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是彭祖文化同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徐州民间故事经历了初创,删改,完善定型的过程,以鲜活的徐州方言将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和生命体验入一体。其中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徐州人民朴素的真善美。

(一)乡土情怀

和所有的民间文化一样,徐州民间故事由于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徐州的民间故事,正是徐州人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文学性及艺术性的表述。一方水土,一方风习,一方歌哭,一方气度。徐州的民间故事必然也用它机智、幽默、乐观、明朗的旋律,表现着徐州的城市精神与市民情绪。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两汉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徐州不仅有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汉兵马俑等两汉文化遗存,还有江苏柳琴、徐州梆子、徐州琴书、徐州剪纸、徐州香包、徐州鼓吹乐、邳州跑竹马、邳州纸塑狮子头、丰县糖人贡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所有的这一切在徐州民间故事中都被寄予了美丽的传说。

在徐州民间故事中,民众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本土的热爱融入徐文化中,以民间故事的外衣展现出来。这些传说将徐州的胜景、特产与风情联系起来,而故事中又流露出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向善离恶的伦理坐标,知恩图报的道德观念等。这些都深深地埋藏在民间心理中佐证着徐州传承至今的重义轻利的民风。故事中主人公多为“杨百万”、“周老四”、“张三”等有名有姓的人,故事情节大都遵循重义轻利的原则。而这些故事把徐州山的一山一石,一湖一泉附着以美好的传说借以寄托普通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对家乡山山水水的厚爱的故事,投射出浓厚的乡土情怀。这种乡土情怀决定了徐州民间故事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原创性。因此,无论是神话传说、彭祖传说、楚汉故事,还是乾隆传说、文人故事、山水传说等作品都带有鲜明的徐州本地特色。

(二)彭祖情怀

妇孺皆知的彭祖,他的高寿的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多次被提到。但关于彭祖的故事最早生成是在徐州地区。相传彭祖姓钱名铿,是颛顼大帝的玄孙。他非常勤劳、善烹饪、重养生。因献“雉羹”给尧,治好了尧的厌食症,被尧封于大彭国。直活到八百八十岁才无病而终。徐州的百姓非常敬仰他,尊称他叫彭祖。据说彭祖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彭城发明了彭祖气功健身法――导引术,首开了武术文化先河。同时,彭祖又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彭祖情怀因而刻在了徐州人的心中,在民间故事中尤其突出。

的确,在徐州民间故事,如《柳毅外传》、《猪八戒出世》、《误用差官》、《鸡冠花的来历》、《盘龙窝》、《石榴的传说》、《彭祖醉酒》、《妖龙探母》、《霸王追韩信》、《张良得兵书》等大量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因彭祖情怀而彰显的对生命存在的热切追求和对安全和平的生命存在环境的期盼。而且,这些故事大都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展现给人们,躲藏在审美创造的背后的故事中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色彩相映成趣,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彭祖情怀影响下的徐州民间故事体现出了旺盛生命意识,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启迪性。

三、人文情怀

“人文”的概念,《现代汉语》释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徐州民间故事蕴涵着众多创作者和传承者的心理体验以及思想感情,是长期积淀在徐州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的独特表现,是荣格所说的“一种沉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作为徐州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它随着历史的推移,在徐州民间故事的人文情怀中得到了传承和体现,这种人文情怀正是当代人所丢少的珍宝。但社会的发展是绝不允许以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来残害传统的人文情怀为代价的,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脊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中坚。因为“一个有着浓烈人文情怀的人,其必定愿意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份本真,藉心中拥有对中华民族无私的大爱,给善恶以公正,给灵魂以道义”,所以,人们寄希望于人文情怀的回归,呼唤那些富于人文情怀的民间故事的传播。

徐州民间故事的人文情怀中蕴含着普通民众的乡土情怀、彭祖情怀,展现着伦理道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如“权谨救狐”、“徐州烙馍与一字千金”、“义犬救

主”、“教子”等故事,无一不是如此。因此,徐州民间故事的人文情怀值得人们高度地重视。

四、结语

当下,生态文明呼唤着人们用那些具有人文情怀的民间故事去实现“文化民生”的建设,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而徐州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的一颗硕果,也是我国彭祖文化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既具有审美功能又具有人文情怀传播功能,渗透以徐州本土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徐州化,为民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母题和素材。我们在今天重提民间故事的意义,正是源于精神创造的渴望,源于对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精神的期盼。

