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法发展史

我国体育法发展史
我国体育法发展史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

修改与完善

1995年8月29日,经过8年反复酝酿,8年艰苦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终于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体育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国家立法的一项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2008年8月29日正是《体育法》颁布十三周年,也正逢北京2008年奥运会刚刚胜利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2008年也是《体育法》颁布十三周年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标志着我国正向着体育强国的行列大步迈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逐步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体、有良法可依。而要有良法,则必须“法随时转",依时势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制定新法规的同时,不断修改更新过时的法规和不良法规。因此,法律的修改与更新已成为立法者创制法律之外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l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掀开了体育发展的新篇章,使得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体"的新阶段。

我国体育法法规文件的立法与废止与其它法律一样,都必须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2/3的票数才能通过。

体育法规的立法包括制定、修改、补充、解释、废止等具体方式或方法,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公布的《现行有效的体育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统计,自建国以来我国体育立法量(含待修改的文件)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1),这表明我国体育立法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法规文件日益完善。

2 .2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阶段性特点

随着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体育法规文件的更新同样紧跟国际的步伐。从现在回顾历史,根据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历程.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时期。1949年国家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宪法性文件中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5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号召,明确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

1959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继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同时,开始重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9年间新制定和修改的12项主要体育法规中,竞技体育法规有9项,群众体育法规有3项。

这期间,我国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不仅使体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而且使体育法制工作陷入瘫痪。尽管这期间也制定了一些体育法规,但不系统,新的立法也很少。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体育事业处于经验匮乏阶段,体育法规文件的发展在动荡的文化大革命后开始复苏。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要求

把立法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修改了宪法,为新时期体育立法和体育法制建设拉开了序幕。1986年,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升温,体育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开始增多。这个时期体育法规修改的曲折历程从反向验证了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缺失问题非常严重,从而为体育立法的紧迫性提供了现实素材。体育法规文件的内容极其自闭和落后,我国体育领域对体育法规文件的更新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法规文件的更新也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

1992年,中共十四人上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育法规文件

的制定和颁布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要求。面对中国从计划经济到

市场经济的急剧转型的挑战,国家需要大量的制定或修改体育法规文件来应对社

会的大变革。经过8年反复酝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终于在1995年8

月29日八届人大第五次会上全票通过。《体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

走上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彻底结束了我国体育战线无法可依的历史,加快了配

套体育立法的步伐,增强了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能力,促进了体

育的发展,对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强大作用,体育法规体系框架正

在逐步形成。[4]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不断展开,我国立法在宏观上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立法速度高频”的态势。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现行有效的体育法规文件的目录》进行统计分析,这一阶段体育法规文件共制定文件36件,占现有体育法规文件的28.3%,平均每年制定3件体育法规文件。而前一时期共制定法规文件22件,占现有体育法规文件的17.3%,平均每年制定1.5

件。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时期较前一阶段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修改有了大

幅度增加,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我国体育经济文化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对我国体育法规产生了空前的冲击。有专家在对WTO对我国体育立法的影响对策研究中指出,特别要制定体育市场准入和经营监督、体育产权界定、体育无形资产保护等

法规,并应利用好WTO的有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体育体育产业。[5]还提出要应对与WTO 和奥运会的规则对接,切实加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采取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快速有效的与国际接轨。

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制定和颁布达到历史最高点,共制定法规文

件69件,立法数量约是92—02时期的2倍,是78—92时期的3倍。

体育法规文件的深度更新使得我国体育事业能够更快、更好的面对国际体育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发展将进入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新阶段,这对我

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育法规体系,体育法规框架已经形成,

体育法规文件的分类内容更加详细。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间的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必然会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作为超越语言障碍的体育,必然要走上国际化道路。因此,参与国际体育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体育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势在必行,这样才有利于我国体育对外开放,才有利于参与更多的国际体育事务并发挥作用,所以,加强体育法规与国际化的同步,才能与国际体育接轨。

