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9.(2018·吉林)(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5分)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3.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2分)

A.疆界

B.巡行,巡视

C.谋略,智谋

D.大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积累与释义。“居民略尽”一句中的“居民”与前句的“官舍”相接,应该翻译成“民居”,即“民房”,与后一句相联系“悉卷入云中”是说这些官舍、民居都被卷入云中。句中“略”修饰限制“尽”,应该是程度副词,而“疆界”是名词“巡行、巡视”是动词,“谋略、智谋”是名词,只有“大致”是程度副词,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官舍、居民大致都消失了”。

1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1分)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答案: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与断句能力。通读句子可以得知:“俄顷”是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应该有停顿。

15.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卷。写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来或裹住。能写出大风把地面上的人和物品都裹挟带到了天上的状态。

解析:“旋风卷入云霄中”“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写出龙卷风的状貌和被龙卷风卷走的房屋和众人,“县城悉为丘墟”写出龙卷风过后的结果。这一切都围绕着“卷”展开,都是“卷”的结果。

【参考译文】

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树全被拔起,一会儿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的官舍、百姓大多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全部成为废墟,于是就移到了现在县城。

10.(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题。(6分)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D(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一词多义。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不译。B,已经/就。C,竟然/于是,就。D,都是“用”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答案】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字字落实,语句通顺。注意惟:不只,“渍”翻译成浸到,“脑”翻译成装订处,其代词,指书。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2分) 【答案】--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全文主要写了司马光是对待书籍的态度,“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既有对书的珍惜又有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至于看书卷的时候,必然先到洁净的桌案上,用被褥覆盖着,然后端正地坐着看它。有时想走着看书,就手托着一块方版,不曾敢用手捧着它,不只是怕它沾上汗水,也是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每次看完了最后一页,就侧着右手大拇指指甲托着书沿把这页抬起去,和食指指甲捻起来这页夹过去,用这种方法来使手不至于揉坏了这张纸。每当见到你们晚辈用手指像爪子一页撮起纸的时候,实在不和我的心意。当今修佛、道者还知道尊敬他们自己的书,难道我的孩子反倒不如他么?应当立志改正它。

11.(2018·山西)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

...

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2.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原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A项,“言不由衷”指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B项,“言简意赅”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C项,“余韵悠长”形容一样事物令人久久回味,难以忘却,一般用来形容艺术表演(比如歌曲、戏剧)或者酒、茶等饮料;D项,“理屈词穷”形容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据此可知答案是C。

13.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对比得意(自豪、喜悦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和对文本的理解。根据题干可知第一空填写法,并且在题干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词语,可知作者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据“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见作者列举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得意、自豪之情。

【参考译文】

严沧浪《诗话》里写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但是严沧浪所说的“兴趣”,阮亭所说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出了诗词的表面而已,不如我提出的“境界”二字来得深探诗词的本质。

12.(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③蹙(cù)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⑥几希:很少。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B项整句话的意思是“倭寇侵犯绍兴”,其中“寇”为动词,译为侵犯。A项“佣”,有“yōng”和“yòng”两种读音。作“yōng”时,多指雇用、受雇用,如佣耕;作“yòng”时,多指买卖时给中间人的报酬,如佣金。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要求是“限断三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再从结构上看,“化人坛四面”偏正结构作主语,“皆”为谓语,“水”为宾语,因此“化人坛四面皆水”是一句;“断”是“截断、阻断”的意思,阻断前后两座桥,“则”的意思是“就”,“盍”的意思是“何”或“为什么”,“诱”的

意思是“引诱”,“入”的意思是“进入”,则断句为“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3分)

19.【答案】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句中省略部分也要补充出来。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若辈”——你们;“亟”——急;“则”——那么;“倭”——倭寇;“擒”——抓住。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句子,注意语言要连贯。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2分)

19.【答案】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解析】翻译时注意句子的省略成分,如“救死不暇”省略主语“姚长子”;重点词语意思,如“仓卒”——仓促;“救死”——从死地救出来;“不暇”——来不及;“欲”——想;“全”——保全;“桑梓”——家乡。译成汉语时适当调整词语顺序,注意语言通顺连贯。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4分)

