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职业化历程

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职业化历程
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职业化历程

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职业化历程

美国心理咨询的兴起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运动和学校指导运动的兴起、公立教育迅速普及、心理测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等等。

心理咨询出现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如同人们对咨询(counseling)一词的理解一样,许多人把它看做是学校的某些功能,或把它与指导(guidance)等同起来,认为它只不过是某种教育功能的花样翻新。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C.H.Patterson指出:即便是心理咨询的专业出版物似乎也“忽视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的出版物中,把指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概念混为一谈”[1],而且“在1931年以前的专业文献中从没有提及到咨询这个概念”[2]。的确,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其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本文以本世纪每10年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对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其职业化过程进行描述和回顾,以期我们从中获得某些启发,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推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

1、1900—1909

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里,有三个重要人物对早期的心理咨询,或更确切的说是对早期职业指导运动、及心理健康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J.B.Davis、

F.Parsons和C.Beers。

Davis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作为Grand Rapids(密执根州)学区的督学,他在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的英文教师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Davis深受当时美国改良主义教育家H.Mann和J.Dewey等人的影响,认为指导有助于医治美国的社会问题。尽管当时Davis等人所作所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

在波士顿,被公认为“职业指导之父”的Parsons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1908年,他首创的波士顿职业指导局,标志着职业指导走向规范化,是心理咨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Parsons去世一年后出版的《职业选择》(Choicinga V ocation,1909)一书在全美发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波士顿地区。当时,波士顿学区的督学S.Brooks专门指派了117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职业咨询者”[3]。由于学校认识到职业计划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波士顿现象”在美国其它主要城市迅速蔓延。到1910年,全美已有35个城市开始效仿波士顿[4]。

Beers曾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因心理疾病而数次入院治疗,目睹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他在《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itself,1908)一书中对此给予了深刻揭露,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Beers的贡献是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美国心理健康运动发

生的原动力,亦被视为心理健康咨询的先驱者之一。

2、1910—1919

在这10年里,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影响深远,第一个是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学会”(NVGA)于1913年成立,并从1915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专业刊物。1921年“国家职业指导简报”(NVBB)成为一个定期出版的刊物。随后,它先后数次更名为“国家职业指导”(1924~1933),“职业,就业指导”(1933~1944),“职业,就业指导期刊”(1944~1952),“人事与指导”(1952~1984),“咨询与发展”(1984)。这些名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该学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职业指导协会成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专业学术组织和一份专业出版物,使得早期纷乱的职业指导运动得以溶为一体,引导早期的职业指导运动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并使得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角色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第二个重要事件是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发现特殊人才,开发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著名的军队A型和B型智力测验。战后,这些测验大多转向民用,从而促进了心理测验迅速发展。而当时,由于职业指导运动还没有一种明确的哲学理念作为其实践的指导思想,为了从心理学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基础,它便迅速接纳了心理测量,以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具有说服力、更为“科学的”职业身份。[5]

3、20年代

20年代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时期。美国开设咨询专业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职业指导。20年代中期,波士顿和纽约开始为咨询者颁发资格证书(Nugent,1990),职业指导的职业化特征进一步明确;美国第一个关于咨询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评估文件的问世[4]、Edward Strong发表的“Strong职业兴趣量表”(SVLL,1928)成为职业指导朝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外,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为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及其职业化进程。总之,20年代,职业指导运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兴趣问题已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心理咨询开始更广泛的关注人格问题和发展问题。

4、30年代

在这10年中,最为有影响力的事件是由E.G.williamson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诞生,即“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这一模式在随后20年里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心理咨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它所关心的内容大为扩展,超出了职业指导这一狭窄的范围。1932年,J.Brewar《作为指导的教育》(Education as Guidance)一书出版,提出了“教育即是指导”的观点。他认为学校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咨询者,建议应把“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中。他的呼吁使咨询者认识到职业选择仅是他们所担负的指导责任中的一部分。

