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议论文

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

“1899年,在世界范围内诞生了三位诺奖作家,分别是美国的海明威、日本的川端康成和中国的老舍。而这三位作家,都死于自杀。”

我把老舍排在第三的位置,并非是觉得他在文学造诣或者其他什么方面技不如人,只是因为他的诺奖只算得上半个诺奖。“诺奖不颁

给死者”,而老舍在颁奖前几天投湖自尽,成了中国诺奖史上的一大

遗憾,中国失去了老舍,足足晚了40年才踏进诺奖的殿堂。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评价诺奖的意义,但显而易见的,我拜读过的诺奖作品仅仅是百年来获奖作品的九牛一毛,甚至一毛不足。我所度过的短暂一生,与诺奖作家年龄相比仅仅是弹指一瞬,甚至一瞬不及。作家于文学如同这世间很多微妙之规律一样,活着时未必闻名,入土后才得众知。

比起诺贝尔文学奖,我反而对芥川文学奖更有所感悟。“芥川奖”的名字来源于新原龙之介,或者说“芥川龙之介”更为众人所熟知。芥川龙之介如同每一个平凡中成就不凡的日本文学作家一样,他的文学素养并非天生,而是来源于成长环境的因素。他生于东京,八个月时母亲变成了疯子,疯子母亲为他带来的阴影和恐惧持续了他的一生,于是在《河童》中他写“我不想被生下来,光是父亲的精神病遗传下来就不得了,再说,我认为河童存在的本身就是罪恶。”他借助河童

塑造了自己完美的审丑主义体系,在《竹林中》、《罗生门》里一次又一次描摹那些夸张、虚幻、讽刺的身影。他在35岁吞服了安眠药,

遗书里低叹“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

糊的不安”。写作者“多愁善感”,擅于发现自己和他人心中地细腻和思想,是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文学造诣,是他高超的文学造诣杀死了他。

同样被特殊成长环境造就并杀死的还有太宰治(津岛修治),与平民芥川不同,津岛家族是津轻地区的首富,成绩优异、家境渥越的太宰治将“芥川奖”定为毕生目标,是近乎病态的狂热,两次落选后他致信评为“请颁发给我吧……现在,我是在以命相托”。太宰治最终未能得偿所愿,尝试过四次自杀后,终于在第五次成功。日本失去了太宰治,世界记住了“生而为人,对不起”。

如果将日本文学中病态美学巅峰史编织成一条时间线,那么下一位就是平冈公威——三岛由纪夫。三岛家族自德川幕府时期就是日本贵族,独特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造就了他的军国主义激情,于是在文学上的名利双收并未能满足他,恰恰相反催化了他的“大武士精神”之心。他在《金阁寺》里就表现出了“塑造美并杀死美”的病态,这也毫不留情的为之后的鼓动兵变未遂并介错自尽埋下基石。他突袭了自卫队东部总监部,绑架师团长并进行了一系列演说,最终在武士精神荡然无存、天皇之威世风日下的溃败中选择自尽。连自尽方式都是要符合务实精神的,切腹、四次介错,整个过程漫长而痛苦。

川端康成是唯一在那次兵变后被允许进入观(自尽)礼的,他在后来无数次说“该被砍下脑袋的人是我”,作为三岛由纪夫的学生又是忘年之交,恩师的死对川端康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在诺奖获奖作品《雪国》中写道“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并如实的做了。72岁的他煤气自杀,并未留下只字片语,只因为“无言的死,就是无尽的话”。文学殿堂是个比起其他任何都更要容易互

