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

(1)从密度的角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下沉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悬浮、漂浮、沉底时,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悬浮: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浮力也等于重力。沉底:物体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浮力、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后漂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2)从力的角度。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后漂浮(此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温馨提示】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微点拨】

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自身重力变小,可承载较多人,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江河行驶到大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③排水量: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3)密度计

原理:根据物体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

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刻度特点为上小下大,上疏下密。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大。

(4)气球和飞艇

①气球和飞艇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等。

②原理:利用空气的浮力,通过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③气球上升过程中,空气的密度逐渐变小,当浮力等于重力时,气球就不再上升了。

④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逐渐减小,会导致气球内气压大于气球外气压,气球膨胀,若

超过了气球外壳承受的能力,气球就要破裂。

(5)煮汤圆

汤圆刚放入水中时,汤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汤圆煮熟时,它的体积增大,浮力也随之增大。汤圆刚放入水中时。

1、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的小球而材质不同的小球,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答案】C

【解析】已知四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图知,四个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甲排<V乙排<V丙

=V丁排由F浮=ρ水V排g可知,四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F乙<F丙=F丁,即所受浮力相等排

的是丙和丁。故选C。

2、一个气球下挂一个铁块置于水中某一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用手轻轻向下推一下气球,那么手离开气球后,气球和铁块的运动情况是()。

A.加速向下运动;B.匀速向下运动;C.减速向下运动;D.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A

【解析】原来金属块和小气球悬浮在水中,浮力等于重力,向下推一下气球,所处的深度增加,由公式p=ρgh知,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气球的体积变小,所以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公式F浮=ρ液gV排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总浮力小于总重力,加速向下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一艘质量为2000t的货轮沉没在主航道60m深的水底。相关部门派出满载排水量为4000t的打捞船进行打捞。经过现场抛探后得知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500m3,决定采用浮筒打捞法(利用充满水的钢制浮筒靠自重下沉,在水下充气将筒内水排出,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进行打捞。若打捞时所用钢制浮筒体积为200m3,浮筒充气排水后的质量为30t。(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1)60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

(2)打捞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3)要成功打捞沉船,至少需要多少个浮筒。

【答案】(1)6×105Pa;(2)4×107N;(3)3个。

【解析】(1)60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60m=6×105Pa

(2)打捞船的满载排水量为4000t,合4×106kg,则打捞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排=m排g=4×106kg×10N/kg=4×107N

(3)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500m3,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500m3=1.5×107N沉船的质量为2000t,合2×106kg,受到的重力为G=mg=2×106kg×

10N/kg=2×107N要成功打捞沉船,至少需要的力为F=G-F浮'=2×107N-1.5×107N=5×106N

设需要n个浮筒才能打捞沉船,则浮筒总重力与打捞沉船需要的力之和等于浮筒的总浮力,即

nG浮筒+F=nF浮浮筒nm浮筒g+F=nρ水gV浮筒

n×30×103kg×10N/kg+5×106N=n×1.0×103kg/m3×10N/kg×200m3解得n≈3,即至少需要3个浮筒才能成功打捞沉船。

1、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答案】A

【解析】A.密度计总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而重力不变,所受浮力大小相同,A正确;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始终漂浮,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不变,水的密度变大,则轮船浸入水的体积变小,所以吃水深度变小,B错误;

C.橡皮泥捏成小船是通过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漂浮的,但橡皮泥的重力不变,C错误;

D.潜水艇靠的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D错误。

2、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50 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 50 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答案】B

【解析】该题与潜水艇类似,鸡蛋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gV 排可知,ρ液不变,V 排减小,则浮力减小;又根据受力分析可知,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综上所述,故选B。

3、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A.F甲<F乙B.F甲>F乙C.ρ甲>ρ乙D.ρ甲<ρ乙

【答案】D

【解析】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所以,F甲=F乙,故AB错误;

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答案】B

【解析】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的模型进行分析。当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模型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来实现的,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现在潜艇模型浸没于水中,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出试管,此时模型的自重减小,模型上浮,故B错,符合题意;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增加,试管内水量适当时,潜艇可能悬浮,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为了保持试管稳定,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

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F甲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答案】C

【解析】因为木棍漂浮,所以F浮=G,所以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又由于 F浮=ρ液gV