我国体育事业正向着国际化舞台大步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发挥了强大作用,而在实践中体育法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日益凸显,

体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社会体育 第十条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

关于培训方式与时数与集中培训的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2011年版)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大纲。 一、培训目的 使准备申报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请者,进一步加深国家关于社会体育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主动性,丰富、充实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社会体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明确工作责任,基本达到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符合《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具备申报相应等级的条件,经履行正式申报手续,均可参加相应等级的培训。 三、培训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便于实际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 2.灵活性原则。培训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以及利用声像教学等方式,开阔学员的思路和眼界。

3.规范性原则。认真执行本大纲,突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纪律和考勤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4.自主性原则。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学员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应主要在自学的过程中完成。在集中培训时,可考查学员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培训方式与时数 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面授教学的时数,国家级不少于5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的70%;一级不少于4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的50%;二级不少于3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的30%;三级不少于2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的15%(表1)。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培训基地的特色和优势,培训专题采用规定内容、选择内容和自设内容三种,其中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其规定内容占65%、选择内容占20%、自设内容占15%;一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其规定内容占70%、选择内容占20%、自设内容占10%。 表1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比例分配

体育史题库

体育史题库 1、“五福”“六极”出自B。 A 《易经》 B 《尚书·洪范》 C 《庄子》 D《黄帝内经》 2、下面哪个不属于先秦两汉时期养生术的种类C 。 A 行气 B导引 C 八段锦 D五禽戏 3、春秋时期的宫廷体育与C 无关。 A 御 B礼 C乐射 4、“六艺”是指B。 A礼,乐,射,御,书,数 B礼,乐,射,御,书,术 C 礼,乐,骑,御,书,术 D礼,乐,骑,御,书,数 5、C 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任侠”。 A 道家 B儒家 C墨家D法家 6、晋唐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和特征是儒,释,道,B 相互渗透发展。 A 巫 B医 C仙 D 神 7、下面哪项不属于晋唐时期娱乐体育活动的种类。B A围棋B蹴鞠C相扑 D捶丸 8、《养性延命录》有作者是B 。 A颜之推 B陶弘景 C 巢元方 D孙思邈 9、武术体系形成于B 。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C唐宋时期 D宋明时期 10、有记载的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A 年,止于公元年,共举行了届。 A 776,394,293 B 776,390,293 C 760,390,294 D 760,394,294 11、古希腊C 城邦妇女具有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A 雅典 B 伊利斯C斯巴达D奥林匹亚 12、A 不是希腊体育思想家。 A尤维纳利斯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13、下面哪项不属于现代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之一A 。 A世界的发现B人的发现 C 科学的发现 D 体育的发现 14、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不包括下面哪一项B 。 A 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15、绅士体育的提倡者是A 。 A洛克 B 夸美纽斯 C 维多里诺 D卢梭 16、被称为“德国国民体操之父”的是B 。 A古茨穆斯 B杨氏C施皮斯 D 林氏 17、自然体育思想的提出者是D 。 A 托马斯·阿诺德 B裴斯塔洛齐 C 斯宾塞D卢梭 18、下面哪一个国家的体育传入方式不属于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的传播C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C菲律宾D美国 19、奥林匹克日是每年的B 。 A 5月19日 B 6月23日 C 4月26日 D 8月8日 20、国际奥委会的英文缩写是C 。 A 、WTO B、UN C、IOC D、WHO 21、与美国“新体育”学说(也称:自然体育学说)无关的人物是:A 。 A高尔霍夫尔 B 杜威 C伍德 D赫塞林顿 22、D 曾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 A严复 B 孙中山 C 蔡元培D毛泽东 23、战后世界体育发展中有影响的体育思想包括“休闲体育”和A 。 A “终身体育” B“快乐体育” C “军国民体育” D “自然体育” 24、《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体育之效不包括:B 。 A强筋骨 B 增智慧C调感情 D强意志 25、下面哪一项奥林匹克仪式不是来源于顾拜旦C 。 A 奥林匹克格言 B五环旗C圣火传递 D放飞和平鸽 26、在我国提倡“尚武强力论”的是B 。 A 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 D 严复 27、首届冬季奥运会的时间是B 。 A 1920年 B 1924年 C 1928年 D 1932年 28、提出和谐发展课程体系的教育家是D 。 A洛克 B卢梭 C 裴斯塔洛齐 D 夸美纽斯 29、不列哪项不是武术理论包括的内容B 。 A气为武术之本体B相反相成的技击原则 C 和谐适度的健身方法 D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

