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孙宏飞,曲东*,张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采用厌氧混合培养方法,以3种典型的水稻土浸提液作为接种液,研究了晶体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以Fe(II)浓度及游离磷酸盐浓度变化为指标,探讨了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导致的晶体磷酸铁还原反应及对不同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来源于水稻土的微生物均能够利用葡萄糖、乙酸盐以及丙酮酸盐作为唯一电子供体,使晶体磷酸铁发生异化生物代谢,产生Fe(II)并释放磷酸盐,并且Fe(II)产生量与磷酸盐释放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晶体磷酸铁的还原速率及铁还原量明显低于无定型氧化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形成蓝铁矿有关;体系中可溶性磷酸盐数量对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铁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缺乏可溶性磷酸盐的环境下,可能通过抑制发酵微生物生长,阻断了葡萄糖发酵生成有机酸和H2的过程,从而使磷酸铁的异化还原不能发生。

[关键词] 晶体磷酸铁;异化Fe(III)还原;不同碳源利用;水稻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微生物介导的铁还原对厌氧环境中磷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方酸性和中性水稻土磷的释放与铁的氧化还原密切相关[1~3]。稻田土壤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铁形态转化的制约,淹水过程能使氧化铁还原,导致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明显提高及无机磷形态的变化[4]。章永松[5]提出,淹水过程可导致结晶度差的铁氧化物的增多,引起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显著增加。而曹宁等[4]的研究表明,无定型铁氧化物的还原无疑导致了吸附态磷的释放。在土壤的无机磷形态中,晶体态磷酸铁是Fe-P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淹水过程能否引起晶体态磷酸铁的迅速还原呢?虽然普遍认为晶体磷酸铁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但目前仍缺少确切的实验数据证明晶体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潜力。对于土壤中铁的氧化还原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铁矿物的转化,而针对晶体态磷酸铁的研究资料较少。针对不同氧化铁的纯培养试验发现[6],比表面积大的无定型氧化铁(ferrihydrite)和弱晶体氧化铁(如纤铁矿,lepidocrocite)能够被铁还原微生物全部及部分还原,而针铁矿和赤铁矿等晶体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速率极低。不同水稻土中的铁还原研究表明[7],微生物还原的铁可占土壤总铁量的20%左右,占游离氧化铁的60%~75%,而且无定型氧化铁仅占微生物还原铁的50%~65%,说明其中晶体态铁的还原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探明这些晶体铁的还原,对于深入认识土壤中微生物铁还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针对微生物铁还原的研究多都是以水稻土或沉积物为研究模式来进行的[8,9]。这虽然比较真实的反映了这一过程的自然特征,但由于水稻土中影响因素复杂,背景干扰大,数据分析比较困难。因此,本研究采用混合培养方法,以晶体磷酸铁为铁源,通过接种不同来源的土壤微生物,以期探讨厌氧培养条件下晶体磷酸铁的生物还原能力及在不同碳源条件下还原能力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及接种液制备

供试的水稻土样品分别采自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四川省邛崃市迥龙镇、江西省安福县竹江乡店上村。先后于2000年2~9月采集0~20cm耕层土壤,自然风干,磨细,过1mm筛。土样的基本性质参见文献[9]。将风干过1 mm筛的供试水稻土以m(水稻土)∶v(去离子水)= 1∶9的比例在30 ℃下淹水1周。将培养后的土样置离心机中,于7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作微生物接种液。来源于3种水稻土的接种液分别用“SC”(由四川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JL”(由吉林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和“JX”(由江西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表示。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2071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67)

[作者简介] 孙宏飞,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 曲东(1960-),男,河南陕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E-mail:dongqu@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1.2 供试铁源

试验采用晶体磷酸铁为铁源,将其配制成含铁量为581.2mg/L 的悬液,用超声波分散。为了比较磷酸铁的还原程度,试验中以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ferrihydrite ,用Fe (OH )3表示]作为对比。无定形氧化铁按照Schwertmann 的方法合成[10]。制备的Fe (OH )3悬液用AAS 法测定的铁含量为576.6mg/L 。

1.3 微生物营养来源

混合培养中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为10mmol/L 的葡萄糖、乙酸盐和丙酮酸,氮源为1.0g/L 的NH 4Cl 。为了强化微生物活性,设置了添加5mmol/L 的磷酸缓冲液[11](KH 2P04-K 2HPO 4摩尔比为0.5809)的处理。微生物所需的其它元素和生长因子由接种液来提供。 1.4 试验方案及测定方法

试验按铁源分为晶体磷酸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处理;按碳源种类分为葡萄糖、乙酸盐和丙酮酸盐处理;按接种液的来源分为3种,即SC、JL和JX;磷源设置添加磷酸缓冲液及不添加磷酸缓冲液的处理(用1ml无菌水补充),以比较磷酸盐对磷酸铁还原的影响。在研究晶体磷酸铁微生物还原能力的处理中,选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并加入氮源和磷源,同时设置相同碳、氮、磷源条件下以无定形氧化铁为铁源的处理作为对照;在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磷酸铁还原能力的处理中,选用葡萄糖、乙酸盐和丙酮酸盐作为碳源,加入氮源,但不添加磷源,以上各处理中分别接种3种不同来源的接种液。培养试验中采用10ml的血清瓶,分别加入铁源、碳源、氮源、磷源及接种液各1ml。培养试验所用的磷酸铁悬液、Fe (OH )3悬液、磷酸缓冲液及NH 4Cl直接采用高压灭菌,葡萄糖、乙酸盐和丙酮酸盐等碳源采用细菌滤器(<0.22μm)过滤除菌。充氮除氧后于30℃下避光恒温培养。采样及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9]。

2 结果与分析

2.1 晶型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

磷酸铁悬液中接种3种水稻土微生物后Fe(II)产生量的变化由图1所示。在混合培养中不同处理都表现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Fe(II)产生量不断增大,说明来源于3种水稻土的厌氧微生物都能以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磷酸铁,证明晶体FePO 4具有一定的生物还原能力。异化Fe(III)还原是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学过程,与微生物的生长密切相关,所以可用表征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Logistic 方程描述。Logistic 方程的表达式为:Y=a/[1+b·exp(-cx)]。用Logistic 方程拟合的晶体FePO 4还原过程的参数见表1。利用参数a 可得出Fe(III)还原的最大潜势,即最大Fe(II)累积量;参数c 表示速率常数;用参数a 和c 可求出最大反应速率Vmax ,其数值等于0.25ac ;最大Fe(II)累积量和加入氧化铁量的比值可以得出Fe(III)的还原率;r 和s 分别表示相关系数和偏差。