相影响的领域,一群为思想而活着的人,也为他们的思想而死,让人们更多的把视线聚焦在了“作家”这个人群。

于是这时候的无数评论家们探讨这个问题,“诺奖真的具有世界

意义吗”。文学是凭借语言和文字立足的艺术,如何寄予一群不同时

代背景、成长背景,不同语言语系、文化背景的评为以理解和共鸣的希冀呢?鲁迅的《阿Q正传》写农民但意义远超农民,国际地位却

平平,而赛珍珠一个西方记者却因写中国农民获得了诺奖,足以见得诺奖并不能全权代表中国文学的水平。

鲁迅都曾毫不犹豫的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呼喊着“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他弃医从文提起笔杆做枪杆目的是唤醒麻木的中国人,我们又如何让一群曾经的法西斯国家、侵略国评委来设身处地的对中国当下的水深火热感同身受呢?有人说我辈缺乏鲁迅的骨气,刚被提名就难掩心中窃喜,名利心远胜于对作品的赤诚。实则不然,被国际奖项提名无异是一种认可,何况我辈确已经离鲁迅那个硝烟四起、救国救民的年代很远,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华和糟粕。至少中国应该可以坦然接受,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或者什么别的语系的使用者无法理解汉语中的典故、双关、抑扬顿挫,欧美国家、亚非国家或者什么别的单一民族国家无法明白汉语文学中的历史、民俗、民族特色。

诺奖首先是文学奖,其次才是诺贝尔,我们可以感激它多元化、

多流派的包容性,也该可以理解它评估标准的片面性。得到是种肯定,得不到也并非质疑。

百年来诺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是无疑的,瑞典作为自古以来的中立国,其在和平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和平奖的颁发无疑是地位与权威的象征,又因为诺贝尔的化学、物理建树基础,衍生出化学奖、物理奖甚至生理与医学奖都是合理的,哪怕是经济学奖的设立都被世界所承认。唯独在文学奖方面,各个国家贬褒不一。但但从贡献方面,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周期性的将文学重新拉回人类视线之中,哪怕在世界各角落、小范围内遭受战争或恐怖主义时也不曾停下催人上进、鼓励读书的脚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文学作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做出了贡献。

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理应虚心,毕竟虚心是中华美德,但至少从我个人来说,诺奖的意义于我就是当国人踏进斯德哥尔摩的荣誉殿堂时我将十二分高兴和骄傲,当国人未能踏入时也不会感到自卑和轻贱。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议论文

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 “1899年,在世界范围内诞生了三位诺奖作家,分别是美国的海明威、日本的川端康成和中国的老舍。而这三位作家,都死于自杀。” 我把老舍排在第三的位置,并非是觉得他在文学造诣或者其他什么方面技不如人,只是因为他的诺奖只算得上半个诺奖。“诺奖不颁 给死者”,而老舍在颁奖前几天投湖自尽,成了中国诺奖史上的一大 遗憾,中国失去了老舍,足足晚了40年才踏进诺奖的殿堂。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评价诺奖的意义,但显而易见的,我拜读过的诺奖作品仅仅是百年来获奖作品的九牛一毛,甚至一毛不足。我所度过的短暂一生,与诺奖作家年龄相比仅仅是弹指一瞬,甚至一瞬不及。作家于文学如同这世间很多微妙之规律一样,活着时未必闻名,入土后才得众知。 比起诺贝尔文学奖,我反而对芥川文学奖更有所感悟。“芥川奖”的名字来源于新原龙之介,或者说“芥川龙之介”更为众人所熟知。芥川龙之介如同每一个平凡中成就不凡的日本文学作家一样,他的文学素养并非天生,而是来源于成长环境的因素。他生于东京,八个月时母亲变成了疯子,疯子母亲为他带来的阴影和恐惧持续了他的一生,于是在《河童》中他写“我不想被生下来,光是父亲的精神病遗传下来就不得了,再说,我认为河童存在的本身就是罪恶。”他借助河童 塑造了自己完美的审丑主义体系,在《竹林中》、《罗生门》里一次又一次描摹那些夸张、虚幻、讽刺的身影。他在35岁吞服了安眠药, 遗书里低叹“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

