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ports Phys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体育表演本科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是否独立开课:否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40总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 实验学分:

二、实验目的和作用:

1、培养学生掌握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评定人体运动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实验原理及课程简介: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课程实验主要为操作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和体育教学训练中常用的一些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并能在运动实际中合理运用这些指标,为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监控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要求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原理积极动手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有怀疑的勇气,课后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报告与考核办法:

每个实验都要求同学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重点在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结果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对指标应用的评价。

本门课程的实验并非独立开课,所以实验的成绩主要依据同学实验课上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占60%),平时表现和考勤(占40%)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配置:

1、体重计、12级台阶、秒表、皮尺

2、台阶(750px、1000px)、心率遥测仪、秒表、节拍器、体重计

3、听诊器、血压计、秒表、节拍器、心率遥测仪

4、皮脂厚度计、体重秤

5、握力计、背力计、皮脂厚度计、皮尺

6、视野仪、视标、视野图纸

七、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洪泰田主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瑞元编著《实用运动生理实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使用) Ⅰ 前言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从实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在实验基础之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规律。研究现代运动生理学课程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运动免疫学、运动保健等体育生物学科课程既为前期后续课程,又彼此渗透,表现出紧密的纵向联系,同时体育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体育各学科教学训练、康复体育、运动医学等均以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为其研究基础,即运动生理学课程对其进行广泛的横向基础理论覆盖。如此更加凸显出运动生理课程基本理论在体育科学中不可替代的基础理论作用。因此,运动生理学课程为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要基础课程。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2学时,即讲课60学时,实验12学时,理论与实验之比5:1。 四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树勋主编,1版,2005年7月。 II 正文 第1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的学习,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二) 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三) 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一)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二)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三)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1)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指导 前言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我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及《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制定的,为12学时,分别开设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身体素质的测定、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的测量与评价共计四次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反映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对人体某些功能有影响的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事物具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开展科学实验奠定初步基础。 目录 实验一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1) 实验二身体素质的测定 (3) 实验三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 (6) 实验四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的测量与评价 (10) 主要参考书 1、乔德才,汤长发,邓淑勋主编. 《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第一版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 第一版 3、黄海主编.《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第一版 实验一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一、目的及原理 目的:掌握Astrand-Ryhmin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原理和方法,并用于有

氧能力的评价。 原理:本实验是按照Astrand-Ryhmin设计的方法,让受试者在自行车功率计上以次最大强度运动,测定出当时的心率及输出功率,然后推测出该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 实验的依据是心率、功率和摄氧量之间的密切相关。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摄氧量和心率也成比例增加,最后达到最大摄氧量与最大心率,且形成稳定状态。根据功率- 摄氧量和功率- 心率变化相关直线的斜率,然后通过控制自行车功率计的输出功率,测量出心率和摄氧量,就可制定出相当精确的心率、摄氧量相关直线,并借此推测最大摄氧量。 二、实验对象 人 三、仪器、设备和材料 功率自行车、胸带遥测系统 四、实验步骤 1、佩戴胸带遥测系统:将电极用水涂湿,佩戴在胸部中间,乳头下方,调整胸带,使心率稳定。 2、输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身高、体重、出生日期等。 3、调整车座的高度,使受试者踏到最低点时腿略有弯曲。 4、以60rpm(转/分)的速度蹬踏功率自行车,女子开始负荷为300千克米/分,男子为600千克米/分。前3min内令受试者的心率至少达到120bpm。注意在每一级工作负荷的间期,心率的变化小于4bpm时才能增加负荷。 5、持续运动6min。功率自行车按照设定程序进行工作时,它是自动运行的,不需要操作者进行过多的干预。如果第5和第6min的心率波动在4bpm以内,实验就完成了,否则实验将继续下去,直到心率波动稳定在4bpm以内。 6、实验结束,结果直接呈现在电脑上。 五、实验结果 表1 Astrand 最大摄氧量等级评定表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案大纲 英文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第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一、课程简介 运动生理学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运动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生理活动的机制以及活动规律,认识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对各器官系统功能有何良好作用;了解体育教案与训练的一般生理学原理与规律,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的生理学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女子生理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今后有效地从事体育教案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案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 (一)教案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通过课堂教案和实验,逐渐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极其调节机理。 .掌握体育锻炼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极其机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掌握体育教案、体育锻炼及课余体育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常用人体生理指

