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极值问题

组合极值问题
组合极值问题

组合极值问题

组合极值问题是各类数学竞赛的热点,它与代数,几何,数论等相比风格迥异。解组合极值问题往往需要某种技巧,因此,需要解题者具有丰富的解题经验与良好的题感。 1 构造法

我们常常通过构造抽屉,映射,表格等解决组合极值问题,有时还需要构造例子说明取到极值。 1.1构造抽屉

例1:(200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某次考试有5道选择题,每题都有4个不同答案供选择,每人每题恰好选1个答案。在2000份答案中发现存在一个 n ,使得任何 n 份答卷中都存在4份,其中每2份的答案都至多3题相同,求 n 的最小可能值。

解:将每道题的4种答案分别记为1 ,2 ,3 ,4 ,每份试卷上的答案记

为()k ,j ,i ,h ,g ,其中{

}4321,,,k ,j ,i ,h ,g ∈。令 ()()()(){}k ,j ,i ,h ,,k ,j ,i ,h ,,k ,j ,i ,h ,,k ,j ,i ,h ,4321,{}4321,,,k ,j ,i ,h ∈,共得256个四元组。

由于2000=256?7+208,故由抽屉原理知,有8份试卷上的答案属于同一个

四元组。取出这8份试卷后,余下的1992份试卷中仍有8份试卷属于同一个四元组,再取出这8份试卷,余下的1984份试卷中又有8份属于同一个四元组。又取出这8份试卷,三次共取出24份试卷。在这24份试卷中,任何4份中总有2份的答案属于同一个四元组,当然不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 n ≥ 25 。

下面证明 n 可以取到25。令

()(){}{}432140,,,k ,j ,i ,h ,g ,mod k j i h g |k ,j ,i ,h ,g S ∈≡++++=,则 |S| =256 ,且

S 中任何2种答案都至多有3题相同。从 S 中去掉6个元素,当余下的250种答案中的每种答案都恰有8人选用时,总有4份不相同。由于它们都在S 中,当然满足题目要求,这表明,n = 25满足题目要求。综上可知,所求的n 的最小可能值为25。 1.2构造映射

例2将正整数n 表示为一些正整数p a a a ,,,21Λ的和,即

p a a a n +++=Λ21,其中p a a a ≤≤≤Λ21,记)(n f 是如此表示的方法种数(如

4=4,4=1+3,4=2+2,4=1+1+2,4=1+1+1+1,故5)4(=f ),证明:对任意

)]2()([2

1

)1(,1++≤+≥n f n f n f n .

分析:由于本题证明的是一个非严格不等式,则需要构造一个单射或满射来证之。

证明:此题实质上是要证

).1()2()()1(+-+≤-+n f n f n f n f

因将每个n 的拆法前加一个“1”,便可得一个n+1的拆法,故)()1(n f n f -+表示的是1+n 的拆法中11≠a 的拆法数。

同理)1()2(+-+n f n f 是n+2的拆法中11≠a 的拆法数。

考虑到21≥+n ,把一个11≠a 的1+n 的拆法中的p a 加上1,就可变为一个

11≠a 的n+2的拆法,这样就构造了从11≠a 的1+n 的拆法到11≠a 的2+n 拆法

的一个对应,显然这个对应是一个单射,所以有

).1()2()()1(+-+≤-+n f n f n f n f

评注:应用映射法可以证明一些与计数有关的不等式。

例3 设n 是一个正整数,},,1,|),{(Z y x n y n x y x S ∈≤≤≤≤=,设T 是所有顶点均在S 中的正方形组成的集合,对于S 中的一个点对(两点组成),当此点对恰是k 个正方形的顶点时,则称这个点对具有k 重性,所有具有k 重性的点对的个数记为.k a 试比较3202a a a +与的大小。

解 首先证明:一个点对至多属于3个正方形,由于以点对间所连线段为一边的正方形最多有两个,而以该线段为对角线的正方形最多只有1个,故以一个点对为两个顶点的正方形不超过3个,从而对任一点对,其重性只可能为0,1,

2,3,另一方面,点对总数为2

2n C ,从而

2

32102n C a a a a =+++ (1)

将任意一点对及以该点对为两顶点的正方形作为一个“顶点一正方形组”,简称VS 组,规定:当且仅当点对及正方形都相同时,VS 组相同,设S T =||,一方面,对于每一个正方形包括6个点对,故有6S 个VS 组;另一方面,从点对的角度考虑VS 组,对于k 重性的任一点对必属于k 个正方形,从而VS 组的总数为321321a a a +?+?,综合可得

S a a a 632321=++ (2)

最后计算T 中正方形的个数S 。

记T 中两边为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正方形组成的集合为A ,那么,T 中任一个正方形a ,都对应着A 中的一个正方形b ,使得a 的顶点全在b 的边界上,而对

于A 中一个边长为i 的正方形,在T 中恰好有i 个正方形,使得它们的顶点全在这个正方形的边界上,又A 中边长为i 的正方形有2)(i n -个,

故,61)(21

122n

n i C i n i S =

-=∑-= 即 S C n 62

2= (3)

综合(1),(2),(3),可知

,323213210a a a a a a a ++=+++ .2320a a a +=∴

注 本题中,计算点对及VS 组个数时,运用了算两次,计算|T|时,则运用了映射法计数。

例4:在一节车厢中,任何 m ( m ≥ 3 )个旅客都有唯一的公共朋友(当甲是乙的朋友时,乙也是甲的朋友,任何人不作为他自己的朋友)。问在这节车厢中,朋友最多的人有多少个朋友?

解:设朋友最多的人A 有 k 个朋友,记为 B 1 , B 2 , ? , B k , 并记

{}k B ,,B ,B S Λ21=。显然,m k ≥ 。

若 k > m ,设{}121-m i i i B ,,B ,B Λ是S 的任一个 m 元子集,则

121-m i i i B ,,B ,B ,A Λ这 m 个人有1个公共朋友,记为 C i ,因为C i 是A 的朋友,所

以C i ∈ S 。定义映射:

{}

S C B ,,B ,B f i i i i m ∈→-121Λ:,则? 是从S 的所有 m - 1元子集的集合到S 的一

个单射。事实上,若存在S 的两个不同的m - 1元子集{}121-m i i i B ,,B ,B Λ和

{}121

-m j j j B ,,B ,B

Λ均有相同的像C i ,又因为{}121-m i i i B ,,B ,B Λ?{}

121-m j j j B ,,B ,B Λ中

至少有 m 个元素,故这 m 个人有2个公共朋友A 和C i ,与已知矛盾。

由于? 是单射,故 k C m k ≤-1,因为 m ≥ 3 , m - 1 ≥ 2 ,所以 ( k - 1 ) ( k - 2 ) ( k -3 ) ( k - m + 2 ) > ( m - 1 ) ( m - 2 ) ?2 = ( m - 1) ! 故()()()()()()k !

m !

m k !m m k k k k C m k =-->-+---=

-1112211Λ

矛盾,可见所求 k = m .

