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一词被用来指代对前现代主义的批判性反思。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表现出一种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的特征。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反思性为主要特征。文学从物质世界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经过作者的思考和加工,就会形成一种反思的理念。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思性体现在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它试图通过反思性的思考,深刻地探究人类的本质,揭示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学作品中的真实与虚幻。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多元化为特征。它倾向于从传统文学中寻求新的、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和媒体等方面的反思,关注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它倡导文学的融合性,强调人类都应当尊重彼此的多元文化背景。

最后,后现代主义文学以超越性为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将文学作品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虑,它们把文学和社会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好地表

达出社会历史上的变化和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超越性,力求用新颖的创作方式超越传统文学,开辟出新的思想领域。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的文学,其基本特征是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本质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倡导文学的多元化和超越性,用新的创作方式呈现出人类的深刻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 【题目】: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 A.文脉主义B.引喻主义C.象征主义D.装饰主义 【答案解析】: A,B,D [试题解析] 后现代主义反对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提出“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特征为三: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代表人物是文丘里。 语境主义、装饰主义和隐喻主义。后现代主义起源于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叛。它不仅是对思维方式的批判和解构,剥夺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和丰富性、完整性、中心性和同一性,而且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原教旨主义和“当下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 扩展资料: 后现代主义: 1.人性化和自由化。作为现代主义的内在反应,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纯粹理性和功能主义的反叛。后现代风格仍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和自由化。 2.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映个性和文化内涵,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和一成不变,以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倡导舒适、自然、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的体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并突出了设计的文化内涵。 3.历史语境的连续性。后现代主义提倡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语境。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优雅与现代新奇的融合,创造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大众化设计。 4.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洗刷了现代主义的简单性和单一性。采用混合、叠加等非传统设计手段,以模糊的张力取代陈志清晰无误的感觉。这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这个和那个杂乱取代了清晰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第一个特征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主题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形象的不确定:人物即影像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完全被解构了。 情节的不确定:后现代主义作家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语言的不确定: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它甚至都上升到了主体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就是语言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特征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在失去中心与绝对之后,全球人类共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世界文化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态势,人们所重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 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无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第三个特征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后现代主义则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前者通常将人的意识、潜意识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加以描绘,刻意揭示人物的内在真实和心灵的真实,进而反映出社会的“真貌”。而后者则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

后现代主义

①以拉康为代表的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对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研究的重读,使得精神分析再入观者视野。在这种哲学氛围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呈现出某种看似无意义、无中心、无原则,却与人们内心更为贴近的形态。如依托拉康的镜像理论,辛迪·舍曼进行的自恋式摄影、波普艺术出现重复排列的肖像画等,实践拉康所谓“自我是一种想象性投射,自我是在主体与自己的身体之间所建立的想象性关系之上形成的”观念。麦茨延伸拉康的理论,提出“想象的能指”概念,电影像一面缺少观者映像的镜子,但观者可以在电影中获得等同的心理感受。 ②以索绪尔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学,以及由此发展的符号学。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苏珊·朗格从情感的角度,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感情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罗兰·巴特在索绪尔的启发下,延伸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范围,作用于文学、摄影、电影等流行文化和艺术领域。 彼得·沃伦则提出机构作者论,对《电影手册》主观随意的作者论予以更加科学的解释,他还提出好莱坞电影属于“肖似性符号”,超现实主义影片属于“象征性符号”,纪录片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说法。 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解构主义的理论。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思维灵感。诸多女性艺术家的觉醒与女性主义不无关系,她们刻意用于男性审美相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某种思维和权力的解构。这种思维似乎一直发展延续至今。 后现代主义时代,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后现代观念逐渐得到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新的语境。第二,新媒介的影响。第三,体验与感知的未来。2、后现代观念有哪些延伸?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后现代主义时代,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后现代观念逐渐得到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新的语境 在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期间,语境的转变与之前的艺术之间的跨界尝试相似,但表现为更加注重感知、体验和互动的特质。如白南淮的装置艺术,强调行为驱动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而非直接表明艺术观念。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开始变得无处不在,连接性概念进入艺术创作视野,甚至有人把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作为新的场域,在三个VR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验证现实Validated Reality,植物现实Vegetal Reality)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广泛结合。当然,新的语境随之产生,从现实到虚拟的转变是后现代主义无意识核心的延续,它一直延续至今。 ②新媒介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英国新媒体研究者阿斯科特提出了湿媒体的概念。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综述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概述 第一节、现代主义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和特征 现代主义文艺又称先锋派文艺,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思潮或流派的总称,它们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流派。这些打着“先锋”旗号的文学流派,在否定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表现内容与形式都做了大胆的革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文学的面貌与格局。而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20世纪西方社会变动的加剧,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发展的社会动因。现实社会的不稳定,战争的威胁和极大破坏,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危机感,动摇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获得了地盘。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综合影响的产物。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则是现代主义的理论武器。 虽然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但作为极富于创新求变和反传统精神的现代文学思潮,在总体上又有基本一致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混乱、战争的恐慌、社会道德的衰落,使人们深感失望与不安,西方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开始动摇以致崩溃,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的作家转而接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上对人类文明进行反思,认为以往的文化传统都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实现,应予摈弃。现代主义作家在“一切价值重估”中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传统观念文化。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批判也有走极端的现象,表现出了虚无主义的倾向。 2.突出表现异化主题。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整个物质世界都被看成是人的异己力量,在人类自己创造的这个物质世界里,人变成了物的奴仆,完全被物支配。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文化批评,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

