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一、活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活动材料:

两个浅底圆盘、若干土壤、适量草皮、适量水

2.活动步骤:

(1)将土壤分成两份,分别置于A,B两个圆盘中央,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圆锥体。

(2)在A盘的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

(3)分别将一杯清水在距土堆顶部约20厘米的高度慢慢淋至两盘内。

(4)比较A,B两盘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三、活动结果:A盘土堆边缘泥土较少,B盘土堆边缘有较多泥土。

四、结果分析: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不合理,我国多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河西走廊、宁蒙河套平原等。

就黄土高原而言,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

每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水土流失之重为世界所罕见。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90%,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占一半以上。据山西省大宁县县志记载,太德塬在清光绪年间,塬面面积约870公顷,现在只剩下了600公顷,其余的都变成了沟壑。水土流失,流走的是土地最具有生产力的表层土壤,使得土壤层变薄,肥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中国科学院2003年12月13日公布的对黄土高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倍到400倍。

监测表明: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泥沙流失过程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大量流失,这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显着下降。

由于该区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及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是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半干旱和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9%,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特点就在于: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广,全区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二是流失程度严重,有大小沟道27万多条。三是流失量大(黄河水的含沙量为多年平均35公斤每立方米,居世界之首)。四是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

综上所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刻不容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

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 苏延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743000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第四节《黄土高原》教材P85“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活动中,分别向一个盛有干燥的黄土块碗里加入水,黄土块遇水后变为泥浆。编者的意图是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归纳和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笔者在教学中演示该实验后,总觉得多数学生对黄土的“土质疏松”特征不能很好地理解。故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该实验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器材〕 松散的黄土、长满草的黄土、盛水的洒壶、升降的斜面(2块)二.〔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1〕 把两块斜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斜面控制在同一倾斜度(35度左右),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向两块斜面上轻轻的放上松散的黄土和长满草的黄土,让学生仔细比较、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的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1〕植被覆盖和裸露的黄土山坡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2〕

在实验1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同时从同一高度向这两块斜面上用洒壶喷洒水,并不断加大水量,模拟下雨,(由“小雨”到“暴雨”)要求学生仔细比较、观察并记录下刚“下雨”和“雨量”不断加大时两块斜面上的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2〕黄土山坡上水土的流失与植被的覆盖和雨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3〕 请两位学生把上面实验的一块斜面的倾角增加到(60度),另一块的倾角不变(35度),在两块斜面上洒些松散的黄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的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3〕坡度增加时,植被条件相同的地方水土的流失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三、实验现象探究 〔现象1〕没有植被松散的黄土放在斜面上很容易掉下来。 〔现象2〕黄土山坡降雨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降雨时没有植被的覆盖土地水土流失严重,雨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现象3〕当斜面的倾角增加时,水土流失加剧。 四.实验结论 1.学生通过以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实验现象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关系?”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主要自然原因有: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255000 【主题名称】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选题意图】水土流失是自然灾害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主要考察内容之一。对于它的概念、影响因素,教材的讲述较为抽象、繁琐,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选题试图通过对比试验的微课程,帮助同学们认识水土流失,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完成难点突破。 【内容来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适用对象】高二上学期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水土流失。 2.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3.通过此课程,同学们能意识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提前录制实验微课程。 1.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借助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将个人答案及时传送给教师。 2.课上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在微课帮助下,对疑难问题实施集中突破。 【知识类型】推理演算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 【预计时间】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用1分钟的时间导入水土流失:选择水土流失背景图片,加上音乐和配音讲解,让同学们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提出设问:什么是水土流失?能否列举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背景音乐、解说词,让同学们首先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6分钟观察、操作实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自然因素。请同学们体验实验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第一组实验,将土壤、草皮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水量与泥沙量。 第二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淋至木板上。一种喷水流量大,速度快;另一种喷水流量小,速度慢。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第三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将条形木板倾斜度调至不同,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产生理性的认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分钟完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几种主要自然因素:植被、降水强度、地形。还可以为大家补充其他因素,如土壤构成等。得出的结论为:区域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地形起伏大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目标,领悟树立正确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亮点】 1.借助生动的课堂实验、有趣的实验过程展开地理教学,极大地提高了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上海市地理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行为体验”)(案例编号: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案例标题: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整节□),课□案例形式:课内(片段√ ;□)否实施(是√