浅谈徐州汉文化

班级:12文秘(文化产业管理)姓名:李慧学号121310117 浅谈徐州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徐州,古称“彭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 一、汉文化的起源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淮海地区所形成的汉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时空因素下多元组合、交融、衍生出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文化。江苏的汉文化是西楚两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的一批优秀人物,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综合体。它是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时代标志和地理单元,有着久远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传承 (一)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 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 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 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 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集历史博览、 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曾荣获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银奖,被授予“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 区”称号,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

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 1、狮子山楚王陵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 王陵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 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 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 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 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 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 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 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 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兵马俑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狮子山西麓,馆内共有 6 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汉 兵马俑博物馆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徐州汉兵马俑俑坑开挖在距离地表 4 米以下的原生土层中,并随山坡走向呈东高西低之势。这支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

徐州文化

徐州美食 徐州的特产众多:易牙五味鸡、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鸳鸯鸡、葱烧孤雁、乐天鸭子、纪妃伴龙颜、地锅草鸡、古沛郭家烧鸡、徐州三鲤、徐州四孔鲤鱼、龙门鱼、梁王鱼、彭城鱼丸、愈灸鱼、金蟾戏珠、鱼腹藏羊肉、鱼汁羊肉、鼋汁狗肉、东坡回赠肉、新沂捆香蹄、太虚丸子、开阳炒苔菜、众星捧月、冬瓜四灵、西楚贡菜、油炸金蝉、长寿面、烙馍、蝴蝶馓子、小孩酥、蜜三刀、稚羹、啥汤、辣汤、丸子汤、热粥、帝王粥、古邳粥、云母羹、龟打,桂花楂糕、苔干、丰县苹果,沛县冬桃、沛县广电冷面,徐州两来风辣汤,睢宁香肠,邳州银杏,睢宁盐豆子等。 徐州名胜古迹 汉墓彭园皇藏峪云龙山戏马台云龙湖乾隆行宫 徐州汉画像石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北洞山汉墓 兵马俑博物馆土山汉墓范增墓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快哉亭公园 故黄河公园小龟山汉墓 徐州文化简介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香包 花灯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的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尤其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 徐州剪纸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面等)、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使内容便加广泛,如:收割、养殖、运输、建筑等生活场景,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 徐州剪纸艺人众多,代表性的人物有新沂的王桂英等;邳州的李云霞、衡瑞霞等;沛县的张玉兰等;市区的有孟宪云、张丽君、刘毅、吴国本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这里展示的她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市知名剪纸艺术家张丽君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知名剪纸艺人孟宪云老师的作品:。 信息点: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她出身贫苦,从小就倍受父亲雕刻艺术的熏陶,她的作品源于生活,内容丰富,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浑朴天然,自成一家。既有质朴厚重之意,又充满着生活情趣。其创作的近百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徐州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青年剪纸艺术家,张丽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九龙图》、《喜上眉梢》、《虎娃》先后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中国民间雕刻、剪纸大赛金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奖”。 香荷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端午节有制作和佩戴香荷包的习俗。 香荷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历史久远。汉代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等民俗生活中。明清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有较大发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荷包。 徐州香荷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徐州有很多制作香荷包的艺人,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振霞、井秋红、孟宪云、冯宪花、李清富、冯瑞珍等。她们的作品都曾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徐州民间香荷包制作艺人中王振霞、井秋红二位老师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里展示的有两位老师的作品有:。 .信息点: 王振霞从艺40余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且起到了很好的领军带头作用,堪称“彭城一绝”、“娃娃王”、“巧女”等。 井秀红为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十四岁跟随母亲曹凤英(已故)学习刺绣和曹氏香包制作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批带有徐州汉代文化特征的作品,并将香包这项传统手工艺成功推向市场。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

