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的嫩度是肉类最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因此,国内外学者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一直致力于肉类嫩化的技术,并已取得大量成果。影响肉类嫩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宰前因素(品种,年龄,性别,年龄生产用途,是否经肥育)和宰后因素(成熟情况,是否添加外源蛋白酶,电刺激等)。常见的肉类嫩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物理嫩化法

1. 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法

肌纤维的肌小节连结状态对嫩度有影响,肌节越长或断裂,则肉就越嫩。拉伸嫩化即将屠宰后胴体吊挂,借本身重力作用,根据不同的吊挂方式使相应部分肌肉肌节拉长,使肉嫩化,传统为后腿吊挂。试验表明骨盆吊挂效果较好,但肉体悬挂需在冷藏情况下应用,并且损失大、损耗多,还易受嗜冷微生物的侵扰。加之,冷库费用高,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2. 电刺激嫩化法

电刺激是采用探针或电极,利用电流对放血完全的胴体进行刺激的一种方法。利用电刺激提高嫩度最早始于1949年,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电击昏的火鸡“异常的嫩”。这主要是因为电刺激加速了胴体的糖酵解反应,使动物胴体在较高温度下获得较低的pH值。有效减少了能诱发冷收缩产生pH值/温度出现的几率。应用时,有人建议电刺激与快速冷却相接合,使肌肉产生过强或过弱的收缩,提高嫩度。而在电压上各国研究差异较大,美国采用3000~6000V,日本采用35~50V,瑞典采用5~500V。目前倾向于采用低电压进行电刺激。由于电刺激这一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性,在我国工厂中未能推广。

3. 机械嫩化法

利用机械力的作用使肉嫩化,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滚揉嫩化法, 绞碎嫩化法,再成型嫩化法。滚揉嫩化法分为按摩(messaging)与滚打(tumbling)破坏肌纤维,提高嫩度,滚打赋予肌肉块冲击力,利用滚筒旋转,使肉块由筒的上方落至下方,或利用轴上装有叶片打击肉块,此方法在欧洲肉品加工业中普遍采用处理较坚实的肉类,许多滚筒装备有真空系统,减低空气导入及增加

腌渍液的扩散,按摩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作用,以摩擦力抽出牛肉块中盐溶蛋白质,它是将肉块置于槽中利用旋转混合单元强迫肌肉块互相磨擦及与桶壁互相磨擦。绞碎嫩化。仅适用于灌肠、香肠类制品。再成型嫩化即为重组嫩化,即将肉粒减小为颗粒或改变其形态,用食盐、磷酸盐混合搅匀再成形而成。此方法可利用嫩度较差的肉,适用于各类肉,但较耗时耗能。

4. 声波嫩化法

此方法是90年代同long提出的一种与其它嫩化原理不同的全新嫩化技术。它利用炸药在水中引爆,产生声波,声波在水中传递至肉时,由于声耦作用,肉受迫振动,肉快速的压缩和收张使肌肉结构破坏,肉得以嫩化。此过程以秒计,肉嫩化效果明显,不影响其营养和风味。由于声波嫩化具有的高效性、瞬时性及生产中低运行成本及原料的低选择性使得此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冷冻嫩化处理

冷冻能够提高肉的嫩度(Winger和Fennemn,1976),一方面是由于冷冻对肌纤维的破坏作用及对结缔组织的破坏和拉伸作用。组织学检查表明,嫩度的增加与肌纤维间冰的形成呈正比(Hiner等,1945)。如果解冻之后立即烹饪,冷冻的嫩化效果往往不一致(Smith等,1968)。这可能是由于冷冻温度和速度不一致(Hankins和Hiner,1940;Hiner等,1945)。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液氮冻结对控制肌节缩短有效(Koohmaraie等,1998),这也可能是肉嫩度得以改善的一个原因。

对冷冻法嫩化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肥臀羊(callipyge lamb)肉的嫩度改善方面。研究发现, 将肉于成熟之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冷冻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肥臀羊(callipyge lamb)肉中的CDP 抑制剂活性,结合解冻之后一定时间的成熟嫩化,可以显著降低肉的剪切力值,肉的感官嫩度明显改善,其效果比单独成熟处理的效果好得多(Duckett等,1997,1998)。研究还表明,于成熟前进行冷冻处理对成熟没有影响,而且对解冻和加工引起的失重也没有影响(Stuby等,1995)。但有人发现,牛肉冷冻后经解冻再放置肉色变暗,影响消费者对冷冻处理牛肉的接受性(Moore等,1993)。关于冷冻处理的工艺参数,专门的研究报道资料不多,一般试验结果是在-7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取得的,冷冻有效时间为4天以上,但延长冷冻时间,嫩度大的肉比例还上升。

6. 超高压嫩化法

高压嫩化(1MPa~10MPa)具有嫩化效果明显、作用均一等优点,不仅合乎卫生条件(处理前进行真空包装),不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机会,而且可以起到杀菌作用,风味也明显改善。这种嫩化方法在国内应用较少,是一种较新的嫩化技术。其原理是:(1)机械作用即在高压作用下使肌肉体积收缩,肌膜和肌原纤维破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发生一定错位,造成肌肉结构松散而提高肉质嫩度,起到嫩化效果。(2)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利用高压的作用使肌肉中溶酶体破裂,释放组织蛋白酶,同时由于高压下肌质网的破坏导致Ca2+浓度升高,激活钙激活酶系统,利用酶的作用达到嫩化的目的。其工序是先将肉进行真空包装,在高压下处理10min,即可提高肉的嫩度,可延长保质期。

由于高压处理所需能耗较低,且不会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还顺应了目前小包装分割冷却肉的国际消费趋势,极具发展前景。然而投资较大对该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会导致构成肌原纤维蛋白主体的F-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复合体(即肌动球蛋白)的解离及解离出的链状F-肌动蛋白,再解离为球状G-肌动蛋白,使胶原纤维小活化。可以认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高压变化是上述组织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压不仅使肌原纤维内部结构变化而且还导致肌内周膜和肌外周膜剥离及肌原纤维间隙增大,促使了肌肉嫩化。美国沃尔特?肯尼克研究所得的高压嫩化的方法是将原料肉切块真空包装后经100MPa、2min处理可得到鲜美软化易消化的肉食品[1]。由于高压处理所需的能耗相对较低,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因而有利于环境保护,这种方法还顺应了目前小包装分割冷却肉的国际消费形式,极具发展前景。但由于其投资成本较大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普及化发展。

二、化学嫩化法

1. 多聚磷酸盐嫩化法

磷酸盐是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品质改良剂,在肉制品中可以起到增加产品保水性,改善肉的乳化能力和微观结构,抑制肉中脂肪的氧化等作用。磷酸盐具有缓冲作用,使溶液呈碱性,添加至肉中,使肉的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至7.2~7.6,可以结合二价金属离子如Zn2+,Ca2+, Mg2+肌肉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离子失去, 肌肉网状结构遭破坏, 内部亲水基团外露,提高了持水性。目前

