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期末复习材料3

地貌学期末复习材料3
地貌学期末复习材料3

46. 综合反应式:

CaCO3+H2O+CO2→←Ca2++2(HCO3)-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的CO2减少,碳酸含量也随之减少,将发生沉淀。形成石灰华、石钟乳、石笋等。

47.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要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可归纳为四个: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流动性。

48.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一)气候1、降水多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能力强。

2、温度的影响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但高的温度又使水中的氢离子增多,溶蚀力又增强。

3、气压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二)生物:动植物的生长与活动。(三)地质:1、碳酸盐类岩石最易被溶蚀。2、岩石有开扩而深长的裂隙、透水性强利于溶蚀。

49. 岩溶水的分带:垂直渗透带、季节变动带、水平流动带、深部滞留带。

50. 岩溶地貌的演化:其地貌发育可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阶段顺序发展。幼年期阶段: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可溶性岩石暴露,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地面出现石芽溶沟及少数漏斗。青年期阶段:河流进一步下切,河床深度加深,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开始广泛出现。壮年期阶段:受地下不透水层的阻挡,地下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顶发生塌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形成很多溶蚀洼地、盆地和峰林。老年期阶段:当不透水层出露地面时,地表水重新出露,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

52.大陆架:大陆架是指被海水淹没的大陆延伸部分,又称陆棚。大陆架与其相邻的大陆一样,同样位于花岗岩质的大陆板块之上。典型的大陆架大多位于稳定大陆边缘上,其地形平坦(平均坡度有0.1°)、宽阔,水深很小,其表面多被沉积物覆盖。

53. 大陆架特别是大陆坡在很多地方形成沟状地形,称为海底峡谷。其成因:海底峡谷主要是由浊流切割而成的。海底地震可以引起海底沉积物的水下滑坡,这些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便形成一种高密度的浊水层,即浊流。它具有很大的冲击

力量,它所携带的物质可以直下洋底,在海底峡谷的底端形成巨大的深海冲积扇。

54.大洋中脊及其特征

它是分离型板块的边界线,是板块构造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它是由地幔物质涌出洋底,并冷凝而成的新生洋底。地貌上呈最巨型的海底山脉,纵贯世界各大洋,称为大洋中脊。主要特征:长条状隆起、有中央裂谷、有转换断层、浅源地震、火山喷发。

56. 断层崖:是指断层活动所形成的陡崖。①断层崖壁表面的岩石风化侵蚀,使崖壁后退、坡度变缓,最终可使断层崖消失。②在断层崖破坏的早期阶段,由于受横切断层崖的沟谷和河流的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出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与此同时,这些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在下降盘堆积,形成沿断层线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这种由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和洪积扇交错分布的地貌特征,往往是断层存在的地貌特征之一。

57.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沿夷平的古老断层线位置发育的断层崖称为断层线崖。

58.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雪线。

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暖型成冰作用:以融化-再冻结过程占优势,有融水参加,成冰速度快。

冷型成冰作用:以压实作用为主,成冰速度慢。

冰川形成过程》当冰川冰具有一定厚度,只要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形成冰川。

冰川作用》分为冰川的侵蚀作用、搬用作用及堆积作用。冰蚀作用分为1、拔蚀作用,冰体的巨大压力使冰床基岩破碎,又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反复融冻,使裂隙扩大,松动的岩块与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

2.磨蚀作用,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石碎块突出冰外时,冰川底部向砂轮一样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锉磨冰床。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并冻结于冰体中,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具有巨大的搬运能力,它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离,而且还能将巨大的冰块搬运到很远的距离。堆积作用冰

川消融以后,被冰川携带搬运的物质就堆积下来。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受风蚀作用后而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地形,称风蚀蘑菇。

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指一种流线型的风蚀山丘(土堆),雅丹常发育在非常干旱,植被稀少的荒漠中,且每年大部分时间都由强劲的单向风吹蚀着。

荒漠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降雨量很少,地面植被贫乏,显得一片荒凉景象。从山地到山前平原(盆地)形成干旱区特有的地貌组合,在山前带由山地前缘、山麓剥蚀面和岛山组成,在封闭的盆地中有宽广的洪积扇带和盐湖(或干盐湖)沙丘分布(图9-15)。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将荒漠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