排,V排丙>V排乙>V排甲,所以ρ丙<ρ乙<ρ甲。

6、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增加/减少)

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用它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

h1和h2,则h1h2,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上“沾”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偏。

【答案】增加;大于;大;

【解析】密度计不能直立,应增加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用它分别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

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大于h2,因为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浮力等于重力,无论放在任何液体中,浮力都相等,所以深度越深,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

在水中的h1要大于在盐水中的h2。若吸管上沾有许多小气泡会使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变大,

测得排开液体体积偏小,所以测得的密度值会偏大。

7、体积为7×103m3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N(g=10N/kg,ρ海水=1.03×

103kg/m3);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后,潜水艇将上浮,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

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水艇上浮的原因是。

【答案】7.21×107;不变;排出水后,潜水艇的重力小于浮力。

【解析】潜水艇在海水中所受浮力F=ρgV=1.03×103kg/m3×10N/kg×7×103m3=7.21×107N;

将水排出一部分后,由于潜水艇的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故潜水艇上浮;

潜水艇之所以能上浮是因为将水舱内的水排出后,潜水艇自身的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

故上浮。

8、小科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

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肥皂泡沿水平方向被吹出后,由于肥皂泡内气体密度小,

所受浮力大于肥皂泡的重力而上升;随后肥皂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

减小,浮力小于肥皂泡的重力时下降。在火热的夏天,肥皂泡沿水平方向被吹出后,由于空

气的温度高,密度小,与肥皂泡内气体密度相差不多,故肥皂泡受的浮力与肥皂泡的重力相差不大。故肥皂泡先上升再下降的现象不明显。

【解析】浸没在空气中的物体,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下沉;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悬浮。

9、体积为100cm3的一个形状不规则物块,重为1.6N,放在密度为1.0×103kg/m3的水中(g 取10N/kg)。求:

(1)通过计算说明物块下沉的原因?

(2)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容器中的水深15cm,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3)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多大?

【答案】(1)见解析(2)1.5×103Pa (3)0.6N

【解析】(1)物块的体积V=100cm3=1×10-4m3,当物块浸没在水中,则物块所受的浮力F浮=G

3kg/m3×10N/kg×1×10-4m3=1N,比较可知F浮

容器中的水深15cm,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15×10-2m=1.5×103Pa;(3)物块在容器底静止时,其受到的支持力F支=G-F浮=1.6N-1N=0.6N;因为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F支=0.6N。

1、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克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克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g=10N/kg)( )

A.悬浮,1.0×103kg/m3

B.漂浮,0.95×103kg/m3

C.下沉,1.2×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精=m排酒精g=64×10-3kg×10N/kg=0.64N,根据F

3kg/m3×10N/kg)=8×10-5m3,排开浮酒精=ρ酒精gV排酒精,得V物=V排酒精=F浮酒精/ρ酒精g=0.64N/(0.8×10

水的体积V排水=m排水/ρ水=76×10-5kg/(1×103kg/m3)=7.6×10-5m3,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在水中漂浮。因为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物块的重力等于浮力(排开水的重力),故m物=m排水=76g=0.076kg。ρ物=m物/V物=0.076kg/8×10-5m3=0.95×103kg/m3。

2、一支密度计在水中和酒精中读数不等,则它受到的浮力( )

A.在酒精中大

B.在水中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同一支密度计虽然读数不同,在水中和酒精中均漂浮,根据物体漂浮可知,浮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3、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

B.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D.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西瓜漂浮在水面上,ρ西瓜<ρ水;李子在水中下沉,ρ李子>ρ水,所以,ρ李子>ρ西瓜,A错误;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B错误;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处深度h变大,根据p=ρgh可知,所受水的压强变大,C错误;李子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李子本身的体积,不再变化,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所受水的浮力大小不变,D正确。

4、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小

B.木头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C.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答案】C

【解析】因为石头所处的深度比木头所处的深度大,所以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大;因为木头漂浮,所以木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石头沉底(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故C正确。

5、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N,木块重力为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N.(g取10Nkg)

【答案】15;9;6。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1=9cm;由于从9cm 到16cm,木块一直处于漂浮,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当水面的高度为16cm时细线刚好张紧,线的拉力为零;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面的高度为22cm;所以木块的高度:L=9cm+(22cm﹣16cm)=15cm=0.15m;则木块的体积:V木=S木L=0.01m2×0.15m=1.5×10﹣3m3,