1.3构造图表

例5:设 n ∈ N + , n ≥ 2 , S 是一个 n 元集合,求最小的正整数 k ,使得存在S 的子集 A 1 ,A 2 , ? ,A k 具有如下性质:对S 中的任意两个不同元素 a , b ,存

在 j ∈{ 1 ,2 , ? , k }, 使 A j ? { a , b } 为S 的一元子集。

解:设{

}n ,,,,S Λ321=,构造表格1:

如果j A i ∈,那么,在j A 所在行,i 所在列处的方格中标上1,其余的方格中标上0。考虑表1的列构成的序列n P ,,P ,P Λ21 ,下面证明:S 的子集

k A ,,A ,A Λ21具有题中性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P ,,P ,P Λ21两两不同。

充分性:由n P ,,P ,P Λ21两两不同,则对任意,b a ,S b ,a ≠∈有b a P P ≠,所以在某一行(设为第j 行)上,第a 列与第b 列的方格中一个为1,而另一个为0。这表明

{}b ,a A j ?为单元素集,故k A ,,A ,A Λ21具有题中性质。

必要性:由于对任意,b a ,S b ,a ≠∈存在{

}k ,,,j Λ21∈,使{}b ,a A j ?为单元素集,则a P 与b P 在第j 行处的两个方格中的数一个为1,而另一个为0,故b a P P ≠。所以n P ,,P ,P Λ21两两不同。根据表1知:n log k ,n k 22≥∴≥

()[]112+-=∴n log k

2 染色法

例6:设n 是一个固定的正偶数,考虑一块n n ?的正方形板,它被分成n 2个单位正方形格,板上2个不同的正方形格如果有一条公共边,就称它们为相邻的。将板上N 个单位正方形格作上标记,使得板上的任意正方形格(作上标记的或者没有作上标记的)都与至少一个作上标记的正方形格相邻,试确定N 的最小值。

解:设n = 2k ,首先将正方形板黑白相间地染成像国际象棋棋盘那样。设()n f 为所求的N 的最小值,()n f a 为必须作上标记的白格子的最小数目,使得任一黑格子都有一个作上标记的白格子与之相邻。同样的,定义()n f b 为必须作上标记的黑格子的最小数目,使得任一白格子都有一个作上标记的黑格子与之相邻。由于n 是偶数,“棋盘”是对称的,故有()()n f n f b a =,()()()n f n f n f b a +=,为方

便起见,将“棋盘”按照最长的黑格子对角线水平放置,则各行黑格子的个数分别为24242,,,k ,,,ΛΛ。在含有24-i 个黑格子的那行下面,将奇数位置的白格子作上标记。当该行在对角线上方时,共有i 2个白格子作上了标记;当该行在对角线下方时,共有12-i 个白格子作上了标记。从而,作上了标记的白格子共有

()211342+=

++++++k k k ΛΛ个,所以这时每个黑格子都与1个作上标记的白格子相邻,故得()()21+≤k k n f a 。考虑这()2

1+k k 个作上标记的白格子,它们中的任意两个没有相邻的公共黑格子,所以,至少还需要将()2

1+k k 个黑格子作上标记,以保证这些白格子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作上标记的黑格子与之相邻,从而

()()21+≥

k k n f b ,故()()()2

1+==k k n f n f b a 。因此,()()1+=k k n f 。 3 调整法

例7:给定平面上的点集{}199421P ,,P ,P P Λ=,且P 中任三点均不共线。将P 中所有的点任意分成83组,使得每组至少有三个点,且每点恰好属于一组,然后,将在同一组的任两个点用一条线段相连,不在同一组的两个点不连线段,这样得到一个图案G 。不同的分组方式得到不同的图案。将图案G 中所含的以P 中的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个数记为m (G )。 (1) 求m (G )的最小值0m ;

(2) 设*G 是使()0m G m =*的一个图案,若将*G 中的线段(指以P 的点为端点的线段)用4种颜色染色,每条线段恰好染1种颜色。证明:存在一种染色方案,使*G 染色后不含以P 的点为顶点的三边颜色相同的三角形。

解:(1)设m (G )= 0m ,G 由分组8321X ,,X ,X Λ得到,其中i X 为第i 组的点构成的集合,83321,,,i Λ=。令8321,,,i ,x X i i Λ==,则有

19948321=+++x x x Λ,且3

33083

21x x x C C C m +++=Λ。下面证明:当 831≤≠≤j i 时,有1≤-j i x x 。

事实上,若存在()831≤≤j ,i j ,i 使得2≥-j i x x ,不妨设j i x x >,作P 的点的分组8321Y ,,Y ,Y Λ(i Y 为第i 组的点构成的集合,83321,,,i Λ=),使得

???

??=+=-≠≠==时当时当时;

且当j k 1i k 1j k i,k j

x x x Y y i k k k

这样的分组存在(只需从原来的i X 中取一点到j X 中,其余组的不动),于是对于由分组8321Y ,,Y ,Y Λ得到的图案G ˊ,有

3

3383

21)(y y y C C C G m Λ++=' 故3

3330)(j i j i x x y y C C C C m G m --+=-' =333131j

i j i x x x x C C C C --++- =331213231j i j i j i x x x x x x C C C C C C ---++--- .21

2--=i j x x C C 因为1-

2-

与m 0的最小性矛盾

又1994=83×24+2=81×24+2×25

故.1685442813

25324

0=+=C C m (2)设图案*G 由分组8321,,,X X X Λ得到,这里X i 表示第i 组的点构成的集合(i=1,2,…,83)。

由(1),不妨设

248121====X X X Λ 258382==X X

下面给出G *的一种染色方法,使得G *用4种不同颜色染后不含三边颜色相同的三角形。

将集合X i 及所连线段构成的图形称为G *的第i 块,记为83,,2,1,*1Λ=i G

对于*

83G ,令

5432183Y Y Y Y Y X Y Y Y Y =

使得)51(≤≠≤=j i Y Y j i φI

)51(5≤≤=i Y i

将每个子集)51(≤≤i Y i 中任两个点所连线段用图1所示的方法去染,将不同子集i Y 与)(j i Y j ≠之间所连线段用图2所示的方法去染,图中a 、b 、c 、d 分别

代表4种不同颜色,这样,染后的*

83G 显然不含三边颜色相同的三角形

对于*83G ,可用染*

83G 的方法去染,至于)811(*≤≤i G i 的染法,可先加1点并将该点与原来的24点各连一条线段,然后,按*

83G 的染法染好,再把加的1点及

与该点所连的线段去掉,这样,染后的)811(*≤≤i G i 也不含三边颜色相同的三角开。 4 归纳猜想

例8 给定平面上无三点共线的n 个点,以这n 个点为端点连出了m 条线段,已知对这n 个点中的任意两点A 、B ,都有一点C ,使得C 与A 、B 都有线段相连,求m 的最小值

解:记这n 个点为A 1,A 2,…,A n ,先看一个例子

如果n 为奇数,连线段A 1A 2,A 1A 3,…,A 1A n ;A 2A 3,A 4A 5,…,A n-1A n. 如果n 为偶数,连线段A 1A 2,A 1A 3,…,A 1A n ;A 2A 3,A 4A 5,…,A n-2A n-1, A 2A n.

