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与地震概述

洪涝与地震概述
洪涝与地震概述

自然灾害导论论文

洪涝与地震概述

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形成条件: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造成一定的损失(社会属性)

特点:

复杂性: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某种灾害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

周期性:相同事件相隔一段时间重复发生。

突发性: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的前兆或严格的规律可循,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多因性: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处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群发性: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多个灾害相伴发生。

潜在性:自然灾害的孕育有一个过程。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分类: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可分为:

天文灾害:陨星、太阳活动、超新星爆发、卫星凌日等。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寒潮、台风、风沙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

水文灾害:河流泛滥、凌汛、赤潮、海啸等。

生物灾害:禽流感、病虫害、生物入侵、鼠害、草害、蛇灾等。

危害:(大的方面)

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人畜伤亡、环境恶化、设施损坏、社会次序混乱

中国的自然灾害:

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威胁大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频发,山区面积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危害造陆,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经济活动普遍存在

我国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危害次之的是地震。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地震危害最为严重

下面简要讨论中国的主要灾害洪涝和地震。

洪涝:

洪水:

含义: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雨涝:

含义: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两者关系: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称为洪涝灾害。

例子: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1)危害:受灾人口多,受灾面积大,倒塌房屋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2)特点: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3)成因: ①夏季风强,雨季来得早、降水持续时间长、雨量大。②地势低平,泄洪能力弱。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④围湖造田,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①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支流多,集中于北侧,同时进入雨季,洪水集中。

③河流干流落差小,流速缓;河道淤塞,泄水不畅。

④围湖垦田,使湖泊调蓄能力低。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治理措施:

① 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②中游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③下游开挖入海新水道。

地震:

含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例子: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据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900亿[1]

灾害: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在调查的56112个各类岩土工程灾害点中,滑坡灾害28738处,占灾害总数的51%;崩塌灾害9421处17%泥石流灾害4788处,占8%;地面塌陷2698处,占5%:地裂缝1576处,占3%;不稳定斜坡8891处,占16%。每年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3]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强烈地震可能使桥梁断裂、路面开裂下陷、铁路扭曲、电缆拉断、管道破裂,也可能使发电厂、变电站、水库、大坝、配气站、油库、自来水厂、电信局、电视台、

电台等要害部门遭到破坏。从而使现代化的城市瘫痪。地震时,由于电线短路、煤气泄漏、油管破裂、炉灶倒等原因,往往造成火灾、爆炸等并发灾难[2]

危害:

直接危害:

地震引起地表运动,造成多方向的振动,导致地面产生裂缝、断层、坍塌,直接引发道路路面开裂、塌陷,桥梁桥面断裂、桥墩损坏,房屋倒塌、产生裂缝,地基液化、滑移。同时还会导致森林植被的损坏,引发水土流失等。

间接危害:

山体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作整体或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物理地质自然现象。在地震或余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坡[5]。滑坡的发生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人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滑坡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岩土工程灾害。它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有开阔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和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降雨,者缺一不可。在开阔陡峻地区,如果岩石易风化并堆积了较厚的残坡积层或人工堆积了较厚的松散物质,在暴雨之后,往往形成泥石流

防治:公路在地震中的破坏多缘于路基的损坏,其防护应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平原地区路基的防震措施应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带修筑路基;在软弱地基上修筑路基时,要注意鉴别地基中可液化砂土、易触变黏士的埋藏范围与厚度,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严格控制路堤压实,特别是高路堤的分层压实;注意新老路基的结合;尽量采用粘性土做填筑路堤的材料,避免使用低塑性的粉土或砂土;加强桥头路堤的防护工程。

2.山岭地区路基的防震措施

沿河路线应尽量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的地段;尽量减少对山体自然平衡条件和自然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挖方边坡高度,并根据地震烈度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在山坡上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半填半挖路基,如不可能,则应采取适当加固措施;在7度烈度区及以上,挡土墙应根据设计烈度进行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地震次级危害的防治