3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心理咨询中,其主要的标志是美国就业服务

处宣告成立,并在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职业名称词典》,该书随即成为职业指导专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

5、40年代

40年代对心理咨询的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Carl Rogers的咨询理论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的参与。

Carl Rogers的杰出贡献是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Counselingand Psychotherapy)一书中,对Williamson的“咨询者中心”原则以及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Rogers把心理咨询的重点转移到当事人身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咨询模式、“不指示”(nondirective)的咨询原则。他认为应赋予当事人对自身成长以责任感,应创造机会让当事人感受到被接纳、被倾听,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有自信心。他把咨询者定位于一种不判断的(nonjudgmental)、接纳的角色,咨询者就象一面镜子,要对当事人的语言和情感作出明确的显示。Carl Rogers革命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学都把他的贡献视为其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以便对军队和工业领域的特殊人才进行选拔和训练[6]。战争也使得人们以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工作,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传统的职业性别角色观念开始瓦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由。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委员会(V

A)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学培训。VA对职业咨询者的专业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咨询心理学家”(Counseling Psychologist)[7]。VA的参与对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咨询心理学开始作为一种明确的职业与职业指导相分离。

6、50年代

50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0年,至少有四个重大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人事与指导协会成立(APGA);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会(DCP)成立;国防教育法(NDEA)颁布;以及大量新的指导与咨询理论的出现。

6.1、APGA

APGA成立于1952年,目的是把那些对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人事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组织起来,并积极地开展活动。她下设四个分会:美国学院人事学会(ACPA);国家指导导师与咨询培训者学会(NAGSCT);国家职业指导学会(NVGA);教育者学生人事学会(SPATE)[8]。APGA在心理咨询日后的发展中,特别是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6.2、第17分会

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正式成立。该分会放弃使用“指导”这一概念,原因是他们更感兴趣为“正常人”提供服务,而不是临床心理学家所关心的服务对象,这样17分会的专业特征就更加明确了。Super(1955)指出:咨询心理学比临床心理学更加关注正常人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而且咨询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受到了职业咨询和人道主义心理治疗两个专业领域的影响[9]。第17分会的成立与存在,对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成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3、NDEA

促进美国“国防教育法”(1958)这一法案诞生的直接原因是前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该法案的目的之一是要求科学地鉴定天才学生,并促进他们学业上的成长。该法案要求提供资金来提高学术心理咨询教育的水平,建立咨询与指导研究机构,提供资金和助学金培训心理咨询专业人才。NDEA的颁布极大地刺激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到1964年,心理咨询已扩展到美国的小学[3]。1965年,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已达3万人[10]。

6.4、新理论精彩纷呈

1950年以前,心理咨询专家所关注的焦点是“指导性咨询”和非指导性咨询”谁优谁劣。但在60年代,这种争论逐渐消失,大量新的咨询理论纷纷涌现,使得心理咨询工作者眼界大开。行为主义理论,象Joseph Wolpe的系统脱敏法等开始产生影响;认知理论初露端倪,Albert 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y)和Eric Berne的交互作用分析法(transactionalanalysis)在50年代逐步成熟;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自我—概念理论(self—concept theory)等也纷纷登台亮相。到50年代末,心理咨询理论的数量和种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标志着心理咨询者的素质日益完善、成熟。

7、60年代

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是D.Arbuckle,A.Maslow和S.Jourard提出的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小组咨询方法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发展,心理咨询的重点开始从一对一的方式向小组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咨询方式转变。随着J.Krumboltz《咨询的革命》(Revolution in Counseling,1966)一书的出版,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价值。该书提出了“变化的根本在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领悟)的观点。Aubrey提出:竞相出现的、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方法学意味着心理咨询者的认识和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5]。

