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练习

1.内脏包括、、、四个系统。

2.内脏器官根据形态和结构分为和两大类。

3.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4.小消化腺位于,大消化腺位于。

5.消化管壁的组织结构从内向外一般可分为、、、

和。

6.消化管壁黏膜层一般由、和三层结构组成。

7.咽峡由、、共同围成。

8.腭分前后两部:前部为,后部为。

9.舌可分为、和三部分。

10.人的舌乳头有、、和四种类。

11.牙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和四种。

12.恒牙的牙式为;乳牙的牙式为。

13.牙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露出牙龈以外的部分称,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部分称。

14.牙主要由、、和组成。牙周组织组织包括、和。

15.咽由上而下可分为、和三部分。

16.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容纳有。

17.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分别位于、和。

18.食管壁的肌层,上段为;中段为;下段为。

19.胃可分为、、和。

20.胃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窝,称,其底部有开口。

21.胃腺位于黏膜的内,据其分布可分为、

和。

22.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和。

23.小肠可分为、和三部分。

24.小肠的环状擘是由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25.小肠绒毛是由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26.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结构有、和。

27.小肠腺主要由、、、和五种细胞组成。

28.十二指肠腺位于十二指肠的层,分泌物主要是。29.大肠分为、、、和。30.结肠分为、、和四部。

31.大场的形态特点有、和。

32.与小肠相比,大肠黏膜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33.肛管内面的纵行黏膜皱襞称,各纵行黏膜皱襞的下端之间的半月形小皱襞称。肛窦是与相邻两个之间形成的凹陷。

34.根据顶端是否与胃肠腔接触,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为和两种。

35.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上皮内的细胞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并将其传递给下方的细胞。

36.三对大唾液腺包括、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有的开口;舌下阜有和的开口。37.唾液腺的腺泡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38.大唾液腺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有细胞。

39.属于混合腺的大唾液腺是和。全部为浆液性腺泡的大唾液腺是。

40.肝大部分位于和,小部分位于。

41.肝的膈面借将肝分为左、右两叶。

42.肝的下面凹陷,借“H”形沟分为四叶:右侧的;左侧的;横沟前方的和后方的。

43.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44.肝小叶中央有一条血管,称。

45.肝血窦位于之间,它汇集了和的血液。

46.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即、和。47.肝血窦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

48.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

49.出入肝门的三种主要管道是、和。

50.门管区内的三种主要管道是、和。

51.组成胰岛的细胞主要有、、和。52.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二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53.在胰岛内,A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B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

54.腹膜是一层薄二光滑的,它分为和。55.腹膜脏、壁两层之间的间隙称为。

56.腹膜对脏器具有、和等功能。

57.腹膜的形成物主要有__、__、__、__、__。

58.根据脏腹膜被覆脏器面积大小不同,腹、盆腔内的脏器可分为__、__和__三类。

二、A型选择练习

1、消化腺分为()

A、肝、胰和唾液腺

B、大、小两类

C、浆液性腺和粘液性腺

D、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E、胃腺、小肠腺和大肠腺

2、消化管的粘膜包括()

A、上皮和固有层

B、上皮和粘膜肌层

C、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D、上皮和粘膜下层

E、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

3、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的是()

A、口腔和胃

B、食管和乙状结肠

C、肛门和结肠

D、口腔、食管和盲肠

E、口腔、食管

4、在消化管的粘膜下层内含有()

A、食管腺和胃底腺

B、粪门腺和幽门腺

C、十二指肠腺和大肠腺

D、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E、十二指肠腺和胃底腺

5、消化管的肌层一般排列为()

A、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B、内纵、外环两层

C、内环、外纵两层

D、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E、不规则

6、外膜为纤维膜的是()

A、小肠

B、胃

C、结肠

D、食管

E、盲肠

7、关于味蕾的错误描述是()

A分布在菌状乳头、轮廓乳头、丝状乳头等处

B在H-E染色切片中,可见两种味觉细胞

C、主要由味觉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D、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物质

E、顶部有味孔

8、腮腺导管开口于()

A、颊粘膜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处

B、颊粘膜正对上颌第三磨牙牙冠处

C、颊粘膜正对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处

D、颊粘膜正对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处

E、颊粘膜正对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处

9、∟7表示()

A、左上颌第一乳磨牙

B、左上颌第二乳磨牙

C、左上颌第二磨牙

D、右上颌第一磨牙

E、右上颌第二磨牙

10、对咽鼓管的错误秒速是()

A、鼻咽部借咽鼓管与鼓室相通

B、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外侧壁

C、调

节鼓室与外耳道压力的平衡 D、小儿的咽鼓管短而宽 E、咽鼓管咽口位于口咽部外侧壁

11、对食管的错误描述是()

A、全长约25~30cm

B、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

C、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D、肌层均为内环行、外纵行的平滑肌

E、空虚时形成7~9条纵行皱檗

12、胃大部位于()

A、左季肋区

B、右季肋区

C、脐区

D、腹上区

E、以上都不对

13、对胃的错误描述是()

A、胃分粪门部、幽门部、胃底和胃体

B、肌层为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三层

C、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D、粘膜下层内有胃腺

E、胃腺分为粪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

14、组成胃底腺细胞主要有()

A、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杯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B、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C、主细胞、壁细胞、杯行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D、主细胞、壁细胞、内分泌细胞和颈黏液细胞

E、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15、胃底腺主细胞()

A、主要分布于颈部

B、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

C、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

D、分泌内因子

E、胞质内有分泌小管

16、胃内分泌盐酸的细胞是()

A、主细胞

B、壁细胞

C、未分化细胞

D、嗜银细胞

E、颈黏液细胞

17、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

A壁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未分化细胞 D主细胞 E颈黏液细胞

18、对小肠的错误描述是()

A全长5~7m B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C管壁厚薄均匀,肠腔平滑 D 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 E上端起于胃幽门

19、对小肠组织的错误描述是()

A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环状檗 B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C 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形成小肠绒毛 D十二指肠腺位于固有层内 E 上皮层由吸收细胞与杯行细胞形成

20、对小肠绒毛的错误描述是()

A由上皮和固有层形成 B绒毛轴心有中央乳糜管 C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形成D是小肠特有的结构 E中央乳糜管是呈盲端的毛细淋巴管

21、不参与组成肠腺的细胞是()

A主细胞 B吸收细胞 C未分化细胞 D杯行细胞 E内分泌细胞22、扩大小肠消化吸收面积的结构是()