外国文学2名词解释

威塞克斯小说:指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作“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包括:《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由于这些小说主要以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及附近地区为背景,哈代在小说中给它起了一个假想的名字“威塞克斯”,所以又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一般以威塞克斯人的命运不测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复调小说: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着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主人公与作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复调小说的典范。 小人物:19世纪俄国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他们是小公务员或城市底层人民的典型,社会地位卑微,在经济上极度贫困,他们的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不敢反抗,成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普希金的《驿站长》里德维林是第一个小人物的形象,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都塑造过这类人物形象。 多余人:19 世纪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典型。他们出身于贵族,接受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有民主自由的要求,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实,但由于他们阶级和自身的局限性,自恃清高,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远离人民,想要有所作为而实际上无所作为,忧郁苦闷,最终一事无成,成为生活中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都属于“多余人”形象。 自然派:指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真实描写和强烈批判沙俄农奴制罪恶,以下层人民为作品主人公,同情下层人民,反映人民疾苦,描绘现实日常生活图景。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倾向。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 托尔斯泰主义。19世纪80年代,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的转变,从贵族阶级转到宗法制农民立场上来,并把孔子、孟子、老子和佛教经典与基督教原始教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自己的学说,此即托尔斯泰主义。核心内容有三:一、勿以暴力抗恶;二、道德的自我完善;三、博爱。托尔斯泰主义在《复活》中表现较明显。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采用内心独白、内心对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来表现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演变、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忏悔贵族:托尔斯泰笔下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力图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爱好思考和自我分析的优秀贵族知识分子。《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形象,其精神探索不囿于本阶级的思想范畴,达到了否定谴责抛弃它,并向人民靠拢的程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西方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统称,主要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试验和话语游戏。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背离和超越。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统称,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现代主义文学以反传统和非理性为主要标志,把个体心灵当做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突现人的异化感和存在的荒诞性,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文学、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同时又发展、背离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现象。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二)哲学思潮背景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不再追求文学帮助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终极价值; 2、不再认同人的主体性; 3、作品情节内容具有荒诞性; 4、追求没有规范、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技巧的创新; 5、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出现明显的亚文学倾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等。 (一)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西方、60年代末走向衰落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以表现人生的荒诞——生存环境的荒诞与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 以表现形式的荒诞——情节结构、舞台形象、台词的荒诞化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化融合——为基本艺术特色。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品 尤奈斯库(1912-1994)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和主将之一; 名作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 《秃头歌女》,是第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是彻底的“反戏剧”,通过史密斯夫妇与马丁夫妇空虚荒唐的语言、行动和胡乱敲响的挂钟、忽明忽暗的灯等喻示人生的空虚荒诞,通过博比一家同名、马丁夫妇互不相识、两对夫妇互换位置等喻示自我的丧失、人际的隔膜,通过循环结构喻示荒诞生活的延续不绝。 《椅子》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使用“反戏剧”手法,通过发生在一对生活在荒岛上的老夫妇身上的荒诞故事直喻物对人的压迫、人生的孤独凄凉、空虚、没有价值。 《犀牛》通过人变犀牛的荒诞故事直喻人异化的悲剧。 贝克特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反而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了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危机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打倒偶像”、“一切价值重估’’等口号,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他们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想,也不寄希望于“理性王国,,的实现,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摒弃。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方面表现出来。 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物质世界往往成了人类生存危机的制造者,大自然也是丑的与恶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如T.S.艾略特的《荒原》就描写了物质世界使人的价值等于甚至低于禽兽。这表明了人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对立,说明人被物质世界所制约而走向异化。 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是指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个性丧失。如在卡夫卡的小说中,社会像一个巨大而又无形的魔掌,掌握着个人的命运,个人成了软弱无力、惶惶不可终日的“甲虫”。 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现代丰义文学展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多元性和碎片化。传统的线性叙事被颠覆,故事情节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这种叙事方式在《独自在一起》一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通过不同的故事片段和角色视角来展示现实世界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权威和真实性进行了质疑。传统的权威被视为虚构和不可靠的,真实性也变得模糊不清。作家们在作品中常常使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权威的虚伪和真实性的相对性。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的故事,以幽默的方式反思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权威的可信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语言和形式的创新。作家们通过创造新词汇、使用拼贴和混合媒体等手法来打破传统的语言规则和形式结构。这种创新性的语言和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例如,在《无人生还》一书中,阿格莎·克里斯蒂巧妙地运用了反转和伏笔等手法,使得读者在破案过程中不断产生猜测和惊喜。 第四,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和身份的问题。作家们对性别、种