在这10年里,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一是在1963年,美国颁布了“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Act),使得各个社区有权力建立自己的社区心理健康中心。这些中心开始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以外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开始向社会渗透,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朗;另一个趋势是,APGA和17分会继续朝向职业化方向发展。1961年,APGA公布了“心理咨询者的道德规范”条例[7]。1964年,咨询心理学分会在Greyston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家作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并从1969年开始,发行该学会的专业刊物:咨询心理学家(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8、70年代

8.1、心理咨询迅速发展

70年代,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就业帮助等部门开始聘用心理咨询工作者,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教育系统以外的迅速发展,而此前,心理咨询者的工作岗位仅局限在教育部门,通常是公立学校。心理咨询的培训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加,由1964年的327个发展到1980的475个左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心理健康咨询者”(AMHCA)学会于1976年成立,并迅速成为APGA下属的最大分会之一。心理健康咨询者被纳入到专业学术组织之中,更好地确定了他们的职业角色和工作目标。

8.2、帮助—技能课题

70年代一些旨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技能的帮助—技能课题(Helping—Skills Programs)发展迅速。Ivey[11]等人的初衷是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开设一些基本的咨询技巧课题,以便在咨询中建立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而对那些接受过此类课程训练的心理咨询者来说,意外的收获是可以将这些学来的方法很容易地教授给教师和非专业人员,使这些技能可以在他们的日常实践中发挥作用。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看,这或许是对Brewer所倡导的“教育即是指导”观点的印证和拓展。

8.3、国家、州级执照制度的建立

70年代中期,美国各州的心理学家考试委员会设置了更多、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措施,例如进行心理学职业资格考试等,以保证心理学家具有高质量的专业水准。此举极大地推进了在州和国家的水平上建立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和开业执照制度,促进了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1976年,弗吉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的州。

8.4、APGA进一步发展壮大

70年代,APGA逐渐发展成一个具有强大活力的专业学术组织。1973年,APGA下属的“咨询教育者和导师学会”(ACES)制定出心理咨询硕士学位的专业教育标准;1977年,又制定出心理咨询博士学位的专业教育标准,这使得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在这10年里,该组织的成员发展到近4万人。成立了三个新的分会:心理咨询中的宗教与价值问题学会(ARVIC);小组咨询专家学会(ASGW);人本主义教育和发展学会(AHEAD)。

9、80年代

9.1、专业教育与资格的标准化

心理咨询专业教育和资格的标准化问题从80年代初就受到关注。1981年,

作为APGA附属组织的“咨询及相关教育项目资格审查委员会”(CACREP)宣告成立,并对ACES在70年代末提出的第一个标准进行了改进。1987年,CACREP成为“高等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COPA)成员,有权在学校/社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咨询与治疗、大学生人事管理等领域,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心理咨询项目制定专业教育标准。

成立于1983年的“国家咨询者资格认定委员会”(NBCC)在制定咨询者的国家级标准方面所作的工作,与CACREP同样出色。它制定了一个标准化测验,确定了心理咨询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八个主要的知识领域:(1)人类成长与发展;(2)社会与文化基础;(3)如何建立助人的关系;(4)小组活动;(5)生活型态和职业发展;(6)鉴定;(7)研究与评价;(8)职业适应。若要成为一名国家级资格认定的心理咨询者(NCC),必须通过个标准化测验,以及在经验、知识与能力方面具备相应条件。1984年,NBCC建立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者(NCCC)的资格标准[12]。

9.2、心理咨询职业化

通过对心理咨询者专业角色的明确定义,建立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标准、权力范围、资格证书、职业证书等,心理咨询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专门职业[13]。由于APGA成员认识到人事和指导已无法用来准确的反应他们的工作性质,1983年将组织名称改为“美国咨询与发展学会”(AACD)[12]。1990年,AACD的会员达到58000人。

