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一)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一)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一)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一)

所谓技术转移,实质上就是技术使用权的扩散,它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引进两个方面;相对于技术所有者而言,叫做技术转让,相对于使用者而言,叫做技术引进。经济交往的国际化导致技术转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技术的转移问题。技术引进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技术引进方是否准确恰当分析并正确利用国际经济政治因素和技术条件。本文仅从给技术国际转移带来影响的角度,分析由于政治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网络经济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引进的影响。为此,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之。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决定世界技术转移的两类市场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主导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的当代,我们将就这种关系对世界技术转移产生的影响及其特点做出分析,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达国家居于转让主导地位仍是世界技术转移市场的一大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技术交易市场上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技术输出者和技术输入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与维系,主要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开发上的不同投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R&D的投入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3%之间,而1995年中国的R&D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为0.5%,另据估计,原本计划在2000年使R&D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1%的目

标将难以实现。在R&D投入上的差距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成果占有上的不对称,据发展经济学家G·拉尼斯的估算,在全世界发明专利的总数中,发达国家约占67%,发展中国家仅占5%;技术成果占有上的不对称,必然使发达国家处于技术输出者的地位。例如,1991~1997年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占引进总额的比重都在95%以上。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不对称仍将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去。确认这种不对称,在引进技术时着重考虑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的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是一个基本着眼点。

2.内部发展水平的差距使技术交易市场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之间

虽然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技术转让市场,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易(包括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仍然是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转移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其内部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差距,对国外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差距,决不亚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广泛存在技术交易。以中国为例:1997年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约21.33亿美元,约占技术出口总额55.21亿美元的38%(注:数据来源:根据1998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1997年度业务统计计算所得。)。主要出口对象为伊朗、叙利亚、缅甸、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当然在这种转移中,

技术转移强度、技术转移层次和技术转移方式都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这是因为,一方面更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吸收能力决定它们从比自己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具有更大的适宜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存在支付手段困难、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发达国家缺乏向他们输出技术的动力。因此,提高国内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支付系统是技术引进的基础条件。

3.发达国家技术转移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不利

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取消了一些技术出口限制(比如巴统的解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但是,发达国家仍然保留着对发展中国家某些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限制;例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借口国会反对,索回售给中国运算速度为700亿次/秒的电子计算机,该机被中国气象部门用于气象预报;此外,美国也对所谓涉及军事用途的商用技术出口进行限制。这些限制的存在,将使发展中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可获得性大大降低,也使希望通过技术引进获得生产水平跃升和技术赶超的目的落空。

特别是在由跨国公司主持实施技术转移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跨国公司的优势地位,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时,往往倾向于输出传统产业技术、发达国家倾向于淘汰的产业技术、对环境污染大的产业技术,或者是成熟的(二三流的)应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决不能设想美国会轻易输出用在个人计算机

上先进的微处理芯片技术。

二、技术的迅速创新给技术转移带来新的特点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九十年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点,其作用不断增强、其影响不断深入、其产业化倾向不断明显,正确认识这种变化给技术转移带来的影响,对各国做好技术引进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1.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加大

在技术转移中,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产业生命周期,把产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与各国原有生产技术水平在世界技术水平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起来,对于选择引进适合自己的技术有重要意义。

产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取决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间长短,到目前为止,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非常快,时间大大缩短,数个月前、甚至数周前出现的技术和产品就已经显得过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鲜事。这种变化在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上表现的最为明显。一个确切的统计计算数据充分表明了这一点:1995年以来,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单位价格,以兆字节存储能力或以千兆字节硬盘驱动能力来衡量,以每年30%到40%的比率下降——这是1995年以前下降速度的两倍。伴随这一技术变革加速的是网络浏览器的发明和因特网上网机会的普及。(注:诺波特·戈登:《新经济并没有很多的内容》,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7月26日。)