风对海面作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

15波浪破碎,波浪向岸传播过程中随着水深的变浅,波浪外形发生变化,波形也将破碎。当波浪向岸传播中,波高逐渐增加,波速逐渐减小,水质点轨道强烈扭曲变形,当波峰超出下部水体的支撑时发生破碎。波浪破碎分为崩顶破碎、卷跃破碎、激散破碎。

波浪折射,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斜交或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都会随着水深的减小而使波浪传播速度改变,在一个波峰线上,有些段运动速度快,有些段运动速度慢,波峰线发生弯曲,称为波浪折射。

中立带,在波浪和重力作用下,一个波浪周期中,水下岸坡下段的泥沙向海方向搬运,上段泥沙向陆方向搬运,形成两个侵蚀带,中段的泥沙,向海和向陆的搬运距离相等,在原地往返运动,有效搬运距离等于零,这一地带称为中立带。

水下堆积阶地。分布在水下岸坡的坡脚,由中立带以下向海移动的泥沙堆积而成。在粗颗粒组成的陡坡海岸,水下堆积阶地比较发育。

连岛坝,连接岛屿与陆地的沙坝。岸外有岛屿,在岛屿与陆地之间形成波影区,波影区的波浪作用能量减弱,搬运能力降低,泥沙流进入波影区后将逐渐在岸边堆积下来,形成三角形沙嘴,并逐渐扩大,与岛屿连在一起形成连岛坝。

黄土的分布,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区,即现代的

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中欧和北美的一些地区也有黄土分布。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位于北纬34~45°之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黄土区的西面和北面与沙漠地区相连,从西北向东南为戈壁、沙漠、黄土,西北部靠近沙漠区,粒度较粗,愈往东南距离沙漠愈远,黄土粒度逐渐变细。黄土的性质

沟谷地貌形成,黄土吸水能力强,透水性高。黄土中的水分沿着孔隙向下运动,可溶盐类和细粒粉砂被水分溶解和移动使孔隙逐渐扩大。由于黄土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和含有可溶性物质等特点,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黄土沟(谷)间地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黄土塬,黄土塬是黄土堆积的高原面,四周为沟谷的沟头向源侵蚀。黄土墚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圆穹形。

叙述我国黄土高原风成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

将地面裸露,地下含有冰的地表冻结土层,称为冻土。

冻土结构,多年冻土分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叫活动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叫永冻层。多年冻土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石海。石海形成的条件是:(1)气温经常在0℃上下波动,日温差较大,并有一定湿度,使岩石沿节理反复寒冻崩解;(2)地形较平坦,地面坡度小于10°,可使寒冻崩解的岩块不易顺坡移动而保存在原地;(3)坚硬而富有节理的块状岩石。

在山坡上寒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石河。

石冰川是由内部冰冻结起来的具棱角的碎屑物构成的巨型的叶状或舌状地貌。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石环形成过程,在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中,冻结时体积膨胀要比含水较少的粗粒碎石层的为大,结果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就形成一个微微向上凸起的膨胀中心,分布在表层的砾石从膨胀中心向四周移动。解冻时,由于砾石和含水砂土的导热率不同,先融化的细粒砂土回到原来的位置,填充了融化后的空隙,等到砾石下

部也融化时,砾石则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凸出在地面上,只好向四周较低部位移动,最后形成以砾石和碎石为边缘的石环。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貌学复习材料 (1)