常用的有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偏磷酸钠等。复合磷酸盐对肉制品的作用优于单一磷酸盐,当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偏磷酸钠以2∶2∶1添加0 4%时,效果最佳。

2. 有机酸嫩化法

在酸性溶液中浸渍,如醋酸或乳酸,是传统的嫩化及增加风味的方法。酸浸渍处理降低了肉的机械抵抗力,包括那些结缔组织含量高的组织。用于肉类嫩化的有机酸主要有醋酸、柠檬酸和乳酸,采用的嫩化方法有浸渍法和注射法。由于外源酸的渗透缓慢,有机酸浸渍处理达到充分浸渍的时间长,嫩化过程较缓慢,而有机酸的注射则可使酸溶液较快的扩散而加快嫩化速度。

三、生物嫩化法

1. 蛋白酶嫩化法

利用各种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类可以有效嫩化粗糙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常用的植物来源的蛋白酶包括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猕猴桃蛋白酶等,微生物来源的主要包括黑曲霉蛋白酶,枯草蛋白酶,米曲蛋白酶,根酶蛋白酶等。

通常蛋白酶是采用拌料,注射和浸渍的方法加入肉中。市场销售的嫩肉粉的主要有效成分即为木瓜蛋白酶。但在应用蛋白酶嫩化肉类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多数蛋白酶对肉类蛋白的水解作用都很强烈,并且同时作用于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因此,需控制好蛋白酶作用于肉类的时间和用量,防止嫩化过度,造成不良口感。

2. 激活内源蛋白酶嫩化法

在肌肉中主要有两类蛋白酶对肉类的嫩化起作用,即钙激活酶系统和组织蛋白酶,钙激活酶包括μ-钙激活酶(calpain),m-钙激活酶以及钙激活酶抑制因子(calpastatin)。动物屠宰后在成熟过程中,钙激活酶作用于肌原纤维Z盘,使Z盘崩解肌原纤维易于破碎。在肉尸僵过程中,随着ATP的消耗,肌质网小泡体内积蓄的钙离子被释放出,激活了钙激活酶,分解肌原纤维蛋白促进肉类嫩化。

在正常情况下,肌肉中的钙离子浓度只能够激活μ-钙激活酶,如要激活m-钙激活酶则需要添加外源钙离子。通过宰后注射CaCl2嫩化牛肉和鸡胸肉的是近些年来肉类嫩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嫩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激活钙激活酶抑制因子,从而抑制钙激活酶对肌肉的嫩化作用,

因此,钙盐注射并不会造成肌肉过度嫩化。而且,可以增加肉类中钙离子的含量,防止因钙摄入不足而造成的营养疾病。

国内外牛肉嫩化技术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牛肉生产国,养牛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牛肉的品质,特别是肉的嫩度较差,加工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牛业的发展,而目前国内牛肉生产从品种、饲养到屠宰、加工包装等,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现在市场和许多大饭店,对肥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嫩度是肥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嫩度不好,也就不能称其为肥牛。国外已经在肉类工业化加工中使用许多嫩化技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非常欠缺,以下介绍几种国内外研究可行的牛肉嫩化方法。

1 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成熟该方法是将胴体后腿朝上,挂在10℃以下的低温库中进行自动排酸,自然完成宰后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过程。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高档牛肉生产的主要方法。但也存在着占用冷库时间长、耗能大、易氧化、干耗高、易受嗜冷性细菌污染、费用高、效率低等缺点。

2 机械嫩化法此法是利用机械外力将肌节拉长,并使肌膜等结缔组织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得松散破碎,最终使肉变得柔软。常用的方法是:机械滚揉法,此法是把经过腌制的肉块采用机械的方法进行翻滚,肉体表面形成黏液,从而增加了肉的嫩度;重组嫩化法:即将嫩度低的肉用切片机切片再混合食盐及磷酸盐,直至肉片产生黏度为止,抽取的肌肉中的蛋白使肉片黏在一起,起到改善嫩度的目的。这种方法结合腌制等工序就能进一步提高肉的嫩度,增加肉的持水性和改善肉品的质量。此法常用于西式肉制品加工中。

3 电刺激嫩化法电刺激是家畜屠宰放血后,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下,对胴体进行通电,改善肉的嫩度,防止寒冷收缩。根据法国的资料介绍,刺激后的牛肉可提高嫩度15%~16%。电刺激的应用减少了胴体冷却和成熟所用时间,同时节省了胴体吊挂冷却成熟所占用的空间,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4 高压嫩化法高压嫩化(1MPa~10MPa)具有嫩化效果明显、作用均一等优点,不仅合乎卫生条件(处理前进行真空包装),不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机会,而且可以起到杀菌作用,风味也明显改善。这种嫩化方法在国内应用较少,是一种较新的嫩化技术。其工序是先将肉进行真空包装,在高压下处理10分钟即可提高肉的嫩度,可延长保质期。由于高压处理所需能耗较低,且不会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还顺应了目前小包装分割冷却肉的国际消费趋势,极具发展前景。然而投资较大,对该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

5 外源酶嫩化法利用外源蛋白酶嫩化肉类,常用的酶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植物蛋白酶,枯草蛋白酶、米曲蛋白酶、根酶蛋白酶及黑曲蛋白酶等细菌性蛋白酶。这些酶性质稳定,分解能力强,而且可以对一般无法作用的弹性蛋白进行分解,市场上许多嫩化剂就是这类产品。其使用方法有喷洒搅拌、浸泡、注射、活体静脉注射和宰后大动脉注射泵注等。在宰前10~30分钟注入蛋卤酶制剂,用量为体质量的2%~5%,将木瓜蛋白酶以氧化态注入静脉血液,可避免动物应激。宰后注射活性为1.6×104单位的酶剂,以肉重的0.2%~0.5%的用量,进行嫩化处理。

食品化学

一.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产生有色大分子. 3.淀粉老化: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4.蛋白质变性: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使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不包括一级结构上肽键的断裂. 5.食品色素: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 6.等温吸湿曲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克干物质中水的质量)与A W的关系曲线. 7.同质多晶:同一种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温度、压力、PH等),可以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 8.酸价(Acid Value):中和1g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蛋白质胶凝作用: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 10.助色团: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可见光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 12.碘值:表示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指100g物质中所能吸收(加成)碘的克 数. 13.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 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的溶液ph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14.食品化学: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营养作用、安全性及可 享受性,以及各种成分在食品生产、食品加工和储藏期间的变化,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储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 二.判断题 1.Aw相同的食品,其水分含量一般也相同。× 2.POV值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3.小麦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由麦球蛋白和麦清蛋白组成。× 4.核黄素在碱性、酸性光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有光黄素和一系列自由基。× 5.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粹的咸味,用其它物质来模拟这种咸味是不容易的,如溴化钾、碘化钾除具有咸味外,还有苦味。√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脂类物质(食品油脂)氧化速度的因素? ①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②氧浓度③温度④水分活度⑤表面积⑥助氧化剂⑦光照和辐射⑧抗氧化剂 2.简述淀粉糊化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 实质:微观结构从有序转变成无序 因素:①分子结构②Aw ③糖和盐④脂类⑤pH值⑥淀粉酶 3.简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除非酶氧化在Aw<0.3时有较高反应速度外,其它反应均是逾小反应速度愈小。也就是说愈小有利于食品的稳定性。 4.蛋白质变性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影响? 结构:①酶水解速度增加②分子内部基团暴露③凝集、沉淀④流动双折射⑤粘度

