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流

论述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流
论述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流

论述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流

摘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本篇论文主要论述它从远古到唐朝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它的著作,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关键词:现实主义诗经汉乐府建安七子杜甫白居易

远古社会到战国末年以《诗经》为代表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三百首中,有些反应了上古时代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具有史诗的价值;有些深刻的表现了西周国家政史的兴衰;有些则反应了古代的礼乐制度和婚丧嫁娶的礼俗;也有不少篇章反应家庭与爱情生活的苦乐悲欢。总之,诗经像一幅幅风俗画,她以生动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先河。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其经典。

魏晋南北朝以“建安七子”的创作为代表。“建安七子”的生活,

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因此,"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唐代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杜甫跟白居易。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由于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以他们二人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提倡和实践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分析《哀江头》,可以看出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仅反映现实,而且抒发真情,他内心的悲痛和他对时弊的揭露批判是融为一体的,他的现实主义诗歌都充满了深情,在抒情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讽喻的目的。白居易受杜甫现实主义的影响,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大量写实的诗歌,但他的创作有明确的讽喻目的,为了

讽喻而写诗歌,白居易往往要抑制住真实情感的抒发。真正体现白居易真情实感的诗歌往往是《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无意而为之的境界正是杜甫诗歌远远胜过白居易诗歌所在。

由此观之,一个流派的发展,不仅停留在一个时期,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纵观这个过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源流。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现-2019年精选文档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现 现实主义以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真实直观的展现具有时代性 的人生内容与社会风貌,反映社会的本质。在表演方面则要求生 活化,质朴自然的语言、动作,反对夸张和做作等。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就是现实主义的一个经典作品。 、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真实性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 相熔铸的产物。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处处可见现实主义的影子。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导演卡梅隆为了还原出历史的真实,再现当时辉煌的工业成果,使人感受到那令人兴奋的远航,真切再现、感受到那悲剧性的沉没过程,特意根据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比例搭建了电影史上最大道具船。在这样充满现实主义的意境里,观众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仿佛自己通过穿梭回到了二十年代。现实主义的描写的真实表现在重视细节的真实,生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细节失真艺术形象就会失真,想象与虚构也要符合生活逻辑,生活本质占支配地位,艺术形象按照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艺术家的愿望生活。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环境也是典型的。环境的渲染在 影片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轮船出发前,影片?0力渲染了 码头与船上极其热闹的场面,烘托出女主人公露丝的高贵身份与气质。另一方面,男主人公杰克正在赌博,影片通过对杰克在赌 博过程中进行作弊这一细节的描绘,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而很受感 染。影片重视的是对典型人物作为个性存要的整体性的描写。露丝所受的压抑和苦闷导致她想自杀。影片对露丝的自杀过程的描述也颇具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 影片一方面描绘轮船的高大与速度,另一方面影片又尽力表现露丝自杀的决心与行为,让观众的情绪一度十分紧张。这时杰 克出现了,他用智慧和令人感动的语言与行为打动了露丝,同时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2011-12-12 19:30:26)转载▼ 分类:资料 标签:杂 谈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 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何谓"国家利益",其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十六世纪,随着教皇权威的下降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统一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再经过"国家至上""王朝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三个阶段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切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同时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研究国际关系中的两种重要方式,以下就二者的主要基本理论加以概述。 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人性可以改造。理想主义关于人类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完美主义。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既可恶也可善,而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但两派理想主义者都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相信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二.战争可以避免。理想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而逃脱追求权利的欲望,世界各国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它们并不是来自人类的本性,因此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三.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理想主义者强调,在人类社会和各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并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相信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可以互相和谐一致的。 四.建立国际机构。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跨国家的机构,世界和平才能维系和实现。 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理想主义者相信国际法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同时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理想主义者相信依靠国际联盟的力量,凭借提高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以及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积极性,对违反国际联盟的政府进行制裁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可以使该国的公众醒悟,推翻反动政府,最终避免战争。 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性是本恶的。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特征。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者,其它任何国际机构都不能替代它。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权力关系界定的利益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家自身的实力强弱决定国家利益的大小。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现实主义者反对把道德和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强者为王,实力至上"。 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方式实现力量均势,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就此我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理想主义所强调的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的力量,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等观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拉辛与莎士比亚》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 又称人物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 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 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 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7、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