木块全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为: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5×10﹣3m3=15N。

(2)由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900Pa,则木块的重力与水向上的压力(浮力)平衡,所以,木块重力:G=F向上=p向上S=900Pa×0.01m2=9N;

(3)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F拉=F浮﹣G=15N﹣9N=6N。

6、一重为0.6 N的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为N,甲的密度(选填“>”“<”或“=”)乙的密度。

【答案】0.6;<;

【解析】鸡蛋在甲液体悬浮,受到甲液体的浮力F甲=G=0.6 N,鸡蛋在乙液体漂浮,受到乙液体的浮力F乙=G=0.6 N,所以F甲=F乙,根据F浮=ρ液V排g,V排甲>V排乙,所以ρ甲<ρ乙。

7、小科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半径为3cm、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A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得其重力为N,他用手竖直向上轻轻托起小球,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

(2)他又将小球A缓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小球受浮力作用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当小球顶部距水面7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9N,如图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

(3)为进一步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小科自制了薄壁实验箱,左右分别是柱形箱B和C,B 箱下部有一圆孔与C箱相通,他将上下表面是橡皮膜的透明空心立方体M放在圆孔上紧密接触,并向B箱中加入适量的水使M浸没且沉在箱底,如图丙。现往C箱加水至与M下表面相平时,M下表面橡皮膜(选填“受到”或“不受”)水的压力作用;继续向C箱中加水至M上下表面橡皮膜形変程度相同时,则M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再向C箱中加一定量的水,M上下表面形变程度如图丁,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这就是浮力产生的真正原因。(4)同组小卢同学根据第(2)小题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第(3)小题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巧妙地计算出图乙中小球A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是N。(圆面积公式S=πr2,取π=3)

【答案】(1)3.0;小;(2)上;1.1;(3)不受;相等;大于;(4)2.15。

【解析】(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示数为3.0N,则实心小球A的重力为

3.0N;他用手竖直向上轻轻托起小球,此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拖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可知:F=G﹣F托;所以,托力变大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小;(2)将小球A缓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此时物体受到浮力与竖直向上轻轻托起小球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所以则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根据称重法,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G﹣F=3.0N﹣1.9N=1.1N;

(3)图丙中,C箱加水至与M下表面相平时,由于M下表面橡皮膜与C箱中的水面相同,根据p=ρgh受到的压强为零,则它不受水的压力作用;

由于橡皮膜形変程度表明它的受力情况;所以当M上下表面橡皮膜形変程度相同时,说明M 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再向C箱中加一定量的水,如图丁中下表面形变程度明显大于上表面形变程度,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这就是浮力产生的真正原因。

(4)由(2)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为1.1N,则半个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0.55N,如图所示:

F浮′=F向上﹣F向下,则小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向下=F向上﹣F浮′=ρghS﹣0.55N

=ρghπr2﹣0.55N=1.0×103kg/m3×10N/kg×(0.07m+0.03m)×3×(0.03m)2﹣0.55N=2.15N。

8、如图甲,将一重为8N的物体A放在装有适量水的杯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浸人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4/5,此时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20cm。如果将一小球B用体积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于A下方后,再轻轻放入该杯水中,静止时A上表面与水面刚好相平,如图乙。已知ρ=1.8×103g/m3,g=10N/kg。求:

(1)在甲图中杯壁上距杯底8cm处O点受到水的压强。

(2)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

(3)物体A的密度。

(4)小球B的体积。

【答案】(1)在甲图中杯壁上距杯底8cm处O点受到水的压强为1200Pa。

(2)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8N。

(3)物体A的密度为0.8×103kg/m3。

(4)小球B的体积为2.5×10-4m3。;

【解析】(1)根据图求出O点的深度,利用p=ρ水gh即可求出O点受到水的压强。

O点的深度h=20cm-8cm=12cm=0.12m,则p O=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2)根据漂浮即可求出物体A受到的浮力;因为A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G A=8N;

