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Dec.2011, Vol.6 No.24中国医疗前沿 2011年12月 第6卷 第24期

37

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顺位排名前三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病较隐匿,患者一般不易察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癌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肝区疼痛、乏力、纳差以及消瘦,体征多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和转移灶相应的体征。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多为半年。目前对肝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近几年,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月-26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 诊断及纳入标准[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1.3 病例排除标准[2]

与原发性肝癌有相似症状的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肝脓肿等应予以排除。1.4 治疗方法[3]

对照组采用60钴远距离体外照射,B 超定位,每周1.8-2Gy,总量25-55f/4-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手段,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一步入肝总动脉,在肿瘤的责任血管处注药栓塞,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500mg)、阿霉素(ADM、20mg)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4mg)、VP16和氨甲喋呤等。1.5 疗效判定标准[4]

缓解:肿瘤明显缩小,达到50%以上,并且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好转迹象,能够维持1个多月;恶化:肿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倾向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缓解+稳定)/总例数×100%。1.6 统计学方法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 检验)。P <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张学鸿

目的【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随机将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放疗;治疗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结果 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普通放疗;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3-5552.2011.24.0021【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55;R735.7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5552(2011)24-0037-01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95.5%;单纯介入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7人,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34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8例;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5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1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已患肝癌,处于此期的患者因为没有临床症状、体征而被称之为亚临床肝癌[5]。当患者感到不适、出现肝癌的相应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已然进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非常困难[6]。对于发现较早的肝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其他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姑息性外科治疗、多模式综合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导向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以

及中草药治疗等[7]

。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是近2、30年新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能起到良好作用,是临床上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多使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远端的血管供应,使用明胶栓塞近端的肝动脉,使肿瘤的侧枝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灶缺血坏死[8]。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40%左右,仍不是很理想。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手术切除不宜实现的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杀灭残癌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放射治疗与中

草药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0%左右[9],

与手术、化疗联用可起到增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年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张学鸿(196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n )

组别 n 缓解 稳定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 20 15 2 95.5

对照组

34

18

9

7

8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n (%)]

组别 n 6个月生存率 12个月生存率 治疗组 37 34(91.9) 20(54.1)

对照组

34

25(73.5)

11(32.4)

两组生存率比较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 ——摘自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主任医师 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基本手段之一,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放疗效果较差,且对肝脏损伤较大,因此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少接受放疗。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现代的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等技术逐渐成熟,为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国内外学者已经陆续报道了采用3DCRT和IMRT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在经过选择的患者,3年生存率可达到25%~30%。对下述患者可考虑放疗:肿瘤局限,因肝功能不佳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肿瘤位于重要解剖结构,在技术上无法切除,或拒绝手术。另外对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进行姑息治疗。 (一)肝癌的放疗指征 肝癌的放疗适用于:①一般情况好,如KPS>=70分,肝功能Child-Pugh A级,单个病灶;②手术后有残留病灶者;③需要肝脏局部肿瘤处理,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肝门的梗阻,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瘤栓;④远处转移灶的治疗,如淋巴结

转移、肾上腺转移、骨转移,放疗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放疗可以应用于下列情况:①局限于肝内肝细胞癌:放疗与介入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和生存率,循证医学证据为C级;②肝细胞癌伴癌栓:放疗可针对外科或介入治疗后出现的癌栓以及原发灶的癌栓(包括下腔静脉癌栓),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循证医学证据为C 级;③肝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放疗可显著改善淋巴结转移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循证医学证据为C级;④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放疗可缓解肾上腺转移灶出现的症状,但尚无证据说明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期;⑤肝细胞癌骨转移:放射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无证据说明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⑥肝内胆管细胞癌:放疗可延长切除术后切缘阳性和不能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循证医学证据为C级。上述原发性肝癌的放疗,大部分为姑息性的手段,疗效较差,即使能延长生存期,也仅为数月。但针对上述原发性肝癌的其它治疗方法,也未能显示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可考虑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针对肝外的转移病灶。 (二)肝癌放疗的技术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 【摘要】对218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告知手术过程和术中配合方法进行术前评估、训练、准备,术中配合、观察,术后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的护理,218例患者术中情绪稳定,配合得当,治疗过程顺利,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等优点,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引导使患者掌握恰当的配合方法,及时处理术中患者不适,术后认真观察即使处理各种不适是使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统计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共计218例,行632次介入治疗,男181例,女137例,年龄28~78岁,平均55.6岁,均经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等确诊。 1.2治疗方法 在局麻下按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在X线电视监控下,将导管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肿瘤用药:顺铂60~80mg或卡铂400~600mg、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50mg、5-氟尿嘧啶1000~12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0~200ml的溶液,经导管内缓慢匀速注入(用高压注射器),然后注入栓塞剂(超液化碘油和表

