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有效和重要的工具,当然也是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认为,语言的表达通常是以句子作为基本的形式,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每个层次中,又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提出了句子的双重结构理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规则进行了句法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与关系。

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而说话者试图表达出的句子的意思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义。

举例说明:玻璃打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两种句式来说明.

一种说法是:“玻璃打碎了。”—-被动句式

另一种说法是:“打碎玻璃了。"——主动句式

两种说法,句式虽不同,但所表达的认识内容是同一回事.根据乔姆斯基的看法,我们知道玻璃碎了这个事实,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表述这个事实的两种句式,则是表层结构。

由此可知:

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此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再如“张三走了”这句话,可以表述几个意思。

表示疑问:“张三走了吗?"

表示肯定:“张三走了。”

表示讨厌:“我早就想让张三走了。"

还可以表示出同情、惋惜、气愤等等。

可见,统一表层结构,可表示不同的深层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表层结构则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

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很清楚.当我们念完了一篇文章、或听了一次讲演后,在短时记忆里可以储存表层结构,而在长时记忆里却可以储存其深层结构.

至于由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乔姆斯基认为,不同民族的人,表述同样的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说是一样的。表层结构则服从于这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很多民族的人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非通过学习,而是先天就具备这个转化本领了。这就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语言的生成语法学说。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句子的不同层次和结构。下面列举十个句子,分别以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为题,以展示它们的关系和特点。 一、以表层结构为题: 1. 张三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小说。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张三)+谓语(正在看)+宾语(一本有趣的小说)。 2. 今天的天气真糟糕,下雨了。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今天的天气)+谓语(真糟糕,下雨了)。 3.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知道怎么解答。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问题)+谓语(太难了,不知道怎么解答)。 4. 小明的成绩一直很优秀。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小明的成绩)+谓语(一直很优秀)。 5. 他们正在计划下周的旅行。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正在计划)+宾语(下周的旅行)。

二、以深层结构为题: 1. 那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吃巧克力。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小女孩)+谓语(喜欢)+宾语(吃巧克力)。 2. 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希望)+宾语(解决这个问题)。 3. 这个城市的交通非常方便。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城市的交通)+谓语(方便)。 4. 那个孩子正在玩沙滩上的沙子。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孩子)+谓语(正在玩)+宾语(沙滩上的沙子)。 5. 这个音乐会的演出非常精彩。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音乐会的演出)+谓语(精彩)。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句子构成中的作用和关系。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而深层结构则更多地涉及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等,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句子的含义和信息。深层结构才是句子真正的内核,表层结构只是表现形式之一。因此,理解和分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其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从定义、关系、特点等方面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2. 表层结构 2.1 定义 表层结构是指语言中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形式,即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组合方式。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2.2 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经过一系列转换规则生成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思在形式上的体现。 2.3 特点 •表示形式:表层结构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可见、可感知的。 •逻辑性:表层结构与深层逻辑有一定关联,但不完全相同。 •句法结构:表层结构包括句子的句法结构,即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句子的语序等。 3. 深层结构 3.1 定义 深层结构是指句子中所包含的思维内容,它是隐藏在表面形式之下的真正意义。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3.2 关系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变为表层结构,而表层结构则是深层结构在形式上的体现。深层结构可以通过分析推导得出,而表层结构则需要通过语言学知识进行解读。 3.3 特点 •隐藏性:深层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取。 •语义内容:深层结构包含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信息。

