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培优练习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

一、【课标解读】——细化课标预测高考

(一)考点细化

1.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

3.掌握国家财政的作用

4.理解国家财政政策;

5.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6.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考情分析预测

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各种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关注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意义等。从考查形式上看,关注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考查时常常与第四专题中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综合考查

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

(1)结合我国扶贫政策、共享发展理念等,考查关注社会公平的意义、措施等

(2)结合财政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方面等支出,以及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查财政作用

(3)结合“营改增”、房产税开征、供给侧改革等热点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二、【知识网络构建】——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三、【主干知识梳理】——聚焦考点点点必到

1、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要素分配】

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分配公平】

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效率与公平】

含义: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处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分配悬殊。

2、财政与税收

(1)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渠道: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税)、利润收入(利)、债务收入(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和最重要来源。

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如果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

类型:按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意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家职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收支关系】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形势:国家应根据经济形势,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目前,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加大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

【财政的作用】

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税收

【征税】

含义: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法: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种类:我国税收分为五类二十多种: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税);财政税(契税、房产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和偷漏税行为,我国正在实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所得越高纳税越高、所得越低纳税越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纳税】

原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时必须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追缴税款,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四、【重点问题直击】——点石成金寻求突破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答题模板)

(1)原因

答题要素:社会主义本质+提高效率+刺激消费+共富目标+科学发展观+发展方式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⑥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措施

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观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答题模板)

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②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五、【模拟仿真训练】——一试身手扬帆高考

1.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人提高至800万元/人,并且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其他奖项也把奖金额度提高50%。提高科技人员奖金额度是基于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②国家对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提高科技人员奖金额度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③正确。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①错误。

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当前“三权分置”改革正在我国农村深人推进,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放活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④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推进农村“三权分置”主要强调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可见,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利于放活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故①④正确;“三权分置”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故②错误;材料不涉及按劳分配原则,③排除。故选A。

3.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这样的“打赏”

①变革了支付方式,增加了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体现了按劳分配,提高了微信公司的收入

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结算、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知识。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这种方式变革了支付方式,增加了作者的收入,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①④正确;②中的“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法错误,排除;读者“打赏”的钱是归读者所有,不是归微信公司所有,且这种分配方式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4.2018年6月发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一书称: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呈现为类似“葫芦形”,即中等收入阶层还不够发达,距离“橄榄形”还为时尚远。下列有利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再分配措施是

①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②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效率同步提高

③完善税收、社保等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④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观点不合符题意,题中设问要求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实际就是要实行收入分配的公平,而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并没有促进作用,故排除。②不合符题意,题中要求再分配措施,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属于初次分配范畴,排除。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完善税收、社保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同时属于再分配范畴。故本题选D。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下列关于本次个税法修改的亮点与其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引入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概念,将是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作为判定纳税居民的标准,调整为183天,有利于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我国税收权益,①项说法正确;扩大低档低税率的级距,保持高档高税率的级距不变,有利于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负,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再分配调节功能,②项说法正确;增加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而不是通过扩大征税范围降低城镇居民生活成本,③项说法错误;减少偷税漏税行为,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不一定增加民生领域的建设投入,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6.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念兹在兹的,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有利于

①消除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②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③完善初次分配,实现同步富裕

④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通过脱贫攻坚,有利于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提高弱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④正确;①中的“消除城乡差距”说法错误,排除;脱贫攻坚与完善初次分配没有必然联系,且“实现同步富裕”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C。

7.境外投资规模约2500亿美元的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报称,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9414亿美元,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长率为14.51%,累计上缴利税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当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17.59%,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企业的利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③国有资本的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持续增长

④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增强,营利能力增强,没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故①排除;材料中“累计上缴利税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这说明国有企业的利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故②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该公司当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17.59%,创下历史新高,但并没有体现国有资本的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持续增长,故③排除;材料中“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长率为14.51%”,这说明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故④正确。故选C。

8.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开会议为2019年经济工作定下主基调,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此前,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用好财政杠杆,积极破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长