滑坡防治措施

地震滑坡治理工程可分为减滑工程和抗滑工程两类。减滑工程目的在于改变滑坡的地形、土质、地下水等状态,就是改变其自然条件,而使滑坡运动停止或缓和;抗滑工程则在于利用抗滑的工程建筑来支挡运动的全部或部分滑坡,减轻或免于地震滑坡灾害。

我国地震多发且震动剧烈,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对于灾害的防治手段,不同部位措施不同。对公路来说,要加强路基排水,避免建设在柔软的土质上;对桥梁来说,要加强桥墩基础的强度和桥体连接处的强度;对于一般的建筑来说,要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要合理设计防震缝,建设多道抗震防线,增加整个结构的延性和稳定性;对于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可以采用加固

和疏导的方式防治。总的来说,我国地震引发的灾害多,防治手段日趋成熟,但还有待发展。

同时我们的近期学习和研究发现上述表面上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种种自然灾害, 实际上在时间、空间、强度及成因上存在明显的共生规律。

内陆地震集中发生于干旱活动期峰值年份附近

大地震发生前多有严重干旱发生, 而震后又多发雨涝

而地震当天及震后, 震中区附近亦出现“大风雨经旬, 平地

水深数尺, 田禾浸水中, 臭气冲天, 瘟疫盛行”的惨景

程度和范围的旱情记载, 约占总数的94 % , 可见内陆区旱震现象较为普遍

洪涝和地震是中国常见的两种自然灾害,笔者从灾害的含义、危害、特点、防治等方面阐述这两种自然灾害,希望带给读者启示。

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概论

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概论(波阻抗、岩性反演处理技术) 一九九八年九月 辽河油藏工程培训班材料 编写人:钟俊

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概论 前言 一.反演的概念、目的 二.反演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三.反演的基本方法 四.反演的限制条件 五.反演的基本流程 六.反演实例

前言 地震、测井、钻井是石油工作者认识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虽然测井、钻井仅能提供井孔附近的有关信息,尤其是有关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信度、准确性,能确切地指出含油气层的位置,定量化分析与储层、油藏有关的参数。然而一个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的设计、实施、调整仅靠测井、钻井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虽然远远不及测井、钻井,但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从光电记录、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二维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成像的准确性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地震资料包含大量地下地质信息,覆盖面积广,具有三维特性,所以这项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如何进行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如何进行油藏、含油气层的预测? 这些问题促使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开发应用了一系列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如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AVO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的长处,使人们对地下储层、油藏的研究从点到面、从二维到三维、从三维可视化研究到油藏动态监测、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研究,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

地震概论答案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 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在洛杉矶市发生里氏6.6级地震。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三) 日本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活跃,碰撞频繁,所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日本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日本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三国地震灾害的不同特点 (一)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大陆地区中,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2%,其中有136个城市分布在上述地区,约占全国城市的 45%。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陆地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从地震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呈带状展布,被称为地震带。且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除了东北(日本海西)和东海一带中深源地震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大陆东部震源更浅,多在10-20km左右。 (2)时间分布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跃期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能量积累阶段、能量大释放阶段和能