地貌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 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 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 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 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 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 第二章构造地貌 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 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 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 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 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 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 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 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 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资料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资料(打印版) 、我会填。 1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 8.( ) 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9 .多提问题是( ) 的表现。 10.学习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同一个问题要从( ) 思考。 11 .学校是我们( ____ 、 _______ 、 ____ ) 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12. 学校有很多部门—,负责教学工作的是一(— ), 负责德育工作的( ), 负责少先 队工作的是( ), 负责后勤工作的是( ) 。 13. 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 ), 也 可以向老师( ) 。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14. ________________ 老师每天要(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 、 ), 还要和我们一起开 展各 种活动,老师很辛苦。 15. 校园里除了老 师,还有门卫、园丁、厨师等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默默工作 ,我们的校园才 更加安全、舒适、美好。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 ( ), 珍惜他们的 () 。 16. 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不分( ____ 、 ______ 、 ___ )_、家庭 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7. 我们的生命是() 给的,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18. 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育都充满了 ( ) 。 19. 我们的生命和成长都倾注了家人无尽的( ) 。 20. 珍爱生命是我们的(), 也是我们的() 。 21. 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我们的身体,不可();我们的身体,不能()。 22. 避免交通事故最好的办法是( )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有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处暂扣六 个月 ( ),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 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火警电话“ 119”时,报告时要讲清楚火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___ 、燃烧物 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等。 2 ?现代社会是一个( ) , 3?子曰“学而时习之,(“ 4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 不仅小孩子要学习 是学习,() )0 是学习,( ,大人也要学习' ) 是学习 7.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 就可以学会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1、运动速度:滑坡运动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2、移动形态:崩塌体往往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形态不变。 3、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时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在坡度较小的时候也可能发生。 4、有无裂缝:崩塌体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 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的横纵裂缝。 坡面径流侵蚀。坡面径流侵蚀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有关。地形(坡长、坡度、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从理论上说,坡长越长,越到下坡水量越多,水流的能量也越强。但是随着坡面的增长,水流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增多,需要消耗一部份能量,使水流侵蚀能力减小。因此,坡面径流侵蚀能力并不是随坡长增加而加大。坡度加大可使坡面径流速度加快,冲刷加强;坡度加大却又使径流量减小,因为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坡度加大可以使坡面加大,实际上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不同形状河床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可分为: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多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在同一河段,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弯曲河段在凹岸侵蚀,同时在凸岸就发生堆积。 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岩槛是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于河床底部形成的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表面。 岩槛形成原因:岩槛形成与构造或岩性有关,有些活动断层可直接形成岩槛,岩槛位置和断层位置一致;有时岩槛位于活动断层上游方一定距离,这是因岩槛向源后退之故。前者表明断层活动期很近,后者说明断层活动已有相当长时期。穿插在基岩中的岩脉,也常形成岩槛。深切曲流发育在山地,根据它下切和侧蚀的情况,又可分为嵌入曲流和内生曲流。 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物。 河床相冲积物中,靠近下部的物质较粗大,上部的较细小。 绝大部分泥石流均发生于傍晚或深夜,为什么? 答:绝大部分泥石流是降雨和融雪诱发引起的,而一天之中雨势最大、冰雪消融最强烈的时间往往是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有时候在傍晚之后这段时间雨势最大,而泥石流的爆发比水源的突然增加要滞后一段时间,故相应推迟到傍晚或深夜发生。 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称近河口段。

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内容:地表形态、成因、发展结构和分布。 2、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 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欺负平坦 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3、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 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 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4、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怎样影响地貌的形成? 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址构造和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A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地址构造和岩性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C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5、试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B改变降水分布格局。 C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D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布的影响。 6、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 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 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7、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学说的中心思想。

戴维斯认为地貌成因有三个:构造、营力、时间原理是:地貌循环(旋回)学说彭克认为地貌是内外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第二章构造地貌 1、名词辨析 断层崖与断层线崖、单面山与猪背山、断层谷与断陷谷、断层崖与断层三角面、大洋中脊与洋脊裂谷、大陆裂谷与洋脊裂谷、大陆架与大陆坡、背斜谷与向斜山、稳定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东亚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与洋底、丹霞地貌与张家界地貌 2、什么叫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分为哪几级? 3、简述陆壳与洋壳的区别。 4、简述大陆海洋分异的原因与地壳均衡。 5、世界上有哪三条活动构造地貌带?各地貌带有何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 6、稳定型大陆边缘有何特点?活动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7、根据新生代的板块运动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分为哪几大区域? 8、解释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9、试述断层谷与断陷谷的区别。 10、褶皱块断山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断块山有何区别? 11、试举例说明哪些山脉属于新生代褶皱山带?哪些山脉属于褶皱块断山脉?哪些山脉属于断块山? 12、水平构造地区可形成哪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13、请简述断层三角面的形成过程。 14、单面山与猪背山有何异同? 15、火山按喷发特点可分为哪些类型?熔岩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名词解释 坡地地貌、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球状风化、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倒石堆、滑坡体、滑动面、醉林(醉汉树)、马刀树 2、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在不同气候类型区风化作用的方式。 3、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4、以岩浆岩为例,试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的风化壳类型。 5、简述崩塌的形成及触发因素。