族、阶级等社会身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们试图揭示社会身份的建构和消解,并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存在。在《幸福之书》一书中,鲍勃·克莱吉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探讨了性别身份的困惑和认同问题。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文学的自我意识和元反讽。作家们在作品中常常揭示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文学创作的困境,以及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他们以自我嘲讽和自我反思的方式来探讨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荒原》一书中,T·S·艾略特通过描绘现代社会的虚无和孤独,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多元性、碎片化、对权威和真实性的质疑、语言和形式的创新、个体和身份的关注以及文学的自我意识和元反讽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创新的语言和形式,以及对社会身份和文学意义的思考,后现代主义作家们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启发的文学世界。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叙事多样性。与传统文学中线性和连贯的叙事方式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采用了断裂、非线性和多重叙事的方式。故事中的时间顺序可能是混乱的,故事情节可能是断片化的,甚至存在着多个并行的叙事线。这种多样性的叙事方式旨在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反映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后现代主义作家常常在作品中使用自我意识的语言,包括对语言的戏仿、模仿和颠倒。他们对语言的本质和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语言是主观的、相对的和不可靠的。通过对语言的扭曲和破坏,后现代主义作品试图揭示现实的多义性和无法捕捉的本质。 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破坏和颠覆传统的文学规则和价值观。后现代主义作家拒绝受到传统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束缚,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形式和风格,通过追求新颖和创新来达到自由和解放。他们常常使用荒谬、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来对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批判,并挑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最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权力和身份问题。作家们强调社会和政治的权力结构对个人身份和经验的塑造。他们探索种族、性别、阶级和文化等身份认同,并揭

示这些认同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剥夺。通过对权力关系和身份问题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意识。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多样化的叙事方式、语言的自我反思、对传统规则的破坏以及对权力和身份问题的关注而展现出独特的特征。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观念和规范,对读者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挑战和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反传统和颠覆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反叛和颠覆,它拒绝了线性叙事和统一的真理观念,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多元视角的叙述方式。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描绘混乱和不确定的现实,打破了读者对于故事的预期和逻辑。 2. 反大众文化和商业化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大众文化和商业化的审美趋势持批判态度。它拒绝了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的文化价值,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索个体和社会的深层意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通过语言和结构的创新来挑战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 自我意识和元反讽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自我意识和元反讽。它常常使用自指性的手法,揭示作品本身的构造和创作过程,使读者对于文学的本质和意义产生怀疑。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戏仿、批判和颠覆传统文学形式和风格来表达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4. 多元性和跨文化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文化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它试图打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元素和语言,通过跨文化的叙事和形式实现文化认同和对话。 5. 反正统和反体制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正统文化和体制进行了批判和颠覆。它拒绝了权威和规范,试图在文学中探索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声音和经验,通过批判现实和反抗体制来呼唤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传统和颠覆性、反大众文化和商业化、自我意识和元反讽、多元性和跨文化性、反正统和反体制等特点。它试图挑战传统文学的观念和形式,通过语言和结构的创新来探索个体和社会的深层意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打破了读者对于故事的预期和逻辑。它强调文化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试图打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正统文化和体制进行了批判和颠覆,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声音和经验。通过戏仿、批判和颠覆传统文学形式和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使当代西方各种问题和困境在大暴露的同时,又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一场“革命的冒险”和“后现代转折”。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裹挟的各种先锋性、多元性的哲学观念、美学理论和艺术流派,使得对其加以清晰描述遭遇到困难,然而,我们仍然可以透过它那“耗尽”般的喧嚣和骚动,去把握其主要的理论特征。本文主要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根源;基本特征 1.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以美国为例, 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 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影视业的巨大发展, 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 这便是所谓“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 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还同结构主义, 尤其是后结构主义的兴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结构主义揭露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偏见和自相矛盾, 打破既定的文学标准, 将意义和价值归之于语言、系统和关系等更大的问题。后结构主义认为, 文本不是作者和读者相遇的固定地点, 而是一个表意关系所在。意义是不确定的, 一切意义都在”延异”中发生变化。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文化思潮进一步将这种解构中心、消解权威的精神扩展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形象表达。总的说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在讨论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和文化运动,涉及到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它对现代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强调真理的相对性、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建构性质以及叙事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现代文学中常见并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方面。 反传统叙事结构 传统上,小说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 逐步展开故事情节。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这种线性结构被打破,出现 了非线性、碎片化和多重叙事等手法。例如,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护城河》就采用了多角度、多时间层次交织的复杂结构。 游戏性和互文性 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游戏性和互文性,即通过引用、模仿、重写、借鉴等 手法与其他文学作品建立联系。这种互文性可以是对传统经典作品的致敬,也 可以是对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的重新解读。例如,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的小说《黑水》中就引用了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片段。