A环状檗、小肠绒毛和内分泌细胞 B环状檗、小肠绒毛和微绒毛 C小肠绒毛、杯行细胞和微绒毛 D环状檗、小肠绒毛和小肠腺 E环状檗、绒毛和杯行细胞

23、帕内特细胞分布于()

A幽门腺 B小肠腺 C十二指肠腺 D大肠腺 E胃底腺

24、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

A小肠 B直肠 C阑尾 D结肠和盲肠 E回肠

25、结肠包括()

A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B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 C 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D盲肠、阑尾、升结肠和降结肠 E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6、对大肠的错误描述是()

A具有三条结肠带 B绒毛发达而规则 C大肠腺多 D大肠腺有大量的杯行细胞 E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27、粘膜上皮不含杯行细胞的消化管是()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 D回肠 E结肠

28、人下颌下腺的结构特点是()

A以浆液性腺泡为主,闰管长 B以粘液性腺泡为主,闰管短 C以浆液性腺泡为主,闰管短 D以粘液性腺泡为主,闰管短 E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无闰管

29、人舌下腺的结构特点是()

A纯黏液性腺、闰管长 B纯浆液性腺、无闰管 C混合性腺、闰管长 D 以浆液性腺泡为主、无闰管 E以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为主、无闰管30、对肝的错误描述是()

A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 B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 C膈面借肝镰状韧带分左右叶 D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E横沟处为肝门

31、对出入肝门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A出肝门的结构是门静脉 B出肝门的结构是肝静脉 C出肝门的结构是肝管 D入肝门的结构是肝静脉 E以上都不是

32、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肝细胞 B肝小叶 C肝板 D肝叶 E肝血窦及门管区

33、对肝细胞的错误描述是()

A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 B呈多角形的腺细胞 C有1~2个核,位于细胞中央

D呈圆球行的腺细胞 E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

34、肝血窦的血液()

A只来自小叶间动脉 B只来自小叶间静脉 C来自小也将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D来自小叶间动脉和肝静脉 E来自小叶间动脉和中央静脉

35、肝血窦的结构特点是()

A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内皮外有基膜 B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内皮外无基膜

C内皮细胞间无间隙,内皮外有基膜 D内皮细胞间无间隙,内皮外无基膜

E内皮细胞为矮立方形

36、肝内能储存维生素A的细胞是()

A库普弗细胞 B血窦内皮细胞 C肝细胞 D贮脂细胞 ENK细胞37、胰腺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是()

A纯浆液性腺泡,闰管极短,有泡心细胞 B纯浆液性腺泡,闰管极长,有泡心细胞

C纯浆液性腺泡,无闰管,有泡心细胞 D纯浆液性腺泡,无闰管和泡心细胞

E黏液性腺泡,闰管较长,有泡心细胞

38、胰岛内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

AC细胞 BB细胞 CA细胞 DD细胞 E以上均不是

39、胰腺的泡心细胞是一种()

A内分泌细胞 B腺泡细胞 C导管的上皮细胞 D未分化细胞 E胰管的上皮细胞

40腹膜腔()

A也称腹腔 B内含有内脏器官 C无论男女都是完全封闭的 D是腹膜脏、壁两层间的间隙 E内含有腹腔内位器官

四、是非判断练习

1、( )消化管壁的组织结构从内向外一般为粘膜、粘膜下层、粘膜肌层和外膜四层。

2、( )消化管壁的肌层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3、( )消化管壁的肌层一般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

4、( )胃底腺壁细胞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它壁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像细胞质内凹陷形成的迂曲分枝小管。

5、( )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能分解蛋白质。

6、( )十二指肠的固有膜内布满十二指肠腺,其分泌物主要是碱性黏液

7、( )小肠腺是由小肠上皮上皮凹陷在固有层中形成的单管状腺,腺上皮与小肠上皮的细胞成分相同。

8、( )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之一就是杯行细胞的数量由少到多。

9、( )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起于盲端,称中央乳糜管,对小肠吸收脂肪有重要意义。

10、( )小肠的血液最后都汇入肝门静脉系,在肝内进行代谢功能。

11、( )大肠仅包括盲肠、结肠、指肠和肛管。

12、( )盲肠亦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三种结构。

13、( )大肠腺为单管状腺,较小肠腺长一至二倍,较小肠腺的杯行细胞多。

14、( )APUD系的内分泌细胞仅存在于消化管壁内。

15、(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小部分位于腹上部。

16、( )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出入。

17、( )肝巨噬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能做变形运动,属单核吞噬细胞系。

18、( )门管区三种管道的结果特征是小叶间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小叶间动脉管径小,管壁厚;小叶间胆管管径细,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19、( )进食以后,胆汁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胆管→肝总管→胆囊管储存于胆囊。

20、( )胰岛的A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75%左右,B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20%左右。

七、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咽峡

2、咽淋巴环

3、壁细胞

4、主细胞

5、小肠绒毛

6、结肠带与结肠袋

7、APUD系

8、微皱褶细胞(M细胞)

9、肝血窦

10、库普弗细胞

11、贮脂细胞

12、肝门管区

13、胰岛

14、腹腔与腹膜腔

八、问答练习

1、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简述胃壁的组织结构

3、试述小肠壁的组织结构

4、简述小肠壁的组织结构

5、比较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

6、描述肝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7、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8、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径如何

9、肝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何

10、小肠吸收的物质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运到心脏

参考答案

一、填空练习参考答案

1、消化 呼吸 泌尿 生殖

2、中空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3、消化管 消化腺

4、消化管壁内 消化管壁外

5、黏膜层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6、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7、腭帆后缘 腭舌弓 舌根

8、硬腭 软腭 9舌尖 舌体 舌根 10、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11、切牙 尖牙 前磨牙 磨牙

12

13、牙冠 牙根 牙颈 14、牙(夲)质 牙骨质 釉质

牙髓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15、鼻咽 口咽 喉咽 16、腭扁桃体 17、食管与咽相

续处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18、骨骼肌骨骼肌和平滑肌平滑肌 19、粪门胃胃底胃体幽门部 20、胃小凹胃腺