糊的不安”。写作者“多愁善感”,擅于发现自己和他人心中地细腻和思想,是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文学造诣,是他高超的文学造诣杀死了他。 同样被特殊成长环境造就并杀死的还有太宰治(津岛修治),与平民芥川不同,津岛家族是津轻地区的首富,成绩优异、家境渥越的太宰治将“芥川奖”定为毕生目标,是近乎病态的狂热,两次落选后他致信评为“请颁发给我吧……现在,我是在以命相托”。太宰治最终未能得偿所愿,尝试过四次自杀后,终于在第五次成功。日本失去了太宰治,世界记住了“生而为人,对不起”。 如果将日本文学中病态美学巅峰史编织成一条时间线,那么下一位就是平冈公威——三岛由纪夫。三岛家族自德川幕府时期就是日本贵族,独特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造就了他的军国主义激情,于是在文学上的名利双收并未能满足他,恰恰相反催化了他的“大武士精神”之心。他在《金阁寺》里就表现出了“塑造美并杀死美”的病态,这也毫不留情的为之后的鼓动兵变未遂并介错自尽埋下基石。他突袭了自卫队东部总监部,绑架师团长并进行了一系列演说,最终在武士精神荡然无存、天皇之威世风日下的溃败中选择自尽。连自尽方式都是要符合务实精神的,切腹、四次介错,整个过程漫长而痛苦。 川端康成是唯一在那次兵变后被允许进入观(自尽)礼的,他在后来无数次说“该被砍下脑袋的人是我”,作为三岛由纪夫的学生又是忘年之交,恩师的死对川端康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在诺奖获奖作品《雪国》中写道“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121011_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_颁奖词祝贺词_主要作品简介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9005401.html, 2012年10月11日 19:01 新浪读书微博 著名作家莫言 新浪文化读书讯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劳》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战友重逢》 《蛙》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莫言心声系列丛书》《传奇莫言》

浅谈诺贝尔文学奖的由来以及发展

浅谈诺贝尔文学奖的由来以及发展 1、189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创立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将自己所有的财产3122多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基金,每年把产生的利息作为奖金,用于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所立的遗嘱,瑞典政府在当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均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2、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资格 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可以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人主要分为四类: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3、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流程 每年9月,评委会将下一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名单发到各国各地,大约为600份邀请。收到邀请的提名人首先要自己递交提名信,同事附上相关的资料(必须是次年2月1日24点前送至相应的颁奖机构)。

2月初,评选委员会先对不符合参选资格的提名信剔除,然后对通过审核资格的提名进行集中的登记,再交由文学院审核。随后,评委会根据评选标准筛选候选人,经过此次筛选。最终筛选出15—20人的“复选名单”,再次送至文学院审核。 5月底,评委会提出一份5人的“评选名单”,第三次送至文学院审核。在此期间,文学院有权利在院会上修改名单,更换或添加人选。 6月—9月中旬,文学院全体院士阅读五名候选人的作品,随后每一位评委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9月中旬,文学院开始进行最终的评选。但是,评奖机构有一票的否决权,可以反对评委会一致的推荐,并且不接受任何理由的上诉。 4、诺贝尔文学的颁奖 整个复评的时间少则只需两周多,多则需要四周。同时,每星期四晚上进行讨论、评议、表决,直到有一名候选人得票超过投票数的半数以上。 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是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颁奖机构只公布最后的评选结果,以及相关赞辞,其他所有事项均予以保密。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这是综合了各资料的结果,提取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总结得不是很好,大家还是多分析再应用到作文中,此处仅提供一个参考) 2001年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素材:1、奈保尔出生在特里尼达一个贫穷的印度移民家庭。父母是雇佣劳工,父亲在他降生不久就离开了家庭。奈保尔早年学习出色,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有机会获得很好的职业,但理想令他最终选择了写作。50年代,奈保尔经历了沮丧和忧郁。“我穷困潦倒。工作申请全都没有回音。但我并不抱怨,一个作家是不能抱怨的。”(与其抱怨不如做事) 2、奈保尔嫖娼之事登在了《纽约客》杂志上,不久他的妻子帕翠西娅就知道了。她为此感觉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后郁闷而死。后来奈保尔又与一位叫做娜蒂拉·阿尔维的女记者结婚。娜蒂拉对奈保尔嫖娼的过去不仅理解而且接受:“我们不能要求伟大的作家像普通人一样,我读到作家艾萨克·辛格以及他在性生活方面的过失;我很吃惊而且失望,但也许这就是人类为创作所付出代价。”(理解与接受他人)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素材:1、凯尔泰斯·伊姆雷从小就呆笨,学什么也不行,同学都喊他“木头”,他自己也默认,因为自己也太笨了。除九岁以前因遵守纪律,老师奖励了一枚玩具螺丝钉,以后再也没有得过什么奖励。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为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评上了诺贝尔奖,他想把这个梦告诉同学,又怕同学笑话,最后他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听说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心中,就是真心想帮谁完成。” 男孩没想过上帝会和他的梦有关系,但是妈妈说的话他信以为真,他想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上帝会将这么美好的梦托福给我,我不能辜负上帝的期望,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并在床头写下:“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帮助我。”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写作生涯。 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三年又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而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被关进了集中营。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凯尔斯泰·伊姆雷接过奖杯时说:“我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每年颁发给对人类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了这一荣誉。本文将回顾历年获奖作品,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内容和影响。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雷纳尔德·西蒙的作品《阿瑟·拉莫洛》。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被社会孤立的年轻人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1907年,拉德亚德·基普林的小说《亚当·贝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医生的视角展现了人类的道德困境和社会不公,并探讨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宗教信仰。 19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爱尔兰剧作家约翰·史特林的作品《维多利亚时代》。这部剧作描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揭示了社会阶级固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1949年,安德烈·纪德的小说《家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家庭关系、爱情和个人自由的主题,对苏联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荒诞剧的形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孤独,对战后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探讨了拉美地区的历史、政治和人性的主题。 2008年,法国作家让-玛丽·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散兵游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一位法国军官在亚洲殖民地的经历,探讨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问题,并对人类的道德选择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2017年,英国作家卡齐姆·奥兰的小说《遗愿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迁和族群关系的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人类的记忆和认同的主题。 以上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的简要介绍。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体裁,从小说到剧本,从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从个人命运到社会问题。它们通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不仅代表了文学的巅峰成就,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坚持成就梦想议论文3篇