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类嫩化原理及方法 肉的嫩度是肉类最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因此,国内外学者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一直致力于肉类嫩化的技术,并已取得大量成果。影响肉类嫩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宰前因素(品种,年龄,性别,年龄生产用途,是否经肥育)和宰后因素(成熟情况,是否添加外源蛋白酶,电刺激等)。常见的肉类嫩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物理嫩化法 1. 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法 肌纤维的肌小节连结状态对嫩度有影响, 肌节越长或断裂,则肉就越嫩。拉伸嫩化即将屠宰后胴体吊挂,借本身重力作用,根据不同的吊挂方式使相应部分肌肉肌节拉长,使肉嫩化,传统为后腿吊挂。试验表明骨盆吊挂效果较好,但肉体悬挂需在冷藏情况下应用,并且损失大、损耗多, 还易受嗜冷微生物的侵扰。加之,冷库费用高, 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2. 电刺激嫩化法 电刺激是采用探针或电极, 利用电流对放血完全的胴体进行刺激的一种方法。利用电刺激提高嫩度最早始于1949 年,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电击昏的火鸡“异常的嫩”。这主要是因 为电刺激加速了胴体的糖酵解反应, 使动物胴体在较高温度下获得较低的pH值。有效减少了能 诱发冷收缩产生pH值/温度出现的几率。应用时,有人建议电刺激与快速冷却相接合, 使肌肉产 生过强或过弱的收缩, 提高嫩度。而在电压上各国研究差异较大, 美国采用3000~6000V, 日本采用35~50V, 瑞典采用5~500V。目前倾向于采用低电压进行电刺激。由于电刺激这一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性, 在我国工厂中未能推广。 3. 机械嫩化法 利用机械力的作用使肉嫩化,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滚揉嫩化法, 绞碎嫩化法, 再成型嫩化法。滚揉嫩化法分为按摩(messaging) 与滚打(tumbling) 破坏肌纤维, 提高嫩度, 滚打赋予肌肉块冲击力,利用滚筒旋转, 使肉块由筒的上方落至下方,或利用轴上装有叶片打击肉块,此方法在欧洲肉品加工业中普遍采用处理较坚实的肉类, 许多滚筒装备有真空系统, 减低空气导入及

食品化学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作用、安全性及享受性,以及各种成分在食物生产、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属性影响的科学。 2.营养素:是指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3.食物或食料:指含有营养素的物料。 4.食品:将食物或食料进行加工以满足人们的营养及感官需要和保障其安全的产品。 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离子水合作用:即不具有氢键受体又没有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与水相互作用时,仅仅是离子-偶极结合作用。 2.疏水相互作用:水体系中存在多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疏水基团之间相互聚集,从而使他们雨水的接触面积减小的过程。 3.疏水水合作用:疏水性物质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的过程。 4.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定义式为a w=P/P0 5.水分吸着等温线: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与水分活度aw的关系曲线。 6.单分子层水:和食品中非水物质结合的第一层水。 7.滞后现象:同一种食品按回收法与解析法制作的MSI图形不一致,不相互重叠的现象。 8.状态图:描述不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信息)的图线。 二、问答题 1. 简述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两种状态。结合水指存在于非水成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水;自由水指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而主要通过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2.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1)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多。 2)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 3)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4)自由水能被微生物利用,而结合水不能。 3.简述食品中水分与非水成分的相互作用。 1)水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离子-偶极的极性结合; 2)水与具有氢键键合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与水通过氢键键合; 3)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疏水水合作用:疏水基团附近水分子之间氢键键合增强;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基团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的过程。 4)水与双亲分子的相互作用。 4.论述水分活度与脂质氧化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1)水分活度与脂质氧化的关系:在水分活度较低时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物结 合而使脂质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结束的过程; 2)当水分活度小于0.35时,脂类氧化反应很迅速; 3)当水分活度为0.35-0.7时,水分活度的增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加 速了氧化; 4)当水分活度大于0.7反应物被稀释,脂类氧化反应速率降低。 5.论述冰在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 1)冷冻对反应速率有两个相反的影响。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缓慢,而冷冻所产 生的浓缩效应有时候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大。 2)不利: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将破坏细胞的结构,细胞 壁发生机械损伤,解冻时细胞内的物质会移至细胞外,结合水减少,使一些食物冻结后失去饱满性、膨胀性和脆性,会对食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3)有利:食品冻结后会伴随浓缩效应,这将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水的结构和水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温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它的Aw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3.氨基酸等电点:偶极离子以电中性状态存在时的pH被称为等电点 4.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有规则的)空间排列;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紧密的三维结构。(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四级结构:是指含有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5.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8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9.低聚糖(寡糖):凡能被水解成为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10.多糖:凡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1.美拉德反应: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12.淀粉的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发生膨胀,形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14改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改)性淀粉。 15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 16脂的介晶相(液晶):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作用力弱的烃链区熔化,而相互作用力大的极性基团区未熔化时的状态。脂类在水中也能形成类似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方式的液晶结构。 17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性的能力。 18乳化剂:能改善乳浊液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物质。19油脂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继而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这些物质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从而使油脂发生酸败(蛤败)。 20抗氧化剂:能推迟会自动氧化的物质发生氧化,并能减慢氧化速率的物质。