塑造多元化身份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定、单一的身份认同,并倾向于展示身份概念的复杂性 和多元性。作品中的角色可能具有模糊不清、多面性和矛盾之处。他们可能扮 演不同的角色或拥有不同的身份,以突出个体内部存在着多重身份和认同。安 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的小说《母夜叉》就展示了女性角色在社会框架 中不同而富有挑战性的角色。 讽刺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权威与权力结构进行讽刺与颠覆,揭示社会制度中的矛 盾和不公。通过嘲弄官僚机构、政治体系和社会规范,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展 示权力的虚伪性和滥用。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的小说《重力彩虹》就以荒诞和戏谑的手法对美国政府及军事工业进行了讽刺。 结论 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中表现出多种特点,包括反传统叙事结构、游戏性和互 文性、塑造多元化身份以及讽刺与颠覆。这些特点共同塑造了一个相对较为复 杂而矛盾的艺术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深入理解后现代主 义作品中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并探索其中的 意义与价值。

现代,后现代的流派

现代,后现代的流派 现代,后现代的流派 大多数学者仍然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现代主义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它还包括诸如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流派。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表现。而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则是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种主要的文学流派、文艺思潮和文学现象。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的正式出现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其鼎盛时期是70年代和80年代,到了90年代其声势大减,并渐渐分化、沉寂。后现代主义至今仍然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文学流派和思潮,仍有不少后现代主义作家在继续进行创作。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它还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诸如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投射诗、具体诗、语言诗等等。它在小说、诗歌、戏剧方面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前期的象征主义,主要指巴黎公社失败后,即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是指本世纪二十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再度崛起,席卷欧美,达到它的高峰。有人将后期象征主义归属于现代派范畴 1.象征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所应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这种超感觉的事物,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出来。他们认为,现实黑暗无常,虚幻痛苦,只有"另一世界"才是真、善、美。是用恍恍惚惚、半隐半现的景物来暗示另一世界,而象征就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媒介。如咏乌鸦代表命运,象征灵魂的黑暗,以虹象征光明,黑象征悲哀,自象征纯洁,黄象征权威,等等。这些象征意义,是事物、词语所固

后现代主义三方面特征

后现代主义三方面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下面我们分而述之:1.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就这样声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确定原则」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1)主题的不确定.如果说,在现实主义那里,主题基本上是确定的,作者强调的就是突出主题;在现代主义那里,作者反对的是现实主义的主题,他们并不反对主题本身,相反,他们往往苦心孤诣地建构自己的主题.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主题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意义不存在,中心不存在,质也不存在,“一切都四散了”.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主题,也没有“副题”,甚至连“题”都没有.这样一来,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这种主题的不确定与后现代主义者理性、信仰、道德和日常生活准则的危机和失落是密不可分的.譬如“垮掉的一代”就是从精神到肉体的全面垮掉.乔治•曼德尔指出,当时“整个国家的人民都以各自的方式暂时失去了知觉:在教堂里,在电影院里,在电视机前,在酒吧间里,在书本里……整个世界都在努力寻找它的麻醉剂……瘾君子的哲学家、娼妓和诗人、艺术家和窃贼、情人们、梦想家们、玩忽职守者,以及美国各式各样的无家可归的人