坚持成就梦想议论文3篇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持成就梦想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坚持成就梦想议论文篇1: 成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诺贝尔是世界上最高的奖项,它分布于医学、科学、文学等领域。我们中国就有一位获文学奖的人那就是莫言。在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 他得到这个奖也是历经了许多的艰难万苦的,莫言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终于发明了炸弹,得到了成功的“果实”,这一切足以说明成功的路不好走,但“解药”总是有的,那就是勤奋和耐心。 这个作品包含了莫言大半生的心血和真实的感情,最终才得到这颗“闪烁的钻石”为祖国争了光。 他获奖即“惊喜”又“惶恐”。“喜”是因为自己这生有幸在2012年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家里的祖先争了光,“惶恐”的原因是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这次的作品能获奖,下一次得不到,别人会认为自己没本事,得了一次诺贝尔奖后,骄傲自大。但在他成功的背后确实是经历了挫折,付出了心血,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才把这个奖项给弄到手的,所以意义非比寻常。 在我们的生命中,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的结果,但有些人没有耐心,在中途半途而废,有些人则有耐心的刻苦地一步一步爬上胜利的高峰,获得了属于他的“果实”。 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把国家显得如此有意义。人的精神也是不可低视的,它使你的自身有充足的“能量”,让你朝着成功的路直奔下去,直到终点的尽头。 这就是一个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沼泽地上的房子外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沼泽地上的房子外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沼泽地上的房子简介 2.诺贝尔文学奖的背景和意义 3.沼泽地上的房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4.作品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 5.总结 正文 【沼泽地上的房子简介】 沼泽地上的房子是一部来自外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沼泽地上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这部作品因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文学表现,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诺贝尔文学奖的背景和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它由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在文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代表了对获奖者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代表了对其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的认可。同时,诺贝尔文学奖也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它可以使获奖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沼泽地上的房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沼泽地上的房子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文学表现和深刻的主题。首先,该作品在描绘人物和环境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氛