影响肉类嫩度的因素及其嫩化方法

影响肉类嫩度的因素及其嫩化方法 肉的食用质量指标有很多,主要包括滋味、质地、多汁性和气味等,其中代表质地品质的嫩度较为重要。肉品嫩度是肉类主要的食用品质之一,是消费者评判肉质优劣最常用的指标及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它的定义为“肉入口咀嚼时组织状态所感觉的印象”,它包括三方面的感觉,第一是肉入口开始咀嚼时是否容易咬开,第二是是否容易被嚼碎,第三是咀嚼后留在口中的残渣量。 一、影响肉类嫩度的因素 1、宰前因素对肌肉嫩度的影响 1)种类、品种、性别 有研究得出对肉质嫩度的影响其中30%是由遗传因素影响的,种类不同,肉的化学成分相差也很大。一般来说,畜禽体格越大其肌纤维越粗大、肉也就越老,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一般公畜的肌肉较粗糙,肉越老。 2)年龄 一般来说,幼龄畜禽的肉比老龄畜禽的肉嫩,而前者的结缔组织的含量却较后者高。其原因在于幼龄畜禽肌肉的胶原蛋白的交联程度低,易于加热溶解,而成年动物的胶原蛋白的交联程度高、不易受热、酸和碱等的影响。 3)肌肉部位 肌肉部位的不同肉的嫩度剪切力值也不一样。同一年龄组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含量、结缔组织的含量也不相同,所以肉质嫩度也就不尽相同。宰后僵直肌肉的肌节长度与肉的嫩度呈正相关,这是肌肉部位不同嫩度也不同的原因。 2、宰后因素对肌肉嫩度的影响 1)温度 肌肉收缩程度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在15℃以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肌肉收缩越剧烈,在15℃以下,肌肉的收缩程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温度越低,收缩程度越大,所谓的冷收缩就是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经测定在2℃条件下肌肉的收缩程度与40℃一样大。 2)成熟 肉在僵直后即进入成熟阶段,这并不是通常烹调加热致熟,而是肉在冰点以上温度自然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肉变得柔嫩和具有风味的过程。 3)烹调加热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的定义:从化学角度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 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 贮藏与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 影响的科学。 2、食品化学的分类:㈠根据研究内容分为:食品营养化学、食品色 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工艺化学、食品物理化学与食品 有害成分化学㈡根据研究对象分为:食品碳水化合物化学、食品 油脂化学、食品蛋白质化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维 生素化学、食品矿质元素化学、调味品化学、食品香味化学、 食品色素化学、食品毒物化学、食品保健成分化学。 3、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1、确定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 与品质等重要特性2、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各类化学与生物化 学反应的步骤与机制3、确定影响食品品质与安全性的主要因 素4、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动力学行为及其环境因素 的影响 4、食品分析的定义:对食品中的化学组成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 因素的研究与探讨食品品质与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5、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㈠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㈡食品添加剂的 检验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㈣食品新鲜度的检验㈤掺假 食品的检验

6、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㈠感官分析法(所使用的感觉器官 不同,感官检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听觉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分析或 描述性检验法)㈡理化分析法(根据原理与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 为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⑴光学分析法⑵电化 学分析法⑶色谱分析法)㈢微生物分析法㈣酶分析法 第二章食品成分及其结构与性质 1、生物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 维生素、矿物质与水。 2、自由水: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的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 这部分水主要靠毛细管力维系,称为游离水或体相水。 3、结合水: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就是食 品中与非水成分结合的最牢固的水。水通过氢键与大分子结合 的那部分水又称为束缚水,通过氢键与离子结合的那部分水又 称为离子化水。 4、单分子层水: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强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 基等直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在-40℃下不结冰,也 不能为被微生物利用。一般来说,食品干燥后安全贮藏的水分含 量要求即为该食品的单分子层水。 5、多分子层水:单分子层水之外的几个水分子层包含的水,这部分 水占据单分子覆盖层旁边未覆盖的非水物表面位置以及单分子 覆盖层外位置。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 一、水的结构 水是唯一的以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冰) (1)气态在气态下,水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 (2)液态在液态下,水主要以缔合状态(H2O)n存在,n可变 氢键的特点;键较长且长短不一,键能较小(2-40kj/mol) a.氢键使得水具有特别高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及各种相变热; b.氢键使水分子有序排列,增强了水的介电常数;也使水固体体积增大; c.氢键的动态平衡使得水具有较低的粘度; d.水与其它物质(如糖类、蛋白类)之间形成氢键,会使水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导致固定态、游离态之分。 (3)固态在固体(冰)状态下,水以分子晶体的形式存在;晶格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水分子之间的规则排列及氢键的形成。由于晶格的不同,冰有11种不同的晶型。 水冷冻时,开始形成冰时的温度低于冰点。把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 结晶温度与水中是否溶解有其它成分有关,溶解成分将使水的结晶温度降低,大多数食品中水的结晶温度在-1.0~-2.0C?。 冻结温度随着冻结量的增加而降低,把水和其溶解物开始共同向固体转化时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一般食品的低共熔点为-55~-65℃。 水结晶的晶型与冷冻速度有关。 二、食品中的水 1.水与离子、离子基团相互作用

当食品中存在离子或可解离成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盐类物质时,与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可以固定相当数量的水。例如食品中的食盐和水之间的作用 2.水与具有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许多食品成分,如蛋白质、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果胶等,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等,这些极性基团均可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因此通常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总有一定数量的被结合、被相对固定的水。带极性基团的食品分子不但可以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在自己的表面,而且通过静电引力还可吸引一些水分子处于结合水的外围,这些水称为邻近水(尿素例外)。 3.结合水与体相水的主要区别 (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所含极性物质的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如100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50g 的水,100g淀粉的持水能力在30~40g;结合水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有较大的影响,当结合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质量、风味就会改变; (2)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在一定温度下(100℃)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3)结合水不易结冰,由于这种性质使得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的孢子得以在很低的温度下保持其生命力;而多汁的组织在冰冻后细胞结构往往被体相水的冰晶所破坏,解冻后组织不同程度的崩溃; (4)结合水不能作为可溶性成分的溶剂,也就是说丧失了溶剂能力; (5)体相水可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食品的含水量,是指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总和。 三、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水分活度决定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萌芽、生长速率及死亡率。

食品化学

2.冰的结晶对称性 ? 普通冰属于六方晶系中的双六方双锥体型 ? 冰还可能以其他9种多晶型结构存在,也可能以无定形或无一定结构的玻璃态存在。 但是在总的11种结构中,只有普通的六方形冰在0℃和常压下是稳定的。 ? 水的冰点为0℃ ,但是纯水并不在0℃ 就冻结 ? 过冷状态 晶核 ? 低共熔点 ? 速冻

3.纯水与冰结构的区别 纯水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液体。液体水的结构与冰的结构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配位数和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下表) 。 水与冰结构中水分子之间的配位数和距离 应注意的是:其一,液体水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并不单纯的由氢键构成的四面体形状。通过“H-桥”的作用,水分可形成短暂存在的多边形结构;其二,水分子中氢键可被溶于其中的盐及具有亲水/疏水基团分子破坏。 2.4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结合水bound water 又称为束缚水,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是食品中与非水成分结合的最牢固的水。 ?体相水bulk water 是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又称为自由水。 2.4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1.水的存在状态 结合水bound water (1)、化合水compound water (2)、邻近水vicinal water (3)、多层水multilayer water 体相水bulk water

