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

说课人程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省内区域,为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以及本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

②掌握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③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④明确青藏地区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有关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原因和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本课的重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的水平需要提高的情况下,确定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况

(1)【活动】读图5—25,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2)西北地区的面积、人口和民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的人口和面积各占全国的多少?有哪些民族?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读图】①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②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③想一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2)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①【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和植被特征是什么?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②【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

3.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1)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的牧区及畜产品。

(2)【思考】西北地区因自然景观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

4.西北地区的农业

(1)【提问】西北地区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议一议,这些地区绿洲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2)【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你吃过哪些产自西北地区的瓜果?请将它们介绍给同学。

②想一想,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③议一议,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主要农业区及农产品。并让学生欣赏沙漠绿洲的奇迹。

5.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2)阅读:中国的稀土资源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程斌

教学时间:2014年3月10日

教学班级:八年级(14)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

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况

(1)【活动】读图5—25,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2)西北地区的面积、人口和民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的人口和面积各占全国的多少?有哪些民族?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读图】①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②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③想一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2)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①【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和植被特征是什么?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②【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

【讲述】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等耐旱植物。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

3.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讲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思考】西北地区因自然景观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

4.西北地区的农业

【提问】西北地区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议一议,这些地区绿洲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你吃过哪些产自西北地区的瓜果?请将它们介绍给同学。

②想一想,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③议一议,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主要农业区及农产品。

【欣赏】沙漠绿洲的奇迹

5.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1)【讲述】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2)阅读:中国的稀土资源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基本概况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西北地区的的畜牧业

4.西北地区的农业

5.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掌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青藏地区的概况,对该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教学要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法学法: 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演示、讲述、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与深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们都知道,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节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环境问题,来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为此,教材就以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选择了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也是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的第一个案例,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探讨了三大问题: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在西北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重难点确立依据:影响区域环境建设的因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在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荒漠化大背景下是不容易理解分析,同时对于人为原因具体对区域发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2湘教版

第三节西北地区 【复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人口分布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状况。 3、理解西北地区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北地区的作用。 【导学提纲】 一、基础回顾 1、在下面的方框中,绘出西北地区的轮廓图。 2、在上面的轮廓图中填绘出:主要省区(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矿产(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油田、伊敏河煤矿、霍林河煤矿) 二、梳理分析 1、从西北地区面积和人口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有何特点? 2、分析上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新疆地形的主要特点。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的变化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假如你是西北地区某省专管经济的副省长,你会如何利用当地的现有条件发展经济? 三、知识应用 1、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个的蒙古包点缀在其中,请你从当地的气候、居民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蒙古包的好处。

2、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你知道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吗?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具有的优势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西北地区有许多特色农产品,请把你了解的写下来与大家共享。你能分析出在特色农产品中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吗? 四、探究拓展 材料一: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流经我国的干旱地区,但河流流经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所以塔里木河被新疆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地区每逢干旱的时候,农民都盼望着下一场大雨来缓解旱情,但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农民却有一个“怪现象”:越是天旱越盼望出太阳。 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梳理】 请你根据学到的知识及【总结梳理】中的知识结构对照复习目标,利用下面的空白图,编写一套10分的试题。(要求:编写后同桌交换答题,并交换批阅) 西北地区 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面积 3、人口 自然 环境 1、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2、气候及自然景观的变化 3、主要河流及特点 经济 发展 1、灌溉农业、主要农业区、牧区。 2、主要矿产及工业 3、西部大开发原因及应注意的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同时还能为后面复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2、新旧课标对比 本节课对应的具体课程标准要求是: 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课标变化不大,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这样的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的复习目标: 1. 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能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特点。 2. 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和景观图,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3. 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 通过对照,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异同点。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在现阶段已经完成了初中所有四册书的学习,并且已经对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总论部分进行了复习,有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本单元前面两节课的复习。经过接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总结归纳、迁移提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中,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不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模式 复习课是初二下半年最主要的课型,我们根据王敏勤教授对复习课的一些建议,结合教研中心对复习课的要求,我们确立了一个以“问题导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主复习,固化知识。3、能力提升,活化知识。4、问题引领,思维拓展。5、达标检测,直通中考。这五个复习环节,站在本单元的角度,明确这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带着复习目标,在固化—活化—拓展的问题驱动下,学生沿着三级台阶在自主—合作—点拨中,完成本节课的复习,最后通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直通中考环节让学生来触摸中考试题,达到本节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说设计

