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初步

数据分析初步
数据分析初步

浙教版数据的分析初步知识点总结八下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月日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教版 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 学案主题八下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课时数量第()课时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并进行数据处理; 2、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难点:会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教学过程 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表示数据集中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表示数据离散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 12 1 ( n X x x x n =+++ ……)叫做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拔) 加权平均数:若一组数据中x1、x2、……、x n的个数分别是f1、f2、……、f n,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122 1 () n n X x f x f x f n =+++ ……就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n=n) f1、f2、……、f n分别叫作x1、x2、……、x n的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例题 (1)2、4、7、9、11、13.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2)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3)8个数的平均数是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4)某人旅行100千米,前50千米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后50千米速度为为120千米/小时,则此人的平均速度估计为()千米/小时。A、100 B、109 C、110 D、115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相差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几种趋势。 例题 (1)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A.85 B.86 C.92 D.87.9 (2)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 1.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11.6 B. 232 C. 23.2 D. 11.5 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都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做统计分析时,老师需要比较这两个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众数 D 中位数 3.某鞋柜售货员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需要知道所销售的鞋子码数的(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平均数 D 方差 4.某个班级期末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方差为225分2,如果每个学生都多考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差不变,平均分不变 B 平均分变大,方差不变化 C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D 平均分变大,方差变大 5.一组数据的方差为2s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扩大三倍,所得到的一组新的数据的 方差为( ) A 29s B 2s C 23s D 22s 6.一个样本的方差是22221261 [(5)(5)(5)]6 s x x x =-+-++-L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为( )A 6 B 16 C 5 D 5 6 7.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5,6,x ,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7 B .6 C .5.5 D .5 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2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定额,统计了 这2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公司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 ). A .400件 B .350件 C .300件 D .360件 9.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 该超市销售皮鞋收入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 A .160元 B .140元 C .120元 D .100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数据分析初步讲义及习题

数据分析初步 1、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 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的,有n 个数,,,,321n x x x x ???我们把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 x (读作“x 拔”)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且f 1+f 2+……+f k =n (加权法),其中 k f f f f ???321,,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 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 的众数 ) (1 321n x x x x n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 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 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x 1-)2+(x 2-)2+… +(x n -)2]; 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x -(x +…+)x -(x +)x -[(x n 12_ n 2 _22_1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数据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 1.已知1x ,2x ,3x ,…,15x 的平均数为a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b ,则1x ,2x , 3x ,…,15x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 ) A . 1()2a b + B .1()4a b + C .1()40a b + D .1 (35)8a b + 2.已知一组正数1x ,2x ,3x , ,7x 的方差2 2 22212371(63) 7 S x x x x = ++++-则关于数据13x +,23x +,33x +,,73x +的说法:(1)方差为2 S ;(2) 平均数为3;(3)平均数为6;(4)方差为2 9S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1)与(2) B. (1)与(3) C. (2)与(3) D. (3)与(4) 3..在一化学实验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三次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分别为a 1,a 2,a 3.我们规定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数据”a 是这样一个数值:a 与各数据a 1,a 2,a 3差的平方和M 最小.依此规定,则a =( ) A. 123a a a ++ B. C. D. 1 233a a a ++ 4.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 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b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 ----,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95908580 人数4682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位:℃):7,4,2,1,2,2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 品种甲乙丙 平均产量/(千克/棵)9090 方差10.224.88.5 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 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1819202122 人数14322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计算出前10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和方差,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前10次平均数:(6×3+7×1+8×2+9×1+10×3)÷10=8, 方差:S2= 1 10 [(6﹣8)2×3+(7﹣8)2+(8﹣8)2×2+(9﹣8)2+3×(10﹣8)2]=2.6, 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6×3+7×1+8×2+9×1+10×3+7+9)÷12=8,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助武汉捐款”活动,小慧所在的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已知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二小慧捐款11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春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 2.(3分)当x为下列何值时,二次根式有意义() A.x≠2B.x>2C.x≤2D.x≥2 3.(3分)若a<0,则的值为() A.3B.﹣3C.3﹣2a D.2a﹣3 4.(3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的结果为() A.﹣1B.﹣2C.2a﹣1D.1﹣2a 5.(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D. 6.(3分)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B.=2C.=2D.=2 7.(3分)已知a=,b=﹣2,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D.ab=﹣1 8.(3分)下列各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 9.(3分)计算4+3﹣的结果是() A.B.C.D. 10.(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2=C.=3D.

