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重点1

药物分析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1★药物分析:主要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1.2☆药品质量标准定义,掌握现行标准内容及正确使用?答:2010版新增1386种,共4567种(一部2165+二2271+三131)。

1.3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

1.4《中国药典》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

1.5药典正文部分包含:品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制剂等。

1.6附录部分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7☆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1.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

1.10USP美国药典,NF美国国家处方集,BP英国药典,JP日本药局方,Ph.Eur欧洲药典,Ph.Int国际药典。

1.11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1.12“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

的精密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位

数选用量具。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2.1★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2.2☆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收系数等。

2.3☆药物的鉴别方法:常用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2.4★鉴别试验的条件: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度、试验时间、干扰成分。

2.5药物的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外观、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2.6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 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2.7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如水杨酸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FeCl3生成配位化合物,呈红色(或紫色);焰色反应,钠离子鲜黄色,钾离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

2.8专属鉴别试验: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2.9试样制备方法: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2.10药典收载光谱图,系用分辨率为2cm-1条件绘制,基线一般控制在90%透光率以上,供试品取样量一般控制在使其最强吸收峰在10%透光率以下。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3.1★杂质: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

3.2★杂质的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引入的。

3.3★杂质的种类: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特殊杂质指在特定药物的

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3.4★杂质的限量计算方法: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标准溶液的浓度*体积/供试品量*100%,即

L(%)=C*V/S*100%。参见P42示例三。

3.5★氯化物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微量氯化物在硝酸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通过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10μgCl/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浑浊程度比较,判定是否符合限量规定。加硝酸的目的: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及氧化银沉淀的干扰,且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需注意暗处放置5min,避免氯化银见光分解。

3.6★硫酸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微量的硫酸盐在稀盐酸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微粒显白色浑浊,通过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100μgSO4/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浑浊程度比较,判定是否符合限量规定。加盐酸的作用: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生成,影响比浊。供试溶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

3.7★铁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硫氰酸盐法,铁盐在盐酸溶液中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目视比色时以50ml溶液含10~50μgFe3+为宜。盐酸防止Fe3+水解,氧化剂的加入既可氧化Fe2+ 成Fe3+,同时可防止由于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某些药物在检查过程中需加硝酸处理,而后剩余硝酸必须加热煮沸除去。

3.8★★重金属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共有四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最常用。标准铅溶液为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pH3.0~3.5时,硫化铅沉淀较完全,所以醋酸盐缓冲液的pH=3.5。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控制炽灼温度在500~600℃,残渣加硝酸加热处理后,必须蒸干、除尽氧化氮,否则亚硝酸可使硫化氢氧化析出硫,影响比色,含钠盐或氟的有机药物炽灼时应改用铂坩埚或硬质玻璃蒸发皿。第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如磺胺

类、巴比妥类药物。第四法微孔滤膜法,适用于重金属限量低(含重金属杂质2~5μg)的药物。

3.9★砷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共二法。第一法古蔡氏法Gutzeit,标准砷溶液为每1ml相当于1μg的As。第二法白田道夫法,适用于含锑药物。第三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简称Ag(DDC)法。

3.10☆其余一般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药典规定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一下即达到恒重。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干燥剂干燥法常用干燥剂有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热分析法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常用有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热分析。

3.11☆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薄层色谱法有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对照药物法。

3.12药物的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需要将药物的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进行综合评定。

3.13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镍等。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4.1★氧瓶燃烧法原理:系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置于充满氧气的密闭燃烧瓶中充分燃烧,使有机结构部分彻底分解为CO2和H2O,而待测元素根据电负性的不同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再根据其性质和存在形式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

4.2★原料药的容量分析法、UV、HPLC的计算。。。

4.3★药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

性。

4.4准确度: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4.5精密度: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

4.6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4.7检测限LOD: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S/N=3或2。

4.8定量限LOQ: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S/N=10。

4.9线性: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或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4.10范围: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11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4.12★常用生物样品的种类:血样(包括血浆、血清和全血)、唾液、尿液

4.13分析方法分两大类: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4.14定量分析法包括:容量分析法(又叫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

4.15湿法破坏适用于含氮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的前处理,在生物制品分析中用于氮(包括蛋白质)、磷、硫、汞及氯化钠。

4.16滴定度,指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T(mg/ml)=m* a/b *M.

4.17色谱分析法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色谱法。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5.1★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法间的关系:①弱酸性,可用于分离、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②水解性,用于鉴别异戊巴比妥和巴比妥;③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与银盐的反应可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与铜盐的反应用于区别巴比妥类和硫代巴比妥类,与钴盐的反应用于鉴别和含测。

5.2★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①与重金属的反应:银盐和铜盐;②测定熔点;③特殊取代基和硫元素的鉴别反应:不饱和取代基与碘液或高锰酸钾;芳环的硝化反应或与甲醛-硫酸的反应;硫元素的反应。

5.3★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计算:①银量法;

②溴量法;③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组分测定方法:吸收系数法、

标准曲线法、对照法。

5.4临床常用的本类药物为巴比妥酸的5,5-二取代衍生物,少数为1,5,5-三取代或C2位为硫取代的硫代巴比妥酸的5,5-二取代衍生物。

5.5巴比妥类药物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未,具有固定的熔点,在空气中稳定,加热多能升华。一般微溶或极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其钠盐则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5.6与香草醛Vanillin的反应,巴比妥类药物分子中的丙二酰脲基团中的氢比较活泼,可与香草醛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5.7紫外吸收特性:5,5-二取代和1,5,5-三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在pH=2的酸性溶液中,因不电离,几乎无明显的紫外吸收。在pH=10

的碱性溶液中,发生一级电离,于240nm处有最大吸收。在pH=13的强碱性溶液中,5,5-二取代因发生二级电离,最大吸收红移至255nm处,1,5,5-三取代则不发生二级电离,仍位于240nm。硫代巴比妥类则不同,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有明显的紫外吸收。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6.1★结构特征为含有取代苯基的一类羧酸化合物,分为苯甲酸类、水杨酸类(邻羟基苯甲酸类)及苯乙酸等其他芳酸类。

6.2☆化学性质(酸性):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具有较强的酸性,具有特征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可用于鉴别和含测

6.3★三氯化铁反应:阿司匹林加水煮沸使水解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呈紫堇色;苯甲酸及其钠盐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可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另,丙磺舒生成米黄色铁盐沉淀,氯贝丁酯生成羟肟酸铁配位化合物。

6.4★水解反应:阿斯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分离沉淀物,可溶于醋酸铵试液中,与100~105℃干燥后,熔点为156~161℃。