人教新版英语三上 期末总复习资料(好)

新版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好) pen (钢笔) pencil (铅 笔) pencil-box ( 铅笔盒) ruler(尺子) eraser(橡皮) crayon (蜡笔) book (书) bag (书包) no(不)your(你的) red (红色的) yellow (黄色的)green (绿色的) blue (蓝色的) purple (紫色的) white (白色的) black (黑色的) orange (橙色的) pink (粉色的)brown (棕色的) ok 好,行mum 妈妈 head (头) face( 脸) nose (鼻子) mouth (嘴) eye (眼睛)leg (腿) ear (耳朵) arm (胳膊)leg (腿) foot (脚)body (身体) school (学校) cat (猫)dog (狗)monkey (猴子)panda (熊猫) duck (鸭子)pig (猪)bird (鸟) bear (熊) elephant (大象)tiger(老虎)zoo(动物园)funny(滑稽的,好笑的) cake (蛋糕)bread (面包) juice (果汁) milk (牛奶) water (水) egg(蛋)fish(鱼)rice(米饭) one (一) two (二) three (三)four (四)

five (五)six( 六)seven (七) eight (八) nine( 九) ten( 十)brother(兄,弟)plate盘子 二.牢记下面的对话,会让你的英语说得更棒! (A是上句,B是答句) Unit 1 1、向别人问好应该说――A: Hello! (你好!) B: Hi! (你好!) 2、问别人的名字应该说-――A:What’s your na me?你叫什么名字? B:My name’s Chen Jie. 我的名字是陈洁。 3、跟别人分手应该说――A: Bye.\ Good bye!(再见) B: See you.(再见) \ Goodbye.(再见) 4、A: I have a ruler\an eraser 我有一把尺子\ 一块橡皮。 B: Me too . 我也有。 Unit 2 5、早上相见应该说-――A: Good morning. 早上好! B: Good morning! 早上好! 6、下午相见应该说――A: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B: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7、跟新朋友第一次见面――A: Nice to meet you! 见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地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科学. 2地貌学的学科分支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 3、戴维斯(美国)提出的“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侵蚀轮回”以及“地貌的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的函数”等理论推动了现代地貌学的发展。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的概念。 4、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地貌分析》一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彭克的山麓梯级说,分析地貌形态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 5、地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调查研究-野外调查、观测和收集资料 2)、室内实验和模拟--1)某些情况下,可直接观察地质地貌事件,更多的情况下,是依据实验室分析判结果论证、判断、综合分析得出结论;2)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3)、运用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逻辑推理法主要是对比事物的已知规律去推断未知。 (1)“将今论古”--现实主义的原则。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指出:“现代是古代的一把钥匙”——即根据现代地质地貌作用得出的规律,恢复和认识古代的地貌事件。 “将今论古”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说。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动力来解释,研究“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 ?科学实践与发展已对均变论作出必要的修正 (2)、“灾变论与激变论”--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认为地质时期发生多次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著名华裔学者许靖华等又发现,地球发展过程中曾发生多次灾变事件,如恐龙的灭绝。在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这就是地质学的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研究方法。 (3)、“将今论古”与“将古论今”的辩证关系-- 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钥匙;将古论今:研究过去是了解现在以致未来的钥匙(关键)。在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中,必须正确地理解“古”与“今”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 第二章坡地地貌 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坡地地貌的形成阶段:一是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二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5、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6、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7、风化壳:风化产物经风化与剥蚀仍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8、倒石堆的结构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排列层序。从垂直剖面看,一般较大岩块堆积到倒石堆边缘,较小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顶部,即自下而上,碎屑逐渐变细。 9、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10、滑坡作用的力矩方程:Pa-Qb-FR=0 即主动部分作用力增大,或被动部分作用力减小,将使滑坡体失去平衡而滑动,反之,滑坡体稳定性增强,不易发生滑坡。 11、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1)、地下水--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2)、地表水--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1)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2)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4)、地震地震对滑坡具有触动作用;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开挖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滑动。