2.4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1.水的存在状态 结合水bound water (1)、化合水compound water (2)、邻近水vicinal water (3)、多层水multilayer water 体相水bulk water 是指与非水物质结合的最牢固的并构成非水物质整体的那部分水。 是指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强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基等直接以 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又称为单分子层水。 在单分子层水的外层形成的另外基层水,主要靠水-水、水-溶质氢 键的作用形成。

肉类嫩化方法多

美食知识 有些朋友常发愁,怎样才能做出鲜嫩滑爽的肉。下面我们就支你几招: 加淀粉:肉片、肉丝切好后,加入适量的干淀粉,反复拌匀,半小时后上锅炒、熘,可使肉质嫩化,入口不腻。 加鸡蛋清:在肉片、肉丝、肉丁中加入适量鸡蛋清,搅拌均匀,静置15~20分钟后上锅,炒出的肉品鲜嫩、滑润,十分可口。 加啤酒:切好的肉片、肉丝,用适量干淀粉加啤酒调糊挂浆,这样炒出的肉品不仅鲜嫩爽口,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加食油:炒老牛肉片、丝、丁时,先在切好的肉中下好佐料,再加适量食用油(豆油、菜籽油均可)拌匀,半小时后下锅,炒出的牛肉金黄玉润,肉质细嫩。 加雪里蕻:炖老牛肉时,锅中加少许雪里蕻,肉易烂,味美。 加山楂:炒牛肉时加几个山楂(或山楂片少许)同烧,肉易烂,肉质嫩。 加黄豆:炖老鸡、鸭、鹅时,加一把黄豆同煮,不但肉烂得快,而且味道鲜美。 加白醋:爆炒腰花时,先在切好的腰花中加点白醋和水,腌制15~20分钟,腰花自然胀发,成菜后无血水,清白脆嫩。 小苏打处理:切好的牛肉片,放入小苏打水溶液中浸一下再炒,炒出的牛肉纤维疏松,肉质软嫩。盐水处理。对冻肉,可用浓度较高的食盐水解冻,成菜后肉质格外爽嫩。 首先,特色小吃店要以顾客的眼光出发,以顾客的消费理念为知道,顺应市场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投资。必须把自己当铸是替顾客采购商店,这样才能设法去了解顾客的需要。

因此,了解顾客是开店的第一步。 其次,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润,加盟商必须以更好的服务,才能获得正常的利润。从正常的利润中,取出部份再投资到事业中去,以便长期性地对顾客提供更佳的服务以及更佳的商品。在经营中,要灵活,要贴心,多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对开店策略做出相应的改变,让特色小吃店盈利更轻松更方便。 最后,在食品卫生上也要做足功夫,消费者在外面吃东西,最怕吃到不干净的食品,夏季更是如此。一个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卫生印象的特色小吃店,其生意往往会更好。 现在选择经营特色小吃店能走上致富之路,投资者在掌握了以上的经营方法更是能让营业额提升一个档次。还有许多细节的东西就要经营者在开店中自己去摸索寻找经验了。希望这些开店经验信息对您有更多的帮助,让您的特色小吃店日日红火,取得更多的财富! 首先,特色小吃店要以顾客的眼光出发,以顾客的消费理念为知道,顺应市场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投资。必须把自己当铸是替顾客采购商店,这样才能设法去了解顾客的需要。因此,了解顾客是开店的第一步。 其次,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润,加盟商必须以更好的服务,才能获得正常的利润。从正常的利润中,取出部份再投资到事业中去,以便长期性地对顾客提供更佳的服务以及更佳的商品。在经营中,要灵活,要贴心,多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对开店策略做出相应的改变,让特色小吃店盈利更轻松更方便。 最后,在食品卫生上也要做足功夫,消费者在外面吃东西,最怕吃到不干净的食品,夏季更是如此。一个能给消费者带来