阿霉素或吡柔比星20~30mg,混合乳剂10~30ml,或明胶海绵颗粒)。推注完毕退出导管,压迫止血,局部包扎。 2护理 2.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家庭条件及病痛折磨发生直接关系,有的无法正确面对现实、自暴自弃,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有的求生欲望强烈,害怕面对死亡,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治疗上。故在介入治疗前、中及治疗后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和痛苦,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精神压力降到最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同时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和家属对此不甚了解,作为护理人员应表现出热情、关怀、理解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患者的思想状况,通过亲切交谈,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及配合。术前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手术的优越性、目的、意义、操作过程、术中配合注意事项、会产生哪些不适的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大概的了解,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治疗负效应。 2.2术前护理 2.2.1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检查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术前一天完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介入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也可以进行造影摄片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机等设备的监视下,经皮肤穿刺动脉,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经动脉管注入,对肿瘤病变进行直接治疗[1]。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而且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正确的护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肝病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介入治疗方法是采用肝动脉穿刺插管,应用导管技术置管于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和栓塞剂,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疗效高。 2护理 2.1心理护理肝癌患者一旦知情,一般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对生活丧失信心。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时应进行现场说教,介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从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的不同,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对不知情的患者进行保密治疗,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2.2术前护理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按穿刺部位做好两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清洁备皮,督促患者清洗该处皮肤。测量血压,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后对照。做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及碘过敏试验[2],做好肝、肾功能检查。术前2d给予保肝、保肾药物,术前8h开始禁食。 2.3术后护理2. 3.1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护理术后6h内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神志意识的改变。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24h 并用沙袋压穿刺点6h以上,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24h后松弹性胶布并覆盖无菌纱布2~3d,避免浸湿,绝对卧床休息24h。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24h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及早发现有无股动脉血栓形成。应行正确肢体功能锻炼,可抬高患肢予以热敷、按摩,并观察症状有无改善,如疑有股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发麻,则禁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2.3.2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吸收热[3],一般在38.0~38.5℃,不超过39℃。术后1周左右,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范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2.3.3胃肠道反应护理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化疗药物也可引起恶心呕吐;且介入治疗时牵拉,栓塞剂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也可诱发恶心、呕吐。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观察并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质及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注意腹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呃逆频繁者可予以胃复安20mg肌内注射,严重者内关封闭加穴位针灸。 2.3.4饮食术后若无明显恶心呕吐则鼓励多饮水。术后先以少量流质温凉食物为宜,第2天可以半流质,第3天起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进食宜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2.3.5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发生血肿和出血常因局部压迫不当,反复多次穿刺血管,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术后患者应卧床24h,穿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马然(鞍山市第四医院,辽宁鞍山114034) 【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和精心护理,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结果1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痊愈出院。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治疗;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5-0755-02中图法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4543288.html,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 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17-02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群众的生命及健康[1]。有 研究显示,采用介入治疗的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2-3]。本院分别对单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单独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以及TACE+PEI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TACE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53.1±10.1)岁;PEI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3~69岁,平均(54.3±8.1)岁;TACE+PEI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53.2±10.5)岁。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用TACE、单独PEI以及TACE+PEI 3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TACE组采用Seldinger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化疗药物的选定为:1000 mg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41025147,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6~1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854,浙 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13334,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顺铂(国药准字H20023461,齐鲁制药厂)。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Dec.2011, Vol.6 No.24中国医疗前沿 2011年12月 第6卷 第24期 37 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顺位排名前三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病较隐匿,患者一般不易察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癌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肝区疼痛、乏力、纳差以及消瘦,体征多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和转移灶相应的体征。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多为半年。目前对肝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近几年,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月-26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 诊断及纳入标准[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1.3 病例排除标准[2] 与原发性肝癌有相似症状的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肝脓肿等应予以排除。1.4 治疗方法[3] 对照组采用60钴远距离体外照射,B 超定位,每周1.8-2Gy,总量25-55f/4-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手段,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一步入肝总动脉,在肿瘤的责任血管处注药栓塞,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500mg)、阿霉素(ADM、20mg)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4mg)、VP16和氨甲喋呤等。1.5 疗效判定标准[4] 缓解:肿瘤明显缩小,达到50%以上,并且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好转迹象,能够维持1个多月;恶化:肿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倾向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缓解+稳定)/总例数×100%。1.6 统计学方法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 检验)。P <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张学鸿 目的【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随机将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放疗;治疗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结果 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普通放疗;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3-5552.2011.24.0021【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55;R735.7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5552(2011)24-0037-01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95.5%;单纯介入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7人,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34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8例;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5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1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已患肝癌,处于此期的患者因为没有临床症状、体征而被称之为亚临床肝癌[5]。当患者感到不适、出现肝癌的相应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已然进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非常困难[6]。对于发现较早的肝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其他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姑息性外科治疗、多模式综合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导向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以 及中草药治疗等[7] 。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是近2、30年新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能起到良好作用,是临床上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多使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远端的血管供应,使用明胶栓塞近端的肝动脉,使肿瘤的侧枝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灶缺血坏死[8]。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40%左右,仍不是很理想。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手术切除不宜实现的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杀灭残癌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放射治疗与中 草药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0%左右[9], 与手术、化疗联用可起到增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年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张学鸿(196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n ) 组别 n 缓解 稳定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 20 15 2 95.5 对照组 34 18 9 7 8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n (%)] 组别 n 6个月生存率 12个月生存率 治疗组 37 34(91.9) 20(54.1) 对照组 34 25(73.5) 11(32.4) 两组生存率比较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对 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原发性肝癌50 例,分析对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癌40例,1 年生存率为 87.5%,2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 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结论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大体分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PLC)有较高恶性程度,发病隐匿,