西北地区说课稿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本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作为西北地区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理解,读图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乡土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体现地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西北地区山区的八年级学生,虽然学生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资源的概况、经济发展等知识,对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学会了认识某一区域的方法,但是,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身边地理环境的能力不强,用地理术语将这些分析结果表达出来更不易。这一问题,是我今后一直研究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 1.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与范围 (2)地形(地形区与地形特征) (3)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气候干旱的原因

(4)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及原因 2.西北地区的农业 (1)了解牧区的山地草场和优质草场的分布 (2)了解发展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 3. 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四、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地形(地形区与地形特征) (2)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气候干旱的原因 (3)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及原因 2.难点 (1)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及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1.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具:课本、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描述西北地区的图片和诗句导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 蒙古高原景象)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科目:地理班级:803 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主备教师:审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2、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 3.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学习重难点: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的自然环境及新中国成立后那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青藏地区指以西、以北和阿尔金山以南。 2.青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人口占全国%,族主要聚居区。 3.青藏地区的牲畜:(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4.主要农业区:谷地与谷地 5.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主要的大河有、和等。这里还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面积最大的湖泊湖。 一)读图4—31,阅读教材P93—98之后,完成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 山脉—山脉—山脉一线以北,积占全国的30%,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汉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哈萨克族。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为主,其中著名的有高原,盆地、盆地。 3.本区是绿洲农业,在山麓、、、以及塔里木盆的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4.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面积最大的 盆地,还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和我国最低处的盆地,低于海平面米。5.河西走廊位于高原和高原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 6.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输出下列公路的起止点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2.读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B城市七月份气温约°C,一月气温 约°C,年较差约°C。年降水量在 毫米左右。 (2)A、B两城市中,全年气温较高的是,年降 水量较多的是。 (3)A、B两城市中,拉萨是图,重庆是图, 量低纬度相近,气候不偶那个的主要原因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报道说:我国青藏高原的日喀则地区,冬小麦的亩产可达850千克以上,春小麦的亩产也超过800千克,这样的产量在我国东部风调雨顺的平原地区也是难以想象的。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从日照时间、气温、昼夜温差方面分析) 4.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 5.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指什么? 五、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1.“高原之舟”是对()的爱称。A.藏绵羊B.骆驼C.伊梨马D.牦牛 2.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D.本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3.关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谷农业是其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 B.牧民居住的房子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C.为抵御严寒,藏族男女老幼都喜欢饮青稞酒,味淡醇香 D.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往往出现在河流灌溉地区、河谷及山麓地带 4.关于三江源头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 D.由于不合理地砍伐、放牧、耕地,该地的生态环境严惩恶化 5.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和祁连山 B.秦岭和淮河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横断山脉 6.青藏地区高寒自然特征的形成,主要是A.纬度高B.地势高C.离海远D.寒流影响 7. 28、北方地区的居民主食为() a.大米 b.小米 c.面食 d.玉米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 级,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说课稿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编排上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这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自然地理的差异是造成人文差异的一种直接原因,自然差异的学习为学生正确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通过南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各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4)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比较,在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基础上,理解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流程】 知识连接: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么? 1.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南方和北方人们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深受的影响。 3.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在和环境方面存在很大的。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 4.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也存在共同点,都位于区(气候),地势的、级阶梯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别探讨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它们内部的差异。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上述民歌描述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属于哪个 地区? 学习主题一:的西北地区 (一)1.读古诗,“看”西北,西北有。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观看书11页三幅景观图,感受西北自然环境。 结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请补充完整学习主题的标题) (二)讨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理特征。完成下表。 西北地区的范围:山脉以西,长城和山—山以北, 包括、、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气候地形植被河流 西北地区 结论: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三)为什么西北会如此干旱呢?分析其干旱的原因,做书12页活动1.。 结论:导致西北地区干旱的因素是、。 (四)北朝人民歌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说课稿

