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_董昆

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_董昆
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_董昆

北京商报/2010年/9月/3日/第A03版

典藏周刊

传统文化提升市场潜力

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

商报记者董昆

砚台拍卖由来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杂之中。这种状况自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得到改观。砚台身价一路走来,风生水起: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估价为80万-150万元的“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高价成交;更令人拍案的是,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正在形成一股推力,使得砚台迈出低谷,并顺势上扬。

古砚拍品连破纪录

新砚收藏价值不菲

在今年6月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之前,砚台一度不被过多地关注。保利春拍,一方砚台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砚台,以石破天惊的气势强势登陆了藏家的眼球。

这款被拍出天价的砚台,是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此砚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西清砚谱》等皇家典籍中均有著录。此砚整器作卧虎之形,色属澄泥砚中最为上乘的鳝鱼黄,乃吴中供御巧匠根据绛州澄泥配方重新创造之品。该伏虎砚以一椭圆形包袱式紫檀木盒储之,盒面镌刻隶书“虎伏研”三字,盒盖内填金隶书御铭与砚铭相同,下有钤宝二,曰“会心不远”、“德充符”。盒内底镌刻隶书“乾隆御用”并“几暇临池”方印,均填金,雕饰十分精美,应为乾隆书房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底,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周中,一件清乾隆·御制仿古澄泥虎伏砚,连同紫檀刻包袱纹盖盒,估价2万-3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42.65万美元(约合973万元人民币)。

砚台的表现还不止于此。

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高价成交。康熙帝曾将此砚御赐蒋廷锡。民国二年(1913),此砚辗转流入藏砚名家沈石友之手,并留拓于其砚谱《沈氏砚林》中。民国六年(1917)沈石友谢世,藏砚尽为后人散出。昭和三年(1928),日人桥本关雪买下沈石友藏砚,后作为担保品被某银行保管。昭和二十年(1945)桥本关雪过世后,部分浩劫遗物散诸海内外,迄今《沈氏砚林》里的名砚仅留存约58方,砚谱中惟一一方松花石砚避开战火,幸留原貌。

其实,砚台拍卖由来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杂之中。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更甚的是,2001年,上海拍卖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成交价仅为8万元;中国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被买走;一年之后,中国嘉德以5万元的价格拍出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

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了“历代名砚专场”,被业内称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首个砚台专场”。砚台拍卖状况由此逐渐改观。首个“历代名砚专场”共汇聚130多方各式名砚,

总成交额达1832万元,成交率达98.3%。清代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场“标王”。以后每年的春秋拍,西泠印社都会推出砚台专场,除2008年以外,每场的成交率均在90%以上。2009 年秋拍“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砚台收藏中堪称“石渠宝笈”级的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最终以 548.8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文人砚拍卖的世界纪录。今年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估价为80万-150万元的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

古砚因其有文人参与的历史性而被藏家追捧,与此同时,现代砚台也进入拍场成为关注的焦点。2007年,北京翰海推出的砚雕汇集了端歙两大名砚中的顶级作品。端砚有国家级大师黎铿及琢砚名家刘演良的宋坑名品;歙砚作品以王耀、蔡永江、周新钰三位制砚新秀为代表,所用砚石都为唐宋名坑名品,刀法、构图继承古法而饶有新意。中国嘉德2008春拍也推出了10多方现代砚台,包括杨留海、伦少国、梁弘健、姜书璞、王耀、刘演良等的作品,个别砚台估价在50万元以上。

传统文化起步回归

古砚价值重新考量

在8月28日潘家园举办的首届文房四宝精品展上,四大名砚悉数登场,有红山玉石研磨器、战国研磨器、汉代石雕砚、晋青瓷砚、北朝铜砚、唐代澄泥砚、宋代玛瑙砚、元代石砚、明代铁砚、清代水晶砚等。

砚台的历史悠久,古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砚台藏家黄海涛介绍说:“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在秦汉时期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砚。它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汉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神风、雄风’,神器在上、在庙,其给人的感受是御人、吓人。唐砚是宏丽丰腴的外拓张扬风格和饱满朴实的雄浑风格。以文人为主要受众的砚台从北宋起一直把握着砚的主流发展脉络。也是从宋代起,开启了石砚的天下。‘宋砚有线,明砚无边’,明代的砚式,大多还延续宋代‘规矩方直’的风格,但造型趋向宽敞浑厚。清代石砚雕制,造型拘谨,纹饰堆砌。”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变得文人化、艺术化。苏东坡作为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世人大多知其赠人礼品均为砚台。古时文人用砚、把玩砚,得一方好砚,铭刻于此。很多文人都喜于创作砚铭,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天祥、赵孟頫、文征明、祝枝山、唐寅、董其昌、朱彝尊、高凤翰、袁枚、纪昀等。

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砚台被视为艺术品市场的冷僻门类而受到忽视。“早年中国没有拍卖,拍场上的价格都是西方定的。每年初,世界上最大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的拍卖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和效果。现在这种状况在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了,文化肯定有发言权,将来的话语权肯定由中国掌握。”黄海涛说,“晚清的读书笔记中有记载,在当时字画有点地位,瓷器只不过是摆件,价格不高不值钱,但是砚台就不一样了,它是皇帝御用的,也是文人挚爱之物。今年拍场上,乾隆的青花瓷瓶拍了3000多万元,砚台破纪录才1000多万元,价值明显倒挂。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砚台的价格会得到重新的认识。”

关于砚文化的推广,各地也在进行相关活动。“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于今年7月8日亮相上海世博会,旨在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一广阔的平台,把中华砚文化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崇尚自然、热爱和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

浮躁取代飘逸之风

钻研方是传承正途

纵观砚台千年的发展史,无不和文人墨客相联系,得好砚做画留字。著名古玩收藏家、学者赵汝珍曾分析说:“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甚至万金、数万金一方之砚者,亦所恒有;元明相承,价格日升,直至晚清,砚价仍保持其历来之平衡。乃至清末,变法维新,西洋