表1用Logistic 方程拟合的磷酸铁还原参数

Table 1 The Logistic model fits of dissimilatory Ferric phosphate reduction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Logistic 方程参数 Logistic model parameters 处理 Treatments

a b c r s

Fe(III)还原率(%) Reaction rate

Vmax mg/(L ·d )

SC 325.3 15.37 0.181 0.994 16.04 67.60 14.68 JL 395.7 19.87 0.073 0.989 13.37 82.23 7.172 JX

403.2 20.73 0.090

0.996 11.03

83.79 9.112

由表1看出,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所进行的铁还原反应的速率有所不同,来源于四川水稻土的微生物(SC)导致的铁还原的速率最快,Vmax 为14.68 mg/(L ·d ),而吉林(JL)和江西水稻土的微生物(JX)的铁还原速率(Vmax )分别为7.172和9.112 mg/(L ·d )。到培养结束时,接种四川和江西水稻土的微生物的富集培养中累积的Fe(II)相同,而接种吉林土的微生物的培养中Fe(II)累积量则相对较少。吉林和江西水稻土的微生物还原磷酸铁的潜力较大,表现为用Logistic 方程拟合的最终Fe(III)量计算的潜在铁还原率较高,可达到82.23%和83.79%,而接种四川水稻土微生物的处理仅

为67.60%。

不同来源微生物对无定型氧化铁的还原情况如图2所示。SC处理在厌氧培养3d后其铁还原反应就达到平衡,Fe(II)累积量达到了最大值,还原率为95.3%。JL和JX处理的铁还原在21d后才快速增加,Fe(II)的产生量在32d后达到最大值,其Fe(III)还原率分别为92.1% 和96.3%。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3种水稻土中的微生物均能使Fe(III)还原为Fe(II),另一方面也表明无定型氧化铁比晶型磷酸铁更易被微生物还原。比较图1和图2发现,从两种形态的铁还原速率来看,在培养前期都是SC处理进行得最快,其次为JX处理,最后是JL处理。晶型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速率整体上小于无定

型铁。Fe(III)被微生物还原后产生的Fe(II)主要以菱铁矿(FeCO 3)

、磁铁矿(Fe 3O 4)或蓝铁矿[Fe 3(PO 4)2·8H 2O]等形式存在。在微生物利用无定型氧化铁的还原试验中,产生的菱铁矿是主要产物,其可以被0.5mol ·L -1的HCl溶解,产生的Fe 2+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在反应温度较高时中会有很少量的黑色磁铁矿出现,可通过磁性法检测。磁铁矿不能被稀HCl浸提,同时结合的Fe(III)也难以被微生物还原[6],这可能是无定型铁的还原率未达到100%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晶型磷酸铁的还原过程中,由于还原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磷酸盐,将会显著增加形成蓝铁矿的数量。同样,蓝铁矿中的Fe(II)也不易被稀HCl浸提,所以导致测定出的最终Fe(III)还原量及计算出的铁还原率比无定型氧化铁处理显著偏低。

F e (I I )浓度/m g -1

L F e (I I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F e (I I )浓度/m g -1

L F e (I I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图1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对磷酸铁的异化还原 图2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对无定型铁的异化还原 Fig.1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rric phosphate by Fig.2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Phosphorus by

different resources of microbe

different resources of microbe

2.2 磷酸铁生物还原过程中磷素的累积

接种不同微生物的磷酸铁还原过程中磷酸盐的释放情况由图3所示。由于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图中的数值为测定的磷酸盐量减去加入量所得的结果。

释放的磷浓度/m g -1

L R e l e a s e d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图3磷酸铁生物还原过程中磷素的释放

Fig.3 Released phosphate during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rric phosphate

由图3可以看出,PO 43-

产生的趋势与Fe(II)的累积趋势一致。在接种四川水稻土微生物的厌氧

培养中,前26d的PO 43-产生速率很快,随后趋于稳定;接种江西和吉林水稻土微生物的培养中,PO 43-产生速率在培养21d后才迅速增大,3个处理中磷酸盐的释放量也表现:SC>JX>JL,在培养后期后2

种处理仍然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由晶型磷酸铁还原反应产生的Fe(II)与磷酸盐数量比较,体系中测定的磷酸盐数量相对偏少,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但游离磷酸盐产生量与Fe(II)的累积具有相同趋势已充分说明了晶型磷酸铁可被微生物还原利用的事实。 2.3不同碳源条件下磷酸铁的异化还原及磷酸盐的释放

铁还原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Lovley发现的GS-15菌株是

一种以乙酸盐为唯一电子供体的铁还原菌[12],

表明不同铁还原微生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特征[4, 9, 13]

。考虑到混合培养中铁还原微生物可能存在共营养和共代谢的因素,试验中分别选用了葡萄糖

(Glu),乙酸盐(Ac -)和丙酮酸盐(Pyr)3种碳源,并且在反应体系中不加入磷缓冲液,其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磷将依赖磷酸铁还原产物来提供。

如图4、5和6中的左图所示,以不同碳源为电子供体的铁还原微生物均经历了一定的适应期后才开始还原反应。3种碳源处理中,以丙酮酸为碳源的铁还原启动最快,厌氧培养16d 后Fe(II)产生量开始迅速增加,其还原速率最快,Fe(II)累积量也最多;以乙酸盐为碳源的铁还原启动相对较慢,且接种3种来源的微生物所表现出的铁还原反应的启动时间有所不同,表现为SC>JL>JX 处理,而铁还原反应速率和Fe(II)累积量表现为JX>JL>SC 处理的结果;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磷酸铁的还原中,总体上铁还原反应最慢,Fe(II)的累积也很少,表明在缺少可溶性磷源的环境中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铁还原过程受到明显的抑制。从碳源利用情况来看,相同摩尔数的丙酮酸较容易被利用,但丙酮酸是3个C 原子而乙酸盐是2个C 原子,不易比较,但所加入的碳源相对于电子受体来说始终是过量的,仍然可以认为丙酮酸更易被利用。

F e (I I ) / m g L

-1

培养时间 / d Incubation time P O 43-

/ m g L

-1

培养时间 / d Incubation time

图4四川水稻土微生物还原FePO 4时Fe(II)和PO 43-的产生量

Fig.4 Concentration of Fe(II) and PO 43- when Ferric phosphate is reduced by anaerobe of Sichuan paddy

