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重点难点

机械运动

一、知识概述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例2、舞台上,演员们正在汽车里表演,为了使观众感觉车正在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于是观众们感到好像也在车子里,觉得车子行驶在大道上,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点在于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情况。

答案:

舞台上的汽车是静止在地面上的,观众又是与汽车相对静止的。当使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可以说就是选舞台上的汽车(或舞台下的观众)为参照物,于是观众们感觉到好像自己在车子里。

若认为布景上的画面静止,汽车(观众)是以布景上的画面为参照物,并与画面发生了向前的位置变化,即会觉得车子正向前行驶在大道上。

布景就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制作的,窗外布景的画面向后运动得越快,人们感觉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当画面静止时,人们会感觉到车子停住。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涉及到两个因素,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动的时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规定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物理学中采用规定相同的运动时间,比较物体的运动路程,为此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

作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条件:匀速、直线,可以理解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物体必须是在任何小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必须是相等的,才是匀速的。因此,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物理学上,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地点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只知道物体运动的时间或通过的路程,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速度=,

即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该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与任何一段时间、任何时刻的运动情况,它不是由路

程长短或时间多少决定的,而是由这个

比值决定的。因此,比较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

4、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任何一个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都可复合成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是“千米/时”。

“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小时”。不能读作“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如某物体的速度是“5米/秒”,应该读作“5米每秒”,而不能读作“每秒5米”。5米/秒表示该物体运动快慢,有这样的快慢程度,即1秒内可以通过5米路程。不能错误地理解为物体用了1秒时间通过了5米路程。物体可能只用0.1秒走了0.5米,也可能用10秒走了50米路程。

进行速度单位变换时,需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将这个关系代入计算式进行。其方法如下:

例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

得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时,路程s也是原来的几倍,其路

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大小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B

例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多少?

解析:

要求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须先搞清甲、乙的速度,根据公式

,则可以得到v

甲:v

.

答案:

因为s

甲:s

=2:1,t

:t

=2:3

、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飞行员的力气大

2、有一位坐在开往上海的轮船上的乘客说:“上海终于来到了我身边”,他说这话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轮船B.上海

C.海水D.其他船只

3、在车站上有两辆列车,甲车上的人看见车站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乙车均静止B.甲向西驶、乙不动

C.乙向西驶、甲不动D.甲、乙以同速向西驶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做变速运动B.从光滑的斜坡上滚下的小球做匀速运

动C.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掉下的货物一定做曲线运动D.月亮总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5、关于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它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C.它绕地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D.它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

6、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先后竖直向下抛出三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地面上的人看见这三个物体在空中排列情况是图示中的()

A.

B.

C.

D.

7、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地面分别以5m/s和6m/s的速度向北运动,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物的速度在数值上较小()

A.地球B.太阳C.乙物体D.无法选择

8、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秒内跑完50米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9、一个乘客以2m/s的速度在长20m的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客用10s可以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B.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的

时间多于10s C.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的时间少于10s

D.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用时间小于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的时间

10、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后退起跑线10m,乙仍在起点同时进行赛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B.甲先到终点

C.乙先到终点D.无法确定

1、C。子弹在运动,飞机也在运动,当两者速度接近时,相对速度很小,这样就容易接住子弹了。

2、A。以轮船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那么上海是向着轮船在运动的。

3、D。车站是静止的,甲看到车站向东运动,那么甲一定是向西运动的,而乙看到甲没有运动,那么甲乙是相对静止的,乙和甲同向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

4、BD。光滑的斜坡上的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月亮相对地球是运动的,转动一周需要1个月。

5、ACD。同步卫星上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是24小时。

6、B。由于惯性,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首都相同,始终在一条竖直线上运动

7、C。甲相对乙是以1m/s的速度向南运动

8、C。

9、A。2m/s是相对车厢而言的,那么运动的时间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汇编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一、长度和时间 1.长度 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 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 量程(30cm) 零刻度线分度值(1mm) 0102030cm 数字单位(厘米) 图(1) 图(2)

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 、35cm 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 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 (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2cm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0.005cm ),如图(4)a 所示。 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5cm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0.17cm )。 图(3)刻度尺的读数 a.测量纸张厚度 b .测量细铜丝直径 图(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