显然,依上述方法连出的线段满足条件,所以,所求m 的最小值小于或等

于??????-223n 。(注:??

????-223n 为上面连出的线段的条数,这里[]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下面证明:这n 个点至少需要连出??

?

???-223n 条线段,才能达到题中要求。 a a

a a

a b b

b

b

b 图1 图2

事实上,如果A 1,A 2,…,A n 中任意一点都引出至少3条线段,则

??

????->≥

22323n n m ; 如果其中有一点(不妨设为A 1)引出的线段条数不大于2,那么,有如下两种情形:

(1)A 1只引出1条线段,不妨设为A 1A 2,则与A 1,A 2都有线段相连的点不存在,矛盾同样地,若A 1不引出线段也可得矛盾。

(2)A 1恰引出2条线段A 1A 2、A 1A 3,这时,一定要连出线段A 2A 3(因为对于两点A 1、A 2,只能是A 3与A 1、A 2都相连)

考虑点A 1、A i (i ≥4),由A i 必与A 2、A 3中的某一点有线段相连,又由(1)可知,A i 至少引出2条线段,所以,从A 4、A 5,…,A n 这n-3个点至少引出

???

???-+-223n n 条线段,则这n 个点引出的线段的条数不少于 ()??????-=??????-+-+2232233n n n 因此,m 的最小值为??

????-223n 注:解此题先构造例子,猜出m 的最小值,然后再证明,这种“先猜后证”的思想也是解决组合极值问题的常见方法。

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一

一 试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

1.若,0)(lim =∞

→n f n 则称函数)(n f 是无穷小(其中N n ∈)。特别地,如果函数)

()(n g n f 和都是无穷小,且满足1)

()

(lim

=∞

→n g n f n ,则称函数)()(n g n f 和是等价无穷小。根据以上定义,下面的( )是等价无穷小。

(A )31+-n n 与 (B )

n

n n n n +-+2

264

-3325与

(C )

n n n n 3212

+与 (D )n n 3

2

23与 2.已知且

,,R b a ∈15

166403192

3

23=+-=+-b b b a a a

则的值为( )b a +

55)( 5)( 5)( 0)(D C B A - 

3、设M ={},0,1),(>=x xy y x N={

}

π=+arcctgy arctgx y x ),(,则 ( )

{}

1),()(=?xy y x N M A =

M N M B =?)( N N M C =?)(

{}

不同时为负数且y x xy y x N M D ,,1),()(==?

4、在四面体ABCD 中,面ABC 及BCD 都是边长为2a 的等边三角形,且AD =22a ,M 、N 分别为棱AB 、CD 的中点,则在四面体表面上M 与N 的最短距离为 ( )

a A 2)( a B 23)( a C )( a D 2

5)(

5、已知三个三角形?、 1?、2?的周长分别为21p p p 、、,且?∽2?∽2 ?,较小的两个三角形21??,可以互不重叠地放入大三角形?的内部,则21p p +的最大值是 ( )

p A )( p B 2)( p C 3)( p D 2)(

6、已知自然数n 不是5的倍数,则5除1,12

2

-+n n 时有 ( )

1515)(22-+n n A 或 )(B 151522-+n n 且 )(C 1·

51522-+n n 且 )(D 不能确定,都有可能发生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54分,每小题9分)

7、设,1,n q p N q p ≤<≤∈且、其中n 是不小于3的自然数,则形如q

p

的全体分数之和为_______________

8、在?ABC 中,已知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若其对边分别为c b a ,,,并且a c -等于

AC 边上的高h,则2

sin

A

C -=_________ 9.已知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x f 满足2003)5(),1()1()(=++-=f x f x f x f ,则

____________)2003(=f

10、从集合{

}10321?,,中任取两个不相邻的数(这两个数可以相同)相乘,所有这样的积再求和等于_____

11.在直角坐标平面中一椭圆的两个焦点为),13,2

9

(),5,221(21F F 且椭圆与纵轴相切,则椭圆短轴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设R b a ∈,,且8|3||3|3

223=-+-y y x xy x ,则24|2|||22与xy y x +-的大小关系

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20分)

13.已知M 是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弦AB 上的点,O 为坐标原点,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若F(x)的反函数为F -1(x),证明方程F -1(x)=0有唯一解;并求出该唯一解

15.定义在(-1,1)上的函数f (x )满足:(Ⅰ)对任意x ,y ∈(-1,1)都有

f (x )+f (y)=f (

xy

y

x ++1);(Ⅱ)当x ∈(-1,0)时,有f (x )>0. 求证:).)(21()1

31()111(

)51(2N n f n n f f f ∈>+++++Λ 加 试

一.(本题满分50分)

如图,等腰ABC ?中,P ACB ,90?=∠为边BC 上一点,边AB 的中点为M ,连接AP ,

N L ,为线段AP 上的两点,且.,CN AL AP CN =⊥若ABC ?的面积为LMN ?的面积的4

倍,求.CAP ∠

二.(本题满分50分)

求证:只要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满足条件: (1) a>0

(2) |f(x)|,1≤当x ]1 1[,-∈

(3) ]21)1,2[20,(?--∈-

=a

b

x 就必有,4

5

)(-

≥x f 当]2,2[-∈x 。 三.(本题满分50分)

将正整数n 表示为一些正整数p a a a ,,,21Λ的和,其中p a a a ≤≤≤Λ21 ,记)(n f 是如此表示的方法种数(如 2114 ,224 ,314 ,44++=+=+==,

11114 +++= ,故 5)4(=f )

求证对任意 )]2()([2

1

)1(,1++≤

+≥n f n f n f n 。 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试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

1.若,0)(lim =∞

→n f n 则称函数)(n f 是无穷小(其中N n ∈)。特别地,如果函数)

()(n g n f 和都是无穷小,且满足1)

()

(lim

=∞

→n g n f n ,则称函数)()(n g n f 和是等价无穷小。根据以上定义,下面的( B )是等价无穷小。

(A )31+-n n 与 (B )n

n n n n +-+2

264

-3325与 (C )n n n n 3212+与 (D )n n 3

223与

解:根据定义,本题目正确答案为B

2.已知且

,,R b a ∈15

166403192

3

23=+-=+-b b b a a a

则 )的值为( C b a +

55)( 5)( 5)( 0)(D C B A - 

解:由已知条件得

1

)2(4)2(1)3(4)3(3

3-=-+-=-+-b b a a

考虑到函数x x x f 4)(3

+=是实数集上的奇函数,且为单调增函数,所以得到

b a -=-23,即.5=+b a 选C

3、设M ={},0,1),(>=x xy y x N={

}

π=+arcctgy arctgx y x ),(,则 ( B )

{}

1),()(=?xy y x N M A =

M N M B =?)( N N M C =?)(

{}

不同时为负数且y x xy y x N M D ,,1),()(==?