文化东来,不用毛笔者,亦可在社会上占重要之地位。于是,国文失去其固有之重要地位,古砚之价值遂愈趋愈贱矣。在以前值500两者,今最多不过500元。虽元、两相去无几,而实则跌价甚多矣。”砚台随着国人书写方式的改变渐渐退出其“文人工具”的地位,转而成为欣赏品。

清人施闰章说过“愈工愈俗,是为石灾”。“现在就是卖弄雕工,卖弄石品,有‘眼’(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是端砚独有的特色)就值钱。‘眼’实际上是病,并不好。石头好不好,也不在于有没有眼,而在于其发不发墨。近年来砚台越雕越俗,高雅的东西少了。好多砚台全是雕龙画凤,龙带须,凤的足还是展开的,甚至细如发丝,一碰就断,都不敢洗。”黄海涛说,“受当今时代影响,急功近利的心理滋长,导致我们的传统在消失。一大批‘制砚新人’打着所谓‘创新’的旗号,曲意肢解砚台的基本功能和造型,致使现代砚台制作走入误区,浮躁、奢华、卖弄的匠人之气取代了文人的清高、飘逸之风。更有甚者,一些‘创新’砚台,已不能称做是砚台了,充其量称其为仿砚台石雕。一句话,中看不中用。”

同时,黄海涛也肯定了一些现代大师的创作。他自己收藏了肇庆程文的砚台。程文是端砚界惟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在秉承传统制砚和深刻把握砚台本质的基础上,以围绕砚台实用性展开创新,万变不离其宗。同时以王耀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新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用新的砚雕语言表达对砚雕艺术的理解。在让人感受传统制砚的古雅同时,又有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砚台发展“简史”

历代砚台发展轨迹,大致可划分为七个阶段:

——砚蒙于史前

——砚兴于秦汉

——砚盛于隋唐

——砚卓于宋元

——砚弘扬于明

——砚精繁于清

——砚戛然于今

其中,在造型方面有三次大的变革或高峰。汉代,神秘化的社会风尚,追求浪漫的风格;唐代,奢侈化的社会风气,追求华丽的风格;宋代,文人化的社会取向,追求文雅的风格。

摘自黄海涛《开悟堂聊砚》

四大名砚

■端砚

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它的制作过程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工序多而且细致。

■歙砚

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如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状很像谷粒,数量很多,有光泽;“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各不一样;“水浪纹”像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河砚

产于甘肃西南洮砚乡的洮河水底,颜色墨绿,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

■澄泥砚

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惟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出名。澄泥砚的好坏可以从颜色和斑点上看出。鳝鱼黄颜色的最好,

绿头青次之;黄土有斑点,叫砂斑点,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大小斑点都有的是上等,很适合落墨。

古代砚台收藏价值

古代砚台收藏价值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 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 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尽管年代的长短对于藏品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砚台却非常独特,年代是否久远并 不是影响其价值的唯一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宋砚、唐砚甚至汉砚。当时,这些砚台的石质 比较粗糙,而明清以后,文人对于石质的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来的砚台价格反而会越来 越高。特别是一些刻有名家字迹的砚台,其市场价值更为高涨。根据业界人士透露,古代 的砚台如若配有酸枝盒子则说明它在当时的地位是非一般的。正如广东的洗小姐所珍藏的 一套带盒砚台古董,也是十分难得的藏品。根据目前的古玩市场买卖交易情况,古代的砚 台已经开始受到业界行家们的青睐。特别是近几年,不少的买家都在疯狂地购买砚台一类 的古董藏品。为此,专业人士提议古玩收藏爱好者们不妨可以多学习砚台相关的鉴赏知识。正如洗小姐对自己所珍藏的古砚台在转让之前,都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她认为古玩收藏未必一定可以全部都买到真品,但只要是收藏到了好的藏品就应该好好去 研究。 此外,砚台在收藏的使用过程中也有技巧,要切记不可以用力研磨,以防伤及砚台的 表面。在研墨的时候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等墨经过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地加力 磨墨。研墨的时候要划大圆,要慢慢划,且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还需注意用过砚台后 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需要清洗,但最多两三次就应该清洗一下,或者遗留的墨比 较厚的时候就得清洗,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 纹饰 砚上的纹饰雕刻,从古代到近代,总的趋势是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纹饰越来越 繁缛,雕刻越来越细腻,晚期则又显示出地区特点。纹饰上的最大问题是后刻纹饰。原装 原刻,是在制砚时与砚形制作及花纹装饰一次完成,这种砚经过若干年后,它的纹饰不会 与砚格格不入,不会给人以砚是砚、花纹是花纹的两种感觉。如果砚的制作与纹饰非一次 性雕刻,则属于后作纹饰。古砚在流传过程中,有的人为了增强艺术效果,提高砚的身价,将砚加以美化,反而画蛇添足,不但增加不了砚的价值,还会降低砚的价值。鉴别者除了 要看刻花刀口是否生涩,包浆是否渗入,还要看所刻花纹是否与砚形时代相符,更是借鉴 同期其他艺术的风格特征,如石刻、玉雕等等。例如汉代龙形盖钮三足石砚,其雕刻是汉 代石刻简约、概括、质朴的风格,如果刻上清代龙纹及纹饰,则不伦不类,一看便知是后 作纹饰。 质地