标测试方法,并初步运用于体育实践。

(教案要求:—熟练掌握;—掌握;—了解) 三、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内容 . 试述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 请结合所学知识,试述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 . 结合运动健身实践,试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 试比较肌肉工作三种形式的特点,并阐述它们在力量训练方法中的应用四、实验(实践)内容 .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无氧功率的测评 五、成绩考核 .考核方法与要求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 .要求熟练掌握本教材每章重点。 .掌握每章后面的思考题。 六、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 杨锡让. 运动生理学进展[].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吴鉴鑫. 运动生理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人体生理学编写组. 人体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乔奇.布茹克司. 运动生理学[]. 北京:北体大出版社,. [] 陈永清. 人体生理学习题集[]. 合肥:中科大出版社,. 制订人(签字):翟薇薇审核人(签字):武亚军日期:年月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 动训练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 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影响 下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 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 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 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的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 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 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 官的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二节:神经系统结构基础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编号:06020015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实验12学时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表明 一、课程性质 《运动生理学实验》就是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办的专业必修课,12学时;就是一门测试与测评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的操作技能课程,就是在运动生 理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开办的。 二、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掌控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采用方法; 2.检验和稳固生理 学的基本理论,培育和提升学生观测、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评定人体运动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中 实验实验类内容与要求时数型综合性实验1肺功能的测定2必做实验人体在安静及运 动后动脉综合性实验22必做血压的测量实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综合性实验34必做 标本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4心电图的测试与分析4必做实验综合性实验5血乳酸测试2选 做实验综合性实验6wingate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7尿成分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 实验8脑电图测定4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九血细胞分析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十平衡功能 测定2选做实验综合性合计1026选做实验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序号实验项目小计224422242226要求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原理积极动手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有怀疑的勇气,课后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分析、 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建议 每个实验都要求同学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重点在实验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及对指标应用的评价。 本门课程的实验并非单一制开学,所以实验的成绩主要依据同学实验课上操作方式技 术的掌控程度和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实验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20%。成绩形成:课堂 实验操作能力测评占到10%,实验报告占到10%。 本文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马学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141004 英文名称:Sports Physi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学分:4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舞蹈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体育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教育和运动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骨干课程。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肌肉活动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动生理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知识; 4.掌握不同人群的运动生理学知识; 5.掌握运动生理学基本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一节肌肉活动动能能量来源 1.了解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2.掌握人体的能源物质。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1.了解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2.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途及影响因素1.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骨肉活动的代谢特征;2.掌握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第一节肌肉的微细结构 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 2.掌握肌纤维的微细构成。 第二节肌肉的特征 1.了解肌肉的物理特性; 2.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1.理解骨肉的生物电现象; 2.掌握肌肉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机理。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原理 1.理解肌丝的滑行理论; 2.掌握肌肉的收缩过程。 第五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1.了解肌肉收缩的力学形式; 2.掌握肌肉收缩形式的力学特征。 第六节肌肉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了解肌纤维的的基本类型; 2.掌握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七节肌肉的结缔组织

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适用层次:专科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健康人体在运动中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常要通过一些实验观察人和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生理现象,故该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部分。 运动生理学的学习目的和任务是,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进一步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在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变化及其规律;掌握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初步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科学方法和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特点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原理。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先期课程,为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创伤学、医务监督学、体育康复学等课程奠定基础。建议大学第二学期开设。 (三)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运动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初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功能的概念,以及人体机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反馈调节。 教学难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讲授要点: 1、运动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学习目的。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3、稳态。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的概念、 5、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肌肉活动 第一章肌肉收缩(8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物理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的机制。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 型及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 响。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根据肌丝滑行理论着重对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与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肌肉收缩过程与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讲授要点: 第一节肌肉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肌管系统。 第二节肌肉的特性:肌肉的物理特性、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和兴奋性概念;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传导。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原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第五节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 第七节肌肉的结缔组织(自学) 第八节肌电图(介绍)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6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从实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 1、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使学生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 4、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二、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人体整体性观点、人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生理学的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4、要重视实验课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常用生理学指标应用于运动训练中。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面授为主,进行相关必要的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了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了解所学的内容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3、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知识分析、设计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求实的态度。 2.了解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用于体育实践。 3.熟悉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和器械运动的力学规律。 4.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 本章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本章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学法指导: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中应树立系统分析的观点,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力相互作用和人体内力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明确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