•逻辑关系:深层结构体现了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 4.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是句子的真正意义和语义内容,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义在形式上的体现。 通过转换规则,深层结构可以转变为表层结构。转换规则是语言学中的一种规则系统,它可以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这种转换过程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转换。 同时,表层结构也可以推导出深层结构。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5. 总结 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对于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时常用的概念。表层结构是句子在形式上的体现,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和信息。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转换规则可将深层结构转变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同时,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深入理解和掌握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语言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张夏媛 摘要:在当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乔姆斯基转化生成语法中的深表层结构则能更好地解决人们交流中所产生的歧义。本文深入了解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又以英语当中三种基本转化方式为例,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此理论,还可以从根本上了解语言的构成结构从而进行更好的语言交流。 关键词: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转化方式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它的发展对于各个学科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个语言学的研究和其他社会人文科学的进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们日常的语言甚至文字之间的顺畅交流都得益于此理论,我们才能把深层结构的语义转化成表层结构的句子来表达思想。 一、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理论是这样认为的,语言同时具有深层、表层两种结构,语言的生成则是由深层结构经由“转换生成机制”转化为表层结构。并且,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句子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层结构则是“一些基本成分生成的结构”。人们的大脑在一开始的状态就包含着一切人类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就像是“构成一个语言学习者最开始状态的条件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就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这一套系统和规则不会因语言学习者的年龄而发生变化。乔姆斯基将其称为语言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句子的内在结构,那么句子的外在表现则为表层结构。可得出两个结论:1)语言的生成就必定有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2)此转换过程需由后天经验所触发的“转换生成机制”,此机制是对语言深层结构的组织、安排,以此来获得语言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形成的语言规则,只有遵循这一特定的规则,才能够形成表层结构,具有语言能力将自己的观点所表达出来。 二、英语中三种基本表层深层结构转化方式 人类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会运用到语言以及文字,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这个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有效和重要的工具,当然也是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认为,语言的表达通常是以句子作为基本的形式,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每个层次中,又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提出了句子的双重结构理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规则进行了句法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与关系。 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而说话者试图表达出的句子的意思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义。 举例说明:玻璃打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两种句式来说明. 一种说法是:“玻璃打碎了。”—-被动句式 另一种说法是:“打碎玻璃了。"——主动句式 两种说法,句式虽不同,但所表达的认识内容是同一回事.根据乔姆斯基的看法,我们知道玻璃碎了这个事实,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表述这个事实的两种句式,则是表层结构。 由此可知: 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此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再如“张三走了”这句话,可以表述几个意思。 表示疑问:“张三走了吗?"

表示肯定:“张三走了。” 表示讨厌:“我早就想让张三走了。" 还可以表示出同情、惋惜、气愤等等。 可见,统一表层结构,可表示不同的深层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表层结构则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 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很清楚.当我们念完了一篇文章、或听了一次讲演后,在短时记忆里可以储存表层结构,而在长时记忆里却可以储存其深层结构. 至于由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乔姆斯基认为,不同民族的人,表述同样的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说是一样的。表层结构则服从于这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很多民族的人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非通过学习,而是先天就具备这个转化本领了。这就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语言的生成语法学说。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要加补充)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 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如汉语的轻声。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如:eat,it 音质: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腔形状的不同。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指基音与陪音的频率之间保持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具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形的声音。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指基音与陪音之间不具有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只有杂乱凑合起来的不规则波形的声音。有的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和。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并克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口音:软腭上升,挡住通往鼻腔的道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去,形成口音。如:d,g 鼻音:软腭下垂,口腔有一个部位闭塞起来,气流只能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如:n,ng 鼻化元音(口鼻音):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呼出的气流不仅从口腔,而且也从鼻腔通过,形成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口音就会带上鼻音的色彩,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化元音。 半元音(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 塞擦音:指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时,按照擦音方式放松阻 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拔[pA]”和“爬[p’A]”是靠[p][p 的,分作两个音位。 对立原则:即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 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那么它们一定分如:汉语普通话[-an]这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 以得到[tan](单)、[t’an](贪)、[nan](难)、[lan](蓝)这就说明[t][t’][n][l]具有辨义功能,出于对立关系中 互补原则: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或相互替换,自然不具 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如:汉语普通话中,[A][a][. .][. .][ ..]五个音素出现 同的,[A]要求零韵尾,[a]出现在[-i]和[-n]之前, 间,[. .]出现在[y-]和[-n]之间,[. .]出现在[-u]和[ 下,它们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且出因而把它们归为同一个音位/a /,让它们成为其四个 语音相似原则:指出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 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的[k][ ], [k]只出现在音节开头, 是互补的,但音质差别太大,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 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 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和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 出于一种互补关系。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则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举 自由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影 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 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如:武汉话里的[n][l]可以自由变换而不会引起意义 “蓝”同音,[n][l]就是武汉话/ n /音位的两个自由变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区别 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长、音重的差别来区别 位、时位、重位。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 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 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中紧音峰总是落在元音上。音节中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 节的分界处。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深层结构名词解释:原是美国乔姆斯基的用语。指语言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它是语言句子中稳定不变的关系。各民族语言的表层结构虽然各不相同,正因为有这种共同的深层结构,能互相翻译、交流。认为这种深层结构是人类特有的天然能力,是先验的。这一术语后来为许多结构主义者广泛运用。 例文: 叙事理论认为,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其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一是历史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二是共时性向度,即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即由叙述的顺序所确定的字面意义层次的文本自身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即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的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本文试对《史记·荆轲传》(以下简称《荆轲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探讨。 一、《荆轲传》的表层结构 一般情况下,从叙述层面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