伴随竞争加剧而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技术开发成本(包括技术的

开发费用投入和技术的精神折旧)的增大,必然使技术开发者一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直至完全垄断,从而获得更大更持久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使技术开发者乐意转让成熟技术,从而在获得经济利润的同时,使按部就班的技术开发竞争对手遭到打击。前者使技术引进的难度加大,后者使技术引进变得相对容易,尽管有可能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陷阱,如果缺乏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话。

2.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正深刻的影响技术转移

迅猛发展的国际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和数量,它使人们可以在各种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使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使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成本大大降低。例如日本各汽车生产厂家最近纷纷导入IT技术(电脑设计系统CAD),使用电脑完成设计和模拟安全试验,或与其他国家汽车厂商信息共享,同时开发各种软件,使得新车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另外各种新车的设计时间已缩短到一年左右,从而大幅度地节省了开发时间和成本。(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0年8月3日。)

通过利用因特网带来的巨大便利,必然会给各国技术引进带来新的机遇,它使技术引进的时间成本降低、它也使技术引进的直接成本降低,它还使技术引进的后期消化吸收成本降低,例如即使没有技术转让方专家的现场指导,技术引进方也能获得实时完善方便的技术指导。总

之,因特网的利用必然促进国际技术交易,给各国技术引进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技术转让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由于获得了技术支持,虚拟制造甚至变成现实。

以上两个小段的讨论可以各自得出一些结论:前者说明技术转移的内容必然有增加的趋势;后者说明技术转移变得方便起来。

3.知识经济成为影响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

知识经济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生产、分配、消费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那么知识(当然也包括技术)的生产开发、分配、消费就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或技术)开发主体,或者说开发新技术的目的就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直接投资生产产品。既然知识的生产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那么从知识成果的转让中或者说从技术贸易中获取利润也就成为知识生产主体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交易市场中可供交易的内容增加,可供选择的技术必然增加。

4.知识产权保护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众所周知,在IT技术特别是软件的开发应用上,中国远逊色于印度,其原因之一是中国极其猖獗的盗版活动,开发者不大愿意为其他人不付任何风险代价就可以大量复制的东西做出投资。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必然给高技术的跨国转移带来困难,因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知识产品具有易复制

性和易扩散性的特点,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技术广泛传播而技术开发者却得不到应有的预期回报,从而降低技术转移的意愿。

发达国家的优势是知识产权,尤其是雄厚的先进科学技术存量和开发实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是保持贸易优势不可或缺的手段。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完善,体制健全,他们的保护是有效的。在高新技术更多渗入全球经济的时代,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把“高标准保护、有效的实施措施以及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组织机构”三大保护要求纳入到世贸组织有关规则中。我们完全可以合理预期: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引进状况,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的争端将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转移的重要障碍。

如何确定管理幅度的大小

如何确定管理幅度的大小 所谓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管理学家格兰丘纳斯指出,当增加一个下属时,直接单独联系的数量按算术级数增加,而相应的联系总数,由于加上直接团体联系和交叉联系,是按指数比例增加的。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管理幅度思想的实践。《圣经》中记载着摩西(约公元前1300年,曾被俘虏到埃及,他汲取埃及的管理经验,成为希伯来人的领导者)率领希伯来人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开始,每个人都直接向摩西汇报,遇到大事小情,摩西都要亲自处理。不久,摩西便精疲力尽。摩西的岳父杰西罗随队前行,他建议摩西建立“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制度,对一些小的事情,让下面的人自己处理,大的事情由摩西解决。摩西采纳了岳父的建议,顺利地完成了出走的任务。 有效管理幅度是划分组织纵向管理层次的理论,其含义是一个主管人员所能直接而有效地管理和指挥其下属工作人员的数量,或者是指一个上级机构所能直接有效管理其下级机构的数目。换句话说,管理幅度指的是有多少人共同向同一上司汇报工作。 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能管辖的下属人数必定有个限制和限额,因为任何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精力等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居于权力中心的领导人,绝不可能无限制地直接管理和指挥很多人而又使他们的活动