解:由集合M 化简得:)0(11>-==x xy xy 或,图象为一、四象限各一支,

又由tg(arctgx+arcctgy)=0得:

011

=-

+

y

x y

x 得)0(1>-=x xy :可知M N ?故M N M =? 选B

4、在四面体ABCD 中,面ABC 及BCD 都是边长为2a 的等边三角形,且AD =22a ,M 、N 分别为棱AB 、CD 的中点,则在四面体表面上M 与N 的最短距离为 ( A )

a A 2)( a B 23)( a C )( a D 2

5

)(

解:在四面体表面上,M 到N 的路线有四种:

① 经过棱AC ,②经过棱AD ,③经过棱BC , ④经过棱BD ,取四种情况之最小者.

① 情形,沿ABCD 展开如图,min MN =MN

连接MC ,得:2

22BM BC MC -=,从而 a CD AC a MC 2,32

2

===,AD=a 22,则

AC CD ⊥,∠MCN=90ο+30ο=120ο

,

A B

C

D M N

A M B

C

D N

cos 2222CN MC CN MC MN ?-+=120ο=3a 2+a 2+2?a 3a

2

1 =4a 2+2

3a

∴ MN=a )34(+

同理,对于②、③的情况同法可以求得min MN =MN =2a 情形④的情况与情形①相同. a MN 2=∴ 选A

5、已知三个三角形?、 1?、2?的周长分别为21p p p 、、,且?∽2?∽2 ?,较小的两个三角形21??,可以互不重叠地放入大三角形?的内部,则21p p +的最大值是 ( D )

p A )( p B 2)( p C 3)( p D 2)(

解:设?的周长是p ,面积为S ,1?的周长是p 1,面积为1S ,2?的周长是2p ,面积是2S ,由已知条件得:21S S S +≥,

Θ ?∽2?∽2 ?,则

22

22112p S p S p S ==(=k) 于是2

22

12

p p p +≥,由基本不等式: 212

22

12

2p p p p p ≥+≥

2

212122

2

12

)(22p p p p p p p +=++≥∴

即:212p p p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例(如图):知等号能成立.. 选D 6、已知自然数n 不是5的倍数,则5除1,12

2

-+n n 时有 ( A )

1515)(22-+n n A 或 )(B 151522-+n n 且 )(C 1·

51522-+n n

且 )(D 不能确定,都有可能发生 解:因为n 不是5的倍数,故n ≡1±,或n ≡2±(mod5) 2n ≡1或2

n ≡4(mod5) 所以12

-n ≡0或12

+n ≡0(mod5) 选A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54分,每小题9分)

7、设,1,n q p N q p ≤<≤∈且、其中n 是不小于3的自然数,则形如

q

p

的全体分数之和为

)1((4

1

-n n ) 解:把形如

q

p

的数如下分组: )1

3,2,1()43,42,41(),32,31(),21(n

n n n n -???,其中第k 组含有k 个分数,

第k 个组的k 个元素的和为:2

)321(11k

k k =+++++Λ

所以S =

)1(41

21

1

-=∑-=n n k n k

8、在?ABC 中,已知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若其对边分别为c b a ,,,并且a c -等于AC 边上的高h,则2sin

A C -= 2

1

. 解:h=c-a=A h sin -C h

sin A C A C sin sin sin sin =-?

所以)]cos()[cos(2

1

2sin 2cos 2A C A C A C A C +--=-+

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ο

60,A +C =ο

120

所以0432sin 2sin

2

=--+-A C A C 解得:)(2

1

2sin 负值舍去=-A C

9.已知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x f 满足2003)5(),1()1()(=++-=f x f x f x f ,则

____________)2003(=f

2003

)5()33365()2003()

()6()2()1()

1()2()( )

1()1()( ==?+=?=+?--=+?++-+=++-=f f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解: 10、从集合{

}10321?,,中任取两个不相邻的数(这两个数可以相同)相乘,所有这样的积再求和等于_____

B

A

C

D

h

解:任取两个数相乘再求和得

S 1=)(2110110

1∑∑==-k i k i k ∑=-=10

1

)55(21k k k

)3855555(2

1

)55(211012-?=-=∑=k k k =1320

其中不符合条件的和为∑∑==+=+=

91

9

1

2

2)()1(k k k k

k k S =285+45=330

所求之和990330132021=-=

-=S S S 11.在直角坐标平面中一椭圆的两个焦点为),13,2

9

(),5,221(21F F 且椭圆与纵轴相切,则椭圆短轴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求出1F 关于纵轴的对称点)5,2

21

(-

P 。则 10

||217||2122====FF c PF a

.213)2()2(222=-=∴c a b

12.设R b a ∈,,且8|3||3|3

223=-+-y y x xy x ,则24|2|||22与xy y x +-的大小关系

为____________

解:设yi x z +=,易证.||2|)Re(||)Im(|||z z z z ≤

+≤

而.)3()3(3

2233i y y x xy x z -+-=

因≤=||||33z z |)Re(||)Im (|33z z +=,8|3||3|3223

3=-+-y y x xy z 故

.4||||,2||22≤=≤z z z

于是.24||2|)Im (||)Re(||2|||22

222≤≤

+=+-z z z xy y x

由于上式的两个不等号中的等号不能同时取到,故.24|2|||2

2<+-xy y x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20分)

13.已知M 是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弦AB 上的点,O 为坐标原点,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AB 与x 轴交于C()0,0x 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2211y x y x ,

则22

21212,2px y px y ==

1,2

12

1-=⊥x x y y OB OA 则

Θ即2214p y y -= (*) 又直线AB 的方程是

1

21

211x x y y x x y y --=--,将C 坐标代入得:

1

21

2101x x y y x x y --=--

化简上式,并利用(*)得:x

=2p,由圆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方程是

)0()(222≠=+-x p y p x

若F(x)的反函数为F -1(x),证明方程F -1(x)=0有唯一解;并求出该唯一解

设-l <x 1<x 2<l ,则

∵x 1-x 2<0,2-x 1>0,2-x 2>0,∴(*)式第一项<0 又(l+x 1)(l-x 2)>0,(l-x 1)(l+x 2)>0, (l+x 1)(1-x 2)-(1-x 1)(1+x 2)= x 1-x 2<0 ∴(*)式第二项的真数大于零且小于1

于是F(x 1)-F(x 2)<0,∴F(x)在(-1,1)上是增函数

∴F -1

(x)=0有唯一解.

15.定义在(-1,1)上的函数f (x )满足:(Ⅰ)对任意x ,y ∈(-1,1)都有

f (x )+f (y)=f (

xy

y

x ++1);(Ⅱ)当x ∈(-1,0)时,有f (x )>0. 求证:).)(21()1

31()111(

)51(2N n f n n f f f ∈>+++++Λ 证明: x ,y ∈(-1,1).

f (x )+f (y )=f (

xy

y

x ++1), 令x =y =0,得f (0)=0.