体育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夏晓虎

体育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就技写人我国?宪法?,成为政府的法定责任。历属政府均设体育行政部门主管体言工作,并以举国体制方式推进体育事业发展。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路,开启启, 从此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井始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方式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职业体育和体育市场逐步得到开发。指中国体育产业学会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体育产业已占我国 GDP的3%,从业人口超过5oo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育市场主体和体育参与主体的权利意识日新觉醒.传统的管理型体育体制受到挑战、体育领域的纠纷和法律同题速渐凸显。体育法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最和理实需求中得到推动和发展。 什么是体育法学 中国有体育法吗?国外有吗?国际上有人研究有体育法学这门学科吗? 面对国人的这些质疑,不得不感体育法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要想得到广泛认同仍需要时问,更需要体育法学者和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 体育法学是揭示体育法律社会现象和体育法律规产生发展的在规律性以及他们在机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介于法律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体育法律社会现象的一门新兴的法律科学,属于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分支学科,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研究体育法律的本质、形式、特征和作用;研究体育法律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研究体育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研究制定体育法律规、执行体育法律和构建体育法律关系,以及运用体育法律为社会服务等问题。 体育法学是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起,体育法学研究随着世界各国体育立法热潮的兴起而出现,到80年代,出现了一些专著,如B. 乌瓦洛夫的《体育运动的法律问题》(前联)、J. 达尼斯的《体育与加拿大的法律》(加拿大)、J. 奈夫西格的《国际体育法》(美国)、A. 里森的《体育运动有关法律问题责任与保证》(法国)、T. 祖特的《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法律问题》(德国)、G. 尼格德的《体育法指南》等。1992年,国际体育法协会(IASL)在雅典成立,每年举办国 际体育法大会,成为促进体育法学研究的重要国际组织[1]。

游泳教练考试公共理论初级试题库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初级)试题库 第一章体育概述 一、是非题 1.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三部分。(√) 2.狭义的体育也称体育教育。(√) 3.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和攀登竞技体育高峰。(×) 4.体育手段具有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1.我国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1)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延长工作年限,使人健康长寿;(2)掌握提与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答:(1)健身功能;(2)娱乐功能;(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4)社会情感功能;(5)教育功能;(6)政治功能;(7)经济功能。 3.按照体育运动要达到的目的,可以把体育手段分为哪些类别? 答:(1)健身类手段;(2)健美类手段;(3)娱乐类手段;(4)竞技类手段;(5)冒险类手段。 三、论述题 1.试述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体育已引进各国政府的重视。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也在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体育机构;制定了体育政策法规;把体育纳入教育制度中;各国政界人物重视体育,参与体育,把体育放在显赫位置。 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现在:首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其次,近年来,竞技运动在许多国家迅速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活动之一,人们对重大比赛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第二章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 一、是非题 1.社会体育是政府强制公民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大众普及性体育活动。(×) 2.社会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一般认为社会体育的对象为社会全体公民。(√) 4.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更大的飞跃。(√) 5.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是我国职业系列中的一种。(×) 6.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二、简答题 1.社会体育有哪些特点? 答:(1)对象的广泛性;(2)时空的广泛性;(3)目的、容的多样性;(4)组织的灵活性;(5)参与的自愿性。 2.社会体育有什么作用? 答:(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2)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3)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 3.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什么作用? 答:(1)推动体育产业发展;(2)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书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

