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转圈平稳实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转圈平稳实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一、师生问候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窗们,通过前面交流,咱们了解到,长大要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需要同意各类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平稳训练确实是其中的一种,类似于咱们的转圈运动。课外活动的时候咱们也进行了转圈实验,一路来看一下。

(教师出示图片。)

师:实验情形是如何的呢?请大伙儿看这是班长记录下的同窗转圈实验情形。(课件出示数据。)

四年级一班同窗转圈平稳实验情形记单录

图略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想明白些什么?

生1:我想明白……

生2:我想明白……

【设计用意:从“转圈平稳实验”的视频入手,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爱好,为有效提出各类问题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活动二:整理数据

师:同窗们提出了这么多感爱好的数学问题。那转多少圈的同窗是最多的,转多少圈的同窗最少呢?请大伙儿观看这组数据,谁能马上就说出来?

生发言。

师:看来,咱们谁也无法马上就说出结果来。那该如何办呢?

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请大伙儿把这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年级一班同学转圈情况统计表图略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其他同窗订正。)

【设计用意:“谁能马上就说出来”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为引导学生将凌乱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学习统计图做好预备。】

活动三:制作统计图

师:同窗们,统计结果除用统计表表示外,还能够用什么表示?生:统计图。

师:你们能把这些结果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板书:统计表,统计图。)

(学生分组填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生会发觉问题并提出“格子不够用了”,师鼓舞学生自主解决。

师:多数小组已经制作完成。下面咱们一路来看一下,大伙儿是如何解决格子不够那个困难的。先看一小组的方式,请简单介绍一下。

生分小组展现,估量有:添格子、拐弯涂、一个代表2个单位。

师着力强调一个格子代表2各单位:那个方式比较新颖,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师:其他同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适才说用一格表示2个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

小组回答

【设计用意:在制作统计图中,顺应学生思维,“当格子不够时,该如何办呢”,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式汇报有详有略,“添格法”、“拐弯法”一句带过,一格表示2人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抓住重点,通过小组介绍、学生提问、教师请教三个层次的交流,加深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明白得,为下一环节的方式比较做好充分的预备。】

活动四:比较方式

(同时出示①“添格涂”、②“拐弯涂”、③“用一格表示2人”三种答案。)

师:这三种方案,你以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进行评判。

师:看来大伙儿都以为,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式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来,马上就能够说出来。

师:教师也感觉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式既简单又美观还比较准确。

师出示自涂的一格代表10各单位的统计图,请学生评判。意在选择适合的

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活动五:分析统计图

师:看到那个统计图,你能发觉什么?

生发言。

师:你以为哪些数据能够代表咱们班的转圈水平?

生发言。

师:同窗们在上课初提出的问题此刻解决了吗。回忆一下,咱们是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的?

生回忆,师总结并板书: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出图表、分析数据。

师: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确实是统计的全进程。(板书:统计)大伙儿回忆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统计

图与原先的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原先一个表示1人,此刻一格表示2人或3人。

师:对,在制作统计图时,一个不但能够表示1个数量,有时一格也能够表示2个单位,乃至更多。

(板书:2个、多个)

同窗们真了不起,自己制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完成了填制条形统计图,这也是咱们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

目标,同窗们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另一个学习目标吗?好,下面咱们就来阅读、分析条形统计图,。

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后,马大虎同窗马上就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想不想欣赏一下?

出示“马大虎的统计图”(残缺图),你能从图中读到什么信息?

学生读图,产生困惑,没有题目、单位、更不明白横、纵轴表示什么。师借此指导学生体会读图的步骤和方式。

活动六:自主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课后练习一、2。

活动七、课堂小结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式?有什么感想。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数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数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内容及第102~103页“练习十九”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新知。 老师:在我们的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学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条形图。——课件出示题目:在一个停车场里,小汽车有 12 辆,面包车有 8 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 8 辆。请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条形图。 【学情预设】

