地型代码 1 代码 2 永久性河流201 1201 蓄水区501 1501 河流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202 运河、输水河502 1502 湿地 泛洪平原湿地203 淡水养殖池塘503 1503 湖泊永久性淡水湖301 农用池塘505 1505 湿地季节性淡水湖302 灌溉用沟、渠506 1506 藓类沼泽401 人工稻田、冬水田507 1507 草本沼泽402 湿地盐田508 1508 沼泽化草甸403 采矿性积水区509 1509 沼泽 灌丛沼泽404 废水处理场所510 1510 湿地 森林沼泽405 城市性景观和娱乐水面511 1511 地热湿地407 淡水泉408 ( 一) 河流湿地 1、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 2、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3、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 的草地。 ( 二) 湖泊湿地 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 2、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泛洪平原湖。 ( 三) 沼泽湿地 1、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的泥炭沼泽。 2、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3、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 的临时水域。 4、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覆盖度≥30%。 5、森林沼泽:以乔木为主的沼泽,植被郁闭度≥。 6、地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地。 7、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 四) 人工湿地 1、蓄水区:水库、拦河坝、水电坝。

我国湿地分类

我国湿地分类 中国的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山地、高原,从沿海到内陆都有湿地发育。大体上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1999年国家林业局为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参照《湿地公约》的分类将中国的湿地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湿地、库塘等5大类28种类型。 表一:我国湿地的类型及面积根据2022年全国湿地调查的统计结果 湿地 万hm2 天然湿地万hm2 人工湿地 万hm2 近海与海岸湿地 万hm2 内陆湿地 万hm2 库塘 万hm2 沼泽湿 地 万hm2 湖泊 湿地 万hm2 河流 湿地 万hm2 滨海湿地

我国现有滨海湿地万公顷,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河流湿地 我国现有河流湿地万公顷,分为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等3种类型。中国河流的特点:河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丰沛,随季节而变;水系类型多样;水利资源丰富,经济地位显著。 湖泊湿地 我国现有湖泊湿地万公顷,湖泊是地表水的一种类型,长期占有大陆封闭洼地的水体,并积极参加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理或气候区域,如热带、温带和寒带,也可以在低海拔的滨海平原和低地,或在高海拔的高原、盆地。 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CW—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处理技术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以及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比较适合于技术管理水平不很高,规模较小的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 1.选址考察地质、地貌、水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关法律及公众意见。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一方面减少土石方工程、利于排水、降低投资,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确定系统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污水的性质来确定。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根据文献或经验而定。 4.选择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有芦苇、席草、大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最为常用的是芦苇,插植密度为1~3株/m2。 5.计算表面积 As=Q/a:As—表面积;Q—进水流量;a—水力负荷。 6.确定长宽比 (1)表面流湿地:长宽比10:1或更大,根据地形来考虑,底坡降0%~1%。 (2)潜流湿地:根据达西定律Q=Ks*A*S S—水力坡度;A—湿地床横截面积;Ks—潜流渗透系数。或厄刚公式As=5.2Q[LN(So-Se)],So—进水BOD浓度;Se—出水BOD浓度;As—湿地床表面积。 7.结构设计 (1)进出水系统的布置: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的均匀性,一般采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装置。进水管应比湿地床高出0.5m。湿地的出水系统一般根据对床中水位调节的要求,出水区的末端的砾石填料层的底部设置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以调节床内的水位。

中国湿地分类

中国的湿地分类 根据中国的湿地现状以及《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初步确定了全国湿地分类框架,共分为5大类28个类型。各湿地类型及其划分如下: 1.天然湿地 (1)沼泽湿地 ①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②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③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 ④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⑤森林沼泽:有明显主干、高于6m、郁闭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泽。 ⑥内陆盐沼: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0.6%以上,植被盖度≥30%。 ⑦地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地。 ⑧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2)湖泊湿地 ①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范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②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泛洪平原湖。 ③永久性咸水湖:常年积水的咸水湖。 ④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积水的咸水湖。 (3)河流湿地 ①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同时也包括河流中面积小于100公顷的水库(塘)。 ②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③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4)滨海湿地 ①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②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③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④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 ⑤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 ⑥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⑦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 ⑧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⑨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⑩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

湖泊人工湿地和生态护岸设计说明

1 人工湿地设计 1.1 人工湿地介绍 1.1.1 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合而成的填料床,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方案化的湿地系统。水体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基质吸附、过滤,植物吸收、固定、转化、代谢及湿地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异化等过程的综合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湿地系统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符合自然界水质净化和水资源循环的生态学规律等。人工湿地的建立不但可以起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加强湖泊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系统结果图及效果图见图1-1、图1-2。 图1-1 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1-2 人工湿地效果图

1.1.2 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的工艺特性及优缺点见表5-5。表面流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6m,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具有投资少、便于管理等优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填料和表层土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但当有机污染负荷较重的情况下,易造成床体堵塞,且造价较高,一般为表面流湿地的4-8倍。 表1-1 两种人工湿地对比 1.2 湿地修复区设计 在东西湖之间的连接处按照原规划借助自然地理条件结合景观布设人工湿地,加强对水体的修复,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人工湿地的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