们……不管他们是一步一步祈祷地爬上摇摇欲坠的塔顶,向某个天堂的幻影前进,还是一点一滴地,从一场无聊的电影到一针海洛因,赢得任何一条可能的逃避途径一一全世界都陷进了圈套”.“垮掉的一代”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更加突出了存在主义软弱、绝望的一面一一物质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独一-而将存在主义重在行动与选择的进步因素抛弃了.另外,他们在精神分析学说和佛教禅宗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精神活动的非理性、潜意识活动,用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因此,“垮掉的一代”在思想倾向上又表现出两个特点:第一,以虚无主义目光看待一切,致使他们的人生观彻底“垮掉”,他们对政治、社会、理想、前途、人民的命运、人类的未来统统漠不关心.第二他们用感官主义把握世界,导致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彻底“垮掉”,他们热衷于酣酒、吸毒、群居和漫游的放荡生活.“垮掉的一代”在“垮掉”之后,便毫不羞愧、毫无顾忌地在作品中坦述自己最隐私、最深刻的感性,他们称自己的创作为“自发创作”,他们要随意地、即兴地表现自我.“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是这样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根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表现了“垮掉”分子“在路上”的精神状态:纵横交错、飘忽不定.他们一方面抛弃了旧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他们在青芜庞杂的社会思潮面前又茫然失措.作者认为,生活就是一条永无尽头的大路,虽然人们走走停停,但永远都是在路上.作者为了最好地表达这一思想,他将一长卷白纸塞入打字机,不假思索地把他的流浪生活和同伙的谈话记录下来,三周之内便匆匆写成了这部20余万字的小说. (2)形象的不确定.如果说在现实主义那里,人物即人,在现代主义那里,人物即人格的话,那么,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人即人影,人物即影像.后现代主义在

后现代主义文学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 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②不再追求终极价值,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信念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 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它们,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 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他们不愿意对重大社会、政治、道德、美学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而且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不再试图给世界意义 ③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 将其消解 或平面化,它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 ④视世界为碎片,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 颠覆, 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以寻求,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难知究竟,人物的 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⑤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⑥写作原则和风格显现出两种十分不同的趋向,一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的文学

实验,从通俗文学、科幻小说、美国西部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被看成是亚文学的体裁和作品中吸取养料,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间的鸿沟,另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超越它 ⑦冷漠性 2.存在主义流派的 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产生于法国,战 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代表: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 ①题材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神话的、虚构的,但不管怎样,它总表现出对人地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②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地的本质, 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③抽出社会现象的历史性,对它们做架空的、抽象的、超历史的推论,他们还 把人地自由绝对化,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受外部世界和客观规律性的支配与制约,这正是历史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反对宿命论,并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的绝境,还试图以自我选 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住处一条出路 3.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戏剧流派,它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喜剧形式荒诞化,代表:让·热奈《女仆》,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①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1. 引言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运动,它们在20世纪的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重构。以下是一些现代主义特征: •实验性语言:现代主义作家经常采用非线性、流畅和多样化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模式。 •内心意识流:作家使用内心意识流技巧来展示角色内心世界,并呈现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反叛传统:现代主义作家试图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艺术约束,追求个性与自由。 3.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中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艺术潮流。以下是一些后现代主义特征: •排斥中心:后现代主义作家对大故事、大理论和中心化权力持怀疑态度,强调个人和多元性。

•碎片化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使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通过片段、断裂和交错的故事线来展示现实的复杂性。 •反叙述:后现代主义作家会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并以非传统方式讲述故事,挑战读者的预期。 4. 并列与区分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共享某些相似特征,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时间背景差异: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20世纪中期及以后的产物。 •艺术观念不同:现代主义追求个性、自由和审美创新,而后现代主义则关注权力结构、多元性和反正统思维。 •故事表达方式:现代主义运用内心意识流等手法强调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后现代主义更注重碎片化结构和反叙述。 5. 结论 在总体上看,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都具有对传统的挑战和突破,反映了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同时,它们也在艺术手法、叙事结构以及艺术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深入理解这两种文学运动对于我们把握20世纪文学变革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 Abrams, M. (1953).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 Hutcheon, L. (1988). A Poetics o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