校: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学 丽小贺师:教写撰 转021-661256658020话:电系联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上海地区初中生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地理新课内容。本册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教学,前面分别是: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商业贸易、环境问题等五部分。最后区域篇里设置了本课内容。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本课内容的设计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追究特征的成因,从而寻求治理的措施,达到人地和谐的前瞻性目的。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行为,体验水土流失在当地很严重的原因。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是成熟的初中生了,而且本校的七(1)班是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更可贵的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毫无问题。笔者感觉,和年龄尚幼的学生相比,老师的创新性是有限的,本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刮目相看。因为本人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一些任务,更是

不在话下。整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提点协助一下。 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水土流失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内容都用到,学生只接受了该理性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没有感性体验。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最容易感知水土流失的原因。所以,笔者在本教学内容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 2.情感目的:在准备实验阶段,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装置的制作,没有同伴的配合是做不了的。即使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几位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顺遂,所以,前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和同伴合1 作的乐趣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动手解决各种问题,所以,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参与的学生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圆满完成工作。学生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提升自己的观 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斜坡装置的制作:

水土流失监测实习报告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课程实习 姓名:王丽娇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8 指导教师:杨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2)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的需要,参照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实地考查分析。 (3)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A、径流量观测方法 流观测方法可根据径流场可能产生的最大、最小流量选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体积法、量水计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观测仪器: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量水计、分水箱等 B、泥沙取样和测定方法 泥沙的取样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在观测室蓄水池或流水中人工取样,或利用泥沙自动取样测定含沙量。取样器可以采用瓶式或其他形式.用体积法观测径流时可在雨后一次取样,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然后对泥水进行搅拌,分层取样。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称重,计算泥沙含量。 (4)降雨量等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用雨量计观测,主要仪器有雨量筒、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径流场建设 根据近年来的建设,在坡地径流场径流小区设计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1.1 选址 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站点的合理选址是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坡地径流场的选址除了要严格执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外,仍需注意其他有关细节。在坡地径流场选址确定以后,要尽可能在同一坡向、同一坡位建设径流场所包含的若干径流小区,避免由于地形不同引起降雨或土层厚度等对流失量的影响:小区的选址要符合便于步道建设的原则,步道最好贯通所有径流小区。 1.2 小区设计 径流小区是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的最基本单元,小区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精度。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 m,基础深0.30 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分流桶和集流桶是降雨产流后承接径流的常用量水设备,其容积大小和分流系数应根据径流小区的面积和会流特点,按50 a一遇洪水标准来确定[3]。北京地区分流桶常用9孔分流,部分小区分流孔都是均匀地布设在分流桶周同,其中1孔承接到集流桶。为此,分流桶是否摆放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分流的均匀性通过近年来观察,分流不均匀(部分分流孔不出流)可造成观测数据非常大的误差。所以,要经常校核分流桶水平性。为了消除分流桶非水平造成的分流误差,可将分流孔均匀布设在对接集流桶的一侧。这样即使分流桶保持不了水平,也会大大减小分流的非均匀性,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2)径流场管理维护

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浅谈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朱荣华 (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土流失预测计算公式侵蚀模数 水土流失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强度)、地形(坡长、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原有地形(坡长、坡度),破坏原有植被,使地表裸露,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1水土流失预测常用计算公式 1.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试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分析亚洲地势特点” 之学习任务单 设计人:陈凌(福州第十六中学) [学习指南] 1.学习主题:亚洲地势特点 2.达成目标:①能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势特点; ②能够利用地形剖面图分析一个地区某个方向上的地势特点。 3.学习方法建议: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学习任务] 1.重、难点:①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 ②利用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30°N的地势特点 2.创设情境:观察、比较亚洲各区域的地势特点 [问题设计] 1.请你找出这些地形区,并观察它们的在图上的颜色以及对应的海拔高度。 2.你能找找刚才所说的海拔较高的地区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海拔较低的地区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吗? 3.请你观察亚洲的西部、中部和东部那一个地方的海拔最高。 [学习测验] 1.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最高的一组是(A) A.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 B.伊朗高原、蒙古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 D.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2.甲图为“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图为“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请回答亚洲的地势特点是:(C) A.西部高、中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3.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试分析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 [问题档案] 疑问1: 疑问2: 疑问3:

建议1: 建议2: 建议3: [自评及学习反思] 学生自评单 任务概况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解答题()完成任务时间 正确题数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解答题()自评学习过程完美(); 详细(); 简单(); 无() 学习反思:

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一、活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活动材料: 两个浅底圆盘、若干土壤、适量草皮、适量水 2.活动步骤: (1)将土壤分成两份,分别置于A,B两个圆盘中央,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圆锥体。 (2)在A盘的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 (3)分别将一杯清水在距土堆顶部约20厘米的高度慢慢淋至两盘内。 (4)比较A,B两盘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三、活动结果:A盘土堆边缘泥土较少,B盘土堆边缘有较多泥土。 四、结果分析: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不合理,我国多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河西走廊、宁蒙河套平原等。 就黄土高原而言,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 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 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 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 要的费用。 8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 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 部分投资的( 1%— 1.5%)计算。 9制定 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 12 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 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 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 )和(壤中流)。 13坡面径流小区是 1877 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 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 20 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 时间为当年( 12 月 25 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 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文案

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一、活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活动材料: 两个浅底圆盘、若干土壤、适量草皮、适量水 2.活动步骤: (1)将土壤分成两份,分别置于A,B两个圆盘中央,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圆锥体。 (2)在A盘的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 (3)分别将一杯清水在距土堆顶部约20厘米的高度慢慢淋至两盘内。(4)比较A,B两盘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三、活动结果:A盘土堆边缘泥土较少,B盘土堆边缘有较多泥土。 四、结果分析: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不合理,我国多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河西走廊、宁蒙河套平原等。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以下内容: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二、实验器材 1、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模拟降水装置:铁架台、底部开孔塑料杯、塑料杯 模拟地表装置:可调节坡度手机支架、自制透明塑料盒、地垫 收集水沙装置:烧杯 2、其它实验材料:塑料杯、黏土、沙土、草皮、自制刮土板 图1 水土流失实验装置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1、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2、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1)降水强度可控。铁架台可以固定底部开孔塑料杯,使实验中模拟的降水稳定保持在相同位置。调整塑料杯底部开孔数量的多少、大小及倒入的水量多少,可以模拟相同或不同的降水强度。

(2)地面坡度可控。模拟地表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架坡度,改变装土的透明塑料盒的角度,从而模拟相同或不同的地面坡度。 (3)土层厚度可控。利用自制刮土板来回反复刮动,可使透明塑料盒内的土层厚度保持一致、分布均匀。 3、一具多用,拓展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学习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1、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2、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3、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4、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地理要素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六、实验教学内容 1、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实验探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一: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二: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三: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四: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目标解析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通过实验,说明某区域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保护措施。 2.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获得关于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良好的人地关系思想,做一个有责任的地理人。 自学质疑 ◆自主探究一:我国哪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自主探究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探究三: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活动一: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实验 名称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土流失实验 参加 人员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土质状况等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人为原因是引起现代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获得关于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同时,正确掌握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实验用品(1)木板若干块,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草皮若干块,能覆盖木板即可。 (2)水桶、水盆(储水容器)若干个,塑料瓶(打孔)若干个。 (3)黄土、黑粘土等土壤若干克。 (4)清水若干千克,塑料纸若干块。 (5) 铲子、锥子等若干。

实验准备(1)学生每8至10个人一组准备用品,并选出实验组长,负责全组工作。 (2)1~2个学生负责按照实验类型给塑料瓶打孔,来模拟降水强度和时间。 (3)1~2个学生负责支撑木板,并调节木块的倾斜角。 (4)1~2个学生负责喷水,并按组长提供实验类型进行喷水。 (5)1~2个学生负责记录员,并做好实验记录。 (6)1~2个学生按要求放置木板上的覆盖物。 (7)其他学生帮忙,负责污水排放和实验用品的取放等,以保证教室的清洁。 实验记录注意事项:1. 观察到的现象应填泥土或泥沙流出的多少,是否有等。 2. 水土流失情况等级为基本无流失、较轻、一般、较重和严重等。 实验类型地表特征与降 水 观察到的现象水土流失情况地表植被有草皮覆盖 无草皮覆盖 土壤性质黄土 黑粘土 土壤紧实程 度 压实土壤 翻耕土壤 降水强度小雨 大雨 降水时间长时间 短时间 地形坡度坡度25度以下 陡坡60度以上 还有其他的类型吗?比如 实验结论教师提示,学生归纳,师生共同修订结论。结论1…… 小组评价