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及其研究综述

No.13,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2010年第13期 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及其研究综述 冯 微 (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通过研究利用初至波走时的层析反演方法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提供近地表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进一步为静校正或浅层工程勘探服务。 关键词:速度建模;层析成像;初至波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198(2010)13 0368 01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在地表激发和接收地震波,再对地震波作分析处理以及解释而得到地下构造信息和岩性信息的一种方法。在整个地震勘探过程中,精确的求取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直是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在地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地表速度的横向剧烈变化会严重影响中深层目的层的成像效果。近地表速度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到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的质量以及静校正的精度等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和最终的勘探成果。 1 地震面波及波形反演 利用面波进行结构反演一直是了解地球介质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面波理论和面波反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陈蔚天和陈晓非(2001)提出了一种求解水平层状海洋-地球模型中面波振型问题的新算法,它简洁、高效,彻底消除了高频情况下数值计算的精度失真问题。张碧星等(2000,2002)对瑞利波勘探中 之字形频散曲线形成的物理机理和多模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诸波模的传播特性及相互关系,以及地表下低速层介质的位置、厚度及其它参数对 之字形频散曲线的相互影响.在面波反演理论方面,朱良保等(2001)通过保角变换,把面波群速度的反演变成了球谐系数的线性化反演,使其计算速度快,等值线光滑,构造界限清晰。众多研究者根据从面波资料求出的频散曲线,对不同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作了反演,揭示了横向结构差异的广泛存在。 根据走时反演地下结构是获取结构信息的经典做法。刘伊克等(2001)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的初至走时数据,利用最小平方与QR分解相结合的算法,在三维空间重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模型。同时,采用分形算法克服了初至波波形差异以及折射波相位反转导致的拾取误差,实现了三维初至拾取的大规模全自动化运算。李录明等(2000)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方法.它利用地震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层析反演方法具有的纵、横向变速优势,实现适应速度任意变化的复杂表层模型反演。 在利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反演地下结构方面。钱辉等(2001)对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结构速度的算法作了分析,使之适应正演参数的变化,并利用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壳结构。 近年来,非线性反演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者把新的最优化理论引入地震学反演中。孟洪鹰和刘贵忠(1999)提出了多尺度地震波形反演的小波变换方法。对于一维非线性地震波形反演问题,此方法和已有的简单迭代法及多重网格法比较表明,此方法更为有效。杨峰和聂在平(2000)提出了用于二维轴对称非均匀介质结构的反演和成像的一种新的反演迭代方法变分玻恩迭代方法.与传统的玻恩迭代方法相比,其收敛速度和成像质量均有较大改善。 2 地震勘探、测井问题中的地震波研究及其它 在地震勘探和测井方面,许多研究者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沈建国和张海澜(2000)计算了井内靠近井壁的偏心声源激发的声场,得到了在井壁不同位置的接收波形,分析了直达波、井壁反射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在这些波形中的反映。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程玖兵等(2001)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陈生昌等(2001)实现了一种基于拟线性Born近似的叠张海明等:地震波研究前深度偏移方法,扩大了拟线性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更强的横向速度变化。张美根和王妙月(2001)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陈志德等(2002)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顾汉明等(2002)在频率-波数域中采用解析法,解出多层条件下海底实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分解成上行和下行P波和S波的算法,导出海底各层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简称RVA)的递推计算公式。金胜汶等(2002)给出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炮检距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得到各个不同照射角下的成像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地震波理论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地震波研究领域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会促进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在过去的4年里,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该领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其中不乏创新性的理论工作.当前地震波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包括: (1)复杂地球介质中地震波激发与传播理论; (2)高效计算三维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方法; (3)利用先进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设定地震与强地面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为精细的地震危险分析与预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庆凡.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石化,2009. [2]刘英祥.我国天然气价格与天然气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 2009. [3]牛建娣.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状况及发展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7. ! 368 !