9.3、心理咨询服务多样化

80年代心理咨询服务的领域开始多样化,除了大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受聘于大、中、小学之外,心理健康咨询者和社区心理咨询者成为学校以外的两个最大咨询群体。此外,在这10年里,商业、婚姻与家庭、年龄成长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逐年增多,其明显的标志是“成人发展与年龄学会”(AADA)、“国际婚姻与家庭咨询者学会”(LAMFC)作为AACD的分会分别于1987年、1990年成立。目前,AACD会员所涉及的领域有:小组活动(group work)、咨询者教育、人本主义教育、测验与发展、宗教与价值问题、就业与职业发展、移民、多元文化、犯罪、军队人事等。

9.4、更加强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关心

80年代的心理咨询更加强调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例如,心理咨询中发展的含义拓展到人的一生、Erik Erikson的人生发展与阶段的新精神分析的提出、对成人和老年人发展的关心明显表现在“成人发展与年龄学会”(AAAD)的建立等;对人类成长与发展的关心还表现在强调对道德发展的重视,kohlberg的道德发展模式理论等被重新加以发展,而且加强了促进道德发展领域的研究。此外,对咨询中的跨文化问题的关注,使得“多元文化咨询与发展学会”(AMCD)成为AACD的分会之一。在80年代,种族主义的重新抬头,使得跨文化问题已成为各种心理咨询形式所面临的核心问题[14]。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八个方法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八个方法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员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注 贯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当事人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本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心理咨询员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当事人主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当事人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询员的充分重视。由此,贯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贯注当中,心理咨询员要随着当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面部表情的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当事人主诉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藉以加深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在这层意义上讲,贯注是使当事人打开"话匣子"的开关。 美国心理咨询学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全神贯注(focused intensity),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 passivity)。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及其功能。 二、倾听 倾听(listening)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对心理咨询师考试感兴趣,登陆勤思心理咨询师网站了解更多信息,索要资料,也可加我扣26421,07512,欢迎咨询。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三、沉默 心理咨询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

心理咨询与辅导第一次和第二次在线作业

心理咨询与辅导第一次在线作业 一. 单选. (共15 小题,60 分) 1. 下列认为心理咨询包含于心理治疗之中的心理学家是(C ) A .威廉森 B .斯特朗 C .汤恩 D .莫厄尔 2.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下列属于这三个心理结构之一的是(C) A .潜意识潜意识 B .前意识 C .自我 D .意识 3. 心理咨询员所应持有的三种基本态度不包括(C): A .理解的态度 B .重视感情投入的态度 C .领袖的态度 D .律师的态度 4. 一般来讲,狭义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D): A .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 B .人格障碍者 C .躁狂抑郁症患者 D .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 5. 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解决(D)问题的专业人员 A .健康 B .婚恋 C .精神 D .心理 6. 汤恩指出,为了更有效的实现咨询过程的任务,更有效的使用暗示、说服和忠告等咨询技术,指示的心理咨询包括六大原则,下列不属于其原则之内的是(D) A .专业的权威原则 B .注意力集中原则 C .逆反效果原则 D .现实性原则 7. 20世纪40―50年代,发生了咨询发展史上最深刻的转变,即指导运动向当代咨询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力量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 C )起了重要作用 A .霍尼 B .弗洛伊德 C .罗杰斯 D .弗洛姆 8. 森田疗法将其治疗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包括(C) A .绝对卧床期 B .轻作业期 C .回顾反思期 D .重作业期

9. 系统脱敏疗法的创始人是(B) A .巴莆洛夫 B .沃尔普 C .斯金纳 D .张子和 10. 班杜拉认为榜样学习分为四个步骤,其中下列不属于的是(A) A .回忆 B .记忆 C .认同 D .定型 11.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C)提出 A .华生 B .班杜拉 C .斯金纳 D .荣格 12.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所遵循的是(B)原则 A .现实原则 B .快乐原则 C .可操作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13. 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下列那一个阶段不属于其中(D) A .口欲期 B .肛门期 C .潜伏期 D .自我同一性期 14. (B)(1949)将心理咨询广义的解释为:A、B两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且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咨询者,B就是来访者。 A .陈仲庚 B .威廉森等 C .沙尔夫 D .罗杰斯 15. 下列哪为心理咨询师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继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其行为、态度的变容的过程”(B) A .弗洛伊德 B .罗杰斯 C .荣格 D .钱铭怡 二. 判断. (共20 小题,40 分)(注意√是×否)! 16.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指无论一个人无论是杀人还是放火,都应该原谅其这种行为。否 17. 掌握一套完整的心理咨询技术和知识对心理咨询来说是最为重要,只要有心理学知识就够了。否 18.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可以使当事人具有安全感,可以大胆的表露自己;促使来访者表里如一。是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中美心理同行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心理咨询师收入波动较大