围呼之欲出。其次,该作品在主题上,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这些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文学表现,使得沼泽地上的房子成为了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作品。 【作品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 沼泽地上的房子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虽然该作品的背景和文化与我国有所不同,但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文学表现,仍然能够引起我国读者的共鸣。在我国,沼泽地上的房子被视为一部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被广泛地传播和阅读。 【总结】 总的来说,沼泽地上的房子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深刻主题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该作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拿作品《蛙》向诺贝尔奖献媚的说法,至于获奖后的打算,莫言说:“只希望尽快从喧热闹中摆脱出来,大家都该干嘛干嘛去。”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不亚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作为拥有经典作品无数的文化大国,不乏经典名着,但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应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梦想。多年来,我们一直渴望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有很多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林语堂、赛珍珠、巴金、艾青、钱钟书、沈从文、李敖、王蒙等,但是,诺贝尔文学奖一次次与中国作家擦肩而过。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准备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茅盾,但因为茅盾不幸已经逝世,因此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改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更加剧了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因此,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更具现实意义: 一是了却了国人的一心愿。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多年未了却的心愿。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帮助国人了却了这心愿,让国人如释重负,大快人心,莫言获奖可以说是众盼所归,今后,国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也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是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们的最高冲击目标,然而,尽管历史上不乏实力雄厚的中国作家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但却只获得提名却未能获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为中国作家屡屡败北,甚至有人质疑中国作家的写作水平,质疑中国文学的水平。也有人因为中国作家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认为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文学依然自豪,这多少有点阿Q主义。此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改写了中国作家无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也证实了中国作家的实力。 三是诺贝尔文学奖靠的还是作品实力。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蛙》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然而,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是攻击。有人认为这是莫言在讨好诺贝尔奖,向洋人献媚。某80后作家甚至称莫言贿赂诺奖评委,称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委、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在译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四个作品时收取了好处费。这种无中生有让莫言深感愤怒,于是发布微博回应造谣,称自己在瑞典只出版三本书,即《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和《生死疲劳》,这三本书的译者均为陈安娜,被指接索贿赂的马悦然先生并没有译莫言的作品。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5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一点也不意外。这是颁给中国人的,也是对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是一代作家奋斗的结晶。在我看来,就莫言个人成就来讲,他是近30年来中国最优秀、最有才华的作家。无论他作品的创造力,还是它的体积,都是无以伦比的。作家和小说家有所不同,作家要有对文化和文学的胸怀。这一点上,莫言是当之无愧的。莫言的获奖可以看作是当今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莫言的获奖提高了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坛上关注度,这代表着中国文学艺术受到高度重视,是对中国文学艺术的肯定,中国文化的代表不仅有孔子、庄子和道教。同时,此奖来之不易,得奖的根源是由于中国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莫言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异常浓烈的色彩和极具阅读快感的语言渲染出山东高密乡村的隐秘世界,这个世界对读者来说具有触手可及的质感,常常令人过目难忘,甚至仿佛能够闻到其中的泥土香,看到那浓郁的高粱地,体验那似乎夸张变形却更显悸动的心理真实。是的,在莫言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鲁迅、赵树理笔下完全不同的乡村,那里充满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维、对命运无常的悲悯,它触摸到了意识之下巨大的心理冰山。 他的文字犀利尖刻,喷散着一抹浓烈的血腥气味,辛辣而奇诡,你永远不能预知下一场残酷在何时登台,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人皮剥离,抑或者惊天动地的檀香刑。他的文字脱不开浓烈的民间色彩,或者更确切地来说,你可以在字里行间清晰地闻到东北高密县那股涩涩的土地气味,以及空气里混杂的那种原始的激昂。虽然莫言一再强调“高密县”早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好比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它换成任何一个名字,依然存在。而存在的理由,恐怕便是其背后色彩恣肆的“民间”。莫言把它归于一种宿命。 我们现在一提到民间,就会想起穷乡僻壤、荒山野岭,把偏僻以及落后两个词与之相联系。但我觉得它的涵义不应该如此狭隘。莫言写高密县,因为这是我的民间;正如鲁迅会写乌镇,因为这是他的民间。民间是每个人心底的故乡,只是它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民间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更注重民间的精神文化生产,例如传说、神话、民歌、民谣,包括农民对生活色彩的感受与运用,等等。我们在进入创作时无法与之分离,因为我们所描写的人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而一代人要真正立起来,那么历史的场面不可避免。所以这是下意识的。每一个作家不论他受了哪一个国家的影响,他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之中。文学还是要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任何获奖作品书写的内容,与作家成长的根,生长的土壤息息相关,中国文化的根在本土。 他的作品非常传统,文字非常乡土,表现出来的感情和社会结构。文字的美在于要体现出真善美,体现出了一颗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追求的高度应该是道德,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所在。 伟大的心灵超越语言,这话没错,只是,判断什么是伟大的心灵,人们不总是意见一致,也许这是一次例外。尤其是像莫言那样以语言见长的作家,我并不认为不熟悉汉语的评委和读者们能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外文翻译获得那种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不过那些特定的读者一定是在其中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对于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获奖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对文字的喜恶,他们会相信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判断,回归自己的内心。