6.5★重氮化-偶合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

6.6★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对氨基水杨酸、间氨基酚)P138

6.7★两步滴定法对阿斯匹林片进行含测的原理及计算P147

6.8★双相滴定法对苯甲酸钠进行含测的原理P149

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7.1★分类和基本结构:①芳胺类(分两类,一是芳伯胺基未被取代,芳环对位有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二是芳伯胺基被酰化,芳环对位有取代的酰胺类药物);②苯乙胺类(具有苯乙胺的结构);

③苯丙胺类(具有苯丙胺的结构)。

7.2★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即三类药物性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7.3★鉴别反应:①重氮化-偶合反应(分子结构具有芳伯氨基均反应生成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有色染料,盐酸丁卡因无芳伯胺基);②FeCl3反应(酚羟基,盐酸利多卡因的鉴别);③水解产物反应(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的鉴别P163)

7.4★对乙酰氨基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166、苯乙胺类药物中的特殊杂质(对氨基酚、对氨基苯甲酸、酮体)

7.5★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芳伯氨基或水解后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

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反应终点。主要条件:①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②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③反应温度应低温;④滴定速度不宜太快。

7.6★苯乙胺类药物中酮体的检查原因:药物生产中若氢化还原不完全,易引入酮体杂质。

7.7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具有对氨基苯甲酸酯的母体,典型药物有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主要性质:①芳伯胺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变色等)、②水解特性(酯键)、③弱碱性(叔胺氮原子)、④其他特性(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成盐后相反)。

7.8酰胺类具有芳酰氨基,典型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性质:

①水解有显芳伯胺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变色等);②水解

产物易酯化;③酚羟基特性(FeCl3反应);④弱碱性(叔胺氮原子或伯胺氮原子);⑤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铜、钴离子)。

7.9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水解后制得对硝基酚,经还原成对氨基酚,再经乙酰化后制得;也可以酚为原料,经亚硝化及还原反应制得对氨基酚。杂质包括中间体、副产物及分解产物。

7.10苯乙胺类主要性质:弱碱性、酚羟基特性、光学活性(旋光性)。鉴别试验:①FeCl3反应(酚羟基);②甲醛-硫酸反应(生成醌式结构

的有色化合物);③氧化反应(酚羟基变色);④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脂肪伯氨基);⑤双缩脲反应(氨基醇)。

7.11本类药物原料的含量测定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也可用溴量法、亚硝酸钠法和提取酸碱滴定法等。

7.12苯丙胺类主要性质:苏啊粘性、脯氨酸衍生物、光学活性、水解特性。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8.1 ★杂环类药物分类及其代表药:

吡啶类:异烟肼、尼可刹米、硝苯地平

喹啉类:硫酸奎宁

托烷类: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奋乃静

苯并二氮杂卓类:地西泮、氯氮卓、三唑仑

8.2 ★异烟肼的鉴别反应:

戊烯二醛反应:先用高锰酸钾或溴水将异烟肼氧化为异烟酸,再与溴化氰作用,然后再与芳伯胺缩合形成有色的戊烯二醛衍生物。

二硝基氯苯反应:异烟肼+硼砂+2,4-二硝基氯苯→紫红色

酰肼基的反应:①异烟肼+氨制硝酸银试液→黑色浑浊+气泡(银镜反应)②异烟肼+1,2-萘醌-4-磺酸→缩合呈红色

8.3 ★游离肼的检查方法:①薄层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后,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肼反应生成腙显色,进行比较检查:异烟肼斑点呈棕橙色的清晰斑点,游离肼斑点呈鲜黄色。②比浊法

8.4 ★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反应:①紫外、红外;②氧化剂显色反应P216;③与钯离子配合显色:形成红色配位化合物;④分解产物反应:癸氟奋乃静+酸性茜素锆试液→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8.5 ★盐酸异丙嗪片的直接UV法进行含量测定的计算P232

8.6 ★Vitaili反应:托烷生物碱类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则转成有色的醌型产物,开始呈深紫色称Vitaili反应。

8.7 ★氯氮卓的鉴别反应:氯氮卓+碘化铋试液→橙红色沉淀;氯氮卓煮沸放冷+亚硝酸钠+碱性β-萘酚试液→橙红色沉淀

8.8 ★地西泮的鉴别反应: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溶于硫酸后,在紫外光365nm下,显不同的颜色:地西泮显黄绿色,氯氮卓显黄色8.9 非水溶剂的种类:①酸性溶剂:冰醋酸、冰醋酸+醋酐、醋酐、②碱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③两性溶剂:甲醇、④惰性溶剂:甲苯、三氯甲烷、丙酮

8.10★含量测定中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杂环类药物是,游离碱直接与高氯酸反应,氢溴酸东莨菪碱等盐类

(BH+·A-)药物的高氯酸滴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置换滴定,即强酸(HClO4)置换出与有机弱碱结合的较弱的酸(HA)。其反应原理表达通式:BH+·A- + HClO4→BH+·ClO4- + HA(BH+·A-表示有机弱碱,HA表示被置换出的弱酸)

注意的问题:①适用范围:A.PKa8~10:冰醋酸做溶剂、B. PKa10~12:冰醋酸+醋酐、

C. PKa >12:醋酐;②酸根的影响:有机弱碱盐类药物非水溶液滴定时被置换出的酸类,在醋酸介质中的酸性如下:高氯酸>氢溴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有机酸;③滴定剂的稳定性;

④终点指示方法;⑤其他干扰

8.11★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适当pH的水溶液中,碱性药物可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酸性染料可解离成阴离子,两种离子定量地结合,即生成具有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的有色离子对,可以定量地被有机溶剂萃取,而在特征波长处测定有机相中有色例子对的吸光度,即可进行碱性药物的含测。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水相的pH、②酸性染料的种类、③有机溶剂的种类与性质、④有机相中的水分、⑤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

8.12钯离子比色法:吩噻嗪药物在pH2±0.1的缓冲液中,可与钯离子(Pd2+)形成红色配合物,在50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可

进行比色法含量测定。

8.13铈量法:P228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VitA:掌握三氯化锑鉴别反应的原理,了解UV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两种测定方法区别

2.VitB:掌握硫色素鉴别反应的原理

3.VitC:掌握其结构特征、碘量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VitE:掌握硝酸反应、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的原理、熟悉含测的方法

9.1★三氯化锑鉴别反应的原理: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三氯甲烷溶液中即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其机制为维生素A 和氯化锑中存在的亲电试剂氯化高锑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蓝色碳正离子。

9.2UV法含量测定的原理:①杂质的无关吸光度在310nm-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②物

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即在某一样品的吸收曲线上,各波长处的吸光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光度的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也是二者吸收的叠加。第一法、第二法的区别:第一法:对象:维生素A 醋酸酯、方法:直接取样,测定、溶剂:环己烷、最大波长:328nm、测定波长:5个;第二法:维生素A醇、皂化提取,测定、异丙醇、325nm、4个。