F e (I I ) / m g L

-1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P O 43-

/m g L

-1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图5吉林水稻土微生物还原FePO 4时Fe(II)和PO 43-的产生量

Fig.5 Concentration of Fe(II) and PO 43- when Ferric phosphate is reduced by anaerobe of Jilin paddy

F

e

(

I

I

)

/

m

g

L

-

1

培养时间/d

Incubation time

P

O4

3

-

/

m

g

L

-

1

培养时间 / d

Incubation time

图6江西水稻土微生物还原FePO4时Fe(II)和PO43-的产生量

Fig.6 Concentration of Fe (II) and PO43- when Ferric phosphate is reduced by anaerobe of Jiangxi paddy 图4、5和6中的右图反映了不同碳源利用条件下磷酸铁还原过程中磷素的释放情况。厌氧培养过程中磷酸盐的产生的累积与Fe(II)的累积有相同趋势。

3 讨 论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难溶性的晶体磷酸铁具有一定的微生物还原能力。以磷酸铁为铁源的各处理的培养体系中,Fe(Ⅱ)累积量和PO43-的产生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83~0.999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且PO43-产生的趋势与Fe(II)的累积趋势一致,Fe(Ⅱ)和PO43-产生过程同步进行。这一结果为水稻土淹水条件下有效磷含量增加的试验结果[4]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晶体态铁(III)化合物的微生物还原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微生物的来源,不同的碳源及磷酸盐的存在与否都会对铁(III)的还原反应产生显著影响,表明不同来源微生物的铁还原反应中碳源利用特征不同。丙酮酸是铁还原微生物易于利用的电子供体,在限制可溶性磷源的环境中微生物可直接利用丙酮酸和乙酸盐为碳源和能源使铁(III)还原,而对于利用葡萄糖的铁还原反应来说,可溶性磷源是重要的限制因素。铁还原微生物不是直接利用葡萄糖,而是以葡萄糖的发酵产物如乙酸、甲酸、丙酸和氢气等作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代谢利用的碳源和能源。无机磷作为发酵微生物必需的营养基质,磷素缺乏将抑制发酵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葡萄糖发酵产氢和产生有机酸过程的强烈抑制,从而使得利用其产物为碳源的铁(III)还原过程难以发生。这与Dassonville[14]报道的外加的葡萄糖在厌氧水稻土培养期间被发酵后才可能被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利用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选择葡萄糖作为碳源时,必须补充适量的磷源才能促进厌氧铁还原过程进行。另一方面,在含有充足磷酸盐的体系中,铁还原过程常会产生蓝铁矿[15],将会使部分磷酸盐被固定,从而影响铁的氧化还原循环及磷酸盐的有效性,在土壤环境化学研究中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Lyons JB, Gorres JH, Amador JA.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hosphorus retention in a riparian forest soil[J]. J

Environ. Qual, 1998, 27: 895-903.

[2] Fox RL, Kamprath EJ. Phosphate sorption isotherm for evaluating the phosphate requirement of soils[J]. Soil Sci. Soc.

Am. Proc, 1970, 34: 902-907.

[3] Phillips IR, Greenway M. Changes in water-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ion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phosphorus

max in soils under alternating waterlogged and drying conditions[J]. Commun Soil Sci. lant Anal, 1998, 29(1&2): 51-65.

[4] 曲东, 曹宁, 王保莉. 添加EDTA及黄腐酸对水稻土中有效磷浓度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3,31(3):127- 130.

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5] ZHANG Yong-song, LIN Xian-yong. Relation between Fe-oxides transformation and phosphorus adsorpotion in the oxic

and anoxic layers of two paddy soils as affected by flooding[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life Sci.), 2002, 28(5): 485-491.

[6] 曲东, Schnell S. 纯培养条件下不同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能力[J]. 微生物学报,2001,41(6):744- 749.

[7] 曲东, 贺江舟,孙丽蓉.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4):98-101.

[8] 曲东, 张一平,Schenell S,Conrad R. 添加氧化铁对水稻土中H2、CO2和甲烷形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8):1312- 1316.

[9] 曲东, 谭中欣, 王保莉. 外源物质对水稻土铁还原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4):

6-10.

[10]Schwertmann U, Cornell RM. Iron oxides in the laboratory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A]. Weinheim: VCH, 1991,

69-144.

[11] Rebert S. Burlage, Ronald Atlas, et al. Isolation, Cultiv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ron- and Manganese- Reducing

Bacteria[A]. Techniques in Microbial Ecology. 1998, 3: 58-78.

[12] Lovley DR, Stolz JF, Nord GL, et al. Anaerobic production of magnetite by a dissimilatory iron-reducing microorganism.

Nature, 1987, 330: 352-354.

[13] 曲东, Schnell S,Conrad R. 外源氧化铁对水稻土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

1425-1428.

[14] Dassonville F, Godon JJ, Renault P, et al. Microbial dynamics in anaerobic soil slurry amended with glucose,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geochemical processes[J].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2004, 36: 1417-1430.

[15] Zachara JM, Redrickson JK. Solubilization of Fe (III) oxide-bound trace metals by a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ing

bacterium[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1, 65(1): 75-93.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capability of crystal ferric phosphate

in enrichment cultivation

SUN Hong-fei, QU Dong, ZHANG Le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rric phosphate by microb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dopting anaerobic enrichment cultivation in which three kinds of water-extracted paddy soil solution were inoculated and ferric fhosphate as election acceptor of dissimilatory iron respiration was added. Offering three kinds of microbes different substrates, the differences of reductive ability are discussed when Fe(II) and dissociativ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are determined during anoxic incub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bs coming from three paddies metabolize Ferric Phosphate utilizing glucose, acetate and pyruvate as only electron donor and release Fe(II) and phosphate. Besides both are closely correlated. Mean reductive rate and Fe(II) accumulation of ferric phosphate are less than those of amorphous Fe(III). One of probable causes is the formation of Vivianite[Fe3(PO4)2·8H2O]. In enrichment cultivation dissoluble phosphate has a distinct effect on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when utilizing glucose as substrate. Fermentive microbes are inhibited without dissoluble phosphate, and glucose couldn’t run acidogenic fermentation to produce organic acid and H2. Consequently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rric phosphate can’t occur.