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综述

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综述 一、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每当数学方法、物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时,就会有新的地震反演技术、方法的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这些方法技术得到了实践验证和提升,反过来地震反演技术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又不断促使数学方法、地球物理学理论的再次发展。时至今日,地震反演技术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不断丰富着的领域。 反演是正演的逆过程,在地震勘探中正演是已知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岩性物性分布情况,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和适当的数学计算方法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传播以及接收地震波传输到地表信息的过程。地球物理反演就是使用已知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和计算方法,将地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通过逆向运算,预测地下构造情况、岩性物性分布情况的过程。地震波阻抗正演是对反演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 1959年美国人Edwin Laurentine Drake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凿的第一口钻井揭开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序幕。从刚开始的查看地质露头、寻找构造高点寻找石油,到通过地震剖面的亮点技术寻找石油,再到现在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石油勘探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历程。 声波阻抗(AI)是介质密度和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它能够反映地下地质的岩性信息。声波阻抗反演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Roy Lindseth博士提出的,通过反演能够将反映地层界面信息的地震数据变为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或速度)信息。由于波阻抗与地下岩石的密度、速度等信息紧密联系,又可以直接与已知地质、钻井测井信息对比,因此广泛应用于储层的预测和油藏描述中,深受石油工作者的喜爱。70年代后期,从地震道提取声波资料的合成声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基于模型的一维有井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入80年代,Cooke等人将数学中的广义线性方法运用于地震资料反演,提出了广义线性地震反演。此后Seymour等人又提出了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数据正反演相结合求取地下声波阻抗的测井约束反演,大大拓宽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能力。 90年代,在基于前人对地质统计学研究的基础上Bortoli和Haas提出了地质统计学反演,Dubrule等人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推广。在国内随着油田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周竹生为主提出的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方法,将地质信息引入地震反演中,提高的反演结果与地质认识的联系,克服了线性反演存在的缺陷。1996年,李宏兵等人将宽频带约束方法应用于递推反演并对其进行改进,减弱了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1999年,任职于英国石油公司的Connolly在《弹性波阻抗》一文中介绍了弹性波阻抗(E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阐述了不同入射角度(偏移距)地震道集部分叠加反演波阻抗随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但是该方法求取的弹性阻抗随入射角变化很大,无法与常规叠后反演波阻抗直接比较,因此推广应用较为困难。2002年,Whitcombe通过修正Patrick Connolly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弹性波阻抗的归一化求取方法,消除了弹性阻抗随入射角变化大的难题。2003年,西北大学马劲风教授从Zoeppritz方程简化出发提出了广义弹性波阻抗的概念,克服了以往波阻抗反演要求地震波垂直入射到地表的假设条件,推导出了任意入射角下纵波反射系数的递推公式,提高了中等入射角度下弹性波阻抗反演的精度。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向右就是右旋 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正如第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 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震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 么感觉. 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 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 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是挤压区,初动方向向上冲,用黑色记;另两个是舒张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图案就像 . 上学期试卷填空题第题.看懂书页的图和那段话 ,先画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 ,画出小圆的一条半径 , 做出此半径在小圆圆周那一点的切线 ,小于度的那个小圆的圆心角记为(约等于度) ,应用三角函数关系搞定 ,结果为*() 地震仪记录的是位移,也就是地面运动量,这个量是矢量,相当于三维空间里面的一个矢量。三分量记录是指地震仪分别记录了三个垂直方向上的地面运动量的投影,即东西分量,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解答这道题需要些空间思维,但是不难,相信你可以搞定。 .下面这句话问什么是错的?“年月日时分旧金山(西八区)附近发生里氏 级地震,位于东三区的地震台发布的报告说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月日时分。” .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是否有两种命名方法?一种是『分离型、汇聚型、平错型』,一种是『扩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么? ,东三区当时的时间是月日时分 因为西八区和东三区差个时区,即个小时 再因为东区在前(左西右东),因此时间早一些 即时但天数多了一天 得证。 ,我认为是同一个意思。 这个需老师确认一下 、勘探地震学只要求大概知道。课堂说的很清楚。

地震反演

第一章反演理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反演和正演 1.反演 反演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根据地震波场、地球自由振荡、交变电磁场、重力场以及热学等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来定量计算各种有关的物理参数,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反演问题。在地震勘探中,反演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由地震记录得到波阻抗。 有反演,还有正演。要正确理解反演问题,还要知道正演的概念。 2.正演 正演和反演相反,它是对一个假设的地质模型,给定某些参数(如速度、层数、厚度)用理论关系式(数学模型)推导出某种可测量的量(如地震波)。在地震勘探中,正演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3.例子 考虑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假定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线性增加,其关系式可表示成:T(z)=a+bz 正演:给定a和b,求不同深度z的对应温度T(z) 反演:已经在不同点z测得T(z),求a和b。 二.反演问题描述和公式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 1.应用哪种参数化方式——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2.地球物理数据的性质是什么?观测中的误差是什么? 3.问题能不能作为数学问题提出,如果能够,它是不是适定的? 4.对问题有无物理约束? 5.能获得什么类型的解,达到什么精度?要求得到近似解、解的范围、还是精确解? 6.问题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 7.问题是欠定的、超定的、还是适定的? 8.什么是问题的最好解法? 9.解的置信界限是什么?能否用其它方法来评价? 第二节反演的数学基础