我眼中的歙砚鉴定与审美

我眼中的歙砚鉴定与审美---宛若兰花般得歙砚 在我看来,歙砚与兰花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其名贵,因其发自深山,独具一格,因其特殊的文化标签。 初识歙砚是因为陪朋友买歙砚作为礼物带回他远在山东的家,我虽然是安徽人,但是对歙砚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外公家里见过几方小砚台,不具备什么观赏和收藏价值,只是作为家用,所以没有什么纹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老街逛过一趟后,便发现了家用的小砚台与歙砚的本质上的不同。那就是石质。 歙砚为什么那样名贵?一方小小的子料为什么就可以卖到十几万,上百万的价钱?歙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歙石的形成,有它自身的特定条件。歙石产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境内。上述产地历史上均属歙州府管辖,所产之砚石统称歙石,制成砚后统称歙砚。用同去砚雕世家的同学打趣的话说:“十年不卖砚,卖砚吃十年。”这话从金钱价值上便直接对歙砚给予了肯定。 因为有过一次买砚的经历,前后去过老街两次,所以从店家口中积攒到一些关于砚台的知识,当然道听途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请教专门从事歙砚雕刻的工匠才能得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老坑和新坑的概念很生疏,很模糊,因为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能会认为是一个新旧的时间概念,但是老和新不仅仅包括时间的,它蕴含了很多专业的东西。殷子安的一段话说:老坑是指龙尾山系古坑道所出的石品,与新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新坑砚石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只是类似砚石的一种“石头”,不具备很好的发墨性能。是否老坑,看砚石中是否有如珍珠贝壳光般的铓点(绢云母),其分布的越细腻越均匀就越好,老坑的砚石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手感细腻,如触柔软细腻的肌肤,新坑的砚石一般没有光彩,或纹理较燥、乱,光泽贼亮,在手感上不是粗就是如玻璃样的滑,这就需要对每个坑系不同石品的纹理结构、色泽的了解。从用的角度而不是欣赏的角度看玉山罗纹和龙尾罗纹孰优?是不是石质肌理粗的不好?玉山罗纹不发墨,与龙尾罗纹相比就差多了,石质越细腻越好,如果粗松,磨出来的墨的颗粒就粗。从殷子安的话中可以明确的的是,新老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的,老坑的砚石相对新坑发墨要好一些,因为石质的不同,光泽度和手感上均有差异。不过王祖伟做为砚雕艺术的传承人,他的话却体现出另外一个意思,单从石质上来说,老坑与新坑是有不同,但是不能代表说新坑的就不好,从艺术角度和砚石本身综合起来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歙砚的价值。一方好砚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很多的,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这层意思,是我对王祖伟大师所说的话的理解。 鉴别歙砚,有八德之说:“坚、润、柔、清、健、朗、洁、美”,其石质优良莹润细密,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膜,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期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如故,焕然一新。最后这一点,是其明显胜于端砚之处。歙砚中极富韵致的首推金星、金晕、眉纹、玉带、角浪、刷丝等。金星,色多金黄,成点状,分布于黛青色的砚石中,犹如于空中闪烁的星斗,显得格外耀眼。金星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聚散不一。其细分为雨点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金圈、金花、粟米金星、谷粒金星、鱼子金星、水浪金星、眉纹金星、金晕金星、绿豆金星、雨丝金星、金线、玉带金星、金星杂银星、刷丝金星等等。金晕,色为金黄,成片或块状。它与金星一样,都是一种硫化铁之类的物质,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型成的形象,如同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时因光的折射作用在太阳或月亮周围所形成的光圈。金晕从形状上分,可谓是千姿百态,如按大类分,则可分为山水金晕和物状金晕。眉纹,也叫眉子,呈黑色,条状,如人的眉毛。底色青莹。质坚而润。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等等不一,各具风采。其细分有阔(粗)眉纹、细眉纹、长眉纹、短眉纹、对眉纹(对眉子)、绿豆眉纹、鳝肚眉纹、雁

18种砚石鉴别图文详解

砚石鉴别 1. 端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为主的黏土矿物,少量赤铁矿、石英、方解石,微量电气石、金红石。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构造为块状构造、层理构造、条纹状构造等。粒径:0.01-0.04mm。鉴别特征:泥质矽质绢云母板岩和泥质砂质绢云母板岩,特点在于它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壹口气即可研墨。石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 2.洮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叶绿泥石等黏土矿物(99%),少量石英粉。产自甘肃卓尼。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呈现板理并保留韵律构造。粒径:0.01-0.02mm。鉴别特征:水云母泥质板岩,特点是绿如蓝、润似玉,有条条纹理,发墨生光,贮墨壹个月不干,不腐臭。 3.田横砚

黑色粉砂质泥岩,产于山东青岛田横岛。 4.思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绢云母和石英粉砂等,少量黄铁矿。产于贵州岑巩。具变余粉末泥沙结构。粒径在0.005-0.025mm。鉴别特征:含石英砂、黄铁矿、炭质、水云母的黏土岩,特点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精磨耐用。 5.苴却砚 矿物组成:泥岩。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鉴别特征: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 6.红丝砚

矿物组成:方解石为主,少量铁质及微量石英、云母。丝状弯曲文理构造,即假层理构造。产自山东青州。粒径:0.01-0.08mm。鉴定特征:红色致密块具丝状弯曲文理的薄层微晶灰岩,特点是石质润美,坚而不顽,色花不艳,手拭如膏,发墨如油,与墨相亲,墨色如漆,纹彩多姿。 7.燕子砚 含三叶虫化石微晶灰岩,产于山东泰安、莱芜、沂源等地。鉴别特点:砚石颜色多为深绿色,石质细嫩,但硬度较低发墨较慢,砚石的化石部分微黄,突出石面,似飞动的燕子和蝙蝠。 8.淄砚 黑色含粉砂泥灰岩,所含矿物成分为显微晶质状方解石,褐灰色半透明状泥质物,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的粉沙级矿物。偶含黄铁矿物质,有金星闪烁映日有辉。产于山东淄洲,砚材细致,极发墨。 9.金星石砚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分类 主要四大类:瓷器玉器书画杂项 (一)文物类,包括历史文物、(古人类、生物)化石、古代建筑物实物资料、字画、碑贴、拓本、雕塑、铭刻、舆服、器具、民间艺术品、文具、文娱用品、戏曲道具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物及外国文物等。 (二)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包括珠宝翠钻,各种砚石、印石,以及奇石与观赏石三类,均以自然未经人工雕凿者为主。 (三)钱币类,包括历代古钱币及现代世界各国货币。 (四)邮票类,包括世界各国邮票及与集邮相关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献类,包括书籍、报刊、档案、照片及影剧说明书、海报等各种文字资料。 (六)票券类,包括印花税票、奖券、门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证、月票花等。 (七)商标类,包括火花、烟标、酒标、糖纸等。 (八)徽章类,包括纪念章、奖章、证章及其他各种徽章。 (九)标本类,包括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等。