Keywords: crystal ferric phosphate;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different substrates; paddies

循环伏安法判断铁氰化钾K3Fe(CN)6的电极反应过程

循环伏安法判断铁氰化钾K3Fe(CN)6的电极反应过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2. 学会使用伏安极谱仪 3. 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是用途最广泛的研究电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能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迅速观察研究对象的氧化还原行为,因此电化学研究中常常首先进行的是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循环伏安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对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由于施加的电压为三角波,这种方法也称为三角波线性扫描极谱法。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所示: 选择施加在a点的起始电位E i,然后沿负的电位即正向扫描,当电位负到能够将Ox还原时,在工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Ox + Ze = Red,阴极电流迅速

增加(b-d),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电极附近溶液中的Ox转变为Red而耗尽,电流迅速衰减(d-e);在f点电压沿正的方向扫描,当电位正到能够将Red氧化时,在工作电极表面聚集的Red将发生氧化反应:Red = Ox + Ze,阳极电流迅速增加(i-j),电流在j点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电极附近溶液中的Red转变为Ox而耗尽,电流迅速衰减(j-k);当电压达到a点的起始电位E i时便完成了一个循环。 循环伏安图的几个重要参数为:阳极峰电流(i pa)、阴极峰电流(i pc)、阳极峰电位(E pa)、阴极峰电位(E pc)。对于可逆反应,阴阳极峰电位的差值,即△E=E pa-E pc ≈56 mV/Z,峰电位与扫描速度无关。 而峰电流i p=2.69×105n3/2AD1/2V1/2C,i p为峰电流(A),n为电子转移数,A 为电极面积(cm2),D为扩散系数(cm2/s),V为扫描速度(V/s),C为浓度(mol/L)。由此可见,i p与V1/2和C都是直线关系。对于可逆的电极反应,i pa ≈ i pc。 三、仪器和试剂 1. CHI832B 电化学分析仪,三电极系统(金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 2. 铁氰化钾标准溶液(5.0×10-3 mol/L,含H2SO4溶液0.5 mol/L),10 mL电解杯,10 mL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仪器预热20分钟,打开电脑,打开CHI832B电化学分析仪操作界面。 2. 电极抛光:用AI2O3粉将金盘电极表面抛光,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待用。 3. 将铁氰化钾标准溶液转移至10 mL电解池中,插入三支电极,在“实验”菜单中选择“实验方法”,选择“Cyclic V oltammetry”,点“确定”,设置实验参数:起始电位(+0.6 V);终止电位(-0.2 V);静止时间(2 s);扫描时间(任意扫速);扫描速度(0.1 V/s);灵敏度(1.0×e-5);循环次数(2);点“确定”。从“实验”菜单中选择“开始实验”,观察循环伏安图,记录峰电流和峰电位。 4. 考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使用上述溶液,分别以不同的扫描速度:0.1、0.2、0.5 V/s(其他实验条件同上)分别记录从+0.6V~ -0.2V扫描的循环伏安图,记录峰电流。 5. 考察峰电流与浓度的关系,分别准确移取上述溶液1.00、2.00、5.00 mL,置

不同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不同 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王亚娥﹡,冯娟娟,李杰,翟思媛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以投放海绵铁-AT-PVF 复合填料的 SBBR 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考察了不同 Fe(III)对活性污

泥异化铁还原能力及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基质无 NO2 的前提下,各体系 Fe(III)还原能力与脱氮效 果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发生 NO2 -N 和 NO3 -N 的积累现象。其中氧化铁皮体系脱氮效果最好,对 NH4+-N、TN 的累计去除量分别为 75.04 和 80.99mg/L,容积 TN 去除率为 3.88mg N/(L·d)。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内 NH4+氧化量与 Fe(II)产生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校 正 R2 系数为 0.9249。结合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厌氧环境下 IRB 参与活性污泥中 N 素循环的交互作用机制可分为三个子过程,即 Fe(III)的微生 物还原解离耦合 NH4+的氧化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和 NO3 -依赖型 Fe(II)氧化过程。其中以 IRB 为主的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对活性污泥中 N 循环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异化铁还原;活性污泥;铁氨氧化;脱氮;机制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 - -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different Fe(III) in activated sludge
WANG Ya’e , FENG Juanjuan, LI Jie, ZHAI Siy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Abstract: An activated sludge from SBBR reactor filled with sponge iron-AT-PVF as filler had been acclimated to Fe(III)-rich environment aiming at secure an enrichment culture of iron-reducing bacteria. The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osing different Fe(III)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i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s of nitrogen removal with no initial NO2 , and NO2 -N and NO3 -N accumulation phenomenon was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 of nitrogen removal, yet the system of oxide iron scale showed better. The accumulated NH4+-N and TN removal amounts were reached up to 75.04 mg/L and 80.99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3.88mg N/(L· Furthermore, the oxidized d). NH4+ and reduced Fe(II) had the line relationship fitted by linear mode, and R-Square was 0.9249.Bonding results and ΔGθ of nitrogen removal using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the whole biodegradation course could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 Feammox, ANAMMOX and nitrate-dependent Fe(II) oxidation. However, its main role of biodegradation redox process driven by IRB coupled with Fe(III) reduction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are thermodynamically feasible and is potentially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N cycle in activated sludge. Key words: D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ctivated sludge; nitrogen removal; Feammox; mechanism
- - -

1
引言(Introduction)
异化铁还原,又称铁呼吸,是由特定微生物驱动 的酶促反应,铁还原菌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体。早 在 20 世 纪 就 发 现 了 Fe(III) 还 原 现 象 (Lovely, et al.,1988),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异化 Fe(III)还原过程认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68015)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1068015)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王亚娥(1964—)女,教授,E-mail: wye@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通讯作者(责任作者) Biography: Wang Ya’e(1964—), female, E-mail: wye@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识的不断深入,Fe(III) 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过程在环境 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 表明,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可耦联有机物尤其 是难降解有机物(如氯代有机物、偶氮染料、石化类 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有毒重金属离子(铀,铬,砷 等)的矿化及参与自然界中的氮磷循环(Li F.B. , et al.,2010; Sabrina, et al.,2007),同时,异化 Fe(III)还原 微生物即铁还原菌(Iron-reducing bacteria, IRB)也是 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微生物可占到活性污 泥微生物总量的 3%左右(Jeppe, et al.,2002)。因此,强 化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对于