中美心理同行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心理咨询师收入波动较大 https://www.360docs.net/doc/606013224.html, 2011年06月07日来源: 心理咨询不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收入,很多男性心理咨询师纷纷转行。 美国心理咨询师收入排行垫底,男性纷纷另谋高就 不解决自己问题当不成咨询师,只好在机构里打杂 不少宣传材料称,心理咨询师收入属于中上阶层,在美国每小时收入150美元,在中国平均每小时收费300元人民币。在广州的心理咨询市场中,确实有一些名牌咨询师,每次咨询(50分钟或一小时)收费达到600元、1000元甚至更多,而且来访者还要排队预约,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心理咨询被称为“金领”职业。但是,也有大量心理咨询师无法用这个行当来养活自己,收入甚至不如送快递的工人。他们为什么进入这个领域?为了精神上的追求吗?助人自助? 心理学在美国沦为穷专业 美国统计局近日发布一项大学专业与薪酬关系的研究,对心理学专业非常不利:心理咨询师的平均年收入为2.9万美元,位列收入最低的专业之一。相比之下,高收入的专业有石油工程(年薪12万美元)、商务(年薪7.5万美元)。 尽管收入惨淡,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心理学教授罗纳德·E·雷吉奥博士认为,人们坚持在这个行当中有下列4个原因: 1.心理学虽然毕业后不能从事会计、石油工程等具体职业,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本科专业,能够让人很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学习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统计学的训练就非常有用。学习扎实的心理学本科生可以从事商务、市场研究、项目评估等多种职业。 2.心理学为深造打好基础,本科生可以读MBA、法律、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等专业的研究生。希望往这些方向发展的学生需要提前规划,多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根据研究生的招考要求做好准备,显示出你对该领域有特别的兴趣。 3.你也可以在心理学的专业获得成功。尽管很多心理学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比较低,但也有很多心理学家过着体面的生活,有些还十分富有,特别是在企业机构里工作的心理学家。对于任何专业,收入都是取决于你做得有多好。 4.金钱之外的追求也不可忽略。雷吉奥遇到过很多拿着高薪但却活得不快乐的人士,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想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或者希望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他人。因此他建议银行家、律师、高管等从事心理学的工作。 男性从心理咨询中撤退 美国还有报道指出,最近几十年来男性大量离开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今天在心理咨询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的人之中,男性少于20%。美国洛杉矶临床及法医心理学家斯蒂芬·迪阿蒙博士分析,男性离开心理咨询行业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经济原因过去心理咨询曾经是很赚钱的行业,但最近几十年,心理咨询范围内的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临床型社工、婚姻家庭咨询等专业越来越难以获得良好的收入。对于男人而言,按照社会传统要自立,要养家糊口,但私人开业的心理咨询不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收入,难怪很多男性心理咨询师纷纷

心理辅导方法

认真回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写一个您学到的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能够初步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和一般成长性问题的不同,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心理咨询初次会晤报告