9.3★硫色素鉴别反应的原理: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中,显蓝色荧光。

9.4★维生素C结构特征:维生素C分钟结构中具有烯二醇结构,具有内酯环,且有2个手性碳原子(C4、C5),性质:①溶解性;②酸性;③旋光性;④还原性;⑤水解性;⑥糖类的性质和反应;

⑦紫外吸收特性,稀酸最大吸收在243nm,中性或碱性,265nm。

9.5鉴别试验:①维生素C+硝酸银→黑色金属银沉淀;②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酸性条件下为玫瑰红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颜色褪去

9.6★碘量法含量测定的原理: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反应式:VitC + I2 + H+→去氢抗坏血酸+I-

9.7碘量法操作注意事项:①操作中加入稀醋酸10ml使滴定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减慢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②加新沸过的冷水目的是为减少水中溶解的氧对测定的影响;③《中国药典》采用本法对维生素C原料、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协及进行含测。

9.8★硝酸反应原理:维生素E在硝酸酸性条件下,水解生产生育酚,生育酚被硝酸氧化为邻醌结构的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9.9★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的原理: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FeCl3氧化成对-生育醌;同时Fe3+被还原为Fe2+,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9.10按溶解度分为脂溶性(A、D、E、K),水溶性(B1、B2、C、烟酸、泛酸、叶酸等)。

9.11维生素A的结构具有一个共轭多烯醇侧链的环己烯,性质:

①溶解性(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②不稳定性,易氧化;③紫外

吸收特性,325~328nm最大吸收;④与三氯化锑呈蓝色。

9.12维生素B1的性质:①溶解性,水中易溶,显酸性;②硫色素反应,蓝色荧光;③紫外吸收特性;④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⑤氯化物的特性。

9.13维生素E结构为苯并二氢吡喃醇衍生物,苯环上有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故又称生育酚醋酸酯,其中以α-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最强。

性质:①溶解性,水中不溶;②水解性,酸或碱条件下;③氧化性,对光、热、氧都不稳定;④紫外吸收特性,284nm最大吸收。

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10.1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大类,性激素又可分为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孕激素和雌性激素。

结构特征:①具有环戊烷并多氮菲的母核②一般有三个侧链:A:C10、C13位一般有两个甲基,称角甲基B:C17位上有取代基R,常为2个碳以上的侧链取代基。

10.2 ★甾体激素类药物定性鉴别的原理:

①C17-α-醇酮基的呈色反应:皮质激素类药物C17位上有α-醇酮基,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能与碱性酒石酸酮试液(斐林试液)、氨制硝酸银试液(多伦试液)以及四氮唑试液反应呈色。如醋酸地塞米松+酒石酸→生成红色沉淀

②酮基的呈色反应:甾体激素药物结构中C3-酮基可以和某些羰

基试剂反应,形成黄色的腙而用于鉴别。如黄体酮+异烟肼+甲醇→溶液显黄色

③甲酮基的呈色反应:甾体激素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甲酮基以及活泼亚甲基时,能与亚硝基铁氰化钠、间二硝基酚、芳香醛类反应呈色。如黄体酮+亚硝基铁氰化钠→蓝紫色产物

④酚羟基的呈色反应:雌激素C3上有酚羟基,可与重氮苯磺酸反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

⑤炔基的沉淀反应:具有炔基的甾体激素药物,如炔雌醇、炔诺酮、炔诺孕酮等,遇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百色的炔银沉淀。通式:R-C≡CH + AgNO3→R-C≡CAg↓+ HNO3

⑥卤素的反应:有的甾体激素药物在C6、C9或其他位置上有氟或氧取代,鉴别时需对取代的卤原子进行确认。

⑦酯的反应:甾体药物的C17或C21位上羟基的酯结构的鉴别,一般先行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再根据羧酸的性质来进行鉴别。

10.3 ★异烟肼比色法的原理: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42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溶剂常用无水乙醇或无水甲醇;酸与异烟肼2:1时得最大吸光度。

10.4 ★四氮唑盐比色法的原理: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皮质激素C17-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将四氮唑盐定量地还原为有色甲朁。生成的颜色随所用的试剂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酮基取代反应速度快于羟基取代;一般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常用碱;长时间接触24h;25℃暗处反应40~45min。

10.5 ★Kobor比色法的原理:雌激素于硫酸-乙醇反应呈色,在515nm附近有最大吸收。通过去羟基、重排及甲基由C13移到C17而形

成中间产物,然后被硫酸氧化形成具有较长共轭双键发色团的中间产物及进一步生成具有吸收光谱红移发色团的产物。

10.6 ★甾体激素类药物几种含测的特点及其应用

方法名称测定基团主要试剂甾体类别

HPLC △4-3=0或芳香A环C18柱甲醇(乙腈)-

各类甾体激素

UV △4-3=0或△1,4-3=0 A环

芳香环

无水乙醇、乙醇、甲醇各类甾体激素

四氮唑比色法C17-α-醇酮基四氮唑盐、氢氧化四甲

基铵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异烟肼比色法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

置上的酮基异烟肼除雌激素外的三种激素

均可

Kobor比色法共轭双键发色团硫酸-乙醇雌激素

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1.1☆抗生素药物分析的特点:生产技术复杂、不易控制,异物污染可能性较大(虽经精制提纯,仍常含有杂质);多数不稳定,分解

产物带入,使降低、无效或有毒性。常规检查项目:鉴别、检查、含量(效价)测定。

11.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游离羧基和酰胺侧链。氢化噻唑环或氢化噻嗪环与β-内酰胺类合并的杂环,分别构成二者的母核。

青霉素族中的母核称为6-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头孢菌素族中的母核为7-氨基头孢菌烷酸(简称7-ACA)。青霉素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C3、C5、C6),头孢菌素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6、C7)。

1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性质:①酸性:游离羧基酸性(大多青霉素的pKa在2.5~2.8),能与无机碱或某些有机碱成盐;②溶解性:

盐溶于水、有机碱盐易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盐遇酸析出白色沉淀;③旋光性:④紫外吸收特征:青霉素母核无吸收,取代基有,如

青霉素钾苄基,水溶液中在26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头孢菌素族由于母核有O=C-N-C=C结构,故有紫外吸收,如头孢氨苄的水溶液在262nm处,头孢唑林钠在272nm处有最大吸收;⑤β-内酰胺环的不稳定性:水溶液在pH6~6.8时较稳定。遇酸、碱、青霉素酶、羟胺及某些金属离子(铜、铅、汞和银)等作用,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导致β-内酰胺环的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