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

实验五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循环伏安法(CV)基本操作;了解可逆电化学过程及条件电极电位的测定;获得峰电流随电位扫描速度的变化曲线,获得峰电流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函数关系;并学会电化学工作站仪器的使用。 二. 循环伏安法原理 电化学中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会导致电流和电位的变化。其中根据公式峰电流与电位扫描速度的1/2次方、溶液浓度成正比。对于循环伏安法,扫描图像中前半部扫描(电压上升部分)为去极化剂在电极上被还原的阴极过程,则后半部扫描(电压下降部分)为还原产物重新被氧化的阳极过程。因此.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过程和氧化过程的循环,故称为循环伏安法。 三. 实验仪器和药品 铁氰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铝粉、四个25ml容量瓶、电化学工作站,银电极,铂碳电极,银丝电极 四. 实验步骤 打开电脑并将仪器预热20分钟,打开电化学工作站操作界面。将铁氰化钾标准 的循环伏安曲线,看电位差的大小;超过100mv则用粗细的铝粉抛光铂碳电极,使得电位差在70--80以下;确定各参量:起始电位在0.5V左右,扫速为10、20、40、80、160mv/s,灵敏度为10-5--10-6,以标准铁氰化钾溶液测定不同扫速下的伏安曲线,测定并保存;配制4组不同浓度的铁氰化钾溶液:0.1、0.2、0.5、1.0ml 的铁氰化钾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在加入5ml氯化钾溶液,定容;控制参量:扫速为80,每个浓度6段三次扫描,依次对四组溶液测定伏安曲线,导出实验数据和曲线。 五.数据处理 实验参数设定:打磨后电位差为81mv左右,比较合理。 亚铁氰化钾溶液的条件电极电位:

51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铁氰化钾溶液的氧化还原曲线

5.1 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铁氰化钾溶液的氧化还原曲线 5.1.1 实验原理 铁氰化钾体系( Fe(CN)63-/4-)在中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是一个可逆过程,其氧化峰和还原峰对称,两峰的电流值相等,峰峰电位差理论值为59mV体系本身很稳定,通常用于检测电极体系 和仪器系统。 5.1.2 仪器 可选用的仪器有:RST1000 RST2000 RST3000或RST5000系列电化学工作站。 5.1.3 电极与试剂 工作电极:铂圆盘电极、金圆盘电极或玻碳圆盘电极,任选一种。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辅助电极:也称对电极,可选用铂片电极或铂丝电极,电极面积应大于工作电极的5倍。 -2 试剂A:电活性物质,1.00 X 10 mol/LK 3Fe(CN)6水溶液,用于配置各种浓度的实验溶液。试剂B:支持电解质,2.0mol/L KNO 3水溶液,用于提升溶液的电导率。 5.1.4 溶液的配置 在5个5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KNO溶液和K s Fe(CN)6溶液,使稀释至刻度后KNO浓度均为 -4 -4 -4 0.2mol/L,而K3Fe(CN)6浓度依次为1.00 X10 mol/L、2.00 X 10 mol/L、5.00 X 10 mol/L、8.0 X 10-4 mol/L、1.00 X 10-3 mol/L,用蒸馏水定容。 5.1.5 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用抛光粉(Al 2O3, 200?300目)将电极表面磨光,然后在抛光机上抛成镜面。最后分别在1:1乙醇、1:1HNO和蒸馏水中超声波清洗。

5.1.6 测量系统搭建 在电解池中放入电活性物质 5.00 x 10-4mol/L铁氰化钾及支持电解质0.20mol/L 硝酸钾溶液。插入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将仪器的电极电缆连接到三支电极上,电缆标识如下: 辅助电极--- 参比电极---- 红色;- 黄色;- 红色; 为防止溶液中的氧气干扰,可通Na除O。 5.1.7 运行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 溶液: 5.00 x 10-4mol/L 铁氰化钾、0.20mol/L 硝酸钾。 运行RST电化学工作站软件,选择“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 参数设定如下: 静置时间(S):10 起始电位(V):-0.2 终止电位(V) :0.6 扫描速率(V/S) :0.05 采样间隔(V) :0.001 启动运行,记录循环伏安曲线,观察峰电位和峰电流,判断电极活性。如果峰峰电位差过大,则需重新处理工作电极。 量程依电极面积及扫速不同而异。以扫描曲线不溢出、能占到坐标系Y方向的1/3以上为宜。选择合适的量程,有助于减小量化噪声,提高信噪比。 5.1.8 不同扫描速率的实验 溶液: 5.00 x 10-4mol/L 铁氰化钾、0.20mol/L 硝酸钾。 参数设定如下: 静置时间(S):10 起始电位(V):-0.2 终止电位(V) :0.6 采样间隔(V) :0.001 分别设定下列扫描速率进行实验: (1 )扫描速率(V/S) :0.05 (2)扫描速率(V/S) :0.1 (3)扫描速率(V/S) :0.2 (4)扫描速率(V/S) :0.3 (5)扫描速率(V/S) :0.5 实验运行:分别将以上5次实验得到的曲线以不同的文件名存入磁盘。利用曲线叠加功能,可将以上5 条曲线叠加在同一个坐标系画面中。

温度及AQDS对氧化铁微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_张丽新

第37卷 第3期2009年3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rnal of N o rthwest A&F U niver sity(N at.Sci.Ed.) Vo l.37N o.3 M ar.2009 温度及AQDS对氧化铁微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 张丽新,曲 东,易维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 【目的】研究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温度效应,揭示不同铁还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种水稻土为供试材料,分别提取微生物群落或分离铁还原菌株;以人工合成氧化铁作为惟一电子受体,在无机盐培养体系中接种土壤浸提液或具有铁还原功能的菌株,厌氧恒温培养;通过对接种液的不同温度处理(40,50,60,70℃)、对培养温度的控制(30和50℃)以及向体系中添加A Q DS,探讨温度及A Q DS对氧化铁微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 【结果】将来源于吉林、天津和湖南水稻土的浸提液在40~70℃处理1h后作为接种液,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其Fe(Ⅱ)产生量和反应速率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30和50℃培养温度下,来源于吉林、天津和四川的3种水稻土微生物群落添加A QDS可使Fe(Ⅲ)还原的反应速率常数增加10%~288%,而温度变化的增加幅度仅为6%~17%;对分离自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的6株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发现,菌株JX-a08的Fe(Ⅱ)最大累积量、还原速率常数、最大反应速率及铁还原率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表明菌株JX-a08更适于在50℃下生长。【结论】于40~70℃升温处理后,来源于吉林、天津和湖南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铁还原能力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添加A QDS可显著增加来源于吉林、天津和四川水稻土的3种微生物群落的铁还原反应速率;在6株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发现了1株更适于在50℃下生长的菌株。 [关键词] 温度;水稻土;厌氧培养;微生物的铁还原 [中图分类号] S15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09)03-0193-07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AQDS on ferric oxide microorganism reduction process ZHANG Li-xin,Q U Dong,YI Wei-jie (College o f Res our ce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 iver sity,Yan glin g,Shaan xi712100,Ch ina) A bstract:【Objective】Based o n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em perature on fe rric ox ide microorg anism reduction process in paddy soil,the pape r gave a theoretical principle for different ferric m icro organism re-ductions.【M ethod】5kinds of paddy soil treatments w ere studied,then each micro org anism biocoenosis w as ex tracted o r bacte rial strain w as disso ciated.Artificial sy nthe sis ferric ox ide w as considered only elec-tro n accepto r,w hich inoculated soil leaching liquo r or bacterial strain w ith reduction function in mineral salt culture sy stem under anae ro bic co nstant tem perature conditio n.Aft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to w ards leaching liquor,temperature w as contro lled and AQ DS added into culture sy stem in o rder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AQDS o n ferric o xide microorg anism reduction process.【Re sult】The inoculation liquo r w as made from leaching liquor in Jilin,Tianjin and Hunan paddy soil under40-70℃condition fo r1h,as tempe rature rose,the accumulation amount o f Fe(Ⅱ)and reaction rate decreased g rad-ually.A fter comparison of30and50℃treatments,AQDS w ere added into3kinds o f microo rganism bioco-enosis from Jiling,Tianjin and Sichuan paddy soil,and it show ed that AQDS could accelerate the reduction *[收稿日期] 2008-04-2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410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 张丽新(1981-),男,山西静乐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研究。 [通信作者] 曲 东(1960-),男,河南陕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研究。E-m ail:dongqu@nw su 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