老师: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例3——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老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学情预设1】好像那样需要画好多格,太麻烦了吧! 【学情预设2】我们可不可以让每个格多代表几辆车呢?代表几辆合适呢? 【学情预设3】这几个数据都是5的倍数,我觉得代表5辆比较合适。 老师:这位同学想的很好,因为它们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5比较合适。同学们就按照这个把统计图在书上画出来吧!(学生在书上画统计图,教师巡视。)课件出示画好的条形统计图。 老师: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 案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6——P9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 (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3、教学例3 (1)出示例3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 (2)出示条形统计图。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 (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 (三)巩固发散 1、P97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 2、P99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 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95~9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体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描绘数据。[教学难点]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做成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课前了解自己穿的校服的尺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做新校服了。为了让我们尽快穿上合适的校服,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全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汇报给学校。全班同学的的校服尺码情况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就交给大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它,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做校服”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调查和收集数据 1.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师:全班同学的校服的尺码情况怎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预设1:测量出每位同学的身高。 预设2:统计每个同学应该穿的校服的号码。 师:怎样快速准确地调查和收集上来每个同学的校服尺码呢? 预设1:老师问,我们同学一个个举手汇报。

预设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然后汇总给老师。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穿校服的尺码有所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看探究提示。 探究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分工,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2)小组长负责整理记录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并填写记录表。 2.学生活动,教师适时指点。 3.各小组展示记录单。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预设1:我们组最小的尺码是130,最大的尺码是150。 预设2:我们组140的有两个同学,135的有1个同学。 …… (二)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这是你们小组校服尺码的情况。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的尺码情况,还要怎么办呢? 预设1:把全班每一种尺码的合起来。 预设2:用统计表将全班校服的情况整理出来,方便我们观察。 …… 师出示: 师:请大家独立将这几个小组汇总的情况,整理到这个统计表中。 师:谁来说说,从这个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从中获得每个尺码的人数、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多(最少)等数据信息。 (三)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师: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呢? 预设: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见图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6~103页)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喜欢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什么早餐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6页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

(不包括主食)统计表,请你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在书上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 生:第一幅图的每格代表1人,第二幅图的每格代表2人。 师:不管你选用的是哪幅图,告诉老师最喜欢什么早餐的人数最多? 生:喜欢粥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图表示数据,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呢? 生:虽然每格表示的人数不同,但是表示的结果都是喜欢粥的人数是24人,所以结果是一致的。 师: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那怎么在右图中表示出来呢? 生:右图中每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剩下的1人就是1格的一半,也就是说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5人就是2个整格和1个半格。 师: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1:应该用右图表示比较合适,因为数据比较多、比较大,我们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话,那样直条就要画很长,比较麻烦。 生2:我觉得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因为这样不用占很大的地方就能把图画出来。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教学例3。 师: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想一想该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3统计表) 生1:如果还用“以1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似乎不合适,数据太大了。 生2:是啊,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生3:既然每个格可以代表1,每个格也可以代表2,现在数据这么大,我们可以让每个格代表5。 …… 师:看!每格代表几辆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青岛版

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在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导入 情境谈话: 上一节对我们班的校服尺码做了统计。那么全年级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怎样呢,如何统计。 二、观察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1.小组收集数据 (1)以班级为单位收集数据并做好记录,整理成统计表 (2)展示活动记录 2小组整理数据 观察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下表 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尺码合计 135及135以下 140 145 150 155 160及160以上特体人数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 (1)注明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和制作时间。 (2)确定横轴表示尺码,纵轴表示人数,并进行标注。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数据较大时,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5)根据数据的大小在对应的位置上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在直条上表明相应的数据。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1格表示多少单位。 四、展示点评总结提升 1.一格代表1人,格子不够。 2.一格代表5人,格子够用,比较合适。 小结:(课件出示)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与一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确定单位长度,如果1格代表1个单位,格子不够用时,就要根据已知数据综合考虑,让1格代表多个单位。 3、完成练习图表,在白板上拍照,自己讲解。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认识了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一个信息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今后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统计方式,是系统学习其他统计知识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是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同学合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是力争达到的情感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理解了“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这一问题,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认识和制作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感悟1格表示多个单位

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从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则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了记录表、条形统计图和多媒体课件。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我的教学,渗透统计意识和优化思想,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在学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明确了教法和学法后,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将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成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练习巩固、拓展提高”、“总结评价、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第一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最近学校为同学们测量校服尺码的生活情境(这也正和教材中设置的情境相吻合),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四年级各班都对全班同学的校服尺码进行了统计,今天,我把各班的统计结果都带来了,同学们有没有研究的兴趣?顺理成章导入新课(板书:统计)这一环节从学生的熟悉生活出发,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统计需求,为下面探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青岛版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5~96页,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要订做校服,要做的同学请举手?你做多大的? 生1:150的。 生2:145的。 师:这么多,做的尺码又不同,老师该怎么记呢? 【评析:创设做校服的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活动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 生1:先记130的,让穿130的同学举手,然后是135的。 生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然后汇总。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我们就采用分组统计的方法,小组长做好分工。 2.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组1:你们组最小的尺码是130,最大的尺码是150。 组2:我们组140的有两个同学,135的有1个同学。