食品化学简答题整理

1.简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答:(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水分活度在0.6以下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长,Aw越低,微生物越难存活,控制水分活度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水分活度与酶促反应:水分活度在0.25-0.3范围可以有效减缓酶促褐变。 (3)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赖氨酸损失:水分活度在0.6-0.7范围最容易发生酶促褐变。水分活度下降到0.2,褐变基本上不发生。 (4)水分活度与脂肪氧化:水分活度较低和胶高时都容易发生脂肪氧化。 2.举例说明糖类物质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糖类物质由于具有醇羟基和羰基的性质,可以发生成酯、成醚、成缩醛等反应和羰基的一些加成反应,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既有利于食品加工品质,又有不利的一面,部分中间产物对食品的品质影响极大。 1) 美拉德反应:羰基和氨基经过脱水缩合,聚合成棕色至黑色的化合物。食品中有羰氨缩合引起食品色泽加深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也产生一些挥发性的全类和酮类物质,构成食品的独特的香气。经常利用这个反应来加工食品,例如烤面包的金黄色、烤肉的棕红色的形成等。 2)焦糖化反应糖和糖浆在高温加热时, 糖分子会发生烯醇化, 脱水, 断裂等一系列反应, 产生不饱和环的中间产物,产生的深色物质有两大类:糖的脱水产物和裂解产物(醛、酮类)的缩合、聚合产物。黑色产物焦糖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烤食品、糖果和调味料生产等。 3)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单糖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异构化(烯醇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生成异构糖和分解成小分子的糖、醛、酸和醇类化合物;还可能发生分子内氧化和重排作用生产糖精酸。 4)在酸性条件下的变化:糖与酸共热则脱水生成活泼的中间产物糠醛,例如戊糖生成糠醛,己糖生成羟甲基糠醛。 5)糖氧化与还原反应:醛糖在弱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糖酸;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二元酸,酮糖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在酮基处裂解生成草酸和酒石酸。糖类还可以还原成食品添加剂糖醇。 6)淀粉水解:淀粉在酸、碱或酶的作用水解成葡萄糖,或进一步异构成其它的单糖,这是制备葡萄糖浆和果葡糖浆的理论基础。 3. 影响食品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叙述其预防措施? 答:1) 影响因素:温度、氧气、水分活度、底物类型、pH等。 2)控制措施: A、降温与控氧 B、控制水分含量:一般容易褐变的固体食品将水控制在3%以下,可很好地抑制其褐变。液体食品通过降低其浓度,则可较好地防止褐变。 C、降低pH值:在稀酸条件下,羰氨缩合产物很易水解。所以降低pH值是控制褐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D、使用较不易发生褐变的食品原料 在所有羰基化合物中,以α-已烯醛褐变最快,其次是α-双羰基化合物,酮褐变速度最慢。 对于氨基化合物来说,褐变速度为:蛋白质>肽>胺类>氨基酸。在氨基酸中, 碱性氨基酸褐变速度较快,ε-位或在末端者,比α-位上较易褐变,所以赖氨酸褐变损失率最高。 由于脂类氧化和热解可产生不饱和醛、酮及二羰基化合物,因此,不饱和度高、易氧化的脂类亦易与氨基化合物发生褐变反应。 E、添加亚硫酸或氯化钙 F、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去除反应底物 4.简述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方法? 答:(1)食品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 当食品细胞受到破坏后,食品中的多酚类物质(例如儿茶素、花青素)、氨基酸及其含氮酚类衍生物等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将酚类物质氧化成粉红色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进一步积累、聚合为黑色物质。(2) 防止食品发生褐变的方法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架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地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Aw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 3.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很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一般不能从水分回吸等温线预测解吸现象(解析过程中试样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滞后现象。 1.焦糖化褐变: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成黑褐色的色素物质,这作用称为焦糖化褐变。 2.美拉德反应: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甲壳低聚糖:是一类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水溶性氨基葡聚糖。 4.转化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 5.预糊化淀粉:由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进行滚筒干燥,最终产品即为冷水溶的预糊化淀粉。特性:易于溶解,似亲水胶体。 6.变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过氧化值:表示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按规定方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油脂试样中加入碘化钾后的碘量,每公斤油样所需硫代硫酸钠的毫克当量数。也可用1Kg油脂中的活性氧毫摩尔量表示。 2.油脂的可塑性:在一定外力范围内,油脂具有抗变形的能力,在较大外力的作用下,可改变形状的性质,在较小力的作用下不流动,较大力下可流动。 3.油脂的改性:油脂的改性就是借助于物理化学手段,通过对动物、植物油的加工,改变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和结构,使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之适应某种用途。 4.油脂的酪化性:油脂在空气中搅拌打时,空气可呈现细小气泡被油脂包容,油脂的这种含气性质称为酪化性。 5.油脂的自动氧化: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不需额外条件作用,由于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作用自发进行氧化作用的现象。 6.油脂的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7.油脂的酸败:油脂或含油脂食品,在贮藏期间因氧气、日光、微生物、酶等作用,发生酸臭不愉快气味,味变苦涩,甚至具有毒性,这种现象称为油脂酸败。 1.蛋白质的疏水作用:蛋白质某些氨基酸的侧链具有一定疏水性,当两个非极性基团为了避开水相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蛋白质凝胶:蛋白质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蛋白质分子聚集形成网状结构而成为“软胶”状态。蛋白质凝胶是水分分散在蛋白质颗粒之中形成的胶体体系,具有一定形状、弹性,半固体性质。 3.蛋白质的起泡能力:蛋白质在气—液界面形成坚韧的薄膜使大量气泡并入和稳定的能力。 内源酶:是指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食物原料组织中本身含有的酶。内源酶对食物风味、质构、色泽和营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有的是期望的,有的是不期望的。 酶制剂:从生物中提取出的具有酶的特性的制品,称为酶制剂,专用于食品加工的称为食品酶制剂。酶的辅助因子许多酶在作用时,需要一个非蛋白质组分,将这种非蛋白质组分称为酶的辅助因子。糖酶:是指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转化的一大类酶的总称,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乳糖酶、纤维素酶、转化酶、异构酶等。 5.蛋白酶:催化蛋白质降解的酶称为蛋白酶。它是生物体系中含量较多的一种酶,也是食品工业中较重要的一类酶。 6.酯酶:是指水解处在油/水界面的三酰基甘油的酯键的酶。这些酶广泛地分布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动物胰脏脂酶和微生物脂酶是其主要来源。 7.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8.酶促褐变:较浅色的水果、蔬菜在受到机械性损伤(削皮、切片、压伤、虫咬、磨浆、捣碎)及处于异常环境变化(受冻、受热等)条件下,在酶促催化下氧化而呈褐色,称为酶促褐变。1.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2.维生素P:一组与保持血管壁正常渗透性有关的黄酮类物质。包括芸香甙、橙皮甙、圣草甙。 必需矿物质机体的正常组织中都存在,含量比较固定,缺乏时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异常,补充后可恢复正常或防止异常情况发生的矿物质元素。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在考虑食品的营养质量时,不仅要考虑矿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矿物质被生物利用的实际利用率,即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3.酸性食品: 非金属元素P、S、Cl在体内氧化为PO43- 、SO42- 、Cl-,含带阴离子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4.