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贾樟柯电影王博

120 贾樟柯曾说:“常有人说我的剧情片像纪录片,我的纪录片像剧情片。在拍故事片的时候,我往往想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并专注于人的日常状态的观察。在拍纪录片的时候,我往往会捕捉现实中的戏剧气氛,并将我的主观感受诚实地表达出来。”[1]十几年来,贾樟柯的电影始终关注着中国巨大社会变迁背后那些平凡质朴的人,用一种介于客观纪录与不断地主观介入之间的表现方式,向观众讲述他们的内心故事。贾樟柯的电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其构筑的影像世界不仅逐步成为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也在不断地重新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 一、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创作语境 自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和《水浇园丁》等影片开始,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影片便与现实主义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后来电影中的纪实美学奠定了基础。早期的中国电影人在经过短暂的探索后,开始把电影当作“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2],他们以“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3]为影片的主旨,注重电影环境造型的指示性和摄影造型的展现性。这些创作观念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也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延伸并贯穿于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之中,从而成为对中国电影史最有影响力的范畴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迅速发展,不仅观众大量进入影院,院线不断兴建,明星、导演倍受追捧,而且国外资金也逐渐进入中国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领域。2011年,国内票房突破了131.15亿,这也说明了中国电影正逐步走向繁荣。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电影的制片商往往为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社会效益,发行方则垄断院线,利用媒体进行炒作,这些都致使电影创作良莠不齐,粗制滥造、低级媚俗的影片接连涌现。许多影视作品要么脱离现实,要么粉饰现实,远远脱离了大众的现实生活。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危机重重。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观念前卫、艺术创造力丰富的“第六代”导演们,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开始在电影创作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他们往往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写实,以个人化视角关注那些被置于传统文艺视野之外的边缘人物和边缘心态。他们的作品虽然过多专注于个人生命体验,视野狭窄,但却不乏观众认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力和生命力给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电影中现实主义创作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贾樟柯既是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也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当许多新生代导演倾心于都市题材的创作时,他却对(小)城镇生活及来自(小)城镇的人给予了更多关注,认为广大农村及中小城镇才是真实的中国。因此,他的电影正在逐步成为理 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贾樟柯电影 文/王博 从1994年的《有一天,在北京》到1996年的《小山回家》,从1998年的《小武》到2010年的《海上传奇》,贾樟柯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影像风格创作着自己的每部电影。十几年来,他的影片一次次获得国际知名大奖,他本人也无数次集聚了世界的目光。贾樟柯的电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其构筑 的影像世界不仅逐步成为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也在不断地重新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 影视传播

【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区别》 摘要: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 去了,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 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去交涉,管理员说:“刚才看了第一册,现在不是应该看第二册吗?”我说:“不错,先生,你的话也不错,但是这并不是小学教科书,我 不必一定要看第二册的,况且,况且,我在借书券上写明了要第三册的 由于喜爱,所以对于汪曾棋先生的散文十分熟悉,他的散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事件也就十分熟悉了。前些天读施蛰存先生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昆明的一家图书馆,我当时立即就想到:这不就是汪先生笔下描写过的那家图书馆吗?那个图书管理员不也就是汪先生笔下具有独特个 性的人物吗?找到汪先生的散文《翠湖心影》一对比,确实是的,时间、地点、名称都对,他 们两位描写的是同一家图书馆,然而,在汪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写得像一篇风清日丽的小说,甚至像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而在施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以及它的管理员却是以反面教员的形象出现的。这可真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味道了。口说无凭,还是让我 们一起领略一下两位名家笔下的这家图书馆的独特风范吧。汪曾棋先生是这样写的:这 是我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 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 一会儿,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 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 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 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一、名词解释 1.伍德罗·威尔逊 答: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届总统,理想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8年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要反映在《论国家》和《伍德罗·威尔逊文集》。其主要要点包括: ①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评态度; ②认为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确保和平; ③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以他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提出三个重要假设:一是人性本善,战争的爆发是人的良知误入了歧途;二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尤其在和平问题上更应如此;三是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依靠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均势体系不能确保和平,应以集体安全体系代替均势体系。 2.爱德华·卡尔 答:爱德华·卡尔,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卡尔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被誉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939年卡尔发表《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