大部分患者到院初诊时手术指征已丧失,至中晚期。 介入微创方案具效果确切、创伤小优势,对介入治疗 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分析,是指导临床病例选取 的关键[1]。本文就此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 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年2 月,我院接收50例原发性肝癌作研究对象,男39例,女11例,年龄35?78岁, 平均(60.8±9.4)岁。均依据CT检查、甲胎蛋白 (AFP)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组织学分型:混合型腺癌3 例,肝管细胞癌7 例,肝细胞腺癌40 例。大体分型:小癌型2 例,块状型20例,弥漫型8例,结节型20例。 1.2方法本次选取的患者41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TACE),9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局部化疗术(TAI )。药物:表阿霉素40mg,氟尿嘧啶1000mg,奈达铂100mg,碘化油4?18ml。介入步骤:完成肝动脉造影操作,应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插管,在导丝引导下达肝固有动脉,后轻柔操作,经其左支、右支达靶动脉;细致观察血管分布特点及肿瘤直径。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_钱骏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专题综论·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 钱骏 冯敢生 【主题词】 肝肿瘤/治疗; 癌,肝细胞/治疗; 栓塞,治疗性 【Subject words】 Liver neoplas m/therapy; Carcinoma,Hepatocellular/therap y; Embolization,therapeutic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二十二万人死于肝癌[1]。介入治疗肝癌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其总体疗效仍欠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下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耐药以及术后肿瘤侧枝循环的生成等,是其中几个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肝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对其认识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模式,包括单纯介入治疗都难以治愈肝癌。 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综合介入治疗肝癌是指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相联合以及介入治疗与肿瘤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避免其缺点,协同作用,获得单一治疗方法所无法得到的疗效。现就目前综合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评述。 1.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如IL-2/IL-12、TNF、IFN)、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如LAK、TIL、CTL)、肿瘤主动免疫治疗(如OK-432)。但单纯使用免疫制剂的毒副反应较大,限制了临床有效剂量的使用。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与TACE或瘤体内注射法联合运用,或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减轻瘤负荷;或可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某些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产生协同效应;或可在肿瘤局部刺激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克服化疗栓塞使肿瘤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于志坚等[3]报道肝动脉灌注IL-2、IFN联合TACE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6例,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率达55.8%,优于单纯TACE组的3 2.1%。 2.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导向疗法是利用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包括铁蛋白抗体、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细胞癌抗体、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碘化油和非抗体类如非降解玻璃微球等),把药物(如表阿霉素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如放射性核素)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采取介入方法即经肝动脉给药有其巨大优势,既可减少或避免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稀释、生理屏障和非特导性吸收,又可增加肝癌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癌/肝比,减少全身的毒副反应。放射核素如131I为弹头的制剂其杀伤力大于化疗弹头,而双弹头的运用则可集中化疗和放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杀伤肿瘤的效能。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混合使用以及利用核素弹头减少抗原表达异质性的影响,并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对清除肝癌亚临床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广阔的前景。 3.介入联合基因治疗:随着基因工程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介入方法行基因治疗已渐成雏形并正走向临床。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肿瘤局部,具有导向可靠、操作简便和直观的优点,可使全部肿瘤细胞均有被转染的机会;而经肝动脉插管注入目的基因,则可使目的基因在靶器官相对定向地表达,能够增强目的基因的治疗作用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副作用[4]。经介入途径进行联合基因治疗,从多方面调整机体的抗肿瘤作用,综合强化了各种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它包括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5-FC和HSV-tk/GCV系统)、免疫因子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如IL-2和GM-CSF)、肿瘤生长抑制基因的联合应用(如p53和p16两种基因)、自杀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6T09:34:08.4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潘克生 [导读] 讨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 潘克生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康肿瘤医院黑龙江鹤岗市 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均实 施放射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在50例患者中,根据2个月的随访显示,临床的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术后多有I级消化道反 应,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完成治疗后可以自行恢复;少数有II级消化道反应,完成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显示,肿瘤小于 5cm,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肿瘤大于5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otherapy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und In 50 patients,according to 2-month follow- up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 Patients with grade I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manifested as loss of appetite,abdominal discomfort,complete treatment can be self-healing; a few have grade II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One