师:这是你们小组校服尺码的情况。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全班穿哪个尺码的同学最多?穿哪个尺码的同学最少?穿140的有多少人呢?这样看比较杂乱,怎样才能看得很清楚呢? 生:把刚才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四年级全班校服尺码情况统计图 ____年____月 师:老师有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想学吗? 生:想。 3.认识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介绍横轴和纵轴。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展示条形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135及135以下的有6个同学,我就数了6个格,然后涂上颜色。 师:谁来评价以下他做得怎样? 生:涂得很清楚,如果在上面写上数字就更好了。 师:你的建议很好,就听你的。在上面写上数字就更加清楚了。 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作条形统计图。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先标数据,再涂色。 师: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我看出了穿145尺码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135及135以下尺码的人数和160及160以上的人数差不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的确是这样,通过看图,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穿各种尺码的有多少人。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最显著地特点。课件显示: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节课我们先收集了各小组同学小腹尺码的数据,又进行了整理,最后进行了分析,还有了很多的发现。统计的作用非常大,下面我们就用统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条形统计图 简介 《条形统计图》是数学中的一种图形表示方式,用于展示数据的差异和趋势,尤其在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在学生学习中,也逐渐成为数学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与关系,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析 条形统计图是通过长方形(条形)的高度、长度、宽度、颜色、阴影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数据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条形统计图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主标题:说明或概括统计图表达的内容; 2.横轴:通常表示数据的分类信息; 3.纵轴:表示数据的数值信息; 4.条形:表示数据数量的长度或高度。 二、制作方法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如下: 1.确定统计图目的和内容,确定横轴和纵轴的意义; 2.确定数据的分类方法和范围,确定每个条形的长度或高度; 3.绘制坐标系,标注刻度值和单位; 4.绘制条形图,可适当加入颜色、阴影等,使得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三、教学方法 1.通过示例,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给学生分发实际数据和计算表格,让他们自行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训练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绘制坐标轴和条形数据; 4.老师进行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信息、结果和反思。 四、教学准备 1.绘图工具:黑板、白板、彩笔、计算器;

2.实例数据:可以使用学生周边环境中的数据,如超市商品销量、学校成绩分布等,也可以使用数字等抽象数据。 五、教学要点 1.强调统计图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着重训练学生计算和绘图的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认识。 六、常见问题 1.条形统计图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数据?答:条形统计图适用于数量较多的分 类数据情况。 2.绘制条形统计图有哪些注意点?答: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坐标轴的设计、数据的横向排序、条形宽度和间距等。 3.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答:常见错误包括没有确 认横轴和纵轴的意义、计算错误、颜色搭配错误等。 答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应用。 总结 学习《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掌握数据分析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数据,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条形图:一格代表一个)》教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条形图:一格代表一个)》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进一步进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明白制作条形统计图一样步骤和方法,会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4、能够依照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会填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填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投影出示:先复习往常学的统计,整理数据并整理在条形统计图上(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 激发起学生想成为航天员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与航天有关。你明白神舟九号的要紧飞行任务吗?师:实现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同时尝试建立中国的第一个太空实验室,你明白建立空间实验室是做什么的吗? 要来探究更多的太空隐秘,那你想不想长大以后也去漫游太空,去探究更多的隐秘?就让我们带着如此的愿望走进今天的课堂! 1、了解信息,收集数据。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了解到专门多同学都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我也去航天,但是做一名航天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情况,他们要通过专门多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