究导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三个基本观点:①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 ②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③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道德的结合。卡尔在这本书中将现实主义思想提炼出来,将国际关系理论分为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学派,卡尔对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深刻批判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汉斯·摩根索 答:汉斯·摩根索,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最优秀最权威的代表人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奠基之父”。其主要著作有《科学人与强权政治》、《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等。摩根索的贡献是最全面、最系统地地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了一座学术高峰。他的《国家间政治》是一个学术制高点和里程碑,而他的国际关系哲学思想则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基础。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是西方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六原则,这六原则以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4.罗伯特·吉尔平 答:罗伯特·吉尔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事物学院教授,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曾担任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现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他最具影响的三部著作包括:《美国实力与多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他尤为擅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欧洲和亚洲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安全、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三论”:体系变化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霸权衰弱论。他的主要贡献就是以自己的开拓性学术成果更新和发

摩根索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肯尼思·沃尔兹对均势也十分看重。他认为,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关于国际政治的政治理论的话,均势理论就是。”。当然,对均势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当首推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摩根索以人性本恶为哲学基础、以权力和依据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为核心概念,建构了他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体系。他认为,“政治同一般社会一样,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的根源存在人性于之中。”“作为政治规律之根源的人性,自力图发现这些规律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古典哲学以来,迄未改变。”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人为了自身的安全要追求权力;国家的本性同人的本性一样,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也要追求权力。“政治的铁律”即各国都要追逐强权利益。政治家无可选择,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按强权政治的原则办事。摩根索从国家追求强权和强权政治的逻辑出发,直接导引出均势论。他说:“若干向往强权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状,最后必然会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格局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的政策。”“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同许多其他现实主义者一样,摩根索认为,均势是一个以各国竞争为基础的国际体系里管理权力最有效的方法。均势是权力政治的副产品,也是国家在某种情况下追求的政策目标。他将均势视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万能工具,是维护各国独立所必不可少的,主张通过均势来限制国际强权斗争,通过外交来尽可能协调互相冲突的各国利益,以便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国际体系的稳定。在摩根索看来,均势既是维持国际体系稳定、防止战争的有效手段,又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状态”——若干国家强权分配大致均等的实际状态。均势内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由于外部力量,或由于组成这一体系的这一或那一要素起了变化而导致均衡失调,该体系便显示要重建原均衡或确立新均衡的趋势。”国际体系是一个从均势到非均势再到均势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稳定到动荡再到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和状态

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贾樟柯电影

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贾樟柯电影 文/王 博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4 从1994年的《有一天,在北京》到1996年的《小山回家》,从1998年的《小武》到2010年的《海上传奇》,贾樟柯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影像风格创作着自己的每部电影。十几年来,他的影片一次次获得国际知名大奖,他本人也无数次集聚了世界的目光。贾樟柯的电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其构筑的影像世界不仅逐步成为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也在不断地重新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 贾樟柯曾说:“常有人说我的剧情片像纪录片,我的纪录片像剧情片。在拍故事片的时候,我往往想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并专注于人的日常状态的观察。在拍纪录片的时候,我往往会捕捉现实中的戏剧气氛,并将我的主观感受诚实地表达出来。”[1]十几年来,贾樟柯的电影始终关注着中国巨大社会变迁背后那些平凡质朴的人,用一种介于客观纪录与不断地主观介入之间的表现方式,向观众讲述他们的内心故事。贾樟柯的电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其构筑的影像世界不仅逐步成为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也在不断地重新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 一、现实主义创作视野下的创作语境 自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和《水浇园丁》等影片开始,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影片便与现实主义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后来电影中的纪实美学奠定了基础。早期的中国电影人在经过短暂的探索后,开始把电影当作“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2],他们以“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3]为影片的主旨,注重电影环境造型的指示性和摄影造型的展现性。这些创作观念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也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延伸并贯穿于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之中,从而成为对中国电影史最有影响力的范畴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迅速发展,不仅观众大量进入影院,院线不断兴建,明星、导演倍受追捧,而且国外资金也逐渐进入中国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领域。2011年,国内票房突破了131.15亿,这也说明了中国电影正逐步走向繁荣。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电影的制片商往往为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社会效益,发行方则垄断院线,利用媒体进行炒作,这些都致使电影创作良莠不齐,粗制滥造、低级媚俗的影片接连涌现。许多影视作品要么脱离现实,要么粉饰现实,远远脱离了大众的现实生活。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危机重重。

