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原始先民的家园(含答案)

8.1 原始先民的家园(含答案)
8.1 原始先民的家园(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早期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遗址中找到证据?()

A. 蓝田人遗址

B. 大汶口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 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位于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首次发现。以下是研究河姆渡文化的一些资料:

④关于河姆渡的传说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上述资料属于研究河姆渡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根据上述实物资料,能证明的史实是()。

①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②河姆渡居民具备生产黑陶的技术

③河姆渡居民开始了家畜饲养

④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A. 生活习惯

B. 生产工具

C. 劳动技术

D. 自然条件

7.老师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列几幅图片,据此判断,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

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9.王老师去年寒假时外出旅游,在一处博物馆里,他看到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复原头像,你知道他是在以下哪

座城市旅游吗?()

A.昆明

B.成都

C.西安

D.北京

10.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炎帝部落

D. 黄帝部落

11.下列有关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②都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2.“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在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4.“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我国原始农耕时期遗址包括()。

①北京人遗址

②半坡遗址

③元谋人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5.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

点,请判断他属于()。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古猿

16.图片中的头部复原像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哪个早期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7.最早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的原始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蓝田人

D. 北京人

18.元谋人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辽河流域

19.河姆渡人、半坡人都过着原始农耕生活,并且都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作物。下列属于半坡人种植的是(

)。

①水稻

②粟

③蔬菜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0.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2008年3月登陆内地,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其中大战剑

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的特效场面无疑是该片最大的看点。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 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1.晚上他们睡在河姆渡干栏式的建筑中。睡觉的时候,比较浪漫的李刚联想翩翩,他心想:如果能到半坡,

肯定可以见到()。

A. 骨耜

B. 栽培稻谷遗存

C.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大禹陵

二、材料分析题

22.(14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考古界以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为特征把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按此标准,请把以上四幅图分类。(8分)

(2)青铜时代我国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下,有哪些杰出的青铜器代表作?(6分)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23.(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2分)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2分)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22、(1)图二、图三:石器时代。(4分)图一:青铜时代。(2分)图四:铁器时代(2分)

(2)夏商周时期。(2分)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任举一例得2分,共4分)

23、(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分)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2分)

(3)半坡原始居民。粟。(2分)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1分)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测试: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框原始的农业聚落

第二框原始的农业聚落[见学生用书P84]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时间:大约__一万年前__。 (2)产生原因:大约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3)产生过程: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__栽培__了某些野生植物,__驯养__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__农业__和__畜牧业__逐渐产生了。 (4)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__中国__、__印度__、__西亚__、__中美洲__和__欧洲__。 (5)意义:

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②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③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的发展。 ④促使农业聚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原因:伴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在对石器进行打制之后,还要把它__磨光__。 (2)新石器的特点:磨制石器表面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 (3)新石器出现的意义:磨制石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新石器时代的含义:这种以__磨制石器__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__新石器时代__。 (5) 3.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 ①出现地区: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__西亚地区__(约旦河谷),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9 000年前的__农业聚落__。 ②特点:聚落中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为了安全,他们还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2)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①时间:距今9 000年前后。 ②地点:__长江__和__黄河__的中下游以及__辽河流域__。 ③特点: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陶窑设施,安排得井然有序。

原始先民的家园 教案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第一课时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课程标准 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 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情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描述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析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思考、研究远古居民的文明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的认识,从而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小故事导入历史的概念。那么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我们又是

如何知道的?由此,引出古人类遗址,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授: 利用视频介绍北京人并提出问题: 一、北京人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 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通过古猿、北京人复原图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得出。) 3、北京人的生活 通过图片、视频及其截图等由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⑴使用打制石器(介绍旧石器时代。) ⑵使用天然火(说出火种的来源,火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火的意义。) ⑶过群居的生活(根据图片资料和阅读卡等材料分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活动:找错误 二、山顶洞人 利用山顶洞人复原图、山顶洞人的骨针与饰品、及山顶洞人人工取火想象图等与北京人进行比较提问: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说明了什么? 从外貌特征,火的使用情况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人类在进化、在发展。课堂小结: 请大家根据视频和课文内容来完成图表。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北京人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 穴 距今时间70万-20万年3万年 外貌特征面部保留某些猿的特征与现在人基本相似 使用的工具打制石器打制石器为主。掌握磨制和钻 孔技术

8.1 原始先民的家园(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早期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遗址中找到证据?() A. 蓝田人遗址 B. 大汶口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 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位于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首次发现。以下是研究河姆渡文化的一些资料: ④关于河姆渡的传说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上述资料属于研究河姆渡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根据上述实物资料,能证明的史实是()。 ①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②河姆渡居民具备生产黑陶的技术 ③河姆渡居民开始了家畜饲养 ④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A. 生活习惯 B. 生产工具 C. 劳动技术 D. 自然条件 7.老师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列几幅图片,据此判断,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 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9.王老师去年寒假时外出旅游,在一处博物馆里,他看到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复原头像,你知道他是在以下哪 座城市旅游吗?() A.昆明 B.成都 C.西安 D.北京 10.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本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新课导入 【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 【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 二、新授过程 (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1-c-n-j-y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

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设计 平湖市乍浦初级中学姜敏健吕春颖王其华 2013.5.21 一、【课标解读】: 课标: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 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状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解读:1-1-4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人类历史的演进,呈现出从分散到整体的基本脉络。 2-1-1 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生活岁月称为“史前时期”,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课文以考古成果和科学推断为依据,生动地展示了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力争从时间、空间和生活三个维度重现人类逝去的岁月。从中也反映了几种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北京人的出现及其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各自的特征,理解新石器时代“新”的含义;把握世界上最早的农业部落出现的地区,以及中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的区域。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 能列表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2020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一框原始先民的足迹同步测试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一框原始先民的足迹[见学生用书P82]

1.古人类遗址 (1)考古的价值与作用: ①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人类__认识自己的起源__的一个重要途径。②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__进化说__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__生活区域__与__生活状态__。 (2)成果: ①在这些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__打制工具__。②考古学家根据骨骼遗骸化石,复原原始先民的体貌特征,推测他们的__生活环境__,想象他们的__生活方式__。2.旧石器时代 (1)特点:制造和使用__打制石器__。原始先民用砾石__打制出粗糙__的工具,砸开坚果,切割兽肉,挖取植物块根。 (2)时间:如果以制造和使用__打制石器__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__二三百万年__的历史了。 (3)含义:使用__打制石器__的时代,称为__旧石器__时代。 (4)代表:今天北京__周口店__一带就是一个经典场景。 (5)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会不会__制

造工具__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是人类__特有的劳动本领__。 3.北京人的生活 (1)时间、地点:距今__70万—20万__年;北京__周口店龙骨山__的洞穴中。 (2)生活环境:周口店一带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草原和湖泊,气候温暖而湿润。凶猛的野兽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3)食物来源:北京人主要靠__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__和__猎取动物__来获得食物。 (4)生产工具:他们把石块敲打成__粗糙的石器__,把树枝砍成__木棒__,用这些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5)生活方式(社会组织):过着__群居__生活。 ①原因: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生活环境险恶,凶猛的野兽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生产工具原始、粗糙,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 ②特点:人们__共同劳动__,共同__分享劳动果实__。 (6)火的使用: ①用火情况: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较大的__灰烬堆__。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等。这说明北京人已掌握了__控制__和__管理火__的技术。 ②火的作用: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__体质的发展__和__脑的进化__,大大提高了人类__适应自然环境__的能力。 4.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