1.中国奥委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委员会会议。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10条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3.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包括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体育法律关系客体和体育法律关系内容。 4.体育法律关系是指体育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体育法的执行是指狭义法的执行,是指国家体育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体育法律形式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体育法律的活动。 6.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7.体育法学是调整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体育法律监督,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体育法律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9.为什么体育法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法?a 体育法有利于规范体育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b 体育法是国家和社会管理体育事物的有效法律依据。C 体育法是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有效保障。D 体育发生促进国际体育交往,发展对外体育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10.简述我国体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11.会员制体育体育社团可以分为哪几类?第一类为互益性体育社团;第二类为公益性体育社团(中间型);第三类为调节性体育社团,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 12.简述体育彩票业管理制度。 A 管理制度——国家垄断专营b 体育彩票发行主体的资格法定制度B销售管理制度C资金管理制度 13.体育民商事纠纷适用调解的范围。a体育赞助纠纷B体育合同纠纷c体育知识产权纠纷或商业权利纠纷D轻微伤害赔偿纠纷e 其他 14.简述体育诉讼的特征。 A诉讼的主持机关是人民法院B 诉讼具有被动性的特点C诉讼严格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 D诉讼具有终局的性质 10.体育法的本质。 A体育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现B体育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体育法决定于物质生活条件 16.简述体育法的基本原则。 A符合宪法原则b坚持体育对外 交往,遵守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 的原则C经济建设中心,各项体 育运动协调发展D保护个体育 主体合法权益原则E维护公共 利益原则 17.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 育法治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着 体育的法治化:体育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发展,受一定的社会经 济制约;以法治化为显著特征的 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下的我国体育必须纳 入法治化的轨道;市场经济促进 体育社会化规模日益扩大,体育 市场逐渐统一,体育关系日趋复 杂.。第二,以市场为取向的体育 改革必须以法治化为条件:市场 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 竞争必须按照一定的竞争规则 有秩序的进行,市场规则是以法 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的;在以市场 为取向的体育改革中必须不断 强化公平竞争/权利义务对等/契 约性等方面的法律意识。第三,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体育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国家的法治 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设相协调,同时也对国家各个领 域的法治建设提出要求,体育法 制建设必须围绕服务于市场经 济这个中心,与其相适应/密切配 合。 18.试述仲裁的特点。(1)自愿性: 仲裁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 提,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 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如 何组成,由谁组成,以及仲裁的 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是在当 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协 商确定的。仲裁是最能充分体现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争议解 决方式。(2)专业性:由于仲裁 的对象大都是民商事纠纷,常涉 及复杂的法律、经贸以及专业技 术问题,所以仲裁机构备有按专 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并且仲裁 一般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和 法学专家,从而保证仲裁的专业 权威性;(3)灵活性:仲裁在程 序上不如诉讼规范,当事人享有 较大的自主权,除此之外,仲裁 在时限与法律适用方面也有很 大的弹性;(4)快捷性:由于仲 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像诉讼程 序那样实行两审终审制,这样就 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5)保 密性: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 原则,并且各国相关的仲裁法律 和仲裁制度都规定了仲裁员的 保密义务,因此当事人的商业秘 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进行仲裁 而被泄露;(6)经济性:首先表现 在时间上的快捷性导致费用相 应的减少,其次由于仲裁具有自 愿和保密的特点当事人之间通 常没有激烈对抗的态度,且商业 秘密不必公之于世,对当事人之 间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较小; (7)独立性:仲裁机构独立于行 政机关,仲裁机构之间亦无隶属 关系,仲裁独立进行,不收任何 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即使在机构仲裁下,亦是如此; (8)国际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全 球化,当事人进行跨国仲裁已经 屡见不鲜,特别是现今已有100 多个国家参加了1958年《纽约 公约》,在一个缔约国作出裁决, 可以很方便的到另一缔约国去 申请执行,这一优势是法院判决 难以拥有的。