11.4★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鉴别:①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②光谱法(A紫外分光光度法UV、B红外吸收光谱法IR、C核磁共振光谱法NMR);③钾、钠盐的火焰反应;④呈色反应(a羟肟酸铁反应在碱性中与羟胺作用,β-内酰胺环开环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价铁离子呈色。b硫酸-硝酸呈色反应头孢菌素能与硫酸-硝酸反应后呈色,机理不清,但可区别。c茚三酮反应α-氨基的本类药物,氨苄西林,蓝紫色;d与斐林试剂反应类似肽键(-CONH-)结构,可产生双缩脲反应。

开环分解使碱性酒石酸铜盐还原显紫色。中国药典(95版)收载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采用本法鉴别;e变色酸-硫酸呈色反应95版药典,阿莫西林加变色酸硫酸试剂混合后,于150℃加热2~3min,因分解出甲醛与变色酸缩合而呈深褐色;f与重氮苯磺酸呈色反应头孢菌素族7位侧链含有-C6H5-OH基团时,能与重氮苯磺酸试液产生偶合反应,显橙黄色;g与铜盐呈色头孢氨苄加醋酸、硫酸铜、氢氧化钠试液后,生成铜配位盐,显橄榄绿色,用于区别)。

11.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性质和鉴别

11.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碱性环己多元醇为甙元,与氨基缩合成的甙,故称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及巴龙霉素等.

11.7★链霉素的结构为一分子链霉胍和链霉双糖胺结合而成的碱性甙。其中链霉双糖胺是由链霉糖与N-甲基-L-葡萄糖胺所组成。链霉胍和链霉双糖胺间的甙键结合较弱,链霉糖与N-甲基-L-葡萄糖胺间的甙键结合较牢。

11.8★链霉素性质:溶解性(性质硫酸盐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氯仿)、碱性、旋光性、苷的水解与稳定性(在pH5~7.5最为稳定,过酸或过碱易水解失效。水解,链霉糖可重排为麦牙酚,为链霉素特有,可用于鉴别)、紫外吸收光谱(在230nm处有紫外吸收)。11.9★鉴别试验:①茚三酮反应(羧基胺结构、α-氨基);②Molisch反应(α-萘酚反应);③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④麦芽酚反应(链霉

素特征反应);⑤坂口反应(链霉胍的特有反应);硫酸盐反应;⑦色谱法(庆大霉素无UV吸收)。

11.10庆大霉素C的杂质检查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

11.11★四环素抗生素的结构:四并苯或萘并萘的衍生物。性质:

①酸碱性与溶解度(两性化合物);②旋光性;③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

④稳定性(对各种氧化剂、酸、碱都不稳定)。

11.12四环素抗生素鉴别:①共轭双键:具有紫外吸收,并可产生荧光,可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②具有酚羟基、烯醇基:可发生三氯化铁反应、可与金属离子络合,用于鉴别。③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用于鉴别。

11.13四环素类抗生素杂质鉴别用HPLC法。

11.14抗生素,指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通过鉴别、检查、含量(效价)测定来判断其质量的优劣。

11.15含量(效价)测定的方法:①微生物检定法(a管碟法,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抑菌圈的大小,以测定供试品效价的一种方法;b 浊度法,利用抗生素在液体培养基中对试验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培养后细菌浊度值的大小,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对试验菌生长抑制的程度,一测定供试品效价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灵敏度高、需用量小,测定结果较直观、适用范围广、可测定总效价,缺点是操作步骤多,时间长,误差大;②理化方法,根据抗生素的分子结构特点,利用其特有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而进行的;③抗生素活性表示方法,以效价单位表示,即每毫升或每毫克中含有某种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多少,用单位u或μg表示。

11.16抗生素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对药品中分子量大于药物本身的杂质的总称,一般分子量为1000~5000,个别10000+。其特点:生产工艺中产生杂质、降解作用、以异构体存在的样品、其种类和数量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

12.1★制剂分析特点:①方法:制剂分析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药物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被测的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②区别:制剂除含主药外,还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主药的测定,致使制剂分析复杂化。③检查:通常是符合药物规定要求的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

制备而成的。因此,在制剂分析中对所有原料所做过的检查项目,不必重复。制剂中如需进行杂质检查,主要来源于制剂中原料药物的化学变化和制剂的制备过程。④制剂特殊检查:除对某些不稳定的药物制剂需增加必要的检查项目外,一般对小剂量片剂(或胶囊)等需检查均匀度;对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片剂(或胶囊)需检查溶出度;对某些特殊制剂(缓释、控释剂肠溶制剂)需检查释放度等等,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合理及安全。⑤与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区别:专属性和灵敏度要求更高。(考虑性质、含量以及赋形剂、附加剂的影响;同时考虑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12.2★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12.3☆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等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药典规定: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10mg 或主要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中每个标示量小于2mg或主要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药物有效浓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接近的,不大于25mg者,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12.4☆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对难溶性药物一般都应检查。

12.5★片剂和注射剂附加成分对含测的干扰及排除:①糖类:如

含有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等,他们经水解后均生成葡萄糖。为醛糖,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被氧化成葡萄酸糖。因此,在选用氧化还原法测定某一药物时,要考虑到它的影响。②硬脂酸镁的干扰作用:A配位滴定的干扰和排除:碱性溶液中干扰,结果偏高用合适的指示剂或加掩蔽剂排除;B非水滴定的干扰和排除:量小对结果影响不大,可直接测定;主药量小,硬脂酸镁含量大时,使滴定结果偏高,采用提出分离法;碱化后提取分离法;加入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法及水蒸汽蒸出后滴定法。③抗氧剂: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及维生素C等,有干扰时,采用下列排除方法:A加入掩蔽剂常用丙酮和甲醛:(a加丙酮法: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剂时,采碘量法、铈量法或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中的主药时,产生干扰,使结果偏高。如药典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加入丙酮作为掩蔽剂反应。b加甲醛法:焦亚硫酸钠作抗氧剂时,采用直接氧化还原滴定法时要排除干扰。安乃近注射液加入焦硫酸钠,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时,加入甲醛溶液以掩蔽。但选用甲醛应注意还原性,若采用的滴定液为较强的氧化剂,就不用甲醛作掩蔽剂。)B加酸分解法: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均可被强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经加热可全部逸出。C 加入弱氧化剂氧化法:加入一种弱的氧化剂将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氧化,而不能氧化被测的药物。常用弱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和硝酸。D利用主药和抗氧剂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法。④溶剂油:脂溶性药物必须配成油溶液,注射用的植物油,我国多采用麻油、茶油或核桃油,对主要测定会产生干扰,处理方法有:A有机溶剂稀释法:含量高,取样少,可用有机溶剂稀释;B空白对照:空白油对照校正测定结果。C柱色谱法.