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伏安扫描法。 (2)学习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的方法。 (3)掌握受扩散控制电化学过程的判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也是在电极上快速施加线性扫描电压,起始电压从Ei开始,沿某一方向变化,当达到某设定的终止电压Em后,再反向回扫至某设定的起始电压,形成一个三角波,电压扫描速率可以从每秒数毫伏到1V。 当溶液中存在氧化态物质Ox时,它在电极上可逆地还原生成还原态物质,即 Ox + ne → Red 反向回扫时,在电极表面生成的还原态Red则可逆地氧化成Ox,即 Red → Ox + ne 由此可得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 在一定的溶液组成和实验条件下,峰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从循环伏安法图中可以确定氧化峰峰电流Ipa、还原峰峰电流Ipc、氧化峰峰电位φpa和还原峰峰电位φpc。 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为 Ipa/Ipc =1 25℃时,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位差为 △φ=φpa- φpc≈58/n (mV) 条件电位为 φ。′=(φpa+ φpc)/2 由这些数值可判断一个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 1,电化学分析仪;

的惰性电极,具有导电性好,硬度高,光洁度高,氢过电位高,极化范围宽,化学性稳定,可作为惰性电极直接用于 阳极溶出,阴极和变价离子的伏安测定,还可以作化学修饰电极)、Ag/AgCl电极、铂电极 3. 铁氰化钾标准溶液(50mM) 4.氯化钾溶液(0.5M)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置 1)铁氰化钾标准溶液(50mmol/L)50mL容量瓶中。 2)配置1、2、5、10mM 一系列浓度的溶液。(分别移取0.5,1.0,2 .5,5.0mL 的铁氰化钾标准溶液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5mL的KCl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体系换成浓度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用Al2O3粉末在湿的抛光布上抛光玻碳电极表面,在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调试 (1)打开仪器,电脑,准备好玻璃电极,Ag/AgCl电极,和铂电极并清洗干净。(2)双击桌面上的VaLab图标 4. 选择实验方法:循环伏安法 设置参数: 低电位: -100mv ; 高电位:800 mv 初始电位:-100mv; 扫描速度:50mv/s; 取样间隔: 2mv;静止时间:1S; 扫描次数:1; 5. 开始扫描:点击绿色的“三角形”。 6.将上述体系改变扫描速度分别为10mv/s、20mv/s、40mv/s、80mv/s、160mv/s,其他条件不变,作不同速度下的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 7.在同一扫速下扫不同浓度的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峰值电流与扫描速度的二分之一次方的曲线。 2.峰电流对不同浓度下峰电流的曲线。 六结果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保持溶液静止? 为了使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 2为什么要抛光电极的表面? 在使用任何固体电极之前都必须清洁其表面,以便清除表面上玷污或吸附杂质造成的污染。正如大多数金属材料电极表面易生成氧化层一样,碳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后,会产生各种含氧基团(如醇、酚、羧基、酮醌和酸酐等),从而使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变差,灵敏度下降,失去应有的选择性。实验时,将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先用金相砂纸(1#~7#)逐级抛光,再依次用1.0、0.3μm的Al2O3浆在麂皮上抛光至镜面,每次抛光后先洗去表面污物,再移入超声水浴中清洗,每次2~3min,重复三次,最后依次用1:1乙醇、1:1HNO3和蒸馏水超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孙宏飞,曲东*,张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采用厌氧混合培养方法,以3种典型的水稻土浸提液作为接种液,研究了晶体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以Fe(II)浓度及游离磷酸盐浓度变化为指标,探讨了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导致的晶体磷酸铁还原反应及对不同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来源于水稻土的微生物均能够利用葡萄糖、乙酸盐以及丙酮酸盐作为唯一电子供体,使晶体磷酸铁发生异化生物代谢,产生Fe(II)并释放磷酸盐,并且Fe(II)产生量与磷酸盐释放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晶体磷酸铁的还原速率及铁还原量明显低于无定型氧化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形成蓝铁矿有关;体系中可溶性磷酸盐数量对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铁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缺乏可溶性磷酸盐的环境下,可能通过抑制发酵微生物生长,阻断了葡萄糖发酵生成有机酸和H2的过程,从而使磷酸铁的异化还原不能发生。 [关键词] 晶体磷酸铁;异化Fe(III)还原;不同碳源利用;水稻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微生物介导的铁还原对厌氧环境中磷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方酸性和中性水稻土磷的释放与铁的氧化还原密切相关[1~3]。稻田土壤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铁形态转化的制约,淹水过程能使氧化铁还原,导致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明显提高及无机磷形态的变化[4]。章永松[5]提出,淹水过程可导致结晶度差的铁氧化物的增多,引起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显著增加。而曹宁等[4]的研究表明,无定型铁氧化物的还原无疑导致了吸附态磷的释放。在土壤的无机磷形态中,晶体态磷酸铁是Fe-P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淹水过程能否引起晶体态磷酸铁的迅速还原呢?虽然普遍认为晶体磷酸铁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但目前仍缺少确切的实验数据证明晶体磷酸铁的微生物还原潜力。对于土壤中铁的氧化还原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铁矿物的转化,而针对晶体态磷酸铁的研究资料较少。针对不同氧化铁的纯培养试验发现[6],比表面积大的无定型氧化铁(ferrihydrite)和弱晶体氧化铁(如纤铁矿,lepidocrocite)能够被铁还原微生物全部及部分还原,而针铁矿和赤铁矿等晶体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速率极低。不同水稻土中的铁还原研究表明[7],微生物还原的铁可占土壤总铁量的20%左右,占游离氧化铁的60%~75%,而且无定型氧化铁仅占微生物还原铁的50%~65%,说明其中晶体态铁的还原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探明这些晶体铁的还原,对于深入认识土壤中微生物铁还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针对微生物铁还原的研究多都是以水稻土或沉积物为研究模式来进行的[8,9]。这虽然比较真实的反映了这一过程的自然特征,但由于水稻土中影响因素复杂,背景干扰大,数据分析比较困难。因此,本研究采用混合培养方法,以晶体磷酸铁为铁源,通过接种不同来源的土壤微生物,以期探讨厌氧培养条件下晶体磷酸铁的生物还原能力及在不同碳源条件下还原能力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及接种液制备 供试的水稻土样品分别采自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四川省邛崃市迥龙镇、江西省安福县竹江乡店上村。先后于2000年2~9月采集0~20cm耕层土壤,自然风干,磨细,过1mm筛。土样的基本性质参见文献[9]。将风干过1 mm筛的供试水稻土以m(水稻土)∶v(去离子水)= 1∶9的比例在30 ℃下淹水1周。将培养后的土样置离心机中,于7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作微生物接种液。来源于3种水稻土的接种液分别用“SC”(由四川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JL”(由吉林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和“JX”(由江西水稻土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表示。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2071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67) [作者简介] 孙宏飞,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 曲东(1960-),男,河南陕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E-mail:dongqu@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1、实验目的 (1)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2)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 (3)了解电位扫描速率和电活性物质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 2、实验原理 铁氰化钾离子[Fe(CN)6]3-/亚铁氰化钾离子[Fe(CN)6]4-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反应为: 电极电位与电极表面电活性物质浓度间的关系符合Nernst方程式。 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0.8 V)负向扫描到转折电位(-0.2 V)时,工作电极表面的[Fe(CN)6]3-被还原生成[Fe(CN)6]4-,产生还原电流;当反向扫描从转折电位(-0.2 V)变化到起始电位(+0.8 V)时,在工作电极表面生成的[Fe(CN)6]4-被氧化生成[Fe(CN)6]3-,产生氧化电流。 为了使溶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应加入支持电解质并在溶液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电解。25℃时,在0.10 mol/L KCl 溶液中K3[Fe(CN)6]的扩散系数约为6.3×10-6 cm2 s-1,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约为5.2×10-2 cm s-1,电子转移速率大,为可逆体系。 3、仪器与试剂 天津兰力科LK9805电化学分析仪;玻碳盘电极(Φ3 mm);铂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超声波清洗仪;电解池。 K3[Fe(CN)6]溶液:1.0 mmol/L(含0.10 mol/L KCl)。 KCl溶液:0.10 mol/L。 4、实验步骤 1)玻碳盘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用Al2O3粉末(粒径0.05 μm)将电极表面抛光,然后在蒸馏水中超声波清洗,再用蒸馏水清洗,待用。