军国民体育思想

摘要:当西方体育逐渐完善并在学校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仍然处在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之下。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在强烈的功利主义面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完全束缚于统治者,因而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体育思想。但是,认清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脉络,了解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学校体育 一、中国近代学校体育诞生的背景 1.西方国家近代学校体育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 从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欧洲人就开始痛斥天主教的禁欲主义,主张人的自然存在,提倡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后来对古希腊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为近代体育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们强调人体健壮的重要性,认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主张把体操定为学校教育的固定课程。经过维多里诺等人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最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使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英国教育家洛克,倡导英国实行“绅士体育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使得英国的业余体育活动逐渐开展起来。1774年,德国教育家巴赛多在德绍创办了第一所博爱学校,最早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之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实现课程化和体系化,体育师资得到迅速的发展,学校体育得以确立。当时著名的体育课程主要有德式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西欧和北美的学校体育不断发展,体育思想也逐步建立起来,不但使他们的教育更加完善,也锻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 2.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教育背景。 早在商朝时期,我国便有了学校教育,到西周发展迅速,但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由于当时奴隶主的统治需要,奴隶主贵族学校进行的六艺教育中,射、御和乐中的舞蹈都具有体育的性质,当时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身体的练习和锻炼。但是自西汉以后,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一般只重视德育和智育,而忽视体育。特别是西汉时期,封建统治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用儒家思想教化国民,这一主张也直接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学校教育。孔子认为应该用仁义礼乐致力天下,反对武力;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也提倡以王道和仁政治理天下,反对战争军事准备。因此,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中,身体运动一直受到禁锢,不被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唐朝时期虽然设立了武举考试,

体育法规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我国的体育事业处于无序的状态,阻碍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体育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对众多体育参与主体的概念进行法律上的界定意义重大。因此,在《体育法》修改时,应对体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基本行为重新界定,夯实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基础,保证其有序运行。 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方面:1、随着社会对健康的普遍需求和大众健身意识的增强,社会体育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关键和重要。如何有效开展社会体育工作,充分保障大众体育健身权利,是体育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目前体育法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社会体育工作中应当担负的职责缺乏明确界定,关于社会体育的内容又规定得比较原则,与体育法中竞技体育有关规定相比,内容更显薄弱,操作性不强。2、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和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学校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问题,也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农村和西部地区,体育法中关于学校体育的规定更加难以落到实处。 在竞技体育方面:由于竞技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风险,而目前国家对竞技体育进行保险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几乎是空白,以至于发生运动伤害甚至死亡事故时没有法定的救济渠道。此外,我国专业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没有很好地结合,退役运动员进入社会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这些直接影响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在体育市场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能够满足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其中,特别是以体育项目为内容的经营活动的开展,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提供了重要途径,也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的立法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体育产业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缺少高层次立法,中央级的体育产业立法速度十分缓慢,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行政法规,只在体育法中对体育经营做了一般性和概括性的论述。虽然地方立法多于中央立法,但效力等级较低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由于缺乏高等级法规的支持而导致解释与执行上的障碍,我国体育产业法规立法还不具备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体育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是对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体育系统和体育历史的最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 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几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学校体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手段:围绕如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运动方式和具体方法。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抗御疾病,一级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锁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基本单位,有时又称之为运动动作、体育动作或简称动作。其内在含义指人们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体育科学:是反映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学科群。 体育的目的: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注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体育体质: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通缉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社区体育:以基本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知道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运动竞赛: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员之间的竞技较量。 体育产业: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为一句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宗旨:是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北京奥运会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最早于1760年在法国的一些报刊上用体育一词来论述儿童的身体教育问题,这是体育一词的首次出现。 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 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 二、体育行政部门 (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 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 (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 (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 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 (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 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这些社会团体具有完善的组织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以至于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健全的组织机构,这就为在其中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 《体育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职责和作用。四、社会体育团体