(1)在斜坡下部或古滑坡体下方开挖土体,降低支持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坡; (2)在斜坡上部堆积、建房等加载活动引发滑坡;(3)灌溉、人工爆破等将水排进滑坡裂缝中引发滑坡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以下复习资料分为生字、词语、句子、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等六部分内容。其中, 生字、词语、句子三部分内容要正确熟练掌握;积累与运用部分的知识内容要熟练背诵,并能正确的书写;阅读、习作两部分内容要根据具体要求完成。) 生字 一、要求会认的生字 语文书生字表一(158—160 页)中的生字要正确熟读,并能组成正确的词语。(每天组词读一遍) 二、要求会写的生字 语文书生字表二(161—164 页)中的生字要正确熟读,并能组成正确的词语,同时正 确的书写出来,不能少一笔、多一笔,更不能出现错字别字现象。 三、要求会写的词语 语文书词语表(165—170 页)中的词语要能正确书写。(每天都要按照抄写词语的内容 正确抄写) 四、同音字(正确区分以下生字的读音,并能正确组词,可以借助字典查找正确的词语) 胶(跤() ) 停( 亭( ) ) 亿( 忆( ) ) 某( 谋( ) ) 蜜( 密( ) ) 秘( 辫( ) ) 辩( 辨( ) ) 加()防()市()波()努()幕()燥()佳()坊()柿()菠()怒()暮()躁() 至()证()组()测()括()俄()复()致()症()阻()侧()扩()鹅()腹() 豪()授()仗()枝()肌()抵()搞()毫()受()丈()肢()机()低()稿() 编()访()叮()据()磅()状()绕()扁()纺()盯()剧()傍()壮()饶() 鱼()挡()浸()舔()班()陶()震()渔()档()禁()添()般()淘()振() 脑()掘()慌()资()续()需()励()恼()倔()谎()姿()绪()须()厉() 力()功()尝()带()湖()同()装()历()攻()偿()戴()蝴()铜()妆() 查()掌()峰()记()摇()油()萝()察()涨()锋()纪()遥()邮()锣()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 地质学以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 2.地质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3.地质外营力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4.地质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能。 5.地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构造运动 )、(外营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 1.地质内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T)。 2. 地质外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F)。 四、问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自然物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性,变动的复杂性。 2.试描述地质内营力与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在内营力作用下,其总趋势是加强地表的高低起伏。 外营力的各种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壳的高低起伏降低。 内营力和外营力是相互矛盾的,同时他们又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1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能源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旋转能、重力能、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地壳升降及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即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 1.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2.地球温度的热能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两种。 3.地磁的三要素指的是(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 5.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主要依据(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面。 7.地壳分为两层分别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的物质分布是连续。 8.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三、判断题 1.地壳上层硅、铝层是连续分布的(F)。 2.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T)。 3.地球中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T)。 4.通过研究地球岩石的剩余磁性可以判断古地壳及古磁场的变动情况(T)。 5.地磁异常是地下有磁性矿床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T)。 6.地热异常说明该地下存在重金属矿物,因此可以作为寻找重金属矿物的标志(F)。 7.重力异常值大于正常值说明该地下往往有大型液态矿如石油等存在(F)。 四、问答题 1.地壳的结构和组分有何特点?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有何差别?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硅铝面,这一层在地壳上形成不连续分布,只有大陆才有,大洋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这一层连续分布,大陆下和大洋底部都有。 大陆型地壳较厚,平均35km,大洋型地壳较薄,厚度只有5-8km。 2.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有何意义? 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重力异常调查,可以研究地壳构造与寻找地下矿产。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气资源,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取暖,医疗及工农业生产。地磁异常时地下有磁性矿床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概论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 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 (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 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 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 (1)内(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 (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