徐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1.徐州为华夏古九州之一,请问另外八州是哪几个?请说出四个 2.徐州有近6000年的文明史,请问徐州的建城史大概是多少年?2600 3.徐国是我国古代极有影响的方国之一,始封于何时?大禹治水之后 4.徐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 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哪个经济区的中心?淮海经济区 5.徐州古称什么?彭城 6.徐州的称谓因何而得名?古徐国 7.请列举近代就从徐州走出的两位艺术家李可染、张伯英、李保田、马可 8.徐州古迹燕子楼,因何而闻名遐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子楼》 9.徐州的地域文化标签为?楚风汉韵 10.戏马台因哪位历史人物而闻名?项羽 11.在哪位徐国国君的治国时期,古徐国达到极盛。徐偃王 12.徐州为华夏古九州之一,建城史居江苏第一,历史上因古徐国而得名,战略位置非常重 要,被誉为?五省通衢 13.“汉代三绝” 是指什么?汉墓、汉俑、汉画像石 14.列举徐州三处汉文化景点?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 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 15.徐州东襟黄海、背靠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必争之 地”。兵家 16.徐州是南北朝宋武帝?的故乡?刘裕 17.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是中国第?大铁路枢纽二 18.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的陵墓刘戊 19.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是什么?徐汉画像石 20.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位楚王、?位彭城王 13位、 5位 21.鼋汁狗肉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刘邦、樊哙 22.每年阳春三月徐州市樱花艺术节在哪儿举行?彭祖园 23.“徐州沦陷日”的纪念日是每年的?5月19日 24.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风景区占地77万平方米, 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 25.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有一位活了八百岁,视为最长寿的老人?彭祖 26.彭祖除了寿命最长外,还以哪方面见长呢?养生 27. 28. 29. 30.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 故事,使人联想到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请列举三处。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 31. 32. 33.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刘邦早前被封汉王,封地在哪?巴蜀和汉中 34.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三座陵墓?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 35.约在公元前21世纪,徐族建立了徐国,以什么动物为图腾?凤鸟 36.列举两个徐州特有的文化节日?中国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伏羊节

如何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序号姓名课程名称学院专业提交时间授课教师 欧洲文明与世界 遗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 2014.4.23 如何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 学习了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这一科目我颇有感悟,世界遗产是我们全人类 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它,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才能保护 好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 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 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 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比如说北京的 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能否落实是 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发势 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后,遗产保护法的确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地方的遗产地存在管理 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我们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 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 科研机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 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遗产地的专项立法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 正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我们还应该对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 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 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 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 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 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保护技术的提高。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 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 适应我国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分数

徐州历史篇、名人篇

1.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 与“文化遗产”的“泛概念”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看, 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1972 年到现在, 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保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2 年开始到现在, 以实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为主的、偏重于物质文化的保护; 第二阶段, 从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开始到现在, 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文件及其背景来看, 这两个阶段的保护, 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具有高 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影响世界文化走向的深刻意义。 一、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及其意义(1972 年———现在) ( 一) 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出和经济文化背景 20 世纪是科技革命的辉煌世纪, 也是“全球化”重新启动 的世纪。世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攫取资源, 破坏自然, 正如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地球上许多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害的程度; 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 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 ??”*)。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比战争更为恐怖。比如60 年代, 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旺斯水坝, 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据统计, 当时所毁掉的文物古迹数量大大多于两次世界大战所破坏数量的总和。人类为了自己这一代的所谓“幸福”, 恣意蹂躏自然、毁灭文物。面对残酷的事实和严峻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布的5 个月之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08 ( 二) 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 文物、古建筑群、历史遗址, 这些显然是物质的。后来在实践中又添加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显然是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角度提出的。凡是有条件评 上的, 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平时所说的“世遗”, 指的是 这类名录。以下对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的性质、价值作阐释。 1.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如我国被列入的有拉萨布达拉宫、安徽古民居建筑、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府、孔庙、孔陵等, 这是属于建筑群;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这是属于遗址、文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属于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产, 无论是雕塑、雕刻、建筑, 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从历史、文化、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作了以下的价值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 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 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是世人公认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文明冲突论”也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自然遗产指具有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保护物种、地理地质结构价值, 还有自然审美价值。例如中国的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区等。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 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满足上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可列为“双遗产”。“双遗产”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的价值观念。《公约》中本来没有“双遗产”,“双遗产”是我国泰山的自然美和我们祖先智慧相结合而对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1987 年, 中国泰山申报世界遗产, 5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 发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有古建筑群20 多处, 历史文化遗迹2000 多处, 还有 福

徐州市旅游策划

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市旅游策划书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电力营销101 姓名:郭昭洁 学号:209100308 指导教师:杜斌 2013年5月