配合无间。管理人员控制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行政层次的数量。 因此,部门的结构影响着组织机构内信息沟通路线的长度,因为信息必须沿着指挥系统向上或向下通过若干组织层次,而通过组织层次的数量就体现了沟通路线的长度。在一个特定的组织机构中一个管理人员控制的幅度越大,管理的层次越少和沟通的路线就越短。相反,控制的幅度越小,管理的层次越多,沟通的路线越长。因为管在就一个领导者的管理幅度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方面,绝大多数管理理人员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他可以有效地控制下属的数量将有一个极限。若超出了这个极限,管理的质量必将下降。绝大多数管理学著作都引用了V?A?格兰丘纳斯的论证公式: N=n(2n-1 + n - 1 ) 式中:N表示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相互交叉作用的最大可能数; n表示下属人数。 例如,假定一个管理者M,有两个下属A和B。一种直接关系可能发生于M与A之间和M与B之间。但是有这样的时候,M和A谈话而B在场,或者和B说话而A在场,这样可能就会有两种直接群体关系。此外,交叉关系可能存在于A和B之间,表现为A找B和B找A。这三类关系加到一起,就存在了6种可能的相互作用。当下属增加到3个时,这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总数则增加到18。以此类推,越来越大。当下属人数达到100人时,上面公式中的N便成为一个十分“巨大” 的数字!虽然格兰丘纳斯没有说明N以多少为宜,但他给予的警告是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1]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2006年12月05日星期二 10:06 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 (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⑴流域广,支流多;⑵中上游馆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⑶中下游多为帄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项目管理知识】影响项目管理成本的三大因素

影响项目管理成本的三大因素 影响项目管理中成本的三因素: 施工技术。技术系统是三个因素的核心。施工活动的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管理者。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构成管理。项目管理,人是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资金。资金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部分,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要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技术保障,管理者全盘计划与生产要素的投入是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 抓好项目责任成本的控制 坚持成本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的目标成本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成本水平。 坚持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应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

坚持报考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报考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项目管理培训 坚持项目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负责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计量与支付工作,处理施工索赔等问题;财务部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及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 技术措施。一是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

1、简述如何进行适度控制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

一、解释下列概念(任选5题,每题6分,共计6×5分=30分) 1、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组织文化 4、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5、职能部门化 6、业务流程再造 7、强化理论 二、简答题(任选5题作答,每题10分,共计5×10分=50分) 1、简述如何进行适度控制?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4、简述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 5、简述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6、试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7、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简述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三、论述题(任选2题作答,每题20分,共计2×20分=40分) 1.试述“科学管理”思想的观点和贡献,以及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意义? 2.试述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未来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3.试述有效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四、案例分析(任选1题,每题30分,共计1×30分=30分) 1、以如下材料为引子,阐述集权和分权的优劣。 在1997年的美的集团只不过是一家销售规模为30亿元的企业,为什么在短短的十三年时间能够取得三十几倍的增长?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兼CEO、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相比,美的电器拥有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千万产能、东芝技术、完整的配套产业、成本控制等比较优势,但这些还不能算美的电器的核心竞争力,美的的核心竞争力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美的集团的经营管理机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公司治理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变革机制等,但其中更为核心,最具影响力的是其分权机制,美的分权机制最大地激活了企业的前进动力。