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简化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荆轲传》的主要故事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叙述句构成一个基本的单线序列:(1)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2)太子丹辗转结识荆轲,两人共同谋划如何对付秦国;(3)荆轲在秦廷上刺杀秦王;(4)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灭亡;(5)高渐离筑击秦王,鲁勾践感叹自己当初错看了荆轲。 《荆轲传》首先用几个片段简要介绍荆轲的身世爱好和交游情况。荆轲“好读书击剑”,文武兼修,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其父母之邦卫国受到秦国兼并威胁的形势下,荆轲“以术说卫元君”,可见他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荆轲在榆次与盖聂论剑,在邯郸与鲁勾践赌博争赢局,都在别人的怒目或怒叱下逃去。尽管这样会被别人视为胆小懦弱,但荆轲都没有为了逞一时之强而意气用事。到了燕国后,“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荆轲始终胸怀天下。这里再次提到他“好书”,可见他不仅仅是胸有大志,而且有真才实学。“好书”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说明荆轲一直为实现自己的

2个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有相同的深层结构英文句子举例

在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基础,而在英语句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表层结构,但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1.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1: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 句子2: "The mouse was chased by the cat."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不同的,一个是主动语态,一个是被动语态。但是它们在深层结构上却是相同的,都表示了"猫追逐老鼠"这个动作。无论是谁做了动作,动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就是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的一个例子。 2. 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 句子3: "John saw the man with the telescope." 句子4: "John saw the man who had the telescope."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相同的,都是"约翰用望远镜看见了那个人"。但是在深层结构上却是不同的,句子3中的"with the telescope"表示约翰使用望远镜,而句子4中的"who had the telescope"表示那

个人拥有望远镜。这展示了即使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仍然可以有 所不同。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英语句子中的两个例子展示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 更深入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英语句子 中的应用。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指的是句子的具体语法形式,即它 们的句法和词法规则。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 语义和语用规则。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表层结构, 但是它们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或者是相同的表层结构下有不同的深 层结构。 让我们来看一些更多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 间的关系。 3.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5: "She gave him a book." 句子6: "He was given a book by her." 这两个句子同样展现了表层结构不同,但深层结构相同的情况。句子5是一个主动句,描述了"她给了他一本书";而句子6则是一个被动句,描述了同样的动作,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表层结构的不同并不改

最新-语言学1 精品

语言学 篇一:语言学的名词解释序论部分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 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 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2 2、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3、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4、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5、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6、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

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

论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

论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 本文分析了招牌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发现它在语音、语法、修辞、语体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了招牌语言的语用价值:在感情色彩和表述方面均有独特的价值。 标签:招牌语言结构语用价值 不管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郊区,只要有商业活动存在,就随处可见挂在各个商店门前的招牌,久之形成了招牌语言。本文试图对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使用招牌语言。 一、招牌语言的结构 (一)表层结构 1.语音层面 从语音形式上看,招牌名有长有短,似乎比较随意,其实不然,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了说明问题,本人利用暑假调查了千年古城益阳主干道和步行街的招牌名,共记录了458例,并对此进行了语音形式特征的分布统计,得到的数据如右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四个音节的招牌名呈明显优势,占总数的54.36%,尤其是四音节招牌名,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四音节以上的招牌名,音节越长,所占比例越小,九音节以上的店名只是个别现象了,单音节和双音节的招牌名也占少数。 2.语法结构

招牌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极具特色。虽然从语法方面来看,商店名称或为词语或为短语,但他们的内部结构类型却很有特色,其中偏正式占绝对优势。从本人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偏正式大概占四分之三。具体见下表: 很多商店名称是由“名称+经营范围”构成的,如“中音琴行”“汉湘书店”“涓江皮鞋”等,这些偏正式是最常见的。像“巴黎风情”“金苹果”“千仞岗”这类店名是由偏正式的词组组成。还有一些比较长的店名,如“绿色动力加盟连锁网吧”“枫丹白露咖啡茶艺广场”等,店名虽然很长,但结构还是偏正式的。 3.修辞手法 招牌语言也常常运用修辞,主要有引用、重叠、比喻、双关和仿拟等。 引用在店名中使用比较广泛,如“红河谷茶楼”“第五元素网络咖啡餐厅”中的“红河谷”“第五元素”都是著名的电影名;有些是借用成语作为店名,如“天作之合婚纱摄影”“一见倾情酒吧”,既引用了成语,又表达了商店的经营特色。重叠修辞手法也常在招牌语言中出现,如“卉卉服饰”“巴拉巴拉童装”,“卉卉”是经营业主人名的重叠,显得亲切,“巴拉巴拉”在语音修辞上适合儿童特点,与“童装” 搭配,可谓巧妙;运用比喻的如“天上人间洗浴广场”“喜玫瑰婚庆公司”;双关的如“美时美刻商业广场”“哆来咪休闲烧烤”;仿拟的如“缺衣不可服饰”“楼外楼山庄”等。 4.语体交叉 语体交叉有两种方式:语文体式的的渗透和语言要素的渗透。语言要素的渗透指在不改变本有的语体特征的前提下,渗透了其他语体的个别要素或部分要素为本语体增加不同的色彩,有意识地造成语体色彩的不协调美。招牌语言中主要是语言要素的渗透。例如:“壹加壹服饰”中的“壹加壹”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1”,又可以是“一流的质量加一流的服务”“一份热情加一份诚心”“一种品牌加一种特色”等。“他她酒吧”中的“他”与“她”在语言使用中一般是不可连在一起的,但在这里不但连在了一起而且表达了一种特别的意蕴。还有“520网络会所”“姚明-OBC”等等。