碱性食品: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氧化生成Na2O2 K2O CaO MgO,含带阳离子的金属元素Mn+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碱性食品。 2.焦糖色素:将蔗糖、糖浆等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焦糖褐变反应而生成的复杂的黑褐色混合物,用来作为食品色素的物质,称为焦糖色素。1.简述脂肪氧合酶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特性 及控制方法。答:脂肪氧合酶(亚油酸:氧氧化 还原酶;EC 1.13.11.12)是一种催化含顺戊二烯 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酶。如催化亚油酸、亚麻 酸、花生四烯酸等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其适宜 pH值7~8。它对于食品有6个方面的功能,其 中两个是有益的,四个是有害的。 (1)有益功能 a. 小麦粉、大豆粉的漂白 活性大豆粉中含脂肪氧合酶、可催化胡萝卜素降 解而使面粉漂白; b. 在制作面团过程中形成 二硫键使面筋网络形成更好,改善面包等产品 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碘酸钾等化学氧化 剂。-SH -S-S- (2)有害作用:a. 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b. 产 生氧化性不良风味,具有青草味;c. 使维生素、 蛋白质被氧化破坏;d. 必需脂肪酸被氧化破坏。 它是导致大豆、青刀豆和甜玉米产生不良风味的 主要酶种。 控制方法:利用热处理、调pH或加酚类抗氧化 剂使脂肪氧合酶失活,降低危害。 例如:脱壳大豆在100?C和干燥条件下加热或蒸 煮10min;将水的pH调至偏酸性(pH3.88),再 研磨大豆、再烧煮。 ★2.举例说明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原理及 途径。答:蛋白酶是指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其 应用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蛋白酶催化相应的 蛋白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蛋 白酶有三种来源:①食品原料本身存在的内源蛋 白酶;②由生长在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所分泌的 蛋白酶;③被加入到食品原料中的蛋白酶制剂。 蛋白酶的作用和应用途径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动物性食品原料形成良好的质构。例 如肌肉中的组织蛋白酶可促使肌原纤维和胶原蛋 白分解,钙离子激活中性蛋白酶可能通过分裂特 定的肌原纤维蛋白质而影响肉的嫩化,这些酶在 肌体死后僵直和成熟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加入木 瓜蛋白酶也可以使肌肉嫩化、改善质构。 (2)在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的转化和综合利用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是食品的主要营养 成分之一,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使蛋白质转 化成人类易消化吸收的肽和氨基酸,转化农产品、 食品加工的副产物(如杂鱼、碎肉、动物血和豆 粕等)为可在食品或饲料中利用的蛋白水解物, 对于合理利用蛋白质资源、提高附加值和开发新 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豆粕蛋白水解物在调味 品中的应用等。 1.矿物质的摄入剂量和相关生理功能之间的剂量 -响应关系如何?(Bertrand定律) 答:矿物质的摄入剂量和相关生理功能之间的剂 量-响应关系为完全缺乏某种必需的矿物质元素 时就不能生存,少量缺乏时,容易得缺乏症,适量时 正常生长,过量时产生毒性,高度过量致死。 2.植物性食物中钙、铁的生物有效性如何?为什 么?答:人对Ca的吸收很不完全,70~80%排泄, 易受食物中植酸、草酸、脂肪酸、磷酸盐、pH影 响,有利因素:VD、乳糖(可溶)、氨基酸。 人对Fe的吸收率极低(1—22%),大米1%,玉 米3%,小麦5%,蛋3%,鱼11%,肉、肝脏22%。 只有Fe2+才被吸收,受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 pH、碳酸盐、多酚类的影响,VC、VB2、半胱氨 酸有利于吸收。 ★1. 简述绿色蔬菜中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在绿色蔬菜进行加工中应如何进行护绿处理? 答:(1)结构有叶绿素a,3位为甲基 有叶绿素b,3位为醛基 a:b=3:1 (2)性质:叶绿素在植物体内与蛋白质、脂类、 结合为叶绿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游离出 来。游离的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不 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在酸性条件下,Mg原子被H取代,→(绿)褐 色脱镁叶绿素(共振结构位移) 在稀碱液中可水解为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 甲醇(加热v↑)在适当条件下,叶绿素 分子中Mg2+可被Cu2+、Fe2+、Zn2+取代,较稳 定,其中叶绿素铜钠为食品着色剂. (3)护色①稀碱处理(0.1%Na2CO3) ②烫漂(60~75℃)排除组织中的氧,防止氧 化③加入Cu2+、Fe2+、Zn2+等离子④添加叶 绿素铜钠(0.5g/kg)⑤低温、冷冻干燥脱水 ⑥低温、避光贮藏 ★2. 试述肌红蛋白的氧合作用和氧化反应。肉制 品常用亚硝酸盐作发色剂,其原理是什么?有何 利弊?以组氨酸为例,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其有害 反应。 答:(1)氧合作用 Oxygenation——肌红蛋白中 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结合,而亚铁不被氧 化,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这种作用被称 为肌红蛋白的氧合作用。 氧化反应 Oxidation——肌红蛋白中的亚铁与氧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 的作用被称为肌红蛋白的氧化反应。 (2)发色剂原理 亚硝酸盐作用:肌红蛋白(Mb)(桃红)与NO 结合生成鲜桃红色的亚硝基亚铁肌红蛋白 (NOMb)。亚硝基肌红蛋白受热(蛋白质变性) 生成较稳定的鲜红色亚硝基血色原。 Mb+NO→NOMb(桃红)→加热→亚硝酰血色原 (鲜红)由于亚硝基肌红蛋白对氧、热比氧 合肌红蛋白稳定,基于此原理,肉食加工中,为 保持肉的鲜艳颜色而加入亚硝酸盐。(硝酸钠< 0.5 g/kg(+Vc),亚硝酸钠<0.15g/kg (3)利弊分析:MNO2的作用1)发色(2)抑 菌(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但过量使用安 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亚硝胺生成;肉色变绿。 色淀:将可溶于水的色素沉淀在可使用的不溶性 基质上所制备的一种特殊的着色剂。 基质为氧化铝的为铝色淀,还有氧化锌、碳酸钙、 二氧化钛、滑石粉等。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 的化学组成、架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 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 地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 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 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Aw作图得到水 分吸着等温线。 3.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很 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一般不能从水分回吸等温 线预测解吸现象(解析过程中试样的水分含量大 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 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滞后现象。 1.焦糖化褐变: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 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成黑褐色的色素物质, 这作用称为焦糖化褐变。 2.美拉德反应: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 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 甲壳低聚糖:是一类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 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 聚合度水溶性氨基葡聚糖。 4.转化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 物,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 5.预糊化淀粉:由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 立即进行滚筒干燥,最终产品即为冷水溶的预糊 化淀粉。特性:易于溶解,似亲水胶体。 6.变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 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 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 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按规定方 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油脂试样中加入碘化钾后 的碘量,每公斤油样所需硫代硫酸钠的毫克当量 数。也可用1Kg油脂中的活性氧毫摩尔量表示。 2.油脂的可塑性:在一定外力范围内,油脂具有 抗变形的能力,在较大外力的作用下,可改变形 状的性质,在较小力的作用下不流动,较大力下 可流动。 3.油脂的改性:油脂的改性就是借助于物理化学 手段,通过对动物、植物油的加工,改变甘油三 酸酯的组成和结构,使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发生改变使之适应某种用途。 4.油脂的酪化性:油脂在空气中搅拌打时,空气 可呈现细小气泡被油脂包容,油脂的这种含气性 质称为酪化性。 5.