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

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中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1)表层结构。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的单位叫做叙述句。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句法关系而显示出来。当我们把故事化简到极致,有时可用一个单句来概括一个故事。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化简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很多作品中的序列远为复杂,不仅表现为叙述句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若干序列的组合。比如在一个基本序列中嵌入一个或若干个次级序列,故事套故事;或一个序列接一个序列,形成连环;还可以几个序列交织并行,等等。重重组合方式使故事结构复杂化,从而给阅读活动带来更多的乐趣。(2)深层结构。深层结构是作品隐含的文化意义,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因而往往呈现为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常常会得…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深层结构存在的依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关系。当代法国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在研究神话叙事的意义时采用一种打乱叙述顺序,而将各个神话要素按照某种相似特征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译解,从中寻找支配具体话语

的深层文化关系。

名词解释

1.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综合特点有三:一是定向性,二是选择性,三是刷新性。 2.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它常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浓涂重抹;二是淡化背景。 3.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可见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即突出核心。 4.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1)扩大与缩小法,既把形象变大或缩小;(2)粘合法,即把形象写成半人半鬼;(3)漫画法,使形象在荒唐可笑中道出真理;(4)夸张法;(5)幻事法,即创造幻觉形象。 5.陌生化:是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实际上作者已经见过,读者也可能见过),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6.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7.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第八章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即本质的把握,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之一。艺术真实就是生活与人的本质的真实。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表现:因伦理评价引发的情感表现是人类的心灵特质。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第九章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

语言学教程[第四章句法:从语词到篇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句法:从语词到篇章 复习笔记 I.句法 1.定义 句法就是研究语言不同成分组成句子的规则或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2.句法关系 (1)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或词序指的是一门语言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位置关系是任何人类语言中的基本句法关系,也是语言的句法可接受性和语义可理解性的要求。 (2)替代关系 替代关系指在相同的句子结构中,语法上可以互相代替的词类或语词的集合,它还可指由多个词组成的词组,语法上代替特定集合中的单个语词。 (3)同现关系 共现关系指不同词类的不同词汇集合允许另一个词类或集合的词出现构成一个句子或句子的某一特定成分。 II.传统语法学派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是词的序列。因此句子构造的研究涉及了对词的大量研究,例如词类是对词进行的分类,主语、谓语是对词的功能的描写等。这些词类和功能有时叫做范畴。 1.数、性和格 (1)数是用来分析词类的语法范畴,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等。在英语中,数

主要是名词的范畴,包括两种形式:单数和复数。数还体现在代词和动词的屈折变化上。 (2)性指的是依照性别把名词分成不同类别的语法范畴。性主要也是名词和代词的范畴。在英语中,性的差别是自然的,由动物本身的生理性别决定。然而准确地讲,性在这里指的是语法性,语法性主要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三种。 (3)格主要是名词的屈折范畴,它典型地标识着它们和句子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英语中,代词一般有三种格。即:主格、宾格和属格;名词只有两种格:普通格和属格。 2.时态与体 时态与体是动词的两个重要范畴,传统语法没有对它们加以区分。时态与体之间的区别在于:时态是指示性的,也就是说指明的时间与说话的时间相关;体则不是指示性的,指明的时间与说话的时间没有关系,却与叙述中描写或暗示的另一个事件的时间相关。 3.一致关系与支配关系 一致关系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语言结构中,词和短语之间利用至少它们中的一个所携带的屈折形式互相匹配的句法关系。 支配关系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些词的形式受另一种其他类型词的控制。它与一致关系有所不同,就某个范畴而言,它是指某类词决定其他词形式的关系。Ⅲ.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索绪尔认为语言单位在结构 (或系统)之中是互相关联的,不是孤立的单位。 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一个词项和同一序列中的其他词项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共现的所有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处于组合关系中的词,必须满足一些句法和语义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句子的不同层次和结构。下面列举十个句子,分别以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为题,以展示它们的关系和特点。 一、以表层结构为题: 1. 张三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小说。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张三)+谓语(正在看)+宾语(一本有趣的小说)。 2. 今天的天气真糟糕,下雨了。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今天的天气)+谓语(真糟糕,下雨了)。 3.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知道怎么解答。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问题)+谓语(太难了,不知道怎么解答)。 4. 小明的成绩一直很优秀。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小明的成绩)+谓语(一直很优秀)。 5. 他们正在计划下周的旅行。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正在计划)+宾语(下周的旅行)。