12.6重量差异: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12.7可见异物其粒度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

12.8无菌检查法是检查注射剂以及其他要求无菌的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以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分为直接接种法(适用于对检查无影响的供试品)和薄膜过滤法(对检查有干扰的供试品)。

12.9热原:指药品中含有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杂质。

第十三章生物制品分析概论

13.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13.2☆按来源和生产方法分为:生物药物、生物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

13.3☆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活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13.4☆生物制品种类:疫苗类药物、抗毒素及抗血清类药物、血液制品、重组DNA制品、诊断制品、其他制品。

13.5★生物制品的特点:分子量不是定值、生化法结构确证、需检查生物活性、要求安全性检查、需做效价测定。

13.6生物制品常用的含量(效价)测定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法、生化测定法和生物检定法等。为此,定量表征生物制品的方法通常也有两种:一种用百分含量表示,适用于成分已知、结构明确的生物制品;另一种用生物效价或酶活力单位表示,适用于大多数酶类和蛋白质类生物制品。

13.7酶分析法,包括:①以酶为分析对象的分析,目的在于测定样品中某种酶的含量或活性,即酶活力测定;②以酶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主要用以测定样品中酶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即酶法分析。

第十四章中药及制剂分析概论

14.1★中药制剂分析特点: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毒剧药建立分析方

法;③中药制剂中原药材往往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⑤中药制剂杂质来源具有多途径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14.2★中药制剂分析一般程序:取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真伪鉴别(包括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等)、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和检验记录等;基本方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和理化鉴别法。

14.3★常用鉴别(显微、TLC鉴别),含测(HPLC)分析方法,了解其他检查的分析方法

14.4★HPLC用于定量分析法的计算(外标一点法)

14.5★含测验证方法、意义、计算

14.6☆指纹图谱的定义:系指中药材、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等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材、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即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基本属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②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或比例的制订,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质量的相对稳定。目的与意义: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原则:系统性、特征性、重现性。

14.7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待测成分的提取方法:萃取法、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14.8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①它具有与液体相似的密度,因而具有与液体相似的较强的溶解能力;②溶质在其中扩散系数却与气体相似,因而具有传质快,提取时间短的优点,提取完全一般仅需数十分钟;③超临界流体的表面张力为零,这使它很容易渗透到样品的里面,带走测定组分;④超临界流体萃取的选择性强,通过改变萃取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可以选择性的萃取某些组分;⑤超临界

药物分析1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途经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药物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物质的纯度以及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药物分析的意义、类型、方法和应用。 一、药物分析的意义 药物分析对药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成分和纯度,确定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效学机制。最后,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检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并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估。 二、药物分析的类型 一般来说,药物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定性分析:通过对药物样品进行化学试验,确定药品中的活性成分。 2.定量分析:测定药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药效和药品加工质量。 3.药品物质分析:对药品样品进行分析,确定药品的纯度和杂

质含量,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毒理学分析:评估药物的毒理学特性和安全性,以避免药品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药物分析的方法 药物分析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光谱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来分析药品。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电位滴定法、荧光法和电泳法等。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分析药品。化学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比色法、荧光法、分子印迹法等。 3.光谱方法 光谱方法是通过对药品分子的辐射、吸收、散射或发射特性的分析来分析药品。光谱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紫外光谱法、质谱法和拉曼光谱法。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

1.标准品: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 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2.空白试验: 在与供试品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 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3.鉴别试验: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 来药物的真伪。 4.灵敏度反应: 一定条件下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检出尽可能少的供试品反应 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 5.热分析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 术。 6.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传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 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7灵敏度法: 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 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8.比较法: 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与规定的限量 比较不得更大 9重复性: 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 果的精密度 10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的改变如不同时间由不同 分析人员用 不同设备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12.检测限: .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 浓度 13.定量限:样品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和精密度 14.耐用性: 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15.酶活力: 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6.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测定是指以酶为分析对象目的在于测定样品中某种酶的 含量或活性的酶分析法。 17.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是以酶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主要用以测定样品中酶以 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 18.生物检定法: 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等所起的药理作用来检定药 物的效价或生物活性的方法用于无适当理化方法进行检定的药 物。 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要求是什么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的书写。药品检验及其结果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 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记录内容包括——供试品名称、批号、数量、来源、取样方法、包装情况、外观性状、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到日期、报告日期。全部项目检验完毕后应写出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对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还应 提出处理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3. 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相对密度,馏程,凝点,折光率,粘度 3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 Ch.P2010年版JP(15)BP(2009)USP(33)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 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运用化学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和分析药物的性质、成分、结构、活性等方面。药物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将总结一些药物分析领域中的重点药物,以供参考。 1.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谱性抗菌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具有典型的β内酰胺环结构,分子中有多个官能团,如酯基、硫代甲基、羧酸基、醇羟基等。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2.利福平 利福平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具有广谱性、快速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荧光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等。

3.红霉素 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4.赛庚啶 赛庚啶是一种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5.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并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6.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是一个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具有强效和广泛的作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光学旋光法、荧光 法等。 7.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炎 和免疫调节作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微萃取法、核磁共振法等。 总之,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药物的研发、生 产和质量控制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一些药物分析领域中的 重点药物,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药物分析重点1

药物分析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1★药物分析:主要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1.2☆药品质量标准定义,掌握现行标准内容及正确使用?答:2010版新增1386种,共4567种(一部2165+二2271+三131)。 1.3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 1.4《中国药典》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 1.5药典正文部分包含:品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制剂等。 1.6附录部分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7☆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1.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 1.10USP美国药典,NF美国国家处方集,BP英国药典,JP日本药局方,Ph.Eur欧洲药典,Ph.Int国际药典。 1.11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1.12“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 的精密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位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对药物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药物的质量、效应、副作用等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药物分析的重点是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药物含量,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并对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药物分析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成分分析:药物的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是药物分析的核心内容。药物的有效成分是药物所起作用的主要成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直接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通过采用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可以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对药物中的辅助成分和杂质进行分析,以保证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2. 药物质量评价:药物的质量评价是确保药物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环节。药物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药物的标定、纯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通过对药物的密度、熔点、溶解度、旋光度等进行测定,可以评价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对药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进行评估,可以判断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3. 药物效应评价:药物的效应评价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药物的效应评价主要包括药理作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生理和生化活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药物的目标受体、信号通路和药理效

应,可以评价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则可以评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特性。药效学研究可以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药物副作用评价:药物副作用评价是评估药物安全性的关键环节。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滥用等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药物毒副作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可以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 总之,药物分析的重点是通过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质量、效应和副作用等进行评价和分析,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药物分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药物分析重点1