心理咨询初次会谈报告 一、简介 与来访者见面,第一次谈话通常称为“初次晤谈”。初次晤谈可以很正式的进行,也可以不太正式的进行,这取决于晤谈的目的与需要。初次晤谈可以包括诊断或初诊。在一般社区与学校机构,初次晤谈通常不包括诊断。 一)初次晤谈的目的 说明并建立基本规范 收集资料,进行对来访者的了解或诊断 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透过洽谈,同时进行诊断与咨询 评估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适度性 二)初次晤谈登记表的设计与使用 1.登记表的内容 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地址、电话、婚姻状态、学历及职业。 主要问题或咨询事项、介绍人或转交介机构、心理健康史、紧急联系人与电话。 2.初次晤谈登记表的使用方式与时机 来访者第一次来见咨询师时,可以利用等候的时间,填写登记表,或者等来访者进入会谈室,在初次进行会谈之前,咨询师可以先请来访者填写登记表,等来访者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填写好之后,再开始晤谈。 3.初次晤谈登记表的用途 1)行政用途 2)临床用途 3)研究上的用途 三)初次晤谈的细节 1.准备会见来访者 在你第一次会见一个新的来访者之前,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花上十分钟时间好好准备一下,可以按下列的提示进行一次角色扮演。传达你的职业威胁,对咨询师情绪管理的技术是:

在会谈之前,花时间“集中”自己。记住,有些来访者会感到被他们的困难所压倒,因而常会对与你的第一次会面感到焦虑。记住自己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你拥有知识和技能帮助并能指引你和来访者一起度过这第一次会谈。 如果你在会谈中感到焦虑,集中注意力保持你身体的静止和镇定。有节奏地呼吸,并措辞要简约。少一点总比多一点好。 2.介绍自己,称呼来访者 3.注意穿着打扮 4.初次晤谈的内容 咨询师应熟记初次晤谈的谈话目的在于说明基本规范、建立治疗关系,以及问题的了解与诊断。因此,初次晤谈的内容,便是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说明应该交代的基本规范,而不会被来访者主导了晤谈时间与主题。原则上,治疗师可以用1/2到2/3的时间,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进行了解,再用剩下的l/2到1/3的时间,说明基本规范,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补充询问有关医疗史与诊断的资料。 5.当场或事后作纪录 进行初次晤谈时,咨询师可以一边问诊,一边略作纪录。在收集关于来访者的生长史、家庭史、医疗史以及诊断资料时,为避免事后忘记或记错,治疗师可以在现场略作纪录,等来访者离开晤谈室之后再加以整理。治疗师不妨对来访者说:“有些资料我需要用纸笔记录下来,不然会记不住。” 一般在危机处理及平常的心理治疗时,咨询师应避免一边晤谈一边记录。过多的当面记录,容易使咨询师和来访者分心,个案说话时,也会比较有所顾忌。作纪录的原则是:为了诊断而进行的初次晤谈,可以当场作纪录。为了心理治疗而进行的晤谈,则尽量在事后才作纪录。 6.结束初次晤谈 咨询师在初次晤谈时,应预留大约10分钟,做准备结束的工作。治疗师可以对来访者说:“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结束今天的谈话,我想利用剩下的10分钟,告诉你我的建议,以及讨论以后的安排。”咨询师对晤谈时间的掌握愈清楚,愈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初次晤谈,咨询师可以利用最后的10分钟,补充询问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人事考试教育网2010-12-2 19:6 【大中小】【我要纠错】 现代心理咨询的出现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其职业化历程,对于加速推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21〕。 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最早是由“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F.Parsons)于1908年率先开展起来的〔22〕。他在美国波士顿组织成立了“就业辅导局”,并于次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人们在择业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建议。此书为心理咨询的诞生奠定了一块基石。这本书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价值在于提出了帮助个人择业的方法学。帕森斯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必须与其本人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相结合。为了得到理想的职业,不仅要对环境(如成功的条件、工作的性质等)进行正确的评估,也要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 作为美国密执根州一个学区的督学,大卫(Davis)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他在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每周为学生开设一次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这种做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 美国耶鲁大学学生比尔斯(C. M. Beers)曾因其兄患癫痫,惟恐这种病遗传给自己,在紧张、恐惧、焦虑的状态下,精神失常而住进精神病院。在3年的住院生活中,他受到种种粗暴残酷的对待,目睹了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其他住院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出院后,他立志将自己余生贡献给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事业。他四处奔走,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1908年,他以生动的文笔写了《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itself,或译为《自觉之心》)一书。 此书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比尔斯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鼓励和赞助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此协会工作的目标有5个:①保持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病;③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④普及对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⑤与心理卫生的有关机构合作。经比尔斯和同行们的努力,于1909年2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的贡献在于使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全社会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他本人也被视为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军队面临着对征募的士兵进行甄别和分类的需要,因而委托了一些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智力测验,这样就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识别和淘汰那