1996年下半年开始,美的集团总部开始研究和筹划经营体制改革的问题,实施事业部管理这时被提到集团董事局的决策日程上来。1997年,美的完成了事业部的组织改革,成立了空调事业部、风扇事业部、电饭煲事业部、小家电事业部以及房产公司等几大事业部,这几个事业部组成各自独立的经营管理班子,负责整个事业部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在完成事业部制改革后,美的集团总裁办组织制订了《美的集团主要业务分权规范手册》,分为集团战略与目标管理,规章制度、公文、会议及新闻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工资、奖金、员工福利,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本管理,投资管理,生产制造与技术,市场营销,总务,研究开发及科技与知识产权管理,审计监察、其它等十四大类共217次分类对涉及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决策权限分提议、提案、审核、裁决、备案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随着美的集团事业的迅猛发展,美的集团又派生出了二级集团,包括制冷集团、日电集团、机电集团及房产集团等,美的集团的分权规范随着集团组织的发展而不断修订、扩展、细化,从而形成了极为完善、丰富的分权动作体系。无论美的集团的规模如何扩大,其分权体系总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16字方针”,即:“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而对《分权规范手册》的内容又可归纳为以下“一个结合,十个放开,四个强化,七个管住”,即:一个结合:与责权利相统一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十个放开:在机构设置权、基层干部的考核任免权、劳动用工权、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权、员工分配权、预算内和标准内费用开支权、计划内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权、生产组织权、采购供应权、销售权10项基础权利下放;四个强化:强化预算管理、强化考核、强化审计监督、强化服务;七个管住:管住目标、管住资金、管住资产、管住投资、管住发展战略、管住政策、管住事业部正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 2、以如下材料为引子,评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的传统管理,主要特征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冲突”为内容、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和”为工具,目的是为了求得社会的稳定而非经济的增长。因此,管理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关心的是厚生福利,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对生产领域却不太重

危机决策的界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危机决策的界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 危机决策的界定及特点 近几年作为决策中最难以估算和评定的危机决策,因危机事故频发,已渐渐被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从而成为了决策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危机决策可视为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等条件下作出判断和迅速行为的过程。从决策的不同分类角度来看,危机决策属于不确定性决策、非例行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所以不能通过估算概率值得出各种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而且危机决策是一种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可以用来借鉴的决策,这就要求决策者在面对突发的紧急事件时只能随着事态的发展程度,作出与之相对应的选择。总之相较于常规决策,危机决策者可利用的资源和时间均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觉察到危机的来源,进而使个体很难作出理性的决策。 危机决策相较于风险决策的显著特点为: 1.1 时间的紧迫性 危机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所变化,需要个体在事发后在最