(3)根据F浮=ρ水gV排得出物体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已知浸人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4/5,据此求出物体A的体积,根据G=mg=ρVg算出A的密度;根据F浮=ρ水gV排得:V排=F浮/ρ水g=8N/(1.0×10³kg/m³×10N/kg) ==8×10-4m3;已知浸人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4/5,则物体A的体积V A=V排=×8×10-4m3=1×10-3m3;根据G=mg=ρVg可得A的密度:ρA=G A/V A g==0.8×103kg/m3;

(4)根据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水gV排得出木块AB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总体积;总体积减去A的体积,就是B的体积;图乙中A、B共同悬浮:则F浮A+F浮B=G A+G B根据F浮=ρ

gV排和G=mg=ρVg可得:ρ水g(V A+V B)=G A+ρB gV B,代入数据可得,V B=2.5×10-4m3。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为200cm²,容器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个由阀门K控制的出水口,物体A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悬挂放入水中静止,此时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线受到的拉力为12N,容器中水深为18cm。已知,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N,细线断裂后物体A下落过程不翻转,物体A 不吸水,g取10N/kg。

(1)求物体A的密度。

(2)打开阀门K,使水缓慢流出,问放出多少kg水时细线刚好断裂?

(3)细线断裂后立即关闭阀门K,关闭阀门K时水流损失不计,物体A下落到容器底部稳定后,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1)2×103kg/m3(2)0.3kg (3)1.75×103Pa

【解析】(1)F浮=ρ水g V排=1.0×103kg/m3×10N/kg×4/5×(0.1m)3=0.4N。对物体受力分析得,物体A的重力G=F+ F浮=12N+8N=20N,物体A的质量m=G/g=20N/10N/kg=2kg,物体A的密度ρ物=m/V物=2kg/(0.1m)3=2×103kg/m3。

(2)细线刚好断裂时,根据物体受力分析得,F浮'=G-F'=20N-15N=5N,物体原来浸入水中的深度h=4/5×0.1m=0.08m,物体现在浸入水中的深度h'=F浮'/(ρ水gS 物)=5N/[1.0×103kg/m3×10N/kg×(0.1m) 3] =0.05m。水下降的深度Δh=h-h'=0.08m-0.05m=0.03m。放出水的质量m放=ρ水(S容器-S物)Δh=1.0×103kg/m3×(200×10-4m²-0.01m²)×0.03m=0.3kg。(3)细线断裂后,物体A下落到容器底部稳定后,液面上升的高度

h''=

3

42

11

(0.1)

22

20010

V m

S m

-

=

=0.025m。物体A下落到容器底部稳定后水深h水

=0.15m+0.025m=0.175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75m=1.75×103Pa。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2、【实心物体的沉浮情况】 3、沉浮现象 (1)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2)物体悬浮,在水中可以静止在任何位置。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 运动状态 向上运动 静止在液面上 静止在也体内任意深度处 向下运动 静止在容器底部 条件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F 支 = G ρ液与ρ物的关系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V 排与V 物的关系 V 排=V 物 (未露出水面前) V 排

(3)物体下沉,最终沉人水底。 4、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①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最大值。当 F 浮 > G 时,物体在重力和 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液体中向上运动——上浮,随着物体不断上升,物体将有一部分体积开始露出液面,物体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减小,一直减小到F 浮 = G ,物体就不再上浮并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知,物体上浮是由不平衡状态演变为平衡状态的过程. ②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F 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浮沉条件的基本原理 物体的浮沉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浮或下沉现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从而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浮沉条件可以通过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来判断。 二、浮沉条件的判断 1. 原理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2. 浮沉条件的判断标准 浮沉条件的判断标准是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 若浮力>Fg(物体的重力),则物体浮起; - 若浮力=Fg,则物体悬浮; - 若浮力

避免下沉事故的发生。 2. 水下潜艇的浮沉原理及应用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通过调整潜艇内外的水的重力和浮力的平衡来控制潜艇的浮沉状态。通过控制潜艇内部的水的排放和注入,可以改变潜艇的浮力,从而实现浮起或下沉。 3. 石油钻井平台的浮沉原理及应用 石油钻井平台需要在海洋中进行钻井作业,而钻井平台本身的重量较大。为了保证钻井平台的浮起,可以在平台底部设置空腔,通过控制空腔内的水的排放和注入来调整平台的浮力,从而实现浮起或下沉。 4. 飞机的升降原理及应用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需要通过调整机翼的升力和重力的平衡来控制飞机的升降状态。通过改变飞机机翼的角度和速度,可以改变机翼所受的气流压力,从而调整飞机的浮力,实现升降。 5. 气球的浮沉原理及应用 气球的浮力是由于气球内部的气体比外部气体轻而产生的。通过控制气球内部气体的体积和压力,可以调整气球的浮力,实现上升或下降。 四、总结