year follow- up showed that the tumor was less than 5cm,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umor larger than 5cm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Radio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long survival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Primary liver cancer;Radiotherapy;Clinical effect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临床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但大部 分患者由于发现并治疗较晚,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放射治疗以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选取我 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现将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 实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3.5±5.2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2.35±5.2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远离体外照射的方法,利用B超进行准确定位;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放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准备 放射治疗设备,协助患者卧于负压袋,对负压袋实施抽真空成行操作,将患者固定后,利用所有CT层面自动勾画体表外形,建立立体三维 体表轮廓。然后逐层勾画靶区周围剂量限制性器官的轮廓。靶区轮廓勾画是能否实现精确放疗的关键。因此不但要求有高质量的图像显 示,还要求有高水平的肿瘤诊疗医生配合,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在相应的各CT层面上勾画靶区轮廓。放射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很少,尤其是 低姑息性治疗,例如对局部转移灶的止痛大部分有效。 1.3疗效评定 患者体内肿瘤得到缩小,并达到45%以上,能够维持1个月,代表缓解;患者体内肿瘤缩小效果比明显,但是存在好转现象,能够 维持1个月,代表稳定;患者体内肿瘤不断增大,甚至出现新的疾病,代表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50例患者中,根据2个月的随访显示,临床的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术后多有I级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 完成治疗后可以自行恢复;少数有II级消化道反应,完成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显示,肿瘤小于5cm,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肿瘤大于 5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在临床上的死亡率极高。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过于隐蔽,一般患者不易察觉,基本的表现特征是肝区 疼痛、产生乏力和消瘦,体征表现为肝肿大,产生腹水现象,肝区具有摩擦音已经肝区血管产生杂音等。一般而言,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比较差,现如今,手术切除是公认可以根治肝癌的手段,然而,仅一部分早期患者能得到根治性治疗,80%的患者就诊时即失去手术切除 机会,或接受姑息性治疗,或接受支持护理,其生存期短。随着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认识,肝癌的放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并 作为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可以精确确定定位肿瘤,靶区剂量集中,使肿瘤得到高剂量的准确照射,周围组织受照射剂量较 低,而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少。为了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多主张采用未诱发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前提 下,使治疗的总时间尽量缩短。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在50例患者中,根据2个月的随访显示,临床的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术后多有I级 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完成治疗后可以自行恢复;少数有II级消化道反应,完成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显示,肿 瘤小于5cm,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肿瘤大于5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的结果更加清晰的证明了放射治疗对于原发性肝 癌的重要性,帮助更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走向健康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温馨的家庭生活。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采用放射治 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 用。 参考文献: [1]韩猛,田亮.适形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应用于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5:123-124. [2]徐海杰,刘天壤.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加放疗的疗效比较[J].系统医学, 2017,12:85-87. [3]王鲁通.原发性肝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1:225-226.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为了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肝癌介入治疗显得非常必要。那么,肝癌的介入治疗图片是怎样的?就是在X线电视、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结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介入治疗优点 肝癌介入治疗的优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疗效确切,治疗成功者可见到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 2、机理科学: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 5、诊断造影清晰,可以重复进行,便于多次对比; 6、对部分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 7、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8、肝癌介入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总结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2015年我国原发性肝癌新发患者46.6万例,死亡42.2万例,超过世界原发性肝癌发病总例数的一半。随着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放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近日,《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肝癌放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随机对照的高循证级别的研究,在2016年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原发性肝癌放疗概况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分为外放射治疗(外放疗)和内放射治疗(内放疗)。外放疗是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光子或粒子束),经体外聚焦到体部肿瘤,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内放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肌体管道或通过针道植入肿瘤内,使肿瘤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在我国常由介入科医师操作。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这两种病理类型的放疗处理原则不同:(1)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少见,而肝内胆管细胞