20.【答案】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解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先概括姚长子的事件——为保全家乡父老勇于牺牲自己;再提炼作者作者多姚长子这种行为的态度——称颂、弘扬;然后概括百姓对其态度——“邻农且日去一锸”,最后点明作者最终的态度——“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从而警示世人保护好墓地,世世代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参考译文】

姚长子,是山阴王氏帮佣的人。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姚长子正踞坐在稻床打稻,见倭寇来到,持稻叉与他们搏斗。姚长子被擒,被用藤穿过他的肩(即穿过琵琶骨),(倭寇)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姚长子误以为他们说的是吴氏的州山。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自己谋划说:“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于是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我引诱强盗到化人坛了,你们赶快去那里断掉前面的桥,等倭寇一过,就切断后面的桥,那么倭寇可以擒到了。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切断,倭冠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齑,筑起土城自卫。(当地人)围困他们好几天,(倭寇)饿极了。我们的士兵在(河边的)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来引诱他们。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船)行到河当中,(乡兵)拉走所塞在船里的(败絮)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130人全部被歼灭在那里。乡人为姚长子义举所感动,葬在钟堰的寿家岸。

没有继承人祭祀的墓,(姚长子墓)沦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并且每天用锸挖走一锹土,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地方很少了。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并作铭文说:(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醢刑,(也)醢死倭寇130人,功劳不值得一提;(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却使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他)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把(自己)从死地救出来尚且来不及,却想保全自己的家乡人民;(官府)表彰他的义举后,公道得于大大彰显,(可我们后人)却不想这满一尺见方土地的墓地留存(意即不被牛羊和农民圈地破坏),(我)悲叹啊!

13.(2018·湖北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答案】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题目中还作出了提示,“限断两处”。“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句中已有逗号,故再断句一处即可。从题目上看,“吾是王儿之父”是一个意义单位,“非兆人之父”是一个意义单位,故从中间断开。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若.如公意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我安.能亏法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卒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A项,“之”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他”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B项,“若”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如果”和“你”。C项,“安”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均为“疑问词,哪里”。D项,“许”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应允,认可”和“上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答案】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子”的意思是“儿女”这里指“儿子”;“为”的意思是“是,担任”;“奢纵”的意思是“奢侈、骄纵”。

16.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答案】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大公无私(公正无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信息。找出答案。这篇文章讲述了隋文帝坚持将触犯刑律的儿子免官的故事。“以奢纵免官”“法不可违”“我安能亏法?”体现了隋文帝严明律法、大公无私的治国思想。

【参考译文】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法律(谁)也不可违犯。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14.(2018·浙江乐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柳陌[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园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日“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

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释]①豳(bīn)园: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⑥荇藻交横:。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A.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13.(1)A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题具体考查一词多义现象。两个小题的对照句均出自课内,可将课内该加点字词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结合句意判断意思是否相同。(1)若:A.像,比得上;B.你。将AB两项中的“若”的意思分别代入,A项中“若”的意思才说得通。(2)临:A.临近; B.面对。将AB两项中的“临”的意思分别代入,B项中“临”的意思才说得通。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3分)

14.(3 分)示例1: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此题也可以理解为宽泛的仿写。注释②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其含意或作用。同样的,补充注释⑥,也要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含义、作用。注释⑥中的“藻荇交横”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课文,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藻荇交横”字面意思是水藻、水草纵横交错。用来描写寺庙月夜的景色,显然不是真的写“水”,是虚写。课文中指月光如水,树影下的地面上,好像藻行一类的水草纵横交错。在选文中是写实,用来形容“一堤之外”的湖水清澈见底,都能看见水中的水藻、水草。

15.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4分)

(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飓”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15.(1)B(2)A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重点词句的能力。(1)前面“落英缤纷”说的是落花纷纷扬扬,“英”,花。“微飔”指微风,据此,“红雨”不是“红色的雨”,显然指红花落满了游人的衣裙。故A项“风吹雨打”的说法错误。(2)许渔父显然是被这黄鹂优美的歌喉给吸引住了,才停下了船桨,就如同当年归隐后的陶渊明那样,悠闲自得。而不是感觉“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让人“心生厌烦”。故“弄”不能解释为“戏弄,戏耍”。