电影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思潮及其特点 现实主义电影30代意利批电影代表发起电影运第二世界战结束社各面陷于崩溃民主运高涨形势现意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展现现实社标志批判社良现象具体拍摄手采用自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原本真世界·(注:欧洲处于经济危机社荡安·战经济转新浪潮电影运兴起·现实主义电影仍占定位)现意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发展编辑 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 (注:当时欧洲处于经济危机时,社会动荡不安.战后经济好转,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但现实主义电影仍占一定地位)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编辑 罗西里尼 罗西里尼,意大利著名导演,重要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二战电影最大杰作,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罗维雷将军》(General della Rovere)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与朱赛普·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维托里奥·德·西卡 维托里奥·德·西卡,男,导演,演员,编剧。生于意大利,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复兴中重要导演,而且是一位极具才干与魅力的演员。他早年致力于演戏,1923年首次在舞台上作职业性演出,二十年代时是一位相当受欢迎的舞台偶像与歌星。三十年代后,他又兼做导演。1942年导演的《孩子看着我们》一片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意大利新写实电影的先驱作品。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文学0807班201011120727王玥琅 摘要:在艺术作品中真实地再现生活一直是许多艺术家追求的目标。在历史到现在的文学思潮中, 真实性的概念有了新的意义。本文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四个方面追溯了艺术真实性的不同追求表现。 关键词:真实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 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的释义 真实大致可分为三类: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和政治真实。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 政治真实一般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须以生活真实为根据、为源泉,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深刻揭示;艺术真实应当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包含着作家主观的思想倾向,艺术理想与审美评价,是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的统一。对于艺术真实,艺术家创造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认定的、虚构的真实。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具有的不同表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后欧洲文艺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也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R.罗兰和法朗士、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是一种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创作方法。自由是浪漫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应。 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的先声。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文学拥护王权,崇尚理性,以古代作品为创造典范的文学思潮。 二、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1、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的表现 从生活逼真性、艺术逼真性、社会性逼真三个方面追溯了现实主义理论对真实性的追求。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演创作-2019年文档资料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演创作 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贝克说过: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创作,才得以与观众见面。首先,剧本创作。编剧在剧本创作时,就已为电影人物 形象奠定了基调。其次,导演的创作。电影是以导演创作为中心的艺术,导演调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景别、光影、色彩等电影表现手 A I Z 段,形成作品统一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为了让人物形象与镜头语言形成统一的风格,往往对演员表演予以指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综合处理的结果。最后,演员的表演。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在理解文学性描述的基础上,融合个人的表演技巧,最终在电影视听手段综合处理的前提下,其扮演的角色才是观众所欣赏到的银幕形象。可见,银幕形象的塑造最终还是依托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因此,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思路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的表演是银幕形象创作的最后一个层次。 电影表演是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造型手段来体现影 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1] 演员在影片整体视听风格的统一下,按照剧本提供的人物基调,融合导演的创作意图,在掌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以此理解角色,积极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此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将剧本中