4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其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与重力和浮力大小的关系 (物体可静止于液面下方任一处) 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物体的运动情况 (2)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3)物体的浮沉情况归纳

理解:对ρ物的理解 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因此对于实心物体,可以直接根据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对于空心物体,应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比较来判断,不能直接用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温馨提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上浮,直至漂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底;当ρ液=ρ物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可以悬浮在液体内。 二、浮力的应用 1、增大或减小浮力的方法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由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决定。因此,改变浮力大小也可以从这两个因素出发。 (1)增大浮力的方法:∶增大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如往水中加入盐;∶增大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如将物体做成空心或船形等。 (2)减小浮力的方法:∶减小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如在盐水中加清水;∶减小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如飞艇降落时,通过将辅助气囊中的气体放出,使飞艇排开空气的体积减小。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空心法"增大浮力 ∶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铁片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的水变多,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排水量: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满载时有F浮=G排=m排g,其中
m排=m船+m货。 知识拓展:轮船吃水线的变化 同一轮船无论是在海里还是在河里行驶,都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轮船的重力不变,所以轮船所受的浮力不变。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液gV排知,当轮船从河水中驶入海水中时,V排变小,轮船应该上浮一些,即轮船的吃水线下降;当轮船从海水中驶入河水中时,V排变大,轮船应该下沉一些,即轮船的吃水线上升。 (2)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 工作原理: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潜水艇两侧有水舱,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知识集结 知识元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知识讲解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漂浮:F浮=G 下沉:F浮<G 沉底:F浮+N=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②ρ物=ρ液,悬浮③ρ物>ρ液,下沉 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空气的密度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此外,轮船、气球、飞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条件的原理而设计的。 例题精讲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例1. (2019∙安丘市二模)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A、B、C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且A、C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B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B.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C球 C.如果把A、C两球对调,A球在乙液体中可能下沉 D.A、C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 例2. (2019∙商丘二模)如图所示,A、B、C体积相同。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的浮力大于B、C所受浮力 B.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小于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B所受的浮力 D.A、B所受的浮力相等且大于C 例3. (2019∙开封一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烧杯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沉底,两液面相平。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 (1)从密度的角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下沉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悬浮、漂浮、沉底时,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悬浮: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浮力也等于重力。沉底:物体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浮力、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后漂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2)从力的角度。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后漂浮(此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温馨提示】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微点拨】 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自身重力变小,可承载较多人,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江河行驶到大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③排水量: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3)密度计 原理:根据物体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 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刻度特点为上小下大,上疏下密。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大。 (4)气球和飞艇 ①气球和飞艇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等。 ②原理:利用空气的浮力,通过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③气球上升过程中,空气的密度逐渐变小,当浮力等于重力时,气球就不再上升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为题,我们将探讨物体浮沉的原理、条件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原理 物体的浮沉是由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而物体的重力是指物体本身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则物体会下沉;如果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则物体会浮起。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能够浮起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因此,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3. 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

越大。 4.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物体浮沉的应用 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 1. 船只的浮沉:船只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浮沉的原理和条件。船只的结构和形状要能够确保船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得船只能够浮起在水面上。同时,船只的体积要足够大,以增加浮力,使得船只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和乘客。 2. 潜水艇的浮沉:潜水艇可以通过控制舱内的浮力和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控制。当潜水艇想要浮起时,可以向外排放部分舱内的水,减小潜水艇的密度,使其受到的浮力增大,从而浮起;当潜水艇想要下潜时,可以向舱内注入水,增加潜水艇的密度,使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从而下沉。 3. 气球的浮沉:气球是利用气体的浮力原理制作而成的。气球内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气体,使得气球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从而使得气球能够浮起。通过控制气球内气体的数量,可以控制气球的浮沉,实现上升或下降。