二、以深层结构为题: 1. 那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吃巧克力。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小女孩)+谓语(喜欢)+宾语(吃巧克力)。 2. 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希望)+宾语(解决这个问题)。 3. 这个城市的交通非常方便。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城市的交通)+谓语(方便)。 4. 那个孩子正在玩沙滩上的沙子。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孩子)+谓语(正在玩)+宾语(沙滩上的沙子)。 5. 这个音乐会的演出非常精彩。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音乐会的演出)+谓语(精彩)。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句子构成中的作用和关系。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而深层结构则更多地涉及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等,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句子的含义和信息。深层结构才是句子真正的内核,表层结构只是表现形式之一。因此,理解和分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其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从定义、关系、特点等方面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2. 表层结构 2.1 定义 表层结构是指语言中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形式,即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组合方式。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2.2 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经过一系列转换规则生成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思在形式上的体现。 2.3 特点 •表示形式:表层结构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可见、可感知的。 •逻辑性:表层结构与深层逻辑有一定关联,但不完全相同。 •句法结构:表层结构包括句子的句法结构,即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句子的语序等。 3. 深层结构 3.1 定义 深层结构是指句子中所包含的思维内容,它是隐藏在表面形式之下的真正意义。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3.2 关系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变为表层结构,而表层结构则是深层结构在形式上的体现。深层结构可以通过分析推导得出,而表层结构则需要通过语言学知识进行解读。 3.3 特点 •隐藏性:深层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取。 •语义内容:深层结构包含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信息。

•逻辑关系:深层结构体现了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 4.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是句子的真正意义和语义内容,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义在形式上的体现。 通过转换规则,深层结构可以转变为表层结构。转换规则是语言学中的一种规则系统,它可以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这种转换过程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转换。 同时,表层结构也可以推导出深层结构。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5. 总结 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对于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时常用的概念。表层结构是句子在形式上的体现,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和信息。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转换规则可将深层结构转变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同时,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深入理解和掌握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语言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要加补充)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 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如汉语的轻声。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如:eat,it 音质: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腔形状的不同。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指基音与陪音的频率之间保持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具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形的声音。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指基音与陪音之间不具有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只有杂乱凑合起来的不规则波形的声音。有的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和。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并克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口音:软腭上升,挡住通往鼻腔的道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去,形成口音。如:d,g 鼻音:软腭下垂,口腔有一个部位闭塞起来,气流只能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如:n,ng 鼻化元音(口鼻音):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呼出的气流不仅从口腔,而且也从鼻腔通过,形成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口音就会带上鼻音的色彩,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化元音。 半元音(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 塞擦音:指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时,按照擦音方式放松阻 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拔[pA]”和“爬[p’A]”是靠[p][p 的,分作两个音位。 对立原则:即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 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那么它们一定分如:汉语普通话[-an]这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 以得到[tan](单)、[t’an](贪)、[nan](难)、[lan](蓝)这就说明[t][t’][n][l]具有辨义功能,出于对立关系中 互补原则: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或相互替换,自然不具 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如:汉语普通话中,[A][a][. .][. .][ ..]五个音素出现 同的,[A]要求零韵尾,[a]出现在[-i]和[-n]之前, 间,[. .]出现在[y-]和[-n]之间,[. .]出现在[-u]和[ 下,它们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且出因而把它们归为同一个音位/a /,让它们成为其四个 语音相似原则:指出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 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的[k][ ], [k]只出现在音节开头, 是互补的,但音质差别太大,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 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 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和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 出于一种互补关系。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则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举 自由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影 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 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如:武汉话里的[n][l]可以自由变换而不会引起意义 “蓝”同音,[n][l]就是武汉话/ n /音位的两个自由变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区别 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长、音重的差别来区别 位、时位、重位。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 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 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中紧音峰总是落在元音上。音节中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 节的分界处。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名词解释: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8、哲理:人类能够取得与自然的和谐却难以消除同类间的隔膜,并且无声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和谐融洽。 叙事性作品 1、叙事的含义: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叙事(narration)的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黛玉葬花,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系 列事件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1.推动情节的事件;2.塑造形象的事件。 3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4、 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角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深层结构名词解释:原是美国乔姆斯基的用语。指语言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它是语言句子中稳定不变的关系。各民族语言的表层结构虽然各不相同,正因为有这种共同的深层结构,能互相翻译、交流。认为这种深层结构是人类特有的天然能力,是先验的。这一术语后来为许多结构主义者广泛运用。 例文: 叙事理论认为,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其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一是历史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二是共时性向度,即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即由叙述的顺序所确定的字面意义层次的文本自身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即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的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本文试对《史记·荆轲传》(以下简称《荆轲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探讨。 一、《荆轲传》的表层结构 一般情况下,从叙述层面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