文字描述的静态的人物形象, 演绎为银幕上可见可闻的、 比文学 众面前。因此,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重中之重。 电影表演依托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在电影向其他艺术门 类借鉴经验的同时,电影表演向其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戏剧表演 艺术借鉴经验。戏剧表演作为同是表演艺术的共同性, 其戏剧表 演理论为电影表演借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戏剧表演理论 为电影表演所运用,也因此创作出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和演员。 但 从艺术媒介决定论的基点出发, 电影的传播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 媒介,决定了两者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从艺术媒介决定论出发,表现媒介的不同是七大艺术之所以 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根本,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性 在于其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运动的声画影像'的生 动、直观、具体性” [2] ,表明了电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这也就对电影表演艺术的要求有了新标准。 电影演员在塑造银幕 角色时,虽然也是用现实主义表演体系的创作方法, 以“内心体 为基础,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动 ,实现角色的创作,但依据电影的特性,演员在镜头前的表 、电影的表现媒介决定表演“逼真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早期理论中曾提到, 演员在舞台上塑造 角色时, 要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去生活。 这就是对演员表演的真 实性提出标准。但在实践中,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时,会有意地 夸大外部肢体动作和表情,以实现观众的观赏。 这是因为演员的表演在剧场舞台上始终处于观众视觉“全 景”的位置, 且是不变范围的“画框”。 为让观众席上的观众看 清表演,演员要夸大肢体动作和表情,凸显角色的性格特征,完 成人物的心理刻画。 而电影拍摄过程中, 摄影机的参与改变了观 众的视点范围。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景别的运用,限制了观众的 欣赏范围,演员的表演也发生了变人物性格更为丰满、形象更为立体的动态的银幕形象, 展现在观 像,戏剧的传播媒介是演员的外部肢体动作和语言, 不同的传播 验” 作” 演, 在运用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方法上有了不同。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一、填空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雨果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爱伦·坡和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9、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二、选择题 1、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歌德 B:库尔贝 C:“拉普派”作家 D:席勒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 (A)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现实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浪漫主义 5、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现实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7、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在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创作手法。

十部魔幻现实主义佳片-经典魔幻电影

十部魔幻现实主义佳片-经典魔幻电影

十部魔幻现实主义佳片经典魔幻电影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30-50年代在拉丁美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逐渐

扩展到电影和其他艺术领域。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会、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TOP 1 《地下》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前南斯拉夫)

黑评: 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有一个天才导演叫库斯图里卡,这位天才导演最擅长的就是魔幻现实主义题材。只要是他拍出的电影必然在国际电影节上引起轰动,有人曾说他一个人拿过的国际电影节奖项比全中国的导演都多(当然是戏说)。而《地下》就是这位大导演的巅峰之作,或许我们看过电影之后会笑、会哭、会感动、会震憾、会惊叹、会惋惜,但这就是导演心目中的南斯拉夫,他用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展现了“南斯拉夫”这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曾经的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一)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 强烈地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地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地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地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地丑恶及自身理解地美好.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地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地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地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地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地真实表现生活地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地思想倾向较为隐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时间和概念地区别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地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地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地文学类型.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地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地文学类型.它们都对文学地发展产生过深远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地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地剧作家席勒地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地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世纪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艾布拉姆斯所说地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地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地模仿.由此可见,一般地,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地典型特征地,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地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地一种文学现象.巴尔扎克是最杰出地代表作家,他地《人间喜剧》是深刻地规范化地现实主义文学.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地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以表现幻想和感情为基本特征地浪漫精神是文学生成地一个重要源头,所以艾布拉姆斯将这第二种隐喻比喻为照亮人生启迪心智地“灯”,以突出浪漫主义地本质是表现和抒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世纪末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地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有诗人拜伦和雪莱,他们不仅写下瑰丽地诗篇,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地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以实际行动和鼓舞人心地作品有力地支持了近代欧洲地民族解放运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题材与主题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地内在规定.现实主义地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地“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地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地逻辑区表现生活.所以现实主义在表象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地特点,具有真实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真实性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作家只是记录生活现象,丝毫不介入其中,作家还要有所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