1,药物质量管理与管理规范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物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知道)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会(ICH) 2,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药典·》、药品标准 3,企业标准:技术要求最高 4,中国药典组成:第一部中药、第二部化药、第三部生物制品、第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5,凡例(每部药典凡例不同) 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 名称于编号 项目与要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制剂规格、贮藏等 鉴别目的判断真伪 检查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进行试验分析 规格即制剂的标示量,每单位制剂中药物的含量。 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中规定的各种纯度和限度数值以及制剂的重量差异,包括上限和下限两个数值本身及中间值。 原料药的含量(%),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为药典所规定的限度或允许的偏差,非真实含有量;如为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101.0%。 水浴温度98~100 热水70~80 微温或温水40~50 室温(常温)10~30 冷水2~10 放冷10~30 冰浴0 精密度奇数为6,4偶数为5 称定保留三位有效数,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需重量的百分之一 精密称定四位,千分之一 6,国外药典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欧洲药典》EP《日本药局方》JP 《国际药典》Ph.Int 7,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 验证指标: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含量测定六个)检测线LOD、定量限LOQ。 检测限: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查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报告 8,药物的鉴别 目的:判断药品的真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差。波长误差±2nm,±2% 五个方法作用可以提高紫外专属性。 对比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对比最小吸收波长的一致性 对比最大吸收波长和对应吸光度的一致性 对比吸收系数的一致性 对比最大、最小吸收波长和相应吸光度比值的一致性

药物分析重点1

1.药品的概念?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答: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特殊商品。2)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2.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答: 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完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 3.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4.中国药典(2005年版)是怎样编排的?答: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5.什么叫恒重,什么叫空白试验,什么叫标准品、对照品?答: 恒重是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空白试验是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液的情况下,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标准品、对照品是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物质。6.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有哪些?答: 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 7.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答: 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和报告。8.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日本药局方:JP英国药典:B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 9.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几版药典?答: 药典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九版药典。(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 10.简述药物分析的性质?答: 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1.药物的鉴别试验?答: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它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首项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无误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才有意义。 2.一般鉴别试验?答:一般鉴别试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对无机药物是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对有机药物则大都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因此,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3.专属鉴别试验答: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4、色谱鉴别法答:色谱鉴别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Rf值或保留时间)进行的鉴别试验。 1.用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可采用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何为高低浓度对比法?答:当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的对照品时,可采用此法。方法:将供试品溶液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做对照液,与供试品的溶液分别点加了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观察。杂质斑点不得超过2~3个,其颜色不得比主斑点深。 2.药物重金属检查法中,重金属以什么代表?有哪几种显色剂?检查的方法共有哪几种?答:(1)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体内易积蓄中毒,检查时以铅为代表。(2)有H2S、硫代乙酰胺、硫化钠(3)中国药典(2005版)重金属检查法一共载有四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第二法将样品炽灼破坏后检查的方法。,第三法难溶于酸而能溶于碱性水溶液的药物,用Na2S作为显色剂,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药物分析1、2章

第一章绪论 1、凡例一些重要规定 ∙水浴温度: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 ℃∙室温:10~30℃ ∙冰浴:0 ℃∙放冷:指放冷至室温 ∙阴凉处:不超过2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 ∙ 1→10 :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 ∙溶液的滴:20 ℃时,1.0ml水相当于20滴 ∙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 ∙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千分之一。 ∙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约: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重点 一、药品的概念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特殊的商品。 二、生物药物的研究范畴即分类 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因此,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等均属生物药物的范畴,也包括近年高速发展的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 来源: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 用途:预防、治疗和诊断

化学结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多肽和蛋白质类、酶和辅酶类、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糖类、脂类、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制品、维生素类 三、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问答题?) 以生物药物质量全面监控为中心,开展: ⏹生物药物的检验工作 ⏹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药物储存过程的质量考察 ⏹临床药物分析工作 四、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A经典化学分析: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B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容量分析法(滴定):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分光光度法(IR)、 原子吸收分光光法(AAS)、质谱法(MS) 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 五、药典-药品质量控制的依据 中国药典的版数有9个,现行版为2010版,分为三部, 三部各收录的药品

药物分析复习要点

药物分析复习要点 绪论 1、药物分析的研究对象: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的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2、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 3、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我国药典的全称,简称为《中国药典》,用英文缩写为Ch.P,目前使用的为2005年版。美国药典简写为USP,英国药典简写为BP,日本药典简写为JP。 4、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包括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第一章药典概况 1、《中国药典》(05年版)为建国后第八版药典。本版药典共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第二部分收载药用辅料;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2、中国药典的内容。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凡例中重点的内容有:(1)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区别。(2)精确度: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测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之差进行计算。 附录的组成: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3、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药品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1、药物鉴别试验的概念: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

药物分析重点

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 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通常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 品。 3.药品的特殊性:与人的生命关联性,严格是质量要求性,社会公共福利性。 4.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 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铅银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与镍等。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显色剂为硫代乙酰胺 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显色剂为硫代乙酰胺 第三法:硫化钠法,显色剂为硫化钠。 5.去除蛋白质方法:溶剂沉淀法,中性盐析法,强酸沉淀法,热凝固法 6.阿司匹林的两步滴定法:两步滴定法系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的改进。因阿司匹林片剂中 除存在其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了抑制阿司匹林水解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因而无法使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含量,且使用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时,稳定剂对测定也存在干扰,为消除片剂中酸性降解产物及稳定剂对阿司匹林测定的干扰,Chp2005曾收载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和肠溶片的含量。两步滴定法系指测定过程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中和制剂中的酸性水解产物和酸性稳定剂(同时中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以消除其干扰;第二步水解与滴定,即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7.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母核巴比妥酸的环状丙二酰脲结构, 此结构是巴比妥类药物的共同部分,决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共性,可用于与其他药物区别。 另一部分是取代基部分,即R1和R2,根据取代基不同,可以形成各种具体的巴比妥类药物,具有不同理化性质,这些性质可用于各种巴比妥类药物之间的相互区别。 8.离子对色谱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中使其 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性离子对化合物,使其能够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分为: 阴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对离子;(与阳离子相反,具体见下) 组分为阳离子的物质,可以与其发生离子结合,这种新生成的离子对在色谱中保留时间延长,进而达到与干扰物质分离的效果。 9.用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可采用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何为高低浓度对比法?答:当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的对照品时,可采用此法。 方法:将供试品溶液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做对照液,与供试品的溶液分别点加了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观察。杂质斑点不得超过2~3个,其颜色不得比主斑点深。10.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答:(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2)加入中性盐;(3)加入强酸; (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5)酶解法。 11.简述氧瓶燃烧法测定药物的实验过程? 答:(1)仪器装置:燃烧瓶为500ml、1000ml、2000ml的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瓶塞底部溶封铂丝一根。(2)称样:称取样品、置无灰滤纸中心,按要求折叠后,固定于铂丝下端的螺旋处,使尾部漏出。(3)燃烧分解:在燃烧瓶内加入规定吸收液、小心通入氧气约1分钟,点燃滤纸尾部、迅速吸收液中、放置。(4)吸收液的选择:使燃烧分解的待测吸收使转变成便于测定的价态。