地貌学考试复习资料

影响风化壳发育的条件 (1).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 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⑤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2.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 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W.M.Davis,1850-1934)提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回”理论等,认为: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1)幼年期 只有很稀疏的短小河流,河谷不深、谷底狭窄。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高地。随河流深切、水系加密,地面被强烈切割。此时河流比降最大,常发育陡坎和瀑布。横剖面成V 形谷,谷底狭窄,无河漫滩,谷坡陡峻,原先河谷间开阔高地被分割成起伏很大的山岭。(二)壮年期 河流转为侧向侵蚀,形成宽阔河谷,谷底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 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 原始高地全部被蚀去,地形起伏越趋和缓,并广泛发育风化壳。 (三)老年期 河谷更加拓宽,河漫滩和自由曲流发育 分水岭更加和缓,最终形成波状起伏的准平原,准平原上仅有一些抗蚀性强的坚硬岩石组成孤立的丘地,称蚀余山。 3.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它只是暂时地、局部地控制河流的下切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面上升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下降),河流中下游水面比降减小,河流发生堆积;而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海面下降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上升),新出露的

(完整版)外研版三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颜色类: red 红色的blue 蓝色的yellow黄色的green绿色的black黑色的orange橙色的purple紫色的pink 粉红色的white白色的 数字类: one一two 二three 三four四five五six六seven七eight 八nine九ten十eleven十一twelve十二 动物类: panda熊猫dog狗cat猫bird鸟chameleon变色龙cat (猫) dog (狗) monkey (猴子) panda (熊猫) rabbit( 兔子) duck (鸭子) 教室设施: door 门window窗户blackboard黑板desk书桌chair椅子 学习用品: pencil铅笔pen钢笔book书schoolbag书包pencil-box ( 铅笔盒) ruler(尺子) eraser(橡皮) crayon (蜡笔) bag (书包) 职业: teacher 教师pupil小学生doctor医生policeman 警察nurse护士driver司机farmer农民 家庭成员: mother母亲father父亲sister姐妹brother兄弟 grandpa(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a(grandmother) 祖母,外祖母人体器官: head头hand 手body 身体arm胳膊leg腿foot脚face( 脸) nose (鼻子) mouth (嘴) eye (眼睛) ear (耳朵) 人称代词(主格):I 我you你he他she她it它 人称代词(宾格): me 我you 你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我的your 你的his 他的her 她的

地形学复习题

《军事地形学》复习题 一、理论复习题 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影响的军事课程。 2、军事地形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各种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在准备和实施战斗时,研究和评价地形战术性能的方法。 (3)根据地形图、特种地图和航空卫星相片在实地判定方位和实地测量的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军事地形学 (1)熟知地图的特性,并能在战斗情况下,毫无差错地阅读及正确使用地图、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 (2)根据地图和相片快速地研究和评价地形的战术性能。 (3)能在生疏地形上,特别是在夜间通视条件受限并在急行军的条件下,有把握地判定方位。(4)用地图指挥所属分队行动,并指示目标。 (5)根据地图和相片准确算出被发现目标和其它地物的坐标。 (6)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队形和侦察结果标绘在地图上。 (7)以必需的精度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8)在不同的地形上,组织和实施战术训练。 4、什么是地形地貌地物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物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

5、人们通常怎样划分地形的类别 由于不同地貌与地物的错综结合,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将地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按地貌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水域。 (2)按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又可将平原(高原)分为水网稻田、麦田、高梁地、黄土地形、沙漠、戈壁、沼泽等等;将丘陵地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将山地分为土山、石山、森林、荒山、梯田;将水域分为岛屿、海岸、礁石等等。 (3)按军事价值又可将以上地形分为开阔地、荫蔽地、断绝地。 6、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作用 地形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隐蔽军队的行动 2、制约军队作用的发挥 (1)制约高技术武器作用的发挥 (2)、制约军队的机动 3、影响战术手段的运用 (1)地幅的大小,决定了战斗规模的不同 (2)地形的不同,决定了战斗样式的不同 (3)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协同方式的多样性 7、什么叫山地山地在全国总面积和福建省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定义:地面起伏显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 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福建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 8、我省的主要山脉有哪些我省山区有什么特点 我省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杉岭、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太姥山。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 卷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地貌学复习提纲(连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 专业名词及概念: 1全球构造地貌:P5 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高原与平原:P21 高原和平原地形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确指标。一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200m以下,内陆地区往往放宽到几百米(有时称为高平原),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通常称为高原。 3.熔岩堰塞湖:P26 进入河谷的熔融岩流阻塞河流,所造成的上游河谷积水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其规模不等。 4.风化和风化作用:P27 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5.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切侵蚀深度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6.三角洲:P76 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对着外海。 7.动力地貌学: P4 又称理论地貌学,着重研究外动力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 8.大地构造地貌:P5 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9.断层谷:P22 断层带易受风化侵蚀,山区通常沿断层方向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 10. 物理风化作用:P27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11.洪积扇:P55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12. 河漫滩:P66 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掩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13.海岭:P14 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大洋中脊。海岭的成因类型多样,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 14.褶皱地貌:P23 褶皱地貌是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成的地貌。 15.重力地貌:P37 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东北农业大学地质学地质地貌学材料习题考试范围