体育法学

体育法与罚的区别 法:由国家专门机构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法律(广义):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体育法(广义):为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维护正常的体育秩序,发展体育事业。包括对体育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所有法律规范。 体育法的特征: 1、规范性。 2、社会性。 3、技术性。 4、国家性。 5、综合性 体育法的渊源: 1、宪法 (1)提出了体育法律应该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 (2)指明了体育法律的基本立法依据。 (3)规定了体育的基本任务和重点。 (4)规定了体育的基本法律规范。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国际条约和惯例 体育法的功能 1、规范功能:(1)指引(2)评价(3)预测(4)强制(5)教育功能 2、社会功能:(1)保障作用A、保障公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B、保障体育行政

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正确行使行政权力C、保障体育产生的健康发展D、保障对外体育交往的顺利进行(2)限制作用(3)调节作用 体育法的效力范围 1、体育法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公民的效力,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 2、体育法的空间效力,在我国,凡是中央各国家机关制定的体育法律、法规,除有特殊规定外,就在我国所有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但是由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体育法规、规章,只在起管辖范围内生效。 3、体育法的时间效力,体育法的生效时间;体育法终止生效时间;体育法的溯及力; 体育法律关系 含义:是指体育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构成要素: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内容:1、体育权利,体育权利是国家通过体育法律规定,对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自己决定做出某些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我过体育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在各方面对公民行使体育权利进行保障,为公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1、体育义务,体育义务是国家通过体育法律规定,要求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和约束。公民对义务的履行不得取舍,若不履行法律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体育法与政策、道德、纪律的关系 1、体育与政策的联系:我国的体育法律和体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内容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们的任务都是为了保证和促进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区别:(1)制定的主体不同

最新版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 项目概况:**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市渝中区体育村。该中心占地75亩,位于国家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大门右侧,与体育场和体育馆相配套,将成为集健身、竞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000m2,总投资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二、项目业主简介 本项目的业主单位为**市体育场,该单位直属于**市体育局,是**市大田湾体育场的管理单位。其属下拥有可容纳观众四万人的大田湾田径场(即**力帆足球队主场)及可容纳4000人的大田湾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在大田湾体育场的长期经营和管理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设施管理经验,而且在协助**力帆足球队举办甲A联赛等大型体育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举办竞赛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的经验。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国家体育总局体群字[2001]137号《关于申报首批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3.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4.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国家计委计资(1993)116号《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6.**大学建筑设计院《**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7.**市规划局《**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 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000m2,总建筑面积19000m2。本报告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内容、深度的要求,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比选、总平面布置、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项目建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法律调整的概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的意义 四、思考题: 1. 法律调整与法律作用的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体育法的产生和发展(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过程; 2.了解不同时期我国体育法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2.近代中国体育法、现代中国体育法和新中国成立体育法; 3.外国体育法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四、思考题: 1.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体育法》制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第三章体育法律关系(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 3.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分类; 2.体育法律关系的结构 3.体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区分一般体育权利能力和特殊体育权利能力; 2. 体育法律关系客体中有关精神财富(体育无形资产)的含义; 四、思考题: 1. 论述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如何对体育法律关系进行分类?

第四章体育法与体育法学(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 2.掌握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体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2.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体育法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 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 四、思考题: 1. 体育法与体育法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社会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概述包括概念、特点、社会体育的原则和地位。 2.国家在社会体育中的职责 2.1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2.2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2.3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2.4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明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团体的职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涉及的计划的重点、对象和实施步骤。 四、思考题: 1. 我国社会体育中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发展。 第六章学校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 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学校体育的概念、作用、基本任务、原则、地位和组织管理