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简化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荆轲传》的主要故事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叙述句构成一个基本的单线序列:(1)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2)太子丹辗转结识荆轲,两人共同谋划如何对付秦国;(3)荆轲在秦廷上刺杀秦王;(4)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灭亡;(5)高渐离筑击秦王,鲁勾践感叹自己当初错看了荆轲。 《荆轲传》首先用几个片段简要介绍荆轲的身世爱好和交游情况。荆轲“好读书击剑”,文武兼修,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其父母之邦卫国受到秦国兼并威胁的形势下,荆轲“以术说卫元君”,可见他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荆轲在榆次与盖聂论剑,在邯郸与鲁勾践赌博争赢局,都在别人的怒目或怒叱下逃去。尽管这样会被别人视为胆小懦弱,但荆轲都没有为了逞一时之强而意气用事。到了燕国后,“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荆轲始终胸怀天下。这里再次提到他“好书”,可见他不仅仅是胸有大志,而且有真才实学。“好书”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说明荆轲一直为实现自己的

2个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有相同的深层结构英文句子举例

在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基础,而在英语句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表层结构,但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1.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1: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 句子2: "The mouse was chased by the cat."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不同的,一个是主动语态,一个是被动语态。但是它们在深层结构上却是相同的,都表示了"猫追逐老鼠"这个动作。无论是谁做了动作,动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就是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的一个例子。 2. 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 句子3: "John saw the man with the telescope." 句子4: "John saw the man who had the telescope."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相同的,都是"约翰用望远镜看见了那个人"。但是在深层结构上却是不同的,句子3中的"with the telescope"表示约翰使用望远镜,而句子4中的"who had the telescope"表示那

个人拥有望远镜。这展示了即使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仍然可以有 所不同。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英语句子中的两个例子展示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 更深入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英语句子 中的应用。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指的是句子的具体语法形式,即它 们的句法和词法规则。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 语义和语用规则。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表层结构, 但是它们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或者是相同的表层结构下有不同的深 层结构。 让我们来看一些更多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 间的关系。 3.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5: "She gave him a book." 句子6: "He was given a book by her." 这两个句子同样展现了表层结构不同,但深层结构相同的情况。句子5是一个主动句,描述了"她给了他一本书";而句子6则是一个被动句,描述了同样的动作,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表层结构的不同并不改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聂仁发 【摘要】文章宏观结构有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别.前者是语义结构,由主题支配;后者是形式结构,由功能支配.文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媒介,深层结构表现作者的意图,表层结构引导读者的阅读.在读者导向和功能驱动下,一些有明确表达目的的文章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表层结构,即文体结构.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1)002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宏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文体结构 【作者】聂仁发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2 文章结构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宏观结构是自上而下切分出来的结构,由文章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微观结构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结构,由句子、句群等各级单位及其关系构成。关于宏观结构,文体学、文章学、写作学等著述都有论及,但宏观结构还有两个层面——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表层的形式结构,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讨论宏观结构的这两个方面,并根据论证结构、新闻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区分二者。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一些对立的属性。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深层结构是语义结构,表现为一系列语义成分及其间的语义关系。比如各种冒险故事都包含相同的语义成分:(1)离开故乡去旅行。(2)有伙伴加入。(3)有敌人出现。(4)最终爆发战争。(5)回到故乡。[1]41-44 这五个情节就是冒险故事的语义成分,在具体故事中会以不同面貌表现 出来。以《西游记》为例,这五个成分分别是:(1)唐僧奉命赴西天取经。(2)路上收悟空、沙僧、八戒三个徒弟。(3)妖魔鬼怪试图阻止其完成任务。(4) 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发生冲突。(5)完成取经任务并返回故乡。五个成分间关系遵从一般的事理逻辑:冒险要有伙伴,一个人冒险则不易战胜困难也无人欣赏;敌人和与敌人的斗争正是危险所在;胜利返回是冒险成功的体现。这些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冒险故事的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形式结构,是对深层结构语义成分的排序。《西游记》总体上遵从自(1)到(5)的自然顺序,但对(3)(4)两个情节做了很多扩展。在具体冒险 环节还会出现(3)(4)(2)(4)的顺序,即敌人出现——斗争失败——新伙伴(观音、神仙等)加入——战胜敌人。深层结构是文章的内容,表层结构是呈 现文章内容的方式。这是二者的第一个不同。 其次是主题与功能的对立。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及其关系决定于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冒险故事之所以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主题——冒险。再 比如中国民间惩恶扬善故事,通常由两个对立的主人公和两个对称的行动构成。第一个行动始于主人公A的某种欠缺,结局是这一欠缺得到补足,包含以下行动:(1)B攻击A。(2)向导引导A去见施予者。(3)施予者交给A一个任务。(4)A完成任务并得到施予者赏赐。第二个行动始于主人公B的贪得无厌,结局是他受到惩罚,包含以下行动:(5)B受到A的诱使去模仿他。(6)向导引导 B去见施予者。(7)施予者交给B一个任务。(8)B未能完成任务受到施予者