(十)陶瓷类,包括陶器、瓷器、紫砂陶等。 (十一)玉器类,包括玉礼器、玉兵器、玉器具陈设等。 (十二)绘画类,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陶瓷的分类 一按照新旧来分。 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 三、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 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 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 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 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 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 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 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

砚台知识之页

砚台知识之页 一、砚台简史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照此说法,砚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实际上来说,它却居领衔地位,因此才有了“文房四宝砚为首”的说法。 砚之所以在实际上成了文房四宝之首,主要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古代并没有特制的砚,凡是可以研墨的东西,如石块、蚌壳、瓦片、砖头之类都可以作砚使用。后来有了石制的砚,所以砚字从“石”旁。又因砚是从“研”的意义生出来的,字音相同,所以用“见”作音符。汉刘熙《释名》解释“砚”字,说:“砚,研也,研墨以和儒也。”许慎《说文》说:“砚,石滑也。”“滑”字训作“利”字意,亦与研、磨同义。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进一步清楚地解说道:“字之本义,谓石滑不涩。今人研磨者曰:砚。”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砚解释为研磨的工具。 砚又叫砚瓦,现在北方有的地方还保留这种叫法,可能是因其形凹下像瓦,也可能是因为有的是陶制得名。北京人叫砚台,是因为形状像台。现在“砚台”已成了砚在全国的通称。 砚究竟起于何时,仍无无明确的结论。“砚与文字同兴,予黄帝之代也”。《文房四谱》上说:“从前黄帝得玉一纽,将其治成墨海,并在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砚和它的铭。又有人根据山东曲阜孔庙的石砚,说是孔子用过的,甚至说孔子是砚的创始人。 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远在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社会已有彩绘陶器,利用黑红两色或其它色彩,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颜料颜色已经极为细腻。以理推之,说明那时已有研磨颜料的工具。 西安半坡出土的“彩绘研磨器”,多数学者认为是砚的起始,至今当有六千年历史了。不过,这种“砚”只不过是砚的雏形罢了。

端砚鉴定新法

凡是古玩,历来皆有作伪,端砚亦不例外:以次充好、以无名充有名、假刻砚面、以新充旧、制作假石眼、按著录上名砚式样制作、刻上名人之伪铭文、落名人之伪款等等,借以提高“身价”牟取暴利,这是作伪的通常手法。因端溪石砚,石料颇为名贵,市面上常见的伪造端砚,石料大多是选自别处颜色相近、有美丽之纹理或有石眼的,但它石质瘦硬干燥,没有端石之优越性能,虽然精雕细刻,但是石质却不入档;以前端砚中有石眼的尤为罕见,而现在卖端砚的商店之中,大多数都是有石眼的“端砚”。 端溪砚石历代开采很多,坑洞、石品名称繁多:坑又分为水坑、山坑;宋坑、明坑、清坑、麻子坑、吴兰修坑、张之洞坑……坑又多分为各种的坑、洞;石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火搽、天青、冰纹、金星点、石眼等等;端石以色调而名的有:紫端、白端、青(黑)端、绿端等;紫端居多性能较优越,白端、青端、绿端等较为稀少;呈灰苍、黄赤色的端石为下等品。《端溪砚谱》记载:“石性贵细润,石色贵青紫。”故人们对紫端砚有“紫云一握胜千金”等,华丽幽雅的词句来赞美。 因端溪砚石开采历时长久,坑洞、石品颇复杂、又有不少的鱼目混珠。那么如何鉴定端砚真、伪、优、劣?汉藏文化专家根据祖传的鉴别方法,经历50多年的实践体会,鉴定端砚有六诀:一、为看端砚的颜色(紫、白,青、绿等)来认定;二、为观石质是否细润、坚实;三、为上手时感觉: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大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为听声: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五、为用指按:只要按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气”形成的手指痕迹;六、为呵气:朝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的水多寡。若符合上述六点的端石砚的色、质、性,那就是真品;反之为劣、伪品。若上述五、六两点性能越强,那端砚就越优越,水坑洞的佳品呵气可研墨!

历代砚论

历代砚论、砚谱及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见清陆以源《十万卷楼丛书》) 宋吴淑《事类赋》 宋欧阳修《砚谱》(见《欧阳文忠公全集》) 宋蔡襄《文房四说》 宋唐询《砚录》 宋朱长文《墨池篇》 宋米芾《砚史》(载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二集第十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端溪石) 宋沈括《梦溪笔谈》 宋杜绾《云林石谱》(载《丛书集成初编》)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五卷论端砚) 宋高宗《翰墨志》 宋苏轼《名砚铭》(载清姚耀山《清怀丛书》) 宋叶樾《端溪砚谱》 宋周密《烟云过眼灵》 宋高似孙《砚笺录》(载清曹寅《栋亭十二种》,上海古书流通外)宋李之彦《砚谱》(载宋左圭《百川学海》) 宋陈栖《负暄野录》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砚辨》(载《美术丛书》初集第九辑) 宋魏泰《东轩笔谈》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文房类》 宋林洪《文房图赞》 宋梅尧臣《宛陵集》 宋佚名《端溪砚谱》(载《美术丛书》二集十辑) 宋何薳《春渚纪闻?记砚》(北京中华书局) 元罗先登《文房图赞续》 元汤允谟《古砚辨》(载明都穆《铁纲珊瑚》卷十六) 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 明陆深《春风堂随笔》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闻清赏笺》(载《四库全书珍本第九集》) 明张应文《清秘藏》 明方以智《通雅?器用》 明温博《欣赏砚谱》 明沈仕《砚谱》(载明陶珽《说郛续》) 明屠隆《考槃磐余事》 明谢肇浙《五杂俎》 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谈》 明陈子升《砚书》 明文震亨《长物志》 明谢堃《金玉琐碎》 明王世贞《宛委余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端州砚材》