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大地二中张清泉

知道了这里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活动3:说影响,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不但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创设情境我们组成生态环境调查小组,现在委派你们调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每一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合作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活动5:写倡议书,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青海的卓玛和上海的王刚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设计的意图一方面和本节课的引课部分做到前后呼应,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课堂总结:采用学生个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分享。老师提供用排比句方法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说板书: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

中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说课讲解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山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山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山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 古代三大工程。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 的自然特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 溉水源有什么作用?

2016春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word说课稿

2016春湘教版地理八下5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编排上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这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自然地理的差异是造成人文差异的一种直接原因,自然差异的学习为学生正确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通过南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各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4)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比较,在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基础上,理解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

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1)

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交流预习: (四)引导探究小组展示: (五)精讲点拨质疑释疑: 四、课堂检测 针对本课内容,选择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自然地理:位置 河流 地形 气候 油气开发:西气东输

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 说课稿

青藏地区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解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阐述的: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与背景,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4)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2)

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上信中学陈道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是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学完第一节西北地区概况后,塔里木盆地因地形、资源、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的特殊状况,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矛盾突出,使其成为典型区和代表区。 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进一步分析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第二部分突出了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讲述西部大开发,通过多媒体整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逐步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相关文字材料传授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和讲述西

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说明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西气东输 难点: 1)自然环境对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中如何避免破坏环境;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但是对于怎样以某区域为例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大纲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情境导入中,运用歌曲来构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学习的背景,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在该背景下完成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 地理课堂的教法一般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几种方法为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采用以讲述法为主,讲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课采用以创设情境为辅,通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声乐、文字整合构建一个学习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中结合其他次要的练习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通过地图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对西气东输程线路和意设计出5个问题,按问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某个区域为例,理解并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一、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等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重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难点) 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二、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山脉一山脉一山脉一线以北?面积人口,面积: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 民族:汉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哈萨克族。 2自然地理: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 .为主,其中著名的有_ 高原,_盆. 地、盆地。河西走廊位于高原和高原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 山脉:新疆的的地形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 山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是指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面积最大的盆地,还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和我国最低处的盆地,低于海平 面米。 气候: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 ,气候特征: _____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的特征。 降水:年降水量从东部的_____ m m左右,往西减少到_____ mm,再到 _______ m m以下,吐鲁番盆地西部的________ 年降水量近5.9毫米?新疆西北部因受____________ 的影响降水略多? 河流:由于降水较少,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_____ 河, ______ 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新疆西北部的_______ 河向北注入________ . 植被:由于降水的原因本区植被自东往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塔里木河沿岸树木以耐寒的________ 为主? 3?农业:本区气候干旱,绿洲农业是本区特色,在山麓、甘肃的、以及塔里木盆的和准噶 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灌溉农业:宁夏的和内蒙古的、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农产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牧业: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 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主要牲畜有内蒙古的________ _____ ,新疆的_______________ ,宁夏的_______ ? 5?矿产:①煤:内蒙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夏的___________ ?② 石油:甘肃_____ 新疆 ③有色金属:稀土镍金宝石④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和西起新疆 的_______气田往东直通______________ 6?交通:主要铁路有:兰新线(—一- ___ ),北疆铁路(_____ ------ _____ ),南疆铁路(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人民生活:食: __________ 住房: ___________ 沙漠之舟: 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 2?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