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对立) 表层结构就是我们看到的句子结构,比如说:花瓶被他打碎了。 深层结构就是从这个句子中能找出来的以不同词为主体的叙述结构。 比如上面那个句子的深层结构就是:他打碎(花瓶)碎了。 就是说,一部分是“他打碎花瓶”,另一部分是“花瓶碎了”; 一个是施事即他以及这个动作,一个是受事即花瓶的状态。 这个用深层结构表示的句子经过删除、增加、移位等变化可以转化为表层结构。 再举几个例子, 像英语中的祈使句Open the door.的深层结构是You open the door please. 被动句The picture is drawn by Tom.的深层结构是Tom draw (the picture) is drawn. 所以深层结构基本上分析句子主体就能得到。 深层结构是语法理论中构成句子结构基础的抽象语法关系,人们借此解释句子所表示的的意思。[1]在这一分析层次上可以区别陈述和询问两类句子,能够区别否定句和肯定句或主动句和被动句。例如,主动句“狗追猫”和被动句“猫被狗追”两种语态的意思是相同的。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相对称,表层结构是对人们所讲和所听的语句的直接语法分析层次,即依上述句子中词和词缀的特别顺序(the+dog+s......)的分析。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区别,是196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此后已发展为产生语法的一个深奥部份。 Deep structur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In linguistics, specifically in the study of syntax in the tradition of generative grammar (also known as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he deep structure of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that seeks to unify several related structures. For example, the sentences "Pat loves Chris" and "Chris is loved by Pat" mean roughly the same thing and use similar words. Some linguists, in particular Noam Chomsky, have tried to account for this similarity by positing that these two sentences are distinct surface forms that derive from a common deep structure. [1] The concept of deep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In early transformational syntax, deep structures are derivation trees of a context free language. These trees are then transformed by a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有效和重要的工具,当然也是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认为,语言的表达通常是以句子作为基本的形式,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每个层次中,又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提出了句子的双重结构理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规则进行了句法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与关系。 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而说话者试图表达出的句子的意思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义。 举例说明:玻璃打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两种句式来说明。 一种说法是:“玻璃打碎了。”——被动句式 另一种说法是:“打碎玻璃了。”——主动句式 两种说法,句式虽不同,但所表达的认识内容是同一回事。根据乔姆斯基的看法,我们知道玻璃碎了这个事实,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表述这个事实的两种句式,则是表层结构。 由此可知: 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此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再如“张三走了”这句话,可以表述几个意思。 表示疑问:“张三走了吗?”

表示肯定:“张三走了。” 表示讨厌:“我早就想让张三走了。” 还可以表示出同情、惋惜、气愤等等。 可见,统一表层结构,可表示不同的深层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表层结构则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 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很清楚。当我们念完了一篇文章、或听了一次讲演后,在短时记忆里可以储存表层结构,而在长时记忆里却可以储存其深层结构。 至于由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乔姆斯基认为,不同民族的人,表述同样的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说是一样的。表层结构则服从于这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很多民族的人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非通过学习,而是先天就具备这个转化本领了。这就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语言的生成语法学说。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 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 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 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 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 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 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 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 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 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 具,它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考研资料: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仅供参考,不足处请大家补充)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者作为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依存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10、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1、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析艺术作品的表面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析艺术作品的表面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宋春芳 【摘要】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eepe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corresponding 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paintings. It interprets the direct link between arts' objective background and their works, such as their national tradition, family environment, social and human natural environment, life experience and personality orientation. The analysi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provided ra- tional solutions mode for the macroscop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intings of different styles and genres.%深入分析与绘画作品的表面结构相对应的更深层次的结构关系,解读艺术家的民族传统、家庭环境、社会人文自然等环境、生活经历以及性格取向等客观因素与其作品之间的直接联系,对更宏观地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提供理智的解答模式. 【期刊名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5)005 【总页数】3页(P84-86) 【关键词】风格;流派;表面结构;互相表达;审美的参照模式;深层结构;解读 【作者】宋春芳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