心理辅导中的倾听

心理辅导中的倾听 高二(9)班彭晔 心理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心理学就是出租您的耳朵” 如果你学会了倾听,用陈向明的一句话说:“理解了什么都可以原谅,原谅了什么都可以理解”。 以前总认为规律性意味着社会存在的共性,现在对我而言,规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共性,一个是个性,而且分别由两种方法去探讨。共性是由量的方法去探讨,个性主要是由质的方法去挖掘。 心理辅导为什么要“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这是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谓“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救人以渔,终身受之理。 由此,心理辅导之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询者去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心理辅导之难为,就在于这种来询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者说教而致的;心理辅导之巧妙,就在于咨询者不断启发来询者说出自己想让他说出的话;心理辅导之高明,就在于来询者不但能独立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能从中增长人生的智慧。 从这些意义上讲,做心理辅导,犹如在打太极拳,它十分强调动作中虚与实的结合。人们常以为心理辅导就是为来询者说教人生,指点迷津,好像人在昏头昏脑时,希望有人能给他当头一棒,使他猛然觉醒。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间一般咨询的“实功”表现,并非心理辅导之真功夫所在。 心理辅导强调的是“虚功”,讲究以虚击实,那样就会推动来询者不逃避责任,学会独立思考与决策,而不会在每次出现昏头昏脑时,都指望有人全再给他来个当头一棒。那样就不能使当事人成长,也失去了心理辅导“助人自助”的意义。 倾听 注重倾听,不要急于评判 我们为什么要倾听,怎样倾听 可做一个小实验。当一位学生站在你面前时,首先映入头脑中的是什么?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已经成为一门越来越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门实用科学,它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发展与壮大。现如今,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咨询则帮助人在心理上不断改变和成长。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涵义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也有译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历史虽然已经有近百年,但其内涵仍然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咨询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的人。”咨询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咨询者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同时来访者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增强适应能力,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地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特点 1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上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帮助过程。咨询者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访问者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来访者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使其更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程,以及在咨询中,来访者学习新的知识与信息,调节自身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它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专业性服务。咨询者必须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并拥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类型 1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 (1)障碍性咨询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辅导。 (2)发展咨询是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发展来访者的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2按其对象多少可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1)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访问者之间的单独咨询,它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它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且咨询效果明显。但个别咨询的成本较高,需要双方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 (2)团体咨询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同时对多个来访者进行咨询。它的优点是咨询面广、咨询成本低。但由于同一类问题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因此团体咨询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咨询效果相对个别咨询略差一些。为此,应扬长避短,在团体咨询中辅之以个

心理咨询12种方法

一、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听。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 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考试失误而痛苦不堪,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作其他选择。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