短时间内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决策来避免更严重的负面结果产生。 1.2 潜在的消极性 不管是公共危机决策或是个体危机决策,其潜在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的消极性,会对组织或个人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造成重大损失。 1.3 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突然性和急剧性,决策过程所能够利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个体在时间压力下进行决策时限制了对各种资源的获得,因此所考虑到的信息往往都不完备。 1.4 高风险性 因危机事件结果的消极性,个体在对危机事件进行决策时所面临的风险水平要更高,并且这一风险水平只能预估,不能完全避免。 1.5 高不确定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超出人的预想且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是不可预知的,而危机决策又无法按照已有的常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判断,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作者:along 教参来源:本站转载点击数:877 更新时间:2006-2-16阅读点数:0 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规律哪?笔者结合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秦大河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的研究成果,曾进行过系统的考究,现将结果整理出来,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尽可能的赶上计划的发布时间,或者尽可能快的完成项目。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如果这个计划发布日期早于这个实际合理发布日期,那你越往这个不合理的日期赶,工期内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导致后期收尾的时候爆发,结果反而可能连合理发布日期都赶不上。借用《让子弹飞》里面的一句话,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给项目组定一个个合理的看得见的小目标,步步为营,一步一步朝着看得见的并且合理的每一个小目标前行,每一个小目标的积累,才能最终走向项目的成功。 所以务实的项目经理应该认识到如下几点: 1. 项目组可以以快节奏的步伐在前行,但是项目经理本身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明面上是在赶那个计划发布日期,但是项目组实际的目标应该是那个客观存在的合理发布时间。 2.随着项目的进行,那个客观存在的合理发布时间会逐渐明朗。它与计划发布时间的差异也逐渐显示出来。此时有些项目经理往往会通过加资源的方法来尝试缩短这个合理发布时间。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除非你前期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不然在这种情况下加资源,对项目帮助不大。 3.项目经理必须有一些坚持。领导或者业务部门经常会有一些压力下来,要求赶那个计划发布时间,同时要求你想尽任何办法去赶上这个计划发布时间。而现实状况下,如果你能够调整一些需求的范围,你还是有戏。不然,你要嘛此时报喜,后期报忧,要嘛此时报忧,后期不忧。掩盖问题往往可以让人开心,但是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4. 项目经理能做好的其实就5点: a. 控制好了需求; b. 及早的发现问题,报告出来并解决; c. 不出现资源空闲的状态; d. 利用好每个资源去做擅长的事,快速有效的推进各种任务; e. 不浪费资源去做一些对项目目标总体没有帮助的工作,或者一些后期会推翻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下,本文有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管理幅度(Span of Control)思想的实践。《圣经》中记载着摩西(约公元前1300年,曾被俘虏到埃及,他汲取埃及的管理经验,成为希伯来人的领导者)率领希伯来人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开始,每个人都直接向摩西汇报,遇到大事小情,摩西都要亲自处理。不久,摩西便精疲力尽。摩西的岳父杰西罗随队前行,他建议摩西建立“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制度,对一些小的事情,让下面的人自己处理,大的事情由摩西解决。摩西采纳了岳父的建议,顺利地完成了出走的任务。有效管理幅度是划分组织纵向管理层次的理论,其含义是一个领导者(主管人员)所能直接而有效地管理和指挥其下属工作人员的数量,或者是指一个上级机构所能直接有效管理其下级机构的数目。换句话说,管理幅度指的是有多少人共同向同一上司汇报工作。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能管辖的下属人数必定有个限制和限额,因为任何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精力等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居于权力中心的领导人,绝不可能无限制地直接管理和指挥很多人而又使他们的活动配合无间。在就一个领导者的管理幅度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方面,绝大多数管理学著作都引用了V?A?格兰丘纳斯(V. A. Graicunas)的论证公式:N=n(2n-1 +n -1 )式中:N表示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相互交叉作用的最大可能数;n表示下属人数。例如,假定一个管理者M,有两个下属A和B。一种直接关系可能发生于M与A之间和M与B之间。但是有这样的时候,M和A谈话而B在场,或者和B说话而A在场,这样可能就会有两种直接群体关系。此外,交叉关系可能存在于A和B之间,表现为A找B和B找A。这三类关系加到一起,就存在了6种可能的相互作用。当下属增加到3个时,这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总数则增加到18。以此类推,越来越大。当下属人数达到100人时,上面公式中的N便成为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虽然格兰丘纳斯没有说明N以多少为宜,但他给予的警告是清楚的——哪里增加一个下属,他就是一根能压断经理的骆驼脊背的稻草。事实上,决定管理幅度不可能无限制扩大的因素远不仅仅是上述所说的相互作用关系,管理者的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一、典题示例 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 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 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城市的纬度越高,雪线的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低,气温高 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 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 答案:D 解析:雪线的高度除受纬度导致的温度影响,也与降水量有关。一般而言,在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雪线的高度偏高。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的雪线比同纬度城市偏高,主要受降水少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 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 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判断。根据图示即可判断。 2.如果b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变化及其他要素的影响。如果b(生物)中的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读安第斯山脉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3~4题。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为了整合和发扬这两种基本组织形式的优势,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管理层次和范围。由于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管理的范围,管理范围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确定组织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水平时,我们只需要了解以下关系: 1在由经理确定的情况下,管理范围与管理水平成反比,即管理范围越大,管理水平越小;反之,管理范围越小,管理水平越高。 2经理的个人能力。这里管理能力的综合表达能力很强,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对下属的要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能让下属理解,从而缩短与下属的联系时间,扩大管理范围。 三个。管理的范围与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管理方法的先进程度有关。如果管理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管理范围就会更大。否则,它可能更小。 4管理范围与被管理对象有关。下属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上级的管理范围。上级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降低。但是,如果需要上级的指示和报告,上级必然会限制其管理范围。