癌淋巴结转移较常见。肝细胞肝癌外放疗通常无需行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照射,而肝内胆管癌外放疗有时需考虑是否行照射淋巴引流区。(2)肝细胞肝癌动脉血供丰富,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治疗)的效果好,而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血供欠丰富,碘油栓塞效果欠佳,其介入治疗对综合治疗的贡献有限。(3)肝细胞肝癌较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见,放疗的临床经验较多。因此,本共识分别论述这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肝癌 1. 肝细胞肝癌的外放疗 01 对不同病期的肝细胞肝癌都可以获益 ?小肝癌的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肝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主要针对小的肝细胞肝癌(小肝癌)。 ?肝移植前的放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是肝癌患者肝移植前肝源等待期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衔接治疗,能够在移植前缩小或控制肿瘤,提高生存获益,应受到更多重视。

肝癌放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肝癌放疗包括肝照射,局部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对原发性肝癌肿瘤缓解复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放射线没有肿瘤细胞识别能力,在照射肿瘤病变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损害,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放射治疗随着照射时间和照射范围的延长和扩大,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亦大,因此,肝癌放射时间不宜太长,照射范围根据肝癌患者病变部位确定范围,尽量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近年来,放疗技术不断改进,在肝癌常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合于放射治疗,其有一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下面就具体来介绍一下。 肝癌放疗适应症 1、只要一般情况好,且无严重肝功能损害和肝硬化,无黄疸、腹水,肿瘤局限而且发展缓慢,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放疗或经放疗使肿瘤缩小后行手术切除。 2、患者虽已有肝内播散或为弥漫型肝癌,但一般情况好,无黄疸、腹水,可行全肝移动条野放疗。 3、只要不是严重肝硬化伴有肝功能损害,就可行放射治疗。 4、对肿瘤位于肝门区压迫所致的黄疸或腹水者,可对准肝门靶区适形放疗,以期解除压迫,缓解症状。 5、有肝硬化,肝脏代偿能力尚可的患者。 6、术后有局部小范围复发者及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局部复发或残留者。 肝癌放疗禁忌症 1、肝癌伴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者。 2、弥漫性肝癌或巨大肿块型肝癌。 3、炎症型肝癌,病情危险,不宜放疗。 4、肝功能Child-Pugh评价为B或C级者 总之,类似于肝功严重受损,严重肝硬化,肝内病灶广泛,全身情况差,恶液质的肝癌患者均不适合肝癌放疗。 肝癌单纯放疗效果并不明显,可考虑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来提高放疗疗效,修复放疗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患者抗肿瘤体质。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16T08:37:02.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立军[导读]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张立军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主要集成多种治疗方法优势,有效避免单一治疗方法所难以实现的疗效,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综合介入治疗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栓塞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75-01 1. 前言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患者多达22万人。目前在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治疗被公认为是一种主要手段,能够对肿瘤生长抑制、使患者生存率提高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在总体疗效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与肝功能、肿瘤细胞降低了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及术后生成肿瘤侧枝循环等。因肝癌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对于单纯介入治疗等单一治疗模式,都不能将肝癌彻底治愈。 2.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2.1 介入免疫联合治疗 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肿瘤主动免疫治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免疫治疗的主要内容,免疫制剂的单纯应用具有较大的毒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的有效剂量具有限制性。