令y =-x ,得f (x )+f (-x )=f (0)=0, ∴f (-x )=-f (x )

∴f (x )在(-1,1)上是奇函数. ∵f (

1

31

2

++n n )

).

2

1

(

)

2

1

(

)

2

1

(

)

2

1

(

)

2

1

(

)

2

1

(

)

1

1

(

)

4

1

(

)

3

1

(

)

3

1

(

)

2

1

(

)

1

3

1

(

)

11

1

(

)

5

1

(

2

f

n

f

f

n

f

f

n

f

n

f

f

f

f

f

n

n

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Λ

加试

一.(本题满分50分)

如图,等腰ABC

?中,P

ACB,

90?

=

∠为边BC上一点,边AB的中点为M,连接AP,N

L,为线段AP上的两点,且.

,CN

AL

AP

CN=

⊥若ABC

?的面积为LMN

?的面积的4倍,求.

CAP

解:明显CMN

A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5

45

60

60

2

1

,

,

2

1

4

.

2

1

,

2

1

90

,

2

2

QNA

CAP

QN

AQ

LNM

QNM

QNA

QNM

QMN

MN

AC

QN

QM

QN

QM

Q

AC

AC

MN

S

S

AC

S

MN

S

LMN

MN

LM

LMN

ABC

ABC

LMN

于是

为等边三角形

连接

中点

注:本题也可以用三角法来解.

二.(本题满分50分)

求证:只要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满足条件: (1) a>0

(4) |f(x)|,1≤当x ]1 1[,-∈

(5) ]21)1,2[20,(?--∈-

=a

b

x 就必有,4

5

)(-≥x f 当]2,2[-∈x 。 解:不妨设]2,1(20∈-

=a

b

x ,考虑到,0>a .68,0)4)(2(,4

22ab a b b a b a b

a +≥-∴≤++-≥∴

(1)

.4

5

)(423)(23a)(c 23

2468444)(2220b a c b b a c a b b

a c a a

b a

c a b c a b ac x f ++=-++≥+++=++=++≥-+=-=

又,)1(,)1(c b a f c b a f +-=-++=

)

3( )].1()1([2

1

)

2( )],1()1([2

1

--=-+=+∴f f b f f c a

由(1).(2).(3)

得.4

58189)1(81)1(89)]

1()1([2

1

45)]1()1([21)(0-=--≥--=--?+-+≥f f f f f f x f

于是].2,2[,45

)(-∈-

≥x x f 函数45)2(41)(45)2(41)(2

2-+=--=x x f x x f 及在]2,2[-上的最小值均为.4

5-

三.(本题满分50分)

将正整数n 表示为一些正整数p a a a ,,,21Λ的和,其中p a a a ≤≤≤Λ21 ,记)(n f 是如此表示的方法总数(如 2114 ,224 ,314 ,44++=+=+==,

11114 +++= ,故 5)4(=f )

求证对任意 )]2()([2

1

)1(,1++≤

+≥n f n f n f n 。

证明:此题实质上是要证)1()2()()1(+-+≤-+n f n f n f n f 。因为将每个n 的拆法前加一个“1”,便可得一个1+n 的拆法,故)()1(n f n f -+表示的是1+n 的拆法中11≠a 的拆法数(即不含1的拆法数),同理)1()2(+-+n f n f 表示的是2+n 的拆法中11≠a 的拆法数(即不含1的拆法数)。另一方面:考虑到21≥+n ,把1+n 的任何一种不含1的拆法中p a 加上1,就成为2+n 的一种不含1的拆法。这样就构造了从不含1的1+n 的拆法组成的集合到不含1的2+n 的拆法组成的集合的一个单射,所以前者元素总数小于或等于后者元素总数。

即有 )1()2()()1(+-+≤-+n f n f n f n f

刘玲-经济学中两个优化问题的条件极值方法

经济学中两个优化问题的条件极值方法 刘玲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10数学 100701089 ) 关键词:经济学;优化问题;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摘要:数学方法在很多经济学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许多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研究了解决经济学中等式约束条件下的两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两个问题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生产者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问题。通过对比常见的处理有条件约束的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我们发现拉格朗日乘数法是一类非常有效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所以本文选择了该方法作为解决上述两类经济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本文给出了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上述两类优化问题的一般途径,而实例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经济学中优化问题在此方法下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Conditional extreme method for two econom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Liu l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 10 100701089) Key words: economics; Optimization problem;conditional extreme;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Abstract: Mathematical methods are widely applied in many economic issues and are well known as a powerful tool to solve many economic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solving two econom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utility max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strained incomes for customers and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By comparing several popular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conditional constraint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found that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workable and thus this method is selected this as a solution to these two types of economic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crete exampl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approach to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for solving the above-mentioned two typ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examples of analysi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conomics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is method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引言 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其它学科及有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实际工程,运筹规划,经济管理中,经常要解决怎样使投入量最少,产出最多,效益最高等问题.这些经济和生活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数学中的函数问题来探讨,进而转化为求函数中极大值、极小值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和条件极值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具体实例对各种解法进行分析类比,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极值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 法,但是只有拉格朗日乘数法是解决所有等式条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讲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板块问题 11、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2 1v v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34.(18分)(1)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b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抽屉原理、组合最值

停车场上有40辆客车,各种客车座位数不同,最少的有26座,最多的有44座,这些客车中,至少有多少辆的座位是相同的? 一次数学竞赛,有75人参加,满分为20分,参赛者的得分都是自然数,75人的总分是980分。问:至少有多少人的得分相同。 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电影,电影院里共有24排座位,每排有30个座位,全校一共去了650人。请问:至少有多少排座位上坐的人数同样多? 在8×8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内可以填入1—4四个自然数中的任意一个,填满以后,对每个2×2的田字形内的4个自然数求和,在这些和中,相同的和至少有()个。 100名男生与16名女生围成一圈。相邻男生人数最多的一组,至少可以是()人。 100名男生与16名女生排成一排。相邻男生人数最多的一组,至少可以是()人。 从1、2、……、n中任取99个不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之差等于7,则n最大是多少? 从1、2、3……2009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出()个数,使得其中两个数的差都不等于7。 从自然数1至2008中最多能选出___________个数,使得选出的数中任意三个数的和都是27的倍数。 求证:任意给出52个整数,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和或差是100的倍数。 从1、3、5、7……199这100个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出()个数,使得其中任何一个数都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请说明:任意5个数中必有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4个人聚会,每人各带了2件礼品,分赠给其余3个人中的2个,则至少有几对人,他们之间是互赠过礼品的? 在选拔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的选手时,共邀请了11名市级竞赛的获奖者,他们分别来自五、六、初一、初二这4个年级。试问能否让他们围坐在一张圆桌周围,使得在任何相连5人中,都有来自全部4个年级的选手? 有一批货物,它们的总重量是19500千克,不知道每一件货物的重量,但没有一件货物的重量超过350千克。现有若干辆卡车,每辆最多可运1500千克货物,若要求不论每件货物的重量是多少,都必须一次运完全部货物,至少需要多少辆卡车? 20支足球队进行足球比赛,若要使得任意三支球队中都有两支赛过一场,则最少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某次集会共有2008个人参加,任意4个人中都有一个人认识其他3人,那么这2008个人中,最少有多少个人认识其他2007个人? A,B,C三队进行围棋擂台赛,每队9人,规则如下:每场由其中两队各出1人比赛,胜者守擂,负者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宝鸡文理学院附中何治博 一、临界与极值概念所谓物理临界问题是指各种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条件的逐渐变化,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某种物理现象的发生,即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如全反射、光电效应、超导现象、线端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速度等),这种物理现象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过度转折点即是物理中的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临界状态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条件即是临界条件,有关此类条件与结果研究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它是哲学中所讲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具体反映。极值问题则是指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条件数量连续渐变越过临界位置时或条件数量连续渐变取边界值(也称端点值)时,会使得某物理量达到最大(或最小)的现象,有关此类物理现象及其发生条件研究的问题称为极值问题。临界与极值问题虽是两类不同的问题,但往往互为条件,即临界状态时物理量往往取得极值,反之某物理量取极值时恰好就是物理现象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除非该极值是单调函数的边界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类问题的界线又显得非常的模糊,并非泾渭分明。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虽然没有在教学大纲或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但近年高考试题中却频频出现。从以往的试题形式来看,有些直接在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