清曹溶《砚录》(载《美术丛书》初集第六辑)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 清朱彝尊《说砚》(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九辑) 清余怀《研林》 清施闰章《研林拾遗》(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一辑)清孙炯《砚山杂记》 清江藩《炳烛斋杂文,端研记》(载《丛书集成初编》)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 清潘耒《砚铭》附《端溪砚石赋》(载《清怀丛书》)清高兆《砚石录》(载《檀几丛书》第十册) 清钱以垲《岭海见闻》(雍正刻本) 清钱朝鼎《水坑石记》(载《美术丛书》四集第六辑)清王士祯《海洋山人精华录》 清吴录《端石记》(见日本饭岛茂《砚墨新语》) 清阮元《恩平石记》 清阮元《百汉碑砚谱》拓本 清阮元《龙门十品砚谱》拓本 清景日昣《砚坑述》 清金农《冬心斋研铭》 清周梅山《砚坑志》 清高凤翰《砚史》拓本(道光巳酉年) 清陈龄《端石拟》(同治癸酉年) 清《广东通志》(道光二年) 清《高要县志》(康熙二十年) 清《肇庆府志》(光绪二年) 清广玉《开坑记》琴川张氏小琅环福地》 清吴绳年《端溪砚志》(乾隆丁丑) 清程瑶田《纪砚》 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 清谢慎修《谢氏砚考》(乾隆五十七年)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录》(见金陵周品儒) 清纪昀《阅微草堂砚谱》(一九一六年拓本) 清朱栋《砚小史》 清袁澍《端溪砚谱记》(见《昭代丛书》庚集《埤编》)清黄点苍《端溪砚汇参》(嘉庆刻本) 清黄任《香草斋诗注》 清计楠《端溪砚坑考》(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清计楠《石隐砚谈》(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计楠《墨余赘稿》(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何传瑶《宝砚堂砚辨》(道光十七年) 清李兆洛,端溪砚坑记》(《美术丛书》初集第二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载《丛书集成初编》) 清孙森《砚辨》(光绪四年) 清汪曰旸《寿石齐砚谱》

历代官窑瓷器鉴定

宋代官窑瓷器 北宋官窑至今没有找到窑址,文献记载也很少,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看,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子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粉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点;裹足支烧、器底有芝麻钉痕迹是另一大特点。 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如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宋室南迁后,在临安(今杭州)建都。从己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南宋官窑瓷器的胎子呈探灰、灰褐、灰黄等色。胎有薄厚两种,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从断面可看出施釉痕迹,一层一层很清晰。釉子温润似玉,也有比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开比较细碎的纹片。南宋官窑既有裹足支烧的,也有垫烧的,器底大而薄的往往采用支烧与垫烧共用的方法来保证质量。 汝窑瓷器鉴赏小知识 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藏有30余件,约占全世界总收藏量的一半。 一、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 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三、仿品与鉴定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笔者1989年亦在遗址处采集到壶的残片一件,其釉色为标准的天青色,但在壶嘴处有浅浅的刻花,也应是未烧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

砚台的鉴别方法

砚台的鉴别方法 来源:上海成昊(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7117685427.html,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赏石、玩石、藏石,砚台就是一种收藏的宝石。砚台就是石质精卓,耐人品味,并经济价值较高。因既是宝物,经济价值又高,世上就会有人为了做伪而骗人上当。 为了更好的鉴别真伪砚台,要对作伪方法以及砚台如何作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砚台砚材丰富、品种类别繁多,又不是集中在一地、石质特点丰富、多种多样。如何通过这些特性去鉴别砚台的真伪,对一方砚台应该先看它是什么砚台?砚材产在什么地方?砚材的石质性能如何?砚材石纹理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是否具备此砚台品种的特点、风格。而再看实质的石品、纹理、雕刻手法、镌砚装饰是否与时代特点相同。一般砚台做伪易在砚材上,歙砚因传世及流入民间的较少(指砚材开采时间短而方),歙砚(龙尾砚)宋代开采就少了,只乾隆时期又采用,所以大部分流传的是歙州产的砚材,而不是婺源的龙尾砚。 端砚一直大量地开彩,石料又名贵,经济价值也高,所以市面传世的端砚伪品也多。伪造者多用别外类似、近似的石材雕琢,但观察后发现石质瘦硬,不温润也无光,完全没有幼嫩密实的特点,端砚作工精雕细刻,作伪的砚台虽也经过精细雕琢,由于石质劣次,所以在市面上入不上档次,经济价值也上不去。另外做伪者经常在端砚的石纹上做文章,以常做伪眼为手段,使爱好者很难辨别认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先确定此砚台出自何坑?大约上线下线的判断才能进一步认清,如端石的鱼脑冻只出于下岩的大西洞、胭脂晕也是出自大西洞,而别的坑洞不会出现这样的纹理,只有大西洞的特殊条件才能培出高贵的纹理。如果石质不具备大西洞的特点,有眼就可考虑是伪作,这就需鉴赏收藏家们在石眼纹理认识辨别下功夫,要求了解各名坑的纹斑特点,以及不断提高见多识广的经验才能准确地鉴别。 名贵砚材,自古就价高,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中载:“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可值千金。”圆石为子石,是端石中的佳品,产于下岩西坑,各坑的价值也不一样。端石好,更是雕琢好,是出自名手雕刻。名手的雕刻方法规律也应熟悉,故可辩别各人之风格。解放前的名砚则材料好,纹理规整,已成为了名贵的文物。为了使我们提高鉴别的能力,要学习《砚史》、《砚谱》、《端溪砚谱》、《歙州砚谱》、《西清砚谱》等各代名人的专著,这些作品中对砚史的发展,砚材的品种,砚台的作用及用途,砚台各材料的纹理、装饰的特性,砚台的鉴赏、收藏均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我们能提高鉴别能力,增进鉴赏的水平。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 第一法看包浆 无论是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的揩擦,立即就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日包浆亮。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擦,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玉精光深邃的包浆亮差之千里。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做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包浆亮,就露出破绽。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另人百看不嫌。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的一干二净,变的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村子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容易出现包浆亮。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试金石。 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的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意见的高价。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和作旧技术,一件件貌似古朴苍劲的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同时涌向拍卖行。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如传统的黄花梨家具,就有一种因年长日久而形成的包浆,有类似缎子一样的辉光,且越揩越亮。因为高级名木的特性,加上长年累月空气侵蚀、手摸布揩等附上的一种“油层物质”,这是传世物品的珍贵“衣裳”,任何仿品,都无法与其类同。两者比较,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新老器物只需观其是否村扎起包浆便可知其真伪!同时用手抚摸来回滑动,旧物有一种滑不溜手的感觉,即所谓手感。木器、铜器、瓷器等都有相同的道理。有一位外地企业家托朋友当眼,高价购入了一张黄花梨画桌,十分高兴,因他初涉古玩界,还不懂如何让看包浆,用打火机照看桌子背面,倒是完全古旧,其实那是木匠采用旧桌木板贴衬,蒙混过关。所以,看木器的关键先要设法观看真家伙,仔细观察,留下印象,方能识别赝品。其实,黄花梨新品也完全可以收藏,因材料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至今正宗材料价值昂贵,可知收藏前景看好,只是旧物与新品,在历史价值上有天壤之别,不能混为一谈。;最近在古玩市场出现了一张前屏“全拷头”架子床,主人介绍说是红木制作,一流水平。粗看是红木,是色泽近黑的一种老红木,从床杠起全都采用“拷头”的床较为少见,不仅做工考究,而且甚有气派。但仔细观察不见包浆,木纹又未见黑线,因老红木虽黑,也一定有若隐若现的黑线。一无黑线,二无包浆,就应排除第一印象。难道不是红木?再仔细观察才发现是花梨木涂上染发液而成,原来包浆早已被罩掉、