一、绪论 1、地质学概念: 答: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衍化规律,当前主要研究地壳,地幔上部。 2、讲古论今: 答: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二、 1、地球外部层圈: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表形态: 答:大陆:山地:海拔高度>500m 相对高差>200m 平原:海拔高度<200m 相对高差<10m 高原:海拔高度>500~600m 裂谷:在大陆上由地球深层作用的地表的坳陷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界成长条状 的地壳下降区,是数百至上千米长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以东非大裂谷为例, 丘陵:海拔高度<500m 相对高差几十米~200m 海洋:洋脊:常发生火山震动的海岭(海岭为海底山脉,全长5万6千公里) 海沟:深而边缘的陡的海槽 大洋盆地:45%,分布海脊两侧4000~5000米 岛屿与海山 大陆边缘(被水覆盖大陆,15.5%):大陆架:围绕大陆分布,表面平坦的浅水滩地是大陆自然延伸的地方,坡度0°7′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明显变陡的沿线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过度地带 3、地球物理性质 答:重力:地上某物体所受引力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合力(引正离负) 布格重力异常:重力仪的观测结果(g测),经过纬度改正(g纬)、高度改正(g高),中间 层改正(g中)和地形改正(g形)以后,再减去正常重力值(γ)后所得到 的重力差(Δg= g测±g高±g中±g纬±g形-γ)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地磁要素:磁偏角:某一点地磁子午线与地球子午线夹角 磁倾角:在磁场中,磁针与水平面的夹角 磁场强度:磁场对磁性物质所加的强度 基本磁场:磁量消除短期变化后的磁场 磁异常:测量值与正常值之差 矿物的剩磁:岩浆温度下降到500~600℃,岩浆岩获得剩磁,当时磁场方向与地球磁场方向一致,一旦获得剩磁,方向不随地磁方向变化。 矿物有三种磁性:顺磁性、逆磁性、铁磁性 铁磁性:是指物质中相邻原子或离子的磁矩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在某些区域中大致按 同一方向排列,当所施加的磁场强度增大时,这些区域的合磁矩定向排列程度会 随之增加到某一极限值的现象 地热异常:某地区地热增温率高于或低于正常增温率【全球平均地热流值1.47HFU(正 常)】 4、内部构造(S波p波特点、变化,确定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到2898米) ◆地震波基本上分为纵波P、横波S和面波,纵波和横波能够在地球内部船舶,总称为体波。 P波S波特点: (1)P波速度大于S波的速度 (2)S波不能通过液体或气体 (3)波速与刚性系数成正比 (4)波速与介质密度成反比 (5)遵守光学定律(折射、反射) 深度km P s 地康德拉面10 上地壳6-6.6 4.2-4.4 壳莫霍面33 下地壳7.6-8.2 岩石圈 60-100 8.2-7.8 4.6-4.2 地 4.2-4.0 低速带100-250 8.2-9 400 幔1000 10.2-11.34 7.1-0.0 下地幔 古登堡面2898 13.2-8.1 ◆地壳: 上地壳:硅铝层,花岗岩,0~10千米 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10~33千米 ◆岩石圈概念: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在50~250Km) ◆陆壳:上层硅铝、下层硅镁 上层: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