浅论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浅论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 毕业论文]【作者简介】陆书伟,南京大学中文系  ;1、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关系  ; ;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规则潜藏在人们的头脑当中,每个人都会从社会经验当中习得1定的语言规则,浅论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 毕业论文。但这仅仅是说这个人具备了1定的评判别人语言准确与否的能力,并不表明他自己的语言表达会如何。  ; ; ;要想把语言从人的头脑中的潜在能力或规则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每1种语言系统都具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个层次。表层结构是人们可以“说出、写出、听到、看到的”,而深层结构是“存在于说话者、写作者、听者或读者心里的”。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深层结构经过转换规则生成表层结构。乔姆斯基还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所谓语言能力,就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关于本族语的潜在的知识;而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  ; ; ;语言规则潜藏在头脑当中,是模糊的、无形的、杂乱的,而落实到声音、字面则变为具体可感。按照1般的分法,可以把外部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让学生讲故事、说思路属于口头表达,而将自己的想法、感触诉诸文字,则为书面语言。 ; ;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关系:  ; ; ;  ; ; ;很多人平时讲话头头是道,但1到写作却无话可写;而有的人不善言谈,写作能力却很强。前者是因为从思维到书面表达这条线不顺畅,后者是因为从思维到口头表达这条线不顺畅。  ; ;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在预设为智力同等的条件下,语言表达差异或许是由于缺乏训练造成的。语言与思维都是可以提高的,人的语言能力从理论上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 ;很多人认为,写文章不难,嘴上怎么说就怎么写。诚然,这样说不错,而且从实践上说也行得通。但是,这无形中犯了1个错误,即把语言想象成了这样的模式: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这就自然把书写推后了1步,在想与写之间有了间隔,故而有很多人无所适从。上面的指导方式会让学生理解为:要想写文章,先要会说。其实这样做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了写作的时间和难度。如果让幼年的孩子这样去做,可以,但对已经有了1定知识积累的中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似乎不太可行。  ; ; ;我们应当建立新的语言3角:  ; ; ;即:思维、口头、书面是互相连接和促进的,思维(内部语言)是表达的基础,而说和写是思维的外现。《诗大序》中所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对这1道理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将它们3者的关系加以巩固,建立它们之间的快速通道。从历史发展看,先有声音的表达,后有文字的书写,这个在世界各国的考证中都已得到证明。但是,当文字发展成熟到足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之后,就会起到记录口头语言,甚至促进口头语言的作用。语言的创造是人类1大进步,但同时,语言也会促进思维的进1步发展和成熟。 ; ; ;在语言表达实践中,思维、口头、书写是可以同时进行和循环促进的。思维对口头和书面表达起决定作用,而口头表达也会促进书面写作,反之亦然。我们现在就是要让学生的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同步,尤其是书面表达与内部语言同步,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 ; ;语言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当中,主要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整理)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 NLP检定语言模式不仅是NLP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同时也是NLP最核心的重点。 在介绍它之前,首先大家要注意两个词语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沟通中所说到的词语和句子都含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两种,所以NLP检定语言模式就是帮助我们发现“深层含义”的一个有效工具。 下面分享一篇关于介绍检定语言模式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欢的白光杰老师。 -----------------------------------------------------------------N----------------------T--------------------------------------------------------------------------------------------------------------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一套训练人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对思维的引导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我喜欢叫它“澄清法”。 所谓的澄清法,就是练习你对自己或别人的语言背后的含义的洞察力的方法和技巧也是练习你回应对方的语言的技巧。通过这个学习和训练,使我们能够迅速发现自己或对方的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或者是思维的死角,或者是逻辑上的漏洞。比如有人说,“他不喜欢我”。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有很多可能,可能是对方想问你“他不喜欢我”的原因是什么,也可能只是对你的一种倾诉,也可能是需要你的安慰,也肯能是需要你给他点儿建议,等等的。那么你可以有很多中回应方法,实际上看你想引导他的思维往何处去了。下面是几种回应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