师:在这众多的训练项目中,平稳能力训练师其中的一项,尽管我们不能象宇航员叔叔那样进行专业的训练,然而我们能够如此(图片)进行转圈试验,课下我们都差不多亲身感受过了。我们来回忆一下! (学生转圈的照片) 【设计意图飞船发射是四年级以上学生极感爱好的一项科技活动,本课从神舟九号点火发射以及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介绍入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提出各种问题做好铺垫。】老师采访几个同学转了多少圈。 师:同学们都明白自己转的圈数,想不想明白其他同学转了多少圈? (投影展现转圈成绩) 师:像我们转圈同时记录的过程确实是在收集数据(同时板书:收集数据) 2、观看数据,提出问题。 师:请认真观看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板书:提出问题) 生提问。 师:可能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疑问,有位同学看了咱们班同学的数据,专门想了解咱们班的整体情形,他也有一个疑问,我们来听听:转多少圈的人数最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板书:转多少圈的人数最多) 师:咱们班同学专门乐于助人,咱们帮帮这位同学好吗? 二、整理数据 1、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师:观看这些数据,你能一眼就看出转多少圈的人数最多? 引出数据太乱,先进行分类数一数,用统计表统计一下。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差不多上想要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能够把整理的结果做成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师: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课时活动设计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设计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2.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理解目标】 1.数字、图形和条形是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数据大小不同画的的条形统计图长短也不同。 教学准备: 1.学具袋:铅笔、直尺 2.教具袋:课件、评价单 教学过程: 一、前置复习,沟通联系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提出问题: 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3.复习统计表。 二、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评价任务:整理数据。 评价活动: 1.我会用()()()()等方法来统计这些数据。 2.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评价标准: (1)想出1种方法并能说出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2)想出2种方法并能说出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3)想出3种及3种以上方法并能说出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三、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评价任务:表示数据。 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评价活动: 我们组是用()来统计表示。 评价标准: (1)用图示来表示。(2)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3)用统计表表示。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四、学以致用,感受认知价值 师:根据四(5)班同学为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评价任务:制作条形统计图。 评价活动:(1)画一画:根据问题情景画出条形统计图。 (2)说一说:说出数据所代表的信息。 (3)评一评:在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序号下打√ 评价标准: (1)条形统计图标题、制图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数据完整。 (2)能准确表示数据。(3)会正确分析数据。 五、梳理总结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条形统计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青岛版

《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5——99页信息窗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体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做成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穿的校服的尺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示标示导 1.板题导入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做新校服了。为了让我们尽快穿上合适的校服,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课件出示信息窗1

预设1:测量出每位同学的身高. 预设2:统计各种每个同学应该穿的校服的号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学习目标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95页—9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分工,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2.小组长负责整理记录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并填写记录表。 3.完成96页全班校服尺码统计图。 4.纵轴表示什么?这里一格表示多少?横轴表示什么? 5.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6分钟后汇报学习收获。 (二)个人自学,汇报交流 1.自主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汇报交流 第一步:收集数据----小组调查记录 (1)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师:全班同学的校服的尺码情况是怎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全班校服的尺码情况”进行统计。课前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穿校服的尺码有了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看探究提示。 课件出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4~95页内容及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主思考,后全班集体讨论。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蓝花比红花多()盆。 【学情预设】(1)蓝红(2)4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统计表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表是将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的表格。通过统计表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各个类别的数量,方便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1。

(1)整理数据: 老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等方法。 (2)表示数据: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学情预设1】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如下: 教师总结:统计表由两个内容组成——天气和天数。天气中有5种天气情况,各占1列,把每种天气对应的天数分别填入表中。 【学情预设2】我们组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整理如下: 教师总结: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先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上列出五种天气情况,每两种天气情况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用“○”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体会统计表、象形图的各自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青岛版小学数学《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各种统计图的入门知识,也是为今后系统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力争达到的情感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具备“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识,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则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了记录表、条形统计图和多媒体课件。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我的教学,渗透统计意识,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在学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明确了教法和学法后,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将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成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练习巩固、拓展提高”、“总结评价、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在第一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最近学校为同学们测量校服尺码的生活情境(这也正和教材中设置的情境相吻合),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怎么样呢?这需要我们来统计统计。顺理成章导入新课(板书:统计)这一环节从学生的熟悉生活出发,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统计需求,为下面探究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进行完第一环节,顺理成章的进入第二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对校服尺码进行统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投影显示各小组的统计记录结果,完成数据收集的过程。(板书:收集数据)。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预设有以下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六、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 第七册第 98-102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比较规范地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绘制 1 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难点: 1 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课前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转圈试验,并制作成记录单。 教学准备: 课件、记录单、作业纸。 教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师: 1 / 6