11.(3分)若有意义,则的值是() A.非正数B.负数C.非负数D.正数 12.(3分)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则+|a+b﹣c|的值为()A.2a B.2b C.2c D.2(a一c)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3分)=. 14.(3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1|﹣的结果是.15.(3分)若=3﹣b,则b应满足. 16.(3分)已知n是一个正整数,是整数,则n的最小值是. 17.(3分)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8.(3分)把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为. 19.(3分)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根式,则a=. 20.(3分)小明发明了一种用“二次根式法”来产生密码的方法,如对于二次根式的计算结果是13,则在被开放数和结果时间加上数字0,就得到一个密码“169013”,则对于二次根式,用小明的方法产生的这个密码是(密码中不写小数点)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21.(6分)计算:2﹣(﹣). 22.(6分)计算:. 23.(6分)计算:(﹣)0|+﹣()﹣1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3,2 B.3,4 C.5,2 D.5,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 ;新的方差: ,故选 B. 考点:平均数;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数据分析教师用讲义

知识梳理 平均数的概念: ①平均数:一般的,如果有n 个数1x ,2x ,…n x ,那么,n x 1 = (1x +2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 n f f f n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叫做权.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 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n x 1 = (1x +2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T —数据的分析

)(1 2211k k f x f x f x n x +++= ,其中1f +2f +…+k f =n . ③新数据法: 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1x ,2x ,…n x 叫做原数据,1'x ,2'x ,…n x '叫做新数据).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中位数时,必须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异同点: (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3)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在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切勿漏写单位. 典例精讲 一.加权平均数(一) (加权平均数的“权”常见的三种形式)

2019-2020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专项测试(含答案) (65)

浙教版初中数学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样本与数据分析初 步》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分)某地区10户家庭的年消费情况如下:年消费l0万元的有2户,年消费5万元的有l户,年消费1.5万元的有6户,年消费7千元的有1户.可估计该地区每户年消费金额的一般水平为() A.1.5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3.47万元 2.(2分)对于数据3,3,2,3,6,3,10,3,6,3,2. 有以下结论: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教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 2个C.3个D.4个 3.(2分)某校要了解八年级女生的体重以掌握她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从八年级500名女生中抽出50名进行检测.就这个问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500名女生是总体 B.500名女生是个体 C.500名女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50是样本容量 4.(2分)样本3、6、4、4、7、6的方差是() A.12 B.C.2 D 5.(2分)能够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6.(2分)一组数据2-,1-,0,1,2的方差是() A.1B.2C.3D.4 7.(2分)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3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