体育法学

体育法规 1体育法的概念 是指为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维护正常的体育秩序。发展体育事业,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一定的体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3、体育法的调整对象有哪几方面?(P6) 体育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体育社会关系: (1)调整国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在领导、管理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体育管理社会关系。 (2)调整体育活动主体在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竞争与协作的社会关系。 4、体育法的作用(P12) (1)体育法是公民体育权益的有力保障 (2)体育法在保障和促进体育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3)体育法能保障和促进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体。 (4)体育法调整和规范各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体育行为,违法必究。 5、.体育法的立法依据(P15):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我国发展各项事业的最高法律根据。因此,各部门法的制定都应当以宪法为依据,不能违背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否则将不发生法律效力,宪法中有关体育的规定就是制定体育法的重要依据。6、体育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P18):是体育部门所特有的原则,是该体育部门 性质、任务、目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综合概括和本质的集中体现。 7、简述体育法的基本原则 (1)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何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2)保障和促进体育体制改革的原则 (3)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办体育的原则 (4)对体育工作分级管理的原则 (5)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的原则 (6)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原则 (7)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体育事业的原则 (8)奖励原则 (9)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的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制定时间:1995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15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9、《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P25) (1)体育社会化促使体育结构重新整合 (2)市场经济推进法制建设 (3)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渐提高 (4)重视体育立法是当前的国际性潮流 10、《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是中国历史上政府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对以后来的学校教育影响很大。《中小学课程纲要》: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规定把体操名称改为体育,扩大了体育实施范围。

体育法学案例:罗斯案

案例:罗斯案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加拿大滑雪运动员罗斯·雷巴利亚蒂获得的男子大回转比赛金牌,后在兴奋剂检测中尿样呈阳性,含有大麻成分。IOC医药委员会以13:12票的微弱优势决定取消罗斯的金牌。IOC执委会随即也召开了会议,在萨马兰奇主席不参加投票,另有2名委员弃权的情况下,以3:2通过了医学委员会的决议。加拿大代表团向CAS特别法庭申诉。罗斯称,自1997年4月以后,他没有碰过大麻。他认为这次尿样呈阳性的原因是吸了二手烟,因为一个月前,在家乡父老为他举行的饯行会上,有不少年轻人抽大麻烟。加拿大代表团的有关认识表示,在罗斯的家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惠斯勒)及临近地区,吸食大麻的现行非常普遍。 仲裁院在2天之后做出了裁决,认定IOC收回罗斯金牌决定无效,理由是IOC和国际滑雪联合会在有关大麻是否是违禁药物的问题上没有事先达成一致。在IOC的违禁药物清单上列有大麻的名字而国际滑雪联合会的清单上没有,且该联合会没有事先告诉自己的运动员该届奥运会上要检查大麻。仲裁员指出:“为了做出裁定,我们不能认为目前应当允许服用大麻,我们也不认为体育组织有权取消发现服用大麻的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但是如果体育组织希望对那些违反公共行为规范的运动员附加自己的处罚的话,它们必须以明确的形式做了。……从伦理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仲裁庭认为服用大麻是一个会引起社会严重关注的问题。然而,国际体育仲裁院并不是一个刑事法院,它不能颁布也不能适用刑法规范。我们必须在体育法的关系范围内做出裁决并且不会做出从未有过的制裁或处罚。”这就是所谓的“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在纪律性处罚的争议中,特别仲裁分院的活动尤其类似于适用行政甚至刑事法律而不是契约法,因此所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也多是从这些法律中找出来的。这在悉尼得到了确认,悉尼奥运会上特别仲裁分院认为这些原则应得到同等的适用,即罚责的适当性以及法无明文规定者不罚的原则。 这个案件的判决给IOC敲响了警钟,因为关于违禁药物的清单和处罚的标准上,IOC和各单项体育组织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协调,国际体坛没有一个各方均认可的违禁药物清单和统一的处罚标准。

大型会议应急预案(共9篇)