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的物理规律,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也有一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周密讨论状态的变化。可用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性化;或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也可用数学函数极值法找出临界状态,然后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从以往试题的内容来看,对于物理临界问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力和运动的关系部分,对于极值问题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力学或电学等权重较大的部分。 二、常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解答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相关条件,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可以理解并记住一些常见的重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 1.雨水从水平长度一定的光滑斜面形屋顶流淌时间最短——屋面倾角 为0 45 2.从长斜面上某点平抛出的物体距离斜面最远——速度与斜面平行时 刻 3.物体以初速度沿固定斜面恰好能匀速下滑(物体冲上固定斜面时恰 好不再滑下)—μ=tgθ。 4.物体刚好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 常见题型 1、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 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 A Al B Mg C Na D 都有可能 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 Al和Fe B Zn和Fe C Mg和Zn D Mg和Fe 2 确定杂质的成分 例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 SiO2 B Cu C NaCl D CaO 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NH4HCO3、NH4NO3 B (NH4)2CO3 、NH4NO3 C NH4HCO3、NH4Cl D NH4Cl、(NH4)2CO3 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 AlCl3 B NaCl C ZnCl2 D CaCl2 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肯定有KNO3和Na2CO3,肯定没有Ba(NO3)2 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 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 2,可能有KNO3 D 无法判断 练习4、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到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 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 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练习5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 2、KCl、NaHCO3的一种或几种。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只混有KCl B.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 2 C.样品中一定混有KCl,可能有NaHCO3 D.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跃峰奥数PPT7组合极值8-4(如何算两次)

温馨提示 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 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 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但在放映模式下,这 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 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 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 常生动、美观。 【百度文库】 跃峰奥数PPT 经典原创

组合极值8-4(如何算两次) ●冯跃峰 本讲内容 本节为第7板块(组合极值)第8专题(如何算两次)的第4小 节,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 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 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 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 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 “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百度文库】 跃峰奥数PPT 经典原创

所谓“算两次”,就是选择某种“中 间量”,用两种方式计算其个数S。 两种 计算 方式 分散计算从每个基本元素x i出发【1】, 考察其对S的贡献; 2、组合极值(算两次:捆绑与分散) 捆绑计算 从每个子集A i 出发(由若干 个元素组成的组) 【1】 ,考 察其对S的贡献。 在有些情况下,问题涉及一个集合的两种不同划分,产生两 种子集族 【1】 ,此时可用两种捆绑形式(子集族)进行计算。 ■ 【百度文库】 跃峰奥数PPT 经典原创

比如,有色三角形的关联元为同(异)色角。当不同对象对应的要素集不相交时常用此方法。比如,要素集的常见特例是“对子”“算两次”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中间量Ω,常有如下5种形式: 五种常见“中间量”关联元 减少或增加要素产生与原来对象相关联的元素加权元含有特殊权重的元素比如,含1色边的三角形,含有元素a 的子集等。总和某些数值之和比如“总分”、 出现总次数、人 次数等要素集 每个对象所含r 个要素组成的一种“元素团”(自定义名称)r-子集 容量为r 的子集若有条件|A i ∩A j |≤r -1,则常用此方法,因为在每个子集A i 中r 子集不重复出现(只算了一次)■ 【百度文库】 跃峰奥数PPT 经典原创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看交通量,实际采用的有很多更厚的,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可能会较合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答应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 采用沥青路面时,二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应不小于7cm,三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应不小于3cm,并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沥青层厚度的选择。采用水泥砼路面时,二级公路板厚应不小于22cm,三级公路板厚一般不小于20cm,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6cm,路面宽度大于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8cm。 新建、改建(路面)的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16cm。新建的农村公路路面底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三级公路:基层:水稳砂砾,厚度20厘米;面层: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三级公路为10年沥青贯入式适用于二、三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可改善路面行车条件,承担行车磨耗及大气作用,延长路面使用年限。所铺筑的沥青路面,其厚度可大于3厘米。在计算路面厚度时,其强度一般不计。沥青表面处治,一般用于三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 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 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沥青碎石5~8cm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级配碎石20cm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通车1年半以后,局部路段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断裂、贫油、松散、龟裂,上基层、底基层开裂、变形、破损、唧浆等病害。由于破坏严重,有些数据已无法统计。从工程实践来看,采用超载