21、固有层粪门腺幽门腺胃底腺

22、壁细胞主细胞颈黏膜细胞内分泌细胞未分化细胞 23、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 24、黏膜黏膜下层 25、黏膜上皮固有层 26、环状檗小肠绒毛微绒毛 27、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 28、黏膜下层碱性黏液 29、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0、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31、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32、上皮的杯形细胞多无绒毛 33、肛柱肛瓣肛瓣肛柱 34、开放型封闭型 35、微皱褶(M细胞)淋巴 36、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导管舌下腺导管下颌下腺导管 37、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腺泡 38、肌上皮 39、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 40、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 41、镰状韧带 42、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43、肝小叶 44、中央静脉 45、肝板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 50、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51、A 细胞 B细胞 D细胞 PP细胞 52、B细胞 A细胞 53、20% 75% 54、浆膜脏层壁层 55、腹膜腔 56、固定保护润滑 57、网膜系膜韧带腹膜襞隐窝及陷凹 58、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

二、A型选择练习参考答案

1.B

2.C

3.E

4.D

5.C

6.D

7.A

8.A

9.C 10.E 11.D 12.A 13.D 14.B 15.C 16.B 17.D 18.C 19.D 20.C 21.A 22.B 23.B 24.D 25.E 26.B 27.A 28.C 29.E 30.A 31.C 32.B 33.D 34.C 35.B 36.D 37.B 38.D 39.C 40.D

四、是非判断练习

1.×

2.√

3.×

4. √

5. ×

6. ×

7. ×

8.√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16. × 17. √ 18. √ 19. × 20. ×

七、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2、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它们位

于口和鼻腔进入咽的入口处,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3、壁细胞是胃底腺的重要组成细胞,胞体较大,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细胞核圆

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细胞质嗜酸性。电镜下,细胞之中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微观泡系统和大量的线粒体,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参与对事物

的吸收。

中蛋白质的消化和维生素B

12

4、主细胞是胃底腺的重要组成细胞。胞体呈柱状;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基

部;细胞质嗜碱性,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细胞质顶部有酶原颗粒,核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可分泌胃蛋白酶原,该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激活成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

5、小肠绒毛是小肠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构成绒

毛的外表面,固有层组成绒毛的轴心。

6、在盲肠和结肠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的三条与肠管纵轴平行的结构称结肠

带。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形成有横沟隔成的结肠袋。

7、凡是细胞内含胺量高,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进行脱羧基反应产生肽类物质能力

的细胞均属于APUD系。

8、微皱褶细胞散在分布于肠集合淋巴小结处的上皮内,其游离面有一些微皱褶

和短小的微绒毛,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以较大的穹窿状的凹腔,凹腔内含有一至多个淋巴细胞。M细胞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并将其传递给下方的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9、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保健油较宽

的间隙,包膜上有窗孔,孔无隔膜。内皮外无基膜。故肝血窦的通透性大。

有利于肝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和NK细胞,在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和抗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0、库普弗细胞定居于肝窦腔内、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

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胞上或闯过内皮窗孔和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细胞质有较多的溶菌体,吞噬体和吞饮泡。在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清除从肝门静脉进入肝的抗原异物、监视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贮脂细胞位于窦周隙内。形态不规则,它有突起附着于内皮细胞基底面

和肝细胞表面,细胞质内有大小不均的脂滴。可贮存维生素A、产生细胞外基质。

12、相邻肝小叶之间含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的结缔组织

小区称门管区。

13、胰岛是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团,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主要

有A、B、D、PP四种细胞,细胞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A细胞能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可分泌胰多肽。

14、腹腔是指骨盆上口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而腹膜腔则指脏腹

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八、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有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出口和入口。上缘较短,叫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下缘较长,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胃的入口称粪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续。胃可分为四部:近粪门的部分称粪门部;自粪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2、胃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能分泌粘液。黏膜的固有层内有粪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粪门腺和幽门腺分别分布于相应的部位,它们主要分泌粘液。胃底腺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五种,其名称与功能分别是: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颈黏液细胞分泌粘液;未分化细胞能分化成胃上皮细胞和胃腺各种细胞;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黏膜肌层排列成环肌和外纵肌。肌层发达,有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外膜为腹膜的脏层,属浆膜。

3、小肠壁的腔面有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糱,糱上有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小突起,称小肠绒毛。肠壁也分四层。黏膜层的上

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和杯形细胞组成。吸收细胞游离面也有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杯形细胞分泌粘液。小肠上皮凹陷在固有层中形成单管状的小肠腺,小肠腺主要有五种细胞组成,即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帕内特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十二指肠上段黏膜下层内含有十二指肠腺,它是分泌碱性粘液的分支管泡状腺。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外膜除十二指肠外,均为浆膜。

4、小肠绒毛是小肠壁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小突起。上皮构成绒毛的外表面,固有层组成绒毛的轴心。绒毛的轴心有呈盲管状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中央乳糜管的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它的通透性较大,一些较大的分子(如乳糜微粒)可进入中央乳糜管。中央乳糜管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纵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的内皮有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经吸收细胞吸收的氨基酸、葡萄糖、水和无机盐等进入毛细血管;吸收的脂肪物质主要进入中央乳糜管。平滑肌的收缩可使小肠绒毛变短,有利于淋巴和血的运行。

5.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见下表:

6.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肝的上面隆起贴于膈,称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的下面凹陷,与脏器为邻,称脏面,有一呈“H”形的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在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肝的下面借“H”形沟分为四叶:左纵沟左侧的左叶;右纵沟右侧的右叶;横沟前方的方叶;横沟后方的尾状叶。

7.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肝小叶中央有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在肝小叶的横断面,可见肝细胞排列成索状,称肝细胞索或肝索,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从立体结构上看,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并经肝板上的孔相互通连。肝细胞相对面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维系的胆小管。胆小管互相连接成网。

8.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储存于胆囊。进食以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汁由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腔。

9.入肝的血管有肝门静脉和肝动脉。肝的血液循环途径是:循环

肝门静脉→左右支→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

肝动脉→左右支→小叶间动脉

10.小分子物质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内→小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

大分子物质与乳糜池微粒可进入小肠绒毛内的中央乳糜管→淋巴管→肠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总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已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资料解答: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得比以前“油水”大多了,许多人患上胆囊炎、胆结石,最后切除了胆囊。很多人认为胆没多大用,切就切了,而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博士生导师韩英教授却指出,切除了胆囊要小心大肠癌。 胆囊是什么?韩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她说,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