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16.在作者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柳树绿阴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恬淡的人生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意图、赏析文中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可结合词语意思与文意、主题情感及作者的生活态度等来综合分析。解答时,可分别思考“柳”与“陌”的字面意思、引申义、象征义、典故义等。选文中的“彭泽家风”中的“彭泽”指陶渊明担任过彭泽县令;“家风”指的是他的高洁品格。“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陶渊明,陶渊明率性而为,闲适恬淡、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正是作者所追求的。“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根据题目中“种着柳树的那条路”,从字面意思来看,取名“柳陌”十分恰当。

【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我)从南堤到达豳园,北堤是丰庄所进入的道路。介于两堤之间,有好像排列的屏风那样的(桃柳),得到张灵墟书写“柳陌”的名称。堤旁间隔种植桃树和柳树,每年到了春日,落花纷纷,微风偶尔吹过,红花像雨点一样落满了游人的衣裙。我以为比不上几株垂柳,绿色的树影依依。许渔父停止划桨,在碧绿的树阴下,听黄鹂鸟的叫声,更加不失为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这就是我不写“桃”而写“柳”的用意啊。像那一个河堤之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竟然是水中含绿,波涛像云一样忽然耸立,烟雨之中,烟气轻微飘飘,拔桨面对水流,没有不这样率性、酣畅淋漓的了。

15.(2018·浙江温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柳陌[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园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日“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

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释]①豳(bīn)园: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⑥荇藻交横:。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A.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13.(1)A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题具体考查一词多义现象。两个小题的对照句均出自课内,可将课内该加点字词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结合句意判断意思是否相同。(1)若:A.像,比得上;B.你。将AB两项中的“若”的意思分别代入,A项中“若”的意思才说得通。(2)临:A.临近; B.面对。将AB两项中的“临”的意思分别代入,B项中“临”的意思才说得通。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3分)

14.(3 分)示例1: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此题也可以理解为宽泛的仿写。注释②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其含意或作用。同样的,补充注释⑥,也要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含义、作用。注释⑥中的“藻荇交横”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课文,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藻荇交横”字面意思是水藻、水草纵横交错。用来描写寺庙月夜的景色,显然不是真的写“水”,是虚写。课文中指月光如水,树影下的地面上,好像藻行一类的水草纵横交错。在选文中是写实,用来形容“一堤之外”的湖水清澈见底,都能看见水中的水藻、水草。

15.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4分)

(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飓”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15.(1)B(2)A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重点词句的能力。(1)前面“落英缤纷”说的是落花纷纷扬扬,“英”,花。“微飔”指微风,据此,“红雨”不是“红色的雨”,显然指红花落满了游人的衣裙。故A项“风吹雨打”的说法错误。(2)许渔父显然是被这黄鹂优美的歌喉给吸引住了,才停下了船桨,就如同当年归隐后的陶渊明那样,悠闲自得。而不是感觉“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让人“心生厌烦”。故“弄”不能解释为“戏弄,戏耍”。

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16.在作者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柳树绿阴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恬淡的人生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意图、赏析文中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可结合词语意思与文意、主题情感及作者的生活态度等来综合分析。解答时,可分别思考“柳”与“陌”的字面

意思、引申义、象征义、典故义等。选文中的“彭泽家风”中的“彭泽”指陶渊明担任过彭泽县令;“家风”指的是他的高洁品格。“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陶渊明,陶渊明率性而为,闲适恬淡、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正是作者所追求的。“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根据题目中“种着柳树的那条路”,从字面意思来看,取名“柳陌”十分恰当。