实验笔试 药剂学+药物分析重点

药剂学重点 1.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①复方碘口服液制备——加入KI的目的:增溶、助溶、潜溶p22 ②混悬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p28 沉降体积比公式:F=H/H0 (H0为沉降物开始高度;H为t时间沉降物高度)怎么通过沉降体积比去判断哪个处方更稳定?F越大,越接近1,混悬剂越稳定! (炉甘石洗剂混悬剂)混悬剂处方中个个成分的作用???p27 *共有4个处方,第二个处方加入阿拉伯胶——助悬剂;第三个处方加入三氯化铝——絮凝剂;第四个处方加入枸橼酸钠——反絮凝剂。 ③乳剂的制备:p30-34 乳剂制备的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油水胶要遵循什么样的比例?)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油(植物油)、水、胶=4:2:1 液状石蜡、水、胶=3:2:1 挥发油、水、胶=2:2:1 会计算混合HLB值***:(给两个不同HLB的表面活性剂,如何混出一个我们所需要的目标HLB值的乳化剂?) 2.注射剂的制备: ①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如何把饮用水、原水变成注射用水?(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法….)。制出的水纯度如何,叫什么水?药剂书p65 ②热原的检查,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家兔法(静脉给药)。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对G—以外的内毒素不够灵敏。

3.片剂的制备: ①湿法制粒压片法流程:粉碎——过筛——药物与辅料混合(药物的量与辅料的量相差比较大时采用——等量递加法)——制颗粒(需要加粘合剂,先制软材,标准:握之成团、触之即散!)——挤压过筛形成湿颗粒—干燥—整粒—总混(加入润滑剂)—压片。 ②工业上片剂外包衣膜:包衣之前,一般要求片有什么形状上的要求,硬度上有什么要求??? 4.栓剂的制备: ①置换价的计算!p54 G-纯基质;M-含药栓;W=含药量*M; D=W/[G-(M-W)] ②栓剂的基质——油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 为了让药物释放的快一些,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些基质?(油溶性基质) 如果想让药物释放的慢一些,应该选择什么基质?(水溶性基质) 5.丹皮酚胶囊制备: ①胶囊剂相关特点(看一下)p药剂书158 ②哪些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p药剂书158 a.易溶性药物或小剂量刺激药物(碘),局部药物浓度太高; b.药物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 c.风化性药物; d.吸湿性药物。

第一章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药典与物理常数测定

第一章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药典与物理常数测定 基本要求: 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包括药典的结构,药品标准的内容,有关术语、符号、规定,重要的物理常数测定和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内容。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各项指标及考察方法;熟悉药品检验程序及有关分析方法中的统计学知识。 了解:中国药典的沿革;了解几种常用外国药典,包括全称、缩写、最新版次。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用于原料药或成药中主药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 A、定量限和检测限 B、精密度 C、选择性 D、耐用性 E、线形与范围 2、回收率属于药物分析方法验证指标中的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测限 D、定量限 E、线形与范围 3、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或成药中降解产物的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测限 D、选择性 E、线形与范围 4、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时,欲确定测得的峰面积与浓度是否呈线形以及线形的程度,须选 用 A、最小二乘法进行线形回归 B、t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 C、F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 D、误差统计方法 E、有效数字的取舍 5、选择性是指 A、有其他组分共存时,不用标准对照可准确测得被测物含量的能力 B、表示工作环境对分析方法的影响 C、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低量 D、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高量 E、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6、精密度是指 A、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B、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 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E、表示该法能准确测定供试品的最低量 7、减少分析测定中偶然误差的方法为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进行仪器校准 D、进行分析结果校正 E、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8.RSD表示 A回收率B.标准偏差C.误差度D、相对标准偏差E.变异系数 9.方法误差属 A偶然误差B.不可定误差C.随机误差D.相对偏差E.系统误差10.0.119与9.678相乘结果为 A.1.15 B.1.1516 C.1.1517 D.1.152 E.1.151 11.用分析天平称得某物0.1204g,加水溶解并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每ml含溶质 A、0.00482g B.4.8×10-3 g C.48mg D、4.82 ×10-3 g E.4.816mg 12.在回归方程y=a+bx中

药物分析重点思考题

药物分析重点思考题 绪论第一章 1、中国药典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 答: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正文、附录、凡例 正文部分包括:品名(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贮藏、制剂等。2、在药分工作中可参考的国外药典有哪些? 答:美国药典与美国国家处方集(USPNF)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欧洲药典(Ph.Eup) 、国际药典(Ph.Int) 3、溶液的百分比用%表示,单位是什么? 答:g/g是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4、中国药典的附录包括哪些内容? 答:附录组成: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除另有规定外,正文中所用试药,均应按附录要求规定选用。所用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滴定液等也应按附录规定配制。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 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写出报告。 第二章 1、药物鉴别的意义是什么? 答:药物鉴别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手段来辨别药物的真伪的试验,收载在药品质量标准的鉴别项下,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属首项工作。辨别药品的真伪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 2、什么是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 答:根据反应的专属性可将鉴别试验分为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该类药物真伪的方法。专属鉴别试验是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区分同类药物中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中国药典采用红外法鉴别药物时,试样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答: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如何利用色谱法鉴别药物? 答:色谱鉴别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进行鉴别试验,采用与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分离、并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保留行为和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药物真伪。 5、影响鉴别试验的因素有哪些? 答:被测物的浓度、pH值、试剂的用量、干扰成分、温度 6、什么叫鉴别反应的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在药物鉴别试验中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试验是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只用试剂而无待测物存在(用溶剂代替样品溶液)时的试验,空白试验不出现正反应,说明试剂等不干扰试验。对照试验是指在鉴别反应中常用已知样品的溶液代替供试品溶液,同法操作。对照试验出现正反应,说明试验条件是正常的。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失效或反应进行的条件是否控制正常。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对于正确判断鉴别结果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1、什么叫限度检查?杂质限量如何计算? 答:在保证药物的质量可控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药物生产的可行性与产品的稳定性,允许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 杂质限量 = 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 即L=CV/S 2、试述氯化物、硫酸盐的检查原理、反应条件、标准溶液及适宜的浓度范围。 杂质原理反应条件适宜浓度范围标准溶液