“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会使肠黏膜癌变。 现代人饮食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过剩”的营养不仅会使血管粥样硬化,也可使肠道“油腻”,易附着渣物,并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或出现便秘。便秘是由于这些食物较难消化,加上城市人普遍缺乏体力锻炼,肠蠕动减缓,使粪便堆积。粪便中许多有害物质,如“二级胆酸”、细菌、残渣等,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除胆囊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煎、炸食品,尽量减少肠道内的“二级胆酸”的附着。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喝水,保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时排除肠道毒素,对预防大肠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述内容,其实是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系统解剖学-题库】_消化系统(修改稿)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腭扁桃体 2.固有口腔 3.咽峡 4.牙式 5.咽隐窝 6.咽淋巴环 7.幽门窦 8.十二指肠大乳头 9.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 10.集合淋巴滤泡 11.结肠带 12.回盲瓣 13.齿状线 14.肛柱 15.肛窦 16.白线(Hilton线) 17.胆囊三角(Calot三角) 18.肝门 二、填空题 1.内脏的中空性器官一般为四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 和。 2.临床上通常把从到称上消化道,以下称为下消化道。 3.上消化道包括、、、和。 4.口腔以牙弓为界,分为和两部分。 5.口腔与咽的分界称,它是由、、和共同围成。 6.在外形上,每个牙可分为、和三部分。 7. Ⅳ表示牙, 6 表示牙。 8.牙周组织包括、和三部分。 9.舌乳头包括、、和四种。 10.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和。 11.咽是和的共同通道。 12.咽自上而下可分为、和三部。 13.腭扁桃体呈扁卵圆形,位于与间的扁桃体窝内。 14.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其第三狭窄在,距中切牙cm。 15.胃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其入口称,出口称。 16.胃可分为、、和四部分。 17.胃幽门部可借将其分为左侧的和右侧的。 18.十二指肠包绕,它依次可分为、、和四部。 19.十二指肠与空肠之间的转折处形成,它借悬吊、固定于腹后壁。 20.大肠包括、、、和。

21.盲肠与结肠的三个形态特点是、和。 22.直肠在矢状位上有两个生理弯曲,即:和。 23.肛管的齿状线由和共同围成;白线相当于与的分界处。 24.肝大部分位于和,小部分位于。 25.出入肝门的主要结构是、、和神经、淋巴管等。 26.肝的上面又称面,可借分为和两部。肝的下面可分为、、和四叶。 27.胆囊可分为、、和四部。 28.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与交界处。 29.胆总管由和合成,在内下降,最后与胰管共同开口于。 30.胰位于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约平。可分为、和三部。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上消化道是指 A.口腔至食管 B.口腔至胃 C.口腔至十二指肠 D.口腔至空肠 E.口腔至回肠 2.关于牙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牙包括牙冠、牙颈、牙根和牙龈 B.牙内的腔隙称牙腔,内容牙髓 C.牙由釉质和牙质构成 D.牙周组织包括牙质、牙槽骨和牙周膜 E.磨牙萌出晚,故又称迟牙或智牙 3. 6表示 A.左上颌第1前磨牙 B.左上颌第2前磨牙 C.左上颌第1磨牙 D.右上颌第1前磨牙 E.右上颌第1磨牙 4. V表示 A.右上颌第1乳磨牙 B.右上颌第1前磨牙 C.左上颌第1乳磨牙 D.左上颌第1前磨牙 E.左上颌第2乳磨牙 5.关于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上窄下宽的肌性管道 B.向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气管 C.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 D.咽鼓管咽口位于口咽部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

第5章消化系统 一、授课章节 5.1概述 5.2消化器官 5.3消化生理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 2.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生理机能。 3.消化的方式及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机理和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 2.消化吸收的机理。 难点: 五、教具 实习动物标本、模型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1.内脏的一般结构。 2.腹腔、骨盆腔与腹膜的位置。 3.腹腔的划分意义。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肝和胰、大肠、肛门及消化方式、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吸收特点。 II.新课 一、概述 提示: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另有消化腺。 动物把摄自外界的物质在消化管内转变为结构相对简单,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而被分解消化了的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进入血液、淋巴,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称为吸收。 机体内完成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消化腺又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经特定的排泄管排入消化管内,参与消化过程。 二、消化器官 注意:不同动物口腔中的齿数不一样。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器官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咀嚼、辨味、吞咽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其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顶壁为硬腭;底壁为下颌骨和舌;后壁为软腭。通过咽峡与咽相连。 (一)唇 唇表面被覆皮肤,内面衬以黏膜,中层为环行肌。牛唇坚实、短厚、不灵活。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鼻唇镜,是鼻唇腺的开口处,健康牛此处湿润、低温,常作为牛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羊唇薄而灵活,上唇中部有明显的纵沟,两鼻孔之间形成无毛区,称为鼻镜。猪的上唇短厚,与鼻连在一起构成吻突,下唇尖小,口裂很大。马唇长而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工具。 (二)颊 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由颊肌构成。牛羊的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三)硬腭 硬腭为口腔的顶壁,向后延续为软腭。 (四)软腭 软腭是一紧接硬腭后方的含有腺体和肌组织的黏膜褶,构成口腔的后壁。其与舌根之间的空