【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我)从南堤到达豳园,北堤是丰庄所进入的道路。介于两堤之间,有好像排列的屏风那样的(桃柳),得到张灵墟书写“柳陌”的名称。堤旁间隔种植桃树和柳树,每年到了春日,落花纷纷,微风偶尔吹过,红花像雨点一样落满了游人的衣裙。我以为比不上几株垂柳,绿色的树影依依。许渔父停止划桨,在碧绿的树阴下,听黄鹂鸟的叫声,更加不失为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这就是我不写“桃”而写“柳”的用意啊。像那一个河堤之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竟然是水中含绿,波涛像云一样忽然耸立,烟雨之中,烟气轻微飘飘,拔桨面对水流,没有不这样率性、酣畅淋漓的了。

16.(2018·江苏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殊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皆.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答案】①全、都②还、仍然③刚刚、才④伸出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解释。①根据文意,吕家的藤花和我家的梧桐都生存了数百年,这里的“皆”为“都、全”的意思。②“吕氏”的房子多次专卖,但是“藤花”还在,因此“犹”在这里作“还、仍然”讲。③根据前后文来看,“藤花”生长的十分茂盛,支撑它的架子虽然是栋梁之才,勉强支撑住,这里的“始”为“刚刚、才”的意思。④“其蔓旁引”指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引”在这里作“伸出”讲。解释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原文中推敲体会。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其”为代词,指藤花;“欲穷其林”的“其”为代词,指桃花林;“常蹲其身”中的“其”为代词,指作者沈复;“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其”为代词,指核舟。“其真无马邪”中的“其”为副词,表示反问语气。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次则余家之青桐

【答案】次/则余家/之青桐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停顿。划分停顿时,一是要根据语义,二是要注意虚词,三是要看清要求,划分几处。“次则余家之青桐”意思是“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在这里“次”作“其次”讲,表示顺序,要在其后面断开;“余家”表示限定性的词语,要在其后面断开。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2分)

译文: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2分)

译文:

【答案】(1)藤花(盛开的)时候,就好像紫色的云霞从空中垂到地上,香气充满了衣服。(2)(水面)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翻译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1)“花时”解释为“藤花(盛开的)时候”;“袭衣”不是袭击衣服,而应翻译为“香气充满了衣服”。(2)“璧”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玉璧一样”的意思。这些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

生存状态? (2分)

【答案】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与朋友一起饮酒赋诗的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生存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可以看出,作者与朋友一起在藤花下秉烛畅饮,吟诗作赋,相互唱和,十分的快乐,自由潇洒。“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笛之悲”故地重游,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畅饮赋诗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的,十分结实,(但是)刚刚能支撑住茂盛的枝干。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的时候,就好像紫色的云霞从空中垂到地上,香气充满了衣服。吕元龙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不再是原来的主人,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docx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一、(2019天津)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 D.言和.而色夷和:谦和。 答案:A 解析:“岁”,每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 ..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 C.自谓少时用心 ..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 ..之盛而骄乡人者 答案:A 解析:“博士”,古义,古代学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 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这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C 解析:“高度赞美”有误,应是“劝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 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 (2)喝使归舍.舍: 参考答案:(1)全,都(2)房舍,住宅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参考答案: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二、(2019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一、(2017·日照)朔救乳母 洪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问题中要求理解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朔求救。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二、(2017·)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 ②其名为银________ 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何陋之有 D.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 (2)C (3)设问 (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虽:虽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⑵C;⑶设问; ⑷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真题过招·知己 一、(2019·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百废具兴具: _ (2)宠辱偕忘宠: 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2019·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一、(2017·山东日照)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问题中要求理解东方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二、(2017·河北)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二、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唐文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②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③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④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⑤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⑥而去。 【注释】①会田: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②乘: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③檀子:人名。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④泗上:泗水之滨。⑤特:仅,只。⑥怿:高兴,快乐。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内容分析: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什么?由此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靖郭君①将城薛②,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③:“毋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④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乃辍城薛。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之子,初为齐将,后升齐相,号靖郭君。②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③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④三言:三个字。⑤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⑥阴:庇护,荫庇。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中门客运用了怎样的劝谏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门客是怎样劝说靖郭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

18.(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 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 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 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故根据句意,停顿应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善”的意思是“好”。结合上文薛收献计的情节,D项句子应译为“李世民认为他的计谋很好”。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