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_董昆

北京商报/2010年/9月/3日/第A03版 典藏周刊 传统文化提升市场潜力 砚台拍卖走向价值回归 商报记者董昆 砚台拍卖由来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杂之中。这种状况自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得到改观。砚台身价一路走来,风生水起: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估价为80万-150万元的“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高价成交;更令人拍案的是,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正在形成一股推力,使得砚台迈出低谷,并顺势上扬。 古砚拍品连破纪录 新砚收藏价值不菲 在今年6月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之前,砚台一度不被过多地关注。保利春拍,一方砚台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砚台,以石破天惊的气势强势登陆了藏家的眼球。 这款被拍出天价的砚台,是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此砚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西清砚谱》等皇家典籍中均有著录。此砚整器作卧虎之形,色属澄泥砚中最为上乘的鳝鱼黄,乃吴中供御巧匠根据绛州澄泥配方重新创造之品。该伏虎砚以一椭圆形包袱式紫檀木盒储之,盒面镌刻隶书“虎伏研”三字,盒盖内填金隶书御铭与砚铭相同,下有钤宝二,曰“会心不远”、“德充符”。盒内底镌刻隶书“乾隆御用”并“几暇临池”方印,均填金,雕饰十分精美,应为乾隆书房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底,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周中,一件清乾隆·御制仿古澄泥虎伏砚,连同紫檀刻包袱纹盖盒,估价2万-3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42.65万美元(约合973万元人民币)。 砚台的表现还不止于此。 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以425.6万元高价成交。康熙帝曾将此砚御赐蒋廷锡。民国二年(1913),此砚辗转流入藏砚名家沈石友之手,并留拓于其砚谱《沈氏砚林》中。民国六年(1917)沈石友谢世,藏砚尽为后人散出。昭和三年(1928),日人桥本关雪买下沈石友藏砚,后作为担保品被某银行保管。昭和二十年(1945)桥本关雪过世后,部分浩劫遗物散诸海内外,迄今《沈氏砚林》里的名砚仅留存约58方,砚谱中惟一一方松花石砚避开战火,幸留原貌。 其实,砚台拍卖由来已久,但是一直被包含于瓷杂之中。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更甚的是,2001年,上海拍卖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成交价仅为8万元;中国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被买走;一年之后,中国嘉德以5万元的价格拍出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 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了“历代名砚专场”,被业内称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首个砚台专场”。砚台拍卖状况由此逐渐改观。首个“历代名砚专场”共汇聚130多方各式名砚,

肇庆端砚鉴别

钟创荣大师浅谈如何鉴别端砚之真伪优劣 端砚之砚石,因产于我国广东省端州(今肇庆市)东南方斧柯山西麓岭羊峡之端溪而得名。据《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之端溪岩,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李渊) 的年号(公元618年——626年),这说明端砚问世,已近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因端 砚石质优良、实用性能优越,故成为我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之首。为我国文房四宝大家族中之佼佼者,历来备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青睐!在新 中国成立以前较好的端砚,现在已都成了难得的古玩。 钟创荣大师作品《五子登科》 凡是古玩,历来皆有作伪,端砚亦不例外:以次充好、以无名充有名、假刻砚面、以新充旧、制作假石眼、按著录上名砚式样制作、刻上名人之伪铭文、落名人之伪款等等,借以提高“身价”牟取暴利,这是作伪的通常手法。因端溪石砚,石料颇为名贵,市 面上常见的伪造端砚,石料大多是选自别处颜色相近、有美丽之纹理或有石眼的,但 它石质瘦硬干燥,没有端石之优越性能,虽然精雕细刻,但是石质却不入档;以前端 砚中有石眼的尤为罕见,而现在卖端砚的商店之中,大多数都是有石眼的“端砚”。 端溪砚石历代开采很多,坑洞、石品名称繁多:坑又分为水坑、山坑;宋坑、明坑、清坑、麻子坑、吴兰修坑、张之洞坑……坑又多分为各种的坑、洞;石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火搽、天青、冰纹、金星点、石眼等等;端石以色调而名的有:紫端、白端、青(黑)端、绿端等;紫端居多性能较优越,白端、青端、绿端等较为稀少;呈灰苍、