解剖学试题-消化系统考题及答案

第五章消化系统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系统包括___和___两大部分。 2、口腔可分为前外侧部___和后内侧部的___两部分。 3、颏舌肌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___侧,双侧收缩使舌向伸。 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1组牙称___牙,共有个,第2组牙称___牙,共有___个。 5、牙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部分。 6、牙质是构成牙的主体,___覆盖于牙冠的牙质表面,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7、牙周组织包括___,___和___三部分。 8、消化腺包括___、___和___等大消化腺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9、腭扁桃体位于___和___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10、唾液腺又称口腔腺,主要包括___、___和___三对。 11、咽是___和___的共同通道,它分为___、和___三部分。 12、咽腔鼻部的侧壁上有___口,咽腔借此与中耳的___相通。 13、食管上端约在第___颈椎体下缘平面与___相续,下端连接胃的___门。食管依其行程分为___、___和___三部。 14、胃的入口称___,与___相接;出口为___与___相延续。 15、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___,小部分位于___。 16、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___和右则的___两部分。 17、小肠上接胃的___,下接___,分___、___和___三部。 18、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___,可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19、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___部,它是___和___的共同开口。 20、十二指肠悬肌的作用是将___固定于腹后壁,也是临床手术中确定___起端的标志。 21、大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五部分。 22、结肠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23、结肠和盲肠在形态上有___、___和___三大特征,借此与小肠区别。 24、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___;下部的凸向前方叫___。 25、肝大部分位于___和___,小部分位于___。 26、肝的膈面借___韧带分为___和___两叶;脏面借“H”沟分为___、___、___和___四叶。 27、胆囊位于肝下面的___ 内,由前向后可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28、胆总管由___和___合成的,在___韧带内下降,最后与___汇合共同开口于___。 29、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侧___与___交点的稍下方。 30、平时状态下,肝分泌的胆汁经左右___、___和___ 贮存于___内。当进食时,胆汁经___和___排入十二指肠腔。 31、腹膜移行形成陷凹在男性盆腔中只有___,在女性盆腔中则有___和___二个。 32、把肠管悬吊于腹后壁的系膜,主要有___,___,___和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消化道指 A、从口腔到食管 B、从口腔至胃 C、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D、从口腔到空肠 2、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第一节健胃药和助消化药 一、健胃药 【定义】:凡能提高食欲,促进胃的分泌蠕动,加强消化机能的药物。 (一)苦味健胃药 刺激味觉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味觉分析器兴奋,提高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加强唾液和胃液分泌,获提食欲的效果。 1.龙胆 【来源与成分】本药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干燥根茎和根。有效成分为龙胆苦苷约2%,龙胆糖约4%,龙胆碱约0.15%。 【作用与适应证】本药味苦性寒,因其味苦,内服可作用于舌味觉感受器,促进唾液与胃液分泌增加,加强消化,提高食欲。常与其他健胃药配伍制成散剂、酊剂、舔剂等剂型,用于食欲不振及某些热性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等。 2.马钱子 【机理】:兴奋味觉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前胃弛缓、瘤胃积食。 (二)芳香性健胃药 【作用】轻度刺激消化道反射地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胃肠蠕动;轻度抑菌和制止发酵的作用 1.陈皮

又名橙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内含挥发油、川皮酮、橙皮苷、维生素B 和肌醇等。 1 【作用】内服发挥芳香健胃作用,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呈现健胃驱风的功效。 【应用】用于消化不良、积食气胀等。 2.桂皮 又名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内含挥发性桂皮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作用】桂皮油对胃肠黏膜有和缓的刺激作用,能加强消化,排除积气,缓解痉挛性疼痛;还能使中枢和末稍血管扩张,可增强血液循环。 【应用】常用于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产后虚弱等。 【注意】:孕畜禁用,以免流产。 3.豆蔻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作用】健胃驱风。 【应用】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前胃弛缓。 4.姜 【作用】内服对口腔和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提高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蠕动,具有健胃、制酵、驱风等功效。 【注意】:孕畜禁用。 5.大蒜(Garlic) 【作用】由于内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应用】用于食欲不振,积食气胀;禽及幼畜肠炎、下痢等。 (三)盐类健胃药 【作用】1.渗透压作用,刺激消化道粘膜。2.补充离子,调节体内离子平衡。 1.食盐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症疾病 第一节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屈氏(Treize)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分为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形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约占7%~10%。虽由于急诊胃镜等检查的逐渐普及与救治条件的改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已趋下降,但对短期内超过1500ml的大量出血、全身代偿功能差、老年伴有严重伴随疾病等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迅速确定病因、出血部位、准确估计出血量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类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依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胃肠道疾病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导致的出血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在重症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常见。 (一)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哼径动脉破裂),十二指肠炎,其它病变(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血管瘤、钩虫病、杜氏病)。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三)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 2.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第5章 消化系统药物

第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肝脏、胆囊和胰腺,这些器官保证了机体对于所需营养的正常吸收,同时又将对机体无用的废物清除出体外。显而易见,消化系统的正常与否,将对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健胃药与助消化药Stomachics and Digestant 一、健胃药(Stomachics) 定义:指能促进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的消化机能,从而提高食欲的一类药物。该类药多数是植物药。 分类:苦味健胃药、芳香性/辛辣健胃药、盐类健胃药。 1、苦味健胃药 机理:本类药有强烈的苦味,通过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增加,利于消化,促进食欲,健胃。 使用要点:制成合理的剂型。经口给药。饲喂前5~30min给药。不宜反复使用。 常用药物: 龙胆 作用:因味苦,内服作用于舌味觉感受器,促进唾液与胃液的分泌增加,加强消化,提高食欲。 应用:用于食欲不振,某些热性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马钱子 药理作用:1味苦,内服后发挥苦味健胃剂作用 2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应用: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前胃迟缓,瘤胃积食 注意事项:本品安全范围小,应严格控制剂量,连续用药不超过一周。解毒可用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 2、芳香性健胃药/辛辣健胃药 机理:含挥发油具有辛辣味或苦味的中草药。 作用: ●轻度刺激消化道黏膜,健胃。 ●轻度抑菌、制止发酵。 ●祛痰。 ●健胃、制酵、驱风、祛痰。 药物: a陈皮 作用:刺激消化道粘膜,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呈现健胃祛风功效 应用:消化不良,积气食胀 桂皮 作用:本品对胃肠黏膜有温和刺激作用,可增强消化机能,排除积气。 可缓解胃肠痉挛疼痛,因有扩张末梢血管作用,故能改善血液循环。 应用:消化不良,受凉感冒,产后虚弱。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练习 1.内脏包括、、、四个系统。 2.内脏器官根据形态和结构分为和两大类。 3.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4.小消化腺位于,大消化腺位于。 5.消化管壁的组织结构从内向外一般可分为、、、 和。 6.消化管壁黏膜层一般由、和三层结构组成。 7.咽峡由、、共同围成。 8.腭分前后两部:前部为,后部为。 9.舌可分为、和三部分。 10.人的舌乳头有、、和四种类。 11.牙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和四种。 12.恒牙的牙式为;乳牙的牙式为。 13.牙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露出牙龈以外的部分称,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部分称。 14.牙主要由、、和组成。牙周组织组织包括、和。 15.咽由上而下可分为、和三部分。 16.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容纳有。 17.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分别位于、和。 18.食管壁的肌层,上段为;中段为;下段为。 19.胃可分为、、和。 20.胃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窝,称,其底部有开口。 21.胃腺位于黏膜的内,据其分布可分为、