中考物理培优(含解析)之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专题07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03期)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浮或沉决定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①.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 ②当F浮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 物体浮沉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状态。当物体的浮力大于或等于重力时,物体浮起;当物体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物体浮沉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形状。以下是物体浮沉的一些条件: 1. 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浮起;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处于浸泡状态。 2. 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也是影响浮沉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坚果浮在水上是因为坚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同样是坚果,但如果浸泡在重质液体中,由于液体的密度大于坚果的密度,坚果将下沉。 3. 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其浮沉状态。当物体的形状不规则时,例如一块石头,其浮沉将受到挤压和液体的阻力的影响。相比之下,规则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或圆柱体,更容易测量其浮沉状态。 物体浮沉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 1. 力学原理验证:物体的浮沉状态是力学原理的基础。通过设计实验,例如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浸泡在不同液体中观察其浮沉状态,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有

效性。 2. 潜水设备设计:潜水设备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中物体的浮沉状态。例如,潜水艇的浮沉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压水室内的水的压力来调整潜水艇的浮力,从而实现潜水或浮起的目的。 3. 船舶设计与航行:物体浮沉的理论也应用于船舶的设计与航行。通过合理设计船体的结构和重心位置,可以使得船只在不同的荷载条件下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浮沉状态,确保安全航行。 4. 水下工程:在水下工程中,需要对物体的浮沉状态进行精确的控制。例如,海上油井的装置可以通过调整装置的浮力来进行水下钻井操作。另外,在水下工程中,需要对物体的浮力进行精确计算,设计符合工程要求的浮力系统。 5. 水上娱乐:浮力的应用也常见于水上娱乐项目中。例如,浮力驱动的游乐设备,如游泳圈、充气床等,使得人们可以在水面上舒适地休闲娱乐。 6. 矿山工程:物体浮沉的概念在矿山工程中也有应用。例如,通过测量巷道或坑道中的水位,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流动情况,从而指导矿山的排水处理和安全生产。 总之,物体浮沉是液体力学的重要概念,其条件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形状。

浮沉条件及例题

物体的沉浮条件 1 . 物体的沉浮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 (F G 浮>)——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F G 浮=)——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F G 浮<)——物体下沉。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因为 F gV 浮液排 =ρ,物体重力 G gV 物物物 =ρ,又因为是全部浸入,V V 排物 =,于是有: 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上浮>>ρρ, 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悬浮 ==ρρ, 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下沉 <<ρρ。 (说明: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液体中的两种运动过程,上浮的最终结果是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有 G F =浮;下沉的最终结果是物体沉底, G F F =+支浮) 2.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通过牙膏皮实验已证明,实心的牙膏皮沉入水中,空心的浮于水面,由此可见我们要使 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如把木头挖成空心的独木舟,可以减小自身的重力,多装货物,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再有用钢铁做成轮船,也是根据这一道理。 (2)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①轮船: 钢铁制造的轮船是“空心”的,使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浮在水面。 (注意: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根据轮船的排水量可以求出轮船受到的浮力 货船排水排水浮G G g m G F +===) 。 ②潜水艇:钢铁制造的潜水艇也是“空心”的,在水中时船排水 V V =不变,则浮力不变,潜水艇的上浮、下潜和悬浮是通过对水舱充水和排水,达到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③气球和飞艇: 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或飞艇中,靠气囊内的气体密度小于球外空气密度F G 浮>而上升。通过改变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④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 F G 浮=)这一原理而制成的。密度计在任何液体里都呈漂浮状态,据浮力公式, 计排液浮G gV F ==ρ,显然液ρ大时,排V 小,密度计露出部分大,反之液ρ小时,排V 大, 密度计露出部分就小。因此密度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密上疏,刻度值是自上而下增加的,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的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0.8”表示该液体密度是 081033./⨯kg m 。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边长为10厘米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它的密度 ρ木 为06103 .⨯千克/米3,静止在装有足量水的容器中,且上下底面与水面平行。(取g=10牛/千克)求: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0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核心考点精讲】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所受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①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浮G F >,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此时物浮G F =; ③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浮G F <,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此时物支浮G F F =+。 (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①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②如图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悬浮。 ③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物液ρρ<,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原理: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使内部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密度计 ①原理: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②特点:测量液体密度时浸入待测液体的体积越大,待测液体密度越小。 【必刷题型精练】 1.(2022•玉林中考)如图所示,新鲜鸡蛋沉在盛有纯水的容器底部,若要其上浮,可加(已知ρ 酒精 <ρ 植物油 <ρ 纯 水 <ρ 浓盐水 )(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纯水 D .浓盐水 2.(2022•牡丹江中考)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浮时,若要上浮需向水舱充水