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 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 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 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没发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的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重难点详细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的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重难点详细解析 第1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 【知识链接】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①积累取平均值法、②滚轮法、③化曲为直法、④组合法。 2.误差 视觉的误差 【知识链接】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 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 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 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速度 【知识链接】 (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 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s/t。 4.匀速直线运动 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知识链接】 (1)匀速运动的概念:(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生家长获取更多初中学习资料)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 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 小都保持不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3)计算公式:v=s/t 。 5.平均速度 【知识链接】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 第一节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 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 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 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 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 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 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物理不要等到毕业后才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来,一起整理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吧,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简单)) 重难点: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秒表测量时间,参照物,速度公式计算,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简单) 重难点:乐音的三大特性,回声计算题,噪音的防控 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等) 重难点:温度计的分类和使用,三类物态转换(液化和汽化最难理解) 第四章:光现象(中等) 重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举例,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光路图(重要) 第五章:凸透镜成像(难) 重难点:成像规律和规律的应用(实验题)活中的透镜举例,光路图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难) 重难点:质量和密度和体积的公式计算(计算题重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重要)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和运动(中) 重难点:力的概念,性质,弹力和重力,重力的计算 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中) 重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摩擦力(测量实验)第九章 第九章:压强(难) 重难点:压强(固体,液体重要)大气压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难) 重难点:浮力的计算(难)条件的应用(难)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 重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难)机械能的应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难) 重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画力臂(重要)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难)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中) 重难点:扩散现象,内能的理解,比热容,吸收热量的公式计算 第十四章:热机(中) 重难点:热机的构造,冲程,热值,放热的计算,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中) 重难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串联和并联,串并联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中) 重难点:电压的概念,电压表,串并联电压的规律,电阻和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难) 重难点: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计算(难)测量电阻(实验) 第十八章:电功电功率(难)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力学是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下面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1.运动的描述和表示: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表示:图像曲线和公式表示 2.平动和转动: 平动:点、直线和曲线的平动 转动:物体围绕固定轴线旋转 3.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物体所经历的位移长度和方向 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物体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物体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与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5.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物体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与加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7.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合成为一个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10.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11.弹簧力: 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产生的力 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有关 12.引力: 地球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3.抛体运动: 在重力场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影响而 做自由落体运动 14.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下落的运动 15.斜抛运动: 物体同时具有水平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形式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解决与机械运动相关的 问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力的概念和性质 1.力的定义和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 位是牛顿(N)。 2.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时间。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2.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于斜面上的物体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成 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三、力的效果和力的分类 1.力的效果:力会使不做功的物体做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改变物 体的速度和方向。 2.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压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四、惯性和运动状态 1.惯性的概念:物体要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2.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五、速度和加速度 1.速度的定义和单位: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单位是 米/秒(m/s)。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加速度的定义和单位: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单位是 米/秒²(m/s²)。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六、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速度恒定。 2.非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等,速度不恒定。 七、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以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受到 重力的影响做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关键点: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垂直方向的速度在自由 下落过程中变化。 八、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才会改变。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九、质量和重力 1.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单位是千克(kg)。

八上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上物理丨机械运动知识点,超详细解析+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基本概念: 1。国际单位制 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的测量 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4.时间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5.误差 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②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 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0后面均为立方)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3.时间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1h = 60min=3600s 1s = 103ms= 106μs= 109ns (10后面均为立方) 4.误差 A.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②减小误差的办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③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四、知识拓展 1。有趣的人体尺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培优【机械运动】【难题】

1、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 求:(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2)子弹飞行的时间? (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示数为4℃,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它的示数为92℃,求: (1)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6℃时实际温度是多少度? (2)当实际温度为50℃时,此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A.B.C.D. 4、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3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 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其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二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速度为 m/s. 5、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 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 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推知乙的心率和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分别为() 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重点难点

机械运动 一、知识概述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难点易错点 题型归类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雷区警示 1、误差不是错误。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且必须要避免的。 2、要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但是,45、s v t 6 1(1)(3)2A C 3A B C 45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声速 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 、B 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6、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 、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 、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8、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9、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 10、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划船的小伙伴B.船尾 C.河岸D.鲁迅 11 动. 12.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 A C D 13、C车和站14 A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15 A C 16 A. 17、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 B. C. D. 1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经过5s一定相遇D甲速度越来越大,乙速度不变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1k m=m,1m=dm=cm=mm=um=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根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屡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结果由三局部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 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 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 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 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s;1min=s;30min=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 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运动、能量和物质的基本规律。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部分,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下是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位置和位移: -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位移的大小是一个标量,用符号Δ表示。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是一个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 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当物体的速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时,它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当物体的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间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当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时,它的加速度叫做正加速度;当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时,它的加速度叫做负加速度。 4.时间、路径和加速度关系:

- 物体的位移与其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存在关系:Δx = v0t + (1/2)at²,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上述公式简化为:Δx = (1/2)at²。 5.速度、时间和加速度关系: - 物体的末速度与其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存在关系:v = v0 + at,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上述公式简化为:v = at。 6.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上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位移-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像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 7.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运动的过程。 -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m/s²。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机械运动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更复杂的物理现象打下了基础。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物体的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图 示法表达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还能用公 式求解相关问题。 3.能够分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实例及相关问题,形成对直线加速度定义的初步认 识。 二、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图 象的分析方法。 2.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3.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直线加速度及其定义的初步理解。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 1. 以问题引入 教师可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 怎样运动的,有哪些规律?

2. 以示范引导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位移、时间、速度的相图(速度时间图)。从上往下,图像是均匀变速运动图和匀速运动图。 第二步:知识讲解 1.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 直线运动是以物体运动的连续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简称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的物理量指描述直线运动性质的量,分为矢量量和标量量,其中的矢量量主要有位置矢量r、速度矢量v和加速度矢量a。 2.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匀速沿一条直线运动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恒定不变,且加速度为零。公式为:v=Δr/Δt。 3.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加速度为恒定量a。公式为:a = Δv/Δt。 第三步:概念演绎 1.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教师在黑板上画匀速直线运动图。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 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教师在黑板上画变速直线运动图。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重点: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对误差的理解与秒表的读数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重点1、速度的计算 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与立体声的理解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 难点:回声的计算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 2、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 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重点:1、熔化与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重点:1、汽化与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重点: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1、光源的认识与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 第二节:光的反射 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虚像的辨别 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 第四节:光的折射 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 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 第五节:光的色散 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 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难点: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重点:1、分类:凸透镜与凹透镜 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 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 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难点: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重点: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眼睛与眼镜 重点:1、眼睛原理:可调焦照相机 2、近、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 第五节:显微镜与望远镜 重点:1、显微镜目镜:放大镜;物镜:投影仪 2、望远镜目镜:放大镜;物镜:照相机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重点: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质量的性质及测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