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doc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

实:结合《辛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R,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木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木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Is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R,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

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

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 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3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

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W,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木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

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Is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1¥1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日本2s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围,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

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j性乎学习意识。」攵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

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Is读课文概括木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圉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日木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予色雪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

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R,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K读课文

概扌2;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

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日本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W,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概述八国联

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

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萝彎竺。」青感、:态辱与价值观的目标了

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木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Is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_纱识与能力£込_严察《时局图》,了解参与

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阖,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

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

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W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日本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围,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木技能。概述八国联

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

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普巴密夺[认识中竺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

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木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Is读课文概括木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

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S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阖,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Lt75"》历些fa吧警本技能。概述八国联

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木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甲午中R战争后,酋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s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2019-11-25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而加深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R,掌握解读形象教学资源集

散地。〃type=〃#_x0000_t75〃>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 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标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感受和学习?巴团:垄国清军£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

史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人《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木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2、掌握木课知识点:一、瓜分中国狂潮1、分析《时局图》: 甲午中R战争后,&

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圉代表物俄国德国法国

2、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任务】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P50“资料回放”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禁烟?。 2、经过: (1)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英军由南向北,最后到达,威胁清政府政治中心。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由南向北,到达,侵入中国经济中心。 (2)中国军民的抗争: ①爱国将领:。②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割让领土:,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此外,取得了、、等权利。 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方法指导】 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不过,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 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 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 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 5.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 2.内容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来自互联网 。

人教版历史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差不多史实;把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咨询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入侵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可不能不记得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抵抗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要紧、最直截了当的缘故。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义和团兴起的时刻、地点、进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刻、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争?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讲一讲: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把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刻?国家?要紧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咨询题:

2、我们的咨询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咨询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差不多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讲法是否正确?什么缘故?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如何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2、方法归类:回忆1-5课,学习“战争”一类的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参见《综合训练》 (六)课堂反思: 我的收成: 我的不足:

教案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 《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 巨额的赔款, 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 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 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 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 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 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引用诗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诗词辅助法。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康有为的诗句,培养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视频图像法。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3、讨论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2、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难点:义和团运动和《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3、感知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的史实,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材料题1、邓世昌图片和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读后请回答: 1、该诗句是为谁而写的? 2、该人物在什么战争中的什么战役里壮烈牺牲的? 3、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2、丘逢甲的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作者愁什么? 2、“去年今日割台湾”,指哪年的什么事件? 3、诗中所述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导入新课: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不堪忍受欺压和凌辱,再次掀起反抗运动。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 三、实施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本史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2、指导学生分组了解基本知识。 3、引导学生查看相关资料,加深印象,进行情感目标教育。 4、比一比,谁最棒 (1)结合《辛丑条约》内容,说出其危害和影响。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历史第五课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授课:曹六平,杨帆时间: 一、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目标: 二、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三、自学指导: 1.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①年月,为镇压,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死伤惨重。 ②年月,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 根本:。 3.《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年,清政府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①经济上:; ②政治上:; ③军事上:; ④外交上:。危害: 。 四、课堂达标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8.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 A.青浦大捷 B.慈溪战斗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9、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13、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5、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6、《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7、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二、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一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五、教学流程设 计 说 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以下歌谣 浑河北,龙河南,村村镇镇立了团。 哪怕官家把头砍,哪怕洋人闹的欢! 百姓个个拿起刀,见了鬼子往上蹿, 剁的剁,砍的砍,只要齐心就好办。 教师:你知道这首歌谣出现的时间和反映的历史内容吗? 学生: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 教师:这首歌谣在19世纪末的华北流传很广,反映的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情况。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了解义和团运动出现的背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民众的力量——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联军统帅是谁?先对什么地方发动进攻,结果怎么样? 学生: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展示: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鸦片战争 1.背景(1)国际:英国开始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 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经济:中国_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吏治败坏,财政困难。 军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 (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 (4)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_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问题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 思维激活 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 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 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英法发动战争 (1)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江苏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 目的,时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内容:见P23页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见P23页 三、探究交流: 1.《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想一想: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议一议:“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数。”“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材料揭示了八国联军的暴行,请你畅所欲言,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我们应该怎么做? 读一读:慈禧太后曾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四、训练反馈 (一)选择题 1.《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之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禁止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2.“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20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基础达标 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 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2.1900年,当人类跨入20世纪门槛的时候,新世纪的曙光并未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的喜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民族创痛是这一年发生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与这一规定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12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剑桥中国晚清史》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页 1 第 能力提高 1.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行为,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物 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 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2.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皇帝的宝座上 3.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素材解析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瓦德西 简介 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1832—1904年)德国人,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35岁才成为总参军官。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1901年6月回国。著有《瓦德西回忆录》,中文节译本名《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生平 瓦德西(waldersee)是20世纪初侵华的八国联军的统帅,传说中瓦德西和清末名妓赛金花有一段交往。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统帅之前生平事迹少有人知。他在德意志军事史上是有份量的。 瓦德西早在当八国联军统帅之前就在欧洲军界有很高的地位了。他是德国总参谋部的第二任参谋长。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以后,普鲁士国王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德皇威廉一世,到1945年二战结束,德军总参谋部一共只有过13位总参谋长。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3位:毛奇(Moltke),瓦德西(1888年接任),施利芬(Schlieff en,1891年起),这3位都是伯爵元帅。第一位毛奇是欧洲名将,1857年以少将军衔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战争的胜利者,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当中和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文一武,堪称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瓦德西是毛奇选定的接班人。第三位施利芬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是位很有份量的军事思想家。 战后,瓦德西当过精锐的第13乌尔兰(Uhlan)团团长和第10军参谋长。他娶了一个美国富孀,因此在贵族上层讲究排场的交际圈很受欢迎。到1882年,毛奇物色自己的接班人,因为对瓦德西才华的欣赏和他的家世背景而选中了50岁的瓦德西,任命他当军需总监(first quartermaster) ,实际就是副总长。而且因为毛奇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又对瓦德西完全信任,所以瓦德西可以全权处理所有的总参谋部事务。因此,虽然瓦德西只当过3年正职的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掌握总参的时间却要长得多。后来瓦德西于1888年正式接替毛奇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瓦德西掌握总参谋部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没有仗打。瓦德西的工作作风和毛奇不同。毛奇基本上是个没有什么政治企图的纯军人。帝国的政治事务一般由俾斯麦说了算,再加上当时老毛奇在皇帝面前的威望已经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真想发表什么意见一句话就足够了,也没有运用政治权术的必要。但瓦德西本质上是个政治将军,对权

第10讲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 主备人:曾和生审查人张毅 [阶段特征] 1.阶段: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2.特征: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4.思想: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5.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1)西方先进: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英国不断向海外扩张,建立起在东方的殖民体系。 (2)中国落后:政治腐败,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 3.结果 (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割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国 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3.结果 (1)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口岸通航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其他权 利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 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2)中外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图解历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一、二、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 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