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市旅游策划书 内容提要: 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文化和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其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 而且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云龙湖、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这份旅游策划主要结合徐州市的旅游资源以及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SWOT分析,深刻剖析其优势、弱势以及它面临的机遇和潜在的威胁,并且制定出适宜的STP战略和4P战略。 根据徐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徐州市旅游策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树立”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的品牌形象;逐步发展商务、会展、修学、体育、产业、购物、美食、祭祖、度假、军事等专题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培养特色旅游产品和拳头旅游产品。 旅游策划的战略和对策是: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实施精品战略;注重客源市场的多层次性;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 最后再根据策划思路和战略对策策划出一条适宜而且相对比较完善的旅游路线,从而达到促进徐州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徐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徐州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徐州独特的文化形象、丰富徐州文化的内涵、树立徐州良好的主体形象、改善徐州城市环境的目的。

徐州概况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中文名称: 徐州 外文名称: Xuzhou 别名: 彭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等 政府驻地: 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电话区号: 0516 邮政区码: 221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北部 面积: 11258平方公里 人口: 940.95万(2008年) 方言: 徐州方言 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火车站: 徐州站 车牌代码: 苏C 市树: 银杏 市花: 紫薇 目录 编辑本段

简介 徐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灯火通明徐州城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市情概览英文名: Xuzhou 简称:徐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时间:北京时间UTC+8 牌照:苏C 苏OC(徐州警察和行政用车) 政府: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张敬华。 人口:2010年市辖区人口306.4万。 面积: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 城市荣誉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凸现的矛盾和不断涌现的挑战,将时间撕裂成一块块“碎片”,甚至一天之内要几次“脑筋急转弯”。如果不能针对闪过的想法及时停下来思考,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静下来反思,就会陷于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的境地。城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时期,必然是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只有“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夯实基础,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心中有数,底气充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敢于直面,坚守底线。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工作方法,需要持之以恒,读书,思考,写作,归纳,早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在考察途中的汽车里,还是在往返的飞机上,特别是每天晚上静坐书桌前,以电脑为伴,将考察的感想,调研的体会,阅读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次次思绪的梳理,认识的深化。长期下来,居然积攒下上千万字的记录,包括论文,报告,访谈,提案,林林总总,其中既有“一吐为快”的真实感受,也有“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还有“临阵磨枪”的即席表达。将他们汇集起来,既是一个时期实践经验的点滴记载,也是一个时代文化遗产事业的综合记实,还是一个保护工作者不惜生命的心灵写作。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时19分,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传来喜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分钟后,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保护与申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格外激动和自豪,2015年5月5日,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又传来好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竣工,看到“前方”传来修复后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造像影像,我激动不已。 在保护世界遗产亚洲研讨会上的讲话P10 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两点意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在世界遗产全球战略中,能力建设始终排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与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大量既有远大抱负,又懂科学规律,还有奉献精神,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并能持之以恒为世界遗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人才培养工作,将同北京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人才,为我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战略的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中国高速发展的综合国力,文明古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现有人才条件和工作基础,都决定着中国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国际社会,我们期待理工大学文化遗产系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今天到会的不少外国朋友将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到北京和山西的文化遗产所在地进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0资源-108322110-刘学涵 一、徐州历史文化 1.1徐州历史文化的介绍 一部徐州历史: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是大河横流的苦难史,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史,亦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徐州历史完整,千年一贯,史不断线,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 1.2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主要现状 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

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也是徐州古城墙的一部分)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 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

徐州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徐州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作者:王元庆 摘要:历史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也形成了独特的徐州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留存,更是徐州青年一脉相承的独特烙印。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的气魄,有项羽力拔山兮的雄浑,还有彭祖千年的饮食文化,祖辈的沉淀在岁月的洗礼中传到我们手中,而我们也要用肩头担下先祖的文化,因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印迹,在心间,在徐州的土地上积淀与传承。 关键词:徐州文化文化传承历史积淀 青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启示 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与彭祖养生之地,是徐州最独特最傲人的历史,但在今天,两汉与彭祖的文化积淀却在一代代徐州人的成长里得到传承,并未因历史的更迭而改变,反而是愈加清晰的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引导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影响徐州地区的发展乃至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本文以此作为线索,进行深刻的解析与探讨。 以悠久的饮食文化开始,徐州人的饮食特色自彭祖开始,兴于两汉。传说彭祖在徐州养生,活到了八千余岁,其中更是发明了许多养生美食,而壮馍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所谓壮馍