2)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1)不同扫描速率下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取1.0 mmol/L K3[Fe(CN)6]溶液20 mL置于电解池中,放入玻璃碳圆盘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及铂辅助电极(玻璃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设置起始电位为+0.8 V,终止电位为-0.2 V,扫描速率(v)分别为10、25、50、75、100、150、200、250、500 mV s-1,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记录下循环伏安图中氧化峰、还原峰的峰电位和峰电流(i pa、i pc、E Pa、E Pc)。 (2)不同浓度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将0.10 mol/L KCl溶液和1.0 mmol/L K3[Fe(CN)6]溶液按照一定体积比例配制成20 mL混合溶液,体积比分别为2:18;5:15,10:10;15:5;18:2。放入玻璃碳圆盘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及铂辅助电极(玻璃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设置起始电位为+0.8 V,终止电位为-0.2 V,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记录下循环伏安图中氧化峰、还原峰的峰电位和峰电流(i pa、i pc、E Pa、E Pc)。 5、数据处理 (1)从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测量i pa、i pc、E Pa、E Pc值。 (2)分别以i pa和i pc对K3[Fe(CN)6]溶液浓度作图,说明峰电流与浓度的关系。(3)分别以i pa和i pc对v1/2作图,说明峰电流与扫描速率间的关系。 (4)计算i pa/i pc值以及ΔE P,说明K3[Fe(CN)6]在KCl溶液中的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6、思考题 1. K3[Fe(CN)6与K4[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是否相同?为什么? 2. 请简要阐述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作用。