油脂的自动氧化: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不需额 外条件作用,由于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作用 自发进行氧化作用的现象。 6.油脂的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7.油脂的酸败:油脂或含油脂食品,在贮藏期间 因氧气、日光、微生物、酶等作用,发生酸臭不 愉快气味,味变苦涩,甚至具有毒性,这种现象 称为油脂酸败。 1.蛋白质的疏水作用:蛋白质某些氨基酸的侧链 具有一定疏水性,当两个非极性基团为了避开水 相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蛋白质凝胶:蛋白质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失去 流动性,蛋白质分子聚集形成网状结构而成为“软 胶”状态。蛋白质凝胶是水分分散在蛋白质颗粒 之中形成的胶体体系,具有一定形状、弹性,半 固体性质。 3.蛋白质的起泡能力:蛋白质在气—液界面形成 坚韧的薄膜使大量气泡并入和稳定的能力。 内源酶:是指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食物原料组 织中本身含有的酶。内源酶对食物风味、质构、 色泽和营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有的是期望 的,有的是不期望的。 酶制剂:从生物中提取出的具有酶的特性的制品, 称为酶制剂,专用于食品加工的称为食品酶制剂。 酶的辅助因子许多酶在作用时,需要一个非蛋白 质组分,将这种非蛋白质组分称为酶的辅助因子。 糖酶:是指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转化的一大类 酶的总称,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乳糖酶、纤 维素酶、转化酶、异构酶等。 5.蛋白酶:催化蛋白质降解的酶称为蛋白酶。它 是生物体系中含量较多的一种酶,也是食品工业 中较重要的一类酶。 6.酯酶:是指水解处在油/水界面的三酰基甘油的 酯键的酶。这些酶广泛地分布于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动物胰脏脂酶和微生物脂酶是其主要来源。 7.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 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 重复使用。 8.酶促褐变:较浅色的水果、蔬菜在受到机械性 损伤(削皮、切片、压伤、虫咬、磨浆、捣碎) 及处于异常环境变化(受冻、受热等)条件下, 在酶促催化下氧化而呈褐色,称为酶促褐变。 1.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2.维生素P:一组与保持血管壁正常渗透性有关的 黄酮类物质。包括芸香甙、橙皮甙、圣草甙。 必需矿物质机体的正常组织中都存在,含量比较 固定,缺乏时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异常,补充后 可恢复正常或防止异常情况发生的矿物质元素。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在考虑食品的营养质量时, 不仅要考虑矿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矿物质被生 物利用的实际利用率,即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3.酸性食品: 非金属元素P、S、Cl在体内氧化为 PO43- 、SO42- 、Cl-,含带阴离子较多的食品, 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4.碱性食品: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氧化生成Na2O2 K2O CaO MgO,含带阳离子的金属元素Mn+ 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碱性食品。 2.焦糖色素:将蔗糖、糖浆等加热到熔点以上, 发生焦糖褐变反应而生成的复杂的黑褐色混合 物,用来作为食品色素的物质,称为焦糖色素。 1.简述脂肪氧合酶在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特性 及控制方法。答:脂肪氧合酶(亚油酸:氧氧化 还原酶;EC 1.13.11.12)是一种催化含顺戊二烯 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酶。如催化亚油酸、亚麻 酸、花生四烯酸等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其适宜 pH值7~8。它对于食品有6个方面的功能,其 中两个是有益的,四个是有害的。 (1)有益功能 a. 小麦粉、大豆粉的漂白 活性大豆粉中含脂肪氧合酶、可催化胡萝卜素降 解而使面粉漂白; b. 在制作面团过程中形成 二硫键使面筋网络形成更好,改善面包等产品 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碘酸钾等化学氧化 剂。-SH -S-S- (2)有害作用:a. 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b. 产 生氧化性不良风味,具有青草味;c. 使维生素、 蛋白质被氧化破坏;d. 必需脂肪酸被氧化破坏。 它是导致大豆、青刀豆和甜玉米产生不良风味的 主要酶种。 控制方法:利用热处理、调pH或加酚类抗氧化 剂使脂肪氧合酶失活,降低危害。 例如:脱壳大豆在100?C和干燥条件下加热或蒸 煮10min;将水的pH调至偏酸性(pH3.88),再 研磨大豆、再烧煮。 ★2.举例说明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原理及 途径。答:蛋白酶是指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其 应用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蛋白酶催化相应的 蛋白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蛋 白酶有三种来源:①食品原料本身存在的内源蛋 白酶;②由生长在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所分泌的 蛋白酶;③被加入到食品原料中的蛋白酶制剂。 蛋白酶的作用和应用途径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动物性食品原料形成良好的质构。例 如肌肉中的组织蛋白酶可促使肌原纤维和胶原蛋 白分解,钙离子激活中性蛋白酶可能通过分裂特 定的肌原纤维蛋白质而影响肉的嫩化,这些酶在 肌体死后僵直和成熟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加入木 瓜蛋白酶也可以使肌肉嫩化、改善质构。 (2)在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的转化和综合利用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是食品的主要营养 成分之一,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使蛋白质转 化成人类易消化吸收的肽和氨基酸,转化农产品、 食品加工的副产物(如杂鱼、碎肉、动物血和豆 粕等)为可在食品或饲料中利用的蛋白水解物, 对于合理利用蛋白质资源、提高附加值和开发新 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豆粕蛋白水解物在调味 品中的应用等。 1.矿物质的摄入剂量和相关生理功能之间的剂量 -响应关系如何?(Bertrand定律) 答:矿物质的摄入剂量和相关生理功能之间的剂 量-响应关系为完全缺乏某种必需的矿物质元素 时就不能生存,少量缺乏时,容易得缺乏症,适量时 正常生长,过量时产生毒性,高度过量致死。 2.植物性食物中钙、铁的生物有效性如何?为什 么?答:人对Ca的吸收很不完全,70~80%排泄, 易受食物中植酸、草酸、脂肪酸、磷酸盐、pH影 响,有利因素:VD、乳糖(可溶)、氨基酸。 人对Fe的吸收率极低(1—22%),大米1%,玉 米3%,小麦5%,蛋3%,鱼11%,肉、肝脏22%。 只有Fe2+才被吸收,受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 pH、碳酸盐、多酚类的影响,VC、VB2、半胱氨 酸有利于吸收。 ★1. 简述绿色蔬菜中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在绿色蔬菜进行加工中应如何进行护绿处理? 答:(1)结构有叶绿素a,3位为甲基 有叶绿素b,3位为醛基 a:b=3:1 (2)性质:叶绿素在植物体内与蛋白质、脂类、 结合为叶绿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游离出 来。游离的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不 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在酸性条件下,Mg原子被H取代,→(绿)褐 色脱镁叶绿素(共振结构位移) 在稀碱液中可水解为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 甲醇(加热v↑)在适当条件下,叶绿素 分子中Mg2+可被Cu2+、Fe2+、Zn2+取代,较稳 定,其中叶绿素铜钠为食品着色剂. (3)护色①稀碱处理(0.1%Na2CO3) ②烫漂(60~75℃)排除组织中的氧,防止氧 化③加入Cu2+、Fe2+、Zn2+等离子④添加叶 绿素铜钠(0.5g/kg)⑤低温、冷冻干燥脱水 ⑥低温、避光贮藏 ★2. 试述肌红蛋白的氧合作用和氧化反应。肉制 品常用亚硝酸盐作发色剂,其原理是什么?有何 利弊?以组氨酸为例,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其有害 反应。 答:(1)氧合作用 Oxygenation——肌红蛋白中 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结合,而亚铁不被氧 化,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这种作用被称 为肌红蛋白的氧合作用。 氧化反应 Oxidation——肌红蛋白中的亚铁与氧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 的作用被称为肌红蛋白的氧化反应。 (2)发色剂原理 亚硝酸盐作用:肌红蛋白(Mb)(桃红)与NO 结合生成鲜桃红色的亚硝基亚铁肌红蛋白 (NOMb)。亚硝基肌红蛋白受热(蛋白质变性) 生成较稳定的鲜红色亚硝基血色原。 Mb+NO→NOMb(桃红)→加热→亚硝酰血色原 (鲜红)由于亚硝基肌红蛋白对氧、热比氧 合肌红蛋白稳定,基于此原理,肉食加工中,为 保持肉的鲜艳颜色而加入亚硝酸盐。 (硝酸钠<0.5 g/kg(+Vc),亚硝酸钠<0.15g/kg (3)利弊分析:MNO2的作用:(1)发色(2) 抑菌(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但过量使用 安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亚硝胺生成;肉色变 绿。 色淀:将可溶于水的色素沉淀在可使用的不溶性 基质上所制备的一种特殊的着色剂。 基质为氧化铝的为铝色淀,还有氧化锌、碳酸钙、 二氧化钛、滑石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