药物分析重点

1、简述《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内容。 答:药典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的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2、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 答:药品中文名称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须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系统一致。 3、简述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 答:药品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原则。 ①科学性:国家药品标准适用于对合法生产的药品质量进行控制,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所以,药品标准制定首要的原则是确保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设置科学的检测项目、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规定合理的判断标准/限度。 ②先进性:质量标准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在标准的制定上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标准先进性原则。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品标准的先进方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③规范性:药品标准制定时,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法律、规范和指导原则的要求,做到药品标准的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方法等的统一规范。 ④权威性: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应充分体现科学监管的理念,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科学发展需要。 4、简述中国药典凡例的性质、地位与内容。 答: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品种中另作规定,并按该规定执行。 凡例中有关药品质量检定的项目规定包括: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或参考品,计量,精确度,试药、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5、简述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答: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的国家级药品检验机构即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以及省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药品检验所,分别承担各辖区内的药品检验工作。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品收检)、检验、留样、报告。取样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常规检验以国家药品标准为检验依据;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SOP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并逐项填写检验项目;根据检验结果书写检验报告书,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6、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而且进样量能够精确控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的情况。 ②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该法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以主成分为对照,用杂质对照品测定杂质的校正因子,杂质的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直接载入各品种质量标准中,在常规检验时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以校正该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③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适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④ 面积归一化法,适用于粗略测量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药物分析考试重点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 鉴别:判断真伪。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 时相互干扰的程度。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第三节药物分析的统计学知识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差.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真实值:是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的平均值。 系统误差:(1)方法误差 (2)试剂误差(3)仪器误差(4)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不可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由偶然原因引起。可增加平得测定次数。 测量值的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测量值的精密度表示测量的重现性.精密度是表示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可用精密度同时表达准确度。 提高分析准确度方法: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少测量误差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校准仪器、做对照试验、做回收试验、做空白试验) 有效数字的处理:0。05060g是四位有效数字。首位是8或9,有效数字可多记一位。PH=8。02是两位有效数字.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修约标准偏差或其他表示不确定度时,修约结果可使准确度估计值变 得差一点.S=2.13—-—-2.2 G检验法、4d法,〉舍去. 第四节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检验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 1

药物分析重点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绪论 1、药物分析: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2、药物分析任务: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可控,使用安全和有效。 3、药品四大管理规范:①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②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③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④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1、药品制定的标准基础:对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的全面分析研究的结果 2、国家药品标准构成:①凡例: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称为药品标准术语) ②正文 ③通则: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 3、溶解度:P14(易溶:1-不到10ml,微溶:100-不到1000ml,不溶:10000ml) 4、药品检查项目: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纯度 5、标示量: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含量或装量 6、称重与量取:①精密称定:千分之一;②称定:百分之一;精密量取: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的要求 7、恒重:指供试品连续2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内的重量 8、药品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权威性 9、中药材名称:中文名称+拉丁名称 10、熔点:①初熔: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的温度 ②全熔: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③药物含有杂质时,熔点低于纯品,熔程增大

11、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每1ml 中含有1g 旋光性物质的溶液且光路长为1dm 时,测得的旋光度 12、百分吸收系数:当溶液浓度c 为1%(g/ml )、液层厚度l 为1cm 时的吸光度A (A=Ecl ) 13、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选择标准:①化学原料药:容量分析法 ②药物制剂:色谱法 14、稳定性实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15、《中国药典》的内容: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品、三部生物制品、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 16、假药、劣药:P66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鉴别真伪) 1、有机氟化物鉴别原理: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为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pH4.3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无机酸根:P75 3、专属性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4、影响鉴别试验的条件:溶液浓度、溶液温度、溶液pH 、试验时间、试剂用量、干扰物质 5、对照试验:为了阐明某种因素的影响、效应或意义时,常改变此因素而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试验,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叫对照试验 第三章 药物的杂志检查 1、杂质来源:①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②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2、杂质分类:①来源:一般杂质(信号杂质)、特殊杂质(有关物质) ②毒性:毒性杂质、信号杂质(一般无毒) ③性质: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特定杂质、非特定杂质) 3、杂质限量:①定义: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②杂质限量=%100*供试品量 杂质最大允许量 ③限量检查法:A 、对照法:需要供试品 B 、灵敏法:不需要对照品

体内药物分析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体内药物分析(pharmacetical analysis in biological sample):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及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科。 2、任务:(1)进行分析技术、分析方法学研究,提供最佳分析条件。 (2)为药物体内研究提供数据(3)服务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参及指导临床科学用药。(4)内源性物质的测定和研究(5)滥用药物的检测。 3、特点:(1)生物样品中干扰物质多;(2)生物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3)分析方法要求高;(4)、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高;(5)、测定目标及数据处理复杂;(6)、工作量大:个体差异;数据量大。 4、热点问题;(1)游离型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2)代谢物的监测及研究(3)对映体药物的检测及研究(4)体内微量元素的测定及研究(5)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6)方便、快捷的样品制备方法及样品直接进样分析的研究(7)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联用研究(8)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研究(9)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 第二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理论基础概述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药物由给药部位未经化学结构变化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1、吸收速率: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药物转运类型、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状况、药物浓度 2、药物的吸收部位:胃肠道吸收 胃吸收(1)非离子扩散方式吸收——及分子状态的脂溶性相关(2)pKa相近时,

脂溶性大者吸收快(3)酸性药物易吸收(4)滞留时间短(5)吸收量有限。 小肠吸收(1)停留时间长(2)吸收面积大(3)主要部位碱性药物。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剂型及理化特性、食物、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药物的首过效应、药物相互作用。 剂型及理化特性:相同药物不同剂型,吸收速度和程度不同。普通片、缓释片、分散片。 食物:一般可延缓药物的吸收,但不影响吸收总量不同食物的pH值、脂溶性、纤维含量以及对胃肠道的刺激程度,都将使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 胃肠道功能状态:胃肠道血流量、粘膜分泌物量、胃排空速率:一般胃排空慢,吸收速率下降、溶解度差的药物,蠕动减慢有利于吸收 ⏹药物的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药物在经肠道吸收首次进入肝脏时,药物可被肠液或肠壁上的肠菌酶或在肝内受到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影响,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如:二氢吡啶类药 ⏹药物相互作用 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钙、镁、铁、铋、铝)的药物若及四环素类、喹诺酮抗生素等同服——胃肠道内形成难溶解性络合物——吸收减少 二、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再由血液透过各种生理屏障向机体各部位可逆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为了得到药物分布的资料,必须测定其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这些数据往往只能从动物试验获得。 主要探讨影响药物在组织的分布速度和程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四方面。 1、药物的结构及性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