高考物理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微极值问题备考练习题

17 极值问题 [方法点拨] (1)三力平衡下的极值问题,常用图解法,将力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求某一边的最短值.(2)多力平衡时求极值一般用解析法,由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不等式求解.1.(2018·姜堰中学月考)如图1所示,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分别为2m、m的小球A、B在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不变,则拉力F的最小值为( ) 图1 A.33 2 mg B. 23+1 2 mg C.3+2 2 mg D. 3 2 mg 2.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10 kg的A、B两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木板上,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5×102 N/m的弹簧连接,刚开始时A、B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的压缩量为Δx= 5 cm.已知两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3 2 ,重力加速度g=10 m/s2,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木板的右端缓慢抬起,木板形成斜面,在木板缓慢抬起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A先开始滑动,A刚开始滑动时木板的倾角θ=30° B.A先开始滑动,A刚开始滑动时木板的倾角θ=60° C.B先开始滑动,B刚开始滑动时木板的倾角θ=30° D.B先开始滑动,B刚开始滑动时木板的倾角θ=60° 3.如图3所示,在水平板左端有一固定挡板,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紧贴弹簧放一质量为 m的滑块,此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已知滑块与水平板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最大静摩擦力与 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现将板的右端缓慢抬起使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最后直到板竖直,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夹角θ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图3 4.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上.二者接触面水平.现将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b上.让F从0缓慢增大,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b相对a滑动,同时a与地面间摩擦力达到最大.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μ1与μ2之比为( ) 图4 A.m M B. M m C. m M+m D. M+m m 5.(2018·兴化一中质检)如图5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 ) 图5 A.mg k B. 2mg k C.3mg k D. 4mg k 6.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如果用与斜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滑.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武穴育才高中 刘敬 随着高考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物理极值问题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对理解、推理及运算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物理学科,如何提高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本文筛选出典型范例剖析,从中进行归纳总结。 极值问题常出现如至少、最大、最短、最长等关键词,通常涉及到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三角函数法,求导法,几何作图法如点到直线的垂线距离最短,圆的知识等等。 1.配方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44)2(2 22 -++=++ 当a >0时,当2b x a =-时,y min =a b a c 442- 当a <0时当2b x a =-时,y max =a b a c 442- 2.判别式法:二次函数令0≥?,方程有解求极值. 3.利用均值不等式法:ab 2b a ≥+ a=b 时, y min =2ab 4.三角函数法:θθcos sin b a y +==)sin(22θ?++b a 当090=+θ?,22max b a y += 此时,b a arctan =θ 也可用求导法:b a b a y arctan 0sin cos ==-='θθθ,得令 5.求导法:对于数学中的连续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式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由二阶导数判断极值的方法.某点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大于0,说明一阶导数为增函数,判断为最小值;反之,某点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小于0,说明一阶导数为单调减函数,判断此点为最大值. 6.用图象法求极值 通过分析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出其图象,由图象求极值。 7.几何作图法 研究复合场中的运动,可将重力和电场力合成后,建立直角坐标系,按等效重力场处理问题。 研究力和运动合成和分解中,可选择合适参考系,将速度及加速度合成,结合矢量三角形处理问题。 例1.木块以速度v 0=12m /s 沿光滑曲面滑行,上升到顶部水平的跳板后飞出,求跳板高度h 多大时, 木块飞行的水平距离s 最大?最大水平距离s 是多少?(g=10 m /s 2)。 解:2202121mv mgh mv =+, vt s =得:22022020)4()4(22)2(g v h g v g h gh v s --=-=

数学奥林匹克题解E组合数学 E2计数和离散最值031-040)汇总

E2-031 在一种“咬格子”的游戏中,两名选手轮流“咬”一个由单位正方形组成的5×7网格.所谓“咬一口”,就是一个选手在剩下的正方形中挑一个正方格子去掉(“吃掉”)它的左面的一条边(朝上延长)与底边(朝右延长)所确定的象限中的全部正方形格子,如图a所示,有阴影的格子是选定的,吃掉的是这个有阴影的及打“×”的四个格子.(虚线部分是在这之前已被“吃掉”的)游戏的目标是要对手“咬”最后一口.图b所示的是35个正方形组成的集合的一个子集,它是在“咬格子”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子集. 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子集总共有多少个?整个网格及空集也计算在内. 【题说】第十届(1992年)美国数学邀请赛题12. 【解】根据游戏规则,每次“吃”剩下的图形有如下特点:从左到右,各列的方格数不增.因为如某一方格被“吃”,那么它右面和上面的格子全部被“吃”.于是每次剩下的图形从A到B的上边界是一条由7段横线与5段竖线组成的折线,且它是不增的;反之,每一条这样的折线,也对应一块“吃”剩下的方格集. E2-032 1克、30克、50克三种砝码共110个,总重量为1000克,问其中30克的砝码有多少个? 【题说】第一届(1990)希望杯高一二试题2(4).原是填空题. 【解】设1克、30克和50克砝码数分别有x、y、z,则有以下关系: (2)-(1)得

29y+49z=890 (3) 因29 890,49 890,所以y≠0,z≠0.即y≥1,z≥1.从而890=29y+49z≥29+49z 由于z是整数,故z≤17. 令z=1,2,…,17,代入(3),知:只有当z=1时,y=29是唯一整数解.又由(1)知,x=80. 即这一组砝码中有29个30克的砝码. E2-033 下图中将等边三角形每边3等分,过等分点作每边平行线,这样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个数,记为f(3),则f(3)=15.将等边三角形每边n等分,过各分点作各边平行线,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个数记为f(n),求f(n)表达式. 【题说】第二十三届(1991年)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题5. 【解】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由a、b、c、d四个数决定.这4个数满足 a≥1, b≥1, c≥0,d≥0 2≤a+b+c+d≤n 即 0≤a1+b1+c+d≤n-2 其中a1=a-1,b1=b-1,c,d均为非负整数.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讲课教案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

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及分析 物理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牵涉到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与动力学、力学密切相关,综合性强。在高考命题中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临界和极值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基本思路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都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 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点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系统的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3许多临界问题 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 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4有时,某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包含常见的临界 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如运动中汽车做匀 减速运动类问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5临界问 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 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6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 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解题常用的思路用矢量法、三角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或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求极值法等。 二.匀变速运动规律中与临界极值相关问题的解读 在质点做匀变速运动中涉及到临界与极值的问题主要有“相遇”、“追及”、“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等。 【例1】速度大小是5m/s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隔2000m时,一只鸟以10m/s的速度离开甲车头向乙车头飞去,当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连续在两车间来回飞着。问: (1)当两车头相遇时,这鸟共飞行多少时间?

二次函数最值计算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 1. 抛物线y=(x-h)2+1,当自变量1≤x ≤3,y 最小为5 求h 解:y=(x-h)2+1≥1,当1≤X ≤3时,Y 最小=5,对称轴一定不在1到3范围内(要不然最小值为1),即X=1时Y=5或X=3时Y=5,代入解析式:(1-h)2+1=5或(3-h)2+1=5,h=1±2或h=3±2,∴h=-1或h =5. 2. 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x-h)2+3,当1≤X ≤3时,函数有最小值2h,则h 的值为多少? 解: h <1时,x=1时y 有最小值y=(1-h )2+3=h 2-2h+4=2h ,解得h=2,不符合要求,舍去。h >3时,x=3时y 有最小值y=(3-h )2+3=h 2-6h+12=2h ,解得h=6,(h=2不符合要求,舍去)。1≤h ≤3时,x=h 时y 有最小值y=(h-h )2+3=3=2h ,h=3/2。综上,h=23,或h=6 3.以x 为变量的二次函数y =x 2- 2(b-2)x + b 2 - 1的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解:y=x 2-2(b-2)x+b 2-1=x 2-2(b-2)x+(b-2)2+b 2-1-(b-2)2 =[x-(b-2)]2+4b-5 对称轴x=b-2 令x=0,得:y=b 2-1 ①函数图像不过第三象限,对称轴位于x 轴正半轴,b-2>0 函数图像在y 轴上的截距>0,b 2-1>0 b-2>0,解得b>2 b 2-1>0,b 2>1,b<-1或b>1 综上,得:b>2 ②函数图像不过第三象限,对称轴位于x 轴负半轴,函数图像的顶点在x 轴上或x 轴上方,4b-5 ≧0,解得b ≧45