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经济发展

③推进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税收新政→企业税负减轻→经济转型升级

④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并不能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①推导错误;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并且央行降低而不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才能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消费,②传导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主要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的变动调节经济,主要解决的是货币流动性的问题;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制定的,通过税收、国债等变动调节资金,实现资源配置等。

9.《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今年财政政策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下列属于合理的财政措施的是

①合理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拉动消费

③增发国债,增加税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④减少税收,企业税负减轻,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合理适度的财政赤字,减少税收,企业税负减轻,可以拉动经济增长,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是货币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

③说法错误,应减少税收,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10. 2019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传导可能是

①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②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③地方政府减少专项债券规模

④解决好非公企业融资贵问题

⑤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⑥增强企业活力,增强发

展后劲

A.①一③一⑤ B.①一⑤一⑥ C.②一④一⑥ D.②一⑤一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可能会减税降费,扩大支出,从而提高财政赤字,政府债券规模会扩大,A错误;减税降费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B推导正确;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但这与是否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没有直接关系,C、D推导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1.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e)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从2018年10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1%,可释放资金约75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这一举措

①主导信货流向,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潜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②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③表明我国加强对小微企业管理,使经营不善的小微企业扭亏为盈

④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全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1%,可释放资金约75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这一举措导信货流向,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潜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全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排除;这一举措表明我国支持小微企业而不是对其加强管理,更不能使经营不善的小微企业扭亏为盈,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2.个人所得税法迎来了又一次大修。新“个税法”将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工资薪金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也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新“个税法”将

A.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B.显著减少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C.低收入者少缴税,刺激消费需求

D.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个税的意义。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个税调整可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个税调整并不会显著减少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的因素除了分配政策,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个税调整并不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个税调整后,低收入者税负减轻,但不一定刺激消费需求,扣除项目用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并不会刺激消费需求,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调整个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会消除贫富差距,只会缩小贫富差距,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法过渡期政策开始实施,此举是我国政府为尽早让纳税人享受诚税红利而相应实施的政策。

材料一2018年6月19日,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棠)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之后,《修正案》(苹案)于2018年6月29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7月10日,巴收集社会各界意见7万余条。

材料二此次个税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按年计税,解决了现行分类税制下税负不尽平衡的问题,更好地兼顾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体现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同时,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支出可扣除,实现降负红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分析《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此次个税调整的驱动因素。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知情权、多与权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使个人所得税法能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增强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③有利于增强公民对个人所得税法的理解,推动个人所得税法的贯彻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①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必然要求。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此次个税调整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此次个税调整有利于扩大消费,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解析】

本题以“个税改革”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个人所得税的调整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1)首先,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点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其次,分析设问。从设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主决策”,公开征求意见的原因,即是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等方面考虑。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本次个税调整的原因:解决了现行分类税制下税负不尽平衡的问题(体现了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支出可扣除,实现降负红利(体现了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生产发展等)。运用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2018年收入分配重点工作》。明确了四大方面共20项工作。

一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包括深化城乡居民增收试点、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等;二是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包括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强兜底保障能力等;三是就促进社会公平,包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就业机会公平等;四是夯实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基础,包括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收入分配统计与核算,建立收入分配政策评估体系等。

材料二:2018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内需,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包括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谈谈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1)①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社会公平。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完善收入分配统计与核算,建立收入分配政策评估体系。④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教育机会公平、保障业机会公平等。

(2)①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卫生教育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维护了社会公平,改善了人民生活。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财政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支出,发挥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解析】本题以2018年度我国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重点任务为背景设题,考查《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等有关知识。

(1)第一、审设问。设问限定的作答范围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属于措施类问题。第二、审材料、调动所学知识。材料提及夯实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基础、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等有效信息,可以对应教材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途径:根本途径、制度途径、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第三、组织答案。

(2)第一、审设问。设问限定作答范围是财政的作用,具体作答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属于措施类问题。第二、审材料、调动所学知识。材料提及加大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

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包括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内需,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第三、组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