和。 22.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和。 23.小肠可分为、和三部分。 24.小肠的环状擘是由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25.小肠绒毛是由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26.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结构有、和。 27.小肠腺主要由、、、和五种细胞组成。 28.十二指肠腺位于十二指肠的层,分泌物主要是。29.大肠分为、、、和。30.结肠分为、、和四部。 31.大场的形态特点有、和。 32.与小肠相比,大肠黏膜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33.肛管内面的纵行黏膜皱襞称,各纵行黏膜皱襞的下端之间的半月形小皱襞称。肛窦是与相邻两个之间形成的凹陷。 34.根据顶端是否与胃肠腔接触,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为和两种。 35.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上皮内的细胞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并将其传递给下方的细胞。 36.三对大唾液腺包括、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有的开口;舌下阜有和的开口。37.唾液腺的腺泡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38.大唾液腺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有细胞。 39.属于混合腺的大唾液腺是和。全部为浆液性腺泡的大唾液腺是。 40.肝大部分位于和,小部分位于。

解剖学第五章消化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消化系统 ◇A1型题 1.内脏 A.包括消化、呼吸和泌尿3个系统 B.全部位于胸、腹腔内 C.各系统都借孔、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D.心是内脏器官 E.脾也是内脏器官 2.不属于内脏的系统是 A.泌尿系统 B.脉管系统 C.生殖系统 D.呼吸系统 E.消化系统 3.属中空性器官的是 A.肾、输尿管、膀胱 B.气管、肺 C.胃、肝 D.盲肠、阑尾、胰 E.输卵管、子宫 4.属实质性器官的是 A.肝、胰 B.主支气管、肺 C.肾、输尿管 D.前列腺、输精管 E.卵巢、子宫 5.有“门”的器官是 A.横结肠 B.肾 C.输卵管 D.气管 E.胃 6.上消化道不包括 A.口腔 B.十二指肠 C.空肠 D.胃 E.食管 7.下消化道不包括 A.盲肠 B.十二指肠 C.回肠 D.结肠 E.直肠 8.对口腔的描述中,错者为 A.向前经口裂通外界 B.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C.口腔二侧为颊 D.口底由黏膜、肌和皮肤组成 E.当上、下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互不相通 9.腭 A.前1/3为硬腭 B.软腭由横纹肌和黏膜构成 C.软腭又称腭帆 D.自腭帆向两侧的弓形皱襞,前方一对称腭咽弓 E.腭垂位于腭咽弓与腭舌弓之间 10.舌 A.为肌性器官,表面被覆黏膜 B.界沟之后为舌根,占舌的后1/3 C.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的黏膜内 D.丝状乳头不含味蕾 E.以上全对 11. 舌肌 A.为舌外肌,受舌咽神经支配 B.属于舌骨下肌群 C.一侧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D.一侧收缩,舌尖偏向同侧 E.受舌下神经支配,为舌内肌

12.牙 A.可分牙冠和牙根两部 B.牙腔内有牙髓 C.牙完全由牙本质构成 D.乳牙和恒牙均有前磨牙 E.牙冠和牙根的表面均覆有釉质 13.5┼表示 A.右下颌第2前磨牙 B.左下颌第2前磨牙 C.右下颌第2乳磨牙 D.左下颌第2乳磨牙 E.左下颌第2磨牙 14 .┼Ⅲ表示 A.右上颌尖牙 B.左上颌尖牙 C.右上颌乳尖牙 D.左上颌乳尖牙 E.左上颌第1前磨牙 15.大唾液腺 A.最大的一对为腮腺,腮腺管开口于舌下襞 B.最小的一对为下颌下腺 C.舌下腺小管也开口于舌下阜 D.3对大唾液腺均有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E.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黏膜处 16.咽 A.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B.鼻咽有梨状隐窝,常为异物滞留处 C.口咽经咽鼓管咽口,借咽鼓管通中耳鼓室 D.喉咽向下移行于喉腔 E.咽隐窝为喉口两侧的深凹 17.食管 A.成人的食管长约 40cm B.食管的第1狭窄距中切牙约 25cm C.食管的第2狭窄在其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D.食管按行程可分3段,其腹段最长 E.食管的第3狭窄位于其与贲门相接处 18.胃 A.中等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和腹上区 B.幽门窦又称幽门部 C.胃底位于胃的最低部 D.幽门管位于幽门窦的右侧部 E.角切迹位于胃大弯的最低处 19.小肠 A.又称系膜小肠 B.分空肠和回肠2部 C.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D.空肠黏膜有集合淋巴滤泡 E.回肠黏膜环状襞高而密 20.十二指肠 A.呈 C 形包绕胰体 B.上部又称球部 C.降部前外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 D.降部于第1~3腰椎的右侧及右肾内侧缘前面下降 E.水平部续空肠 21.大肠 A.各部均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 C.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3 部 D.直肠的会阴曲凸向后 E.

5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时间安排】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鱼类消化管结构。 3、鱼类消化管结构与食性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鱼类消化腺的组成。 2、鱼类消化管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腔和系膜 ◆体腔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由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形成。 * 腹膜壁层、腹膜脏层、浆膜层。肠系膜。 第二节消化管 ◆消化管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 一、口咽腔 ◆口咽腔 ◆齿:骨鱼类的齿、硬骨鱼类的齿、鲤科鱼类的下咽齿及齿式、舌、鳃耙、硬骨鱼类的鳃耙类型、齿的形状跟食性有密切关系 二、食道(食管) ◆构成、作用、特有结构、(银鲳的食道囊)。 三、胃 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 ◆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为五大类: 四、肠 ◆软骨鱼类的肠板鳃亚纲的肠可分出小肠和大肠。 ◆硬骨鱼类的肠分化不明显。 五、幽门垂(幽门盲囊) ◆幽门垂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 六、肛门 第二节消化腺 ◆消化腺鱼类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肝脏、胰脏等,所有鱼类均无唾液腺,而只有粘液腺。 一、胃腺 二、肠腺 ◆肠腺多数鱼类无真正的肠腺,在鲟科鱼类肠内具肠腺。 三、肝脏 ◆肝脏、肝脏的功能 四、胰脏 ◆胰脏是鱼类重要的消化腺。