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内容 以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传承和探索的舞台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每年颁发给对人类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文学界的奥斯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展示这个奖项的独特魅力。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涵盖了各种文学形式和题材。获奖作品可以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也可以是具有创新性的文学实验作品。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传统还是前卫,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洞察和表达能力。例如,塞尔维亚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小说《桥上的人》通过探讨人类的孤独和归属感,引发了读者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而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诗集《光明会有赢》则展现了对生命和爱的强烈追求,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这些作品揭示了人类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呼吁。例如,尼日利亚作家奇诺·阿切贝的小说《半边天》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尼日利亚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思考。另外,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中国农村历史的叙述,展

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艰辛,引发了对历史记忆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还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这些作品横跨不同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以其奇幻的现实主义风格吸引了全球读者,成为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而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说《鸟身》则通过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再创造,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不仅仅是文学的创作,还承载着作家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这些作品可以是对个人成长和历史记忆的追忆,也可以是对理想和人生意义的探索。例如,南非作家纳德涅·戈尔迪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通过讲述阿富汗人民的命运,表达了对和平、正义和人性的思考。而瑞典作家托马斯·特兰斯特伦的小说《欢迎来到吉普赛人的世界》则以自传体的方式,揭示了作家在种族歧视和社会边缘化中的成长经历。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展示了作家们对人类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思考和表达能力。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题材,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承载了作家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传承和探索的舞台,激励着全球作家不断创作出更多具有影响力和

优秀高考满分议论文

优秀高考满分议论文 优秀高考满分议论文篇1 世界之大,社会纷繁复杂。早上忙碌的生活开始,川流不息的车辆会迷乱了你的眼睛,一道道工作程序一份份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蒙蔽了你的心。晚上五彩缤纷的霓 虹灯闪耀无比,可谁又知道光亮背后的颓废和不堪。别让现实的凌乱蒙蔽了你的眼睛,在脱掉光彩夺目的光环后暗香犹存才能真正算是有所成就。 低调务实,会有所成就。低调务实是很多人所追求的却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奖的作家。然而在获奖之后,读者的追捧和媒体的采访打破了他原本宁静的生活,名誉和利益成为一个光环悬 挂在他的头顶。然而,这种生活却不是莫言想要的,他说:“从2013年以来,我都没看过一本书。“话语里透出出他对低调生活的向往,对务实态度的追求。他之所以能 成为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作家和他低调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脱不了干系。 说他高尚,是因为他在光彩夺目的光环照耀下仍然秉持本性,低调做人,认真工作, 不被利益氛围所污染。由此可见,低调务实会有所成就。 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会有所成就。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字宁静美好的氛围里创造出来的。陶渊明那句:”臣本性喜自然,非矫励所得。“他是伟大的田园的诗人,憎恶官 场的虚假和丑恶,毅然决然弃官从田,抛弃官场生活,同时抛弃一切名誉和利益。回 归田园,回归宁静美好的生活。也正因为有了这宁谧的环境和他的那颗宁静的心,他 才写出了《归去来兮》、《桃花源》等著名作品。如果他没有一颗逃往田园归于宁静 的心,他又怎么能有如此成就?由此可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会有所成就。 在舆论与纷争中毅然崛起,会有所成就。纷争舆论不断,成为伤害人的精神武器。 随着韩寒博客的走红,褒贬不一的评论就开始围绕着韩寒的生活。人一出名是非不断 这句话应验在韩寒身上了。然而,他却没有害怕和逃避,毅然按自己的作风做人做事,在被伤害面前,他选择来了直视纷争与舆论,人们却不曾想到这更促进了他事业的发展。这样一来,纷争与舆论成为了他成功的垫脚石,而他只需要那点勇气和力气去跨 过它。可见,那份毅然的勇气很重要,同时使他有所成就。 世界之大之复杂,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能力,必须屏蔽掉那些嘈杂利益的画面,保 持一颗宁静的心。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深度阐述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在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名字总是能引 起人们的关注。他的作品风靡全球,被誉为“东方诗人之王”,而他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本篇文章 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以及其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主要包括《飞鸟集》、《园丁》、 《博霍伽蒂那》等。这些作品中,他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 绘了自然、爱情、生命、宗教等多个主题,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 独特见解,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2. 泰戈尔的作品如何影响了世界文学? 泰戈尔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对世界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他将东方的哲学智慧与西方的文学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开创了印度文学的新局面,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生活、爱情、自然和宇宙 的独特理解,传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他的作品通过深刻的思 考和优美的表达,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唤起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具有超越国界和 文化的普世价值,对于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具 有重要的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泰戈尔作品的拥趸,我深深被他那平淡中透着深邃的文字所折服。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哲理,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他那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文学和生 活的新认识。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 阅读享受,更是一种人生的指引和启示。 总结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闪耀在世界文 学的天空。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地的 读者,使人们在文字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哲理的深刻。他的作品 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珍贵呈现。 以上便是对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探讨,希望 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魅力。泰戈尔获