黄赤色的端石为下等品。《端溪砚谱》记载:“石性贵细润,石色贵青紫。”故人们对紫端砚有“紫云一握胜千金”等,华丽幽雅的词句来赞美。 钟创荣大师作品《高山流水觅知音》 因端溪砚石开采历时长久,坑洞、石品颇复杂、又有不少的鱼目混珠。那么如何鉴定 端砚真、伪、优、劣?笔者根据祖传的鉴别方法,经历50多年的实践体会,鉴定端砚有六诀:一、为看端砚的颜色(紫、白,青、绿等)来认定;二、为观石质是否细润、坚实;三、为上手时感觉: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大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四、为听声: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五、为用指按:只要按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气”形成的手指痕迹;六、为呵气:朝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的水多寡。若符合上述六点的端石砚的色、质、性,那就是真品;反之为劣、伪品。若上述五、六两点性能越强,那端砚就越优越,水坑洞的佳品呵气可研墨! 对初学者来说:复杂的端溪砚石的坑洞、石品,应要大略先了解一下,后再继续下工夫。诸如:水坑洞的端溪砚石,细腻嫩爽、滋润坚实,比山坑的性能优越;一种生气团团如澄潭月漾者谓鱼脑冻、洁白如蛛丝网,纵横密布者谓冰纹:其两者只出于下岩大西洞……

砚台:方寸乾坤

砚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历史、人文、文化。古玩收藏家章慧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古物,寻常人家中极为少见。记者也从文玩市场中了解到,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不可否认,砚台是中国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少石质优美、雕琢精细的歙砚,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巴掌大的事物魅力何在。随着近几年砚台收藏市场的火爆,新入行的藏家当从何入手? 砚台起源 若要深究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即当时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 资料显示,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笔墨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由于汉代人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 虽然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有石砚、玉砚、陶砚等不同叫法,但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辽砚、松花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墨砚,如陶砚、泥砚、水晶砚、砖砚、纸砚、橡皮砚等。而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就是陶砚的延伸版。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说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正如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还有一说:“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有关它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

古玩鉴定之砚台的鉴别

古玩鉴定之砚台的鉴别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赏石、玩石、藏石,砚台就是一种收藏的宝石。宝石就是石质精卓,耐人品味,并经济价值较高。因既是宝物,经济价值又高,世上就会有人为了做伪而骗人上当。 为了更好的鉴别真伪砚台,要对作伪方法以及砚台如何作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砚台砚材丰富、品种类别繁多,又不是集中在一地、石质特点丰富、多种多样。如何通过这些特性去鉴别砚台的真伪,对一方砚台应该先看它是什么砚石?砚材产在什么地方?砚材的石质性能如何?砚材石纹理有何特点? 下面艺粹网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跟大家详述:这些特点是否具备此砚台品种的特点、风格。再看实质的石品、纹理、雕刻手法、镌砚装饰是否与时代特点相同。一般砚台做伪易在砚材上,歙砚因传世及流入民间的较少,歙砚在宋代开采就少了,到乾隆时期又采用,所以大部分流传的是歙州产的砚材,而不是婺源的龙尾砚。 端砚一直大量地开彩,石料又名贵,经济价值也高,所以市面传世的端砚伪品也多。伪造者多用别外类似、近似的石材雕琢,但经艺粹网观察后发现石质瘦硬,不温润也无光,完全没有幼嫩密实的特点,端砚作工精雕细刻,作伪的砚台虽也经过精细雕琢,由于石质劣次,所以在市面上入不上档次,经济价值也上不去。另外,艺粹网在提醒藏友,做伪者经常在端砚的石纹上做文章,以常做伪眼为手段,使爱好者很难辨别认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先确定此砚石出自何坑?大约上线下线的判断才能进一步认清,如端石的鱼脑冻只出于下岩的

大西洞、胭脂晕也是出自大西洞。如果石质不具备大西洞的特点,有眼就可考虑是伪作,这就需收藏家们在石眼纹理认识辨别下功夫,要求了解各名坑的纹斑特点,以及不断提高见多识广的经验才能准确地鉴别。 名贵砚材,自古就价高,《文房四谱——砚谱》中载:“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可值千金。”圆石为子石,是端石中的佳品,产于下岩西坑,各坑的价值也不一样。端石好,更是雕琢好,是出自名手雕刻。名手的雕刻方法规律也应熟悉,故可辩别各人之风格。解放前的名砚则材料好,纹理规整,已成为了名贵的文物。最后艺粹网认为,为了使我们提高鉴别的能力,我们应该要多学习相关名人的专著,这些作品中对砚史的发展,砚材的品种,砚台的作用及用途,砚台各材料的纹理、装饰的特性,砚台的鉴赏、收藏均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我们能提高鉴别能力,增进鉴赏的水平。

古董鉴定商txt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董鉴定商txt 篇一:古物鉴定18法1 第一法看包浆 无论是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的揩擦,立即就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日包浆亮。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擦,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玉精光深邃的包浆亮差之千里。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做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包浆亮,就露出破绽。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另人百看不嫌。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

的一干二净,变的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村子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容易出现包浆亮。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试金石。 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的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意见的高价。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和作旧技术,一件件貌似古朴苍劲的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同时涌向拍卖行。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如传统的黄花梨家具,就有一种因年长日久而形成的包浆,有类似缎子一样的辉光,且越揩越亮。因为高级名木的特性,加上长年累月空气侵蚀、手摸布揩等附上的一种“油层物质”,这是传世物品的珍贵“衣裳”,任何仿品,都无法与其类同。两者比较,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新