中,30是() A.个体B.总体 C.样本容量D.总体的一个样本8.(2分)甲、乙、丙、丁四位数选手各l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众数和方差如下表,则这四个人中水平发挥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2分)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 甲、乙、丙三人的成绩如上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A.甲B.乙和丙C.甲和乙D.甲和丙 10.(2分)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李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李老师最关注小伟数学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11.(2分)根据中央电视台2006年5月8日19时30分发布的天气预报,我国内地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5月9日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那么这些城市5月9日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27℃,30°C B.28.5°C,29℃C.29℃,28℃D.28℃,28℃ 12.(2分)在一组50个数据的数组中,平均数是42,将其中两个数l30和50舍去,则余下的数的平均数为() A.38 B.39 C. 40 D.41 13.(2分)某居民楼的一个单元一共有l0户人家,每两个月对住户的用水进行统计,8月底时,轮到小明统计,小明对每户人家的水表进行了“抄表”,从而得到每个住户的用水量,结果有3户家庭用水39吨,4户家庭用水42吨,3户家庭用水45吨,则此单位住户的月平均用水量是()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 n,那么,x= 1(x +x + +x)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x读n 1 2 n 作“x拔”。 注:如果有n个数x1, x2,, x n的平均数为x,则①ax1, ax2,,ax n的平均数为a x;②x1+b,x2+b,,x n+b的平均数为x+b;③ax1+b,ax2+b,, ax n +b的平均数为a x +b。 (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 f2+f k =n), 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x = x1f1+x2f2+xk fk,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叫做加权平均 n 数,其中f1, f2,, f k叫做权。 ( 3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x1, x2 ,, x n,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x = 1(x +x + +x) 1 2 n n 1 2 n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x= x1f1+x2f2+xk fk,其中n f1+ f2+f k =n。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x=x'+a。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x'1= x1 a,x'2=x2 a,…,x'n=x n a。x'=1(x' +x' + +x' )是新数n 1 2 n 据的平均数(通常把 x1,x2,,x n,叫做原数据,x'1,x'2,, x'n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 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n+1个;若n是偶数,则中位2 数处于第n和第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22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 “ s2”表示,即s2= 1[(x1x)2+(x2x)2+ +(x n x)2] 1 2 n (2)意义: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n 数据的波动越稳定。 注:如果有n个数x1, x2,,x n的方差为s2,则①ax1,ax2,,ax n的方差为a2s2;②x1+b,x2+b,,x n+b的方差为s2;③ax1+b, ax2 +b,,ax n +b的方差为a2s2。 (三)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s2= 1[(x1x)2+(x2x)2+ +(x n x)2] 1 2 n (2)简化计算公式(Ⅰ):2 1 2 2 2 2也可写成s2=1[(x2+x2+ +x2)] x2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 n 等于原数据n1 2 n n 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12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 242683925 555 a a a -++++-+==,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 2 (25)(45)(265)(835)(95)5 a a a S --+-++-+--+-=,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 565 a a a -++++-++==(平均数没变化), 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 222222 21 (25)(45)(265)(835)(95)(55)6 a a a S --+-++-+--+-+-=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 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2.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7,6 B .7,4 C .5,4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a+b+c=5×3=15,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复习教案

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用笔或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整理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回顾重点内容;第三环节:综合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 内容:本章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章学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梳理知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如下知识结构图: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5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 【详解】 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 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 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 D、方差为1 5 ×[(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

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详解】 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例如:求2 3 4 5的平均数为(2+3+4+5)/4=。 2、加权平均数: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例如:一般平均数=(a1+a2+a3+....+an)/n 加权平均数=(k1*a1+k2*a2+k3*a3+....+kn*an)/(k1+k2+k3+...+kn) 其中的系数(k1,k2,k3,....kn)称权,他说明这系数后面的数据,在整个统计数据中占的比重.也说明这个数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程度.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是这样的,2 3 4 5 6 7 8 9 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6.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求2 5 6 4 3 2 2 7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例如:有一组数据是这样的,0 1 5 7 23 11 12 5,则这组数据的级差为23-0=23. 6、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例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其中,n 表示这组数据个数,n x x x ,,,21 表示这组数据具体数值,则这组数据的方差公式为

零花钱在4元以上(含4元)的学生所占比例数为()。该班学生每日零花钱的平均数大约是()元。 三、解答题 21.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组织课外小组对该市进行空气含尘调查,下面是一天中每2小时测得的数据(单位:g/m3): (1)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如果对大气飘尘的要求为平均值不超过g/m3,问这天该城市的空气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22.某酒店共有6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如下表所示: (1)酒店所有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是多少元 (2)平均月工资能准确反映该酒店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如何才能较准确地反映该酒店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谈谈你的看法.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 B .中位数是8 C .平均数是8.2 D .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