【教学方法】 血液的组成作简单讲述,组织学有相关内容。 以鲨鱼和鲤科鱼讲解鱼的消化管的组成。 消化腺讲述,以图示的方式,讲清楚结构、位置和机能。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01.口腔齿与咽喉齿;02.消化腺;03螺旋瓣;04幽门盲囊;05食道侧囊;06咽喉齿; 二、填空题 01..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组成. 02.咽齿是着生在____上的牙齿. 03.鲤科鱼类咽齿的_____,______,_____该鱼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04.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05.胃位于食道的____,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____,植食性鱼类的肠较____,杂食性鱼类的肠则_. 07._____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_____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08.鱼类主要的消化腺为_____,_____及_____,所有鱼类都有_____腺. 09.银鱼科的胃型属于_____型,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_____型和_____型. 10.肉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_____齿较_____. 11.硬骨鱼类的口一般开于吻端,依据上,下颌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唇具有协助吸取食物的作用,一般生活在的鱼类具有。 12.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和;消化腺主要有、、和。 13.鱼类取食器官包括、、等,位于内。 14.鱼类消化管由表及里由、、和构成。 15.鱼类的齿按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和二大类,鲤科鱼类具有。 16.胃的近食道处叫,近肠处叫。 17.鱼类扩大消化吸收的构造有、、、。 18.肝脏位于,前端系于上。 19.胆汁来自,它的主要功能是。 20.为不破坏鱼体表,摘取咽骨(下咽骨)观察咽喉齿应由入手。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01..( )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包围的体腔,其中包藏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的腔为腹腔. 02.( )硬骨鱼类的牙齿仅在上下颌上有生长. 03.( )鱼类的肾脏是在腹腔中。 04.( )鱼类的鳔不有腹腔中。 05.(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06.( )鳃耙长在鳃弓朝口腔的一侧. 07.( ) 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大,多具锋利的齿。 08.( )凡是具有口腔齿的鱼类,其咽喉齿亦一定很发达。 09.( )计数鱼类鳃耙数目时,是以第一对鳃弓内侧鳃耙数为准。 10.( )草食性鱼类的肠比肉食性鱼类的肠要长。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功能:摄食,消化吸收,排泄,内分泌消化管:口腔一咽一食管一胃一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一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一肛门 上消化道一口腔一十二指肠,下消化道一空肠以下 消化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第一节口腔口腔借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一、口唇 人中鼻唇沟口角上下唇系带 二、颊 腮腺管乳头一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口口口 二、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或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 腭垂:腭帆后缘游离,其中部分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四、牙上牙弓下牙弓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根据牙的形状和功能:切牙尖牙磨牙 乳牙20个,上、下颌各10个 恒牙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见书 (二牙的形态 牙冠牙根牙颈牙腔或髓腔牙根管牙根尖孔 (三牙组织: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四牙周组织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五、舌 (一舌的形态 舌体舌根舌尖界沟舌盲孔 匚舌粘膜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舌扁桃体 舌系带 舌下阜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襞舌下腺小管开口 (三舌肌 舌内肌:纵肌、横肌和垂直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骨舌肌、茎突舌肌 六、唾液腺见书 (一腮腺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二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三舌下腺位于舌下襞内,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第二节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二、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 ①咽隐窝及其附近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匚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腭扁桃体

中专护理、助产、康复专业《解剖学基础》题库:第5章 消化系统

第5章消化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段消化管不属于上消化道( ) A.从口腔到咽 B.从口腔到胃 C.从口腔到空肠 D.从口腔到食管 2.除口腔外,消化管壁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 ) A.上皮、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B.上皮、固有层、肌层和外膜 C.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和外膜 D.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3.围成咽峡的结构是( ) A.腭垂、两侧的腭咽弓和舌根 B.腭垂、舌扁桃体和舌根 C.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及腭咽弓 D.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 4.∟6 表示( ) A.左下颌第1磨牙 B.左下颌第1乳磨牙 C.左上颌第1磨牙 D. 右下颌第1乳磨牙 5.腮腺导管开口于( )相对应的颊粘膜上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6.下颌下腺的导管开口于( ) A.舌下襞 B.舌下阜 C.舌系带 D.舌扁桃体 7.腭扁桃体位于() A.口腔内 B.口咽部 C.咽隐窝内 D.腭舌弓前方 8.关于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起颅底 B.与鼓室相通 C.下至第 6 颈椎下缘 D.喉咽部下方接喉 9.关于食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颈、胸、腹 3 段 B.具有 3 个狭窄 C.全程均被有腹膜 D.全长约 25cm 10.食管三处狭窄距切牙的距离分别是:( ) A.15cm 20cm 40cm B.15cm 20cm 45cm C.20cm 25cm 40cm

D.15cm 25cm 40cm 11.腔面衬以复层扁平上皮的消化管是( ) A.十二指肠 B.结肠 C.回肠 D.食管 12.中等充盈时,胃大部分位于( ) A.腹上区 B.右季肋区 C.左季肋区 D.左季肋区和腹上区 13.角切迹( ) A.是食管与胃底之间的夹角 B.是胃体和幽门部的分界 C.是胃大弯的最低处 D.是幽门窦和幽门管的分界 14.对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两壁、两口、两缘 B.后壁邻网膜囊 C.属腹膜内位器官 D.大弯侧有一角切迹 15.胃体部的腺称( ) A.贲门腺 B.胃底腺 C.幽门腺 D.胃体腺 16.盐酸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 A.主细胞 B.B.壁细胞 C.杯形细胞 D.帕内特细胞 17.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 ) A.主细胞 B.杯形细胞 C.帕内特细胞 D.壁细胞 18.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 ) A.上部 B.降部 C.十二指肠壶腹 D.水平部 19.胆总管和胰管经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 A.十二指肠上部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水平部 D.十二指肠升部 20.由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向管腔内突起而形成的结构是( ) A.皱襞 B.绒毛 C.微绒毛 D.纤毛