介入免疫与上述方法联合治疗,能够将肿瘤细胞直接杀伤,并实现对肿瘤细胞增长的抑制,使瘤负荷减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和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明显提高使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进而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采用IL-2、IFN的肝动脉灌注与TACE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4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有1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患者达到52.2%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30.4%。 2.2 粒子植入治疗 在患有肺癌的患者中,由于一些患者病变位置无法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可以采用粒子植入治疗方法,这时可将会粒子棒植入患者体内,由其定期行释放粒子治疗。该方法对体内脏器具有较小的辐射,碘125粒子有效射程直径为1.6厘米左右,在射程外具有很大程度的递减,辐射不大。而且副作用较小,主要副作用体现在穿刺过多,增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粒子植入治疗属于体内靶向性放疗,与其它部位没有关系。 2.3 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无水酒精是最常用的一种硬化剂,化疗药物主要采用一些抗肿瘤药物,按照1:2的比例添加碘油等作为造影剂,在肿瘤病灶内进行多点注射。 2.4 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 导向疗法是采用具有特异性的甲胎蛋白抗体、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载体,将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药物或放射性核素等杀伤肿瘤物质运抵达肿瘤位置,实现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的一种方法。介入方法通过肝动脉实施给药优势比较明显,不仅能够将存在于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的生理屏障、非特导性吸收及稀释等问题有效避免,还可以使肝癌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实现全身毒副反应的明显降低。 2.5 介入联合基因治疗 近年来,基因工程与介入放射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利用介入方法实施基因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中。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方法直接向肿瘤局部导入目的基因,其准确导向、操作便捷等优势,对于全部肿瘤细胞都存在被转染机会。目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插管进行注入,使其在靶器官中的表达能够相对定向,提高目的基因疗效及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其副作用。介入联合基因治疗对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能够实现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也实现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的综合强化。 2.6 TACE 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立TACE后肿瘤侧枝循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能够对肿瘤生长内皮细胞及生成侧枝循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治疗方法需要较少的药量,具有毒副作用少、良好特异性等优点。但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不能抑制已形成的肿瘤血管,无法缩小肿瘤,与TACE联合应用在抗癌优势上比较明显。不仅可通过化学药物将肿瘤细胞抑制及杀死,实现肿瘤血管栓塞,肿瘤缺血而坏死缩小,而且还能使肿瘤新生血供减少并对生成肿瘤侧枝循环进行抑制,有效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 2.7 TACE 联合热消融治疗 肿瘤一般来说不耐热,因此加热局部肿瘤组织,可产生肿瘤凝固性坏死。临床中常用的组织物理加热方法就是微波与射频,随着不断改进的器械,微波天线与射频电极都能够利用皮穿方式向实体肿瘤刺植入并对其采取局部加热方式。采用单用热消融治疗肝肿瘤直径不足4厘米的效果不佳,而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联合治疗肝癌将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加热肿瘤时,瘤内及瘤周血液循环具有冷却作用,TACE可实现肝癌组织血供的减少,使肿瘤热消融坏死体积增加。热效应能够实现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摄取的增加,使肿瘤组织的药物停留时间得到延长,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敏感性,使化疗取得良好效果,化疗药物用量减少,能够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在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中具有各种方式,主要存在用于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而产生不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不具有前瞻性等一些问题。据此,不断优化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及开展前瞻性相关研究就十分重要。肝癌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将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合理有序的综合序贯治疗模式会逐渐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参考文献 [1] 常旭主编.原发性肝癌的治疗[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肖恩华,胡国栋.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J],放射学实践,2010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