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m i n x f ..t s ()0=x h k ()m k ,,2,1???= 需要导出极值存在的条件,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处理方法:消元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升维法) 一、消元法(降维法) 1.对于二元函数 ),(min 21x x f ..t s ()0,21=x x h , 根据等式约束条件,将一个变量1x 表示成另一个变量2x 的函数关系()21x x ?=,然后将这一函数关系代入到目标函数()21,x x f 中消去1x 变成一元函数()2x F 2.对于n 维情况 ()n x x x f ,,,min 21???..t s ()0,,,21=???n k x x x h ),,2,1(l k ???= 由l 个约束方程将n 个变量中的前l 个变量用其余的l n -个变量表示: ()n l l x x x x ,,,2111???=++? ()n l l x x x x ,,,2122???=++? ... ()n l l l l x x x x ,,,21???=++? 将这些函数关系代入到目标函数中,得到()n l l x x x F ,,,21???++ 二、拉格朗日乘子法(升维法) 设T n x x x x ),,,(21???=,目标函数是()x f ,约束条件()0=x h k ),,2,1(l k ???=的l 个等式约束方程。为了求出()x f 的可能极值点T n x x x x ),,,(**2*1*???=,引入拉格朗日乘子k λ),,2,1(l k ???=,并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 ()()x h x f x F l k k k ∑=+=1),(λλ 把()λ,x F 作为新的无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来求解它的极值点,满足约束条件 ()0=x h k ),,2,1(l k ???=的原目标函数()x f 的极值点。 ()λ,x F 具有极值的必要条件 ),,2,1(0n i x F i ???==?? ,),,2,1(0l k F k ???==??λ可得n l +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专题

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1.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物理试题常出现如:至少、最大、最短、最长等物理量的计算,这类问题就属于极值问题。其处理是高考试题中是常见的,本专题以此作为重点,试图找出处理该问题的一般方法。 2.物理中极值的数学工具: (1)y=ax 2 +bx+c 当a >0时,函数有极小值 y m in =a b a c 442 - 当a <0时,函数有极大值 y m ax =a b a c 442 - (2)y= x a +b x 当ab =x 2 时,有最小值 y m in =2ab (3)y=a sin θ+b cos θ=22b a + sin ()θ?+ 当θ?+=90°时,函数有最大值。 y m ax =22b a + 此时,θ=90°-arctan a b (4)y =a sin θcon θ= 21a sin2θ 当θ=45°时,有最大值:y m ax =2 1a 3.处理方法: (1)物理型方法: 就是根据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判断,找出物理过程中出现极值的条件,这个分析过程,既可以用物理规律的动态分析方法,也何以用物理图像发热方法(s-t 图或v-t 图)进而求出极值的大小。该方法过程简单,思路清晰,分析物理过程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2)数学型方法: 就是根据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物理公式,写出需求量与自变量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再利用函数式讨论出现极值的条件和极值的大小。 4.自主练习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v 1、v 2 、v 3 、v 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v 1 B 、v 2 C 、v 3 D 、v 4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火箭在t 2—t 3时间内向下运动 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 1t 1 v v 12

组合综合--1

组合综合问题(1) 组合数学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离散数学分支,竞赛中的组合问题主要包括组合计数问题、组合极值问题、存在性问题、操作变换问题、组合几何问题以及图论中的问题,求解竞赛中的组合问题并不是需要复杂的数学知识,然而在趣味性命题的陈述下包含了高超的解题技巧,无论是从智力训练的角度,还是从竞赛准备的角度考虑,理解和钻研这些问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解决组合问题时,有时会用到以下几个原理. 1、极端原理 原理 1 设M 是自然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 原理 2 设M 是实数集的有限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 2、抽屉原理 第一抽屉原理 若将m 个球放入n 个抽屉中,则必有一个抽屉内至少有11+?? ????-n m 个球. 第二抽屉原理 若将m 个球放入n 个抽屉中,则必有一个抽屉内至多有?? ????n m 个球. 3、算两次原理 所谓算两次原理(又称富比尼原理)就是对同一个量,如果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去计算,所得的结果应相等. 【典型例题】 例 1 (2008年山西省预赛试题)设M ={1,2,…,2008}是前2008个正整数组成的集合,A ={1a ,2a ,…30a }是M 的一个30元子集,已知A 中的元素两两互质,证明A 中至少一半元素是质数. 分析 考查集合A 中的合数a ,设p 是a 的最小质因数,则p ≤a .又a ≤2008,于是p ≤45,再由A 中元素两两互质,可证明A 的16个元素中必有一个是质数,进而可导出结论. 证明 先证明:A 中16个元素中必有一个是质数. 为此,任取16个元素,不妨设为1a ,2a ,...,16a ,若其中没有质数,则它们中至多一个为1,其余15个皆为合数.设1a ,2a ,...,15a 都是合数,则每个数皆可分解成至少两个质因数的乘积,若i p 是i a 的最小质因数,则i p ≤i a (i =1,2, (15) .由于A 中的数两两互质,则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书(例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书 1 轴载换算 表1.1 日交通车辆情况表 ∑==n i i i i s P N N 1 16)100(δ 其中i δ为轴-轮系数,单轴-双轮组时,1=i δ,单轴-单轮时,按下式计算: 43.031022.2-?=i i P δ 双轴-双轮组时,按下式计算: 22.051007.1--?=i i P δ 三轴-双轮组时,按下式计算: 22.081024.2--?=i i P δ 表1.2 轴载换算结果表

2 确定交通量相关系数。 2.1 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可按公路等级和功能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分析,预估设计基准期内的交通增长量,确定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取%5=γ。 2.2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 表2.1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 0.54~0.62 注:车道或行车道宽或者交通量较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由规范得: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20年,安全等级为三级,取39.0=η。 ⒊ 计算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 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 ηγ γ365 1)1(?-+?= t s e N N 代入数据得[] 62010926.339.005 .0365 1)05.01(834?=??-+?= e N 次

属重交通等级。 4 初拟路面结构。 由规范得,相应于安全等级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规范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2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0.18m 。垫层为0.15m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4.5m,长5.0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 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5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根据规范,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 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 31GPa 。 路基回弹模量取30MPa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取600MPa ,水泥稳定粒基层回弹模量取1300MPa 。 6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新建公路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和基层当量厚度计算如下: MPa h h E h E h E x 101315 .018.015.060018.013002 22 2222122121=+?+?=++= 1 2 211221322311)11(4)(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 1 233)15 .0600118.013001(4)15.018.0(1215.06001218.01300-?+??++?+?= m MN ?=57.2 m E D h x x x 312.01013/57.212)12( 3 3/1=?== 293.4)301013(51.1122.6)(51.1122.645.045.00=?????? ?-?=?? ????-=--E E a x 792.0)30 1013(44.11)( 44.1155 .055.00=?-=-=--E E b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