本章重点:学科任务及学科展望。 本章难点:① 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科学中作用的理解。②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法指导:学习一门新课首先要对这门课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要从本门课的定义、研究任务以及发展简史着手。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着重于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将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深刻了解体育动作的力学原理,探索运动技术的力学规律。扩大知识视野,学习从事运动技术科学研究的生物力学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演变 第一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演变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萌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的明显特性。 第三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任务 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五方面的任务,即:研究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人体运动技术的规律,研究人体运动技术的最佳化,设计与改进运动器械,研究运动损伤的力学原因。 第四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展望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人体生物力学参数 本章内容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特征量及其特性。掌握人体惯性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类参数的采集方法。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特征。 本章重点:① 人体惯性参数的标准化、特性、测量方法及模型的建立;② 运动学参数相对和瞬时特性以及运动学参数的采集;③ 动力学参数特性以及参数的采集;④ 运动生物力学特性。 本章难点:人体惯性参数的测量、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的采集。 学法指导:建议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材学习本章内容,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人体生物力学参数指标、意义及测量方法。 第一节人体惯性参数 一、人体惯性参数特征 (一)人体惯性参数特征量: 掌握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质心(重心)位置、转动惯量及转动半径等人体惯性参数特征量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它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后续的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生理学的教学,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功能、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代谢、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 三、教学方法 生理学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估 生理学教学评估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小组讨论表现等。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和途径。还应当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应当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Exercise physiology)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24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生理学》,邓树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运动生理学》,王瑞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 3.《运动解剖学》,李世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以研究体育 运动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功能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及机制为 主要目标,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作为体育系体育健康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学专业的主干 核心课程,运动生理学通过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 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 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 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 目的。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2学时) 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1课时) 1.了解能量的分类 2.掌握能量的产生途径和办法 第二节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1课时) 1.掌握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产生与消耗途径 2.重点掌握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与肌肉力量(2学时)第一节肌肉的特性 (1/2课时) 1.了解肌肉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1/2课时) 1.理解肌肉收缩与舒张的生理学原理 第三节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与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2课时) 1.掌握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2.重点掌握肌肉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四节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及检测与评价(1/2课时) 1.重点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2.重点掌握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第三章神经系统控制与内分泌(2学时)第一节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1课时) 1.了解躯体运动与神经的关系 第二节运动与内分泌的关系(1课时) 1.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2.重点掌握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的主要作用 第四章血液循环与酸碱平衡(2学时)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人体运动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三、课程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素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三、课程目的: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50913002 学分:2.5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性质】 《运动生理学》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平台课程。 【教学目的】 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研究体育领域中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康复体育、运动处方等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任务】 了解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及体育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和适应的规律,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教学内容】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氧运输系统(血液、呼吸、循环);肌肉的活动及其控制;感觉、神经整合和运动技能形成;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年龄、性别、环境和运动等问题。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要相信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又要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别对待原则、全面性原则。 教学方法: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如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讨论时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运动解剖学》课程。 【学时分配】

【教材及主要的参考书】 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参考书:[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运动生理学》,王步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3]《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熊开宇,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大纲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现状及与其它理论学科的关系。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二、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四、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其调控 五、运动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专科层次,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学时分配:72 赋予学分: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后续课程: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①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②初步掌握人体功能能力评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原理。③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卫生、健康教育,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③掌握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评价。④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和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讲授法、实验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法、讲座法、练习法、科研训练法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Ⅰ理论部分(52学时) 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课上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发展史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教学目的】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肌管系统。掌握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掌握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并能够说明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肌纤维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收缩过程,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等问题。 【教学重点】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内容】 一、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生理学特性。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11020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 学时:70学时(理论54,实验16)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笔试占60%,平时占20%,实验占2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郝选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王步标,华明、邓树勋主编,《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变化和它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机理,进而观察其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它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体育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理论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述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肌肉活动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电现象 一、刺激,反应与兴奋 二、细胞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肌肉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微细结构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第三节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第五节肌电图 一、肌电信号的引导和记录

《人体运动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人体运动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编号:112123B01 总学时:4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各14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开课学期: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一学期,运动生理学实验第二学期,体育保健学实验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能够在中的学校、健身房、运动训练基地等部门,从事科学的体育教育、健身指导和运动训练等工作。 (二)教学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运动解剖学的形象性、运动生理学的的功能性、体育保健学的实用性。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实验时,尽可能联系体育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深入浅出地联系相关知识,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实验方法。 3、实验课堂实行小组讨论式,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按质按量完成实验报告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14学时)、运动生理学实验(14学时)、体育保健学实验(14 学时)。 (一)运动解剖学实验 1、运动系统:观察人体的骨骼标本、浸制标本关节的构造和肌肉的位置,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4学时实验观察及教学)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 (二)参考书目 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H)在线资源 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 (四)学术期刊 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体育科学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

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 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1】 课程目标3: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运动训练水平的运动生理特点,为不同人群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毕业要求3专业学科知识3.3]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