水土流失实验教案

水土流失实验 青林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自备沙、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及分析(实验报告)

(XXX学校)实验报告 课程:土地保护学实验项目:九盘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及分析指导教师: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1、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土壤水力侵蚀与土地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 2、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1、调查九盘沟水土流失的现状; 2、分析引起九盘沟水土流失的原因; 3、提出九盘沟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应措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九盘沟概况 九盘沟位于我国湖北省鄂西地区的恩施州,恩施州地处鄂、渝、湘三省交汇处,地形复杂,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而九盘沟位于恩施市的龙凤坝,远离市中心,人烟相对较少,为聚局分布,在山脚有土坎梯田。

九盘沟地势相对较高,地形起伏大,山体坡度陡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良好,有大量乔木生长;土壤为黄棕土,由易风化易碎的泥质页岩的成土母质形成的幼年土。 (二)九盘沟水土流失的现状 九盘沟地区土壤水力侵蚀面积较大,而且强度较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导致很多当地居民面临搬迁问题。土壤水力侵蚀形式主要为雨后所造成的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 (三)九盘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I气候因素。九盘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高达1000~2000mm,而且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大暴雨,降雨强度大是影响溅蚀的重要因素之一。II地形因素。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坡度较大,是影响降雨在坡面汇集流动过程中能量转化最多的因素。III土壤因素。该地区的岩石多为疏松易碎的泥质页岩,易风化,其成土母质形成的多为幼年土,易遭到水力侵蚀导致水土流失。IV植被因素。该地区由于地形影响,高大树木比较罕见,多的是低矮的灌木,和少量乔木生长,在遇到大暴雨或是山洪爆发时,水土流失还是在所难免。 2.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土壤水力侵蚀,如乱砍乱伐导致植被减少;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又松翻了土

水土流失 课后说明

《水土保持》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嘉定区金鹤小学王伟宗 《水土保持》是牛津(上海版)小学自然第9册第2单元《植物的作用》的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植物基本生长习性和规律后,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分析,了解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做简要说明。 一、基于课标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现象,并知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复杂到在大学里形成一门二级学科的知识系统。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尺度,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结合新旧课标的不同要求,整个关于“水土保持”内容庞杂,有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资料分析收集能力,整个主题的学习必然会有课内教学部分和课外的延伸部分。 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五年级的学生有生活经验,也在一和三年级学习过植物相关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不是“零起点”教学,他们有不同程度水平的前知识。利用这些前知识,一些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设计出模拟实验,对比有无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部分前知识稍弱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一批学生的带领下很快领会实验的意义。那么学生一步步设计实验的过程并不能提升他们的实验素养,所以采用观察实验材料,让学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来施行的策略,这是教师设计好的学生将在课堂走的“规定路线”。 其实大部分学生生活中很少考虑过“为什么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问题,教学设计时,将学生探究的核心放在原因分析上。在课堂中,学生从猜测因素,转变为分析实验中对应的现象,最后再结合自然环境,使自己的猜测更加完整;从教师引导集体观察分析的项目,转变为建立小组内观察分析的项目,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策略都是基于课标的着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现象、结合实际的科学素养。 二、模拟实验的设计 水土保持的实验是一个经典实验,我的小学时候的自然课上,老师就是这样在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主探究一:我国哪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自主探究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探究三: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活动一: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土流失实验

参 加 实 验 人 员 ☆☆☆☆☆长 实 验 总 结 ☆☆☆☆☆ ☆☆☆☆☆ ☆☆☆☆☆ ☆☆☆☆☆ ☆☆☆☆☆ ☆☆☆☆☆ ☆☆☆☆☆ ☆☆☆☆☆ ☆☆☆☆☆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所给区域中选取一个地区,讨论分析其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的主要措施。 探究区域 水土流失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东 北 黑 土 地 区 长 江 中 上 游 山 区

主要危害 主要治理措施 探究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知识框架 迁移应用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2题。 1.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2.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降水 C.植被 D.台风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更多 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较少,人地关系比较和谐 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C.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D.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5.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水土 流失问题 主要分布 主要危害 成因 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 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等 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 耕地减少,河湖淤积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等 人为原因:人为破坏植被、农业生产中的陡坡开垦等 增加植被覆盖率 土地复垦、合理利用 区域综合治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