给新手心理咨询师首次咨询的10条建议

给新手咨询师首次咨询的10条建议 心理咨询师该如何面对首次咨询?第一次助人,都会出现哪些焦虑点?我们听听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的学员怎么说? 1、面对求助者,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我接第一个电话的时候,脑袋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听着听着就会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zz,首次热线实习 “第一次见来访者时候,我紧张到太关注自己的感受了,而且这种紧张没办法自己控制。”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同同,首次热线实习 2.求助者的情绪很汹涌,快把我吞没了 “有一部分的来电者情绪很汹涌,真的有崩溃,感觉严重。”——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首次热线实习 “通话中我有被压迫、被贬低等负向感受。”——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同同,首次热线实习 3.准备了很多问题,但是求助者不按照套路出牌 “虽然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实际预咨询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来访者有很多想法,不一定是你想问的,你想问的也有可能阻碍志愿者思路。”——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D,首次“预咨询”实习 4.第一次面对求助者,难以把握时间,手忙脚乱 “不得不在时间截止需要挂断他们的电话的时候,我会觉得不舒服。自己情绪会受波动影响。”——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小达,首次热线实习 “第一次见面,时间没把握好。快结束时,我努力问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急促地也让来访者感受不好。第一次见面就像是一场手忙脚乱的双人舞。”——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一期学员D,首次“预咨询”实习 5.结束之后,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 “在电话挂断之后,也总会去反思自己,刚才有没有帮助到他?有没有理解他?或者说,他有没有觉得自己被理解了?总是有种,想要再倒带回去、做得更好的感觉。”——心理咨询师培养计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漫谈在美国读心理咨询

漫谈在美国读心理咨询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漫谈在美国读心理咨询(counseling) 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美国读了一个心理咨询的学位之后都来问我要怎么样才能出国读个心理咨询的学位。趁着我现在正在放寒假,就来给你们写一写吧! 我把我出国念心理咨询的经验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1. 为什么要读心理咨询 2. 美国的心理咨询研究所读些什么 1.为什么要读心理咨询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依我的观察以及我自己的经验,大部分读心理咨询的人在第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要花很多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等到你毕业成为了一个专业咨询员,这个问题仍然会常常萦绕在你脑海里。我这里说的「大部分读心理咨询的人」不是说大部分到美国念心理咨询的台湾学生,我说的大部分包括美国本地的学生。 所以,为了帮助你自己早点进入状况,最好现在就开始问你自己「为什么我要读心理咨询」 标准答案a:「因为我想要帮助别人」-- 这是一个最常见但是未经深思的答案! 帮助别人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做生意赚大钱然后捐给慈善机构-这是帮助别人的一种方法。你也可以去从军保卫国家-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方法很多,为什么你选择要成为心理咨询员呢当我一问这个问题,最常听到的答案有两种: 第一、我想读心理咨询因为别人常常跟我倾吐心事。 第二、我想读心理咨询因为我曾经被心理咨询员帮助过,而我也想用这样帮助别人。 让我们仔细的来检视这两种说法: 第一,有些人想读心理咨询因为他们觉得别人常常跟他们倾吐心事。但是,听别人倾吐心事跟成为心理咨询员中间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别人跟你倾吐心事可能是因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听众。没错,成为一个好的听众是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员的必要条件。如果你不懂得聆听你的个案,你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员的。但是,别人的心事偶尔听听可以,如果要你每天都听别人告诉你他对家人如何的不满、别人如何的亏待他、或者他昨天又听到一个声音告诉他从关渡大桥上跳下去,如此一般一天至少五次,一个礼拜至少五天。有的时候如果值班你还得要24小时待命。你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可不是听听别人的心事而已。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一开始决定要投入心理咨询的这一行的时候,其实为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帮助别人其实有很大的满足感。当你看到你所帮助的人从原本的景况中获得改善的时候,你不但会觉得满足,还可能会有小小的虚荣。我并不是说这有什么错,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要从他的工作上得到一些满足感。但是,当你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对于满足感的需要或是虚荣心的需要摆在你个案的需要之前的时候,你就很可能会害了你个案而不自觉。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因此,每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员都必须常常问自己,我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员、我对个案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到底是为了我的个案,还是为了我自己。 第二、有些人读心理咨询是因为他们曾经被心理咨询员帮助过,因此也想用这种方式来回馈别人。我对这种人的建议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员除了要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以及聆听别人的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疏导宣泄 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 3.认知与领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

溯到幼年时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的。 4.暗示疗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 精神分析疗法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慎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无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小学生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其基本认识是: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与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