B.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D.上浮过程中,水对艇外底部压力不变 3.(2022•淄博中考)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4.(2022•日照中考)成语“沉李浮瓜”的意思是吃在冰水里浸过的李子和瓜,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李子在水里下沉,瓜浮在水面”,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李子的质量大于瓜的质量 B.李子的体积小于瓜的体积 C.李子受到的重力大于瓜受到的重力 D.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大于瓜的密度 5.(2022•内蒙古中考)某同学用铅笔、细铁丝制作了一支简易密度计,他将密度计先后插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中。当密度计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较小 C.乙容器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较小 D.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较大 6.(2022•北京中考)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质量m和体积V如下表所示。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释放,在其稳定后,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甲乙丙 m/g304054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解析版)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三口中学黄世华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沉条件应用。(重难点)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悬浮、下沉的物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有什么关系?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只受重力和浮力。 讨论 一个悬浮在水中的实心均匀物体,把它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后,大块将怎样?小块将怎样?答案:大小不同的两块物体都将悬浮,因为物体悬浮在水中,说明物体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后,构成物体的材料不变,密度不变,也就是说,大小不同的两块物体密度跟原来物体密度相同,等于水的密度。 知识点二 浮沉条件应用 1、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 ①物体的浮沉情况是由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决定,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②要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有三种方法:一是只改变物体的重力;二是只改变物体的浮力;三是同时改变浮力和重力。 2、轮船是利用空心的道理 ①轮船做成空心,以增大轮船排开水的体积,以增大轮船受到的浮力,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②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思考 为什么排水量表示此船满载时,货物质量和船身质量之和? 因为轮船漂浮 F浮=G 所以 m排g=m船g+m货g m排=m船+m货 3、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潜水艇排水,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潜水艇上浮;潜水艇充

水,重力增大,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 下沉 。 4、气球和飞艇是利用空气浮力升上天空的 讨论 如图,向水中加盐,鸡蛋未露出液面前,受的浮力大小怎样变化?重力大小又怎么变化? 答案:根据公式F 浮=V 排ρ液g ,向水中加盐,鸡蛋未露出液面前V 排 不 变 ,ρ液 增大 ,浮力F 浮 增大 ;重力大小始终 不变 。 练习 1、如果轮船从河里驶进大海,G 不变 , F 浮 不变 ,(填“变大”“变小”“不变”),是 上浮一点,还是下沉一点 上浮一点 。 2、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 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同一支密度计在甲、乙液体 中静止时如图,请判断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的浮力大小关 系,以及甲、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 3、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求该木块的密度。 解:因为木块漂浮F 浮=G V ρ水g=Vρ物g ρ物= ρ水 ρ物= 0.75×103㎏/m3 课时同步检测 基础检测 1、如图所示,将一支质量为150g 、体积为1.8×10-4m 3 的物体,用 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8 N ,物体受到的重 力为 1.5 N ,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下沉” 或“悬浮”),待其静止后,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增大 。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g 取10N/kg ) 【解析】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 V 排ρ液g=1.8×10-4m 3×1.0×103kg/ m 3×10N/kg=1.8N 物体受到的重力: G=mg=0.15kg×10N/kg=1.5N 因为浸没时F 浮>G ,所以松手后物体将上浮,静止后漂浮,由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水的深度将增大,根据P=ρgh ,水的密度不变,水深度增加,所以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大。 2题 1题 1题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完整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判断物体的浮与沉。 重点难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57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物体的四种状态和四种状态下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自学检测】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即V排=V物。 2.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即V排<V物。 3.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做变速运动(填“变速”或“匀速”)。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1.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

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1)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2)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悬浮在液体内任何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F浮__=__G物。 (3)当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 (2)悬浮时,有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 ρ物。 液= (3)下沉时,有F浮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最终沉底。 (4)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 3.演示实验:盐水浮鸡蛋P57图-2,观察鸡蛋在容器中的位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例题分析 例1:煮饺子时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饺子会沉到底部,但过一会饺子浮到水面上来,请你利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生饺子沉在锅底,因为生饺子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所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主要围绕物体的沉浮原理和条件展开讲解,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2)掌握物体沉浮的条件; (3)理解物体沉浮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体沉浮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2)如何搭建适当的实验; (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板书、投影等方式,对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常见实验和问题进行讲解。 2、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来发现物体沉浮的规律。