苯系物作为唯一电子供体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苯系物作为唯一电子供体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刘硕,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 本文以水稻土浸提液为接种液,以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ferrihydrite)为唯一的电子受体,添加苯系物(甲苯、苯胺、苯酚、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在适量无机N、 P、K营养供给条件下,采用厌氧恒温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厌氧微生物对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苯系物作为唯一碳源,在厌氧降解的同时将电子转移给Fe(III),促使氧化铁还原为Fe(II),但利用不同苯系物的铁还原难易程度有所差异,铁还原率表现为苯甲酸最高(53.99%),甲苯为最低(19.55%);4种苯系物作为碳源时的铁还原率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铁还原率(71.16%)。不同浓度苯系物对氧化铁还原过程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苯胺、苯酚、苯甲酸在1.0-2.0mmol/L时促进铁还原过程,甲苯在2.0-4.0mmol/L浓度范围促进铁还原过程。以2.0mmol/L 苯系物作为碳源时,AQDS可明显地促进苯系物与氧化铁之间的电子传递。 [关键词] 水稻土;铁还原;苯系物;AQDS 氧化铁还原过程是厌氧沉积物及淹水稻田中重要的微生物学过程,不仅影响着土壤中N、P、K、Si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而且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及有机物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1]。水稻土中氧化铁的还原属于异化还原过程,在微生物的介导下,Fe(III)可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异化还原生成Fe(II),为土壤中的有机物厌氧代谢提供电子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国外的研究表明,芳香烃、卤代芳烃、染料及长链脂肪酸等有机污染物均有可能在铁还原条件下降解[2-7]。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是在纯培养研究中发现的可以在厌氧条件下氧化芳香烃的第一种微生物[8, 9]。Ferroglogus placidus是首次被证实可氧化芳香化合物的古生菌和超嗜热菌[3]。同时,Geobacter家族也是目前导致氧化铁进行异化还原的主要微生物族群。因此,利用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对芳香化合物的代谢,将为厌氧环境中芳香化合物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思路。生物修复的实践发现,在被石油污染含水层中Fe(III)还原区采集的沉积物中,腐殖类物质可很大程度上促进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10-12]。通过纯培养研究证实,这种促进作用是因为腐殖质物质充当着铁还原微生物与铁氧化物之间的电子穿梭体[13]。鉴于腐殖质物质结构复杂,实验室中常用类同腐殖物质的蒽醌-2,6-二磺酸盐(anthraquione-2,6-disulfonate, AQDS)来研究其在异化Fe(III)还原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异化铁还原是由微生物介导的氧化还原反应,铁还原微生物的种类、Fe(III)形态、其他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的种类及电子穿梭体的存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Fe(III)还原。因此,本试验拟以水稻土浸提液作为微生物来源,以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为唯一的电子受体,添加苯系物(甲苯、苯胺、苯酚、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及添加AQDS作为电子穿梭体,在适量无机N、 P、K营养供给条件下,采用厌氧恒温混合培养方法,探讨厌氧微生物对氧化铁还原的影响,以期为铁还原条件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 试验所用的水稻土采自四川省邛崃市回龙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8.9 g kg-1,全铁含量为34.2 g kg-1,无定型铁含量为3.08 g kg-1,游离铁含量为11.7 g kg-1,pH(1:5)为7.34。土样自然风干,磨细,过1mm土壤筛。 1.2 微生物接种液的制备 将风干过1 mm筛的供试水稻土以m(水稻土)∶v(去离子水)= 1∶9的比例在30 ℃下淹水1周。将培养后的土样置离心机中,于7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作微生物接种液[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2071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67) [作者简介] 刘硕(1982-),男,河北邢台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 曲东(1960-),男,河南陕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E-mail:dongqu@https://www.360docs.net/doc/6e4728020.html, 。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一、实验原理 1.循环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此方法也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图1-1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选定电位扫描范围E1~E2 和扫描速率, 从起始电位E1开始扫描到达E2 , 然后连续反向在扫描从E2回到E1。由图1-2 可见,循环伏安图有两个峰电流和两个峰电位。i pc 和 i pa 分别表示阴极峰值电流和阳极峰值电流,对应的阴极峰值电位与阳极峰值电位分别为E pc 和E pa 。 图1-1 循环伏安法的典型激发信号 图1-2 K3Fe(CN)6在KCL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2.判断电极可逆性 根据Nernst 方程,在实验测定温度为298K 时,计算得出 △Ep = Epa- Epc≈59/n mV (1-1) 阳极峰电流ipa 和阴极峰电流ipc 满足以下关系: ipc/ipa ≈1 (1-2) 同时满足以上两式,即可认为电极反应是可逆过程。如果从循环伏安图得出的 △Ep/mv = 55/n ~65/n 范围,也可认为电极反应是可逆的。 3.计算原理 铁氰化钾离子-亚铁氰化钾离子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Fe(CN)6]3- + e - = [ Fe(CN)6]4- Φ=0.36v 电极电位与电极表面活度的Nernst 方程: 峰电流与电极表面活度的Randles-Savcik 方程: i p = 2.69×105n 3/2ACD 1/2v 1/2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 0'Ox pa Red C RT In F C ???=+ E / V t / s 阳极 i / μA 阴极 ? / v

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法

实验六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 1.实验目的 ①掌握循环伏安法(CV)基本操作;掌握受扩散控制电化学过程的判别方法;了解可逆电 化学过程及条件电极电位的测定;了解电化学—化学偶联反应过程的循环伏安特点。并学会电化学工作站仪器的使用。 ②测定铁氰化钾相关性质 2.实验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工作站、铂碳电极、Ag-AgCl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25ml容量瓶 铁氰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氧化铝粉、蒸馏水 3.实验原理 ①循环伏安法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本实验采用三角波),记录 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对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扫描图像中电压上升部分为阴极过程,电压下降部分阳极过程,一次扫描过程中完成一个氧化和还原过程的循环,故称为循环伏安法。 ②正向扫描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反向回扫时,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物质将发生氧化反 应,形成电流-电压图。其峰电流与被测物质浓度c、扫描速度v等因素有关。 ③从循环伏安图可确定氧化峰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氧化峰峰电位值和还原 峰峰电位值。

④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约等于1。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 位差严格符合能斯特方程。由此可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4.实验步骤 ①依次用粗、细粒径的氧化铝粉末对铂碳电极进行抛光至表面均匀呈镜面。 ②验证:亚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 ③电极连接,参数设定(起始电位、电位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等)。 ④测定:峰电流随电位扫描速度的变化 5.数据处理 ①计算亚铁氰化钾的条件电极电位; φθ’==0.1893V ②作出峰电流~扫速v 1/2图,判断是否是扩散控制过程。 在误差范围内,峰电流与扫速1/2成正比,该过程是扩散控制过程

循环法测铁氰化钾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 *** 学号:*** 班级: ***

(五)实验名称: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姓名*** 学号:*** 同组人员(小组) ***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学会使用伏安仪。 3.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二.实验原理 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位至Fe(CN)63–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其电极反应为:Fe(III)(CN)63–+e–——?Fe(II)(CN)64–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g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然后迅速衰减(dgg),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当电压开始阳极化扫描时,由于电极电位仍相当的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反应为:Fe(II)(CN)64–e–—?Fe(III)(CN)63–。这时产生阳极电流(igk),阳极电流随着扫描电位正移迅速增加,当电极表面的Fe(CN)64-浓度趋于零时,阳极化电流达到峰值(j点)。扫描电位继续正移,电极表面附近的Fe(CN)64-耗尽,阳极电流衰减至最小(k点)。当电位扫至+0.8V时,完成第一次循环,获得了循环伏安图。(如下图) 三.仪器和试剂 电化学工作站(CHI660A伏安仪),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 铁氰化钾标准溶液:2.0×10-2mol/L、氯化钾溶液:1.0mol/L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化学工作站和计算机的电源。 2.工作电极抛光:用Al2O3粉将玻碳电极表面抛光,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待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