一.解超定线性反问题 1.简单线性回归 可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参数a 、b 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 ? ?? ?∑-∑∑∑-∑= -=∑∑-=2 2)()(x x n y x xy n b x b y n x b y a (1-2-1) 拟合公式为: bx a y +=? (1-2-2) 该方法的公式原来只适用于解超定问题,但同样适用于欠定问题,当我们有多个参数时,称为多元回归,在地球物理领域广泛采用这种方法。此过程用矩阵形式表示,则称为广义最小平方法矩阵方演。 2.非约束最小平方法反演——广义矩阵方法 由前面讨论可知,参数估计的最小平方方法用矩阵公式表示,所得到的算法等价于一个或多个模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集反演,步骤为: 问题定义→矩阵公式→最小平方解 线性问题采用广义矩阵形式 d=Gm (1-2-3) 对于精确的数据模型,参数m 为 m=G -1d (1-2-4) 但是由于试验误差,实际数据将不能精确拟合获得,故采用最小平方法求解。解的矩阵表示式为 d G G G m T T 1][?-= (1-2-5) 上式具体计算时可用奇异值分解方法 G=U ∧V T 最后,得 m ?=(G T G )-1G T d=V ∧-1U T d (1-2-6)

地下水科学与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版) 一、专业代码:081404T 二、专业名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基本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知识和扎实的化学、地质学学科基础,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能够运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技术和方法,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或部门从事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灾害问题、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相关的勘察、监测、评价、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六、基本要求: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的科学研究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具备工科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科研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工具性知识,了解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行业需求、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地质学基础,并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建立地学思维观。 七、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规格 1、资源水文地质:从事该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应该具备水力学、水文学、地下水数值计

算方法、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野外工作方法。 2、环境水文地质:从事该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具备环境学概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环境地质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地下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水土污染控制及修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评价与治理的基础理论、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修复相关的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3、地震及灾害水文地质:了解全球地震灾害现状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发展趋势,掌握弹性力学、岩体力学、地震学导论、地震水文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土力学与土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等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具备开展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能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勘察、评价及防治。 八、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九、主干核心课程简介: (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地下水形成、赋存和运动的一般规律,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岩石的空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目的是建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地下水动力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讲授渗流基本理论基础上,着重介绍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地下水向河渠运动,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初步分析地下水运动问题、建立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 (三)水文地球化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和条件、地下水中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规律、迁移富集条件等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其演化机理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地下水中各种化学元素迁移作用,了解地下水化学成分分布的区域性规律、地下水在地球壳层各带中的地球化学作用、人类活动对水文地球化学场的影响及水化学动态预测方法等。 (四)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防治四个方面,以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技术方法。 (五)专门水文地质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地下水调查的目的和技术方法,

地震反演的类型

地震反演的类型 1.1 反演的分类 1)从所利用的地震资料来分可分两类: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 2)从测井资料在其中所起作用大小可分为四类:地震直接反演,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和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外推; 3)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三类:直接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和地震属性反演。 4)从反演模型参数来分主要有:储层特性(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反演、岩石物性反演、地质结构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反演、阻抗反演以及速度反演等; 5)从使用的数学方法可分为:最优化拟合反演、遗传算法反演、蒙特卡罗反演、Born近似反演、统计随机反演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反演等。 1.2几种主要反演方法的概述 叠前反演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而叠后地震反演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技术。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反演方法:直接反演(递推反演和道积分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地震属性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AVO反演。 1.2.1直接反演 两种基本做法:递推反演和道积分反演。 1)递推反演:递推反演是一种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的直接地震反演方法。它完全依赖于地震资料本身的品质,地震资料噪音对反演结果敏感,影响大,地震带宽窄会导致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典型的有Seislog,Glog,稀疏脉冲反演(实现方法又有MED,AR,MLD,BED方法等)等;Seislog,CLOG等使用测井信息后,只获得剖面上关键点的低频分量,整个剖面上的低频信息要靠内插来求得。 优点:计算简单,递推列累计误差小。其结果直接反映岩层的速度变化,可以以岩层为单元进行地质解释。缺点:由于受地震固有频率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应薄层解释的需要;其次,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这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能用地质或测井资料对其进行约束控制,因而其结果比较粗略。 2)道积分反演:是以反褶积为基础的地震直接反演法。道积分是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相对波阻抗的直接反演方法,它无需测井资料控制,计算简单,其结果直接反映了岩层的速度变化,但受地震资料固有频宽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应薄层解释的需要,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 优点:能比较完整地保留地震反射的基本特征(断层、产状),不存在基于模型方法的多解性问题,能够明显地反映岩相、岩性的空间变化,在岩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缺点:由于受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递推反演资料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薄储层的研究需要。 1.2.2基于模型的反演 1)基于模型的反演:就是从地质模型出发,采用模型优选迭代扰动算法(广义线性或非线性最优化算法),通过不断修改更新模型,使模型正演合成地震资料与实际地震数据最佳吻合,最终的模型数据便是反演结果。 实现方法有广义线性反演(GLI)(Cooke,1983);宽带约束反演(BCI)(Martinez,1988);地震岩性模拟(SLIM)(Ge lfand,1984);具有全局优化特点的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Smith等1992:Sen和Stoffa,1995);蒙特卡罗搜索法(Cary和Chapman,19 98)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法(Ca lderron-Macias 等,1998)等。 目前,以模型为基础的反演方法一般都是依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建立初始模型,通过广义线性反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复习整理