因此,如果管理者素质高,责任心强,独立能力强,对组织忠诚,管理的范围就会更大。否则,它可能更小。 5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管理者的工作越复杂,参与的范围越广,越不规范,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管理的范围就越小。这项工作的地位越高,就越容易开展,而且是规范的、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不需要创造力。管理者更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用程序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管理的范围可以更大,反之亦然。 6管理范围与组织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有关。对于法规和程序完备的组织,范围可能更大。 7计划的详细程度。计划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计划非常详细,下属已经完全理解并接受了计划,那么管理相对容易,管理的范围可以更大,否则可以更小。 8管理环境的稳定性。如果管理环境稳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简单,新问题就会减少。如果按照既定程序解决常规问题,管理范围会更大;相反,环境变化迅速,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必须用来处理各种问题,而且管理的范围是有限的。[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的答模板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的答模板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中地理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系特征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高中地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高中地理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的答题模板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高中地理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高中地理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包括: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的答题模板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项目管理的制约因素

项目管理的制约因素 写论文如果脱离了实际需要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我们化建公司成立并发展了几十年,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干”的问题还是“管”的问题?回答了这个问题后再来选题讨论,就有意义了。我们公司的产值和利润连年增长,一大批年轻管理人才积聚过来,说明公司有一定的凝聚力。但也存在着各种需要尽早解决的问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及机具需要更新。总体来看我认为“管”的问题相对于“干”的问题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来关注。结合今年在阿联酋的ASAB3项目上的经历,谈一点自己对项目管理制约因素的解析和感受。也希望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和有经验的老化建们一起展开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增强我们企业生命力为题进行广泛的讨论。 [正文] 管理团队之制约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根据这个定义,项目就具有了目标明确性、活动一次性及资源消耗性等特性。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相对较短的过程,这中间每一步都不允许有较大的失误,否则项目就会失败。在项目开始之初,建立一个运行可靠的项目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当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现这个项目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回过头来再去调整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结构或管理思路时,就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讲,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将会非常被动。 选用合格的项目经理至关重要。他是一个项目管理团队的灵魂人物,他应该具备项目管理的综合知识,具有一定的凝聚力,熟悉公司的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全局观念和风险应对能力。他需要参与从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执行到项目收尾交工等全过程。根据公司的经济责任制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管理目标。检查审批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在工作中通过各种统计数据随时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偏差,分析偏差的责任,并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偏措施。 保持管理团队的相对稳定,这一点是保证项目管理链条上各个环节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管理人员相对稳定,管理结构相对稳定,管理思路连贯。充分利用公司成型的各种管理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一整套项目管理办法,并在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的全员当中推行下去。虽然每个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但在一个管理团队中,将不同的思想统一在项目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项目领导班子成员频繁更替,前后管理理念很难达到统一,管理风格的差异和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管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今天的课前想先跟大家聊一聊有关学习,我知道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有很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上他们很希望能速成,或者说学到一些可以用来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也想请你注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是不相信学习有什么捷径的。就好比1+1=2这个简单的数学题,请问你觉得你现在用得到吗?你可能会觉得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但是我告诉你,你生活当中用到的所有算数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个最简单的1+1=2的基础上,所以,对待学习,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听说过著名学者费景汉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学习,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将来一定会有回报的。 接下去我们开始我们管理学课第五模块的学习——第五模块的主题是组织发展。从这一个模块开始,我们的课已经从前面软性一点的领导力,开始转向相对硬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的内容。 管理幅度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管理幅度。这个概念的意义,就是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可以指挥多少人,自己的下属又可以指挥多少人。一个人能够指挥多少人,在管理学上被称为“管理幅度” 。如果人多了,一个人管不过来,就要分层,这就有了另外一个概念,“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多了,