大型会议应急预案(共9篇) 总则 1.1 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体育竞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1.2 方针.原则大型体育赛事及大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应当遵循居安思危.科学前瞻.以人为本.高效实用的指导方针;坚持整体考虑.统一指挥,逐级负责.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谁主办(管).谁牵头”.“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规范有序.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 1.3 编制依据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青岛理工大学举行的各级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活动。第二章救援和保障机构 2.1以体育赛事或大众体育活动主办方为主体成立救援和保障机构。主办方 根据应急工作任务要求,针对体育赛事及大众体育活动中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应急工作预

案,调配可用资源,提供应急保障,落实救援保障措施,全力配合团委和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2.2善后处置大型体育活动主办方应 根据事件特点确定善后工作程序,成立善后工作小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善后工作小组专职处理人员安置与补偿等善后工作事项。 2.3具体应急措施见附录。第三章附则 3.1 预案的制定本预案主要从总体方面进行了概述。各项大型体育赛事或大众体育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要 根据本预案确定的原则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分专项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预案。 3.2预案的更新校学生会体育部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以保证预案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及大众体育活动的有关部门要注意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新种类.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应急措施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并结合自身活动规律,及时完善预案。 3.3预案的解释本预案由青岛理工大学团委制定并负责解释。 3.4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青岛理工大学团委附录青岛理工大学大型比赛安全应急预案

体育法学习初探

体育法学习初探 【摘要】米歇尔·贝洛夫的《体育法》和Hazel Hartley的《竞技、休闲体育与法》是体育法学习的基础教材,文章通过对这两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比较,得出了可以先将Hartley的《竞技、休闲体育与法》一书作为基础,在对体育中的重点问题有一个基本把握并进行思考产生疑问后,再进一步学习贝洛夫的《体育法》的结论。 【关键词】体育法;体育与法;规则体系 一、“体育法”和“体育与法”的区别 体育法的大多初学者肯定都会一种困惑,即为什么有的教材名为体育法,有的书标题却是体育与法呢?第一,书名为体育法的教材或著作一般其作者是非常自信的承认体育法这一术语的存在,更相信体育法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从法理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有自己的调整对象,有独特的调整方法。“体育与法”书名的作者只是认为存在于与体育相关的一些法律,如侵权法、刑法中涉及一些体育侵权、犯罪的松散法律规定。第二,体育法相对体育与法的范围要小很多,有时作者想将更多与体育有关的法律及其他重要问题囊括进来就不得不用这个标题更为恰当些。第三,我认为体育法为书名的书专业性更强些,作者会紧紧围绕体育法的独特性展开论述,更精于分析体育相关的规则、纠纷解决等。 以上结论是从我学习的两本的教材中得出的。一本是米歇尔·贝洛夫等著,郭树理老师译的《体育法》,另一本是我们上课使用的Hazel Hartley 老师的《竞技、休闲体育与法》一书。通过对两本书的学习思考,我觉得自己仿佛找准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但仔细翻阅下两本书的内容又发现二者许多内容一致,这也就应探索存在两个概念的源头了。 关于体育法的定义与地位,贝洛夫的书的第一章就开始分析自己的观点,其认为是接受“体育法”这一准确的描述调整体育实践的一套法律体系的术语的时候了。他通过将法律部门分为“横向法”和“纵向法”来对体育法的存在进行说明。作者认为体育法的存在还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其作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有关。作者不同意“根本没有体育法这回事”的观点。最终通过导言的详细深入分析,作者提出了体育法的尝试性定义:体育法是一套松散的,但是慢慢越来越紧密的,调整体育实践和解决纠纷的规则体系,这样一种规则跨越了很多我们传统的法律边界,但是其核心是一种独特的国际性的组织原则规则,它们规定了非政府体育组织有限的自治。贝洛夫等人对“体育法”这一术语存在的合理性及体育法的发展在第一章进行的详细分析,较说服有力,为本书的后续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然而Hazel Hartley的《竞技、休闲体育与法》一书却对“体育法”这一概念没有涉及。 二、教材目录上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