对莫言作品的认识

谈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如是评价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突破,莫言的获奖,我想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始终坚持“双百”方针的肯定与鼓励。 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如同恒河沙数,但是真正走出国门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当代文学作品。莫言的作品能走出国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每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欢喜之余,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为什么莫言的作品能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学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一)莫言获奖原因分析 创作审美观念的改变。1985年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学涌入中国文坛,造成了整个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莫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尽管吸收了西方文学形式技巧的影响,但是莫言的作品更多的还是表现在对民族的审视上。他用哲学的思维去揭开民族文化的心理世界,去寻求民族“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的。莫言以一种奇异的然而却是新鲜的艺术感觉重新认知我们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莫言作品《红高粱》被翻拍的同名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大奖就是其作品成功的一个典型。 关注人性方能走向世界。莫言的许多作品都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非常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莫言本人也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他的《红高粱》、《牛》、《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贴近本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民生,能广泛的吸引中外的广大读者。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还有不可缺少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这增进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包括文学创作。莫言作品《生死疲劳》这本书就是最具代表意义的。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莫言在本书中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 文化的沟通交流。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对外沟通交流。尤其是通过“翻译”和“影视”这两座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莫言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笔下的“乡土魔幻中国”受到西方译者青睐,许多重要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在瑞典,20多年(截至2012年)来从事中文名著翻译的瑞典汉学家陈安娜一人就翻译出版了莫言的《红高粱

简述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相关情况

简述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相关情况 文章标题: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传承与创新的文学之光 一、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背景介绍 1. 诺贝尔奖的历史与意义 2.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与颁发方式 3.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趋势 二、前瞻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候选人 1. 国际文学界的新趋势与新作品 2. 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及其作品 3. 对获奖作家的个人解读和观点分享 三、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展望与期待 1. 文学作品的创新与变革 2. 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 3. 对文学奖的未来发展及其意义的思考 文章内容: 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作为世界文学界的一项最高荣誉,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文学爱好者的瞩目与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研究和展望,探讨文学奖的影响与意义。 1. 诺贝尔奖的历史与意义 诺贝尔奖作为世界上最高荣誉的奖项之一,源自于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赠,旨在表彰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卓越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其中,文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奖励那些“在文学领域中最杰出的作品”。 2.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候选人 近年来,国际文学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值得期待的是,这其中将有不少可能成为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家们通过其作品传达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为文学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3. 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展望与期待 无论最终的获奖者是谁,我们都期待着一部智慧与文学艺术结合的杰出之作,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的共鸣和反响。我们也期待诺贝尔文学奖能够继续秉持其公正、公平、高尚的宗旨,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宣扬做出更大的努力。 回顾整个文章,我们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和评