地震概论复习材料 1、课件 2、笔记 3、计算题和时间 4、往年样题 5、讨论报告ppt 震级、体波、地震延迟线、LOVE面波、球对称介质的射线参数和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秒差距求法、圣安德烈斯到洛杉矶的距离(纬度差)、计算内核半径Rcos(θ1/2)、各种震相、反射波直达波首波的走时方程和曲线、春季试题最后几道论述题、走滑断层、 ?绪论 1、秒差距(pc):恒星间距离单位,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天文单位(AU):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1.495亿公里。 2、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决定地球演化的能量来自引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能。 4、金星是启明星。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形成了小行星带。 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5、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是它不具备行星的性质,而并不是因为它周围无小行星物质. 6、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一、地震学研究范围和历史 1、气象灾害是频度最高的,而地震灾害(突发性、毁灭性)是损失最大的。 2、唐山地震或汶川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的比较,结合09考题与台湾差别。 二、地震波 1、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定理是牛顿定律。 2、地震学中的费尔马定理(高频近似解)。 3、地震射线:能量束的宽度反比于频率,f→ +∞,d→0. 4、弹性波基本的有纵波和横波(在无界弹性介质中):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3 倍。 5、面波类型:Love波(像抖毯子一样前进),Rayleigh波(回旋前进)。 6、自由震荡:环形震荡(上下两半球不同向转)、球型震荡(像瘪了的皮球、不规则)。 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 7、地震波的波序:纵波→横波→面波。 三、地震仪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1、现代地震仪 2、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3、地震定位:震源、震中(震源之上,确定震中十分重要)、