5第五章 相关专业知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章相关专业知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可以判断腹泻患儿脱水性质的检查是 A、血钾测定 B、血钠测定 C、血糖测定 D、血清蛋白测定 E、CO结合力测定 2、生后10日内小儿腹泻补钾时,浓度不超过 A、0.3% B、0.2% C、0.15% D、0.5% E、3% 3、婴儿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 A、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 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C、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D、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E、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关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调整饮食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尽早使用止泻剂 D、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E、加强护理,防止臀红 5、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确诊的主要方法是 A、B超 B、X线 C、血常规 D、粪便常规 E、钡灌肠检查 6、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时,首要的治疗方法是 A、立即手术 B、立即剖腹探查 C、禁食 D、立即使用抗生素 E、胃肠减压 7、下列诊断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便检查红细胞 B、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腹部X线表现为肠袢中度充气扩张 D、必要时可做钡餐或钡灌肠 E、粪便检查出现较多革兰阳性杆菌 8、“对症治疗”是儿童口腔炎护理学的重要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应予以重视。下列关于对症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 B、鹅口疮也可局部涂抹10~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 C、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疱疹净(碘苷) D、溃疡性口腔炎局部涂2.5%~5%金霉素鱼肝油 E、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 9、判断脱水的性质有效的辅助检查是 A、肌张力 B、尿量 C、血钠浓度 D、血压 E、血钾浓度 10、适合补充生理需要量的液体是 A、1:1 B、2:1 C、1:2 D、2:3:1 E、1:4 11、4:3:2液张力为 A、1/2 B、2/3 C、1/5 D、1/3 E、等张 12、腹泻脱水患儿经补液治疗后已排尿,按医嘱继续补液,400ml溶液中最多可加入10%氯化钾 A、6ml B、8ml C、10ml D、12ml E、14ml 13、口服补液盐液体的张力为 A、1/5张 B、1/4张 C、1/3张 D、1/2张 E、2/3张

解剖学试题消化系统考题及答案

解剖学试题消化系统考题及答案 Author and Reviewer

第五章消化系统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系统包括___和___两大部分.. 2、口腔可分为前外侧部___和后内侧部的___两部分.. 3、颏舌肌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___侧;双侧收缩使舌向伸.. 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1组牙称___牙;共有个;第2组牙称___牙;共有___个.. 5、牙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部分.. 6、牙质是构成牙的主体;___覆盖于牙冠的牙质表面; 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7、牙周组织包括___;___和___三部分..

8、消化腺包括___、___和___等大消化腺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9、腭扁桃体位于___和___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10、唾液腺又称口腔腺;主要包括___、___和___三对.. 11、咽是___和___的共同通道;它分为___、和___三部分.. 12、咽腔鼻部的侧壁上有___口;咽腔借此与中耳的___相通.. 13、食管上端约在第___颈椎体下缘平面与___相续;下端连接胃的 ___门..食管依其行程分为___、___和___三部.. 14、胃的入口称___;与___相接;出口为___与___相延续.. 15、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___;小部分位于___.. 16、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___和右则的___两部分.. 17、小肠上接胃的___;下接___;分___、___和___三部..

18、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___;可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19、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___部;它是___和___的共同开口.. 20、十二指肠悬肌的作用是将___固定于腹后壁;也是临床手术中确定___起端的标志.. 21、大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五部分.. 22、结肠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23、结肠和盲肠在形态上有___、___和___三大特征;借此与小肠区别.. 24、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___;下部的凸向前方叫___.. 25、肝大部分位于___和___;小部分位于___..

基础医学复习题-消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上消化道是 ( C ) A.从口腔到食管 B.从口腔到胃 C. 从口腔到十二指肠D.从口腔到空肠 E.从咽峡到十二指肠 口腔(A ) A.经咽峡与咽相通 B.是上、下牙弓和牙龈所围成的空间 C.是唇和颊与牙及牙龈之间的空隙 D.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互不相通E.以上都错 不参与咽峡组成的结构是( D ) A.腭垂(悬雍垂) B.腭舌弓 C.腭帆后缘 D.腭咽弓 E.舌根 牙式∟6 表示( ) A 左上颌第1乳磨牙 B.左上颌第1恒磨牙 C.有上颌第1乳磨牙 D.右上颌第l恒磨牙 E.右上颌第2恒磨牙 牙式+IV 表示( ) A.右下颌第1乳磨牙 B.右下颌第1恒磨牙 C. 左下颌第2乳磨牙 D.左下颌第1恒磨牙 E. 左下颌第1乳磨牙 下列结构含有味蕾,除外( ) A.丝状乳头 B.茵状乳头 C. 叶状乳头 D. 轮廓乳头 E. 软腭、会厌的粘膜内 颏舌肌( ) A.是成对的舌内肌 B.起于颏隆凸,止于舌两侧 C. 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同侧 D.两侧收缩可拉舌向后内 E.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 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 )

B.舌下阜 C.口腔前庭 D. 舌系带 E. 舌盲孔 腮腺( ) A.全部位于咬肌表面 B.腮腺管在颧弓下2横指处可摸到 C. 腮腺管穿颊肌,开口于固有口腔 D.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E.腮腺管经咬肌的深面,开口于口腔前庭 咽 ( ) A. 上借咽峡续口腔 B. 下平第6颈椎上缘处移行于食管 C. 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D. 腭扁桃体位于口腔内 E. 仅是消化道的通路 咽鼓管咽口位于( A.鼻咽的侧壁 B.喉咽的侧壁 C. 咽鼓管圆枕的上方 D.蝶筛隐窝处 E.中鼻甲的后方 咽峡( ) A. 是鼻咽和口咽的分界 B. 是口咽和喉咽的分界 C. 腭垂(悬雍垂)、腭舌弓和舌根所围成 D. 悬雍垂、腭咽弓和舌根所围成 E. 前方有扁桃体窝 咽隐窝( )* A.粘膜深面有咽扁桃体 B.其后方为咽鼓管因枕 C. 咽鼓管咽口位于其后方 D. 容纳腭扁桃体 E.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腭扁桃体( ) A.是粘膜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B.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 C. 在舌根的粘膜内 D. 位于口腔内 E. 不参与咽淋巴环的组成 下列结构位于口咽内,除外( )

第五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知识,熟练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搜寻并探究有关小肠结构特点的信息,解释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3)分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吸收过程,得出它们被消化吸收的部位和条件,最终能概述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模仿实验:观察猪小肠的结构。 (2)尝试与同学合作演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演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吸收的过程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合作活动。 (2)通过思考“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关注饮食习惯,关注健康 二、教学重点: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教学难点:概述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 复习引入:出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点”的复习提示,组织互查互纠。检验复习状况,解决复习中出现的疑问。 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人体消化系统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可以总结成“长、大、薄、酶多、管多”。组织探究: 明确要求-分组搜寻有关小肠结构特点的信息,解释“长、大、薄、酶多、管多”的含义、及它们如何适于消化吸收的,小组完成探究记录。 信息来源提示-P61文字、图3-6小肠绒毛的结构示意图、实验观察(实验示范)、影象资料等。 三、学习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在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后,我们知道人吃进的食物会按照一定的路线消化,现在你能否将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各部位的消化串联起来,描述食物中的各种物质被最终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组织小组活动: 仔细认真地观察分析P63图3-7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上半部分),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