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普及和发展的影响探讨

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普及和发展的影响探讨 作者:郭锦莉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0年第4期 郭锦莉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文学领域公认的最高荣誉,每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都会受到 各国人民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当代文学硕 果丰厚。本文对诺贝尔文学奖与我国当代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诺贝尔文学奖对我国当 代文学普及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文学发展 一、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交集 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文学领域公认的最高荣誉,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一百多年以来,共产 生了100多位获奖者,2012年中国籍作家莫言荣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第 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中国籍获奖人士。在历史上,我国许多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比如著名作家老舍、林语堂等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表明早在民国时期,我国的文 学艺术就已经得到国际的关注。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我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 热情普遍提高,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及获奖都会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这对文学市 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普及和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我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荣誉呈现出两种态度,一种是比较看中诺 贝尔文学奖的分量,时刻关注中国籍作家获奖以及提名的情况。另一部分人对诺贝尔文学奖没 有过多的关注,认为文学原始的创作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地域属性,无法用国际的统一标准 进行衡量。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翻译成瑞典文来进行评选,在翻译过程中,原著 作品的精髓可能得不到充分展现。从目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员可以看出,法国获奖人数最多,亚洲地区只有5位作家获奖,大多数都是欧美作家。从获奖作家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诺 贝尔文学奖依然是以西方主流思想为主导的文学评选项目。 (二)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作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参与度不高。自从我国作家莫言获奖以来,其著作成为 了图书市场的热门,莫言在媒体的曝光度也猛增。广大民众能够感受到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 学市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图书市场的火爆也促进了更多出版企业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信息。 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中国的作家并没有强烈地偏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风格,还是依然延续自己 的创作风格,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进行创作。这种现象与我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有 很大的关系,首先,长期以来,诺贝尔文学奖以西方文学作品为主,很少青睐亚洲地区。亚欧 两地的文化语言基础有很大的差别,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委员也大多是西方人,缺乏强烈的 文化认同感。 (三)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普及和发展的影响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 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 精品素材 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近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莫言的获奖意味着世界更加注视中国,并对中国文学给予认可。这一认可,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在各界熙熙攘攘的声音中,祝贺、欣喜声居多,毕竟莫言的获奖了了中国人一桩多年的夙愿。而高兴之余,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创作,莫言作品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水平.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而中国当代文学 缺少现实主义力作的遗憾,仍客观存在着。因此,莫言获奖固是好事,但更需要人们以平和心态来看待,就连莫言本人在得知获奖后也坦言“并不是特别兴奋〞,反而“压力很大,忧虑重重〞。 夙愿终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 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全世界共有近800人获得过该奖。但是在整个20世纪,中国与此奖项无缘。进入,虽然有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作家和科学家预测中国不久在文学和物理学等方面会有人摘得诺奖,然10年又过去,中国本土科学家和作家还是未能出现在这个获奖名单上,这不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情何以堪. 若说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学术研究不受重视,文学也不繁荣,对诺奖不敢奢望,或者即使奢望也难以获得,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奥运也举办了,航天员也在太空行走了,“嫦娥奔月〞梦想也实现了,经济实力也已跻身世界第二了,唯独在科学和文学竞赛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奖.难道诺奖对中国的作家和科学家格外吝啬?这对自诩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又众多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尴尬无比. 因此,国人有诺奖情结,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甚至魂牵梦萦,都可以理解。正因如此,莫言的获奖更显得意义非凡。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早在几年前,已有多名学者预测他将获此殊荣.的确,莫言立足于文学,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过程中长期站在人的角度关注社会,正如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授奖词所说的“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文学世界:莫言和他的山东高密乡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进行了十几年的劳动。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近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近年12月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近年11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莫言自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提起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红高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黄土地上张扬的生命力,那里就是莫言的故乡高密东北乡.高密不仅仅是莫言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1986年莫言在《红高粱》中写道:〞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这无疑是莫言对高密这片成长之地最极端热爱又极端仇恨的一种表达。几十年来,莫言的小说创作几乎从未离开高密,那是独属于他的文学王国。他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