上海古董鉴定哪里

上海古董鉴定哪里 20xx年上海长昊注册资金1000万,去年秋季以78%的总成交率(展览交易,商务交易,拍卖会,电子平台交易等方式出手藏品),位于上海同行之首。在20xx年我们联合北京故 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宫等权威专家走进民间举行近二十场的大型寻宝、鉴宝活动,每场 最少投入20万元以上,寻找民间国宝和开发优质买家。今年20xx年我们更是得到国家的 支持,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与国家合作,在上海世博园做精品展出,届时会有国际媒体以 及国际收藏大家客户合作,(硬指标,总成交率,总成交额是全国前五,同时国家支持的 项目是往上发展的,如同房产国家支持时期)。并且与北京,香港的一线拍卖公司合作, 共同推动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更好的服务藏家,打造上海的拍卖龙头企业。20xx年计划会拿精品去香港交易。公司一直以“专业,合作,多赢”的经营理念来服务顾客。 - 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有自主的拍卖资质(上海长昊拍卖有限公司)文管局批复的, 公司1999年在香港成立20xx年在上海正式运营。注册资金1000千万,是经上海市工商 行政管理局、上海文物管理局、上海文化局核准注册的极少数2级以下文物拍卖资质的公司,公司主要以拍卖中国古代瓷器、古代玉器、名家书画、清三代瓷、明清玉摆件,雕塑 等为主。公司为你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创造最佳的增值空间,是您最佳的国际化的服务平台。一切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成交。 服务范围: 古玩鉴定、古玩拍卖,古董鉴定、古董拍卖,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 征集范围: 古代瓷器、名家字画、翡翠、玉器、老的竹雕,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艺术品,牙雕、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陶瓷:古代窑口及古代官窑器,古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代瓷,明清瓷 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美。高古玉、明清玉、 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古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雕(名家款),紫檀、黄花梨、黄杨木等雕刻艺术品或家具,牙雕艺术品(有年份为佳)、田黄、各大名砚台、文房四宝、鸡血、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 木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好

田黄鉴定证明书

田黄石的鉴定 发布日期:{[09-04-08 18:56:21] {点击次数:[ ] 作者: 1、田黄石的地质生成 田黄石的矿物成份,目前地矿学界认为是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石英、黄铁矿、辉锑矿等。它与寿山石的矿物成份基本相同,是由寿山石“进化”而成。它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基本达到了共识,即认为属寿山村南面矿系的原生寿山石因受长期的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散落于山坡下,经溪水冲刷搬运至溪旁及附近,逐渐被砂土层复盖,在田中沉积下来,埋藏于田底,形成了“冲积型寿山石砂矿藏⑧”。该砂矿受周围土壤、水份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辉锑矿便会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这种锑的氧化物和氧化铁在田底地下水的作用下,对地开石浸润,使地开石集合体染色。使其颜色往往显得外浓而向内渐淡。质地变得格外的晶莹、温润,并在表面产生了石皮,肌理出现了隐约有致的萝卜纹,红格纹等特徵,仿佛能散发出光彩。这些田黄石的化学成份,生成的原因,以及它的萝卜纹、石皮、格纹等特征,都是田石鉴赏者普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田黄石鉴定的三个概念 在田黄石实际的鉴定当中,人们往往不采用地质鉴定的方法去细究它的化学成份,而是通过眼学来解决问题。所谓眼学,即直观、感悟的方法。通过直观、感悟迅速得出结论:是或非,真或伪,优或劣。 在田石鉴定中,有一种本来是它坑之石,前人误定为田坑石;或在市场上遇到的印石,石贾含糊其词当田石以售;或有人持而求鉴;另一种是以它石经过人为的作造,如染色、做皮、凿形、镶嵌等手段伪造的假田坑石,从田坑石鉴定而言,前者属明是非概念,后者属辨真伪概念,当然明是非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辨真伪。 辨真伪的方法是在把握田坑石天然生成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田坑石辨真伪概念体系。鉴定步骤也有二:一是从识真入手,在一堆鉴品中,将真田石捡出,剩下的就是假田石。或一件鉴品,先确定是否真田石,如果不是,那就假田石。二是从辨伪入手,将伪田石捡出,剩下的即为真田石。或遇到一块“田石”,看是否有假,主要是看是否有伪作的痕迹,是否他石假冒。总之,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在鉴定田石当中,有时明事非和辨真伪是掺在一起的。曾见过有一种真假掺半的田黄,1972年冬,有太原古董商小老高携一块大田黄石雕来售。高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厚约8厘米,不定形,高浮雕山水人物《牧归》。从外表包装及雕工可判断为清中期作工,小老高言称是徐沟王氏家旧物,匣为木制,软缎装里,已破,露出绵絮,匣盖上有王端臣题“田 黄巨山”四字签。枇杷黄色,初观之有做旧痕迹,从山顶部,山腰前后凸部、底部露亮处,身部,牛身部凡属亮处共有十余处看均为田石无疑,色泽各略有差别,其余处被人造石皮与人造包浆作雕刻掩盖观察不清。但掌中感觉总觉不对,似略轻又不知所以,后细察之,发现在一山坡亮部失掉一小块石皮,致细观察,乃以胶粘合而成,遂顺藤摸瓜,方知凡亮处均为拼接粘合而成,接缝全由雕刻掩映不易发现,后经细审,整体以黄高山石坯而制。此种鉴例,既是辨真伪概念,又是明是非概念。若是该鉴品已确定为田石,则根据色泽、质地及用途评其优劣。即田石鉴定的评优劣概念。评定田石优劣的概念体系则是在确定田坑石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问题在谈田石的种类时已阐明,不再赘述。 3、认识田黄石的“质”与“相” 在田石鉴定中,要解决明是非、辨真伪的问题,就必须下“识真”功夫,认识真田石。真田石是由它的质性因素与相性因素构成。质性因素是田石的质性,是守恒而不变的,是田黄石的内因,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相性因素具有可变性,是在本质因素的作用下显现给人们的一种表相,不是一层不变的,在质性因素起作用时,显相因素可起印证作用。 田石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物质,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了数百万年,其质性已经发生了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