抗震工程概论

第3章地震波 概述 地震发生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周围地球介质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产生地面运动,导致了建筑结构的破坏。地震波既是地震产生的后果(结果),又是导致结构物地震破坏的直接原因,同时地震波携带着地震震源及地球介质的信息,是研究震源和地球构造的基础,因此地震波是地震学的理论基础。 地震波的用途和作用: ①研究地震震源机制。作为地震产生的结果,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因此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模拟可以揭示震源的几何和物理力学参数,以及地震断层的破裂传播过程等。 ②研究地球介质的结构。地球的深部构造、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的确定往往是通过对地震波记录的分析获得的。 ③正确估计结构地震反应。地震波是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对原因特征的了解是正确估计结构地震反应的基础。在大型复杂结构抗震问题研究中,常常需要进行结构多点输入,多维输入的地震反应分析,当计算分析方法合理可靠时,地震动空间分布场的特性确定是否正确,决定了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地震动空间分布特性是地震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小波变换方法也常常用于地震波动特性的分析,小波变换可以研究波动频率成分随时间的改变,而频率的变化对已出现损伤的结构的反应有时可以产生重要影响。 波动是能量的传播,而不是介质物质的传播,这可以用水波为例说明。固体介质中的波可以分为弹性波、非线性波、弹塑性波。 在震源及邻近区域,介质的变形是非线性的,而离开震源一定距离后,岩石则表现为线弹性的。 在线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称为弹性波,地震波理论一般都是弹性波理论。在弹性波理论中,最简单的是一维波动理论。在一维波动问题中,仅用一个空间坐标就能确定波场的空间分布。求解一维波动方程可以避免多维空间造成的数学困难,有利于阐明波动过程的物理概念。同时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采用一维介质模型考虑土层场地的影响,对于构造规则的多层结构也有研究人员采用一维剪切型结构进行研究的,所以一维波动分析在波动理论 研究及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一维行波与简谐波 1、一维波动方程 一维剪切直杆,剪切模量G,质量密度P,横截面积A 图一维剪切直杆及其变形1 剪切杆的运动状态完全由杆轴线的横向位移u表示 u= u ( x, t ) X—空间坐标,固定在未变形状态杆的轴线上,t —时间坐标。 为建立剪切杆的运动方程,分析如图所示的微元体。图中,F为横截面上的剪力;P为介质 的质量密度;A为横截面积。 图剪切直杆的微元体受力图应用达朗伯原理,得到微元体力的平衡方程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第4章习题答案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由地震信息得到地质信息的过程。 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基础在于:地下不同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当地震波传播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地震反射波。地震反射波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某界面的法向入射发射系数就等于该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与波阻抗和之比。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反射波的分布,即地震反射剖面。即由地层波阻抗剖面得到地震反射波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正演,反之,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层波阻抗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反演。 叠前反演主要是指AVO反演,通过AVO反演,可以获得全部的岩石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泊松比等。叠前反演与叠后反演的根本区别在于叠前反演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的品质,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叠加技术是以东校正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等特征不随炮检距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的。实际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反射振幅在不同炮检距上是不同的,并且反射波形也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特征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很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炮检距的地震波经过的地层结构、弹性性质、岩性组合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叠加破坏了真实的振幅关系,同时损失了横波信息。叠前反演通过叠前地震信息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来揭示岩性和油气的关系。叠前反演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理论上讲,利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全部岩性参数的反演,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岩石密度、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叠后地震剖面相当于零炮检距的自激自收记录。与叠前反演不同,叠后反演只能得到纵波阻抗。虽然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想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于其技术方法成熟完备,到目前为止,叠后反演仍然是主流的反演类型,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 介绍几种叠后反演方法: 1)道积分: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地层相对波阻抗(速度)的直接反演方法。因为它是在地层波阻抗随深度连续可微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因而又称为连续反演。 原理简述: 上述公式表示,反射系数的积分正比于波阻抗Z的自然对数,这是一种简单的相对波阻抗概念。 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与绝对波阻抗反演相比,道积分的优点:1.递推时累积误差较小;2.计算简单,不需要反射系数标定;3.无需钻井控制,在勘探储气即可推广使用。 缺点:1.由于这种方法受到地震固有频宽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用于薄层解释的需要;2.需要地震记录经过子波零相位化处理;3.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4.这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能用地质或测井资料对其进行约束控制,因而结果比较粗略。 2)递推反演方法:根据反射系数进行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或层速度,其关键在于由原始地震记录估算反射系数和波阻抗,测井资料不直接参入反演,只起到标定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因此又称为直接反演。 原理简述: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从声波时差曲线及密度曲线上(没有密度曲线时可以利用Gardnar 公式进行换算)选择标准层波阻抗作为基准波阻抗,将反褶积得到的反射系数转为波阻抗。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学副院长: 院长:

一、专业代码:081201 二、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以“立足地震行业,面向社会”为战略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实施地形变测量、变形监测、精密工程测量等测绘工程的设计、实施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国家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部门从事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基本要求: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备工程学的基本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三)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地震地质、重力测量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球科学基础,为掌握大地测量学奠定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 (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测量学、工程测量、大地控制测量学、地变形测量与数据处理,GPS观测与数据处理、精密工程测量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 (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获得测绘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地形变测量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工程与工业测量等领域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能力。 七、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八、主要课程简介 (一)工程测量学: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它是研究工程建设规划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等阶段的测量理论、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学科。 (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本课程具体阐述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测量平差