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吗?他是干什么的?生: 宇航员。 师: 大家看,(播放课件)这就是杨利伟乘载神州五号上天的情景。 你们长大了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但是,要当宇航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进行多种人体极限的训练。 大家看这种转圈就是其中的一种。 大家还记得课前你转的圈数吗?这是各小组提供的转圈记录单。 师: 从记录单上,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生 1: **同学转了 12 圈。 生 2: **同学转的圈数最少。 生 3: **同学转的圈数最多。 师: 通过记录单,我们只了解到了每个同学转的圈数,如果要了解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下一步应该怎样办?生 1:可以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生 2: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据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体会统计图直观、简洁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绘制和阅读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学校要给我们换新校服了,高兴吗?上节课,我们一起统计了咱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现在学校要我们班负责汇总四年级全年级所有同学的新校服,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四年级全年级的校服尺码情况怎么样呢? 预设2:四年级全年级穿哪个尺码的人最多呢? ……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一)针对问题,收集整理数据 1.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校服尺码情况呢? 引导学生交流,达成共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收集各班数据。

课件依次展示四年级各班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见图1) 师:观察这些记录表,怎样才能一眼看出穿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多、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少呢? 使学生明确: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才会更清晰。 引导学生交流:怎样对数据进行整理? 预设:借助统计表。 师: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板书:整理数据) 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现在你能看出穿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多了吗?整理的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预设:统计图。 2.自主探究,绘制条形统计 图。 (1)独立思考,尝试做图。 尺码 合计 135及135以下 140 145 150 155 160及 160以上 人数 168 12 18 24 60 33 21 图1 图2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精品教学方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探索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体会纵轴1格代表几个单位要根据数据的大小和特点而定,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会根据研究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 2.经历探究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6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数据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绘制,课件校对: 学生回答问题: 生1:1格表示2个单位。 生2:1个单位可以用半格表示。 1.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题: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 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提问: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代表2”的条形统计 图表示出来吗? 2/ 6

提问:有什么好办法? 提问:请尝试绘制以1格代表5辆车的统计图。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提问:预测一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最不可能是哪一种车? 小结: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可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生1:用1个格子表示大一些的数。 生2:可以让1个格子代表5辆车。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统计图后,教师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当数据比较多,并且这些数除以5得到的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最有可能开来的是轿车,最不可能开来的是货车,因为20分钟内,轿车通过的辆数最多,货车通过的辆数最少。 2.试一试 提问: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生1:还是用1格代表5辆车让学生体会到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 3/ 6

小学数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校服— 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新校服--- 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统计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制成统计表,让学生知道不仅可以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的结果,也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而且看起来更加直观、鲜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确定直条的高度,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不同的是纵轴上一格不再表示一个单位,而是表示多个单位,这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第一层次,导入部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也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第二层次,探究新知部分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项目。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建构知识:1、认识条形统计图;2、绘制条形统计图;3、分析条形统计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统计图的结构。在制作条形统计图中让学生自己说说制作的过程,当学生提出日期和数据不能丢,明确1格表示多个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让学生明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从条形的长短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的具体形象,便于比较。然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制作、展示,最后让学生自主评价,潜移默化中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第三层次,巩固练习部分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练习,而是围绕知识的增长点,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说明。让学生在直观、鲜明的统计结果中寻找问题,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验成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数学思考。学会看懂统计图,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 新校服--- 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1 认识条形统计图 说课稿

8.1 认识条形统计图 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1格代表1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讲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难点: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说教法和学法: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踢毽子这一生活情景展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教法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4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2、注重预设生成问题,关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谈论。4、注重人文关怀,渗透互动评价思想。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并掌握的过程。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古人以其精辟的语言解释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上我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形式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由五大板块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课程理念之一。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课间爱玩什么游戏的谈话开始本节课教学,引出踢毽子的游戏(课件演示)。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一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踢毽子成绩的统计表。让学生们观察统计表,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除了用统计表还能用什么形式展示出同学们的成绩?引导学生说出:条形统计图。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回忆绘制统计图的步骤,接着让学生动手绘制。绘制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并对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课件展示绘图过程读图,了解在这张统计图里一格表示一个单位。【通过讨论、动手操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旁听者”转变成实际参与者。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复习了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又让他们亲身体验绘制统计图的过程,这为后面学习绘制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图做好铺垫。】(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现在这三个小朋友也读四年级了,踢毽子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他们去年参加学校冬季运动会踢毽子比赛的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现在用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踢毽子的成绩,还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合适吗?若不合适,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并参与到一些有困难的小组中。小组讨论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还是用1格表示1下就要画120格,这样画太麻烦,密密麻麻的也看不清楚,既浪费时间,又不美观。要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张简洁美观又清楚实用的统计图,就需要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设计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问题,这是学生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