3、实验法: 通过搭建适当的实验来验证物体沉浮的规律。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简单的实物或图片展示,导入物体的沉浮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规律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路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1)通过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介绍物体的浮力、重力等概念。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明确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及其关系。 第三步:探究物体沉浮的条件 (1)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沉浮条件的变化,探究物体的密度、重力、浮力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其规律。 第四步:实验验证物体沉浮规律 (1)在实验室里搭建物体沉浮实验桌,让学生了解在液体中物体的沉浮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来加强学生对物体沉浮规律的理解。 第五步:探究物体沉浮的应用 (1)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体沉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总结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准备 (1)PPT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物体沉浮实验室设备; (3)板书、荧光笔等教学工具。

初中物理_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推理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环节:问题——猜测—合作交流—结论,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准备认识基础。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与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示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克服策略: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初步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制作POWERPOINT【教学过程】 新授 一、研究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 物体的沉浮现象,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下沉 改变液体密度 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探究过程一: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及答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 1、 (2019杭州.八上期中) 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m2,高5m,密度0.7×103kg/m3。 (g=10N/kg) (1)未向池内缓慢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2、 (2019.八上期中)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2, g取10牛/千克) 3、 (2018余姚.中考模拟)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15米深的水池中(水池面积很大,达几百平方米)提起底面积为200厘米2,高2米的圆柱形实心物体,已知该物体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力F作用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牛,问: (1)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多少牛?

(2)物体浸没水中时匀速拉动绳子,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牛?(不计摩擦及滑轮重) (3)物体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提起时,经多长时间绳子被拉断?(取g=10牛/千克) 4、 (2019宁波.中考模拟) 如图甲所示的柱状容器底部放有一个体积为600cm3的长方体物块(物块与容器底部不密合),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测得容器底部受到物块的压力F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将加入水的总体积V 总 和对应水的深度h记录在下表中。 V 总 /cm3160 320 480 640 800 960 h/cm 8 16 24 31 35 39 (1)结合图乙和表中数据分析,当加入水的总体积V 总 =640cm3时,物块处于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2)图乙中h 2 =________cm。 (3)物块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大? (4)如果图乙中F 2 =1.2N,则该物块的重力是多少?容器内不加水时,物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大? 5、 (2019温州.中考模拟) 在一个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沙中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图).自然环境下持续观察,最终可以发现烧瓶的浮沉情况怎样?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6、 (2017湖州.中考模拟) 如图甲所示,室温下一小木块(ρ 木<ρ 水 )漂浮在一定 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小红同学往该饱和石灰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3.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用木棒的一端缠绕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不同的液体中,会呈竖直漂浮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棒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密度计的重力等于水对它的浮力 B.木棒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说明该液体密度越小 C.读数时需用手扶住密度计 D.木棒越细,测量误差越小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 A>F B>F 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ρC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5.一重为0.6 N的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为 N,甲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密度。 6.经测量,某水上运动项目使用的长方体水上标志物的质量为100 kg,体积为0.2 m3,则它的密度为kg/m3。它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N。(g取10 N/kg) 7.将密度为0.9×103 kg/m3、体积为V的冰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无水溢出),冰块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V =V;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总质量不变),容器 露 中的水面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8.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其中(选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9.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用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块质量为60 g、密度为1.5×103 kg/m3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然后把图钉或者螺母、沙粒等当“货物”装进去,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最后是小华同学造的小船以装载了100 g的“货物”获胜,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1)这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小华“造”的小船装载100 g货物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上面的计算,说一说用钢铁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

物体的沉浮及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

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 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 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训 单选题: 1、 (2019乐清.八上期中) 将一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1,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 甲 ;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 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 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 ;如果改用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也 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3 ,杯底对桌面 的压强为p 丙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 p 1= p 2 p 甲 >p 乙 B . p 2 > p 3 p 甲 =p 丙 C . p 1= p 3 p 乙 >p 丙 D . p 1 < p 3 p 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