中国地震概况

中国地震 震级最大的地震 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烈度最高的地震 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 断层破裂长度最长的地震 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的巨大地表断层,长约230公里,断层走向N50~70W,自东而西,呈孤形展布,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位移据最新研究为14米。 断层位移最大的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级地震时形成的断层,走向北西,右旋水平位移达14.6米,垂直位移1~3.6米。震中附近,沿山麓断层形成的重力陷落陡坎高达60米。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若以地震及其随后?、冻、瘟疫致死的总数论,则首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发生在陕西华山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计。”而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房屋倒塌砸死、压死)的人数为24.2万人,伤16.4万人。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底下的”直下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整个唐山市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震毁1034万平方米,占77%,邻近各县农村房屋倒塌240万间。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都是空前的。全国最大的煤矿??-开滦煤矿的所有地面建筑物,井下照明、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均被破坏,万名夜班工人被困在井下。矿井大量涌水,全矿70%的生产能力和60%的采煤工作全被水淹,估计井下给水达1.6亿吨。重要铁路干线??京山线受到严重破坏。唐山地区和天津的公路大、中桥梁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占3%和5%,分别达到20座和10座;所有正在冶炼的高炉、平炉、转炉、化铁炉均发生铸炉事故;化工企业发生毒气泄逸、爆炸和火灾达58起。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迎合水面、防浪墙以下的护坡发生大面积滑塌;唐山陡河水库大坝产生裂缝。大面积沙土液化和盆喷水冒砂,烈度六度区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喷砂孔子达18米。农用机井破坏达6万眼。天津市的破坏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关于地震反演的一些认识

其实反演,确切的应该叫做“反演预测”。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预测”的真正含义。利用已知少数井点,通过地震资料,提取与钻井揭示的地质特征相对最吻合的信息,来对大片无井空白区的属性做预测,最终反应的是对地质特征的一个预测。既然是一门技术,就有它的可适用性和不可靠性。这就需要反演人员有软件操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地质思维!!!如果没有后者,那就需要地质人员来指导!不同的反演人员,即使针对相同的资料,反演出来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往往是按照熟悉区块地质特征的地质人员的要求来做出反演预测。不然反演的不确定性就会被放大。真正的地质人员,是不会否定地震反演。 概括一下,只不过有两点: 1、反演一般是在没有足够的井资料控制整个区块的时候采用(那非均质性强的地方呢?)。 2、反演结果的好坏,需要操作人员的技术,更需要地质人员的把握。 对于反演有2点感性认识: 第一点:井越多(测录井数据越全面),反演结果越准确。在井控制范围内,预测精度高,井控制范围以

外,随着距离的增大,精度降低。 第二点:反演人员的地质概念和经验,对反演结果有很大的影像。相同的数据与流程,不同人员作出来的差别还是很大,而且都是在加载了相同解释成果的前提下。 反演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是没有井资料,通常在勘探前期,第二种是有少量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期,第三种就是井资料很丰富,通常已经是开发中后期。随着井资料的丰富反演结果肯定越来越好啊,如果没有或者很少井,就只能通过插值或者数值模拟的方法搞出来伪井资料,这个往往误差很大 反演结果的好坏,地震资料的质量非常重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要高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因为加入了测井资料的高纵向分辨率。 反演预测的物性分布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效果特别好也只是个半定量的描述。 反演的解具有高度不唯一性,需要测井来约束,道理上是井越多越好,但是井多了,约束的方法就比较复杂,能否约束好,是个关键问题。 反演的可信度高的判别标准是:该井参入反演与未参入反演的结果应该差别不大,井多井少结果差别不大,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要死要活得终于整理完了.........不过对考试还是么什么信心==需要滴孩子就参考一下吧,选地概的都是上辈子折翼滴天使呐~还有每年的重点都不一样所以想要明年选修这门课的孩纸就更别指望这份东西了...~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