是徐州地区的一种面食,有面粉发酵后在铁锅上炕,待金黄之后撒上芝麻,口感好,有嚼劲。可长期存放,可作为主食。据说老年人年纪到了六十岁,儿女都要送壮馍,寄托对老人壮年的美好祝愿。并且,由此衍生出徐州人的孝道注重养生的文化特色。相对于其它地区与风俗,别致别样。在公园里见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时,还在优哉游哉的打太极拳、扭秧歌,甚是可喜。 徐州历来重孝,子女大都以侍老抚小为己任,在生活中做出表率,而又一代一代的相传。在徐州加快经济建设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以思想道德为基础,经济建设才能高效、迅速的向前推行,从而稳固的向前发展。再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城市建设中,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争创双优双快城市。 兴于两汉的徐州以楚汉争霸为切入点,留下历史的同时,更是留下了文化的沉淀。首先是由行军打仗的衍生物也就是以徐州伏羊节为特色的徐州美食——烧烤。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尤为突出。夏天喝着大杯扎啤,吃着烤肉串,大有刘邦当年吃狗肉的气魄。与此同时,徐州人的有情有义也随之流传于弘扬。在徐州,能在一张桌子上吃肉喝酒的是朋友,能同抽一包烟的就是兄弟了。这也是徐州人在外的一大特色。在外人了看来,大为不解。所以这也算徐州的一大特色。至于起源,暂且认为是从高祖刘邦开始的吧!具体细节,有待考证。 徐州人的有情有义在今天的徐州也是一种在心里、默认为应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

徐州市和贾汪区历史沿革

徐州市历史沿革 1949年徐州市直属山东省管辖,新海连市属山东鲁中南行署管辖。1952年11月中央决定,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新海连市划属江苏徐州专区。 1953年1月江苏建省,设徐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徐州市。原属山东省临沂专区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邳县3县,滕县专区的铜北、华山、沛县、丰县4县,和原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及原由苏北行署直辖的淮北盐区,划入徐州专区。徐州专区辖1市9县1盐区。同年,原属淮阴专区的新沂、睢宁、邳睢3县划入徐州专区。撤销铜北、华山、邳睢3县,复设铜山县。撤销淮北盐区。东海县政府迁海州城。徐州专区辖1市10县。 1954年,新海连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2月,萧县、砀山2县划归安徽省。徐州专区辖8县。 1958年,原由省辖的徐州、新海连2市,划归徐州专署领导。徐州专区辖2市8县。 1960年,铜山县划归徐州市领导。1961年,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 1962年,徐州、连云港2市改为省辖市。徐州市领导的铜山县划归徐州专区。辖8县。 1965年10月26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徐州市设立矿区。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专署驻徐州市,辖丰县、沛县、赣榆、东海、新沂、邳县、睢宁、铜山8县。 1953年1月1日,徐州市为省辖市。1958年,徐州市划归徐州专区领导。1961年,铜山县划归徐州市领导。1962年,徐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将铜山县划归徐州专区领导。 1965年10月26日,江苏省人委批准设立矿区。徐州地区的丰县、沛县、邳县、铜山、睢宁、新沂县划徐州市领导。市区设鼓楼、云龙、贾汪、矿区、郊区5个区。徐州市共辖6县5区。 1990年2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新沂、邳县,改设新沂、邳州市。徐州市共辖2市4县4区。 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新沂市炮车镇划归邳州市管辖;将邳州市合沟镇划归新沂市管辖;将铜山县潘塘镇划归徐州市泉山区管辖;撤销泉山区潘塘镇,设立潘塘街道办事处。 2005年1月统计数据:面积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9万(其中市辖区167.5万),辖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43个街道、114个镇,395个居委会、2280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计43个街道、7个镇,268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41号):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2005年6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5]53号文件)同意调整徐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212平方千米,人口38.1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铜山县行政区域面积1856.6平方千米,人口118.2万,辖20个镇。调整前,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7.9万(2004年);铜山县行政区域面积1999.6平方千米,人口129.2万(2004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