信息的沟通效率就会下降,所以,理解好“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概念,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的组织架构,才会产生更好的组织效率。 一个人到底可以管理多少人?拿破仑说,可以管理5个人。后来很多学者的结论也大致接近,大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了5-6个人的标准。我读大学的时候,记得教科书里面给出的数字是7个人。记得当时很多教科书都说,这是最佳的管理幅度。这个观念也形成了我最初的,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认识,就是:一个人可以管7个人;而通过7个下级管理者,你可以管理50多个人;如果再向下加一层管理者,你就可以管理将近400人。这就是我最开始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简单认识。 后来,我知道,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以军队为例,连长是通过管理三个排长来管理9个班战士的。所以,一个连是三个管理层级,连是一层,排是一层,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连长管三个排长。班是最基层的组织,一个排有三个班,一个班大约有十名战士。你看,这跟教科书的说法就有差异,并不一定是5个人,或者7个人,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 举个例子 在辽沈战役的时候,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减少伤亡,林彪曾在东北野战军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打法。他根据当时部队的实际情况,又

自然带及雪线高低分布的几点比较

自然带及雪线高低分布的几点比较 湖州中学地理组佘晓龙 高三地理关于陆地环境的单元复习中,自然带的高低及雪线的高低成为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细细分析,该内容难度是不大的,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教材又没相应的章节进行系统的讲述,如果教师不进行相应的完整的总结规纳,则学生在该知识点的掌握上不系统,解题就会顾此失彼。这里我把相关知识点 进行了总结,与大家交流。 一.雪线的高低 (一)雪线的定义:降雪量与消融量 的平衡线。如右图示,雪线非常清晰,雪 线位置的降雪量等于消融量。不难看出该 线刚好与0度等温线吻合。该线以上出现 了积雪,说明降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以 下无积雪,说明降雪量小于消融量。 (二)雪线的影响因素:气温与湿度 1.气温:温度高,则积雪消融量增大, 0度等温线所在的海拔位置升高,雪线上 升。这里分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于温度这个 影响因素。 1)雪线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受温度影响,低纬地区,温度高,高山上的雪线海拔 较高。高纬地区温度低,高山上雪线海拔较低。到两极附 近,积雪就覆盖在整个地表。这个知识点可以对两座海拔 较高的高山的纬度高低进行比较。例如图1中,如果甲、 乙两座高山的雪线是由于纬度不同导致的,则可以判断出 甲山的纬度比乙山高。 2)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一座山体,由于所处纬度不同,太阳辐射量在山体两侧有差异,导致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温度也不同,坡面两侧雪线会出现高低。以阳坡与阴坡为例:阳坡温度高,积雪消融量大,雪线上升,阴坡与之相反。 3)近几年来,温室效应,两极冰川融化,各山体的雪线总体上出现了上升趋势。例四川贡嘎山近几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冰川不断退却,同时水位大 增,引发了多处泥石流灾害。 4)雪线也有季节的变化,在季节分明的地区,冬季雪线偏 低,夏季雪线偏高。 2.湿度:降水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水汽,水汽丰富的地区, 降水容易一些,因此,雪线海拔较低。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 分析湿度对雪线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1)迎风坡雪线海拔比背风坡低 迎风坡降水充沛,背风坡为雨影区,相对干燥,同海拔高 度上,迎风坡由于大量的降水导致温度比背风坡低,故雪线下 降。如图2: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乞立马扎罗山南北两侧的 自然带与雪线的分布,这里我们来研究雪线,发现雪线的海拔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 影响河流的因素 流向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 河流的流向:受 地势 的影响; 2. 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 海陆轮廓、地形 有关 ;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3. 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 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 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 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 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 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 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